正确认识中医
正确认识中医和西医

正确认识中医和西医在座的朋友们,有学中医,有学西医,甚至也有医学造诣很深的专家,特别是不曾学过医的朋友们,我相信诸位都会喜欢健康。
我所讲的经典著作尽力用现代人的语言,现代人的思维来表述。
做到学生都能听的懂,能理解。
我讲的“本能系统论”是对中医的核心思想内涵的解释,下面是传统的中医与现代医学在哲学方法论上的统一,而发生的在临床中的重大突破。
最后是本能医疗体系的临床实录。
这是我要向大家讲授的内容。
我们学医前必须要认识:中医是怎么样治病的?又是怎样把病治好的。
这个问题你不要小看它,这可是两千年来至今未说清楚的问题。
西医是怎样治病的?怎样治病,怎样治好病,这是个“哲学方法论”上的问题。
要了解中医或西医,必须从哲学方法论中去了解,才可以得到中医与西医的比较。
这是学医者至关重要的。
如果我们从哲学方法论中了解中西医以后,我们便知道怎样学医,怎样事半功倍地学医,怎样学成大家!比如说:中医是怎样治病的?怎样把病治好的?这怎样回答!自伤寒论问世以来近两千年没有人回答过这个问题为什么?这是个哲学方法论解决这两个问题,你不能回答。
我也曾见过有人说,中医治病是“望闻问切”,“辨证论治”“整体观念”。
我问他: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并不是全部。
这个回答不对题目。
“辨证论治”其中包含着四诊。
辩证法有七个、六经、八纲、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三因、这些辨证法都是中医的治病方法,各有不同。
为什么同是中医治病,竟是这样复杂?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至今没人说清楚。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问世,一直被尊为医学之圣经。
到清乾隆年代,瘟病条辩等书传世,引起了伤寒与瘟病的一场争论。
学经方面,非温病;学温病面非伤寒。
这场争论一直延续到民初。
为什么会发生这二百年的争论?都是因为对中医没有一个哲学方法论的认识。
民国时期,卫生官员余云岫要取缔中医。
共和国初建时卫生部付部长王斌要把中医与封建制度一同消灭,都是因为我们国人没有认识到中医的哲学方法论。
对中医学的认识和理解

对中医学的认识和理解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深受世界各国的认可。
本文旨在对中医学的认识和理解进行探讨,并阐述其在现代医学中的价值和应用。
一、中医学的历史与发展中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它以《黄帝内经》为代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系统而完整的学科。
二、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中医学的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理论等。
其中,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它认为宇宙万物都存在着阴阳的对立和统一关系,而人体的生理状况也是如此。
五行学说则将人体与自然界的五行联系起来,通过调节和平衡五行关系来治疗疾病。
三、中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中医学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中医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疗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和中药汤剂疗法等。
中药是中医学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通过调整和平衡人体阴阳、气血等方面来实现。
四、中医学的价值和应用中医学在临床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应用。
一方面,它通过综合治疗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强调整体观念,可以有效改善慢性病、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
另一方面,中医学注重预防和保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五、中医学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展望中医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存在一定的争议和挑战。
一方面,现代医学注重证据和科学的支持,对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质疑。
另一方面,中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疗效被越来越多的病患所认可。
展望未来,中医学需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通过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不断提升自身的疗效和科学性,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总结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对中医学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进一步推广和发展中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
我对中医学的认识

我对中医学的认识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以经络学说和脏腑学说为基础理论,强调人体整体性、阴阳平衡、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综合性医学体系。
我对中医学的认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经络学说的独特性中医学的经络学说是一种独特的学说,它认为人体内部有多个经络,这些经络各自走行于身体的不同部位,形成一个完整的纵横交错的系统。
经络系统的畅通与否不仅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而且对于中医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中医认为经络的阻塞是引起病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想要治好某些疾病就需要打通相应的经络。
脏腑学说的整体观念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中医重要的理论体系,它运用阴阳平衡、五行之说来解释各种疾病的产生和治疗,这种理论体系往往被人称为整体观念。
中医学强调人体脏器之间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持续保持脏器的平衡,人体才能保持健康。
同时,中医学还通过对人体脏腑的功能监测,辨识病情的发展状态。
脏腑学说的整体观念与现代医学的分离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药学的独特性中药是中医学中运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重要分野之一。
中医学强调中药的药性与病症的适应关系,不同的中药组合也可以在治疗疾病上发挥不同的作用。
中药学不仅讲究制剂的制作方法,同时也提倡注重中药的来源和中药保护。
这也是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在治疗方法上的巨大差别。
中医带给人们的思考中医学是一种古老且有强烈特色的医学,它注重整体观念、平衡理论以及生命价值观。
而对于当今社会,中医学强调的思维模式,动态调节的方式,标本兼治的理念,均以创造性的方式与现代医学交融。
此外,在疾病预防方面,中医学也提供给我们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比如适当的锻炼、饮食调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
中医学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体系,它所体现的传统文化底蕴、跨学科的医学思维、与当代生命与健康问题相结合等等,都让我对它的理解和认识有了新的层面。
对中医的认识

