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c7fc4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2.png)
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如“字句意思完整”“语法结构合理”等。
(2)常见的断句标志,如“曰”“云”“乎”“矣”“哉”等虚词。
2、难点(1)对于复杂句子结构的分析和判断。
(2)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准确断句。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断句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句子的断句,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段没有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并理解,从而引出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例如:“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让学生谈谈阅读这段文字的感受,从而引出断句对于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文言文断句的定义简单介绍文言文断句就是给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加上标点,使其能够清晰地表达意思。
2、断句的基本原则(1)字句意思完整断句后每个部分都应该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不能把一个完整的词语或句子断开。
例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能断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这样“传不习”就不完整了。
(2)语法结构合理要符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要清晰。
比如:“夫战勇气也”,不能断成“夫战勇气也”,这样语法结构就不正确了。
(3)符合行文逻辑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和逻辑关系进行断句。
像“其一犬坐于前”,如果断成“其一犬坐于前”,就不符合常理和逻辑了。
3、断句的标志(1)虚词常见的虚词如“之”“乎”“者”“也”“矣”“焉”“哉”等,往往可以作为断句的标志。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之”和“乎”可以作为断句的参考。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学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d9f7f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15.png)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主观类断句学案1.学习目标(1)明确主观类断句的考查方式。
(2)掌握主观类断句题型的解答步骤、方法。
(3)能运用相关方法综合断句。
2.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主观类断句题型的解答步骤、方法。
难点:能运用相关方法综合断句。
【授人以鱼】一、可用来断句的常见文言虚词:(1)句首的语气词和发语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3)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4)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若前面的分句足够长,可在连词的前面断句。
(5)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6)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7)表敬副词窃、请、谨、敢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前面可断句。
二、可用来断句的文言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型:1.特殊句式:(1)判断句:1)…者,…也;2)…者,…;3)…,…也。
(2)被动句:1)…见…于…;2)…为…所…;3)…被…所…;4)…受…于…。
(3)宾语前置句:1)…之有;2)唯…是…。
2.特殊句型:(1)表陈述:….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表示判断语气,可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例: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2)表疑问句或反问:不亦……乎用于反问句中变肯定语气,可译为“不是….吗”“难道不是….吗”如(若、奈)…..何表示征询语气,中间插入名词,代词或词组,可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
庸….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么”“哪里….呢”。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903ace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f.png)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第一章:文言文断句基本概念1.1 文言文断句的定义1.2 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1.3 文言文断句与现代文断句的异同第二章:文言文断句的原则与方法2.1 断句原则2.1.1 保持语句的完整性2.1.2 遵循语法结构2.1.3 符合逻辑关系2.2 断句方法2.2.1 语义单位划分法2.2.2 标点符号辅助法2.2.3 历史背景了解法第三章:文言文断句技巧与实践3.1 常见断句标志词3.1.1 语气词3.1.2 连词3.1.3 句首词3.2 特殊句式断句3.2.1 省略句3.2.2 倒装句3.2.3 被动句3.3 断句实践练习第四章:文言文断句策略与误区4.1 文言文断句策略4.1.1 抓住关键词4.1.2 分析句子成分4.1.3 推理句子关系4.2 文言文断句误区4.2.1 过度断句4.2.2 忽略标点符号4.2.3 受现代汉语习惯影响第五章: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解析5.1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示例5.2 解析断句方法与思路5.3 断句答案与解析第六章:文言文断句中的特殊现象6.1 名词前置6.2 动词宾语前置6.3 形容词后置6.4 定语后置6.5 补语后置第七章:诗词中的断句技巧7.1 诗词断句的特点7.2 诗词断句的原则7.3 诗词断句的实践案例7.4 高考诗词断句真题解析第八章:文言文断句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8.1 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8.2 文言文断句在阅读中的重要性8.3 断句在文言文翻译中的应用8.4 断句在文言文写作中的作用第九章:文言文断句的练习与提高9.1 断句练习的方法9.2 断句练习的资源9.3 如何评估断句练习的效果9.4 提高文言文断句能力的策略第十章: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策略10.1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型分析10.2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要点10.3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策略10.4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误区与规避第十一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化知识11.1 古代文化知识在文言文断句中的作用11.2 常见古代文化知识举例11.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古代文化知识11.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分析第十二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学常识12.1 古代文学常识在文言文断句中的重要性12.2 古代文学流派及其特点12.3 著名古代文学家及其作品12.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文学常识分析第十三章:文言文断句与历史事件13.1 历史事件在文言文断句中的作用13.2 重大历史事件举例13.