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一、如何分析诗中人物和作者的情感(教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10
三、分析技巧型
精选ppt
11
第三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 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 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精选ppt
18
C.分析语言特色
•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精选ppt
12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 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 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 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 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 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 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 握程度。
• 答题步骤:
•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精选ppt
17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
的心境(步骤三)。选ppt
7
第二种模式 分析全诗情感、主旨型
•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 诗的主旨是什么
•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 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 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高考语文诗歌情感题解题技巧(含例题分析)

高考语文诗歌情感题解题技巧(含例题分析)

高考语文诗歌情感题解题技巧(含例题分析)2022高考语文诗歌情感题解题技巧(含例题分析)解读诗歌的思想(情感)内容是高考中的极高频考点,我们要掌握常见的情感类型及其规范表述,同时还要把握这类题型的考查形式和答题思路。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2022高考语文诗歌情感题解题技巧(含例题分析),供参考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常见设问方式】1.这首诗词的某一联(某句、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局部考查)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整体考查)【解题技巧】诗歌是通过描述或议论人、事、景、物来表情达意的。

探究一首诗的情感可能会涉及多方面的信息,包括标题、作者、注释、题干,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诗歌本身。

01、标题乃是诗歌情感的风向标【突出关键字标题】古诗词中有大量即事作品,所涉事情常常在文题中体现出来,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也由此可以推知。

所以在回答思想情感类题型时应首先看清题目是否有助于答题。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题。

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

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③〔未缺〕指月圆。

④〔列宿〕众星。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解析】这首诗的题目月圆二字对解读诗歌的情感大有帮助。

因为中国人最看重月亮,最讲究团圆。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佳节倍思亲,月圆人不圆是旅居在外的游子最大的心头之痛,本诗中的杜甫即是如此。

由诗歌尾联中的故园二字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在想象家乡松树和桂花的情态,这应该是虚写;而万里共清辉的景象实中有虚,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清辉是虚写。

这样虚实结合,把诗人寄居异乡思念故乡的情感就表达了出来。

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五看一解”法解析

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五看一解”法解析

“五看一解”法解析202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一、诗歌鉴赏题简答题答题技巧1.一看诗歌题目,掌握诗歌内容和类别2.二看诗歌作者,著名作家通过知人论世或不知名作家结合注释作者介绍加深理解诗歌3.三看诗歌文本关键词汇,通过意象词汇和情感词汇把握诗歌情感4.四看诗歌注释,或更准确解读诗歌,或更全面补充诗歌情感5.五看选择题,一般为一个错误,其他三个选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

6.一解:选择题题项逐一比对,错误点往往是诗句翻译的细节,或者技巧的准确;简单题看清命题角度,结合五看过程作答。

二、2022高考真题例析:(一)高考链接1[2022·全国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愁之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答案解析:A五看:从题目可以看出,时间、地点、事件:人日、南山、相约。

结合诗歌内容和注释信息,理解诗歌,人日执着寻春,人们相携而出祈福活动,所有人开始自己的工作。

解题:选择题:四个选项,A选项诗人形象命题,B选项人的活动和理解命题,C选项整体理解和评价,D选项手法评价命题。

仔细比对,发现A .“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说法错误。

16.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五看:从题目可以看出,时间、地点、事件:人日、南山、相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诗歌鉴赏之情感鉴赏01 考点解读古诗词是我国文学领域里的瑰宝,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课标》对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1、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积累并能理解运用。

2、阅读古诗词,能有自己的感悟和情感体验。

3、领悟并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和形象。

4、了解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把握古诗词情感”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写作风格、诗词类别、诗词情境、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领会人物精神、体会蕴含的感情基调及作者的情绪。

02 考查方式古诗词情感考查的方式通常有: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3.这首诗的某一句或某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03 技巧点拨诗歌鉴赏中,品味作者思想感情题型就是根据整首诗歌大意及意境,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及情感抒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关注题目,推知情感。

