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doc

合集下载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研究

确定信息系统审计 的内容及范围 ,对公司的信息技术


信 息 技 术风 险评 估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有效性进行测试 ,并完善 内部 由于国家电网公司的业务运作更加依赖于信息系
企业信息化 的发展给 审计技术方法带 来变革 , 例 控 制体 系 。
如数据库技术( 何玉洁、 张俊超 , 2 0 0 6 ) 、 趋势分析法( 黄
临的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外部风险及其潜在影响的 过程。内部审计人员应采 用适 当的风 险评估技术与方
度, 为确定审计 目标 、 范围、 重点和方法提供依据。
法 ,分析及评价信息技术风险发生的可 能性及影响程 务流程 ,这也 引起了在内部 审计 中如何使 用信息技术
的思考。 本文认为 ,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的
这种依赖和信 息系统本身特点所导致 的脆弱性 , 形 巧妙 、 吕天阳、 庞琦 , 2 0 0 9) 等 自动化操作和逻辑分析 的 统 , 公 司必须开展和加强信息技 方法 ( 殷丽丽等 , 2 0 1 0 ) , 同时更带来审计思维和基本理 成了新 的业务风险。因此 , 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 内部 审计规范 、 指南 念的转变 ,在信息技术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应用现代 审 术风险评估 , 计技术与方法便是一个基本 的转变。
然。 现代审计 方法是指能够适应信息化的审计环境 , 能
业务流程层面 的信息技术风险受业务内容 的重要
业务流程的复杂程度 、 上述组织层面及一般性控制 够对海量数据进 行筛选分析 , 发现疑点和审计线索 , 从 性、
而实现审计 目标的 审计技术 、方法 的总称 ( 董伯坤 , 层面的控制有效性等因素 的影响而存在差异。 通常 , 审
尤其把 I T控制列 公 司的战略、 发展 、 业务和效益等方面产生 负面影响 , 应信息化环境的内部 审计准 则体 系,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9.28•【文号】国资发监督规〔2020〕60号•【施行日期】2020.09.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审计正文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资发监督规〔2020〕60号各中央企业:《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国资委第325次党委会议、第40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资委2020年9月28日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有效推动中央企业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工作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国办发〔2015〕79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审计监督体系和制度的工作部署,围绕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中央企业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审计领导和管理体制机制,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促进中央企业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国有资产监管各项政策制度。

深化企业改革,服务企业发展战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助力中央企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和做强做优做大。

二、强化统一管控能力,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领导和管理体制机制(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领导体制。

建立健全党委(党组)、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的内部审计领导体制。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设计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设计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设计[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的飞速发展,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迫使内部审计机构采用先进的工具和方法,实现内部审计的规范化、流程化、智能化,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审计风险。

本文在企业内部审计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进行了系统流程、系统功能、数据库等设计。

[关键词] 信息系统; 内部审计;系统设计;数据库一、系统总体设计思想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是运用现代办公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把内部审计的计划管理、审计文书管理等工作,与审计项目管理、数据采集、审计分析、审计监控等进行有机的结合,为内部审计工作全过程服务的一套审计管理平台。

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必须考虑内部审计工作的现状,根据内部审计管理和审计作业的实际需要,还必须确保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能得到有效执行,在不改变审计目标的前提下,开发一个系统平台和两个功能子系统,即系统基础运行平台和审计信息管理子系统、审计作业子系统,并建立系统安全控制体系。

构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目的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审计程序的流程化、审计文档的规范化、审计分析的智能化,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二、系统流程设计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是集“审计管理、审计作业”于一身的系统工程建设,是采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及内部审计管理理念,为适应审计工作要求,对当前审计管理职责进行的流程化再造。

1.系统总体业务流程企业内部审计的流程是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每一审计项目进行审查时,从开始准备到结束的整个工作过程所涉及的工作步骤。

从审计计划的确定到审计项目的归档,经历审计计划的审批、审计人员的分配、审计项目的建立、审计文书的下发、审计数据的获取与转换、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底稿的形成、审计报告的生成等过程,其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2.审计作业流程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规范的审计作业流程,包括从审计准备到审计终结的全过程。

内部审计数字化信息化转型的动因、策略及建议

内部审计数字化信息化转型的动因、策略及建议

内部审计数字化信息化转型的动因、策略及建议摘要:数字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广泛使用,使得传统内部审计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但转型后的内部审计将在企业管理的很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让内部审计的数字化、信息化转型成为必然,但受限于当下企业内部审计的种种现状,内部审计数字化、信息化转型之路充满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针对企业内部审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内部审计转型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内部审计转型、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方式,也深刻影响着内部审计未来存在的合理性、作用的有效性。

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治理的关键工具,面临着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海量交易、线上交易、实时交易等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内部审计架构、内部审计手段已无法满足业务与管理需要,更多、更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在风险管理、业务经营及内部控制中运用,使得内部审计的数字化、信息化转型迫在眉睫。

一、传统内部审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审计有效资源分散,产出效率较低企业业务快速增长,项目种类和数量剧增及地域分布更广泛,有限的内部审计资源会变得较为分散,审计发现和成果难以进行统计分析、再利用及共享,传统内部审计业务无法有效应对企业业务的快速发展。