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历史知识13.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历史事件分析第十四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人物14.1 古代人物在文言文断句中的重要性14.2 著名古代人物及其事迹14.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古代人物知识14.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人物分析第十五章: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与复习策略15.1 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的重要性15.2 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的方法15.3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策略15.4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应试技巧与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围绕高考文言文断句展开,涵盖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方法、技巧与实践、策略与误区、真题解析、特殊现象、诗词中的断句技巧、实际阅读中的应用、练习与提高以及备考策略等内容。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19c67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00.png)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断句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运用断句规则,提高断句的准确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文言文材料。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a. 按照句子成分进行断句。
b. 遵循句子结构规律,主谓宾、定状补。
c. 注意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等。
2. 示范讲解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a. 以具体的文言文句子为例,展示断句的过程。
b. 分析句子中的停顿和语气词,如“也”、“乎”等。
c.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语境和逻辑关系进行断句。
3. 学生练习断句,教师点评和指导。
a. 提供一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
b.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断句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c. 针对学生的断句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五、教学反思与拓展:1.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断句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2. 教师总结文言文断句的要点和技巧,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3. 推荐一些文言文断句的练习材料,让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4. 鼓励学生多阅读文言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目标:1. 深化学生对文言文断句规则的理解。
2. 提高学生准确识别和应用文言文特殊断句现象的能力。
3. 通过断句实践,增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特殊文言文断句现象的识别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对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的断句处理。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文言文案例、讨论手册。
九、教学内容与步骤:1. 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断句现象。
a. 列举常见的特殊断句现象,如对仗、排比、设问等。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谓语断句法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谓语断句法](https://img.taocdn.com/s3/m/acf2b954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c.png)
高中语文《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谓语断句法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课程语文标准(修订版)》中规定:根据诗歌的表现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
本节课通过以《望海潮》为脚本拍摄杭州风光片的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反复吟咏的基础上在词作中寻找拍摄素材,即重点字词的解析;总结拍摄画面,即词作整体内容的概括;整个拍摄杭州风光片的活动过程中,力求用想象和联想还原柳永笔下杭州的“好景”。
这一活动的开展既符合单元目标的要求,又能结合解说词,结合实例,实现学生们在语文课堂上语言的建构与应用、审美的鉴赏与创造的两大核心素养的提升。
最后从导入及词作的总结中让学生知晓词作不仅是传情达意的工具,更是展现朝代气象的载体。
(1)了解高考中文言文断句的常见考法;(2)掌握文言文断句选择题中,整体上寻异排误、操作中寻找谓语动词排误的方法;(3)运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文言文断句、阅读文言文。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高考中文言文断句的常见考法;掌握文言文断句选择题中,整体上寻异排误、操作中寻找谓语动词排误的方法;教学难点: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文言文断句、阅读文言文。
二、教学准备查阅了语文高考真题,结合自身断句方法和学生学情对高考中的断句类题目进行了依据“断句是什么”“断句怎么考”“怎样断句”的思路由浅入深地设计课堂,并且自制课件,课件中主要的呈现内容有课前导入的视频;具体授课步骤和每一步骤的具体问题;练考题以及高考真题。
教学器材:PPT、翻页笔作品清楚叙述作者收集教育教学资源、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器材准备等情况,反映出作者的教学预设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两处断句的不同点在哪里?本人林大福/将大树街石屋/租于恩人黄老十一家/未能报恩/万一不交租/亦可收回/黄公年租银两三十/万不能转租别人/立此为据/本人儿孙不得有违。
本人林大福/将大树街石屋/租于恩人黄老十一家/未能报恩/万一不交租/亦可收回/黄公年租银两三十万/不能转租别人/立此为据/本人儿孙不得有违。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41041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17.png)
文言文断句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能够正确进行文言文的断句和文段编排。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断句基本概念。
2.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方法。
3.文言文的段落编排和排比技巧。
三、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可以引入句子的长度和长句子的阅读难度,从而引出文言文的断句教学。
通过展示一段复杂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到长句子的繁琐和阅读难度,并引出断句的必要性。
2.呈现将一段文言文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辨别其中的句子和段落。
教师可以进行点拨和提示,让学生逐渐意识到文言文中断句的重要性。
