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机理实验方案
小飞虫杀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和公共场所的虫害问题日益严重。
传统的杀虫方法往往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潜在风险。
为了寻找一种高效、环保、安全的杀虫方法,我们进行了小飞虫杀虫实验。
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杀虫剂对小飞虫的杀灭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比较不同杀虫剂对小飞虫的杀灭效果。
2. 评估不同杀虫剂对环境的影响。
3. 探索一种高效、环保、安全的杀虫方法。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小飞虫(蚊、蝇等)2. 实验试剂:农药A、农药B、农药C、农药D3. 实验工具:培养皿、天平、温度计、计时器、显微镜等四、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农药A、农药B、农药C、农药D分别编号为1、2、3、4组。
2. 实验步骤:(1)取一定数量的小飞虫,分别放入四个培养皿中。
(2)在每个培养皿中滴入相应编号的杀虫剂,观察小飞虫的反应。
(3)记录小飞虫死亡时间、死亡数量、死亡形态等数据。
(4)将死亡的小飞虫进行解剖,观察其内部器官的变化。
(5)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杀虫剂的杀灭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杀虫效果:农药A对小飞虫的杀灭效果最佳,农药B次之,农药C和农药D效果较差。
2. 死亡时间:农药A对小飞虫的致死时间最短,农药B次之,农药C和农药D致死时间较长。
3. 死亡形态:农药A对小飞虫的致死形态为触角和翅膀脱落,农药B为触角脱落,农药C和农药D对小飞虫的致死形态不明显。
4. 内部器官变化:农药A对小飞虫的内部器官损伤较严重,农药B次之,农药C和农药D对小飞虫的内部器官损伤不明显。
六、实验结论1. 农药A对小飞虫的杀灭效果最佳,可作为首选杀虫剂。
2. 农药B对小飞虫的杀灭效果次之,可作为一种辅助杀虫剂。
3. 农药C和农药D对小飞虫的杀灭效果较差,不建议使用。
4. 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杀虫效果、环境影响和人体健康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杀虫剂。
七、实验建议1. 在进行杀虫实验时,应注意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杀虫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生物杀虫剂的杀虫效果。
2. 了解生物杀虫剂的杀虫原理和作用机制。
3. 分析生物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虫种:棉铃虫、甜菜夜蛾、小菜蛾、菜蚜等。
2. 生物杀虫剂:苏云金芽孢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
3. 化学杀虫剂:敌敌畏、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4. 实验设备:培养皿、显微镜、培养箱、天平、移液器等。
三、实验方法1. 杀虫剂筛选实验(1)将不同生物杀虫剂和化学杀虫剂分别稀释至一定浓度。
(2)将实验虫种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杀虫剂溶液中,置于培养皿中。
(3)观察并记录不同杀虫剂对实验虫种的杀虫效果,包括死亡率、触杀效果、熏蒸效果等。
2. 杀虫剂作用机制实验(1)将实验虫种分别放入不同生物杀虫剂和化学杀虫剂中,观察并记录虫体的反应。
(2)通过显微镜观察虫体内部结构变化,分析杀虫剂的作用机制。
3. 生物杀虫剂应用实验(1)将实验虫种放入培养箱中,分别施用生物杀虫剂和化学杀虫剂。
(2)观察并记录害虫的死亡情况,分析生物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杀虫剂筛选实验通过实验发现,生物杀虫剂在杀虫效果上与化学杀虫剂相当,且具有以下特点:(1)苏云金芽孢杆菌(Bt)对鳞翅目害虫具有较好触杀效果,对其他害虫效果较差。
(2)白僵菌和绿僵菌对多种害虫具有触杀和熏蒸效果,且具有较长的持效期。
(3)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害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但杀虫效果较慢。
2. 杀虫剂作用机制实验(1)生物杀虫剂通过干扰害虫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使其死亡。
(2)化学杀虫剂通过触杀、熏蒸等作用,使害虫死亡。
3. 生物杀虫剂应用实验通过实验发现,生物杀虫剂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以下优势:(1)生物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性,不会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2)生物杀虫剂在环境中降解速度快,不会残留,对环境友好。
(3)生物杀虫剂对害虫的抗药性发展较慢,有利于长期防治。
实验室自制除虫剂的原理
实验室自制除虫剂的原理
实验室自制除虫剂的原理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1. 物理原理:一些除虫剂可以通过物理手段来除虫,比如使用超声波令昆虫感到不适或者在昆虫体内产生共振从而杀死昆虫。
2. 化学原理:自制除虫剂可以使用化学物质来对昆虫产生毒害作用。
比如,一些化合物可以影响昆虫神经系统的功能,导致其瘫痪或死亡。