(二)数据整合技术落后,审计质量与效率失衡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升级,审计业务不仅面临繁杂的财务数据,也包含大量复杂的业务数据。

传统内审进行数据收集、汇总和分析、输出的效率较低,且难以从多维度对企业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及可视化呈现,仅能表象化分析数据,审计效率及质量大大降低。

(三)风险预警能力不足,预警效果差传统内部审计仍然以事后审计为主,主要在企业生产经营业务发生一段时期后组织开展,不能及时跟进业务进程,无法即时进行风险评估,且缺乏量化的客观判断,起不到预警效果。

(四)审计覆盖面不足,难以形成全面意见传统审计受人力、成分费用预算限制等限制,仅能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推断被审计主体的整体情况,而抽样式和局部式检查的审计抽样方法,容易出现遗漏风险事件,未能从全面的角度为企业提供审计评价结论。

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探究

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探究

5焦点·前沿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探究文/段禹阳 王佳鑫 丁玉梦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对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立足于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对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深入剖析,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力求从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探求优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有效路径,促使企业发展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背景。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多样的数据平台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企业内部审计活动的开展以及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同时也使得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面临更多挑战。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欠缺以及审计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其在数据采集、整合、分析等环节存在一定问题,生成的审计结果不足以对企业内部的部门管理和整体运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也就难以在明确改革方向的基础之上优化企业内部管理。

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及人员在明确内部审计信息化概念及特点的前提下,深入剖析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针对性的举措予以解决,在建立健全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基础上推动其有效落地。

内部审计信息化概述一、内部审计信息化概念所谓内部审计信息化,是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立足于信息化的基础,借助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开展企业内部审计业务。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及工作人员借助信息技术和平台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和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且生成专业的报告结果,以便对企业经营管理风险进行预测和防控,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方向。

内部审计信息化主要分为信息系统审计及计算机辅助审计,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保证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的真实高效开展。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特点首先,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在统一的信息化系统里进行。

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数据,而后借助多样化的信息手段对数量庞大的数据进行集成处理、统一储存、分类标记,在开展企业内部审计活动时有针对性地对所需数据进行调度。

系统论视角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系统论视角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分析和风险识别,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后续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确保审计结果的 客观公正。
教训反思及改进措施
教训反思
部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存在缺陷,如审计制度不完善、审计流程执行不到位、审计人员专业 素质参差不齐等,导致审计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重大风险遗漏。
02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现状分 析
内部审计制度及执行情况
内部审计制度完善程度
现有内部审计制度是否全面、规范,能否满足组织需求。
内部审计制度执行情况
内部审计活动是否遵循制度要求,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偏差。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关联程度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及效果。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及培训情况
系统论视角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体系
汇报人: 2023-11-30
目录
• 引言 •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现状分析 • 系统论视角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 实践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应对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系统论视角概念
系统论视角
01
将研究对象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关注其组成部分、结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在内 部审计质…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的不断发展,研究如何将这些 先进技术应用于内部审计质量 控制体系,提高审计效率和准 确性。
跨国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 制体系研究
针对跨国企业面临的不同国家 和地区法律法规、文化差异等 挑战,研究如何构建适应跨国 企业特点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体系。

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研究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1.1 研究背景二十一世纪,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信息化、智能化逐渐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活动日益复杂,对于企业管理的要求也来越高,内部审计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计效率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而规划内审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解决实际审计工作中遇到的此类问题。

一方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应对不断变化的数据环境、适应新的内部审计工作需求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逐渐进步的信息处理技术也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变革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支撑,使得发展变革新的审计模式成为了可能。

然而,我国的内部审计信息化起步时间较晚,缺少可供指导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某些企业内部审计内容仍然存在局限,信息化分析较欠缺,审计信息化难以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实现全覆盖。

面对此现状,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地突破难关。

在传统内部审计向信息化内部审计的关键过渡时期,企业应把控好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方向,迎接新的挑战。

1.1.2 研究意义理论意义上,通过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从内部审计实务出发,立足于服务管理的需要,不断解决内部审计过渡时期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提出更加完善的理论体系,逐渐明确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在实践中,随着单位规模和经营范围持续变大,内部审计信息比以前更冗杂,若只是延续传统审计模式,将难以完成审计工作的目标。

只有按照实际情况,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搭建新的大数据平台,开拓新的理论指导去迎接信息化时代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新的挑战,不论对企业,还是整个经济环境的发展来说都将是极大的进步。

另外,内部审计在职能和审计方法上,与外部审计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方面欠缺成功经验,所以应借鉴外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和实践经验;同时,了解国外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应用经验,借鉴其思路和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

1.2 文献综述1.2.1 国外文献综述Reginald Davenport(2003)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不应当只进行财务方面的审查,更要从集团利益出发,进一步服务于集团发展。

