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题《论语》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论语》专题调研报告

《论语》专题调研报告

《论语》专题调研报告《论语》专题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论语》作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之一,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研究《论语》的思想内涵和影响,为广大读者提供智慧和启迪,同时也为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

2. 调研过程:a) 文献研究:我们对《论语》进行了详细的阅读和分析,梳理出其思想核心和理论体系,探究其中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b)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通过对各个年龄段的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论语》的关注程度、阅读频率和对其影响的认识等。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论语》思想内涵:经过文献研究,我们发现《论语》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主要内容,强调道德修养、政治伦理和人际关系等方面,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2. 《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论语》对于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规范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

他们认为,在当代社会中,通过阅读《论语》可以获得智慧和道德的指引,并能够提升人的素质和修养。

3. 不同年龄段读者的态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年轻人对《论语》的关注度相对较低,更喜欢现代文化和流行事物。

而中年人和老年人对《论语》的认可度较高,认为它是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可以给人们带来智慧和人生的指引。

四、结论:《论语》作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杰作,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通过深入研究和读者调查,我们发现,《论语》所传递的智慧和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对于教育机构来说,应该加强对《论语》的宣传与研究,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同时,对于研究机构来说,应该进一步深化对《论语》的研究,挖掘其中的思想精髓,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之,《论语》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和影响力的经典著作,我们应当加以重视,并将其运用到教育和研究中,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论语》哲学思考实践报告

《论语》哲学思考实践报告

《论语》哲学思考实践报告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极品之一,《论语》已经成为了很多人们认知和哲学思考的重要渠道。

在我读到这本书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传承和智慧积累的重要性,同时也有了更加清晰的价值观和生命追求。

《论语》是一本以孔子言行为核心的书,其中蕴含着风格独特且哲思深邃的智慧。

在我阅读时,我第一感受到的是其中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在《伯牛》中,孔子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保持真诚,才能获得朋友的尊重和信任。

而在《述而》中,孔子又强调了学问的重要性,认为要想达到真正的精通,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思考。

这些言论不仅仅是单纯的哲学思辨,更多的是对于社会问题和人生困境的实用类型建议。

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简单的语录,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道路,让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有效和果断。

另外,在《论语》中也有着一些哲学对话和对于精神世界的反思,这让我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想象。

在《滕文公》一篇中,孔子谈论了道德和利益的矛盾,提出了一些关于公平和权力的思考,这让我好像看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魅力和德治的力量。

在《颜淵》一篇中,孔子谈论了礼仪和力量之间的悖论,提醒我们要时刻注意道德和自我纠正。

这些言论和思考,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了解到了精神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总之,在《论语》哲学思考实践中,我进一步明白了中国文化智慧的底蕴和积淀,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哲学思辨方法和技能。

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以更加开阔的心态和更加自信的姿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和挑战,让自己在前进中不断地激励自己和他人。

《论语》专题学习小结

《论语》专题学习小结

走近《论语》亲近孔子——《论语》专题学习小结中语会阅读推广中心于9月13-15日在安徽省宣城市举办“为中国未来而读·2013阅读论坛”。

笔者应邀到安徽宣城中学上了一堂《论语》阅读示范课。

课后,老师们用“涓涓细流”、“娓娓道来”、“引导学生很有办法”评价这节课,总的来说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为什么选择上《论语》?一节课究竟能上《论语》中的什么内容?如何让异地的孩子跟着自己来读《论语》?八年级的学生在初一已初步接触《论语》十则,对《论语》有一些了解;其次,诵读《论语》,能让传统美德根植于孩子稚嫩的心灵,且初中学生记性好,适合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几年前,笔者曾安排学生利用寒假的时间自行阅读,开学以后到校检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热情不高,进展缓慢,收效甚微,而老师的指导阅读就倍显重要。

因时间紧,给学生的时间只有一周,我精选了有关学习、修身、为政方面的一百多则,对照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论语》一书配上译文,方便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同时查阅、浏览《论语》及孔子的相关资料,筛选出“来自《论语》中的成语”“读《论语》的方法”“孔子资料”,“《论语》简介”“后人对《论语》及孔子的评价”、“柏拉图与孔子的比较”等材料印发给学生。