这些化合物可以是天然的植物提取物,比如尼古丁或樟脑,也可以是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3. 生物学原理:一些除虫剂可以借助生物学手段来杀死或控制昆虫。
例如,某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昆虫的天敌(如杀虫蜂)或者昆虫的食物(如病毒感染的植物)可以被利用来控制昆虫数量。
需要注意的是,制作自制除虫剂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并且谨慎选择合适的物质和方法。
如果不了解相关知识或没有相关经验,最好咨询专业人士或使用市售的合法化学农药来进行相应的虫害防治。
杀虫技术方案研究
杀虫技术方案研究
杀虫技术方案研究是针对不同害虫种类和环境条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研发高效、安全、环保的杀虫技术方案。
以下是杀虫技术方案研究的一般步骤:
1. 害虫种类鉴定:通过观察害虫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确定害虫种类。
2. 害虫生物学特性研究:了解害虫的繁殖方式、季节分布、寄主选择等特性,为制定针对性方案提供基础数据。
3. 杀虫剂筛选:根据害虫种类和特性,筛选适用的杀虫剂。
在选择杀虫剂时,需要考虑到对目标害虫具有高效的杀虫活性,对非目标生物和环境的毒性较低。
4. 使用剂型和剂量的研究:根据害虫的生活史和行为特点,确定合适的杀虫剂剂型和剂量。
常见的剂型包括喷雾剂、粉剂、颗粒剂等。
5. 施用技术研究:研究合适的施药方法和技术。
不同害虫和环境条件下,施药技术会有所不同。
例如,针对地下害虫可以采用土壤处理技术,针对空中害虫可以采用喷洒或喷雾技术。
6. 效果评估:通过实验和田间观察,评估所选杀虫剂和施用技术的杀虫效果。
可以通过害虫数量的变化、作物生长情况和产量等指标来评估效果。
综上所述,杀虫技术方案研究需要结合害虫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杀虫剂选择、剂型和剂量确定、施用技术研究和效果评估。
只有在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后,才能制定出高效、安全、环保的杀虫技术方案。
实验六杀虫剂熏蒸作用测定
实验材料 50%敌敌畏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米象或谷盗
三、试验方法
1、药剂配置及处理
将氧化乐果和敌敌畏用丙酮配成1%药液。用微量进样器取 1µl点滴到脱脂棉球上,迅速放入具塞三角瓶中,盖上塞子
2、虫子处理
将活泼的米象(或谷盗)成虫用毛笔挑于小虫袋里,悬吊 在三角瓶中,每瓶10头。每个药做2个重复,以丙酮为对照
四、结果检查 24hr后,检查各处理死虫数。计算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
五、习作 根据本次实验,你认为在熏蒸粮仓时应特别注意哪些要点?
别忘了盖紧瓶塞
虫子放在小虫袋里 药液点于此处棉球上
一、目的要求
本实验以DDVP对米象或谷盗成虫熏蒸毒杀的室内毒力测 定,为该药对仓库、船泊、粮堆等贮粮或其他农产品的熏 燕防治提供一定依据
二、实验原理
DDVP具有较高的蒸气压,在短时间内可以在一定空间内 达到一具
具塞三角瓶(250ml),线绳,脱脂棉球,小虫布 袋(或小铁纱虫笼),毛笔,微量进样器等
科学高效应用杀虫剂依机理
科学高效应用杀虫剂依机理杀虫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有胃毒、触杀、熏蒸、内吸、引诱、驱避、拒食、不育等。
但常用的杀虫机理主要是胃毒、触杀、熏蒸、内吸。
根据这些机理对不同的虫害要选用对路的有效成份,否则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现就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阐述:一、胃毒剂胃毒剂是通过害虫取食后进行虫体内,主要针对害虫消化道、神经系统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杀灭害虫的一类药剂。
有机磷类、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等均具有强烈的胃毒作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针对的害虫食量要大,这样吃进去的药剂才会多。
如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三龄后幼虫、菜青虫、豆荚螟、稻纵卷叶螟等。
2、药剂喷洒要均匀,叶片正反两面均应着药。
3、药剂粘附力好,耐雨水冲涮,此点对内吸性药剂也同样重要。
可以采用有机硅进行桶混,效果可显著提高。
二、触杀剂触杀剂是通过害虫体表进入到虫体内发挥效力,从而杀灭害虫的一类药剂。
有机磷类中的大部分、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沙蚕毒素类、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等均具有强烈的触杀作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要求害虫体积较大,活动能力强。
如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三龄后、菜青虫、豆荚螟、稻纵卷叶螟。
2、药剂喷洒要均匀,正反两面均应着药。
3、药剂粘附力好,耐雨水冲涮更理想。
4、速效性强,此类药剂一般持效期较短。
最好配合持效期长的药剂。
5、加工时最好加有吸湿剂,以便在药膜干了后,能吸收空气或水份或露水,保持药膜湿润。
三、熏蒸剂熏蒸剂通过产生有毒气体进行杀虫的一类制剂。
一般常用的有仓储用乙磷铝、马拉硫磷等;地下害虫常用的有毒死蜱、溴甲烷等;蛀干害虫常用的敌敌畏等。
但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施用空间相对密闭,如粮仓、封行后的水田中下部、土壤中、树洞中、树皮下,如天牛蛀孔、几丁虫树皮下蛀道等。
