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TT 3007-2016 无源分布系统 射频电缆技术要求
QZTT 1003.3-2014 无源分布系统 无源器件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试行)V1.0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QZTT 1003.3-2014无源分布系统无源器件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试行)V1.02014-12-31发布2014-12-31实施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目录1规范性引用文件 (1)2术语及定义 (1)2.1术语 (1)2.2定义 (2)3电气性能要求 (3)3.1功分器 (3)3.2耦合器 (3)3.33D B电桥 (5)3.4衰减器 (5)3.5负载 (6)4寿命要求 (7)5机械特性要求 (7)6工艺、材质要求 (7)7环境条件要求 (7)8无源器件测试方法 (8)8.1电气性能检测方法 (8)8.2工艺和材料的简易检测方法 (24)8.3环境试验检测方法 (25)9标志、包装和贮存 (28)9.1标志 (28)9.2包装 (28)9.3贮存 (28)前言我国当前存在着GSM、CDMA2000、TD-SCDMA、WCDMA、TD-LTE、LTE FDD等多种无线通信网络制式,各无线通信系统分别工作在800MHz、900MHz、1800MHz、1900MHz、2100MHz、2300MHz等多个公众无线通信频段上。
随着新技术发展,无线网络应用环境将更加复杂,一个运营商拥有多个制式、多段频率,一个覆盖区多系统、多网络、全频段共存的情况也将越来越多。
本技术要求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均简称为“中国铁塔”)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铁塔无源分布系统相应技术规定和要求,为中国铁塔无源分布系统的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本技术要求是无源分布系统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名称及结构如下:无源分布系统总体技术要求无源分布系统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无源分布系统无源器件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无源分布系统射频电缆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无源分布系统室分天线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制订后续的相关标准。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铁塔负责解释、监督执行。
本技术要求主编单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无源分布系统射频电缆入网检测规范20150520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无源分布系统射频电缆入网检测规范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目录1测试项目说明 (1)1.1 结构、工艺和材料的检测项目 (1)1.2 电气性能指标 (1)1.3 机械物理性能与环境性能 (1)2测试方法说明 (2)2.1 结构尺寸与外观 (2)2.1.1结构尺寸 (2)2.1.2外观 (2)2.2 电气性能 (2)2.2.1直流电阻 (2)2.2.2特性阻抗 (3)2.2.3衰减 (3)2.2.4电压驻波比 (3)2.2.5绝缘耐压 (4)2.2.6绝缘电阻 (4)2.2.7电容 (4)2.2.8相对传输速度 (5)2.2.9耦合损耗(漏泄电缆) (5)2.3机械物理性能与环境性能 (6)2.3.1冷弯曲 (6)2.3.2高、低温冲击 (6)2.3.3重复弯曲 (7)2.3.4耐燃烧性 (8)2.3.5抗压性 (8)3测试结果评判标准 (8)3.1结构尺寸及外观 (8)3.2电气性能指标 (9)3.2.1皱纹铜管外导体同轴射频电缆 (9)3.2.2耦合型漏泄同轴电缆 (9)3.2.3辐射型漏泄同轴电缆 (10)3.3机械物理性能与环境性能 (12)3.3.1冷弯曲 (12)3.3.2高、低温冲击 (12)3.3.3重复弯曲 (12)3.3.4耐燃烧性 (12)3.3.5抗压性 (12)本入网检测规范是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铁塔)就向其提供无源分布系统射频电缆产品的供应商提出的测试执行标准和要求,作为判定产品性能的方法和依据。
1测试项目说明1.1结构、工艺和材料的检测项目(1)结构尺寸(2)外观1.2电气性能指标(1)直流电阻(2)特性阻抗(3)衰减(4)电压驻波比(5)绝缘耐压(6)绝缘电阻(7)电容(8)相对传输速度(9)耦合损耗(漏泄电缆)1.3机械物理性能与环境性能(1)冷弯曲(2)高、低温冲击(3)重复弯曲(4)耐燃烧性(5)抗压性2测试方法说明射频电缆测试方法参考《QZTT 1003.4-2014无源分布系统射频电缆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试行)》V1.0。