接下来的活动开展如下:【活动步骤一】课内指导1课时1、教师激趣,介绍后人对《论语》及孔子的评价,生浏览资料。

2、指导学生适当批注(相关的典故,有独到的理解感悟,疑难处……),教师针对疑难处适当讲解。

【活动步骤二】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1、背诵。

学生利用早读及课余时间熟读背诵,每天背5则以上,先易后难,背出部分在题号前打钩。

每天课前5分钟抽查学生的背诵。

为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动员学生同桌互背,科代表每日在花名册上以“正”字统计,反馈背书情况,师及时表扬激励。

2、每人收集一则有关孔子的故事,课前交流。

3、出好黑板报:“不读论语枉少年”。

(1)必备栏目:“诵读之星”(黑板右侧,每天更换,注明背书量)每天由科代表放学前登记四人小组背书总量前三名的小组,个人背书量前五名的同学名单。

“《论语》课程化教学”研究报告

“《论语》课程化教学”研究报告

“《论语》课程化教学”研究报告一、关于课题概念的界定我们研究的命题是“《论语》课程化教学”。

“课程化”,是一个核心概念。

“化”,是一个后缀词,加在名词“课程”之后,构成动词,“课程化”意即把一个非课程的东西改变为课程。

我们的研究对象也就是把本不作为课程的《论语》研读开发为课程。

理与问题》中介绍了几种典型的课程定义:(1)课程即教学科目。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4)课程即学习经验。

(5)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6)课程即社会改造。

此处,我们尚且无意于明确“课程”的定义,但要明确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把研读《论语》开发成课程,这课程是与语文、数学并列的“科目”式课程,还是归属于语文学科范围之内的语文课程?第二,《论语》是一部文化著作,要把它课程化,要研究的是视为教材的《论语》,还是研究如何运用《论语》中的资源来从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是研究《论语》中有什么,还是研究如何用《论语》来教什么?第三,命题是“《论语》课程化教学”,研究的内容是“课程化”,还是“课程化”和“教学”?也就是要不要落实“如何教”?我们的界定是:第一,“《论语》课程化教学”,是将《论语》这部文化经典开发为高中语文课中的一个校本模块课程,该模块课程的名称为“研读《论语》”。

《论语》课程化教学研究,也就是研究开发语文课程中的这个模块课程,是属于国家课程政策下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方式,“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国家或地方规定的课时范围内,留出一小部分课时给学校。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使学生通过优秀文化的浸染,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在促进学生走向自立的教育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论语研究活动反思总结报告

论语研究活动反思总结报告

论语研究活动反思总结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本篇文章是关于论语研究活动的反思总结报告,旨在对过去一段时间进行的论语研究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

文章将结合实际案例和经验,分析该活动的成果与不足,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通过对活动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介绍了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的,为读者提供了整体的预览和引导。

正文部分包括了要点1、要点2和要点3三个部分,分别对论语研究活动的相关内容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反思。

结论部分则对前文的要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别总结了要点1、要点2和要点3,并对论语研究活动的反思和未来展望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评述。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内容连贯,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论语研究活动反思总结报告。

目的部分内容如下: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论语研究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对研究活动的要点和结论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论语的精髓,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起到指导作用。

同时,也旨在为今后的论语研究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相关学术和教育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本报告,希望能够凝练论语研究活动的核心观点和成果,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正文2.1 要点1: 论语研究的历史和意义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有着深远影响。

在本次研究活动中,我们对论语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对其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地位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首先,我们了解到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记录整理而成,包括了孔子的言行和学说。

在中国古代,论语几乎被视为儒家学说的代表,是士人必读的经典之一。

其内容包括了对于仁、义、礼、智等人文思想的探讨,对于社会伦理和人生价值观念有着深刻的阐述。

论语十二章的研究报告内容

论语十二章的研究报告内容

论语十二章的研究报告内容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弟子的弟子们记录的言行录。

《论语》十二章是其中的一部分,本研究报告将主要探讨十二章的核心内容和主题。

十二章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仁者爱人:孔子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者应该以爱人为出发点,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他认为仁者不应追求个人利益,而是要为他人着想。

