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新理念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既有古代数学重视算法的优势,又有近代教育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实践经验。但是,面向现代化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未来,怎样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提高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时代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更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科学评价的原始资料。在以人为本的新的数学教育观下,我们必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形式。这就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业的设计不仅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现行小学数学作业的现状
2010年12月,我们进行了一次作业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全校数学教师、二至六年级家长及三到六年级全体学生,调查容涉及作业的类型、学生对作业的认识态度、教师布置批改作业的形式、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结果及不同对象对作业的建议等。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形成初始结论。在这里,就学生问卷几个代表性的问题展开分析,作出思考。
结论分析
(1)学生对作业的认识和情感态度上存在一定问题。
作业认识——雾里看花。大多数学生对作业目的还是比较明确的,认识到完成作业能给自身带来丰富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但还有15%的学生认为作业是给老师完成的任务,说明他们对学习目的不明确。
自我检查——人气不旺。根据对作业自我检查这项调查结果来看,情况很差。结合课堂观察发现,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检查习惯。有不少学生依赖于家长检查,惰性很大。
遇难而退——思维惰性。学习有挑战性的学生较少,只占四成左右,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接受式的、模仿式的练习,缺少主动性,一遇难就知退。由此能清晰地感受到学生思维的惰性与意志力的薄弱。
(2)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对于作业形式、难度、数量要求不一。
(3)作业完成情况不容乐观。
以上分析所得,我们现行的数学作业设计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对于此问题的思考和课程改革对作业的新要求,我们组织有关教师进行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研究的“小学数学作业”包括随堂作业、课堂作业、预习作业、复习作业、家庭作业、检测作业。
“有效性”指有效果,有功用,有使用价值,指以较小的劳动量获得较大的劳动效果。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作业的有效形式,探索作业评价的有效方式,旨在提高作业训练的有效性,提高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2、探索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形式,如何做到扎实有效、训练思维、激发兴趣。
3、探索作业评价的有效方式,如何做到评价主体、评价容、评价过程、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与动态化。
4、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教学观,作业观,评价观,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容
1、小学生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2、小学生作业的有效评价研究。
3、非智力因素对作业有效影响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对象
本校2—6年级每个年级中确定两个成绩无显著差异的对照班。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认真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等一些相关理论或文件精神,摘录对课题研究有借鉴和指导作用的理论知识,供学习和研究借鉴,做好资料的收集和存档工作。
2、行动研究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勤于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积累经验。
3、个案分析法:重视对问题情境案例及典型学生学习状况的跟踪分析,从中寻找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4、经验总结法:认真撰写阶段性报告,总结各阶段的得失,不断调节研究步伐,最后以总结形式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六、研究的过程及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09年3月。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制定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2年6月。启动课题研究,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实施;制定阶段达成目标;定期组织课题研究会议,总结交流,及时上报阶段总结;进行阶段成果展示。
3、后期总结阶段:2012年7月-2012年8月。对课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归纳,整理汇编各种研究资料和原始材料,形成结题报告。课题结题。
七、预期研究成果
1、案例集。
2、阶段报告及结题研究报告。
八、成果形式
实验报告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课题组成员分析及分工
1、月初:横街学校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现教小学四年级数学,曾负责多个市、区级的课题研究,多次在区级课堂教学优质课评比中获奖。有关课堂教学论文、案例多次在区、市发表、获奖。主要负责收集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和讨论以及负责写课题总结。
2、应钒:横街学校副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现教小学三年级数学,有关课堂教学论文曾在市、区发表、获奖。主要负责小学生作业设计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3、夏显素:横街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现任小学五年级数学。主要负责小学生作业的有效评价研究。
4、建平: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现教小学一年级数学。主要负责非智力因素对作业有效影响的研究。
(二)经费分析
学校对于课题研究非常重视,还规定公用经费的5%-10%用于课题研究,因此课题研究过程中经费的问题应该不大。
十、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及成果
困惑及反思。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更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科学评价的原始资料。在以人为本的新的数学教育观下,知识本位转向学生本位,这就要求教师能用新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那面对现有的作业设计,学生的对此的体验以及完成情况如何呢?为此,我们也做了许多前期工作:
2010年12月,我们进行了一次作业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全校数学教师、二至六年级家长及三到六年级全体学生,调查容涉及作业的类型、学生对作业的认识态度、教师布置批改作业的形式、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结果及不同对象对作业的建议等。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形成初始结论。就学生问卷我们发现:
(1)学生对作业的认识和情感态度上存在一定问题。
作业认识——雾里看花。大多数学生对作业目的还是比较明确的,认识到完成作业能给自身带来丰富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但还有15%的学生认为作业是给老师完成的任务,说明他们对学习目的不明确。
自我检查——人气不旺。根据对作业自我检查这项调查结果来看,情况很差。结合课堂观察发现,许多学生根本没有检查习惯。有不少学生依赖于家长检查,惰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