QZTT 3001-2016 无源分布系统 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技术要求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ZTT 3001—2016代替Q/ZTT 1003.2—2014无源分布系统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技术要求Passive Distribution System Multi-system Point of Interface (POI) TechnicalRequirements版本号:V2.02016 - 02 - 15发布2016 - 02 - 15实施目次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设备类型与组网结构 (3)4.1工作频段 (3)4.2设备结构 (3)4.3端口要求 (5)4.3.1信源侧端口要求 (5)4.3.2天馈侧端口要求 (7)4.3.3端口排列原则 (7)4.4组网框图 (7)5电气性能要求 (8)6机械特性要求 (12)6.1内部合路要求 (12)6.2内部器件和电缆要求 (12)6.3机箱要求 (12)7工作环境与安装要求 (13)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13)8.1标识 (13)8.1.1产品标识 (13)8.1.2外包装标志 (14)8.2运输 (14)8.3贮存 (14)前言本标准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均简称为“中国铁塔”)的实际情况,细化和明确了无源分布系统多系统接入平台(POI)的技术要求,满足多系统共享室内分布系统的应用需求,并为入网检测和无源分布系统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本标准主要包含POI术语和定义、设备类型与组网结构、电气性能要求、机械特性要求、工作环境与安装要求、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应和同期发布的Q/ZTT 3002-2016《无源分布系统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检测规范》配套使用。
本标准代替Q/ZTT 1003.2-2014《无源分布系统多系统接入平台(POI)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试行)》中技术要求相关的内容。
自本标准发布之日起,原标准同时废止。
射频同轴电缆
射频与微波手册
无源技术-RF 同轴电缆
TCB 资料
与有用信号的趋肤深度完全相同。如果频率很高,干扰信号和有用信号各自在外导体的两侧 表面传输,相互影响不大。对于低频信号,情况刚好相反。这种现象说明,导体对高频屏蔽 效果好,对低频屏蔽效果差。如果增加屏蔽层的厚度,干扰信号和有用信号在相交的距离上 强度减弱,相互影响减小。
2、同轴电缆的屏蔽特性
同轴电缆的屏蔽特性是反映电缆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但长期以来,许多厂商和用户 未受到重视。具调查,国内电缆生产厂家只有极少数测试过相关的屏蔽指标。用户对此更是 无从了解。他们对该方面性能的唯一了解只有电缆外导体的编织丝数量。
●屏蔽与趋肤效应
我们从图 2(b)可以看出,当外界干扰信号侵入导体时,在导体的厚度方向上迅速衰减, 这种衰减是呈指数下降的。当幅度下降到表面电压的 1/e 的深度时,该深度定义为趋肤深度。 在图 2(b)中,左边和右边分别表示高频和低频信号进入导体内部的衰减情况。显然,高频 进入后衰减较快,趋肤深度浅;低频进入后衰减较慢,趋肤深度深,见表 1。干扰信号的强 度集中于外导体的外表面,电缆传输信号的强度集中于外导体的内表面。同频率的干扰信号
特性阻抗和截止频率
对于 TEM 传播模,在截止频率以下,同轴线的特性阻抗与频率无关。Z 由外导体内径 D 与内导体外径 d 的比值以及介质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ε 决定,其关系如下式所示:
1/9
射频与微波手册
无源技术-RF 同轴电缆
TCB 资料
参考资料>>> 一、概述
60
D
Z = √ε × ln d
第一代电缆采用实芯材料作为填充介质,由于它对高频衰减大,现在通常主要把它用于 传输视频信号。后来人们把聚乙烯采用化学方法发泡作为填充介质。其发泡度可达 30%,高 频传输特性有所提高。我们把这称为第二代电缆。80 年代,第三代纵孔藕芯电缆出现,它 的高频衰减达到目前新型电缆的水平。但化学发泡电缆和纵孔藕芯电缆的防潮特性都不好。 90 年代初,市场推出了物理发泡电缆和竹节电缆。我们称为第四代电缆。竹节电缆虽然防 潮和高频损耗低,但介质具有不均匀性,在高频有反射点。后来无人使用。
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线缆敷设技术