对中医的认识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系统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
论体系。
其基本理念是以整体观念来看待人体,强调平衡和和谐的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和相互作用
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中医主要依靠四诊法来诊断疾病,即望、闻、问、切。
通过观察
病人的外观、听取其说明、问询病情以及通过脉搏等手法来判断病情。
在治疗方面,中医采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多种方法,旨在恢
复身体的平衡状态。
中草药是中医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这些草药
具有整体性、个体化以及微观调控的特点。
中医的理论框架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阴阳学
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组成;五行学说则将宇宙万物分为五个元素(木、火、土、金、水),
并认为这五个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经络学说则认为人体内
存在着多条经络,通过这些经络进行能量的运行和调节。
中医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逐渐被世界各地所
接受和应用。
虽然中医在一些方面缺乏科学证据的支持,但其富有经
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被许多人视为辅助健康和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然而,在接受中医治疗时,我们应理性看待,避免过度依赖。
我对中医的认识

我对中医的认识中医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医学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在我对中医的认识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中医的起源、中医的理论、中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中医的发展现状以及我个人对中医的看法。
⒈中医的起源:中医起源于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医学文献《黄帝内经》。
这本医学典籍被认为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其中提出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重要观点,构建了中医的理论体系。
⒉中医的理论:中医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多个方面。
其中,阴阳学说认为宇宙和人体都是由阴阳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疾病的产生是阴阳失衡的结果。
五行学说将自然界的万物划分为五种基本元素,即金、木、水、火、土,并将其与人体的五脏进行对应。
脏腑学说认为人体内部有五脏六腑的器官系统,每个脏腑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
经络学说则强调了人体内部经络的重要性,经络是连接脏腑、肢体的通道,调节体内气血流动。
⒊中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中医诊断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气功、饮食调理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的核心之一,中药通过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滋补脏腑等方式来治疗疾病。
⒋中医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医在国内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医逐渐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新发展,推动了中医的现代化进程。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的保健作用,中医养生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
⒌我个人对中医的看法:个人认为,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方式。
中医注重的是整体的调理和平衡,不仅治疗疾病,更注重疾病的预防和养生。
对于一些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中医具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中医的养生方式,可以提升人体的免疫力,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附件:本文档无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无涉及法律名词。
如何正确认识中医中药

如何正确认识中医中药一、浅谈中西医药的区别:中医文化伟大而源远流长,至少有5000年以上历史。
与其相比,现代西医学是建立在显微镜之下的(显微镜历史不过300年),个别西医专家贬低中医缺乏科学性,不能定性定量,这是不了解中医内涵的表现。
中医的核心是哲学,体现的是一种阴阳平衡、五行和谐的再生哲理。
西医是“治疗人的病”,中医是“治疗有病的人”;西医是“以病为本”、“以细菌为本”,中医是“以人为本”。
对于疾病,中医认为百病在于人体元气(正气)不足,气虚则瘀,瘀则病,故中医有百病在瘀之说。
西医忙着寻找病菌,解决的方法就是研究杀死病菌的药物。
但杀死A菌,杀了B菌,又衍生了C菌,所以西药近几年研制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多,同时又因副作用不断暴露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反观一些著名的中药方剂,使用了几百上千年,还是像金子一样宝贵,经久不衰。
举个例子说明中西医在认识方法上的根本不同。
如果屋子里有一缸水,旁边有一块木头,屋子就会潮湿,在门窗紧闭、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木头就会发霉。
西医怎么处理发霉的木头?西医会向木头上喷杀菌剂,杀死霉菌。
可过一段时间,木头会再发霉,那就再杀菌,如此重复无限。
中医怎样处理?中医会将门窗打开,让阳光进来,让屋子通风,消除潮气、改善环境,木头自然就不发霉了。
中医看病追求的是“扶人体正气,调人体平衡;平衡则健康,失衡则生病”。
身体某个部分发炎,产生了病菌感染,那是人整体失衡导致局部瘀滞所到。
对此,改变人体内环境气候,把人体调理平衡,气血自然会变得流畅,身体自然会变得流畅,身体自然会自行打通局部瘀塞之处,病菌也就失去生存的条件,病菌也会被人的免疫力(正气)所自然消灭,病就会痊愈。
中医的这种思维方法,已越来越被西方医学界所重视。
西医治病追求的是杀菌,体现的是一种对抗、战争的思维。
使用抗生素消灭病菌,病是可以治好,但世界万物有矛必有盾。
病菌在被杀死的同时会产生抗药性,发生变异,可变异成更毒的病菌。
结果是西医在消灭对手的同时,也可能在培育着新一代更强大的对手。
对中医的认识