2. 弟子关系:孔子非常重视师徒关系,他认为学生应该尊重老师、遵从他们的教导。

他强调孝道的重要性,认为孝敬父母是子女的天职。

3. 君子行事:孔子对君子的行为非常关注,他认为君子应该尽力做到道德高尚、公正正直的行为。

他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强调君子的宽容和大度。

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先修身,使自己有德行和品德,然后才能齐家治国,进而影响整个天下。

他追求的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社会。

十二章的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仁爱主题:十二章中多次出现了关于仁爱的讨论,强调仁者应该以爱人为出发点,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2. 师徒关系主题:孔子特别关注师徒关系,他认为学生应该尊重老师、遵从他们的教导。

3. 君子行事主题:孔子强调君子应该尽力做到道德高尚、公正正直的行为,传递正能量。

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题: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先修身,使自己有德行和品德,然后才能齐家治国,进而影响整个天下。

通过研究《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和主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和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人际关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高中语文复习提升-语文 由《论语》体察孔子思想对塑造公民意识的助益 结题报告

高中语文复习提升-语文  由《论语》体察孔子思想对塑造公民意识的助益 结题报告
社会精神。《论语》中的早期儒家思想,所包含的求诸己求诸心的个人主义精
神在之后漫长的历史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受不同程度遮蔽。“仁”“礼”“中庸”
等思想核心甚至长期受到或有意或无意的误解。使学生尽己所能厘清这些加诸于传统
思想文化中的秽芜偏见,于社会国家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论法
研究过程
收获
感受
体会
《论语》中的早期儒家思想,所包含的求诸己求诸心的个人主义精
神在之后漫长的历史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受不同程度遮蔽。“仁”“礼”“中庸”
等思想核心甚至长期受到或有意或无意的误解。从这次研究中我们认识到应该以
学会独立思考,正确认识理解传统思想文化。
特色创
新之处
课题深入传统,能引发人们的对社会文化思考,且可研究挖掘的内容较多,
组建研究小组、.确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课题开展计划
研究结论
明了其求诸己求诸心的个人主义精神与家国思想,总结出早期儒家思想与
现代社会、与现代精神的关系,从而厘清加诸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秽芜偏见,正确
认识理解传统思想文化。
研究成果
成果形式:ppt
成果内容:厘清加诸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秽芜偏见,正确认识理解传统思想文化。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表
课题题目
由《论语》体察孔子思想对塑造公民意识的助益
指导教师
刘桂源、陈慧
班级
执笔者
组 长
卢缘
课题组成员
唐有美,黄美虹,徐颖慧,徐小艳,周婷,扬昭莹,邱仁义,邱杨,吴圆丽,熊洋路,
聂瑄萱,周佳等
课题的提出
探讨孔子思想对塑造公民意识的助益
研究目的
本语文兴趣小组以研究《论语》为主题,主要目的是从孔子思想中发现现代

微型课题《论语》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论语》结题报告

微型课题《论语》结题报告第一篇:微型课题《论语》结题报告微型课题《农村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论语》的朗读方法指导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吟诵古典诗词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的作用。

开展“读诗诵经”活动不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很适合我们农村学校。

以最小的投入换取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二、理论支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还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本课题的研究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践,以有效提高读的效率,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陶冶心灵。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1.经典,即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2.国学经典指那些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书。

像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幼学琼林》以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庄子》《诗经》《史记》等。

3.经典诵读旨在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国学经典,不断激发兴趣,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口诵心念,熟读成诵。

引导小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国学经典,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提升语言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目标和内容课题研究的对象:五六年级学生课题研究的目标:认真指导让四五年级学生接触诵读国学经典《论语》,不断激发兴趣,指导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口诵心念,熟读成诵。