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线缆敷设技术布线基础架构标准开发组织(如中国标准GB 系列、国际标准ISO/IEC 系列、美国标准TIA 系列和NEC 系列、欧洲标准CENELEC 系列等)已经发布且/或正在开发包含设计、安装和操作准则的规范,这样便于以强大可靠的方式部署远程供电网络(包括PoE)。
实施注意事项中包含的许多准则都出自以下所列的文档:《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16)《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布缆的实现和操作第 2 部分:规划和安装》(GB/T34961.2-2017),等同采用ISO/IEC 14763-2:2012《信息技术终端设备远程供电通信布缆要求》(GB/T 36638-2018,等同采用ISO/IEC TS29125:2017)《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布缆的实现和操作第 2 部分:规划和安装》(ISO/IEC14763-2:2012),其修订版(包括远程供电规划和安装)正在开发中《支持通过平衡双绞线线缆输电的TIA TSB 184-A 准则》《支持通过平衡双绞线线缆远程供电的额外通道和空间考虑事项》(TIA 569.D-2)NEC NFPA 70 规程《信息技术——线缆安装——第99-1 部分:远程供电》(CENELEC CLC/TR 50174-99-1)上述标准和文件、准则中包括企业商业建筑物中通常使用的各类线缆在各个安装条件和室温下的最大载流能力,可按照优化散热性能和输电性能的方式,在各个配置中设计、安装和操作布线。
实施布线需要考虑的因素综合布线系统的线缆敷设会直接影响网络系统高效运行,其中主要应注意的因素包括:•所选线缆、跳线和接头的类型。
•用于支撑线缆的槽盒和电线管类型。
•线缆捆扎方式。
•线缆铺设长度。
根据以上因素,需采用全面周详的方法,以强大可靠的安装部署,具体包括以下方面:•线缆类型和安装方法•通道类型和铺设距离•准确安装和最佳操作缆线敷设的基本要求非机房区:通常双绞线会敷设在全封闭金属桥架(槽盒)和金属导管中。
QGDW 11590-2016 电力架空光缆缆路设计技术规定
5.1 路由选择应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做到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经济合理。 5.2 电力特种光缆路路由选择应符合 GB 50061 和 GB 50545 的规定。 5.3 应尽量避开重冰区、线路易舞动区、鼠害严重区及影响运行安全的其他地区,当无法避免时,应 采取相应的缆路防护措施。 5.4 应根据线路本体路径、杆塔结构和光缆选型确定光缆敷设路由;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应架 设于地线支架位置,光纤复合架空相线(OPPC)宜敷设在下层边线位置,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宜 根据空间电场强度计算确定光缆挂点设置。 5.5 利用已有线路敷设电力特种光缆时,应进行电气、结构校验,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相关 技术方案。
ICS 33.18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 11590—2016
电力架空光缆缆路设计技术规定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designing of electric power overhead optical fiber cable line
2017 - 05 - 25 发布
I
Q/GDW 11590—2016
前言
为规范电力架空光缆缆路设计技术,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深圳市特发信息股 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胜民、刘湘莅、齐道坤、郭新菊、席小娟、程宏伟、李本良、樊东峰、苏海 芳、梁晟、张海宁、徐常志、邓伟峰、路晓军、胡鑫、谢武、刘存凯、彭永年、郭正位、景川、肖波、 李勇、陈晨、杨敏、王文峰。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
QZTT 3XXX-2019 无源分布系统 室内分布天线技术要求20190731v2(1)(1)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ZTT 3xxx—2019代替Q/ZTT 3003—2016无源分布系统室内分布天线技术要求Passive Distribution System Indoor Antenna Technical Requirements版本号:V3.02019 - xx - xx发布2019 - xx - xx实施目次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3.1室内全向吸顶天线I NDOOR C ELLING O MNI-DIRECTIONAL A NTENNA (2)3.2室内定向壁挂天线I NDOOR W ALL-MOUNTED D