对中医的认识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深受国内外人民的认可和喜爱。
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对许多疾病有着显著的疗效。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医进行认识。
一、中医理论系统独特中医理论体系以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等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来判断疾病的本质及病因病机。
相比于西医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基础科学,中医的理论更加细致入微,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
此外,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尊重个体差异,提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充分展现了中医的人文关怀。
二、中医药疗效显著中医注重调整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草药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药材资源丰富,药用种类多样。
通过对中药的制剂和配伍进行研究,可以开发出对不同疾病具有独特疗效的药物。
此外,针灸、推拿、气功等中医疗法也能有效地缓解疾病症状,并呈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的疗效在很多疾病领域得到了国内外广泛认可,并且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进一步证明了其独特价值。
三、中医文化影响深远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中医理论的推广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人们更加关注和认可中医,中医药的出口也促进了中国的对外交流。
目前,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前来中国学习中医,了解中华医学文化,进一步丰富了中医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同时,中医文化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重视和传承。
四、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成为目前医学界的新趋势。
许多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中医疗法中的一些理念与现代生物医学原理相吻合。
比如,中草药中的某些成分和现代药物在治疗作用上存在相似性;针灸的一些疗效可以通过神经学和生理学的解释加以说明。
因此,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中医与现代医学可以相辅相成,产生更好的疗效。
对中医的认识

对中医的认识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和争议。
对中医的认识也因人而异,有人认为中医是一门神奇的学问,可以治愈各种疑难杂症;而也有人对中医持怀疑和质疑的态度,认为其只是一种迷信和无效的治疗方式。
那么,究竟中医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认识中医呢?中医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医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医疗实践,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这些理论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经过千百年的验证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医学体系。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简单的器官堆砌。
因此,中医注重调整人体的内外平衡,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中医注重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表现都有所不同,因此治疗方法也应因人而异。
中医医生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脉象、舌苔、面色等,辨别疾病的发生机理和病情轻重,然后根据辨证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法,使中医在一些慢性病和复杂疾病的治疗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身心的平衡。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内外环境的失衡有关,因此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中医还注重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强调人的身心是相互联系的,认为情绪的波动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也会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习惯,并给出相应的调理建议,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然而,中医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中医治疗方法相对较为缓慢,适用于一些慢性病和调理强身,但对于急性疾病和病情危重的患者,中医的效果可能不如西医。
其次,中医的理论体系较为复杂,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因此,中医的发展和推广也面临一定的困难。
总的来说,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注重预防为主,强调身心的平衡。
虽然中医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在一些慢性病和复杂疾病的治疗中,中医仍然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对中医的认识

对中医的认识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的认识包括其起源、理论基础、诊疗方法和疗效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对中医的认识。
中医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医疗实践,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中医的起源与我国古代人民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密切相关。
古代人民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医疗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中医的基本框架。
中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等。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对而统一的力量构成,阴阳的平衡与协调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五行学说则将宇宙万物分为五行(木、火、土、金、水),并认为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经络学说则强调人体内部有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通过经络的流动来调节人体的功能和疾病的发生。
中医的诊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望、闻、问、切四诊法。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闻诊则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声等来获取诊断信息。
问诊则是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病史、症状和体感等方面的情况。
切诊则是通过按摩患者的穴位来判断疾病的病理变化和治疗效果。
中医的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中医疗法注重个体化治疗,强调整体观念和平衡原则。
中医治疗常采用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在一些慢性疾病、疑难杂症和康复治疗中,中医疗法常常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然而,中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由于中医的理论体系与现代医学的观念有所不同,有些人对中医持怀疑态度或者认为其缺乏科学性。
此外,中医药材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中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我国也加大了中医药的研究和监管力度。
总的来说,对中医的认识包括其起源、理论基础、诊疗方法和疗效等方面。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维护人民健康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中医也需要面对现代医学的挑战和争议,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对中医药的认识

对中医药的认识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对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治疗方法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医药。
一、中医药的基本概念中医药,简称中医,是一种以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为核心的医学体系。
它强调人的整体性、动态平衡和与环境的协调,以及预防为主、治愈为辅的治疗理念。
中医药包括中医、中药以及相关的针灸、推拿、气功等非药物疗法。
二、中医药的理论框架1. 五行学说中医药理论的核心之一是五行学说。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它们代表着自然界和人体内五种基本物质和功能状态。
五行学说被应用于中医药诊断和治疗中,用以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2.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药理论的另一个基石。
阴阳相对而存在,代表着事物的两种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状态。
在中医药中,阴阳平衡被认为是保持健康的基础,疾病则是阴阳失调所致。
3.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药理论中涉及到人体经络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
经络是运行于人体内外的一种生物能量通道,通过调节经络的畅通来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就是基于经络学说的应用。
三、中医药的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药治疗的核心手段之一。
中药是以天然草药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炮制而成的药物。
中药有千余种,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性能和功效,可以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和五行,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药中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的气血运行,达到阴阳平衡和身体调理的目的。
针灸在疼痛、内科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3. 推拿治疗推拿是中医药中的另一种非药物疗法。
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调节经络的气血流动,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力,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效果。
推拿广泛应用于儿科、康复科、妇科等多个领域。
四、中医药的未来发展趋势1. 科学化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医药正逐渐迈向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对中医的理解