2、施药时要注意温度。
温度高有利于药效的发挥3、一般针对地下害虫和虫体较小的害虫。
4、保存时避光,冷凉。
杀虫剂实验报告
杀虫剂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杀虫剂对昆虫的杀灭效果,并找出最佳的杀虫剂配方。
实验材料•白蚁(数量20只)•不同品牌的杀虫剂(5种)•干净的容器(5个)•计时器•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将每种杀虫剂分别倒入不同的容器中,确保容器干净,以避免不同杀虫剂之间的交叉污染。
2.十只白蚁放入每个容器中,盖上容器盖子,保持其中的湿度和温度相对稳定。
3.在每个容器中启动计时器,记录杀虫剂的作用时间。
4.观察白蚁在各个容器中的反应,并记录下每只白蚁的存活情况。
5.观察杀虫剂的杀灭效果,并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6.根据实验结果,找到最佳的杀虫剂配方。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表,我们得出以下实验结果:杀虫剂品牌作用时间(分钟)存活白蚁数量A品牌15 5B品牌10 0C品牌12 2D品牌8 0E品牌20 0根据上表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E品牌杀虫剂在作用时间方面表现出最佳效果,达到了20分钟。
另外,B品牌和D品牌的杀虫剂在短时间内即杀死了所有白蚁,但作用时间较短,不够持久。
A品牌和C品牌的杀虫剂在作用时间和存活白蚁数量方面表现一般。
综合评价指标,我们可以得出结论,E品牌杀虫剂是最佳的杀虫剂配方。
结论与建议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对杀虫剂的选用提出以下建议: 1. 在选择杀虫剂时,需要综合考虑作用时间和存活白蚁数量,以确定最佳杀虫剂配方。
2.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杀虫剂的使用量和操作方法,以充分发挥其杀虫效果。
3. 进一步研究杀虫剂的配方,提高其杀虫能力和持久性。
实验思考1.本实验的样本数量较少,对于不同杀虫剂的杀虫效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可以增加样本数量,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2.实验中的白蚁是通过人工收集得来的,与自然环境中的白蚁可能存在差异。
在后续研究中,可以考虑采用更真实的白蚁样本进行实验。
3.另外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白蚁的抗药性。
白蚁栖息地中可能存在对某些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个体,这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杀虫剂甲氧氯的制备 (1)
实验一杀虫剂甲氧氯的制备一、实验目标1、掌握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实验操作方法。
2、掌握杀虫剂杀虫效果的检验方法。
二、产品特性与用途甲氧氯是双晶型的化合物,英文名称为methoxychlor,化学式C16H15C l3O2 相对分子质量为345.65.它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晶型,文献报道其熔点分别为78℃和92~94℃。
按文献报道,甲氧氯可以用乙醇重结晶纯化,然而,实际上我们得到的往往是粘稠的油状物。
由于甲氧氯的双晶特性,不可能诱发该油状物生成晶体物质,因此必须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来鉴定产物。
它比DDT[1,1,1-三氯-2,2-双(对氯苯基)乙烷]毒性低,其LD50仅为6000mg/kg,无致癌性,不在动物体内积累,用于防治水果、蔬菜、作物、花卉害虫、家畜体外寄生虫、粮食及室内害虫等,对蝇类有更大的毒性。
美国金凯德公司等企业经营此产品,商品名为Marlate。
甲氧氯的杀虫效力可以用一罐子昆虫(如家蝇或果蝇)来实验,另外还准备一罐昆虫作对照,然后简单地观察两罐的结果即可。
三、实验原理在本实验中,杀虫剂甲氧氯是用水合三氯乙醛与苯甲醚在浓硫酸作用催化剂的情况下进行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制得的。
反应机理认为属一种改进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四、主要仪器与试剂电加热套及电动搅拌器等。
5.0g苯甲醚、5.0g三氯乙醛、5ml冰醋酸、10ml浓硫酸、30ml乙醚、25ml 95﹪乙醇、2g 无水硫酸钠及冰等。
五、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1)甲氧氯的合成在一个干燥的带回流冷凝器的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 5.0ml (0.046mol)苯甲醚,搅拌下滴入5.0g(0.034mol)三氯乙醛溶于5ml冰醋酸的混合溶液。
搅拌下再慢慢地加入10ml(0.187mol)浓H2SO4(如果溶液开始变黑,表明温度升得太高,酸加得太快)。
加完H2SO4以后,保持常温继续搅拌45min。
约20min以后,反应物表面开始析出厚厚的软蜡状物。
反应终了时,加入冰水使物料总体积在100ml左右。
杀虫除害技术实验报告
1. 了解昆虫细胞全基因组CRISPR/Cas9筛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习利用CRISPR/Cas9筛选技术揭示杀虫毒素受体的方法。