论语课题总结汇报会

论语课题总结汇报会

“重读经典之《论语》” 研究性学习课题
课题名称:《重读经典之论语》 指导老师:刘胜兰 课题组长:2班 李敏华 小组成员(共12人):1班 梅仔宝 2班 李培培、李春燕、许明健 、 程慧怡、韦自宝、刘修鹰、 谢能兴、杨昭凤 9班 张馨予、李捷、韦春羽
“重读经典之《论语》” 研究性学习课题
第一阶段:开题报告
开 题 报 告 照 片 之 一
k a i t
“重读经典之《论语》” 研究性学习课题
开 题 报 告 照 片 之 二
“重读经典之《论语》” 研究性学习课题
第二阶段:疏通文字
这一阶段我们重新开始接触《论语》,当时 感觉最大的困难是对《论语》语句的理解,一 些生字词我们闻所未闻,要消化真是一件不容 易的事,在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和工具书的帮助 下,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重读经典之《论语》” 研究性学习课题
第五阶段:评点交流
在这个部分里同学们将前期的学习成果自主 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大家纷纷亮出自己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得到的 收获和感悟,彼此交流,互相补足,使课题研究成 果丰富多彩。
同学们还交流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 难挫折,“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大 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用《论语》中励志的句子来勉 励自己坚持下去。守得云开见月明,同学们成功了。
“重读经典之《论语》” 研究性学习课题
这是李敏华同学的心得的片段
“重读经典之《论语》” 研究性学习课题
“重读经典之《论语》” 研究性学习课题
让我们用杨昭凤同学在结题报告里写 的一句话作为我们今天的结束语——
让《论语》为我们引路,坚定信 念,播撒汗水,坚持不懈,离品德高 尚更近一步吧。
“重读经典之《论语》” 研究性学习课题
第八部分:结题

论语诵读总结汇报怎么写

论语诵读总结汇报怎么写

论语诵读总结汇报怎么写论语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通过学习论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智慧,对于自己的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培养有了很大的帮助。

在这段时间的诵读中,我对于论语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也找到了几个值得思考和总结的点。

首先,论语注重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养自己的品德,做到身心和谐,然后才能处理好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只有个人的修养得到了提升,人们之间才能融洽相处,家庭才能和睦,国家才能安定。

我认为这个理念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它提醒着我们要关注自己的素质修养,注重家庭和谐,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其次,在论语中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孔子多次提到“孝”,他认为孝顺父母是人伦关系的基础,也是做人的起点。

孝是一种道德规范,体现了对父母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于孝的重视和推崇,他认为孝是修身的根本,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我在诵读论语的过程中反复思考了孝的内涵,也在实践中努力做到对父母的尊重和关怀。

我相信,只有孝顺父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才能培养出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下一代。

再次,论语中强调了谦虚谨慎的重要性。

孔子教导学生要虚心谦逊,不骄傲自满,要谨慎言行,不轻易放肆。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时刻自我反省,不断修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这种谦虚的态度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他人的意见和批评,不断进步。

我在诵读论语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谦虚的重要性,也在实际生活中努力践行谦虚的原则,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积极寻找改进的空间。

最后,论语中强调了待人以诚的重要性。

孔子教导学生要真诚待人,不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坦诚待人。

他认为待人以诚是一种道德追求,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只有真诚相待,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和沟通,才能促进良好的合作关系。

论语》(国学诵读)教学总结

论语》(国学诵读)教学总结

论语》(国学诵读)教学总结教学工作总结国学》是我校为推进“渗透性德育工作”所开设的校本课程。

这门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带领学生品读国学经典著作中的经典名句,在研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和学生一起探讨经典的思想内涵,联系现实社会身边事探讨其思想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八年级国学课程采用的教材是《论语》选读,使用的是本校国学教研室编辑的教材。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边教边学边摸索。

现将本学期的教学情况和教学反思汇报如下:一、教学情况介绍本学期我承担了八年级国学课程《论语》选读教学工作。

教材选取了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的经典文句,选文内涵丰富,可以说是汇集了《论语》的精髓。