诗歌题目有时明确了写作的目的、背景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背景,往往能够提示抒发什么情感。

诗题形式上的标志词有:思、别、送、谪、行、咏、登、寄、赠、感、遇、访、题......关注诗歌题目、知晓诗歌内容,可以推知诗歌情感:1.“题”、“访”,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2.“咏”、“感”,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3.“谪”,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包括离别之事,迁谪之事等。

4.“行”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5.“送”、“别”,送别诗,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对友人的祝愿、牵挂......二.明确题材,分析情感。

高考常考查的诗歌类型(按题材分类)包括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咏物诗、讽喻诗等。

考生对古诗词不同的题材表达的具体情感内涵先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考生在鉴赏具体诗歌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答题技巧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答题技巧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答题技巧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答题技巧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比较情感的表达主要指比较抒情手法的异同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异同。

要鉴赏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白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然后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一般情况下,古典诗歌的思想感情包括:“忧国伤时”“建功立业”“人生感慨”“思乡怀人”“离愁别绪”“咏史怀古”“边塞征战”“隐逸闲居”“讽喻时世”“闺怨哀愁”“生活杂感”“托物言志”等方面。

【例1】2006年重庆卷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新雷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答: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二、比较字词的锤炼鉴赏诗歌字词的锤炼,首先是鉴赏诗眼,然后是鉴赏用得极为精当的动词、形容词和词性活用现象以及一些虚词。

【例2】2006年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楚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

答: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

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寂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用“对”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三、比较形象的选用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指的是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其中又以分析自然景物形象为重点。

自然景物形象是诗人抒情的载体。

诗人常将思想感情融入自然景物形象中,便形成了意象。

【例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诗歌鉴赏之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观点态度 (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 析。(3分)
(2015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 题。(8分)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 全诗简要分析。(5分)
(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 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 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故园 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 天杜甫流寓夔州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柔美。(3) 未缺指月圆,(4)列宿指群星。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 度进行赏析。
二、掌握全面、准确地把握诗的思想感情的核心 方法
小结: (1)抓住诗题 (2)抓住关键词 (3)抓住题材类型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5)抓住典型意象 (6)抓住注释
注释分类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相关诗句
所暗示内容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 诗的思想感情。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介绍别人评价
鉴 赏 诗 歌考 的点 思一 想 情 感
一、分清诗歌题材,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
送别抒怀诗
山水田园诗 咏物抒怀诗
羁旅思乡诗
边塞征战诗 即景感怀诗
闺情宫怨诗
怀古咏史诗 即事抒怀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作者身处何境?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客居他乡,孤寂思乡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鉴赏

高考备考——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鉴赏

问:抒情主人公是什么形象?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悠然闲适,鄙弃官场,寄情 山水,喜爱自然生活的隐士形象。
方法三: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感知形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①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
方法二:知人论世,结合注释,根据诗文合理展开联
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水村闲望
①悠闲闲适; ②闲置不用; ③无事无聊。
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 翡翠④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⑤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 [注释] ①俞紫芝: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 ②桡:船桨,指代船。③赊:语助词。④翡翠:翠鸟。⑤别业,指 白鹭栖息的地方。
什么形象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
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 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 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 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塑造陆鸿渐这一形象表现了 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人物形象
海口市第一中学 语文组 梁琦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地寄寓了作 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人物
形 象
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或者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多数抒情诗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 木等)表现主观感情的。含有“意”的形 象,即“意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 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高考诗歌鉴赏一、如何分析诗中人物和作者的情感(教师)

高考诗歌鉴赏一、如何分析诗中人物和作者的情感(教师)

高考诗歌鉴赏之一:如何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一、分析思想感情三步走:第一步、明确表达情感的手法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修辞手法: 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总论情与景关系:3、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景、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讽今(借典故抒情),借事抒情。