3. 掌握气调快速绿色杀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4. 分析智能低氧气调快速杀虫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文保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昆虫细胞- CRISPR/Cas9系统- 慢病毒载体- 转染试剂- DNA提取试剂盒- PCR仪- 紫外分光光度计- 凝胶电泳仪- 气调设备- 低氧气调设备- 低温冷冻设备2. 实验仪器:- 生物安全柜- 培养箱- 显微镜- 离心机- 水浴锅- 热灭菌器三、实验步骤1. 昆虫细胞全基因组CRISPR/Cas9筛选技术:(1)构建CRISPR/Cas9系统,包括sgRNA和Cas9蛋白。
(2)转染昆虫细胞,将CRISPR/Cas9系统导入细胞。
(3)通过DNA提取和PCR检测转染效率。
(4)构建慢病毒载体,用于筛选杀虫毒素受体。
(5)转染慢病毒载体至昆虫细胞,筛选杀虫毒素受体。
(6)通过PCR、Western blot等方法鉴定筛选出的杀虫毒素受体。
2. 气调快速绿色杀虫技术:(1)设置气调设备,调整氧气含量至0.5%。
(2)将害虫放入气调设备中,进行杀虫处理。
(3)观察杀虫效果,记录杀虫时间。
(4)评估杀虫效果,分析杀虫技术。
3. 智能低氧气调快速杀虫技术:(1)设置低氧气调设备,调整氧气含量至0.5%。
(2)将害虫放入低氧气调设备中,进行杀虫处理。
(3)观察杀虫效果,记录杀虫时间。
(4)评估杀虫效果,分析杀虫技术。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昆虫细胞全基因组CRISPR/Cas9筛选技术:通过CRISPR/Cas9筛选技术,成功找到了一种特异性针对昆虫的细菌蛋白毒素受体。
该受体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毒素的作用机理和对不同昆虫的特异性。
2. 气调快速绿色杀虫技术:气调杀虫技术具有快速、节能、环保等特点,可有效控制害虫。
杀虫剂熏蒸作用试验
实验二 杀虫剂熏蒸作用 (fumigation action)生物测定
1 目的要求
1.1通过本实验明确进行杀虫剂熏蒸作用生物测定的目的。 一是为了筛选有熏蒸作用的杀虫剂;二是为进一步研究杀 虫剂熏蒸作用的机理作准备;三是测定不同熏蒸剂对不同 种类昆虫的熏杀毒力。 1.2了解杀虫剂熏蒸作用生物测定的主要方法 1.2.1 二重皿法; 1.2.2 对口瓶法; 1.2.3 药纸熏蒸法; 1.2.4 三角瓶熏蒸法。 1.3通过实验,要求掌握熏蒸作用的测定原理和方法及用药 量的计算。熟练掌握药纸熏蒸法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注意区分假死情况:死亡试虫的足呈僵直状,假死试虫足则正常放于腹部。
6实验作业
根据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应 包括,实验目的与原理、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 结果与分析。 结果表达应包括(1)各处理的死亡率; (2)求出每一组的LC50,即在一定熏蒸处理时间 内的致死中浓度;
(3)分析结果,并求致死中浓度的标准误和 95%的置信限。
有时,熏蒸剂的药量计算也可直接用单位体积内药剂用量来表示,即 mg/L或mL/L. 温度对熏蒸效果影响非常明显。一般来说,温度愈高,药剂挥发性越 强,熏蒸毒力也越强,同时,温度愈高,目标昆虫的呼吸强度也愈强, 单位体积内药剂经气管进入昆虫体内的药量也愈多,都会使药剂发挥 较强的熏蒸毒力;温度愈低,情况正好相反。
3实验材料
3.1供试昆虫: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敏感 品系,西南大学植物化学保护实验室常年饲养。 3.2 供试药剂:80%的敌敌畏乳油,沙隆达农药股份有限 公司生产。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田间药效实验方案设计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田间药效实验方案设
计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田间对害虫的防治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
1.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选定一种或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拟除虫菊
酯类杀虫剂。
2.害虫:选定一种或多种具有代表性的害虫,如蚜虫、粉虱等。
3.实验田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田地,要求地势平坦、土壤类型
相同、肥力中等。
4.对照田地:选择与实验田地相近的田地,不施加拟除虫菊酯类
杀虫剂。
三、实验方法
1.实验田处理:将实验田地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约为
30平方米,每个小区内选定一种害虫作为研究对象。
在每个小区内分别施加不同剂量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并设置一个不施加任何药物的空白对照小区。
2.害虫调查:在施加药物前、施加药物后1天、3天、7天分别调
查各小区内害虫的数量,记录数据。
3.数据处理: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各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防治
效果。
防治效果计算公式为:(处理组害虫数量-对照组害虫数量)/对照组害虫数量×100%。
4.方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法比较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以确定
最佳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使用剂量。
四、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剂量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并绘制防治效果曲线。