本期开课15节,研究了第十二篇至第二十篇中的选文。

二、主要心得1、选学内容不宜过多,讲析不宜过多过深,诵读必须落实到位。

论语》20篇,我们只是选讲。

每周一节课,不可能学完整部《论语》,也没有必要学完。

每节课研究三五章足够了,不宜过多。

讲解不宜过于详细,分析不宜过于深入,那样的话,学生反而会生厌。

而朗读背诵倒是极有必要,要落实到位,不然,学后没有留下印象,没有积累。

2、备好课,上出趣味,让学生享受国学课上国学课,首先我们老师要懂国学。

我们不可能都是博学的大儒,但是对于我们要上的那节课的内容,我们要深入研究,尽量使我们的教学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问什么问题,我们都应该能对答如流,给学生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形象。

就像有位老师说的:“我们也许只需讲40分钟,但准备这门课的时间却是你走过的整整20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上课时要满怀激情,创设情景,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到国学的美,让他们感觉到,上国学课就是一种享受。

国学课不能停留在枯燥的讲解经典的含义,要补充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国学课堂充满趣味,调动学生研究兴趣。

比如,在教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补充XXX路遇两头蛇的故事;在教学“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时,补充盲人点灯笼的故事。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论语》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论语》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3、《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文化,需要补充相应 的文学常识,因为只能记忆,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 以要补充与孔子相关的能引起学生感兴趣的故事。
主动性,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体会文言知识的博大
精深。
1 结合历史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及小故事,引出孔
子,进而讲述孔子著名的历史事件,导出《论语》这部
名著。
2 教师范读。让学生了解字音、断句。学生自由朗 教学策略选
读,增强印象,锻炼自己的语感,体会语言美。 择与设计
3 分小组结合注释,共同进行翻译工作。抽取小组
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掌握学习方
法、态度及做人的道理,掌握文章的通假字、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重点词语等,结合所学内容,改
变自身的缺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齐读、默读等多种朗读
教学目标 方式,体会语言美,从而增加印象。通过教师讲解,学
生选择其中一章,结合自己任选一章,谈谈自己的感想。 1 同学们,对于这十二章,每一章都是孔老夫子及 他弟子由衷的言论,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有很大的 帮助。你们先自己想一下,那一章是你自己最喜欢的, 对你印象最深的,先在小组之间,发表自己的感想。 2 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章节,自行组织语言,然后 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教室寻走, 教学过程 指导学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来与学生交流。 3 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对每一章进行总结,学生 再次交流。 4 每个小组选举小组代表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并 且有十二章,每一章请 2-3 位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教 师做出相应的评价。 5 在学生与教师交流后,教师发表自己的感想,从 而引导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论语》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学教师论语反思总结精选5篇

小学教师论语反思总结精选5篇

小学教师论语反思总结精选5篇《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仅能够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它们难道不是我们的文化教师吗?一起来看看小学教师论语反思总结精选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论语反思总结1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的言行的书。

读了之后,你能够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

他不仅仅教会人们应当如何接物待事,并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我,以行动来做出表率。

他之所以被后人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读了论语通译,虽然不能看了古文就明白如何翻译成现代文,可是在注释的帮忙下也能明白孔子所想告诉我们的。

觉得十分感慨,孔子在那时就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为什么那么多的人到此刻都还不明白。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我,只忧虑自我不理解别人。

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

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

大家都期望人与人的相处应当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

可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

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

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一样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

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我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

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必须要他人明白,必须要他人理解?其实,应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应对,不被理解又何妨?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样I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理解,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

论语的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论语的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一、前言《论语》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录,是我国儒家文化的基石。

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论语》的精神内涵,我们组织了一次以《论语》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总结报告。

二、社会实践内容1. 学习《论语》我们首先对《论语》进行了深入的学习,通过阅读原著、查阅相关资料、参加讲座等方式,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重点学习了《论语》中的道德观念、教育理念和社会责任感等内容。

2. 开展主题讲座为了更好地将《论语》精神融入现代生活,我们邀请了一位资深学者为我们进行了一场主题为“《论语》的现代实践与启示”的讲座。

讲座中,学者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论语》中的道德观念、教育理念和社会责任感等,使我们对《论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组织实践活动为了将《论语》精神落到实处,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主要包括:(1)志愿服务:我们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论语》中的“仁爱”思想。

