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和思考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实验与探究”教学实践与策略

小学数学“实验与探究”教学实践与策略

小学数学“实验与探究”教学实践与策略“实验与探究”教学策略是指通过实际情境创设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知识,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概念,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动手实际操作,在重复的操作流程中观察并总结出数学规律,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对数学进行变式拓展,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本质是逻辑的层层深入。

同时,在实验课程中,通过向学生讲述人文历史,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引发对数学强烈的兴趣爱好。

一、创设情境,引入实验主题小学数学实验课程应尽量满足小学生好动、好奇的行为特征。

而创设情境的学习方法能把严谨的数学逻辑转变为可操作的数学实验,将生活揉入数学,在数学中展示生活,使教学活动变成生活实验下的课堂,以此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且掌握数学知识[1]。

例如,在学习“比”的知识后,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将20 个苹果和一篮子草莓作为教学辅具,并将学生分成十组,每个小组分两个苹果,并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老师题目进行苹果分割,回答全部正确的小组奖励草莓。

问题1,要求学生按照小组成员个数把苹果平均分配,如三个学生一组的怎么分配两个苹果的?四个学生一组的怎么分配苹果?问题2,如果每个小组给老师半个苹果,剩下的苹果如何按小组成员个数进行平均分配?问题3,如果要照顾小组中超级喜欢吃苹果的同学,并分给他一个人一个苹果后,这个同学获得的苹果占苹果总数的比例是多少?而如果给他1/3 个苹果后,其他同学又能分到多少苹果?通过这种实际操作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概念,把数学学习融入生活,引导并提升学生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和实际实验,学生普遍能够很好地掌握比例的概念。

同时,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也向学生展示了生活处处是数学,数学处处是实验的理念,并以此借助“比”的实验主题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概念。

二、动手操作,发现隐性规律例如,学习《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首先,向学生分发和展示不同的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和中心对称),要求学生分析这些对称图形有什么异同?同时给学生分发纸张要求学生通过折纸观察并思考图形围绕什么进行的对称。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现行的数学教学,一般是以班级为基本的组织形式进行课堂活动。

它是把学生个体学习组织成群体学习的一种活动形式。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数学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依附性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新的教育观念逐步形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成为新的课程标准之重要内容。

如今的数学并非只是算术与几何,而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一门学科。

它要求处理各种数据、数量和科学观察,进行推理、演绎和证明,形成关于各种自然现象、人类行为和社会体系的数学模型。

因此,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数学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为考试而教数学、学数学,数学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等现象,强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强调数学与其它学科、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意识,强化实践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

好动、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

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绝大多数来自于社会生活,甚至是来自于学生所熟悉的身边,这样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在教师的参与指导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发现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加以解决。

小学数学基于课堂实践性活动作业的探索

小学数学基于课堂实践性活动作业的探索

小学数学基于课堂实践性活动作业的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基于课堂实践性活动作业的探索。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分析了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以及课堂实践性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然后探讨了设计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性活动作业的方法,并对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实践的成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小学数学基于课堂实践性活动作业的探索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实践性活动, 作业, 探索, 实践性教学, 教学方法, 实践效果, 案例分析, 研究方向, 教育改革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基于课堂实践性活动作业的探索,是当前教育教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缺乏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

如何通过课堂实践性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已成为研究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当前,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主要以题目练习为主,缺乏实际应用情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而课堂实践性活动作业,则可以通过动手参与、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设计和实施课堂实践性活动作业,改变传统数学教学中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性活动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基于课堂实践性活动作业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实践性活动作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实践性活动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论文10篇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论文10篇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论文10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一、利用网络环境,创设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吸取新知,让呆板的数学课堂变得活泼充满趣味,让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于理解。

例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笔者充分利用网络创设情境。

打开事先查找到的网页动画,在大屏幕上播放。

盛夏的太阳照耀着大地,烈日下,唐僧师徒四人艰难地走在通往西天取经的道路上,大家口渴难耐,八戒找来一个西瓜解渴。

悟空说:“咱们四人平分,每人分得四分之一。

”唐僧和沙僧频频点头表示同意,贪吃的八戒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该多吃一些,我要吃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

”其余三人哈哈大笑。

教师适时提出问题:“你知道大家为什么取笑八戒吗?”学生利用以前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判断出八戒要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吃了亏。

利用网络创造这一情境,烈日、大地、西瓜和人物对话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诱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很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学习。

