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实施这一活动时,可以采用以下具体策略:1. 设计活动任务:确定实践活动的主题和目标,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关的实际场景,比如购物、做饭、运动等。
任务设置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挑战。
2. 引入活动: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引入实践活动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可以利用真实案例或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3.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实践任务。
小组内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 实践探究: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购物活动,计算商品价格、找零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反思总结:在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展示、撰写心得等形式,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和体会。
教师还可以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实践活动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
6. 拓展应用: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其他实际情境中。
鼓励学生寻找更多的数学应用场景,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7. 资源准备:在实施实践活动前,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实践材料和工具。
购物活动需要准备商品图片、价格表等资源;做饭活动需要准备食材、厨具等资源。
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
8. 拓展学习环境: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借助实际场景和实践情境,提供一个多样化和丰富的学习环境。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际商场、超市,感受购物环境;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实际的做饭活动,加深对食材和烹饪过程的理解。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和应用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策略小学数学活动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它是一种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活动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探索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凸显实践性新时期数学教学的实践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活动课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室内活动中的做一做、数一数、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贴一贴、玩一玩等,室外活动的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等,目的都是让学生“动”,动口、动脑、动手;例如,一年级学习元、角、分后,教师不妨设计一节小小百货店活动课:先让学生自备平时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自己动手制作标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然后再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小小百货店”,再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又如,在教完正方体、长方体面积和体积计算后,可设计“为家里的房子设计围墙”活动课,方案不仅包括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还包括对围墙的空间、朝向、采光和用料的考虑;另外也可设计“为磁带盒设计包装纸”活动课,现有4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这样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不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实践活动的意义;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注重创设情景,彰显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就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有一位教师设计了一堂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一堂对“利率”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实践课;教师首先创设情景:XX老师要在xx小区买一套楼房,接着请同学们围绕“房价、付款方式、装修” 等,为老师设计一个购房方案;学生要想完成任务,就必须通过调查,了解以下问题:1教师的经济情况教师家里的存款、夫妻俩每月的收入,每月的生活开支;2调查购房的付款方式一次性付清和分期付款的政策;3调查房价、结构楼房的户型、楼层、面积;4调查银行为居民购房提供的贷款方式银行的贷款期限、利率;5调查有关装饰的信息装饰材料的外观、价格、质量等;这堂课教师将学校作为社区服务的载体,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选择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为社区服务,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又如,春季植树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植树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植树树木能够制造氧气,保持水土,消除噪音,净化空气;2探讨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植树中棵数与段数的关系;3写一份保护树木的倡议书;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教师不仅解决了与植树相关的“数学问题”,而且把数学与科学、环保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训练,可谓受益匪浅;三、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显现探索性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春游中的数学问题”一节实践活动课,对春游中路线的设计、乘车方案、购买门票等问题让学生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从事以下活动:1了解有关信息,包括景点之间的路线图及乘车所需时间、车型与租车费用、同学喜爱的食品和游览时所需的物品等;2借助数、图形、统计图表等信息;3计算乘车所需要总时间,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所需的总费用、每个同学所需要缴纳的费用等;4分小组设计游览计划,并进行交流;对这些问题的设计和探讨,有利于学生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并使其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再如,学了“百分数”这一内容后,教师可设计以“购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课:1创设情景;一些商家为了抢占市场,给出了以下优惠措施:买大送小、打折、会员卡、摸奖等;老师调查了本地三大超市,A 超市:部分商品买大送;B超市:打九折;C超市:满50元一律八折;2提出问题;你是怎样理解这些优惠政策的如果老师想买8盒鲜牛奶,每盒10元,应该选择去哪个超市呢你认为有几种不同的方案,从中发现什么3知识拓展;到市场调查金融危机引商品价格的涨、跌情况;学生围绕三家商店的优惠政策展开讨论,从而选择了合适的购物方案;这些问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不断钻研,树立积极的探索意识;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遵循多样化原则,体现趣味性趣味是数学实践活动的灵魂;在设计活动时,形式一定要多样,注重内容的“新、奇、乐、趣”,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创造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气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例如,在学了奇数和偶数后,可设计以一个“彩盘揭密”的游戏活动,教学时首先创设一个情景:小东在街上行走,看见有人摆了个彩盘,旁边写着:“只要一元便可转动彩盘一次,指针停在哪一格,就从下一格开始数几格,这格上的奖品就属于你的;”小东停下脚步转起彩盘;他手中的钱全部花光了,大奖一次也没中;教师接着问:“同学们想不想揭开彩盘之谜呢”学生很快便热情投入,教师和同学一起研究彩盘的秘密,最终得出结论:彩盘的秘密正是利用“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的规律,设奖者把大奖放在奇数上,把小奖放在偶数上,让别人拿不走大奖;学生顿时恍然大悟;这个数学规律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用所学的知识开动脑筋,擦亮自己的眼睛,防止上当受骗;诸如此类的数学活动课,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