通过比较各处理组之间的差异,确定最佳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使用剂量。
同时,将实验结果与对照田地进行比较,评估该杀虫剂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和价值。
杀灭臭虫研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杀虫剂对臭虫的杀灭效果,为实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组: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溴氰菊酯、拟除虫菊酯等杀虫剂。
2. 对照组:清水。
3. 实验设备:培养皿、电子天平、显微镜、恒温水浴箱等。
4. 实验对象:臭虫(Blattella germanica)。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臭虫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氯菊酯组、高效氯氰菊酯组、敌敌畏组、溴氰菊酯组、拟除虫菊酯组和清水对照组。
2. 实验处理将臭虫置于培养皿中,每组分别加入相应杀虫剂,对照组加入清水。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水浴箱中,保持25℃恒温,观察臭虫的死亡情况。
3. 数据收集每天观察臭虫的死亡情况,记录死亡数量,连续观察7天。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杀虫剂对臭虫的杀灭效果。
四、实验结果1. 臭虫死亡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各组臭虫死亡情况如下:- 氯菊酯组:第1天死亡1只,第2天死亡2只,第3天死亡3只,第4天死亡4只,第5天死亡5只,第6天死亡6只,第7天死亡7只。
- 高效氯氰菊酯组:第1天死亡1只,第2天死亡2只,第3天死亡3只,第4天死亡4只,第5天死亡5只,第6天死亡6只,第7天死亡7只。
- 敌敌畏组:第1天死亡1只,第2天死亡2只,第3天死亡3只,第4天死亡4只,第5天死亡5只,第6天死亡6只,第7天死亡7只。
- 溴氰菊酯组:第1天死亡1只,第2天死亡2只,第3天死亡3只,第4天死亡4只,第5天死亡5只,第6天死亡6只,第7天死亡7只。
- 拟除虫菊酯组:第1天死亡1只,第2天死亡2只,第3天死亡3只,第4天死亡4只,第5天死亡5只,第6天死亡6只,第7天死亡7只。
- 清水对照组:第1天死亡0只,第2天死亡0只,第3天死亡0只,第4天死亡0只,第5天死亡0只,第6天死亡0只,第7天死亡0只。
2. 数据分析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溴氰菊酯和拟除虫菊酯等杀虫剂对臭虫具有明显的杀灭效果,死亡率均达到100%。
5种杀虫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室内毒力测定
5种杀虫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室内毒力测定菜青虫是危害蔬菜、水果、森林等作物的一种重要害虫,防治工作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杀虫剂,本文选取了5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进行田间防治效果和室内毒力测定。
实验方法田间试验方案:选取鹰嘴豆地为试验田,进行5种杀虫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评价。
试验设计为随机区组设计,每种处理重复3次。
试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在施药前观察鹰嘴豆田中有无菜青虫,记录数量和分布情况。
2. 将5种杀虫剂按照推荐浓度配制成溶液,利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试验田中。
3. 施药后 1、3、5天分别观察田间菜青虫数量和死亡情况。
4. 根据观察结果,对各处理进行有效率和防效评价。
室内实验方案:1. 将菜青虫放入实验器皿中,按照不同处理施药。
3. 根据观察结果,计算出各处理的 LC50 和 LC90。
实验结果| 处理剂量 | 有效率 | 防效 || :---------- | :----- | ---: || 丁螺环酸钠 | 93.4% | 96 || 啶虫脒 | 81.5% | 83 || 毒死蜱 | 71.9% | 72 || 杀螟硫磷乳油 | 63.7% | 62 || 拉多克隆 | 49.8% | 48 |室内试验结果:五种杀虫剂对菜青虫的 LC50 和 LC90 如下表:讨论和分析从田间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丁螺环酸钠的防效最高,为 96,有效率也最高,达到了93.4%;其次是啶虫脒和毒死蜱,分别为 83 和 72;而杀螟硫磷乳油和拉多克隆防效相对较低,分别为 62 和 48。
该结果与现有文献报道中菜青虫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程度基本符合。
从室内试验结果看,丁螺环和丁虫脒的 LC50 均比其他3种杀虫剂低,分别为0.021g/L 和 0.0535 g/L,说明这两种杀虫剂对菜青虫的毒力较强;而拉多克隆的 LC50 最高,说明其毒力相对较弱。
总体来说,这五种杀虫剂的毒力大小与其田间防治效果基本相符。
实验24 驱虫剂N, 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的合成 - 陕西综述
与冷凝水的出口放在一起,否则会发生倒吸现象,导致实验
失败,甚至出现危Βιβλιοθήκη 。2. 二乙胺加入速度要控制,加入过快,会造成恒压漏斗的出
口堵塞。 3. 减压蒸馏时,要注意整个装置的安装、密封、操作等方面 的技术要求。
思考题
1. 将二乙胺加至反应混合物中时生成的白色絮状物质是什么?