第二步、仔细审视诗歌中的景物行为或典故的特点。

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一般是固定的。

如:闻鸡起舞表达的事报效国家的愿望;燕然勒功表达的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黍离之悲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思念,持节云中,表达的是对朝廷重用的盼望……景物常常与感情间有相似性。

另外,景物的描写角度及色彩的变化常常体现情感的变化。

第三步、读懂诗歌。

(一)读懂诗歌内容:1、懂得诗词的结构特点。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词。

上片: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片:抒情为主2、读懂诗家语(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句子的反常组合。

(2)、抓住关键词句品情态(3)、抓住景事情。

(4)、看标题、作者及注释内容。

3、读懂诗词的表现手法。

二、理解诗词中的人物及作者的情感1、对人、对事、对景、对物的情感;2、具体情感体现: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五大解题策略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五大解题策略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五大解题策略高考诗歌鉴赏一直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思想情感题”更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在思想和情感的理解能力。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成为了考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五大解题策略,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注意审题,把握主题在答题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考题,把握题目所提出的问题。

尤其是关于思想情感的题目,要紧扣诗歌的主题,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剖析诗歌中的思想和情感。

可以通过思考诗歌的题目、诗歌的内容、诗歌的语言形式等方面,来梳理出诗歌所蕴含的主题和思想情感。

二、细读原文,抓住关键词在审题之后,要先仔细阅读所给的诗歌原文,通过细读原文,抓住关键词来感受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比较看似晦涩的诗句,通过细读之后,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同时要重点关注一些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这些都是诗歌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手段。

三、逐句分析,把握细节在细读原文的基础上,还要逐句分析诗歌,抓住细节来感受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逐句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把握诗歌的情感。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细致入微地理解诗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在含义。

四、比较对照,抓住重点在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时,如果觉得有些地方不太理解,可以通过比较对照的方式来加深理解。

可以比较这首诗与其他类似的诗歌来找出其中的异同,也可以通过对比诗歌中的不同段落或诗句来加深理解。

比较对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把握其中的重点思想和情感。

五、积累经验,多做题目最后一个解题策略就是多积累经验,多做题目。

通过做一些历年高考真题,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做题的过程中,总结一些解题技巧和经验,为以后的解题提供参考。

多做题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古诗词鉴赏主要题型及其答题方法

古诗词鉴赏主要题型及其答题方法

即时训练(新考案P171)
●咏山泉 ●储光羲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 了怎样的情怀?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答:诗人借咏山泉 表现了自己淡泊清 高、任性自然的情 怀。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
●答:这首诗表现了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词导引: ●春 怨 (盖嘉运)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问题: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题示例:①该诗语言清新自然,口语化很强。②“黄莺儿”儿化音,
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质朴的语言表明 了打黄莺儿是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③通过这种语言风格,非 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考点二、分析情感意境:
●推荐模板: ●①这首诗词(诗句)描绘了……的画面(图 景); ●②营造(渲染)出一种……的意境(氛围), 表达了(表现了)诗人因……(而产生 的)……的感情。
●诗词导引: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杜甫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
古诗词鉴赏主要题型及其答题方法
古典诗词考点总结
●考点一、景物(人物、事物)概括 ●考点二、分析情感意境 ●考点三、分析艺术手法 ●考点四、分析语言特色 ●考点五、析词炼句 ●考点六、品析诗眼 ●考点七、谈观点说理由 ●考点八、比较作者情感心境
考点一、景物(人物、事物)概括
●典型考题:这首诗词(诗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或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答题示例:①“看”字在诗中指回头望。 离人孤独地走了,泪眼朦胧,还频频回 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②全诗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 现了抒情主人公离别的酸楚。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情感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情感题答题技巧