计富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活动课,从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使其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如何上好数学活动课数学活动课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数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它可以弥补数学学科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促进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换言之,数学活动课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质最有效的实践活动之一;本文就个人在上好数学活动课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见解;一数学活动课与数学学科课程的区别一学科课程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活动课程则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范围,并观察和体会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加深认识;二学科课程教学常以课堂教学为主,而活动课程则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或校或班组,灵活多样;三学科课程都有统一的教学大钢,明确规定了应学和应掌握的内容和要求,而活动课程则可根据各班不同的情况,以及学生各自的兴趣特长,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实施方案;也就是说,数学活动课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理解,还应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二数学活动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学科性原则;数学活动课应体现出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和数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1、基础性和工具性,活动课是理性思维的基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乡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是基础学科和工具性学科,所以活动中应包括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设计实施活动课把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统一起来;2、数学活动课应开阔学生视野、增加知识面,能从中学到其它学科课程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知识理解和应用;同时,把课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数学素养;重视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是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不能当作可有可无的课个活动课,应区别于课外活动课,数学活动课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计划等;在设计和实施中要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学会一定的应用数学的能力;活动课不不同与数学游戏活动,数学游戏活动以游戏活动为主,活动零碎不系统、目的不明确、活动不集中,而数学活动课以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一切活动都围绕这一目标在某一范围内开展,重在学习和应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等等综合能力;二趣味性原则;数学活动课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易使学生喜欢学、乐意学到主动学,主要是因为:首先,数学活动课形式多样,适合学生爱动、好奇、善思等心理特点;再者数学活动课中学生自主性台盟,环境较宽松易诱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第三、生动形象,立竿见影,易于取得成绩,学生有享受成功的成就感;第四,适用面广,每个学生只要参与就会有收获;应注意以下几点:1.内容不断更新;2.活动形式也应不断更新;3.要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心理要求,符合学生的思维和爱好;4.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活而有序,动而不乱;5.要遵循全体参与的原则,避免使部分同学在演,多数在看;6.环境和形式多变,如,室内或室外,小组、个人或全体等等;特别注意的是,数学活动课不能搞形式,要明确教学目标,落实教学任务;三实践性原则;尊重知识的发展过程,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形成理论后又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活动课就是让学生身体力行,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活动课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动口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阐明道理的能力;2.动手能力,通过动手搜集、记录、计算、分析处理数据等等操作实验,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以及培养应用工具的能力;3.动脑能力,通过活动课养成多动脑、勤思考、善分析的习惯,从活动中悟出知识规律和道理来;四自主性原则;数学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经验和培养实践活动能力为主的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注重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志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发展;在的设计和实施中,真对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力求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组织、自我发展、自我总结和自动学习;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在办数学小报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组织材料,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所得到的成果,自己会用心体会欣赏自己的成果,品尝成功的喜悦,总结不足之处,纠正错误,积累经验和方法等等,使学生自身能力得以全面提高;三数学活动课常采用的几种形式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对象,应因材施教、因时施教;把数学活动课分成不同课型来组织;一拓展延伸课;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课本上的内容适当加深和拓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探讨、去解答,发展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数学才能;二故事活动课;结合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讲一些数学故事,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蕴含数学知识的童话和寓言故事,也可以引导学生自编数学故事;三实践操作课;指导学生制作或操作学具,进行实际测量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游戏活动课;数学游戏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辨别能力和反应灵敏度,是一种很好的益智活动;总之,我们要认识到数学活动课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意义和在提升学生综合数学素养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认真对待上好数学活动课;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又富有成效的数学活动课的实施方案来;我在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困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如下困惑,希望能在这里与大家交流探讨,寻求对策;一、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课堂活动难以组织;统计教学中课堂活动一般是收集小组学生的相关数据、“正”字统计法、填统计表、绘制各种统计图等活动;可是这些活动占用时间太多,组织太多的活动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概率游戏环节太多,但无非是掷硬币、摸彩球、玩转盘这些活动,虽然在教学要求的层次上和类型上有所不同,但活动的本质是相同的;这些活动难以控制,因此教学概率比统计难度更大;我认为“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非常困难,一旦进行课堂活动,几乎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时间都不允许;所以在教材中有活动的环节,很多时候就简单地找学生示范一下就结束;二、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备课难度较大;统计与概率领域是数学新课程中增加篇幅较大的一个内容,致使在理解、把握教材上花费很多时间,备课有难度也就在所难免;例如五年级中用分数来定量描述可能性的大小时,抛硬币记录其正反面次数往往不能得到完全相等的数据时,无法验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形成的二分之一的观念,这时怎么办另外,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也有一定的困难;不是要求过高就是过低,比如在统计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从统计图表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还是要求学生自己能够制作相关的图表在统计教学中,教师难以把握“众数”、“中位数”等这些新增内容的层次性;对于概率教学,难以备课,还因为教学中很大比例都是课堂活动;三、统计与概率相应的辅导资料上的练习题难度太大;“统计与概率”相应的辅导资料上的练习题难度太大;基于此,有教师说“数学乐园”还不如改为“数学苦园”更合适些,有些可能说得极端;但也确实反映了一个问题,“统计与概率”相应的辅导资料要与教材相配套;针对我所困惑的三个问题,我分别作了具体说明;恳请大家借此次研修之平台各抒己见,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好的构思、做法在这里交流研讨;愿我们每个人在研讨中提升,在合作中进步。