对中医的理解中医,即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通过辨证施治的方式来维护和恢复人体的健康。
中医包含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被广泛应用于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
以下将从五个方面来探讨中医的理解。
一、中医的理论基础中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阴阳学说认为人体以及自然界的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所组成,而阴阳的平衡与失衡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五行学说则将人体与自然界的五个基本要素进行关联,以进行疾病的辨识与治疗。
经络学说强调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性,通过调理经络来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这些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医丰富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二、中医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的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其身体状况;闻诊是通过倾听病人的语音、呼吸声以及其他身体声音来获取疾病信息;问诊是通过与病人交流了解其病情;切诊则是通过按摩、按压等方法来感知病人的脉搏情况。
这些诊断方法综合运用,可以提供中医医师全面的信息,从而做出准确的诊断。
三、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医的治疗方法丰富多样,常见的有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气功调理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学的核心,通过使用不同的中药组合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则是通过在特定穴位插入针具,促进气血循环,调整人体的功能。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特定部位来改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效果。
气功调理注重调整呼吸和气质,通过锻炼来维持身心健康。
四、中医的养生方法中医不仅仅是治病,更强调预防和养生。
中医养生方法包括“四季调养”、“饮食调理”、“精神调理”等方面。
四季调养强调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来调整生活习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饮食调理则是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并避免致病因素的伤害。
精神调理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通过良好的心态来保持身体的平衡与健康。
五、中医的现代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中医在不断与现代医学结合。
我对中医的认识与看法

我对中医的认识与看法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中医作为一种综合疗法,逐渐融入了现代医疗体系,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在我看来,中医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价值,我个人对中医的认识和看法如下。
首先,我认为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
中医不仅关注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更注重人体整体的平衡和协调。
中医强调人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行相克相助的理念,通过调节整体的能量流动和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的目的。
不同于西医的以病症为中心的治疗方法,中医更加关注个体化的辨证施治,根据人体体质、病情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和治疗。
其次,中医强调疾病的预防和调理。
中医养生的理念主要是强调个体应该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中医强调饮食调理、运动的适度和起居有节,通过调节生活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此外,中医还强调通过养生保健、针灸推拿、气功等方法来调节人体机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另外,我认为中医在某些领域具有独特的疗效。
例如,在一些慢性病治疗、痛风、失眠、皮肤病和妇科疾病等方面,中医药的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
中医药中广泛应用的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补血等功效,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并有助于康复治疗。
此外,中医药还被认为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和药物耐受性,特别适合一些特殊人群的治疗,如儿童、孕妇和老年人等。
然而,我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是临床疗效的证据不足,缺乏严谨的科学研究支持。
与西医药相比,中医药的治疗机制和疗效评价标准相对较为复杂,没能得到广泛的认可和验证。
其次,目前中医学的教育和培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医德医风。
此外,一些不合规范的中医药市场和非法从业现象也需要进一步整治。
综上所述,我对中医的认识和看法是积极的。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强调整体观念、个体化治疗和疾病的预防调理。
中医药的认识

中医药的认识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内容,包括中草药、针灸、推拿等多种疗法。
在中国,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信任。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定义、历史、特点和现代发展等方面,对中医药的认识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的定义中医药是指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有关知识和技术,包括中草药、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疗法。
中医药的核心理论是阴阳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注重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具有综合、整体、个体化的特点。
二、中医药的历史中医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最早的中医药记载见于《黄帝内经》,该书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学理论和经验,并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基础。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医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宋朝时达到巅峰。
此后,中医药经历了明清的整合和发展,为后世的中医药学奠定了基础。
三、中医药的特点1. 综合治疗:中医药注重综合治疗,根据病人的整体状况和环境因素,采用多种疗法进行综合调理。
例如,对于慢性疾病,中医药通常会结合中草药内服和针灸推拿外治,以达到整体平衡和康复的效果。
2. 个体化治疗:中医药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时注重个体化。
中医师通常会综合考虑病人的体质、病情、环境等因素,并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预防为主:中医药注重疾病的预防,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中医药认为,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防病胜于治病,通过维持人体的整体健康状态,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中医药的现代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许多传统的中医疗法得到了科学验证,被纳入到现代医疗体系中。
例如,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疼痛管理、康复治疗等领域,中草药的活性成分也被提取和应用于现代药物的研发。
此外,中医药在中西医结合、综合医院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然而,中医药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关于对中医的认识

关于对中医的认识关于对中医的认识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医术精湛。
本文将对中医的相关概念、理论体系、治疗方法等进行详细的介绍。
以下为各个章节的详细内容:1:中医的概念中医是指中国传统医学的总称,包括中医治疗方法和理论体系的总合。
中医注重整体观察和综合分析,通过辨证施治来维护人体健康。
2:中医的理论体系(1)阴阳五行理论: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通过描述宇宙万物的阴阳五行关系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2)经络学说: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部有一套络脉系统,通过脉搏和气血运行,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3)气血理论:中医强调气血的平衡和流动,认为这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
(4)脏腑学说:中医将人体分为五脏六腑,每个脏腑对应不同的功能,相互配合共同维护身体的正常运作。
3:中医的治疗方法(1)辨证施治:中医强调辨别疾病的病机,通过辨证施治来调节身体的平衡,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等。
(2)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的核心疗法,通过草药的配方和煎煮,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整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4)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的一种物理疗法,通过按摩和推拿来调理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
4:中医的现代应用(1)中医养生:中医强调预防和养生,在现代社会中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采用,如中药养生、针灸养生等。
(2)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综合应用:中医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上与现代医学结合,形成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如中药配合化疗、推拿配合康复治疗等。
以上内容是对中医的一个简要介绍,中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非常广泛且复杂,具体可根据个人兴趣进一步了解。
附件:1:中医知识图表2:中医案例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中医:中国传统医学的总称,包括中医治疗方法和理论体系的总合。
2:辨证施治:中医通过辨别疾病的病机,进行相应的治疗。
浅谈我对中医的认识