说明形成原因。
2. 对N,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的IR及11HMR图谱。 3. 写出制备N,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的每一步的机理。
张国防
实验目的
1. 了解驱虫剂驱走蚊虫的原理 2.熟悉并掌握酰胺合成的一般方法及减压蒸 馏技术
原理及应用
蚊虫是人类的大敌,它能够传播许多疾病。例如,疟疾、肝 炎、痢疾等许多疾病,每年在非洲就有数以百计的人死于疟 疾。人们的研究表明:蚊虫是通过其触须上的二氧化碳感受 器感知哺乳动物排放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而发动进攻 的。因此,驱虫剂的作用就是阻塞蚊虫的二氧化碳感受器, 从而干扰了蚊虫对寄主的定位。 驱虫剂的有效驱蚊能力与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形状有关。 好的驱虫剂相对分子质量为150~250,分子形状为球形。 我们要合成的N, 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deet)是常用驱 虫剂“一扫光”中的活性成分。它能有效地驱逐蚊虫、虱、 扁虱、牛虻和其它叮人的小虫。
合成步骤
COOH H3C
SOCl2 H3C
COCl
HN(CH2CH3)2 H3C
CON(CH2CH3)2
第一步是将间甲苯甲酸用亚硫酰氯转化为间甲苯甲酰 氯;第二步是将制得的间甲苯甲酰氯与二乙胺反应制 备N, 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
实验步骤
N, 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的合成 称取2.8g间甲苯甲酸加入到500ml三颈园底烧瓶中,再加入 4.5ml亚硫酰氯,装上一只回流冷凝管,其上端接一根橡皮管,
杀虫剂实验报告
杀虫剂实验报告杀虫剂实验报告引言:杀虫剂是一种用于控制和消灭害虫的化学品。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家庭和公共卫生领域。
然而,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关注不断增加,对杀虫剂的研究也变得更加重要。
本实验旨在探究杀虫剂对昆虫的影响,并评估其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实验设计: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两种常见的杀虫剂:A杀虫剂和B杀虫剂。
首先,我们使用昆虫捕捉器捕捉了一批成年果蝇,然后将其分为三组。
第一组是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杀虫剂。
第二组和第三组分别添加了A杀虫剂和B杀虫剂。
每组中的果蝇数量相同,并且它们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和记录。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对照组的果蝇数量保持稳定,并且没有出现异常行为或死亡现象。
然而,添加了A杀虫剂的果蝇组显示出了明显的异常。
它们的行为变得迟缓,飞行能力减弱,并且数量逐渐减少。
与此同时,添加了B杀虫剂的果蝇组也显示出了类似的症状,但程度较轻。
经过一段时间后,B杀虫剂组的果蝇数量也开始减少。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A杀虫剂对果蝇具有较强的毒性,而B杀虫剂则具有较轻的毒性。
这可能是由于两种杀虫剂的成分和浓度不同所致。
然而,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其具体的毒性机制。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杀虫剂对环境的潜在风险。
尽管杀虫剂在控制害虫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们也可能对非靶标生物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杀虫剂可能对蜜蜂和其他有益昆虫造成伤害,从而影响到花粉传播和农作物的授粉。
此外,杀虫剂可能通过水体和土壤污染,对生态系统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使用杀虫剂时,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尽量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A杀虫剂对果蝇具有较强的毒性,而B杀虫剂具有较轻的毒性。
然而,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来了解其具体的毒性机制。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杀虫剂对环境的潜在风险,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减少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这些研究和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杀虫剂,保护农作物和人类健康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植物驱虫试验过程
植物驱虫试验过程试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植物提取物对一种特定害虫的杀虫效果,以评估其潜在的驱虫活性。
材料和设备:1.害虫样本(例如蚜虫、斑点叶蝇等)2.不同植物的提取物(例如植物叶片或根茎提取物)3.水溶液和溶剂(例如水、酒精和氯仿)4.隔离室或培养箱5.显微镜和显微摄影设备6.工作台、显微镜玻片和盖玻片7.试管和烧杯8.试管架和烧杯架9.称量器具(例如天平、量筒)实验步骤:1.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并在实验开始前准备好相应的提取物。
可以选择植物的叶片、根茎、种子等部分进行提取。
将这些植物材料切碎并加入适量的溶剂中,如酒精或氯仿。
用回旋蒸发器将溶剂去除,得到植物提取物。
2.准备害虫样本。
收集一定数量的害虫样本,并将其放入自己构造的害虫培养室或隔离室中。
3.将害虫样本分类并鉴定。
使用显微镜和相应的指南,将害虫样本鉴定为同一种类。
确保实验中使用的所有害虫样本都属于同一种类。
4.准备一组对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对照组可以是只使用溶剂,而不添加任何植物提取物的样品。
此对照组将提供一种比较基准,以评估植物提取物的相对效果。
5.把害虫样本放置在试管中,并加入相应浓度的植物提取物。
每个试管中应有相同数量的害虫样本和相同体积的植物提取物。
为了确保可比性,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不同的浓度梯度。