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数学课程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在实践活动课教学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实践环节设计不合理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上,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难度,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对策一:增加趣味性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在学习数学几何知识时,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几何图形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策二:利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实践案例,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快乐地进行数学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参与度不够在实践活动课上,部分学生的参与度可能不够,导致实践效果不好,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如何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对策一:组织合作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些任务。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对策二:设置奖励机制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比如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获得一些小奖励。
奖励机制可以刺激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
三、实践环节设计不合理在一些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实践环节设计不合理,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如何设计合理的实践环节,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策一:结合生活实际在设计实践环节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一、问题分析1. 整体教学氛围不活跃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常常面临着整体教学氛围不活跃的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
2.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由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通常需要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或者项目,而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导致效率较低,甚至出现了责任心不强、配合度不高的问题。
3. 教师教学策略不够多样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策略比较单一,往往只是依靠课本内容和教师讲解,在活动设计上缺乏创新和多样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足。
4.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强烈,虽然存在一定的合作学习形式,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老师和其他同学,缺乏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
二、策略研究2.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奖励机制,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奖励,以激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动力和积极性。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增加学生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和兴趣。
3. 创新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策略,尝试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比如采用项目制学习、探究式学习等,让学生在实践和合作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乐趣和实用性。
4.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实践基于以上策略研究,我们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点实践:1. 活动开展前,为了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我们积极策划了一些游戏、趣味竞赛等活动,在课堂上通过这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上,我们注重了任务的设定和问题的导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和场景,设计引人入胜的数学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魅力。
【教学研究】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有效策略——以“鸡兔同笼”为例
【教学研究】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有效策略——以“鸡兔同笼”为例一、从无序猜测到有序思考在数学课堂中,学生解题过程的不同,往往意味着不同的思维水平。
四年级的学生目前正处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转换阶段,由于受认知特点等因素的局限,解决问题时常只看到表面,而不细思其内在规律,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参透教材,更要着情于学生的学情特点,让学生在参与解题的过程中习得新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采用收集、分析、归纳等方法筛选关键信息、合理思考,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有序思考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创设情境,搭建“有序思考”的支架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情境导入法将“鸡兔同笼”这一课题带入课堂中,让学生在品味数学文化的深远与魅力的同时体验古今对同一问题解题方式与方法的差异,激发学生探究数学新知的动机与兴趣,感悟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接着让学生利用既有的知识与经验进行直觉猜测。
学生猜测的随意性很大,没有认识到鸡、兔的只数与总头数、总脚数间的关系。
教师通过这样的体验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据较大,猜测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进而提示学生将较大数据替换为简单的数据,自然引出课堂教学,让学生深刻体悟到化繁为简策略在问题解决中的妙用及必要性,为学生解决古代趣题提供了“支架”“扶手”。
这样,解决古代趣题就变得“有法可依”,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兴趣。
(二)对比体验,优化“有序思考”的结构构筑学习“支架”,不但让学生体验到“有序思考”的益处,而且对如何进行有条不紊的思考有了新的方向。
但要让学生真正领会并运用此方法去解决问题,单靠猜测是不够的。
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上,这样的学习是不具有生长力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通过合理的对比、体验、感悟等方法来有效帮助学生构建“有序思考”的数学模型,不断完善“有序思考”的结构。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虽然数据变小了、难度降低了,但是大部分学生还是没办法一下子猜出结果。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
以下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一、确定目标确定活动的目标和期望。
希望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当的实践活动形式。