网络环境下创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借助网络环境,亲历学习过程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开展探究学习,把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如果从以往的经验出发,教师提供几张年历,学生从这几张年历中归纳出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是大月,有多少天;哪几个是小月,有多少天;二月份有多少天等。

再总结出几句顺口溜: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惟有二月二十八,闰年还把一日加。

而笔者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这部分内容,整合相关网络资源,让学生在计算机中依托网络查找任意年份的日历,观察思考,获取大月、小月、特殊二月等知识,这一过程是学生亲身感受的,历历在目的,印象深刻,知识掌握扎实牢固。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动手实践是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践,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定义、性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操作,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由于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动手实践在数学学习中的有效性。

有必要对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影响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实际教学工作。

1.2 问题提出我们有必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探讨动手实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具体影响以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的有效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研究也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

通过研究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动手实践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动手实践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图形或实物,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应用。

在学习几何形状时,学生可以通过拼图或建模来探究各种形状的性质和特点,从而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需要不断尝试、调整和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题研究一、研究计划的要点这个计划必需长短常详细的,无法太笼统。

研究计划通常包含以下几点:1) 研究对象(topic),即你想要解决的题目2) 研究此题目的意义3) 前人的研究状况即遗留的题目4) 你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5) 参考文献(bibliography)详尽的建议每个大学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就是依照这个格局。

首先,你必须根据你想要提出申请的或者你比较重新认识的研究方向去明确提出一个设想,然后再把有关的背景,你设想的研究方法,以及你所预期的获得的结果都雷西县。

这就类似研究生的开题演讲。

一、课题的提出《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尚无的科学知识启程,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科学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就是学生感兴趣的自学情境,使学生在观测、操作方式、猜测、交流、思考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构成和发展的过程。

在情境中学数学,就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回去学数学,就是最能够调动学生自学积极性的。

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心智为学生提供更多多样的背景资料,创设富于儿童情趣的教学情境,并使学生产生自学兴趣,乐意辨认出问题,进一步增强应用领域意识。

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统计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已引起普遍重视,社会作用也越来越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材中的地位突显,在教学中的研究更加深入。

但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在统计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呈现给学生的一些事例并非学生熟悉,不符合生活情理的或者完全人为编造的,这样,学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

还有的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课前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活动,对统计教学的认识不足,对统计教学的有效研究不够深入。

可见,对小学数学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立项课题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它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对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的认识,有助于统计方面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总结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总结《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总结一、课题的提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然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导致了课堂教学与生活脱节,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不能体会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

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图体现“生活——数学——生活”的回归,体现“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和方法,把学生生活和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地思考周边事物和问题的应用能力,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课题研究过程1、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

尤其在小学阶段,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

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

小学数学种子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种子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种子课的实践与思考引言一、小学数学种子课概述1.1 小学数学种子课的内涵小学数学种子课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特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种子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注重学生的数学体验和认知,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深厚理解。

2.1 以“趣味数学”为主题的游戏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数学游戏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比如数学抢答游戏、数学拼图比赛、数学计算竞赛等等。

这些游戏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这些游戏活动,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生活数学是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通过一些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可以设置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比如学校食堂的食物消耗量、学生的身高体重比例等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认知和实际运用能力。

思维数学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促使他们对数学问题产生兴趣和热情。

还可以通过数学讨论课、数学作业布置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的思考和讨论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小学数学种子课的教学模式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

在种子课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应当成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学习伙伴。

教师应当通过一些启发性问题和引导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种子课的评价方式应当是多元化的。

除了学生的书面作业和课堂表现外,还应当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和认知过程。

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操作活动、小组合作活动、个人思维导图等形式,来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

小学数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一、课题背景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数学素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需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和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具体教学内容中,利用社会实践、科技实践、实验实践等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操作,强调学习目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践目标通过开展小学数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成绩,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内容1.选择适合小学数学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制作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流程和方法,明确实践活动的目标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认真记录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包括实践的过程、成果和感悟,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四、实践步骤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互相合作,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践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五、实践评价通过小学数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研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实践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六、实践效果1.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实践总结。

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思考

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思考

在新课标下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思考垫江县新民小学校殷相民(通讯地址:垫江县新民小学校联系电话:邮编:408303 )义务教育标准小学数学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