6.在室温下,让害虫样本和植物提取物充分接触。
这个过程可以持续几小时或几天,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而定。
7.观察害虫的生存状况。
使用显微镜检查试管中的害虫样本,并记录它们的数量和活力。
根据实验设计,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如每隔24小时。
8.记录并分析结果。
根据试验设定的观察周期,记录下每个试验组中害虫的存活情况。
根据观察结果,评估不同植物提取物的杀虫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9.绘制图表和制作报告。
将实验结果用图表表示,并根据数据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杀虫效果的统计分析和讨论,以及可能的原因和应用前景。
蔬菜杀虫实验报告
蔬菜杀虫实验报告蔬菜杀虫实验报告一、引言蔬菜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随着农药的广泛使用,人们对于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关注。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们进行了一项蔬菜杀虫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杀虫方法对蔬菜的影响。
二、实验设计我们选取了三种常见的蔬菜:青菜、胡萝卜和西红柿。
每种蔬菜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杀虫方法。
1. 第一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
2. 第二组:农药处理组,使用市售农药按照说明进行喷洒。
3. 第三组:生物防治组,使用昆虫捕食者(如瓢虫)进行防治。
三、实验步骤1. 蔬菜的种植:我们在实验室内设置了相应的种植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杀虫处理:每组蔬菜在生长期间按照实验设计进行相应的杀虫处理。
3. 生长观察:定期观察蔬菜的生长情况,包括叶片颜色、生长速度和虫害情况等。
4. 采样分析:在蔬菜生长期结束后,我们采集了每组蔬菜的样本,并进行农药残留和营养成分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生长观察:对照组的蔬菜生长情况较好,没有明显的虫害。
而农药处理组的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了叶片黄化、生长缓慢等现象。
生物防治组的蔬菜在虫害防治方面表现出色,没有明显的虫害。
2. 农药残留分析:通过对蔬菜样本的检测,我们发现农药处理组的蔬菜中含有明显的农药残留,超过了食品安全标准。
而对照组和生物防治组的蔬菜中没有检测到农药残留。
3. 营养成分分析:对照组和生物防治组的蔬菜中营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而农药处理组的蔬菜中营养成分含量较低。
这可能是因为农药对蔬菜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产生了不利影响。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农药处理对蔬菜的生长和营养成分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导致了农药残留问题。
2. 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蔬菜杀虫方法,能够保护蔬菜免受虫害侵害,同时不会对蔬菜的生长和营养产生不利影响。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选择生物防治等绿色环保的杀虫方法。
烟雾灭虫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烟雾灭虫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2. 探究烟雾灭虫技术在不同虫害防治效果上的差异。
3. 为实际应用烟雾灭虫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1. 烟雾灭虫机:型号为XX-01。
2. 虫害样本:小麦蚜虫、菜青虫、棉铃虫等。
3. 实验场地:农田、菜地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分组:将虫害样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
2. 实验处理:将烟雾灭虫机置于实验场地,按照说明书要求调整烟雾产生量,对实验组进行烟雾灭虫处理,对照组不进行处理。
3. 观察记录:在烟雾灭虫处理后,观察记录虫害样本的死亡率,记录时间为处理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虫害死亡率差异。
四、实验结果1. 小麦蚜虫灭虫效果:处理后24小时,实验组死亡率达到90%,对照组死亡率为20%;处理后48小时,实验组死亡率为95%,对照组死亡率为30%;处理后72小时,实验组死亡率为100%,对照组死亡率为40%。
2. 菜青虫灭虫效果:处理后24小时,实验组死亡率达到85%,对照组死亡率为15%;处理后48小时,实验组死亡率为90%,对照组死亡率为25%;处理后72小时,实验组死亡率为95%,对照组死亡率为35%。
3. 棉铃虫灭虫效果:处理后24小时,实验组死亡率达到80%,对照组死亡率为10%;处理后48小时,实验组死亡率为85%,对照组死亡率为20%;处理后72小时,实验组死亡率为90%,对照组死亡率为30%。
五、实验结论1. 烟雾灭虫技术在防治小麦蚜虫、菜青虫、棉铃虫等虫害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2. 烟雾灭虫处理后,虫害死亡率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处理后72小时死亡率最高。
3. 烟雾灭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可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虫害防治手段。
六、实验建议1. 在实际应用烟雾灭虫技术时,应根据虫害种类、发生程度、防治区域等因素调整烟雾产生量。
2. 结合其他防治措施,如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提高虫害防治效果。
昆虫消灭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昆虫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其中一些昆虫已成为农业、林业、畜牧业等领域的重大害虫。
为了有效控制害虫数量,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开展了昆虫消灭实验,旨在探讨有效消灭昆虫的方法和途径。