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资源配置模式探讨

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资源配置模式探讨

4.审计 技 术 资 源 配 置 模 式 要要要 能 工 巧 匠 遥
渊 1冤 集约 化 原 则 遥 审 计 资 源 是 有限 的 尧 稀 缺 的 袁 因
要大力引进尧吸收尧使用和推广先进的审计思想
此 审 计 资 源 的 配 置 不 能 搞 面 面 俱 到 袁 一 定 要 整 合 资 与 方 法 袁 实 现 审 计 技 术 乃 至 审 计 思 维 方 式 的野 革 命 性
3.审计成果 的综合 利用有 待提 高 遥 内审成 果最终 表现为审计报告尧审计决定等各类审计文书遥 实践中 发现袁许多审计人员虽然精通业务袁但不善于把审计 发现的大量微观现象通过综合分析研究袁 上升到宏 观角度来认识和理解袁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度不高袁 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未得到充分挖掘袁 使审计的整体 效果大打折扣遥 另一个方面袁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导 致审计报告太过肤浅袁往往就问题说问题袁仅仅从财 务角度尧会计核算角度提示存在的问题袁缺少综合性 深入性的整体分析袁难以针对带有苗头性尧倾向性的 问题提出系统而全面的意见和建议袁 不能真正全面 体现出审计的作用遥
一尧基层央行审计资源的特征 1.知识性遥 审计 实践 要求审 计部门 必须加 强智力 投资袁 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所接受的专业训练是 提供审计服务的首要条件袁 是审计服务的重要价值 所在袁同时审计工作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任务袁因 此各类相关信息也是重要的审计资源遥 2.系统 性 遥 审 计 资 源 不 仅 包 括人 力 资 源 袁 也 包 括 一定的物资设备资源尧业务部门间的共享资源尧相关 信息资源尧审计声誉等袁各类资源互为载体尧纵横交 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遥 3.有限性遥 审计资源如同其它经济资源一样具有 稀缺性袁尤其是最重要的审计人力资源袁目前基层央行 内审部门配有财务尧法律尧计算机等专业人才仍是相对 稀缺袁这就决定了审计人力资源仍是短板尧有限的遥 4.开放 性 遥 审 计 资 源 不 是 一 个封 闭 的 尧 孤 立 的 资 源系统袁它与中支辖内所有的人员尧物质尧信息交互 需求袁会向法律尧会计尧计算机等业务部门寻求专业 配合袁说明审计资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遥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视角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视角
阎银泉: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视角 阎银泉
(武汉理工大学审计处 湖北 武汉 430070 ) 摘要: 本文从影响内部审计质量因素入手, 对平衡计分卡的相关维度进行了变型, 推导出了以因果关系为 特征的维度间关联、 互动和循环关系; 以审计结果的程序观和结果观为理论基础, 借鉴政府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 计的质量评价体系, 确定了各维度间的权重, 构建了适用于目前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内部审计质量 平衡记分卡 四维 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可以更有效地改善组织经营管理, 促进组织实现目标。 内部审计质量评价研究对于指导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具 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评价内部审计质量, 建立适合我国内部审计实践的评价指标体系, 内审理论界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审计 在不同的理论视角中, 审计质量评价的程序观和 质量不可直接计量以及如何界定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 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 结果观是最基本、 最主要、 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即程序审计质量与结果审计质量抑或两者结合哪个更能客观地衡量审计质量。 本文 在梳理文献基础上, 结合平衡计分卡技术, 初步构建了内部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 一、 文献综述 (一 ) 国外文献 国外学者较早地关注审计质量影响的综合性, DeFond (1992 ) 认为, 审计质量难以准确地用替代变量进行量化、 比较, 规模、 声誉、 审计人员行业专长、 机构独立性等指标不能单独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 只有科学地、 有机地将这些指标结合起 Sutton和Lampe (1991 ) 较早提出审计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应遵循程序观与结果观并重 来考察, 才能够较客观地衡量审计质量 。 的观点, 认为单项审计质量可以划分为程序审计质量和结果审计质量。 程序审计质量侧重考查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是否遵循了审 计准则, 而结果审计质量则从审计结果方面来评价审计质量。 只要严格遵循了审计准则和有关规定, 那么审计结果就是可靠的, 可以 代表较高的审计质量, 同时也规避了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 。 Copley和Doucet (1993 ) 认为审计质量代表了对审计工作和报告准则的遵 工作底稿的评价作为审计质量优劣的依据。 而结果观认为, 较高的审计质量代表着审计人员能够遵循相关审 循程度, 并以审计报告、 计准则、 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因此往往从审计结果入手来考察审计质量 。 DeAngelo (1981 ) “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发现并且报告客户财 务报告中错误的联合概率” 。 O'Keefe和Westort (1992 ) 认为, 审计质量可分为事前、 事后两种审计质量。 事前审计质量是指发现财务报 事后审计质量是指会计事务所报告存在重大差错的可能性。 告存在重大差错的可能性。 (二 ) 国内文献 国内学者开展审计质量评价研究起步较晚, 主要观点有: 审计人员通常将审计质量理解为审计准则的遵循程 度, 在一定范围内, 遵循程序理性原则就能保证结果理性, 结果理性的实现又促进了程序理性被广泛地运用 (张丽霞, 2009 ) ; 审计目 。 公众对审计的期望相当于结果理性 (刘圻, 2008 ) , 重程序审计 标既受社会需求的影响, 也受审计自身能力的影响 (徐政旦等, 2002 ) 质量而轻结果审计质量, 则存在审计准则被审计人员恶意滥用的可能 (冯均科, 2002 ) , 重结果审计质量而轻程序审计质量, 则会扩大 公众的审计期望差距,增加审计人员的风险,科学的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应同时包括程序质量指标和结果质量指标 (王芳 、周红, 2010 ) 。 针对我国国情, 国内学者较多地关注了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代表性观点有: 科学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应包括, 使命 性: 审计机构和人员要明确审计工作成果与组织目标紧密相连; 准确性: 评价指标的各项指标须易于理解 、 易操作, 考核结果才能有 效运用; 可控性: 只要保持职业谨慎, 审计质量是可控制的、 可改进的 (毕秀玲, 薛岩, 2005 ) ; 可验证性: 采集的信息必须以存在于一定 。 的载体, 能反映评价的时间及标准, 使评价与考核能落到实处; 广泛性: 评价指标必须涵盖与目标有关的各个层面 (付同青, 2008 ) 二、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四维观构建 (一 )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框架 平衡计分卡最初源于1990年由美国诺顿研究所完成的 “衡量未来组织的 业绩” 课题研究成果。 之后, 这项课题的研究者Kaplan和Norton又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研究。 简言之, 平衡计分卡是通过构建一整套指 客户业绩指标、 内部流程指标和学习与成长业绩指标, 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能力进行系统地评价 。 标体系, 包括财务业绩指标、 平衡计分卡的精彩之处在于它构建了财务与非财务相结合、 兼顾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 考核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显示各维度之间 因果关系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反映了业绩评价指标和战略目标之间的平衡关系, 也正是这种平衡关系使得战略目标转化为可执行 的评价指标; 通过用战略地图的图形化描述、 组织就可以直接利用平衡计分卡的评分指标对战略目标进行量化考核 。 经过近二十年 的发展, 平衡计分卡理论已从早期的绩效考核 、 绩效管理, 发展到全面战略管理系统的高度;其实践也从最初的仅适用于美国大企 业, 扩大到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政府、 公司和非营利性组织。 内部审计质量的评价不同于企业的业绩和竞争力的评价, 因此有必要对 作者简介: 阎银泉 (1966- ) , 男, 湖北远安人, 武汉理工大学审计处高级审) "* #+ , !"# $%&’