3.讲解(1)文言文断句的概念文言文断句是指对文言文中的长句子进行合理的分割和排版,使其便于阅读和理解。
文言文断句的目的是让读者明了文言文的意思,能够顺畅地阅读。
(2)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方法1)依据语法和上下文,进行意义的分隔。
2)避免将句子断成无法理解的词组,或将一个完整的句子断成两个以上的子句。
3)依据语气和情感,进行断句。
例如:停顿、抑扬顿挫等。
4)减少断句的数量,保证整个句子的表达逻辑顺畅。
5)不同的文体和文种,断句方式也不同。
(3)文言文的段落编排和排比技巧进行文言文的段落编排时,一般要保证每个段落的主题清晰明确,分别安排不同的话题,或者以时间、因果、对比等方式进行排比,以突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和意义。
4.练习将几段文言文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断句,并说明断句依据。
可以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断句练习。
教师可以检查并进行点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5.总结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关注文言文的断句和排版。
并告诉学生,断句不仅是阅读理解的必备技能,也是写作和翻译的关键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文言文的断句原则和方法,以及文段编排和排比技巧。
2.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需要大量实践练习,需要教师进行误导分析和点评。
五、课后作业1.设计一篇文言文,并进行断句练习。
2.整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文言文断句教案、听评课、教学反思、学生感悟
![文言文断句教案、听评课、教学反思、学生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fb6e709b9b6648d7c0c746b8.png)
文言文断句教学目标:1.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正确断句.3.探索文言文断句的规律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教学方法:ppt展示、练讲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断句导入:清朝末年掌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请一个书法家题扇,那位书法家写了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那位书法家一时疏忽,写时竟漏了个“间”字,慈禧看了大怒,认为是故意欺骗她没有学识,把书法家问成死罪。
那书法家急中生智,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的王之涣诗意填的词。
”并当即又重新断句吟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了,无言以对,只好赐银压惊。
总结,断句的作用很奇妙,你看由于断句不同,一首好诗可以变成一首好词,或许意思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具有一双慧眼,把这纷扰的古文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二)考纲分析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高考卷已经连续多年考查这一知识点了。
《考试说明》古代诗文阅读的第3项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
这就要求学生能进行文言诵读,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烂熟于心。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从基础开始学文言文。
(三)经典例题,感悟断句例: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参考答案: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光映书而读之。
1、重要名词断句法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例:(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说课稿
![《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6a2f83b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3.png)
《文言文阅读——断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考复习备考中的《文言文阅读—断句》,是近年高考考题中比较热衷的一个考点。
下面我将从考纲考点、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部分来进行说课。
一、说考点及考题: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考纲里明文要求的“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而断句就是考题考查考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进而提高学生断句能力,成了体现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2014年在全国十七、八套试题中,有八套试题中考查了文言断句,分值都在3—5分,其中包含全国新课标卷两套,大多以选择题呈现,很少是让考生直接在文段中划分。
二、说学情:本届学生基础较差,尤其是文言知识功底薄弱,文言文阅读能力更是低下。
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学生害怕做文言文习题,对于文言断句习题更是无法下手,大多学生采用“蒙”、“猜”、“碰”的随意办法。
三、说教学目标:针对上面所说的情况,我采取如下教学:1. 三维目标⑴知识与能力:运用文言字词知识,对文段进行断句;⑵过程与方法:通过高考真题的断句,进行总结断句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按照标志去做题断句;⑶情感与价值:通过正确的断句,使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从而感受文言的独特魅力,进而喜欢文言文阅读,最终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教学重点:通过文言断句的指导训练,总结出一般常用的断句方法。
3.教学难点:会用断句方法对文言语段进行正确断句。
四、说教法学法:教学方法主要是讲练结合,分析归纳,合作探究三种。
根据课程改革精神,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激情,并结合高三复习备考的教学实际,让学生在讲练中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规律性,经过分析归纳找出解题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第一步:导课由韩愈的《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想到“断句”(PPT打出“文言断句”)。
第二步:考纲考题简介通过简单介绍,让学生想出高中学习文言文以来遇到的断句方法都有哪些?学生小组交流:(得出断句方法)有几种,教师板书几种。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02196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6a.png)
文言文断句【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断句题的答题步骤。
2、探究文言文断句题的解题方法。
3、提升文言文断句题的解题能力.【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故事引入,了解断句的重要性一人去算命,算命子给了一张写着“大富大贵没有灾难要小心”的纸条。
不久此人被汽车撞伤。
此人不解,拿着纸条去问算命子:“我是大富大贵,没有灾难的命呀,怎么我会被汽车撞断腿呢?”算命子说这纸条上要这样念:“大富大贵没有,灾难要小心!”二、考点解读在2019年全国二卷语文考试中,在语言应用表达中,添加了引号作用的考查,由此可见句读之学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考查,无论文言与否。
三.文言断句一般切入角度1.从特殊标志词切入(1)句首标志词①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嗟乎、呜呼、嘻、且夫、今夫,等等。
②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等等。
③谦词:下官、窃、寡人、妾、愚,等等。