新课程内容的选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人以全新的视角,给学生提供了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集中反映了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方向和创新之处,是新形势下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在新课标下,笔者就新课程中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结合自己的近年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意义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针对问题情境,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展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利于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新课程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所选择的素材都是学生熟悉或经历过的,紧密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这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也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既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深化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新教材第一册中“快乐的一天”,在进入儿童乐园清点人数时“我排第几”,“我前面2个同学,后面有7个同学,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及玩乐中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几点思考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培养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了“综合与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的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小学生在接触数学知识的早期阶段,往往对抽象的数字和符号感到陌生和抵触,这就需要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设计各种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或者通过实地考察、实物展示等形式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促进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情境中,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问题或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并且鼓励学生思考、分析和总结,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可以利用实际情境给学生提出一些和分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运用方法。

通过这样的综合实践,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更像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情景,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乘法的规律,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探究活动的思与行

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探究活动的思与行

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探究活动的思与行摘要: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实践能力。

其课堂实践应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思与行引言数学课堂本身的特点是抽象和枯燥的。

课堂主要是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过程。

要丰富当前教育条件下的数学课堂,应进一步增加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时间活动的内容,从而增加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1课堂实践探究活动对学生的实践帮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学习的四个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前三个领域在日常教学中更为教师所关注,而第四个领域在过去的教学中被教师所忽视。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难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帮助他们不断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数学课堂中设置实践探究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完全把课堂变成了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师将向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学生听老师解释并完成练习。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教师会让学生练习数学,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地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体验感不强,并没有有效地运用大脑进行思考,而是在老师的提示下一步一步地完成日常的问题解决。

在课堂实践和探究活动中,教师首先适当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由玩数学,进一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

其次,通过课堂实践和探究活动,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主体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将让学生在不接触公式之前进行独立探索,并尝试了解不同公式的起源。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学习经验,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小学数学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研究与实践

小学数学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研究与实践

小学数学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研究与实践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与目标一、背景分析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单元教学作为一种系统化、整体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整合单元教学与大概念,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研究目标1. 分析小学数学大概念的特点,探讨其在单元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探索符合小学数学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提出的单元教学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4. 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参考,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研究内容1. 小学数学大概念内涵分析:梳理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分析其内涵、特点及在学生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2. 单元教学与大概念整合策略:研究如何将大概念融入单元教学,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 教学实践与评价:设计具体的教学案例,开展实证研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4. 教学反思与优化:根据教学实践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四、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国内外关于单元教学与大概念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小学数学教师在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实践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3. 实证研究法:选择部分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教学实践,验证所提出的单元教学策略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4.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经验和教训。

五、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完整的小学数学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理论体系。

2. 提炼出具有操作性的单元教学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3. 发表相关论文,提升研究团队的学术影响力。

4. 推广研究成果,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

第二部分:小学数学大概念的内涵分析一、大概念的定义与特征在数学教育中,大概念是指那些能够连接和统摄众多数学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核心观念。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思考及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思考及教学策略探析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思考及教学策略探析摘要: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综合与实践”部分的学习内容是当今新课标背景下改革时重要的一部分,“综合与实践”是以提出问题的方式进行输出,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并通过三个步骤,即参与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趣味性的学习,以此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故本文将研究小学数学中对“综合与实践”的思考以及在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引言:小学数学教材中“综合与实践”这一部分相关知识的开展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并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细处说,“综合与实践”的有效教学能够使学生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所以教师应当被提倡将这种教学形式时刻体现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

一、挖掘教材信息,巩固基础知识教师在进行备课时,最主要的指导书籍就是教育部印发的教材,教师在授课时要保证向学生传授更多有用的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对小学数学教材内的知识进行仔细挖掘,挖掘时也要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研究,并探索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而完成教学。

学生在学习“综合与实践”内容的相关数学知识时,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思考,即与文本进行“对话”,充分研究数学教材要表达出什么样的知识供学生们进行学习。

教材上的内容是学生接触问题、学习知识的基础,只有教师帮助学生对教材信息进行巩固,保证学生完全掌握教材知识,以此才能够确保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六、美丽的校园--认识方向》时,教师要将“综合与实践”的知识内容展现出来,则首先需要在课本中将有关开放性的试题以及综合实践的话题列出来,即:“你认识方向吗?”、“你能把学校里建筑的草图画下来吗?”,这些都是从课本里挖掘出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或者小组合作的基础;然后教师要先将关于“认识方向”的知识讲授给学生,然后再向学生布置综合与实践的活动,即:走进校园,把学校平面图画出并标明方向;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及进一步的巩固。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小学数学课题研究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小学数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精选篇1本学期某月25号,师校组织了一次数学教研活动,我有幸听了四位教师上的四节数学课,从这些课中,我学到了许多上课的方法及技巧,下面就本次参加教研活动的情况,谈谈我个人的一些体会:1、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环境。