[参考答案]
诗人看似旷达、恬淡,实则无奈、落寞、
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抒发了诗人对现状不可改 变的无奈之叹;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 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烛光下饮酒 的情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心境2分,分析4分)
[点迷津·创高分] 情感准确判断3技巧 1.整体感知、把握 情感分析题有的立足于全诗(词),有的立足于某一句或某 一联(片)等,无论哪种情况,都要着眼于整体理解,全面把 握,绝不可孤立地看某一句或某一联(片),“只见树木,不见 森林”。 2.打破思维定势 考生在回答情感题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受思维定势的影 响,如见“独”就答孤独寂寞;见“景”就答热爱自然;见 “贬官”就答郁闷不得志、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等等。这样 的套板反应、思维定势要不得,必须结合具体的诗句,深入 作品内部和诗人内心,个性化答题。
“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髮”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析错因·明误点]
样卷
错因
分析
答案只抓住句中“梅髮”答出了年华已逝的悲苦,并 想当然地结合词的注释和相关词句答出了对邓剡的怀 念之情。情感分析不准确,更不全面。(得分:2分)
[参考答案]
①“当时月”表达了国破家亡、物是人非
[典例1]
一、情感题因判断不准而失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一枝”语出《庄子· 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
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2.多方联系 情感题所给的语言材料,从本身看自然有情感内涵,若与 诗人生平、写作背景等联系起来,往往会有另一层情感内涵; 若与全篇联系起来,还会有一层情感内涵。答题时,多方开 掘,内外勾连,才能全面分析,答全情感。 3.注意双向 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词语、句子,其蕴含的情感具有双向 性,答题时不能只答出“一向”。就整篇而言,咏物诗、怀古 诗的情感双向较明显;“风雨”“春天”等词语往往具有双关 义(象征义),托物言志的句子(联、片)、用典抒情的句子(联、 片)往往具有双向性:前者一物一志,后者分典中情与典外情。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 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
教育内容:
要点一: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 艰辛。
要点二: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
要点一: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己的孩 子。
B.看诗后注解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分类
暗示内容
介绍写 作背景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
介绍相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关诗句
介绍 作者
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 基调
介绍别 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人评价
方法指导
方法四:寻诗眼
诗眼——鉴赏的捷径,情感的焦点
方法四:寻诗眼
诗歌丰富的思想情感往往借助于精炼的语 言来体现,我们要抓住这些关键字。
从题目入手: 一能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二能感知作者的喜怒哀乐
杜甫的《春夜喜雨》 王昌龄《闺怨》 陆游《书愤》 李绅《悯农》
方法指导
方法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作者——鉴赏的航标,主题的区域
二、看作者
抗金清杀平敌乐,收.独宿博山王氏庵
复失地辛弃疾
绕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
称 得敕。边,半回匹亭车红流叱白绡牛血头一牵成搔丈向海更绫北水,短。系…,,向一浑武…车牛欲皇炭头不开,充千胜边炭余簪意直斤。。未,宫已使。驱将惜不
三、知识储备 (二)思乡怀人
BCD、、A边、思 闺关羁亲 中思旅念 怀乡愁友人如思如:如:范:王仲王维淹孟《昌《浩渔龄九然家《月傲九闺宿•塞日怨建下忆》德秋山江来东》风兄景异弟》》

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人教新版特色专题:诗词鉴赏——情感类-(讲义教师版)

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人教新版特色专题:诗词鉴赏——情感类-(讲义教师版)

诗词鉴赏——情感类知识集结知识元情感类知识讲解一、考点解读在高考中,对古代诗词鉴赏之思想情感的考查往往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考查,都可以牵涉到或落脚到对思想情感的考查。

2016年高考有5套试卷在这一考点单独设题,命题形式主要有:请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情感(内涵);请概括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归纳本诗的思想内容;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