④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女(汝)、彼、此,等等。
⑤疑问词:何、孰、安、胡、焉、奚,等等.⑥复音虚词:然则、是故、何以、得无、大抵、何其等。
(2)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
(3)句尾标志词①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焉、与(欤)、耶(邪)等.②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哉、云尔、云云等.(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
2.从特殊文言语句切入(1)明句式,助断句借助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帮助断句。
如判断句:“……者,……也"等。
反问句:“不亦……乎”“安……哉”等。
被动句:“为……所……"“见……于……”等。
固定结构:“如……何”“何其……也”“况……乎”等。
这些句式和固定结构都表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可以帮助断句。
(2)修辞句,找特点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一些句式整齐、结构鲜明的修辞句,如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顶真句及骈文常见的四六句等,断句时可以根据修辞句在结构与句式上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按句子特点来断句.(3)审关系,明结构有些要求断句的文段在结构上存在较明显的结构关系:或并列关系,语句间无明显的主次之分;或总分关系,语句间会有中心句与支撑句,在支撑句的展开上一般也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或转折关系,语句间的转折会从语意上体现出来,有时也会有鲜明的词语提示(如“而”“然”“然则”等);或因果关系,语句间会有隐含的因果联系,在表因与果的语句间,一般是要停顿的。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19776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30.png)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断句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断句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意义单位、语气词、虚词等。
2.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语法分析、标点符号、语感判断等。
3. 实践练习:对给定的文言文进行断句练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断句练习来提高断句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文言文断句教材或教辅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例句和讲解。
3.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讲解: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举例说明。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 讨论: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难点和疑问,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断句技巧,提醒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断句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断句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让他们进行阅读和断句练习。
2. 比赛活动:组织文言文断句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文化讲解:讲解一些文言文中的文化背景和词汇含义,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断句教材或教辅资料。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文言文断句练习和相关信息。
3.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文言文断句的参考书籍。
九、教学建议:1. 循序渐进:从简单的文言文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逐步掌握断句技巧。
2. 反复练习:断句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鼓励学生多做练习。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64bdd4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c.png)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第一章:文言文断句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断句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1.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的概念和意义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1.3 教学活动引入文言文断句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举例示范,让学生通过练习初步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1.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二章: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2.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2.2 教学内容语义原则:根据句子的语义关系进行断句语法原则: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断句修辞原则:根据句子的修辞手法进行断句2.3 教学活动讲解语义原则,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句子的语义关系进行断句讲解语法原则,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断句讲解修辞原则,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句子的修辞手法进行断句2.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基本原则进行断句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三章:文言文断句的技巧3.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技巧3.2 教学内容利用虚词进行断句:虚词如“也”、“乎”、“矣”等,常用于表示停顿或语气,可作为断句的参考利用句式结构进行断句:文言文中存在一些固定的句式结构,如“主语+谓语+宾语”等,可根据这些结构进行断句利用上下文进行断句:通过分析上下文的意思和语境,判断句子的断句位置3.3 教学活动讲解利用虚词进行断句的技巧,举例示范讲解利用句式结构进行断句的技巧,举例示范讲解利用上下文进行断句的技巧,举例示范3.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断句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四章:文言文断句实例分析4.1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所学原则和技巧进行文言文断句4.2 教学内容分析文言文断句实例,运用所学原则和技巧进行断句4.3 教学活动给出一段文言文,让学生尝试进行断句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断句方法和结果4.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文言文断句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五章:文言文断句的练习与提高5.1 学习目标提高文言文断句的能力5.2 教学内容进行文言文断句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5.3 教学活动给出一段文言文,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断句心得和方法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5.