(2)关爱老人:我们走访慰问孤寡老人,为老人提供生活帮助和精神慰藉,传承《论语》中的“孝道”观念。

(3)关爱儿童:我们走进孤儿院,陪伴孤儿度过愉快的时光,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4. 总结交流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定期召开总结交流会,分享彼此的感悟和体会。

通过交流,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论语》的精神内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社会实践成果1. 提高自身道德素养通过学习《论语》,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道德底线,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努力践行《论语》中的道德观念,使自身道德素养得到提高。

2. 传承儒家文化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儒家文化的价值。

我们将以《论语》为载体,积极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3. 提升团队凝聚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共同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关于论语的报告

关于论语的报告

关于论语的报告1. 引言《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深远影响,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步步思考”(step by step thinking)的角度出发,探讨《论语》中的一些思考方式和对现代人的启示。

2. 分析与讨论2.1 逐步思考的重要性《论语》中经常强调逐步思考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做出决策。

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篇》)。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做决策时,我们应该经过反复思考、学习和实践,而不是草率行事。

这种逐步思考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做出明智的选择。

2.2 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另一个《论语》中的重要观点是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孔子认为,学习只有结合实践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

他说:“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乐之者。

”(《为政篇》)。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从中获得乐趣,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应注重实践,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2.3 善于反思的重要性《论语》中还强调了善于反思的重要性。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论语·为政》),强调了自我反省的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忙于工作和生活,但往往忽视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

只有通过反思,我们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改正错误,并不断提升自己。

因此,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不断完善自我。

3. 实践与启示《论语》中的思考方式对现代社会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如何进行有效的思考和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逐步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帮助我们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此外,善于反思能够让我们不断改进自己,提升自我。

论语反思总结(通用13篇)

论语反思总结(通用13篇)

论语反思总结(通用13篇)论语反思总结篇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多记语句,学习时要一句一句来理解,同时还要背诵,加以体会运用。

因此,安排了两课时学习。

在设计时,利用多媒体来展示重点,方便了教学;激趣导入,也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所帮助。

其重点就是对句子的理解和背诵。

对七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学文言文,一个字就是: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相信文言文是读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翻译课文,给了学生方法(留、补、删、换、调)。

在读中进行朗读指导,如字音、节奏等。

在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质疑探究学会思辨的习惯等。

在对十则内容的理解时,学生尝试用翻译的方法进行说大意,老师明确大意,使学生既对重点字词加深了理解,又明白了全句大意。

并使学生自我理解每句的含义,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

论语反思总结篇2记得《仰望星空》中写道:“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人,总是需要仰望点什么,仰望高山,会更加坚定你前行的目标:;仰望星空,会让你的胸襟更加开阔;仰望明月,会让自己的心灵有所归依。

一直以来,很喜欢于丹,喜欢她的厚重与渊博,喜欢她的风韵与大气,喜欢她的侃侃而谈,喜欢她的娓娓道来。

因为喜欢于丹酣畅淋漓的讲解,而喜欢上一直仰视的孔子,一直昂首观之的《论语》。

教《论语十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三年前,五年前,都曾经教过。

然而以前的教似乎只是为了工作,只是为了上课,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

而今的教,却是一种仰望之下的思索,一种与圣贤之人对话的平和。

在百家讲坛的影响下,重新审视《论语》,真的有一种常读常新之感,有一种春风扑面之感,一种“不亦乐乎”之感,有一种心底说不出来的感动与温暖。

重新翻阅《论语》,你会发现,每句话都是那样的浅显,又是那样的深奥,朴素中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思。

本节课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设计上主要考虑到了听、说、读、写、背等方面的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较高,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课堂的知识。

《论语》教学反思总结(通用29篇)

《论语》教学反思总结(通用29篇)

《论语》教学反思总结(通用29篇)《论语》教学反思总结篇1对于文言文,是最让师生头疼的文学体裁的一种。

从教这些年以来,我自己上了不少的文言文,也听了同校不少教师上的有关文言文的优质课。

尽管如此,但对于文言文的把握,我仍然觉得在这方面的教学上我做得不是很好。

1. 在教《论语》时,让学生能感觉到好像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愿意去读,这几节课就没有白上。