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内部审计面临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审计人员需要更有效地利用数据来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意见。

大数据环境下的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大数据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规范内部审计流程,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降低审计风险,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深入探讨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大数据技术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情况,并针对当前存在的挑战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通过对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研究,旨在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商业活动中的各种风险,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同时通过研究内部审计信息化问题的解决对策,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内部控制水平,降低经营风险,保障企业的经济安全和稳定发展。

在目前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研究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目的在于指导企业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内部审计与大数据技术的有机结合,推动企业内部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3 研究意义内部审计信息化是当前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内部审计信息化能够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错误和遗漏,提高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内部审计信息化可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分析和挖掘,为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内部审计信息化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企业的内控水平和管理效果。

内部审计信息化也有助于为企业提供与市场接轨的内部监督和管理机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研究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意义在于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向更加科学、高效、规范和智能的方向发展,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健经营提供有力保障。

基于BSC的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BSC的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我 国 最 早 提 出 内 部 审 计 绩 效 考 核 系 统 的是 唐婕 . 为成 功 的 内部 审计绩 认 效 评 价 应 该 首 先 满 足 股 东对 内 部 审计
企业 管 理者 的青 睐 . 鉴 国外 的经验 来 借
推 广 平 衡 计 分 卡 在 我 国 内 部 审 计 绩 效
评 价 中 的 应 用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作 重 点 。在 这 种 要 求 下 . 部 审 计 受 到 内
越来 越 多的重 视 它 的职 能 已从传 统 的 查错 防弊转 向 了更深 层 的管 理 服 务 . 从 主 要 与 财 务 经 营 有 关 转 向 评 价 企 业 的
内 部 控 制 . 现 存 在 的 潜 在 风 险 . 出 发 提 建 设 性 的 意 见 . 以 实 现 企 业 的 目标 . 帮 助企 业 管理 当局 更有 经 济性 、效 率性 、
12 国 内部 审 计 工 作 遵 循 审 计 计 划 的 要 内
求 、 力 资源 的 开发 、 人 请求 审 计 的次 数 、
内 部 审 计 部 门 的 成 本 效 益 状 况 、 计 小 审 组 的 报 告 、 来 自审 计 委 员 会 意 见 的 反
于 不 败 之 地 已 成 为 企 业 管 理 当 局 的 工
RHo e 、 勒 ( . S h ee)斯 托 克 斯 . w )许 DR. u lr 、 c ( ..tc s , 成 的 一 份 名 为 《 估 内 KD Sok )完 评 部 审 计 部 门 的 业 绩 》 研 究 报 告 中 明 确 的 了 内 部 审 计 师 在 组 织 中 的 地 位 及 内 部 审 计 对 组 织 的 贡 献 . 提 出 了 考 查 内 部 并 审 计 部 门 绩 效 的 三 个 标 准 : 数 量 性 标 准 、 量 性 标 准 、 馈 性 标 准 。 美 国 1 质 反 3 家 知 名 企 业 如 IM 公 司 、 M 公 司 、 用 B 3 通 电 器 公 司 、 国 能 源 公 司 等 将 上 述 三 类 美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doc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doc

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一、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针对高校内部控制自身的特点,遵循全面性、合理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原则,设计指标体系如下:1.组织架构: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是行政事业单位明确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组织架构包括职责分工、制度建设和关键岗位责任制。