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继续进行文言文断句练习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六章:文言文断句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6.1 学习目标学会在阅读理解中运用文言文断句技巧6.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6.3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断句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举例示范,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6.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运用所学断句技巧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七章:文言文断句在翻译中的应用7.1 学习目标学会在翻译中运用文言文断句技巧7.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翻译准确性7.3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断句在翻译中的作用举例示范,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翻译准确性7.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翻译中运用所学断句技巧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八章: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学鉴赏中的应用8.1 学习目标学会在古代文学鉴赏中运用文言文断句技巧8.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学鉴赏中的重要性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古代文学鉴赏能力8.3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学鉴赏中的作用举例示范,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古代文学鉴赏能力8.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古代文学鉴赏中运用所学断句技巧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九章:文言文断句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9.1 学习目标学会在学术研究中运用文言文断句技巧9.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学术研究质量9.3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断句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举例示范,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学术研究质量9.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学术研究中运用所学断句技巧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十章:文言文断句的综合运用与拓展10.1 学习目标学会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运用文言文断句技巧10.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运用如何拓展文言文断句的学习和应用10.3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断句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运用分享文言文断句的学习资源和拓展方法10.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运用所学断句技巧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文言文断句的概念和意义解析: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2befc710661ed9ad51f3f2.png)
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
3.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四、教学方法:练讲结合、小组讨论法五、课时安排:二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趣味断句据说从前有个老头子,有一女一婿,发妻死后,他又续弦,后妻又生了个儿子,老头子于是就立下这样的遗嘱: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后来老头儿一死,家里就像炸开锅了,女婿和后妻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争执不下,请县老爷给判判。
(请学生思考)女婿: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后妻: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总结,真是清官难断家务事。
同时可以看出断句的作用很奇妙,你看由于断句不同,这意义也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具有一双慧眼,把这纷扰的古文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二)考纲分析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高考卷已经连续几年考查这一知识点了。
《考试说明》古代诗文阅读的第3项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
这就要求学生能进行文言诵读,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烂熟于心。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从基础开始学文言文。
(三)经典例题,感悟断句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例2: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例3: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参考答案: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
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
![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72407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8.png)
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共含13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习文言文断句的常用方法二、教学课时:4课时第1课时(一)找虚词,定句读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分析: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0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总结:文言文中,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二)找名词(代词),定句读例如: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
‘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分析:句中的名词有“道、俗、天下”等,找出了这几个名词,句子就断开了。
总结: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文言断句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断句专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8e924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a.png)