IRECTIONAL A NTENNA (2)3.3室内定向窄波束天线I NDOOR N ARROW-BEAM D IRECTIONAL A NTENNA (2)3.4吸顶天线的辐射角R ADIATION A NGLE OF M OUNTED C ELLING A NTENNA (2)3.5前后比F RONT-TO-BACK R ATIO (2)3.6交叉极化比C ROSS P OLAR R ATIO (3)3.7方向图圆度R OUNDNESS (3)3.8隔离度I SOLATION (3)3.9无源互调(PIM)P ASSIVE I NTERMODULATION (3)3.10三阶互调干扰3RD PIM I NTERFERENCE (3)4产品分类 (3)4.1单极化室内分布天线 (3)4.2双极化室内分布天线 (3)5电气性能要求 (3)5.1单极化室内分布天线 (3)5.1.1普通室内全向单极化吸顶天线 (3)5.1.2多系统同步覆盖室内全向单极化吸顶天线 (4)5.1.3室内定向单极化壁挂天线 (5)5.1.4单极化室内定向对数周期天线 (5)5.2双极化室内分布天线 (6)5.2.1双极化室内全向吸顶天线 (6)5.2.2双极化室内定向壁挂天线 (7)5.3.1测试频点 (7)5.3.2增益 (8)5.3.3其他指标 (8)6机械性能要求 (8)6.1馈电端口设计要求 (8)6.2其它机械指标要求 (8)7环境条件要求 (8)8标志、包装和贮存 (9)8.1标志 (9)8.2包装 (9)8.3贮存 (9)前言本标准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均简称为“中国铁塔”)的实际情况,细化和明确了无源分布系统室内分布天线的技术要求,满足多系统共享室内分布系统的应用需求,并为入网检测和无源分布系统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射频电缆相位温漂
射频电缆相位温漂(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射频电缆概述二、射频电缆的温度相位三、温度相位对雷达系统的影响四、如何测量和解决温度相位问题正文一、射频电缆概述射频电缆是一种用于传输高频电磁信号的电缆,其在无线通信、广播、导航和雷达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射频电缆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低的信号损耗和较高的信号传输效率,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干扰性能。
二、射频电缆的温度相位射频电缆的温度相位,在 gb-17738.1 中称之为相位随温度的变化,是指电缆组件在工作温度范围内工作时,由电长度变化而引起的相位变化。
简单来说,就是电缆的相位特性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三、温度相位对雷达系统的影响温度相位对雷达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雷达系统的定位精度:雷达系统在探测目标时,是通过接收到发射出去并返回系统的信号时间来确定目标的方位的。
如果一个雷达系统的不同 tr 单元的同轴电缆组件的电气长度不同,这就导致了接收时间因在电缆组件中的传输时间不一致而导致了整个雷达系统的定位精度下降。
2.影响雷达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温度相位变化会导致雷达系统中的信号相位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雷达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四、如何测量和解决温度相位问题在 gb-17738.1 中,有详细的测量方法来测量射频电缆的温度相位。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解决温度相位问题:1.选择具有较低温度相位漂移的射频电缆:在设计和选择射频电缆时,可以选择具有较低温度相位漂移的电缆,以减小温度相位对雷达系统的影响。
2.对射频电缆进行温度补偿:通过在射频电缆中加入温度补偿装置,如热敏电阻等,来对电缆的温度相位进行补偿,以消除温度相位对雷达系统的影响。
3.采用数字相位调整技术:通过数字相位调整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温度相位对雷达系统的影响。
总之,射频电缆的温度相位对雷达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新射频同轴电缆的技术参数
射频同轴电缆的技术参数射频同轴电缆的技术参数一、工程常用同轴电缆类型及性能:1) SYV75-3、5、7、9…,75欧姆,聚乙烯绝缘实心同轴电缆。
近些年有人把它称为“视频电缆”;2) SYWV75-3、5、7、9…75欧姆,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
有人把它称为“射频电缆”;3)基本性能:l SYV物理结构是100%聚乙烯绝缘;SYWV 是发泡率占70-80%的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电缆;l 由于介电损耗原因,SYV实心电缆衰减明显要大于SYWV物理发泡电缆;在常用工程电缆中,目前物理发泡电缆仍然是传输性能最好价格最低的电缆,在视频、射频、微波各个波段都是这样的。