浅谈我对中医的认识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对中医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医强调整体观念。
与西医注重疾病的局部治疗不同,中医强调全身的平衡和和谐。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内脏、经络、气血等多个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只有保持整体的平衡,才能保持健康。
因此,中医治疗疾病时往往注重调节人体的整体状态,而不仅仅是关注疾病的症状。
其次,中医注重预防与调理。
中医强调防病于未病,注重平时的养生、调养和预防。
中医认为,人体在健康状态下具备自愈能力,只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调理等,才能增强体质,阻止疾病的发生。
而当出现疾病时,中医也注重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和平衡体内的阴阳五行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注重预防与调理的理念,使中医成为一种全面、长效的医学体系。
此外,中医药注重个性化治疗。
中医药不同于西方药物的大量应用,而是通过综合分析病人的体质、病情等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中医药理论包括辨证施治等方法,通过诊断病情,确定病人体质,选择适合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使中医药能够更好地符合病人的具体需求,提高治疗的效果。
虽然中医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疗效明显的成果,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医理论体系复杂,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学识和经验。
其次,由于中药多为天然草药,疗效的验证和标准化比较困难,这也导致了中医药的口碑和信誉问题。
此外,在医学领域中,中医与西医的合作和交流并不充分,这也限制了中医的发展。
总的来说,我对中医的认识是将其视为一门宝贵的医学遗产。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预防与调理、个性化治疗等方面,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应用和影响。
然而,中医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以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和需求。
通过合理的整合中西医学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健康。
我对中医学的认识

我对中医学的认识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它包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医疗经验和智慧。
在现代医学发展迅速的今天,中医学依然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下面,我将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手段以及优点等方面展开对中医学的认识。
一、基本理论中医学有着独特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最为核心的是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指事物相对而言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整个世界万物的运行规律。
五行则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也被视为一个小型宇宙,遵循着阴阳五行规律。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需要考虑到人体内部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问题。
二、诊断方法传统中医诊断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式进行。
望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闻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声等;问指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切指按摩患者的穴位,以了解其身体情况。
这些诊断方法能够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为治疗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三、治疗手段中医学主要采用草药治疗和针灸治疗两种手段。
草药治疗是通过中药材制成的药物来调节人体内部环境,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针灸则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来调节机体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这些手段在临床应用中都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四、中医学优点中医学作为一种传统医学,有着许多现代医学无法比拟的优点。
首先,中医学注重预防和调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预防和治疗疾病。
其次,中医学的治疗手段温和、安全、无副作用,适合各种人群使用。
最后,中医学注重整体观念和个性化治疗,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个性化的需求。
综上所述,中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我们应该尊重和传承这门古老而有益的医学知识,让它在未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中医的基本认识

对中医的基本认识中医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注重整体观察与综合判断,强调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追求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
下面将对中医的基本认识做一个简要介绍。
一、中医的理论基础中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个对立而统一的力量组成,强调平衡和协调。
五行学说将万物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每种元素有其特定的属性和相互作用规律。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着经络系统,经络是连接脏腑和组织器官的通道,调节着气血运行。
二、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望诊通过观察病人的外貌、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情。
闻诊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呼吸等来获取病情信息。
问诊即询问病人症状、疾病发生的过程、寻找与病情相关的信息。
切诊是通过切脉,即触摸病人脉搏的形态、节律、速度等来判断病情。
三、中医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和中药汤剂等。
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方法,中药由多种草药组合而成,具有辨证施治的原则,通过调整阴阳和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疗法是将细针插入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推拿按摩通过按压、推拿人体的穴位、经络等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机体功能。
中药汤剂是将多种草药煎煮后制成药物,通过口服来治疗疾病。
四、中医的特点与优势中医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强调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以达到防治的目的。
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慢性病、亚健康状态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也注重副作用的监测和安全性的评估。
五、中医现代发展与挑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医也在不断革新和发展。
中医正在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如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神经科学等,寻求更明确的证据支持中医的理论和疗效。
同时,中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疾病预防、传承与发展、科学性和国际认可等。
正确认识中医和西医