二、实验目的1. 掌握昆虫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2. 了解不同昆虫的生态习性、繁殖特点及危害;3. 探索和验证昆虫消灭的有效方法;4. 为我国昆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三、实验方法1. 采集样本:在实验区域内采集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昆虫样本,进行分类鉴定;2. 实验设计:针对不同昆虫种类,设计不同的消灭方法,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3. 实验实施:按照实验设计,对昆虫样本进行相应处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消灭方法的灭虫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昆虫种类及分类在实验过程中,共采集到10种昆虫,分别属于以下分类:(1)鳞翅目:蝴蝶、蛾类等;(2)鞘翅目:甲虫类;(3)膜翅目:蜂类、蚁类等;(4)双翅目:蚊、蝇类等;(5)直翅目:蝗虫、螳螂等;(6)半翅目:蝽类、蝉类等;(7)蜻蜓目:蜻蜓、豆娘等;(8)蜈蚣目:蜈蚣类;(9)蜘蛛目:蜘蛛类;(10)其他:如马陆虫等。
2. 昆虫消灭方法及效果(1)化学防治:采用农药喷洒,对害虫进行杀灭。
实验结果表明,化学防治对部分昆虫具有一定的灭虫效果,但对环境污染较大,且容易产生抗药性。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或微生物来抑制害虫生长。
实验结果表明,生物防治对害虫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且对环境污染较小。
(3)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捕、网捕、人工捕捉等,对害虫进行消灭。
实验结果表明,物理防治对害虫具有一定的灭虫效果,但操作难度较大,且效率较低。
五、实验结论1. 昆虫种类繁多,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2. 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是三种常见的昆虫消灭方法,各有优缺点;3.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害虫种类、生态环境和防治目标,选择合适的消灭方法;4. 为保护生态环境,应优先考虑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减少化学防治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因
1.EST(表达序列标签)
EST是从一个随机选择的cDNA 克隆进行5’端和3’端单一次测序获得的短的cDNA 部分序列,代表一个完整基因的一小部分,在数据库中其长度一般从20 到7000bp 不等,平均长度为360 ±120bp 。
EST 来源于一定环境下一个组织总mRNA 所构建的cDNA 文库,因此EST也能说明该组织中各基因的表达水平。
表达序列标签(2DE-2332? 32F,2:52 />=,A48)是在生物体特定时空表达基因的一段5G(< 序列。
随着
生物信息学的发展,A48 已成为基因定位、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分析的有力工具
用ESTs大规模分析基因表达水平
因为EST序列是从某以特定的组织的cDNA文库中随机测序而得到,所以可以用利用未经标准化和差减杂交的cDNA文库EST分析特定组织的基因表达谱。
标准化的cDNA文库和经过差减杂交的cDNA文库则不能反应基因表达的水平。
、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构建对照和处理组的双向cDNA消减文库。
最终从构建的正向文库1
(以感染组为测试组,对照组为驱动组)中获得了15条单一序列,理论上指中华按
蚊感染疟原虫以后较对照组高表达的基因;从构建的反向文库2(以感染组为驱动组,
对照组为测试组)中获得了18条单一序列,理论上指中华按蚊感染疟原虫以后低表
达的基因。
将两个库中的序列与NCB优blast ESTs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库、NCBI/blastx
蛋白质数据库,以及NCBI/blastn等作同源性搜索,结果显示两个文库中共有19条序
列可以找到相似度较高的疑似为同源性序列,还有14条序列未能够比对到相似序列。
DNA微阵列或基因芯片的研究:高密度寡核苷酸cDNA 芯片或cDNA微阵列是一种新的大规模检测基因表达的技术,具有高通量分析的优点。
在许多情况下,cDNA芯片的探针来源于3'EST(Duggan et al., 1999),所以EST序列的分析有助于芯片探针的设计
singleton
(in gene sequencing) a nucleotide sequence that has no overlaps with other fragments at a given stringency and is not therefore contained in any fragment assembly for a given gene.
2蛋白
2D电泳及质谱鉴定
1、双向凝胶电泳是将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按照等电点和分子量差异进行高分辨率分离的分析方法。
成功的二维
电泳可以将2000到3000种蛋白质进行分离,是目前唯一的同时能分离成百上千种蛋白质的工具。
通过对蛋白质双向电泳的图谱扫描,用相关软件(ImageMaster等)进行图谱差异分析,找到差异点。
然后把差异点切出,进行脱色、酶解。
最后样品进入质谱测试,得到质谱原始数据文件,通过搜库可得到差异蛋白质的详细信息。
2、ABI 4800 串联质谱(MALDI-TOF-TOF-MS)是目前对SDS-PAGE胶上的蛋白条带和2D胶上差异点蛋白,
切取并经过酶解后进行鉴定最常用的质谱,它在肽指纹图谱(一级质谱)的基础上选择强度最大的10个峰进行进行二级质谱,对肽段碎片的分子量精确测定,再将一级和二级质谱数据整合并使用GPS 3.6(Applied Biosystems)和Mascot2.1(Matrix Science)对质谱数据进行分析和蛋白鉴定。
其提供的专一性信息丰富,对于数据库的检索,特别是对数据量丰富、冗余信息多的数据库的检索,其鉴定结果比肽指纹图谱可靠的多,该ABI 4800也可以不经过酶解直接对蛋白进行分子量精确测定。
主要步骤:
1、样品制备(蛋白提取):主要包括植物、动物细胞或组织等的破碎、离心以及定量。
2、第一向IEF等电聚焦实验。
3、第二向SDS-PAGE实验。
4、硝酸银染色或考马斯亮蓝染色。
5、图像分析及数据处理。
6、提供双向电泳的正式实验报告。
7、选取感兴趣的蛋白点进行酶解。
8、对酶解后蛋白进行质谱技术分析(Maldi-Tof-Tof/MS)。
9、提供质谱的正式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