职责分工指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制衡原则确定高校领导和分管领导对内设部门和下属单位的管理职权划分;制度建设指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是否各个部门、各项业务都建立了控制制度、控制程序;关键岗位责任制是对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性岗位,是否明确其岗位职责权限、人员分配,以及按照规定的工作标准进行考核及奖惩。

2.决策机制:高校是否有合理的决策议事制度,详尽的决策记录制度和可操作性的决策问责制度。

决策机制包括风险评估、专家论证和集体决策。

风险评估指高校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找出那些影响控制目标实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对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确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专家论证指聘请专家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将论证的结果作为决策的依据;集体决策指高校对重大经济活动进行集体决策,防止决策风险和腐败行为。

3.监督机制:高校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绩效考评。

内部审计指高校内部审计是否保证具有独立性、权威性,是否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是否得到改进;纪检监察指高校是否对重要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监察,是否对领导干部进行廉政教育,是否对信访案件及时处理;绩效考评指对各部门工作人员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进行奖励与惩罚。

4.预算控制:对年度高校收支的规模和结构进行预计和测算,并按照省教育厅批复的预算分配资金,安排各部门的经济活动。

预算控制包括预算编制控制、预算执行控制和决算与考评控制。

信息化技术在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信息化技术在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中的运用

由上述分析可知 , 内部 审计是 内部环境的一部分 , 内部审计 自
又发布 《 关于加快构建 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 的通知》 。
近两年 ,国务院国资委要求 中央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 和全 面风险 管理 , 并把信息化作 为加 强企业管理 的必要手段密切 结合 。 本文 章结合 当前的热点问题 ,研究内部审计如何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来
发挥风险管理职能。 内部控制的实质是风险管理 , 作为 内部控制的关键 因素 , 内部
提供有关风 险管理更为有效 的数据。 ( 3 ) 实地观察主要生产经 营场 所, 以了解和企业风 险管理相关的信息 。 ( 4 ) 询问管理层 和员工 。 通
过询问企业上下级两个层次 的职员 , 来获取风险管理的信息 。 另外 , 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建立一个信息沟通的平台, 该平 台至
少有两个重要作用 ,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把 自己搜集的信息通过
这个平台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 ; 另一方 面, 基于风险管理是全面参 与的一个过程 , 企业 的普通员工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反馈信息 。 员工 通过平台来 反馈信息 , 可能 比当面询问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 员工反 馈 的信息是对 内部审计人员 自己搜集信息的有利补充 ,可能会对 企业的风险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介 绍这个信息化沟通
交流的平台的建立 。
3 . 风 险 事 件 管 理 4 . 风 险识 别 和评 估 5 . 风 险方 案 设 计 6 . 体 系手 册 发 布 7 . 监 控 与 预 警 8 . 监 督 及 改 进
重 点 关注 积 极 参 与 了解 , 协 助提 供 信 息 参 与 重 点 关注 , 参 与 协助 , 提 供 信 息 支持
第一步就是要进行信息的搜集 。所需的信的途径有 : ( 1 ) 查阅内部资料 。 包括查 阅内部

内部审计 监督 建议 评价

内部审计 监督 建议 评价

内部审计监督建议评价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通过审查和评估组织内部的业务活动、财务状况、风险管理等方面,以确保组织的合规性、效率和效果。

其主要作用包括:
1. 监督:内部审计可以监督组织内部的各项业务活动,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内部政策和程序的要求。

通过审计过程,发现潜在的违规行为和内部控制的缺陷,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2. 建议:内部审计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审计人员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和评估,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组织优化内部控制、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并促进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3. 评价:内部审计可以对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项目和业务进行评价,评估其绩效和效果。

通过对财务报表、运营数据和内部控制的审查,内部审计可以提供有关组织财务状况和运营效果的客观信息,为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供决策支持。

4. 增值服务:除了监督和建议,内部审计还可以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

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估和改进,内部审计可以帮助组织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升组织的整体价值。

总之,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建议和评价作用。

它通过独立、客观的审查和评估,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帮助组织实现合规经营、提高效率和效果,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战略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战略研究

计事 业发 展提供 信息 技术 支持 和保 障。 内部 审计作 为企 业管 理 环 境 下 做 好 内部 审 计 工 作 。 更好 地 发 挥 内部 审计 作 用 的 必 然 其信 息化建 设也应 当成 为企 业信息 化建设 的重要 子系统 。 ( ) 审计 工作 发展 方 向和 目标 的要 求 一 内部 国 际 内部 审 计 师 协 会 (l 对 内部 审计 的定 义 为 : 内 部 1 A) “
《 审计署 2 0 0 8至 2 1 0 2年信息化发展规划》 中表明要探索和 变和经验的积累, 信息系统审计 的开展将水到渠成。
完 善信 息化环 境下 的审计 方式 , 审计 信息 化 建设 , 索创 推进 以探
新 信息化 环境 下 的审计方 式 为核心 ,加 大适应 信息 化 需要 的审
真 实 、 法性 作 出确认 , 通过 优 化企 业信 息 管理 , 强企 业 的 务 审计 延伸 到 企 业 的 经济 管 理 和风 险 控 制 环节 。中 内协 五 年 合 或 增
核心 竞 争能 力 , 即信 息系统 审计 或 E P审计 。 D
规 划明确提出 , 2 1 到 0 0年 , 内部审计要基本 实现从 以财务审
后 , 来手 工处 理 方式 下 的一 些管 理控 制 措施 发生 了根 本 性 变 原
( ) 二 内部 审计 对 象信息 化 的要 求
化 。一些 控制 措施 已经 成 为计算 机软 件程 序 的操作 步骤 被 固化
对 。而信 息 系统 中控制 措施 的充 分 与否 , 是否正 常发 挥 了作 用 ,