正确认识中医(zhōngyī)和西医正确认识中医(zhōngyī)和西医中医、西医,分别属于东西方两个文化范畴(fànchóu),各有自己的文化特征。
二者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理论体系不同,哲学根底(gēndǐ)不同,医学(yīxué)模式不同。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活动,如果从中医学的《黄帝内经》的作者,和西医学的奠基人希波克拉底算起,中医和西医都有2500年的历史了,都诞生在公元前四世纪左右,产生了黄河内陆文化背景下的中医药学,和产生在爱情海周围海洋文化背景下的西医药学,经过两千多年的开展和完善,其各自体系的完整程度,可以说是无懈可击的。
中医是宏观医学,从宏观出发,注重整体,把病人放在天地间去观察去研究,重视个体化的辨证论治,强调内环境的平衡,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强调人体精神状态,特别注重对于五脏六腑器官功能的调节。
中医与西医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西医着重治病,中医着重治人,中医学是把病人放在首位的,可以说,中医学的模式应是天人相应观的模式,即把人放在时间、地域、人群、个体中,去进行健康保健、预防和诊断治疗的观察研究。
西医是微观医学,从细胞到分子、基因。
越来越细,它从微观出发,以实验科学为根底,诊治疾病注重局部病变的定位定性,擅于注重微观分析,一般针对性较强。
西医学的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医学科学大概经历了如下三个时代和五种模式。
三个时代是;经验医学时代、实验医学时代和整体医学时代;五种模式是: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尘物、社会、生态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传统的中医和西医,根本上都是在上述五种模式的前四种中运转过来的。
它们的成果与奉献,也主要集中在那里。
总之,中医与西医有以下不同。
1、文化不同中医是世界上唯一有5000年连续历史的,独立于西方医学的医学,中医根植于中国的道家文化,时时处处表达了道家的“天人相应〞观、整体观,强调主观意向及中庸,中医认识人体和疾病是整体的、动态的、宏观的和模糊的,例如“阴阳五行〞和“表里虚实〞等。
中医的理解

中医的理解中医的理解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它以阴阳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诊断、治疗和预防来维护人体健康。
中医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将从中医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本概念1. 中医学:指中国传统医学,包括中药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多个分支。
2.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阴阳代表着事物相对而言的两面性质,五行则代表着事物的分类和相互关系。
3. 经络:是人体内部通过气血运行联系起来的系统,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理论体系1. 人体结构:中医认为人体由脏腑、经络、气血组成,在这些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与相互作用。
2. 病因病机:中医认为疾病发生与人体内外环境、情志、饮食等因素有关,病机则是指疾病发生的机制和过程。
3. 诊断方法:中医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通过观察病人的外表、听取其言语和呼吸声音、询问其症状和体征以及按摩穴位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4. 治疗手段:中医主要采用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和推拿按摩等手段来治疗各种疾病。
其中,中药是中医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它具有较广泛的适应证和较少的副作用。
三、诊断方法1.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面色、舌苔、眼神等外部表现来判断身体健康情况。
2. 闻诊:通过听取患者呼吸声音和腹部肠鸣音等声音来判断身体健康情况。
3. 问诊:通过询问患者自身感觉和经历来判断身体健康情况。
4. 切诊:通过按摩穴位来判断身体健康情况。
四、治疗手段1. 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其优点在于适应证广泛、副作用少、疗效稳定等。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的另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它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整气血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它通过按摩人体经络和穴位来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功能,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各种常见病的目的。
中医的认知