文言断句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能够正确断句并翻译简单的文言文。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断句的原则和技巧,文言文的翻译。
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断句和翻译。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断句的原则和技巧,分析实例。
2. 实践法:让学生练习断句和翻译,给予指导和反馈。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断句和翻译中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文言断句的原则和技巧,实例分析,练习题。
2. 文言文材料: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进行练习。
3. 断句符号:准备一些断句符号用于指导学生断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文言断句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文言断句的原则和技巧,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尝试断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断句和翻译中的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言断句的重要性和技巧。
6. 作业:布置一些文言文断句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其他文学作品:提供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尝试断句和翻译,进一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2. 对比现代汉语: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让学生对比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
七、教学互动1. 问答环节: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小组竞赛:分组进行断句和翻译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分享心得: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断句和翻译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和交流。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包括断句的准确性和翻译的准确性。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断句的准确性和翻译的通顺程度。
初中文言文断句教案
![初中文言文断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bf289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ea.png)
初中文言文断句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3. 通过断句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韵味。
教学重点:1.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
2. 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韵味。
教学准备:1. 文言文断句的教材或资料。
2.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断句方法和例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文言文的感受。
2. 提问:你们觉得阅读文言文有什么困难?3. 引出本课主题:文言文断句。
二、讲解断句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根据标点符号、根据语义、根据句子结构等进行断句。
2. 介绍一些断句的技巧,如:注意虚词、掌握常见的句式结构、根据修辞手法等。
3. 通过例句,演示断句的过程和方法。
三、断句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资料,要求学生对给定的文言文进行断句。
2. 学生在纸上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共同讨论断句的正确与否。
四、阅读理解(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已断句的文言文,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文意。
2. 学生阅读文言文,教师巡回指导。
3.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共同讨论文言文的意义和韵味。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对本节课的断句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对一篇文言文进行断句,并写下一段关于文言文阅读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阅读理解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断句练习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韵味。
在课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指导和反馈,以确保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8a675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f.png)
文言文断句教案
教案:
一、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训练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断句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
1.提供大量文言文语料,让学生自主断句,然后与同学讨论对比,互相学习。
2.给学生展示一些断句常用的规则和技巧,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断句。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供一段文言文原文,要求学生自主断句,并与同学讨论对比。
2.展示: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断句常用的规则和技巧,如“对称断句法”、“逻辑断句法”等。
3.实践:教师提供更多的文言文语料,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断句规则和技巧进行断句,并与同学一起讨论。
4.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到的断句规则和技巧,并强调它们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阅读一篇文言文文章,并将其中的长句子进行断句,然后给出自己的断句理由。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d466b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8.png)
文言文断句教案一、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例析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思路与方法;2、能力目标:在解题训练中逐步形成文言文断句能力。
三、导入同学们知道纸没有发明前,古人用什么写书的不?对,是竹简和布帛,那是很不容易的,写一字的成本很高,所以古人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我们学习文言文要学会断句。
四、教学过程。
(一)、断句前提断句的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一两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懂文本的能力。
题型为“3错1对”型选择题。
一般在语意和句法结构上设错,主要类型有:①混淆句子成分,混淆上句的宾语和下句的主语;②误解词语意思;③误拆连动成分;④错拆修饰限定语和中心词;⑤忽略倒装句。