企业 内部审计信息化 战略研 究
山煤 国际能源集团股份 有限公 司审计部 曹 燕

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内部审计范 围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审计范围 的大小
内部审计计划完成率 企业内部审计部 门对年度审计计划 的完成情况
下一层次 。再根据研 究需要进

内部审计执行率 内部 审计效率 内部审计建议率
内部审计整改率 内部审计反馈率
企业内部审计部 门对年度计划外 的审计业务 的执行情 况
企业 内部 审计部 门通 过核查发现 问题 并提出 整改方 案的数量 占审计 部门数量比率 次 的 分 析 结 果 模 型 。层 次分 析
这是层 次分析法 的关键 步
影响因素提取 是否准确 , 分 反映企业 内部审计活动 带来 的 日常经 营活动资金 节省情况 , 侧重 骤 , 类是否合理 ,都直接影 响着层
反映 内部 审计活动带来 的日常经营活 动资金增加 情况 , 侧重 于从 次分析的结果。层次结 构的方
收益增加 角度考察
其测度原理是按照指标 两两 比 较的相对重要程度 ,实现 对不 可定量 因素的计量。
评估项 目
指标名称 审查 出违规 金率
指标 说明 反映内部审计通过 审计活动发现企业内部存在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
( 二) 层次分析法的一般步骤
1 . 建 立系统 的递阶层 次结构
审查出损失浪费金率 反 映企 业内部审计部 门发现 企业 内部 存在的资金 使用不科 学 、 不 合理 的情况 内部 审计 效益评价 资源 节约率 于从成本降低 角度考察
表1 内部 审计评价 目标 层与准则层
为整个评价体 系的最终 目标构成 目标层,审计效率和审计效 益构成影响 目标决策 的准则层 , 影响决策 目标 的各个详细指 标构成指标层。
评估项 目 指标名称 内部

信息系统审计内容及重点、步骤和方法

信息系统审计内容及重点、步骤和方法

信息系统审计内容及重点、步骤和方法一、审计内容(一)信息系统一般控制情况1.信息系统总体控制情况;2.信息安全技术控制情况;3.信息安全管理控制情况。

(二)信息系统应用控制情况1.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控制情况;2.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控制情况;3.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情况。

二、审计重点及审计步骤和方法(一)一般控制审计1.总体控制审计审计思路: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总体控制的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制度机制、岗位职责、内部监督等,分析信息系统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方面的有效性及其风险,形成信息系统总体控制的审计评价和结论。

审计方法: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查阅文件等。

审计步骤:(1)战略规划评价。

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了信息系统战略发展规划,是否明确了战略目标、整体规划、实现指标和相应的实施机制。

(2)组织架构评价。

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了与信息系统战略发展规划相匹配的决策与管理层领导机构、项目实施层工作机构,以及行业内各层级的信息化工作机构,是否建立了各类机构的权力责任和制约机制。

(3)制度体系评价。

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了与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和组织架构相匹配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建设制度、质量检查制度等。

4)岗位职责评价。

检查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规划、建设、运维等方面的岗位设置、人员配置、岗位职责。

(5)内部监督评价。

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健全了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全过程的内部监督机构和监督机制,是否形成了对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信息交互等方面的有效控制和监督。

2.信息安全技术控制审计审计思路: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技术及其控制的整体方案,检查安全计算环境、区域边界、通讯网络等方面的安全策略和技术设计,检查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配置和防护措施,发现并揭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控制的缺失,分析并评价风险程度,形成信息安全技术控制的审计结论。

审计方法:实地观察法、审阅法、系统测试法和利用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工具的安全工具检测法,以及利用网络分析检测、系统配置检测、日志分析检测等工具的测评工具检测法。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的高低 , 它影 响到企 业 的短期 偿债 能 力 , 是整 个 企业 管 理 的一 项 重 要 内容 。一 般来 讲 , 存货 周 转 速 度 越 快, 存货 的占用 水 平越 低 , 动性 越 强 , 货 转 换 为 流 存 现 金或应 收 账 款 的速度 越 快 。因此 , 高存 货 周 转 提 率 可 以提高企 业 的变现 能力 。
个别指标 , 可借助于联席会议制度或通过其授权 , 实 施 联合 审计 。 7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定量指 . 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 , 以定量指标为 主的原则。定
2 应收账款周转率 (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 次)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10 0 %。公 司的应收账 款在 流 动资产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的应收账款如
行 深化 和拓 展也 正 提上重 要议 程 。
国有 企 业 的 内部 经济 责任 审 计 是指 资产 所 有者 为 了正 确评 价 企 业 领 导 人 员 任 职 期 间 的经 济 责 任 ,
2 设置经济责任 审计评 价指标体 系应
遵 循 的原 则
经济 责任 审计 与财 务收 支 审计 等其 他 审计 形 式 最大 的 区别是 财 务 收 支 等 审 计 针对 的是 “ ” 要 通 事 , 过 审计把 “ ” 得 更好 , 领 导 人 员任 期 经 济 责 任 事 做 而 审计 针对 的是 “ ”要通 过 审计 管 理好 “ ”使 用 好 人 , 人 、 “ ”通过 管 理好 “ ”使 用 好 “ ”来 把 “ ” 人 , 人 、 人 , 事 做得
《 审计法》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和《 有关规定的经济责
任审计 内容 , 结合行业特点和审计环境来进行 。即
作者简介 : 毛亦男 (9 0 , , 17 一)女 助理会计师 , 主要从事财务工作 。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发展战略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发展战略研究
维普资讯
内部 审计
信息化环境下 内部 审计 发展 战略研 究