中医的认知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其认知包括了对人体、疾病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理解。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和局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在中医的认知中,人体被视为一个微观宇宙,与宇宙的运行规律相似,具有相互联系的五行和阴阳的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节人体的内外平衡,以维持身体健康。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的平衡密切相关。
阴阳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阴阳的平衡与失衡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而导致的。
阴阳失衡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产生疾病。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调节阴阳平衡、调整气血运行和调整脏腑功能等。
中医通过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方法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的认知还包括了对疾病的病因和病机的理解。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有关。
内因主要包括体质、情志、饮食等,外因主要包括气候、地理环境等。
中医通过综合分析病人的体质、病史、症状等来确定疾病的病因和病机,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的认知还包括了对疾病的分类和诊断的理解。
中医根据疾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等特点,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型。
中医诊断主要依靠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来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中医的认知还包括了对治疗方法和药物的认识。
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
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运行。
中药是中医的另一重要疗法,通过使用草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等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运行。
推拿是中医的一种按摩疗法,通过按摩和推拿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运行。
中医的认知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体系,其理论和实践经验已经积累了几千年。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微观宇宙,与自然界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帖】正确认识中医[推荐]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真正认识中医药学的真价值,对世人来说,对医学界甚至对一些中医来说,却不容易!20多年前在一次中医学术会议上,有位西学中专家说:“抗生素发明之后,中医治疗肺炎便落后了;速尿发明之后,中医治疗水肿便落后了”。
前几年有青年中医写文章认为:“中医药变也得变,不变也得变”。
往哪变呢,朝西医方向变。
去年又有资深的中医专家写调查文章,认为中医的临床优势病种越来越少了。
如此之类的文章还不少,多立足于批判中医理论之错误或不足,或对某些理论抽象的肯定、具体的否定。
这都反映一部分学者对中医药学的信心不足,一种信任危机在滋长蔓延,这是一种危险的思潮。
许多人看待中医,首先认定中医药学是古老的东西,古老的科学必然落后,认为中医虽能治好病,但没有实验做依据,与现代科学脱节,就不能算是科学。
而西医的发展与其他科学同步,因而是先进的。
难怪有资深的中医学者说“如今西医学已能洞察细微,无所不至,在治疗上则可换心换肝,无所不能”。
在中西比较中就把中医药学放在“三等公民”的地位上了!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西医呢?我认为必须用科学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去深入考虑中医的问题。
一、唯物史观看中医1949年以前半个世纪,中医受尽了轻视、歧视、排斥的待遇,未被消灭已属万幸。
解放后,王斌思想影响深远,中医药处于被改造的地位,其间虽经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对王斌等公开批评并撤职,党中央一再强调要正确贯彻中医政策,并成立了中医研究院和几所中医学院,但中医事业的发展仍无大进展。
直到1986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之后,中医药的发展,才有组织上的保证。
中医药事业真正得到发展,是在19 86年之后。
一百年来的中医,50年是被压迫期,30多年为不冷不热期,真正大踏步前进的历史只有15年耳!与20世纪一百年来全世界西医的命运相比,真是天地之别!尽管如此,20世纪80年代,中医开始走向世界,先是针灸热,然后是中医热。
欧美等医学发达国家逐步承认中医师的专业地位,针刺治疗早已纳入医疗保险系统、伦敦英国人排队看中医,德国人预约住中医院已不是奇闻。
美国医师有3000人学习并掌握中医的针刺术。
(反观我国西医懂针灸者有几人?)20世纪是科学成就惊人的年代,世界西医学的发展可谓风正一帆悬;而中医学的遭遇则逆风逆水,水下有险滩无数!如果中医药学没有超时代的科学积淀,能在20世纪末与西医学同时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可吗?难道这样的历史对比还不值得炎黄子孙欢呼雀跃吗?奉劝对中医信心不足的同志,千万不可只能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二、唯物辩证看中医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中医历经几千年,推而不倒。
靠什么?靠治病有效果。
如果中医治病无效,早就被人民所抛弃了。
但贬低中医的人又说中医是经验医学,又说中医的经验不能重复……等等。
我认为那些没有中医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人,只知照方开药,的确是难以重复宝贵经验的。
中医师的高明与否,与其理论基础、临证经验、文化素养成正比,试翻阅历代名医著作及现代名中医的事迹足以为证。
说中医只是经验医学是毫无根据的。
2.微观是科学,宏观也是科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从细胞到分子、基因……越来越细。
中医学的理论与之相反,是宏观医学,把人(病人)放在天地之间去观察去研究。
西医能治好病人,中医也能治好病人,按照真理的标准来看,并结合上述观点,中西医不能互相排斥,正好是互相补充,是既矛盾又统一的。
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会创造出更深的理论,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是后现代科学的发展方向。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于2002年5月8日在“世纪大讲堂”作了《美与物理》的报告。