可以选择一些游戏、探究性实验、数学建模等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制定一个详细的活动计划,包括活动的具体内容、形式、时间安排等。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活动的难度和时间。
四、配备必要的教具和材料根据活动的需求,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材料,如计算器、尺子、模型等。
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和材料进行实践活动。
五、组织合作学习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并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六、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在活动中,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并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及时反馈和评价活动结束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表扬他们的努力和创新。
指出他们还需要提高的地方,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八、总结活动经验活动结束后,进行经验总结,总结活动的效果和不足之处,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调整。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数学的美妙,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0篇范本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0篇范本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口算引入1、计算:140×3+280 400—400÷8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1、学习例题。
媒体出示例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
一副围棋15元。
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一共要付多少元?(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该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先求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用去的钱?(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渐受到教育界和家长的关注和重视。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进行探讨。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明确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有的放矢,有利于学生有的学习。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避免泛泛而谈,要量化可行,便于教师的操作和学生的掌握。
二、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相关的内容。
可以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列算,比如身高、体重,平均数等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材料,增加新颖、有趣的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要注重生动有趣,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游戏、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注重实际操作在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操作进行解决,如购物时的找零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找零的操作,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024年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多场景)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多场景)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活动一:测量与估算目标:让学生掌握测量和估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材料:米尺、直尺、圆规等测量工具,测量对象(如桌子、椅子、窗户等)。
步骤:(1)教师讲解测量和估算的基本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和估算,记录结果。
(3)学生汇报测量和估算的结果,教师点评。
2.活动二:几何图形的制作目标:让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步骤:(1)教师讲解几何图形的制作方法。
(2)学生分组制作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3)学生展示制作的几何图形,教师点评。
3.活动三:数学游戏目标: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材料:数学游戏卡片、计时器等。
步骤:(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如速算比赛、数学接龙等。
(3)学生汇报游戏结果,教师点评。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布置好活动场地。
2.导入: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活动主题。
3.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活动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2.成果评价: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成果,如测量和估算的准确性、几何图形的制作精美程度、数学游戏的完成情况等。
3.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建议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活动内容和难度,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2.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策略摘要: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下,我国教育越来越注重综合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而小学数学这一科目作为学生思维发展的基础学科,应多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然而现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数学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本文将着重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积极给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以便我国更好的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活动实践、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数学也逐渐将实践能力的发展纳入课堂学习中。
小学数学不仅是教会学生算数和做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上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所以学校和老师应积极的开展综合活动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1.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原则(一)实操性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让学生把课堂上的理论应用到生活实践上[1]。
学生只有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才能更好的运用知识,明白知识的意义,也会更加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所以,教师在设计各种数学作业和活动时,应多添加实践的步骤,积极鼓励同学们通过实践更深刻的理解数学理论。
(二)生活性原则小学数学中包括了很多与我们生活相关的知识,比如加减乘除的自然运算、情境性问题的解决等[2]。
这些知识都是与日常息息相关的,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就是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小学生学习了简单运算可以自主的去超市进行购物,提高生活技能。
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也可以更好的扩展自己的思维、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3]。
(三)创新化原则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提倡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实施起来,还要设计得具有创新性,改变已有固板的教育模式和流于形式的实践活动,这样才能真正有创造性的推动学生发展。