信 息化 产 生 的影 晌分 析
制超过了企业 内部范畴 ,内部审计的 人 员的现有 素质状况 与要求 之间 的
( ) 息化 对 企业 的影 响 一 信
可控性受 到威胁。()传统财务信息 差距约束 内部审计的发展。 4 1信息成为企业制胜 的因素 。随 介质 的消失 。信息化条件下 , 、 传统的 3 、信息资源缺乏 。在信息化时
一Hale Waihona Puke 的审 计 风 险 主要 源 于五 个 方 面 : () 究 所 一 起 研究 提 出 了 r 治 理 的开 放 分 ,有 一 个共 同特性 ,即 在履 行公 司 1 I ' 网络 的开放 性 。网络 的开放 性 和 包括 性标准——信息 系统 和技术控 制 目 治 理 保 障职 能 方面 的覆 盖 性 。内部 审 会计信息在 内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 标 (O I), C BT 但我国还缺乏与 国内企 计 的领域延伸到企业 管理、公司治理 导致企业会 计资料被 非法修 改和窃 业 实 际情 况 相适 应 的 r 治 理 标 准 。 I ' 公 的各 个方 面 、 个 环节 、 个 层次 ; 各 各 而 取 的可 能性 增 加 , 业 经 营 的安 全性 司治理结构 的不完善 和 r 治理标准 r 治理 随着信 息技术 在生产 和管理 企 I ' I ' 受 到影 响 ,内部 审计 环 境 的稳定 性 较 的缺失 , 成为信息化环境下 内部审计 领域的全面渗透 , 也在不断地拓展其 差 。 2传统控制方式的改变。 () 企业信 发 展 的障 碍 。 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 信息化可以成 为 息数据的集 中性 , 使得传统意义上的 2人力资源不足 。 国内部审计 内 部 审 计 实 施 职 能 拓 展 的 有 效 工 、 我

企业内部审计数智化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数智化研究

企业内部审计数智化研究第一章企业内部审计的概念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对其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检查、评价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它旨在帮助企业管理者发现和纠正管理中的缺陷,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章将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概念、特点、功能以及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我们来了解一下企业内部审计的概念,企业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专业的、系统的管理活动,它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活动的审查、评价和监督,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和建议,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监督等。

我们来探讨一下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企业内部审计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独立性。

企业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部专门设立的审计部门或聘请外部审计机构进行的,其目的是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客观、公正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为了干涉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

二是专业性,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信息技术等,以便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全面、深入的审查和评价。

三是系统性,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审计体系,包括审计组织结构、审计程序、审计方法等,以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企业内部审计还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功能:一是风险管理功能。

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活动的审查和评价,企业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为企业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二是信息披露功能,企业内部审计可以向外界披露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风险状况等信息,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增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心。

三是改进管理功能,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活动的审查和评价,企业内部审计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关经营管理的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有助于企业改进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内部审计信息化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发挥,是内部审计未来的一项发展趋势。

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如电力、银行等都进行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在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适时开展评价工作,有助于了解自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效果和水平,检验信息化成果,分析制约发展的因素,从而能够把握优化的方向,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行业集中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时,定期开展全行业不同企业间的横向对比评价,可以了解实施进程,便于平衡资源,协调进度,也可以作为工作业绩考核的依据。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方法
(一)评价步骤。

在开展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时,首先根据行业或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一定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发放问卷,成立评估小组或邀请专家开展评价,分析评价结果。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表1 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
建设环境B1 各层领导重视程度C1
审计、信息、业务等部门组织分工C2
企业基础业务信息化水平C3
内部审计信息化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比例C4
基础建设B2 信息化建设基础规范体系构建情况C5 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与业务系统数据共享情况C6
内部审计信系统功能B3 系统主要功能应用情况C7 息化水平A数据资料库开发情况C8
管理审计应用的开发C9
与中介机构及专家的互联平台C10
应用实绩B4 数据质量C11
方法贡献C12
线索质量C13
资源节约C14
效率提升C15
人员素质B5 系统应用普及程度C16
信息化审计人才培训制度C17
复合人才比例C18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因素包括建设环境、基础建设和系统功能,这三个要素和系统的应用实绩及内部审计信息化人员素质共同构成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体系的准则层。

它们又可以被分解为18个二级指标。

建设环境主要衡量内部审计信息化所依赖的微观环境。

企业的微观环境是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基础,包括领导意识、单位内部部门之间的组织方式和工作程序等是软环境,也包括企业除内部审计之外的整体的信息化水平这个硬环境。