题型以主观题为主,个别省市有客观题的形式,分值在4-6分。

2017年高考仍会沿袭这些命题特点。

二、情感类型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感情原因标志语答题用语悲被贬贬谪、左迁【自己】孤独无奈苦闷归家、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别人】人情淡薄、世态炎凉、奸臣当道、小人得志【社会】世事多舛、沧桑变幻、忧国忧民春逝春归、落花、落红【自己】孤独无奈苦闷【社会】对春天的挽留之意、对时光设问方式: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②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④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变式问法:①这首诗反映出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②有人评价这首诗××,也有人评价这首诗××,你的看法如何?③对比分析两首的内容和情感。

三、解题思路:第一步:根据诗歌描述内容,分析题中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第二步:揭示主旨,揭示情感一般采用“描写了……,抒发了……”的作答形式。

答题模板:技巧方法:1. 巧借注释,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

2. 抓显情语(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

3. 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情感。

4. 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不同类别诗歌鉴赏要领:①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②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③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④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⑤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⑥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⑦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⑧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⑨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等等。

高中语文_诗歌鉴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诗歌鉴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简评《古代诗歌鉴赏——锁定信息,把握情感》本课经过精心预设,删除旁枝末节,直接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

以典型真题为例,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三种观点进行评价、讲解,让学生自己领悟到理解诗人心境要抓住题中已给信息:诗题,注释,意象,表情感、行为词句,从而判断诗人情感。

之后又进一步通过比较学生答案,让学生懂得进一步完善答案,规范答题,应对高考。

全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层层递进,是适合高三复习阶段进行的好课。

——济南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丁梅《古代诗歌鉴赏——锁定信息,把握情感》学习效果测评及分析课后以2011年全国大纲卷真题作为测试题,36人都能准确把握住诗人心情是孤独寂寞的,并且都能就上下阕进行全面分析,但有八位同学没有抓住注释中“雁能传书”这一点,得出诗人思亲之意。

绝大部分同学能够根据课堂上讲授的方法,抓题干,抓信息,根据答题注意事项,完整作答,有了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一小部分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容易顾此失彼,不能考虑周全,可能在学习效果上不能立竿见影。

这个结果正符合我的估测。

毕竟要想做好诗歌鉴赏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在练习中熟练、领悟、提高。

教学目标基本达成,效果良好。

不过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比较紧张,最好再加两节复习课,进行知识的巩固。

最后,课堂氛围仍不够活跃,还需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力争改进。

《古代诗歌鉴赏——锁定信息,把握情感》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语文教学设计中,依据教学设计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可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教授对象是高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但是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还有强烈的畏难心理。

应引导独立的思考。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诗歌鉴赏答题情况来看,题目的难度都不算太大,但学生答题屡屡失误,主要原因是:(1)从诗歌内容看,读不懂诗歌,不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

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哪些

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哪些

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哪些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哪些一、能力要求1、诗歌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而形象又常常蕴藉了作者的情感。

准确分析形象意味着我们应该能分析诗中的景物特征和人物特征。

诗歌景物特征的分析首先要明确诗人所写的景物对象,景物组合所体现的氛围特征,再分析其相互关系和传情效果,还要能分析写景方法。

人物形象的分析则往往由整体界定和具体分析两步组成。

整体界定时要能有效地从原诗撷取信息,要对人物的年龄等外貌特征和身份性格等内部特征以及社会阶级属性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具体分析则要求能结合原诗信息对整体界定中的定义作出阐释。

2、正确理解词句回顾历年高考,正确理解词句一直是诗歌鉴赏的一项基础要求。

正确理解词句首先要求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境、背景分析原则,其次要能正确分析句子结构和词性,有时还要注意词句的修辞。

3、鉴赏表现手法这是一个庞大的阅读知识系统,它包括诗歌的整体写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具体运用情况,也包括修辞手法的判定及其效果分析以及联想、想象、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的识别等内容。

这是对古诗写作艺术技巧的赏析,也是高考必考的能力点。

二、鉴赏诗歌的形象(1)准确把握形象明代诗人。

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

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

后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腰斩于南京。

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

其诗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开始改变元末以来缛丽的诗风。

学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

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

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

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

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高启为人孤高耿介,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