数学是一个不断扩展学生思维的科目,所以创造性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小学数学_综合实践活动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我校开展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体验数学的魅力。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1. 现场测量活动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面积。
活动二:测量操场的长度、宽度、面积。
2. 家庭生活应用活动活动一:记录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分析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与年龄的关系。
活动二:调查家庭一周的用电量、用水量,计算家庭一周的节能减排情况。
3. 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一:调查社区周边的公交线路,了解公交线路的运行规律。
活动二:参观当地的农产品市场,了解农产品价格与供求关系。
4. 创新实践活动活动一:设计一份家庭购物清单,计算购物所需金额。
活动二:设计一份班级卫生值日表,合理分配卫生任务。
四、活动实施1. 前期准备(1)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
(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6人,每组选一名组长。
(3)向学生介绍活动流程,强调活动安全。
2. 活动开展(1)现场测量活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现场测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2)家庭生活应用活动: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活动任务。
(3)社会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指导学生记录调查结果。
(4)创新实践活动:学生根据活动要求,完成创新设计。
3. 活动总结(1)学生分组展示活动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2)评选优秀小组,颁发奖品。
(3)学生分享活动心得,总结活动收获。
五、活动效果通过本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解析与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面解析与教学建议引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教版小学16年级数学综合实践内容,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综合实践活动旨在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1. 一年级一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围绕数的认识和基本运算展开。
具体活动包括:数学乐园:通过说、圈、数等方式加强对数的认识和组成。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和互动活动,认识数字的形状和数量。
摆一摆,想一想:通过摆放物品,帮助学生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和组合。
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小物件,如积木、玩具等,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增强对数的直观认识。
购物游戏: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通过数钱和找零,理解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小型“超市”,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进行角色扮演和实际操作。
2. 二年级二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了数的认识和基本运算。
具体活动包括:小小设计师:利用平移和对称的知识,设计图案和进行剪纸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折纸和剪纸,理解对称的概念,并设计出各种对称图案。
量一量,比一比:通过长度的估计和测量,帮助学生建立对长度的直观认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测量教室、课桌、文具等物品的长度,并进行比较和记录。
时间小达人:通过制作时间表和日历,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
学生可以制作自己的时间表,记录每天的活动安排,培养时间管理的意识。
3. 三年级三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始涉及更多的实际应用。
具体活动包括:制作活动日历:通过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制作日历,理解时间的概念。
学生可以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活动日历,记录重要的节日和活动。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教学策略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将学习数学的过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和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一、设定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主体要求(一)活动主题要有趣味性、体验性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一定要有趣味性和体验感,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教师在提前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有趣性,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学习热情。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在制作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的内容时要保证内容的有趣性、多样性,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欲望和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可以采用多种的教学素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需求制定教学内容,让数学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张秋红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教学策略摘 要在新课标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综合与实践”部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小学数学课堂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观察、研究等实践过程中,通过小组交流、自己探索等方式得出数学学习结果、总结活动经验。
但目前的情况显示,这一实践体系还不成熟,很多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给予实践活动一定的重视程度。
本文针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课教学有效应用的具体分析与相关策略的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 综合与实践 教学策略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欲望,并对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化的学习情境,通过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策略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促进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施策略:1.确定活动目标:在策划综合实践活动之前,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标,例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的应用等。
2.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活动内容要与学生的年级和知识程度相适应,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3.组织合适的活动形式:可以选择课堂内或课堂外不同的活动形式,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4.设置适当的活动环节: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目标,设计一系列的活动环节,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实践和探索,通过多样化的环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材料:为了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材料,如实验器材、测量工具、游戏道具等,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接触和应用数学知识。
6.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需要对活动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预习、活动场地和材料的检查、教师角色的确定等。