如果还能让学生乐于去读,那么课堂上所学的就不仅仅是《论语》十章了。

2. 教文言文的目的不在于写作,而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

学习文言文,我认为不仅仅是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汉语,也不是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工具书和注释会意而后懂,在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也许会在他的脑海里突然蹦出那么几句类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文言语句来。

多读文言文,会使人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

《论语》教学反思总结篇2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而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希望让学生接受儒家文化中优秀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在情操修养,立身处事,为人治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引导,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坚定的价值观和乐善好学的品格和气度。

当然也想借这些短小精炼的小短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把《论语》的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在教《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一篇文章时,引导学生学习孔子为社会改革而努力的行为,感受了他那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请学生列举与孔子一样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同时谈论作为一位中学生的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教《知知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充分谈论日常生活中求知的态度、对待错误的态度、为人处世以及如何看待时间流逝等话题,再过渡到课文时,学生既容易接受,又深受启发。

小学教师论语反思总结6篇

小学教师论语反思总结6篇

小学教师论语反思总结6篇小学教师论语反思总结 (1)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经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我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等都得到了更新,而且我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法、教育教学策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次培训的内容相当丰富,讲了许多专家教授的现场讲座,能拥有此次学习机会,实在值得珍惜!给我们创设了共同交流学习的平台。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必须具备一桶水。

但要想学生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尽,教师就得时时给予补足,专家的话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

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阐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

比如在讲解《超级大洞》,利用一张纸剪出更大的洞,刚开始所有学生剪的大洞都被纸张局限,而x老师利用一个追问你能利用这张纸剪出一个能穿过一条牛的大洞吗?让学生产生质疑,再将方法告诉学生,并通过对比作品展示讨论谁的更大,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为什么剪的更大?又怎么样才能剪的更大。

让学生明白原来数学是那么的有趣,它隐藏在平时生活中一件不起眼的小事物中,只是我们没有用数学的眼光发掘出来。

培训时,专家们的讲述,环节严谨,重点突出,过渡自然,使我深受启发,争取在教学时精心设计习题,用行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懂得数学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更乐意接受。

对于每位教师都要面临的备课和上课任务,在这次培训中我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日常工作中面对庞大的班级学生数,面对堆积如山的要批改的作业,再加上那么些个后进生,教师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谈何每天细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日常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内心来说实在让人堪忧。

专家x老师的讲解为我们在这些方面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方法。

空谈理论不切实际,屏弃理论也不合逻辑。

我们应理论结合实际,在日常工作中根据自身工作量在学期初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标,如细致备多少节课,进行多少节课堂教学研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型课题《论语》结题报告微型课题《农村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论语》的朗读方法指导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及背景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吟诵古典诗词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的作用。

开展“读诗诵经”活动不需要很大的经济投入,很适合我们农村学校。

以最小的投入换取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二、理论支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还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本课题的研究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践,以有效提高读的效率,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进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陶冶心灵。

三、课题概念的界定1.经典,即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2.国学经典指那些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智慧结晶的古书。

像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幼学琼林》以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庄子》《诗经》《史记》等。

3.经典诵读旨在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国学经典,不断激发兴趣,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方法,口诵心念,熟读成诵。

引导小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国学经典,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提升语言质量。

(1)选题中华古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它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

让学生从小诵读经典诗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因此,我们课题组学习、查阅有关的资料,确定课题名称《农村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论语》的朗读方法指导研究》。

(2)组建课题组,设计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确定。

(3)填写《建水县微型课题结题验收申请表》(4)开展前期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课题组三位老师必的书籍《论语》等为实施阶段做好准备。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10月—11月)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五六年级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预设出诵读国学经典《论语》的指导方案,接着根据方案进行实施活动,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总结经验。

这一阶段步骤如下:(1)发放问卷,查找问题。

虽然我们对五六年级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现状的问题都比较清楚,但我们感觉还是应该要再进行广泛的调查,才能更为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现状,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想法和需求。

这样,我们的研究才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为此,我们设计了三份调查问卷(见附件),一是针对教师的问卷,一是面向学生的,一是学生家长的问卷。