厂家给出的测试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l 同轴电缆都可以在直流、射频、微波波段应用。
按照“射频”/“视频”来区分电缆,不仅依据不足,还容易产生误导:似乎视频传输必须或只能选择实心电缆(选择衰减大的,价格高的?);从工程应用角度看,还是按“实芯”和“发泡”电缆来区分类型更实用一些;l 高编(128)与低编(64)电缆特性的区别:eie实验室实验研究表明,在200KHz以下频段,高编电缆屏蔽层的“低电阻”起主要作用,所以低频传输衰减小于低编电缆。
但在200-300KHz以上的视频、射频、微波波段,由于“高频趋肤效应”起主要作用,高编电缆已失去“低电阻”优势,所以高频衰减两种电缆基本是相同的。
二、了解同轴电缆的视频传输特性——“衰减频率特性”同轴电缆厂家,一般只给出几十到几百兆赫的几个射频点的衰减数据,都还没有提供视频频段的详细数据和特性;eie实验室对典型的SYWV75-5、7/64编电缆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如下图一:同轴传输特性基本特点:1. 电缆越细,衰减越大:如75-7电缆1000米的衰减,与75-5电缆600多米衰减大致相当,或者说1000米的75-7电缆传输效果与75-5电缆600多米电缆传输效果大致相当;2. 电缆越长,衰减越大:如75-5电缆750米,6M频率衰减的“分贝数”,为1000米衰减“分贝数”的75%,即15db;2000米(1000+1000)衰减为20+20=40db,其他各频率点的计算方法一样。
全光纤到桌面无源光局域网微管微缆布线技术要点及示范工程介绍
无源光局域网(P O L,P a s s i v e O p t i c a l L A N)是一种基于P O N技术的新型局域网组网方式,其继承了P O N网络的无源传输距离长、大带宽、高可靠性、易管理、易部署的技术优势,相比于以接入、汇聚、核心等多级交换为特性的传统局域网,其扁平化的网络结构更适合南北数据量大、低延时、云服务等现代网络的特点。
自2013年国际上首次提出P O L的理念起,P O L就在许多超大项目上得以成功应用,迪拜哈利法酒店就是第一座采用P O L技术建设信息网络的标志性建筑。
我国自2017年也开启了P O L相关标准和工程应用的研究,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组织编写的《无源光局域网工程技术标准》(T/C E C A20002-2009)已于2019年8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
2019年10月,在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支持和指导下,华为、诺基亚贝尔等多家公司作为发起单位,成立了绿色全光网络技术联盟(O N A),不仅成功发布了《F5G全光园区技术应用白皮书》《智慧医院F5G 全光网应用产业白皮书》等技术成果,还推广完成了数百个代表性工程。
在国际上,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 T S I)将P O L相关技术定义为第五代固定通信网络(F5G),并在2020年2月正式成立F5G工作组,加速光纤到户及光联万物工程的进。
在流行的P O L网络结构中,核心交换机和O L T放置于核心机房中,一般采用两级分光或者一级分光。
采用一级分光时,无源分光器放置于楼层弱电间中;采用两级分光时,上级分光设置于核心机房,下级分光设置于楼层弱电间内。
O N U的设置位置尽可能靠近用户终端的位置,以4~8口的多端口O N U为常见,从O N U到各种用户终端采用以太网铜缆网线,网线长度通常为5~10m。
一、全光纤到桌面POL1.1全光纤到桌面P O L方案的技术特点近年来,在P O L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过程中,某些建筑体量较大、末端带宽需求高、网络物理隔离要求严且网络需集中灵活管理的园区或大型建筑,越来越青睐一种被称为“全光纤到桌面P O L”的P O L方案。
国家标准公告2016年第7号
9
GB/T 3810.3-2016
孔率、表观相对密度和容重的测定
3810.3-2006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 4 部分:断裂模数和破 GB/T
10 GB/T 3810.4-2016
坏强度的测定
3810.4-2006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 5 部分:用恢复系数确 GB/T
11 GB/T 3810.5-2016
3810.11-2016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 11 部分:有釉砖抗釉 GB/T
裂性的测定
3810.11-2006
2016-11-01 2016-11-01 2016-11-01 2017-03-01 2017-03-01 2017-03-01 2017-03-01 2017-03-01 2017-03-01 2017-03-01 2017-03-01 2017-03-01 2017-03-01 2017-03-01