7.充分利用评价机制: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可以使用观察记录、作品评比、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8.进行活动总结与反思:活动结束后,要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包括学生对活动的评价、学习到的经验和教训等,为今后的活动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方向。
9.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融合,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0.持续改进和创新: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使活动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20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精选2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篇1活动目标1、了解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研究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准确解答。
2、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述思路。
3、优选方法,体会和差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作用。
(拓展)4、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探求问题特征与解答方法。
(情感)活动重点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和差问题"。
活动难点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过程一、课前游戏(意图:感知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大数与小数)写数猜数: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数的和与差。
填入统计表中。
(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教师输入,指导学生验证)教师填写后两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
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较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寻找方法.揭示课题: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找到大数和小数。
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和差问题。
二、创境新授(意图:借助线段图,通过小组探究,理解假设法进行转化的三种方法)1.情景研究:理解画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
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PPT三种方法配合进行分析与汇报。
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
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0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就相等了。
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
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个数。
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也相等了。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策略探究篇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策略探究一、引言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推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综合性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这种活动不仅涉及数学知识的应用,还融合了其他学科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
实践性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性,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活动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往往涉及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这种活动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协作能力。
发展性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发展性的特点。
这种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策略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生活化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授“平面几何”时,教师可以创设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情境,如计算矩形的面积、找出一个房间的地面面积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平面几何的概念和应用,同时也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整合跨学科知识,提升综合素养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整合跨学科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位置与方向”时,教师可以融入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地球上的方向和位置关系。
初探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
教海探索初探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邹礼慧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开始阶段,这个时期对学生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学科——数学,必须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关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改革,教师必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重视培养积极探索、主动认知、积极实践的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问题与对策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的主要问题1.忽略问题明显,教学效果不佳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应引起数学教师的充分重视。
但是,从实践效果的角度来看,小学综合数学实践活动课长期以来一直被教师忽略,活动效果始终难以达到预期。
主要原因是教学工作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还没有完全摆脱填鸭式教学的影响。
例如,分数始终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指标,教学工作始终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而很少强调全面的实践活动课,这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2.缺位问题明显,教学质量低下从过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情况来看,教师一直是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任务和要求,合理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
根据预设的教学程序演示相关教程,并要求学生对给某一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在这样的活动中,个别学生在培养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再加上综合数学实践课的定位目标不明确,经常会出现诸如活动衔接不畅等问题,亟待解决。
3.教师的实践精神不足,情绪不高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主要实施目标是激发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真正增加对知识探索的热情,因此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去引导学生,让他们真正参与进来。
如果老师情绪平平,学生将不可避免地感到无聊,并且很快就会产生厌烦情绪。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措施分析1.增强实践活动的趣味性根据相关调查,有趣的教学方法被认为是小学生最认可的教学方法之一。
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学生为出发点,选择多种有趣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1. 简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新型的数学教学模式,它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并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同时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档旨在介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并提供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帮助教师顺利开展该项活动。