他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诗歌鉴赏之一:如何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一、分析思想感情三步走:第一步、明确表达情感的手法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修辞手法: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总论情与景关系:3、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景、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讽今(借典故抒情),借事抒情。

第二步、仔细审视诗歌中的景物行为或典故的特点。

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一般是固定的。

如:闻鸡起舞表达的事报效国家的愿望;燕然勒功表达的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黍离之悲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思念,持节云中,表达的是对朝廷重用的盼望……景物常常与感情间有相似性。

另外,景物的描写角度及色彩的变化常常体现情感的变化。

第三步、读懂诗歌。

(一)读懂诗歌内容:1、懂得诗词的结构特点。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词。

上片: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片:抒情为主2、读懂诗家语(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句子的反常组合。

(2)、抓住关键词句品情态(3)、抓住景事情。

(4)、看标题、作者及注释内容。

3、读懂诗词的表现手法。

二、理解诗词中的人物及作者的情感1、对人、对事、对景、对物的情感;2、具体情感体现: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3、理解诗歌情感的五种方法a作者身世语: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身世经历、创作风格等常在诗词中衍生特定的情感。

b情语:直抒胸臆是常见的抒情方式。

诗人直接袒露心迹,表白感情。

c景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常见的方法。

a、悟意象,蕴含诗人情谊的物像就是意象。

比如:明月寄托相思,玫瑰承载爱意,松柏代表坚强,红豆代表思念,杨柳表示分别,梅花代表高洁等。

b感氛围,“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营造了一种孤独悲怆的氛围;c、明象征,托物言志是常用方法之一。

d,参情语,直接抒情的句子。

d叙事典故语:诗词中所用的典故,都包含着作者丰富复杂的情感,也是激发诗人情感的事由。

e肢体动作语:揣摩诗中人物的神态举止的细节描写,可以窥见诗人的情感。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闲敲棋子的细节,表现了诗人貌似闲逸其实内心焦躁。

4、理解诗中人物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六看”:六看: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及题干等相关信息、看意象看体现情感的词句看体现主旨的关键句三、一般题型:题型一、直接设问:本诗或某句、某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情感情?请简要分析。

题型二、间接设问:分析诗中的的物象(人景物)、用词的准确、表达技巧等,答案中一般也会涉及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考查和理解。

题型三:比较两首诗中不同的情感。

四、诗歌比较鉴赏题型考点练习题及解题思路例1、送柴侍御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问题:两首唐诗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离情,试简要分析两首诗感情的不同之处。

这里要求比较赏析两诗不同的情感基调,扣住王昌龄诗歌中的“不觉”、“一道”、“何曾”等词细心品味,就会把握诗中表达了洒脱、乐观、豪爽的感情;扣住严维诗中的“秋”、“寒鸦”、“水悠悠”等词反复品味,就能理解到诗中表达的孤独、寂静、空虚的思念之情。

例2、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题: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衬托这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

(6分)答案:陈羽的诗歌用恶劣的环境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意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体现了诗情画意之美。

王昌龄的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衬托感情,深沉感人。

答题格式:比较感情基调的答题格式是“通过什么(主要是诗歌中的意象)+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解题思路:a读诗的题目,题目往往点名了诗词的主要内容,定下了感情基调;b了解作者身世及所处的朝代,即知人论世。

同样的景物,因诗人的境遇心情不同,会寄予不同的感情;c注意诗词中的意象,诗词一般都借助意象表达情感;d注意诗词中的直接抒情和议论性的句子(诗歌一般是后两句,词一般在下片的后几句)。

例3.宿石邑山中韩翃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山中王维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问题:简要说明两首诗都写了“山中”景色的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第一首诗中一二两句借“浮云”、“山霭”等意象,把群山的幽深、神秘,变幻莫测的气氛描绘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石邑山高峻的惊愕与赞叹;三四两句借助于“晓月”、“秋河”“数峰”等意象把石邑山的幽静、清冷的画面展示出来,表达了作者羁旅的辛苦和孤独、凄清的人生况味。