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的确定
17421.2-2000
2016-11-01
GB/T 57
17421.4-2016
机床检验通则 第 4 部分:数控机床的圆检 GB/T
验
17421.4-2003
2016-11-01
GB/T 58
17421.6-2016
机床检验通则 第 6 部分:体和面对角线位 置精度的确定(对角线位移检验)
14 GB/T 3810.8-2016
测定
3810.8-2006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 9 部分:抗热震性的测 GB/T
15 GB/T 3810.9-2016
定
3810.9-2006
GB/T 16
3810.10-2016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 10 部分:湿膨胀的测 GB/T
安防电缆
导体截面直径(<0.5mm2) A: 安装 V:聚氯乙烯(PVC)绝缘层 R:软电线 电缆芯数:1芯 导体结构:多股导体
一般用途单芯软导体无护套电缆(RV)
执行标准:GB/T--5023.3-2008
用 途:RV电缆线在工业配电领域有着广泛的应 用,尤其适合要求较为严格的柔性安装场所,如电控柜, 配电箱及各种低压电气设备,可用于电力,电气控制信 号及开关信号的传输
命
名: AVVR
X
导体截面直径(<0.5mm2) 芯数
A: 安装 V:聚氯乙烯(PVC)绝缘层 V:聚氯乙烯(PVC)外护套 R:软电线 电缆芯数:2-24芯 导体结构:多股导体
AVVR与RVV
两种型号的线缆结构上是完全一样的,0.5mm2以上的 (含0.5)型号就归为RVV; 0.5mm2以下的(不含0.5)就 归为AVVR
安防电缆的生产流程
束丝 绝缘层 填充做圆 屏蔽编织 护套 成卷
影响安防电缆价格的因素
束丝:正常的工艺是要求束丝的,许多小厂会不束丝 (直放),影响价格2%左右 芯线:芯线粗细、材料,影响价格5%~15% 编织:编织丝粗细、材料,影响价格10%~20%
用 途:适用于交流电压450/750V及以下动力装臵、 日用电器、仪表及电信设备用的电缆电线
命
名:
BV
导体截面直径 B:布电线 V:聚氯乙烯(PVC)绝缘层 电缆芯数:1芯 导体结构:实心导体
• BV电缆是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缆,是电线电缆中最常 用的一种线,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种线。 • BV电缆 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长期允许温度65℃,最低温度15℃,工作电压交流500V,直流1000V,固定敷设于室 内、外,可明敷也可暗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ZTT3007—2016代替Q/ZTT 1003.4—2014无源分布系统射频电缆技术要求Passive Distribution System Radio Frequency Cable Technical Requirements版本号:V2.02016-02-15发布2016-02-15实施目次前言 (IV)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3.1电压驻波比V OLTAGE S TANDING-WAVE R ATIO(VSWR) (2)3.2传输衰减T RANSMISSION A TTENUATION (2)3.3耦合损耗C OUPLING L OSS (2)3.4弯曲半径B ENDING R ADIUS (2)3.5特性阻抗C HARACTERISTIC I MPEDANCE (3)3.6绝缘电阻I NSULATION R ESISTANCE (3)3.7绝缘耐压D IELECTRIC M EDIUM V OLTAGE-WITHSTANDING (3)3.8护套耐压S HEATH V OLTAGE-WITHSTANDING (3)4技术指标要求 (3)4.1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技术指标要求 (3)4.1.1分类 (3)4.1.2内导体 (4)4.1.3绝缘 (5)4.1.4外导体 (5)4.1.5护套 (7)4.1.6成品电缆的性能要求 (8)4.2耦合型漏泄同轴电缆技术指标要求 (10)4.2.1产品分类 (10)4.2.2内导体 (11)4.2.3绝缘 (12)4.2.4外导体 (13)4.2.5护套 (14)4.2.6成品电缆的性能要求 (16)4.3辐射型漏泄同轴电缆技术指标要求 (18)4.3.1产品分类 (18)4.3.2内导体 (18)4.3.3绝缘 (19)4.3.4外导体 (20)4.3.5护套 (21)4.3.6成品电缆的性能要求 (22)5标志、包装和贮存要求 (24)5.1标志 (24)5.2包装 (25)5.3贮存 (25)前言本标准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结合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均简称为“中国铁塔”)的实际情况,细化和明确了无源分布系统射频电缆的技术要求,满足多系统共享室内分布系统的应用需求,并为入网检测和无源分布系统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本标准主要包含规定了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耦合性漏泄同轴电缆和辐射型漏泄同轴电缆产品的术语和定义、主要技术指标要求以及产品标志、包装和贮存要求等内容,应和同期发布的Q/ZTT 3008-2016《无源分布系统射频电缆检测规范》配套使用。