2. 策划与准备2.1 策划在准备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前,需要充分的策划。
具体策划包括:1.确定实施目标:明确活动的实施目的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2.设计活动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年龄和兴趣的具体活动内容,如数学实验、数学游戏、数学项目等。
3.确定活动形式:根据学生特点以及活动目标,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如个人活动、小组合作活动等。
4.评估和反思:在实施课程过程中,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是否合理,做好调整和完善工作,以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2.2 准备在策划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认真准备活动所需的物品和材料,如游戏道具、实验器材、教学辅助材料,同时需要安排好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3. 实施步骤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活动引入1.教师介绍活动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实物、图片、问题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实践活动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对数学实践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3.2 活动操作根据活动形式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别进行个人活动或小组合作活动。
在活动操作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辅助工作,确保学生理解活动规则,并能够顺利完成活动任务。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交流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适时提供反馈和建议。
3.3 活动总结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活动情况和学生实际需要,进行答案讲解、思维导图展示等形式的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个人小结等方式,加强学生对活动效果的评估和反思。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的探究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的探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小学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学综合实践课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在设计与教学策略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设计与教学策略。
一、设计原则1. 问题导向:数学综合实践课应该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情境引入:在设计综合实践课时,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来引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背景和意义,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操作性强: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具体操作,如测量、绘图、对比、试验等,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 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综合运用:数学综合实践课可以跨学科进行设计,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策略1. 情景创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故事情境、图表等让学生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提问引导:在引入问题时,可以使用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 实践操作:综合实践课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5. 思维导图: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关系和思路,解决复杂问题。
6. 游戏化教学:可以将数学综合实践课设计成游戏的形式,通过竞赛、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策略小学数学活动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它是一种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活动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探索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凸显实践性新时期数学教学的实践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课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室内活动中的做一做、数一数、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贴一贴、玩一玩等,室外活动的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等,目的都是让学生“动”,动口、动脑、动手。
例如,一年级学习《元、角、分》后,教师不妨设计一节《小小百货店》活动课:先让学生自备平时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自己动手制作标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然后再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小小百货店”,再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
又如,在教完正方体、长方体面积和体积计算后,可设计“为家里的房子设计围墙”活动课,方案不仅包括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还包括对围墙的空间、朝向、采光和用料的考虑;另外也可设计“为磁带盒设计包装纸”活动课,现有4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省包装纸?这样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不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实践活动的意义。
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注重创设情景,彰显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就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有一位教师设计了一堂《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一堂对“利率”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实践课。
教师首先创设情景:XX老师要在xx小区买一套楼房,接着请同学们围绕“房价、付款方式、装修” 等,为老师设计一个购房方案。
学生要想完成任务,就必须通过调查,了解以下问题:(1)教师的经济情况(教师家里的存款、夫妻俩每月的收入,每月的生活开支)。
(2)调查购房的付款方式(一次性付清和分期付款的政策)。
(3)调查房价、结构(楼房的户型、楼层、面积)。
(4)调查银行为居民购房提供的贷款方式(银行的贷款期限、利率)。
(5)调查有关装饰的信息(装饰材料的外观、价格、质量等)。
这堂课教师将学校作为社区服务的载体,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选择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为社区服务,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又如,春季植树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植树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植树?(树木能够制造氧气,保持水土,消除噪音,净化空气)。
(2)探讨植树中的数学问题(植树中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3)写一份保护树木的倡议书。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教师不仅解决了与植树相关的“数学问题”,而且把数学与科学、环保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得到综合性的训练,可谓受益匪浅。
三、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显现探索性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春游中的数学问题”一节实践活动课,对春游中路线的设计、乘车方案、购买门票等问题让学生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从事以下活动:(1)了解有关信息,包括景点之间的路线图及乘车所需时间、车型与租车费用、同学喜爱的食品和游览时所需的物品等。