(二)、断句技巧1名词断句法借用名词、代词等为所用。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常用做主语、宾语。
主语前和宾语后一般要断开。
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断句。
难点:少数情况下做定语不用断,时间、地点名词,和介词一起构成状语位于主语前一般要断(极其极其少),时间词单独状语,位于主语前一般也断开,特别是有年号的时间词。
稍微了解一下的知识(不是很重要):主谓+主谓的或者动宾+动宾的少数四字句中间一般也不断(极其少见,9成不会考)示例1:小鸟(主语)时来啄食(宾语)∕人(主语)至不去∕三五之夜(宾语)∕明月(主语)半墙(宾语)∕桂影(主语)斑驳∕风(主语)移影(主语)动∕珊珊可爱∕然予(主语)居于此(宾语)∕多可喜(宾语)∕亦多可悲(宾语)当堂练习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初中文言文断句教案
![初中文言文断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880f0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9.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断句规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和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断句的练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一些常见的文言文断句示例。
三、教学重点1.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的讲解和示范。
2. 学生通过练习,能够准确地断句和朗读文言文。
四、教学难点1.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应用。
2. 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熟练掌握。
五、教学准备1. 文言文教材或选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提醒学生注意文言文的特点。
【讲解】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主谓宾的断句、修饰成分的断句等。
通过具体的文言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断句和解释。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和讨论。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断句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技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文言文的学习和练习。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讲解文言文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知识讲解】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主谓宾的断句、修饰成分的断句等。
通过具体的文言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断句和解释。
【课堂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和讨论。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断句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技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文言文的学习和练习。
七、教学策略【情境创设】通过讲解文言文的故事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利用多媒体展示文言文句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断句的效果。
【互动交流】在讲解和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e9146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8.png)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如虚词法、实词法、句式法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准确断句的能力。
2、难点(1)理解一些特殊句式和文言词汇对断句的影响。
(2)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断句方法,准确把握文意。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因为断句错误而产生歧义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想请一位先生教他儿子读书。
他与先生商定:“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
”先生理解为“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
”欣然答应。
但到了吃饭时,财主却只给先生一盘青菜。
先生很生气,财主却振振有词地说:“我写的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
’”可见,断句不同,意思大不相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2、知识讲解(1)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a 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在断句之前,要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题,这是正确断句的基础。
b 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
可以先从容易判断的地方入手,如标志性的虚词、句式等,然后再逐步解决较难的部分。
c 结合上下文,尊重原文语境。
断句时要考虑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言环境,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句。
(2)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a 虚词法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其固定的用法和位置,如“夫、盖、唯、若夫、且夫”等常用于句首;“也、矣、乎、哉、焉、耳”等常用于句尾;“以、于、为、而、则”等常用于句中。
根据这些虚词的位置,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例如:“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句首的“夫”字是发语词,应在此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2009-06-04 10:06:43)转载标签:教育分类:术业有专攻一、导入今天教室里多了听课老师,大家紧张吗?先讲个笑话调节一下气氛吧:有个领导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发言,讲到某句话时,台下顿时哄堂大笑。
领导生气了,又是拍桌子又是敲话筒,骂:“笑什么!年轻人不好好学习可不是什么好事,现在连和尚也都有文凭,何况干部呢?”台下人一听,笑得更厉害了。
这位领导到底说了什么,怎么说的,引得大伙发笑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投影幻灯片,让学生自己说出领导闹笑话的原因)这位领导没断准句,在工作中闹出了笑话。
我们也由此看出,不同的断句,意思也截然不同。
大家不妨再看看这句话(投影,让学生自己体会)好,为了避免扭曲意思,闹出笑话,我们真的不能小看断句了。
那么,何为断句呢?二、介绍断句及《考试说明》对断句的考查断句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段标出停顿。
古文原是不加标点的,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在句意结束时用“。
”断开,叫“句”;在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古人很重视辨明“句读”,不能断句就无法读懂未断句的古书。
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以,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角度看,就需要练习断句。
这也是高考中出现断句考查形式的依据之一。
这一考查体现了新课标的文言诵读要求,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