第二首诗中的“白石”“红叶”“空翠”,色彩鲜亮斑斓而富有变化,是一幅迷人的深秋图,表达了作者在大自然中获得的喜悦之情。

解答意境赏析题格式:可以按照“客观意象+主观感受+传达出的感情”的格式进行比较。

当然诗歌鉴赏比较阅读题目的设计可以是多角度的,既可以比较两首诗不同点,也可以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点。

这里我们列举的是常考的几种,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的总结,学会融会贯通。

例4、手法技巧比较【方法】①熟知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及内涵。

如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表现手法有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结构安排常用的模式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

此外还有各种修辞方法。

二要了解各种表现手法、艺术技巧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②把握题干中要考查的表达技巧的角度。

③结合诗句比较分析各自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对比的角度不同,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两首诗各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两首诗表达的感情不同: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例5.结合前面的分析,比较分析下面两首小令。

(11分)[越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越调]天净沙·秋白朴(元)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问题:试从作品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比较两首小令的异同。

【答案】两首小令都运用了白描手法,借助几种单独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清的画面。

例如,白朴的《秋》中的孤村、落日、残霞等;马致远的《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等。

不同的是:白朴的《秋》中借助这些特殊的意象表达的是作者因秋的萧瑟、凄清而流露出的一种惆怅和朴素迷离的情思,结尾作者又通过鲜明和蜃楼式的景物让自己的这种惆怅得到弥补;马致远的《秋思》用最适合于表现秋思的意象,突出地勾勒出旅途中游子的孤单与寂寥,表现了羁旅悲怀。

例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比较两首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高诗写景,表现将士牧马归来、胡马北还的和平宁谧;写笛声,表现盛唐豪情和些许怀乡之情。

李诗写景,表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写笛声,表现怀乡的迷惘和悲凉。

[点拨]分析思想感情,不能脱离内容孤立分析,内容凸显情感,景物孕含情感,在对内容的比较上引出思想感情的不同才能水到渠成。

(2)比较两首诗的表达技巧。

①修辞手法角度:高诗妙用通感,将《梅花落》笛曲的听觉转化为梅花飘落的视觉,边地无梅引发对故乡梅的联想。

李诗恰切比喻,“沙似雪”、“月如霜”,写出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

②抒情手法角度:高诗寓情于景,和平宁谧和思乡之情蕴于“雪净”、“牧马”、“月明”、“羌笛”和“梅花”的意象中。

李诗写景兼抒情,前三句写景、写声,后一句抒情。

③表现手法角度:高诗虚实结合、象征暗示,“雪净”写春来,象征危机化解,“月明”暗示边塞安静,“牧马”暗示胡马北还和将士牧归。

“羌笛”暗示边烽暂息的安闲;前两句实写表现边塞和平生活,后两句虚写边塞梅花满关山的景色。

李诗烘托铺垫,“沙似雪”、“月如霜”渲染环境艰险,衬托悲凉的思乡之情。

(3)比较两首诗的语言。

①炼字角度:高诗一个“满”字,既写牧马时节梅花该落的合情合理,也洋溢“埋骨岂需桑梓地”的盛唐豪情,更隐含全体将士怀乡的不伤之思。

李诗的一个“尽”字,写了将士怀乡的无一例外和绵绵不尽的乡愁。

②语言特点:高诗苍凉高壮,不以文采华丽见长,虽有思乡之情,却不低沉哀婉,充满慷慨昂扬的基调。

李诗简洁清空,不事雕琢,以神运笔,不落行迹,进入诗中的内容无不是具有塞上特点的事物。

例7、海淀区2016年11月期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 --17题。

情诗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吹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唏。

游子叹黍离①,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释: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