(2)借助数、图形、统计图表等信息。
(3)计算乘车所需要总时间,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所需的总费用、每个同学所需要缴纳的费用等。
(4)分小组设计游览计划,并进行交流。
对这些问题的设计和探讨,有利于学生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并使其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再如,学了“百分数”这一内容后,教师可设计以“购物”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课:(1)创设情景。
一些商家为了抢占市场,给出了以下优惠措施:买大送小、打折、会员卡、摸奖等。
老师调查了本地三大超市,A超市:部分商品买大送;B超市:打九折;C超市:满50元一律八折。
(2)提出问题。
你是怎样理解这些优惠政策的?如果老师想买8盒鲜牛奶,每盒10元,应该选择去哪个超市呢?你认为有几种不同的方案,从中发现什么?(3)知识拓展。
到市场调查金融危机引商品价格的涨、跌情况。
学生围绕三家商店的优惠政策展开讨论,从而选择了合适的购物方案。
这些问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不断钻研,树立积极的探索意识。
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遵循多样化原则,体现趣味性趣味是数学实践活动的灵魂。
在设计活动时,形式一定要多样,注重内容的“新、奇、乐、趣”,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创造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气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例如,在学了奇数和偶数后,可设计以一个“彩盘揭密”的游戏活动,教学时首先创设一个情景:小东在街上行走,看见有人摆了个彩盘,旁边写着:“只要一元便可转动彩盘一次,指针停在哪一格,就从下一格开始数几格,这格上的奖品就属于你的。
”小东停下脚步转起彩盘。
他手中的钱全部花光了,大奖一次也没中。
教师接着问:“同学们想不想揭开彩盘之谜呢?”学生很快便热情投入,教师和同学一起研究彩盘的秘密,最终得出结论:彩盘的秘密正是利用“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的规律,设奖者把大奖放在奇数上,把小奖放在偶数上,让别人拿不走大奖。
学生顿时恍然大悟。
这个数学规律告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用所学的知识开动脑筋,擦亮自己的眼睛,防止上当受骗。
诸如此类的数学活动课,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情趣,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设计富有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数学活动课,从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使其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如何上好数学活动课数学活动课是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数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它可以弥补数学学科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
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促进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换言之,数学活动课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质最有效的实践活动之一。
本文就个人在上好数学活动课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一数学活动课与数学学科课程的区别(一)学科课程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活动课程则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范围,并观察和体会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加深认识;(二)学科课程教学常以课堂教学为主,而活动课程则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或校或班组,灵活多样;(三)学科课程都有统一的教学大钢,明确规定了应学和应掌握的内容和要求,而活动课程则可根据各班不同的情况,以及学生各自的兴趣特长,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实施方案。
也就是说,数学活动课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理解,还应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数学活动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学科性原则。
数学活动课应体现出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和数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1、基础性和工具性,活动课是理性思维的基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乡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是基础学科和工具性学科,所以活动中应包括数学知识学习和数学知识的应用,通过设计实施活动课把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统一起来。
2、数学活动课应开阔学生视野、增加知识面,能从中学到其它学科课程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方法,增进对知识理解和应用。
同时,把课本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重视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是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不能当作可有可无的课个活动课,应区别于课外活动课,数学活动课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计划等。
在设计和实施中要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学会一定的应用数学的能力。
活动课不不同与数学游戏活动,数学游戏活动以游戏活动为主,活动零碎不系统、目的不明确、活动不集中,而数学活动课以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一切活动都围绕这一目标在某一范围内开展,重在学习和应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等等综合能力。
(二) 趣味性原则。
数学活动课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易使学生喜欢学、乐意学到主动学,主要是因为:首先,数学活动课形式多样,适合学生爱动、好奇、善思等心理特点。
再者数学活动课中学生自主性台盟,环境较宽松易诱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
第三、生动形象,立竿见影,易于取得成绩,学生有享受成功的成就感。
第四,适用面广,每个学生只要参与就会有收获。
应注意以下几点:1.内容不断更新。
2.活动形式也应不断更新。
3.要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心理要求,符合学生的思维和爱好。
4.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活而有序,动而不乱。
5.要遵循全体参与的原则,避免使部分同学在演,多数在看。
6.环境和形式多变,如,室内或室外,小组、个人或全体等等。
特别注意的是,数学活动课不能搞形式,要明确教学目标,落实教学任务。
(三)实践性原则。
尊重知识的发展过程,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形成理论后又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发展。
活动课就是让学生身体力行,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用数学。
数学活动课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动口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和阐明道理的能力。
2.动手能力,通过动手搜集、记录、计算、分析处理数据等等操作实验,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以及培养应用工具的能力。
3.动脑能力,通过活动课养成多动脑、勤思考、善分析的习惯,从活动中悟出知识规律和道理来。
(四) 自主性原则。
数学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经验和培养实践活动能力为主的课程。
开设的目的在于注重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志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发展。
在的设计和实施中,真对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力求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组织、自我发展、自我总结和自动学习。
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例如在办数学小报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组织材料,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所得到的成果,自己会用心体会欣赏自己的成果,品尝成功的喜悦,总结不足之处,纠正错误,积累经验和方法等等,使学生自身能力得以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