四节课中,三节课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尤其是逯东波老师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一课,具有代表性。

每一次演示都能为学生理解、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指导。

每一步设计的都是那么入情入理,可见,教师在课前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来设计和制作这个多媒体课件。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学手段更新颖,课堂气氛更活跃。

多媒体教学开展的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更形象、直观的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更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此次活动中的几节数学课,都能做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效果都很好,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如:低年级组杨芳芳老师为了能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原有的教材进行了修改,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进行教学引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这些都是教师在有意识地在引导学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学生主动性与教学评价在高年级组的示范课中,张书蕾老师的复习课让我受益良多。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研究文/张顺清综合与实践,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无疑使小学数学的课堂如浴春风,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性、思考想和操作性。

在教学中,建立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使学生由熟悉的事物切入,积极的调动自己的思维,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生活中具有一定综合性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突破自己的思维,优化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特点1.数学学科的独特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从这些综合的学科现象中发掘出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整理,从而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并将所获得的知识反馈到生活中去,学会应用和创新。

例如“汽车中的数学问题”中,让学生通过搜集、了解有关汽车的一些数据,从中了解数学与汽车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会相关的计算、理解并得出数学理论知识,而不是让学生来获取汽车的相关知识。

2.教学方式的综合性。

教学中,在学习空间上要将课堂的学习与课外的学习相结合;在学习内容上将多学科相结合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关于数学的问题;在学习方式上更要灵活掌握,使学生的实践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多种学习方式灵活运用。

无论从哪方面说都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综合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成加以灵活掌握。

例如“圆柱和圆锥”中,针对于学生对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就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施工的材料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实际来测量圆柱的长度和直径,在实践中寻找一些数据,来理解和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

3.与生活联系的实践性。

学生通过对生活中事物的体验,才能真实的体会到数学计算的魅力。

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要学的数学算式或公式,结合生活巧妙的建立课堂情境,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的封闭性,而形成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使数学问题具有现实性、生活性,让学生感觉数学题就发生在生活周围,产生亲切感。

例如“16+5×3”时,让学生练习“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单一的练习会让学生失去计算的兴趣,就可以建立与生活相关的情境:新学期开始了,你买了一个书包和5根铅笔,书包16元,铅笔每支3元,请问一共花了多少钱?经过学生的计算讨论,学生就能过自主的得出“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一: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研究方案“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课题研究方案淮安市楚州区城东乡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课题提出的背景教育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能应对各种变化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育所面对的新课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新的世纪,人类面临这一个迅速变化的、开放的社会。

而开放的社会呼唤开放的课堂教学,开放的课堂教学是为了满足开放的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它要求充分利用开放社会中的课程资源,以开放的教学策略来培养一代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依托素质化的教育,而素质化的教育应该是尊重人性的教育;是开发人潜能的教育;是情感释放的教育;是激活人主观能动性的教育;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人创造心和创造力的教育;是既关注教育的显性效果,更关注人的隐性效能的教育。

现行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严重脱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因此,改变现行教学的内容和呈现形式,倡导开放的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体现了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由此,《标准》在充分调整数学教育内容及内容呈现方式的同时,确立了“实践与综合应用”教育,并通过教材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每学期安排了数学实践活动(第一学段)和综合应用(第二学段)。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题研究个人总结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题研究个人总结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题研究个人总结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题研究个人总结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习和工作中的优缺点,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作者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题研究个人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题研究个人总结1光阴荏苒,一个学期的时间很快就要结束了。

回顾这个学期的课题研究开展情况,颇有些收获。

本学期我承担了课题组的研讨课《植树问题》,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使我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有了更深一步认识。

现结合研讨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综合实践课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

是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切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

从而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例如:在《植树问题》教学的开始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发现手指之间有间隔,找出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并让学生观看多媒体的演示,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间隔问题,间隔问题无处不在。

二、着眼活动的实践性,灵活运用实践课的活动形式数学新标准中提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在活动中应着眼让学生深入实践,自己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植树问题》中,对于不封闭道路上3种植树方法我没有直接的告诉学生们,而是准备了一张白纸让学生们自己大胆的画一画,看看会出现哪几种情况,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注重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评价小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成果大多都比较微小,但是我们主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探索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小学数学的教育经历了从传统教育到新型化教育的重大变革,无论是从教育理念方面,还是从教学方式方面都有了新的更适应学生发展的新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自学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学习方式。