这对培养我们的文言语感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2007年北京高考语文卷第11题就出现了这种题型。
(投影)2008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文言断句题将出现在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40分的加试题中,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6分;并回答有关问题,4分。
断句只需用斜线表示,而不用加上具体的标点。
实质上,这两个考查点是密切联系的,能正确断句了,文段大致内容就能理解了。
所以重点还是在前者。
我们最近的一些练习卷中已出现了相关的题目,但是大家做下来的情况却不是很乐观,那么,我们该如何合理准确地为文言文断句呢?今天我们就结合例题一起来探讨一下。
三、结合例题,介绍方法。
请大家看下面一段文字(投影)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注】①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
②愬:同“诉”,诉说,诉苦。
③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
④纺:系。
(一)不管给我们什么文段,第一步都应该是通读全文,反复诵读,增强语感,运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顾及前后文,搞清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这是正确断句的基础。
下面,同学们就大声自由朗读,抓住文段中的重要实词,了解文意。
提问,文段属于什么文体。
明确:属记叙性文段。
记叙性文段就会有人物事件,那我们先来抓住这些主要之点。
提到的人物:董叔,叔向,董祁,范献子。
这样断定文中共提到四个人。
再看事件。
综观全文,说得是董叔想通过与范氏的婚姻关系往上攀援。
再看结果。
董叔自取其辱,还被曾劝阻过这门亲事的叔向奚落了一番。
这样,我们完成了第一步基础工作——读文段,通文意。
(二)接下来我们要做的第二步,就是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子、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我们不妨一起来找找例题中的名代词,先把其中的一些断句工作完成。
(三)理解古文大意是抓关键实词,古文中的虚词也不能忽视了,因为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也可以做为断句的依据。
1、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2、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
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6、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我们把这一步总结为看虚词,找位置。
明确了这个规律,我们再接着完成我们的断句工作。
(四)实词虚词都在断句中派上了用场,那句式对我们有没有帮助呢?当然有。
古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这些固定句式,我们在断句时就要看清楚,千万别在不需要划斜线的地方去划条线哦,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都是我们断句的依据。
我把这一步总结为明语法,辨句式。
我们例题中没有涉及到上述特殊句式,那我们就跳过去,接下去看方法。
(五)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断句依据,我们还要了解一点,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对偶、顶针、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呢,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如《醉翁亭记》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愚公移山》中“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我们来看看例题中,有没有这些结构。
明确: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
这样,我们也可以为它准确断句了,我们把这一步总结为明修辞,巧判断。
综合这些方法,我们最后来给例题准确完整地断句。
断句结束,这段话的意思就更加清晰了。
四、牛刀小试根据这几条方法,我们来尝试着为下面几句话断句。
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2、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3、昔虢太子死扁鹊治而生之扁鹊曰我非能生死人者我能治可生者耳然不遇扁鹊亦不生矣若夫膏肓之病虽医和不能治矣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介绍的文言文断句的几种方法,只能看作是断句时的注意之点,仅仅起辅助作用,并不是能否正确断句的决定因素。
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古代汉语、古代历史文化知识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总的水平。
而这些知识只能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
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古文断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平时就应该多朗读,培养语感;做练习时,注意各种断句技巧;多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这样断句能力才能提高。
不过大家也不用怕,考试时由于时间限制,估计只会让我们断几句,不会很难。
如果大家能按老师的建议去做,我想大家一定能顺利通过这一关。
六、布置作业。
附:原文: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①焉。
"他日,董祁②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
"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
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译文:董叔想要娶于范氏,叔向说;"范氏富有,为和要和她成亲呢,董叔说想攀附她.过了几天,董祁(于范氏)对范献子抱怨说董叔不尊敬她,献子就把董叔抓起来绑在了院中的槐树上.叔向经过的时候,董叔对叔向说:"你可以为我求情吗?叔向说:你想攀付的愿望达成了.还请求什么呢“范氏富,盍已乎?”翻译: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或:范家富贵,为什么不停止婚事呢?1:疑问副词“盍”及固定结构“盍……乎”。
“盍”是“何不”的合音。
“盍……乎”应该翻译为“为什么不……呢?”②实词“已”的意思,“已”,本义是停止。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用例有:“操蛇之神闻之, 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学不可以已”(《劝学》)在这一句中可以译做“停止”或“结束”、“取消”。
③谓语动词“已”后省略宾语现象。
根据文段语境及文后注解中对“系援”的解释,“已”字后应补出省略的宾语“婚事”、“亲事”。
“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翻译: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①实词“执”与“纺”的意思。
“执”,本义是拘捕、捉拿。
语文课本中有:“被执至南”(《梅花岭记》)。
在该句中可以译做“抓”。
“纺”字的意思在文后注解中已给出。
②谓语动词后宾语省略现象。
“执”与“纺”之后要补出“之”,即“董叔”。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翻译:(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①对话中主语与宾语省略现象。
谓语动词“欲”之前要补出主语“子(你)”,之后要补出宾语“之(东西)”。
②宾语前置现象。
“又何请焉”即“又请何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常常前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该将宾语移到动词后意义:晋大夫董叔意欲攀附贵亲,结果被晋正卿范宣子之子范献子绑悬于庭中槐树之上,叔向一语双关地嘲讽了他的“欲为系援”。
所记不过三言两语,却意趣横生,好似给一心“攀龙附凤”者画了一幅绝妙的漫画,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