可用各层领导重视程度,审计、信息、业务等部门组织分工,企业基础业务信息化水平三个指标衡量。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信息
化建设的资源投入,用于硬件、软件和网络等基础运营环境的建设;二是打通各业务系统与内部审计系统的屏障,实现审计系统数据资源来源的多渠道、多部门、共享化;三是信息化基础规范体系构建,包括底层数据和方法库体系规范等。

这三个方面可概括为内部审计信息化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比例、信息化建设基础规范体系构建情况和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与业务系统数据共享情况三个指标。

系统功能是衡量内部审计信息化最重要的因素。

评价指标之一是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可进一步设定子指标层来评价,如细分为审计作业系统、审计管理系统、审计监控预警系统等具体的功能模块。

数据资料库开发情况评价内部审计业务的信息数据资料库完善情况,如被审计单位资料、审计成果、审计方法库、专家库、审计案例、行业宏观经济和业务信息等。

管理审计应用的开发是衡量内部审计系统功能是否满足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的需要,中介机构及专家的互联平台则衡量内部审计平台的开放性,实现与外部的安全信息交流。

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最终目标是提高企业的效益。

考核指标包括数据质量、方法贡献和线索质量三个对系统本身功能质量的考核指标,也包括资源节约和效率提升两个效益指标。

上述的五个指标都可以进一步的量化,如资源节约可以量化为使用系统后项目平均人工工时数的实际减少量。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以人为主的技术性工作,在审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复合型审计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始终处于基础起至关重要的地位。

人员素质的评价指标有系统应用普及程度,信息化审计人才培训制度,复合型人才的比例。

(三)指标权重的确定。

为了使评价的结论更具有客观性和可信性,应该对每一个评价指标赋以不同的权重,使其体现其在评价结果中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评本文将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文中的内部审计信息化指标体系是一个递阶层次模型。

2.构造成对比较阵。

从层次结构模型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
和1 9比较尺度构造成对比较阵,直到最下层。

3.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对于每一个成对比较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标、随机一致性指标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检验。

4.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

计算最下层对目标的组合权向量,并根据公式做组合一致性检验。

(四)确定评价值,分析评价结果。

根据以上提出的指标体系,设计评分问卷,可将每个指标设定五个等级,分别为很差、较差、一般、较理想、理想,分值对应为1、2、3、4、5分。

成立专家组根据被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打分,取平均分作为每个指标的得分。

计算最终评价得分,并分析结果。

三、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实例
以某公司为例,具体探讨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具体评价工作。

(一)构造特征矩阵并计算特征向量和特征根。

综合专家意见,运用1-9标度法可以得出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体系各层次各指标之间的比较判断矩阵比。

准则层的比较判断矩阵A如下:
经matlab软件计算,判断矩阵A的归一化特征向量为W= [0.0491 0.1573 0.4871 0.1957 0.1108]T ,max= 5.4359,C.I.= =0.1090,R.I.=1.12,C.R.= =0.0973 0.1,固判断矩阵A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R.I.值为判断矩阵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2)
同样建立指标层指标的判断矩阵及各相应参数,并由此看出各判断矩阵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W1=[0.2488 0.0837 0.6674] T
W2=[ 0.0936 0.6267 0.2797]T
W3=[ 0.6687 0.1918 0.0924 0.0470]T
W4=[ 0.2995 0.0680 0.2107 0.1224 0.2995]T
W5=[ 0.1721 0.1020 0.7258]T
判断矩阵max C.I. R.I. C.R.
B1 2.8821 0 0.58 0
B2 3.0858 0.0429 0.58 0.074
B3 4.2509 0.0836 0.9 0.0928889
B4 5.1328 0.0332 1.12 0.0296429
B5 3.0291 0.0146 0.58 0.0251724
(二)计算层次排序总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指标层对于目标层的层次排序总权重由下面得公式得到:
W(C)=W(B) W(A)= =[ 0.0122 0.0041 0.0328 0.0147 0.0986 0.0440 0.3257 0.0934 0.0450 0.0229 0.0586 0.0133 0.0412 0.0240 0.0586 0.0191 0.0113 0.0804]
总排序一致性指标:
C.I.=0.0491 0+0.1573 0.0429+0.4871 0.0836+0.1957
0.0332+0.1108 0.0146=0.056
R.I.=0.0491 0.58+ 0.1573 0.58+0.4871 0.9+0.1957 1.12+ 0.1108 0.58=0.8416
C.R.=0.066 0.1,固总排序通过一致性检验。

(三)开展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

将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层因素转化为相应的问题,由专家评估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得出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得分矩阵D=[3 2 4 4 2 1 4 3 1 1 5 4 4 3 3 3 4 2]。

该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最终评分F=D W(C) 100/5= 3.1494 100/5=62.99。

从最终得分来看,该公司的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处于基本合格的水平。

从分析内容可以看出,该公司还是比较重视内部审计信息化工作的,但是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

四、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影响内部审计信息化的重要因素,构建了内部审计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某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进行了评价。

应用这一指标体系和层析分析法进行评价,简洁实用,较易操作,减少了赋权的主观性,便于企业自我检验建设效果,比较与同行业的差距,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