学生的问卷就在本校五六年级四个班进行,教师的问卷我们请全校的语文教师进行调查。

(2)收回问卷,统计分析问卷。

收回问卷后,我们进行了仔细的统计和分析。

(3)得出了初步结论根据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预设出《诵读国学经典〈论语〉的朗读方法的指导方案》(见材料)。

(4)根据方案进行实施活动①时间:辅导课。

②过程与方法:讲授、范读、集体指导、个别指导。

(5)反馈的结果,总结经验。

3、第三阶段,整理阶段(2014年12月)实施第二次调查,与第一次进行对比,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结题报告,并整理课题资料,申请结题。

六、研究的措施(一)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集整理的指导策略。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采用调查问卷法、对比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我们边研究、边思考、边总结,探寻五六年级学生习诵读国学经典《论语》的朗读方法的指导。

1、确立目标,使朗读指导有章可循(1)研读课标,分析学情,制定年级朗读目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还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这是对我们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要求,也是对朗读研究策略的指导。

分析四五年级的经典诵读的现状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喜欢朗读,但畏于读,因为不知道怎么读,教师困惑于朗读教学,因而我们将朗读的门槛放低一些,将朗读目标归纳为一个,即“让学生喜欢朗读”,让学生好迈进来,让教师好引导学生迈进来,这样,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既激发了兴趣,又达到了目标要求。

(2)培养兴趣,热爱朗读。

俗话说:“兴趣是第一老师。

”作为国学经典原文而言,就连有些老师读起来都会望而却步,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了,所以要想让孩子爱上经典,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可以告诉孩子们经典文学的价值、国学经典与现代文相比的优势等等。

2、重视教师朗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内容接触不多,朗读就更不用说了,因此要注意方法的指导:第一要读准字音。

文言文中生僻字多,又有通假字、多音字等。

一般来说,课文注释中对这一些都注明了读音,我们要依据注音,认真读准。

第二要注意停顿。

要能正确划分句中的停顿和句间的停顿,表明对语句层次和大意的正确理解,这要在对词句含义理解的训练中,通过诵读来实现。

此外,还要注意读出语气、情感等等。

实际上,诵读就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可以背诵的学习过程。

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领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

对古诗文的理解,主要是指对文章内容上的整体的领会、把握。

第三要非常重视范读,除了个别指导外,还经常采用集体指导的方式。

3、广泛阅读积累朗读的素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教材中的因素,通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在朗读中积累语言素材,增强语感。

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表演读、比赛读、配乐朗诵等多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句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通过朗读使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从而积累优美的词句,为今后的朗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读好,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朗读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朗读技巧。

阅读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产生了语感,朗读不在犯愁。

(2)发挥想象,鼓励学生入情入景的表达。

想象力是学生朗读的重要能力。

没有想象,就没有任何创造。

《论语》中有些内容的场面、情节可以用来引发学生的想象。

对学生在朗读中入情入景的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

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契机,巧妙的不留痕迹的指导学生朗读,可以打好朗读教学这一“持久战”!(二)收集研究成果,积累教学经验,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中去。

五六年级有一定的识字量和朗读的基础,经典诵读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要说口吐莲花,要写笔下生花”的境界。

我们立足于教学,从课题的确立到完成结题报告,整个研究过程都紧扣教学指导,从教学指导中发现问题,再从教学指导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经验积累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指导,积极寻求有效教学指导的朗读指导策略。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将学生有创新的作文收集起来,将自己的点滴感受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撰写论文和课题报告,积累经验,寻求策略,以便于今后的教学。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通过近三个月辛勤努力,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一些成果,主要表现在:1、激发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今后的课文朗读教学打下了基础。

2、经过近三个月的研究实践,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大大增强。

3、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科研意识和教学及朗读能力,为今后的朗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4、撰写了三篇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通过近三个月的课题研究工作,使我真正走近了科研,但回想来,对于本课题的研究,虽然自己非常努力地实施,但对于学生经典诵读的能力的提高,我认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学生的诵读经典的朗读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学生的识字量影响着朗读能力的提高。

我们不会仅限于这一阶段的研究,在经典诵读教学研究的路上还要不停地走下去,不断尝试,不断反思、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爱上朗读,乐于朗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