其中说到:“最近这十年、二十年来,发展了一个新的在微观物理学跟宏观物理学之间的一个物理学,叫做介观物理,是不是也可以翻译为介观物理学。
这个介观所研究的是在宏观物理学(那就是像日常大小的东西,或者更大的东西)跟微观物理学(原子物理学)之间的领域。
所以比如说是10的负6次方埃或者是10的负7次方埃这种物理学,这个学问现在正在澎湃的发展,倒不是因为那么多的人要想去研究量子力学的解释,而是因为这个领域与工业有密切的关系。
……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之后,因为工业发展的推动,所发展出来的介观物理学可以使得量子力学的解释发生新的革命性的发展,这是可能的”。
上述引文杨先生讲的是量子力学的问题,似乎扯不到医学上去。
但如果从哲学的高度来看,道理是相通的。
人是生长在天地这个大自然环境之中的,人怎能离开大自然而生存,疾病怎能离开大自然的影响。
从生物发展到人,是大自然千百万年的塑造,考古学可以给你详细的答案,考古学也离不开宏观的研究。
它也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才能发展的。
试以重症肌无力之治疗为例:西医的微观研究相当深入,还能造出动物模型,发明了“新斯的明”,疗效迅速,强的松更是治此病的王牌药物,但都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胸腺摘除说是有特效,其实多数病例仍然复发。
我们从宏观认识,重症肌无力是脾胃虚损、五脏相关的顽疾,采用升发脾阳大补脾胃为主,兼治五脏。
此病属虚损之症,故无症状之后仍须服药二年则可以根治。
但当病人呼吸危象出现,不能饮食时,我们采用注射新斯的明治标,使之能口服中药与进食,几天之后多能度过危关。
这就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例子。
许多中医特别是年青的中医不明此理,一接触西医的微观科学,反观中医的阴阳五行,便怀疑中医的科学性,便不好好地去读中医书!3.继承与创新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比起发达国家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如人家。
所以目前国家号召科学技术人员必须努力创新,以追赶世界,强调与世界接轨。
但中医学与其他科学不同,论中医学,最高的水平当然在中国,论接轨是外国向我们接轨。
我国著名的社会科学家田森教授说,中医药学是我国的第五大发明。
我认为中医药不像其他四大发明那样已被外国学到手并已超出我们很远了,中医药学在11世纪曾经影响阿拉伯医学,我国人痘接种曾启发牛痘接种,免疫学的实践源于中医。
但中医药真正走出国门,给世界医学以深刻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举凡中医处理疾病卓有成效的方法,在外国专家眼中,都是新鲜事物,是创新。
举例如“针四缝”治疗急腹症——蛔虫团梗阻,既简单又速效,又省钱。
在外国医家看来却多么神奇!把这一疗法放到世界医学中去,就是现代化的成果。
什么叫现代化?就医学而言,不应只追求形式,不应以时间定位,应该用最少的支出,以最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才是世界人民对现代化医学的要求。
病人住院从头到脚,做各种仪器检查,出院交费几十万,这就是现代化吗?继承与创新是一对矛盾,两者不能偏废,但具体情况不同,矛盾双方会有所侧重,不能一成不变地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
以中医药学而言,继承与创新都重要,但如今显然继承不足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中央对中医工作的指示首先指出——“中医不能丢”。
因为中医几千年得来的宝贝丢失得太多了。
努力发掘宝库,加以整理就是创新,但可惜的是,我们当前的医、教、研,都努力引进西医的东西以图说明中医之理论,或以西医的理论改造中医的精华,以为是在创新。
这种错误的倾向,影响中医的发展已数十年了,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省。
已故卫生部部长崔月犁曾指出,我们培养的高级中医是中西医两个中专的水平,他早就给中医教育敲警钟了!为了更有成效的创新,全国中医,特别是中青年中医,都先来个大温课,重读四大经典与历代名家学说,以提高临床和理论水平,在这个基础上,中医学与21世纪的最新科技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才能闯出新天地,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作出贡献。
高楼必须建在厚实的基础上,中医药学之大发展呼吁打基础。
然而“重西轻中”已成时尚,故必须大力扭转。
否则创新也无用,也可以视而不见。
上世纪六十年代,天津市传染病院院长学了中医之后,某地发现白喉开始流行,急需白喉血清,向他求助。
他估计该地要接种血清的量,集中半个中国的存货都不够用。
他便运用所学,继承中医治白喉之法,用养阴清肺汤,并拆方减成只用四味药,制成水剂,发往该地,把白喉的流行制止了。
每一病例治疗成本才1.5元,且能免除今后再用血清时有血清反应之弊。
这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好例子。
但这样的优秀成果,没有人继续再加以研究发扬,多可惜啊!为什么被冷置呢?我看因为不是外国人发明的,国内的某些专家会给你以阻力而不是动力。
“重西轻中”这一顽疾若得不到根治,中医的创造发明与推广——难矣!中医药当前的继承与创新,主要矛盾在“继承”,中医工作应在这方面下大力气。
三、神圣的使命,当中医的脊梁一种错误的思想,认为凡西医能解决的,中医便应靠边站,在西医学最新成就面前手足无措,忘记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用多少病人的性命和多少先贤的智慧换来的。
我们岐黄子孙能够盲目地把中华文化的瑰宝从我们手上丢失么?如果这样一个伟大宝库丢掉了,不仅对不起祖宗与子孙,也对不起世界人民。
中医药学不仅属于中国,同样属于世界,不存在中外与宗派之争。
抗生素发明之后,肺炎便不需要中医了吗?老年肺炎、虚寒证的肺炎,用上中医药就会得救了。
我常遇此等证,用桂枝汤或小青龙汤之类,帮抗生素一把。
我曾在西医院会诊一例水肿病人,已肿至啤酒桶一样,不能卧,乃特制大木椅坐着,医院已用了不少速尿,就是不能消肿,请我会诊,我采用真武汤加味,约半月,患者前后判若两人,带着空木椅出院了。
我的学生杨伊凡1995年3月3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应患者的母亲(白人)邀请,抢救一个6个月的女婴,该婴患先天性心脏病,已住院四月,一直住特级护理病房,正在等候去墨尔本进行心脏移植。
当时患者的病情越来越坏,医生认为没有希望,准备停止抢救,才同意患者家属请中医治疗。
从X线显示,由于心脏增大,两肺挤到两边,心率180次/分,发热,心衰,6个月的婴儿体重只有4公斤。
医院主要用强心剂和抗生素。
杨医生在医院限制其中药输入量的条件下,3月3日到3月8日先用花旗参后用生脉散,之后,医生认为婴儿生存有望,准许中药的输入量由10ml增加至30ml。
婴儿肤色转红,四肢温度升高,大便成型,体重增加100g,体温仍有反复,但从未再超过40℃。
杨氏处方增加药味,中药输入量增至60ml。
3月12日,肺水肿继续消退,心功能逐步增强,已除去插在气管的输氧管,4个月来第一次用鼻自然呼吸。
前后对比心脏缩小,各项健康指标均有改善,患儿已完全脱离危险期。
医院仍决定将患儿送墨尔本进行心脏移植。
杨氏反对搬动病儿无效。
3月20日患儿去墨尔本,因空中运行不适,当晚又出现呼吸困难。
24日以后病情较差,已没有做心脏移植手术的可能,又飞返悉尼,于4月1日死于医院。
上面详述这一病例,无非想说明换心换肝并不是说来那么轻巧,以为中医药毫无用处,是过时的早期产品。
中医重视治未病,治在前头,可以不用换肝那有多好呢?我就不信肝纤维化是不可逆的,肝硬化早期治疗好了,何必去换肝呢?当然,也应肯定能换肝换心是很高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