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探性活动的设计分析来探讨,寻求如何才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具有启发性的方法,使小学数学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探究性学习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一种常规式的学习方式。

现今在国内也被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教育模式广泛的推广开来。

数学作为小学一门基础性学科,自然是实施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一块主阵地。

从2001年起,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小学数学教师经历了面对新课程的无所适从和茫然。

课改伊始,经历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潜心实践与反思,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方式都有很大的转变,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感悟,尤其是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我们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一、明确小学数学探究性活动的意义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面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而且掌握了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我们要明确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探究性活动的必要性。

小学生是学习方法以及心智精神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只教会其“死读书,读死书”,对小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涯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而数学正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能力以及是非辨别能力的关键时期,正是因为如此,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入探究性活动,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并且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性精神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与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与研究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以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感悟。

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学生解决了哪些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果,还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分析和整理等过程,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运用、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关键字】综合实践活动参与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意义与研究的提出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标中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项新的内容,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可是,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都反映综合实践活动难教,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大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内容与特点拿不准。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理解与一年来的实践,对此谈一些看法。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思路(一)突出“综合”特点“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

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明确地提出要在小学数学活动中增加“实践活动”。

这既是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作了研究和思考。

1注意把握课堂资源,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引发学生思维起飞
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阵地,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获得、理解数学知识,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教师不要受缚于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注意把握好课堂资源,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或在教师所创设的有数学价值的模拟情景中进行操作,以感悟体验主动获取新知,引发学生思维起飞。

如:去年笔者上的一节赛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就是一节实践活动课,受到了听课者的好评。

在课堂上笔者一改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出示一个长方体蛋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求出它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笔者注意把握课堂资源:“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学具。

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情景进行实践活动,利用手中的12个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学生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说,得出:用来摆成长方体的小正方体的数量有几个,长方体的体积就是几,长方体的体积正好等于长×宽×高的积,从而很快地获取了新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2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加强校园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应用意识
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

“数学概念”是一个教学难点,如果通过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就能较好地突破这个教学难点。

如:以建立“1公顷”的概念为例。

向学生说明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到操场上去认识比平方米大的面积单位“公顷”。

笔者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先让学生量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接着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起来,再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

这时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

最后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大约多少个云浮市第一小学才是1公顷。

这样充分挖掘校园资源“操场”,让学生在操场上亲自站一站、看一看、测一测、围一围、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深深感受和体验1公顷的大小。

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非常熟悉校园环境,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加强校园实践活动,就可以提升学生应用意识。

例如:笔者在教学“画垂线和距离的概念”后,专门设计了一节《到校园感受垂线和距离的应用》的实践活动课。

先让几
个学生在沙池立定跳远,然后一起讨论应该怎样测定跳远成绩。

学生热情高涨,七嘴八舌,最后商量由三个学生示范:一人立定跳远,另外两人分工合作用皮尺进行测量。

学生在实践中明白:测量跳远成绩是“量脚后跟到起跳线的垂直线段”。

实际上是应用了“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线段是最短的”(也就是距离)这个知识。

接着老师提出让某一个学生站在操场,如果这位同学从他站的地方走到对面的教学楼,怎样走路线最近?学生马上就想到也是应用“距离”这个知识解决的。

甚至有的学生忍不住在地上画出图来解释。

这样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就水到渠成了。

3深入捕捉校外资源,创设校外实践活动,成就学生能力发展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因此教师应深入捕捉社会资源,创设校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景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成就学生能力的发展。

例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笔者为学生设计了关于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变化的校外实践活动“为礼物的包装设计用纸”。

然后将实践的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互相观赏及评价。

这样做,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又如学习“面积计算”后,笔者布置学生回去先量出各个房间的长、宽或边长,然后算出自家房子的面积有多大。

这样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走进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能力就得到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数学的价值就得到充分体现,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经过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和思考,笔者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

让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吧!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郑天玉.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和思考[Z].[3]刘敬明.文理导航教师论坛[Z].
作者简介:钟燕珍,广东省云浮市第一小学,广东云浮527300
关于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和思考
钟燕珍
摘要:《新课标》明确地提出要在小学数学活动中增加“实践活动”。

这既是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研究和思考:一是注意把握课堂资源,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引发学生思维起飞。

二是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加强校园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应用意识。

三是深入捕捉校外资源,创设校外实践活动,成就学生能力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研究思考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6.24.206
-
-2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