本标准代替Q/ZTT 1003.4-2014《无源分布系统射频电缆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V1.0)-试行》中技术要求相关的内容。
自本标准发布之日起,原标准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铁塔通信技术研究院负责解释和监督执行。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铁塔通信技术研究院。
无源分布系统射频电缆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耦合性漏泄同轴电缆和辐射型漏泄同轴电缆产品的术语和定义、主要技术指标要求以及产品标志、包装和贮存要求等内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国家及行业标准对于本技术要求的应用必不可少。
凡是注日期的,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091电缆用铜带GB/T 15065电线电缆用黑色聚乙烯塑料GB/T 17737.1-2013射频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定义、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8380.12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12部分:单根绝缘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1kW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GB/T 18380.35电缆和光缆在火焰条件下的燃烧试验第35部分:垂直安装的成束电线电缆火焰垂直蔓延试验 C类GB/T 19849电缆用无缝铜管GB/T 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GB/T 2951.11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1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厚度和外形尺寸测量机械性能试验GB/T 2951.13电缆和光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3部分:通用试验方法--密度测定方法--吸水试验--收缩试验GB/T 4909.2裸电线试验方法第2部分:尺寸测量GB/T 6388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 8806塑料管道系统塑料部件尺寸的测定JB/T 10696.3电线电缆机械和理化性能试验方法弯曲实验JB/T 8137电线电缆交货盘SJ/T 11223铜包铝线SJ/T 11365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YD/T 1092-2013通信电缆无线通信用50Ω泡沫聚烯烃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YD/T 1113-2015通信电缆光缆用无卤低烟阻燃材料YD/T 1120-2013通信电缆物理发泡聚烯烃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耦合型漏泄同轴电缆YD/T 2491-2013通信电缆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纵包铜带外导体辐射型漏泄同轴电缆YD/T 2740.2-2014无线通信室内信号分布系统第2部分:电缆(含漏泄电缆)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YD/T 837.3-1996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3部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方法YD/T 837.4-1996铜芯聚烯烃绝缘铝塑综合护套市内通信电缆试验方法第4部分:环境性能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压驻波比Voltage Standing-wave Ratio(VSWR)电缆长度方向各点结构尺寸不均匀,引起各点区域阻抗差异,产生反射波,形成驻波。
驻波会导致传输效率下降,衰减坛大,误码率上升,图像虚影,等不良后果。
3.2 传输衰减Transmission Attenuation反映电磁波在电缆中传输时能量损耗大小,主要影响信号强度。
漏缆衰减主要包括内/外导体损耗、绝缘介质损耗、辐射损耗、驻波损耗。
3.3 耦合损耗Coupling Loss反映漏缆辐射出来信号大小的指标,主要影响信号强度。
3.4 弯曲半径Bending Radius反映电缆的弯曲性能。
在规定的弯曲半径下满足电缆的使用要求。
3.5 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行波状态下的电压与电流比值,主要与电缆内导体等效外径和外导体等效内径、等效绝缘介电常数有关,标称特性阻抗主要有50Ω、75Ω、100Ω。
其中移动通信中的产品标称特性阻抗一般为50Ω。
3.6 绝缘电阻Insulation Resistance电缆内、外导体之间的直流绝缘电阻,反映电缆绝缘层的绝缘性能。
3.7 绝缘耐压Dielectric MediumVoltage-withstanding电缆内、外导体之间的交流或直流条件下介质的耐电压性能,反映电缆绝缘层的绝缘耐压性能。
3.8 护套耐压Sheath Voltage-withstanding通过浸水试验或火花试验来确定护套的耐电压性能,体现电缆护套的耐压击穿性能,一般电缆生产时都是在线监测,保证电缆任何地方在规定的护套耐压下,电缆护套不击穿。
4 技术指标要求4.1 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技术指标要求4.1.1 分类表1所示为移动通信中常用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的类型及型号。
凡本规范未提及的其它指标及产品类型,必须满足YD/T 1092《通信电缆——无线通信用50Ω泡沫聚烯烃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要求。
表1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类型表2所示为移动通信中常用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的规格。
表2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规格代号4.1.2 内导体4.1.2.1 内导体材料内导体分为铜包铝线、光滑铜管、螺旋形皱纹铜管三种类型。
a)铜包铝线内导体应为符合SJ/T 11223规定的CCA-10A(铜层体积比为10%)或CCA-15A (铜层体积比为15%)的软态铜包铝线;b)光滑铜管内导体应为软态连续圆整纯铜管。
光滑铜管内导体的外观应光亮,无氧化、变形、碰伤等目力可见的缺陷;c)螺旋形皱纹铜管内导体焊缝应连续、平滑,无针孔等缺陷。
4.1.2.2 内导体形式和表面加工铜包铝线内导体的外径应符合表3要求。
表3铜包铝线内导体的外径要求光滑铜管内导体结构尺寸应符合表4要求。
表4光滑铜管内导体的结构尺寸及要求螺旋形皱纹铜管内导体结构尺寸应符合表5要求。
表5螺旋形皱纹铜管内导体的结构尺寸4.1.3 绝缘绝缘应为连续地同心挤包在内导体上的泡沫聚烯烃,其材料应是含有稳定剂的绝缘级聚烯烃。
泡沫聚烯烃绝缘应为以下两种结构中的一种:——三层绝缘——内导体粘结层/闭孔结构泡沫聚烯烃层/聚烯烃外皮层;——双层绝缘——内导体粘结层/闭孔结构泡沫聚烯烃层。
内导体粘结层应既粘结在内导体上又粘结在泡沫聚烯烃绝缘层上;聚烯烃外皮层应粘结在泡沫聚烯烃绝缘层上。
泡沫聚烯烃绝缘应满足以下要求:——绝缘附着力:绝缘应易于从内导体上剥离,但其附着力不小于98 N;——绝缘热收缩:绝缘的总收缩量不超过6.4 mm;——绝缘的热氧化稳定性:绝缘试样的氧化诱导期(OIT)不小于20 min。
注:氧化诱导期(OIT)主要适用于验证加有烷基多酚类抗氧剂1010(CAS登录号为6683-19-8)和二酰基肼抗氧剂1024(CAS登录号为32687-78-8)的绝缘的热氧化稳定性。
4.1.4 外导体4.1.4.1 外导体材料外导体由环形皱纹铜管或螺旋形皱纹铜管构成。
螺旋形皱纹铜管的螺纹方向应为右向。
4.1.4.2 外导体类型及结构尺寸外导体类型与结构尺寸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外导体类型与结构尺寸4.1.4.3 外导体外观外导体焊缝应连续、平滑,无针孔等缺陷。
4.1.4.4 外导体所用铜带4.1.4.4.1 铜带的牌号、状态和规格应符合下表7的规定:表7铜带的牌号、状态、规格4.1.4.4.2 铜带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T 5231中相应的规定。
4.1.4.4.3 铜带的外形尺寸及偏差应符合表8的规定。
表8单位:mm4.1.4.4.4 铜带力学性能厚度不小于0.2mm的带材力学性能应符合表9的要求。
表9带材的力学性能4.1.4.4.5 铜带电性能在20℃温度下测试,带材电性能应符合表10中的要求。
表10带材的电气性能4.1.4.4.6 铜带的内外表面应光亮、清洁,无氧化色、变形、磕碰伤等影响使用的缺陷。
4.1.5 护套4.1.5.1 护套材料聚乙烯护套料应为符合GB/T 15065规定的黑色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或高密度聚乙烯(HDPE)。
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应为符合YD/T 1113规定的黑色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