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往事 资于治道

合集下载

浅谈《资治通鉴》中的为治之道

浅谈《资治通鉴》中的为治之道

浅谈《资治通鉴》中的为治之道作者:唐魁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2期[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0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编撰的一部编年体史学巨著,在浩瀚的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了改朝换代的熔炼,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无穷智慧,故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治道,即治理之道也。

大到历朝统治者的治国理政,小到一个团队、部门、企业的管理用人,都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借鉴和启发。

细细品读,笔者认为可将《资治通鉴》里的为治之道概括为“民心”、“公正”、“人才”三个方面:民心若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公正如山,不偏不倚,不枉不纵;人才似玉,慧眼识珠,珠联璧合。

一、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得到众人的支持。

得到了众人的支持,才谈得上为治之道。

如何才能得到民心呢?就是要符合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做满足大多数人利益的事。

图1 民心所向刘邦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刘邦辞而不受,关中父老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刘备撤离荆州,带着十几万老百姓逃难,日行十余里,虽然后有追兵,刘备却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成汉政权奠基人李特率领十万流民起义获得成功,关键也在于其与蜀地百姓约法三章,遍施恩惠,取消劳役,赈济百姓,由是“蜀民大悦”。

项羽坑杀战俘,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董卓性情残忍,随意杀人,玩弄权术,倒行逆施,最终被群起而攻之,尸体被做成油灯连烧几天,“焚灰扬之于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文治武功,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却始终无法平定四海,成就一番大业,关键也在于其不懂得施行仁政,笼络人心,破城后为泄一时之忿竟大开杀戒,由是“西北之人无复来苏之望矣”。

王莽起初谦恭俭让,数次受诏加官晋爵均辞而不受,反而建议奖赏宗室群臣以及施恩庶民鳏寡,由此赢得口碑和民心,被称作“周公在世”。

读资治通鉴有感

读资治通鉴有感

读资治通鉴有感读资治通鉴有感1一位哲人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民族,虔诚领略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历史,你会发现,国家、社会乃至人生的盛衰之道尽在其中。

铭记历史,不仅可以总结过去,更可以指引我们走向未来。

刚刚读完《资治通鉴》,虽然理解粗浅,却受益匪浅,感慨万千。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著名史学家兼政治家司马光带领他的助手,用时十九年才完成的空前巨著,也是已知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26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取名“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这一历史著作中的王朝更迭以及气势盛衰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司马光用一生的时光和心血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之间的历史事件,这部三百多万字的鸿篇巨著真可谓是十九年磨一剑,书中记录了历代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生动形象地告诉大家:清廉、中正、刚直、温厚、诚信、执著等古人拥有的品质,在今天仍是万分可贵的精神,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高贵品质,书中有多少精彩绝伦的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与深深地思考,发人深省,令人拍案。

比如书中描写秦朝的历史。

商鞅“立木为信”,顺利推进改革,秦国日渐强盛。

这才有了后来秦王嬴政先后灭掉了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北击匈奴,南服百越,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融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由于长期以残酷的法律制度为主的严酷统治,农民起义一爆发就势不可挡地让秦朝至二世就匆匆谢了历史之幕。

比如书中讲述的唐朝历史。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训俭示康》文言文分类整理

《训俭示康》文言文分类整理

18、《训俭示康》文言文分类整理(答案)一、文学常识: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朝代)史学家、文学家。

主编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定名。

2、文中“勤俭”名言(1)与其不逊也宁固。

以约失之者鲜矣。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御孙(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

——司马光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酒酤于市:通“沽”,买酒三、指出下列古今异义在句中的含义1、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2、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有地位的人3、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没有地位的人,百姓4、枉道速祸:招致5、果以富得罪出亡:招来罪过四、指出下列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名作动,穿;形作名,脏破的衣服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动,以……为耻3、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名作动,穿士人的衣服。

4、果、肴非远方珍异:形作名,珍贵奇异之品。

5、听事前仅容旋马:使动,使……转身(旋)6、臣家贫,客至无器皿……,故就酒家觞之:名作动,请人喝酒7、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名作动,盖布被8、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使动,使……远离;使……富裕9、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使动,使……破败;使……丧灭10、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锦:名作动,穿11、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使动,使……倾尽12、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名作动,称冠,位居第一13、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名作动,穿锦衣,吃玉食14、上以无隐,益重之。

形作动,器重五、一词多义:1、服(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衣服(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3)汝非徒身当服行:从事2、非(1)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讥评(2)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非议(3)酒非内法:(如果)不是(4)汝非徒身当服行:不3、病(1)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缺陷(2)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讥议,嘲骂4、虽(1)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即使(2)公虽自信清约:虽然5、或(1)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有时(2)所亲或规之曰:有人6、举(1)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全(2)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列举7、数(1)会数而礼勤:屡次(2)常数月营聚:几个(3)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列举8、鄙(1)人争非之,以为鄙吝:鄙陋(2)孔子鄙其小器:鄙视(3)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境9、习(1)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习惯(2)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习染(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学习六、解释下列句中斜体字词的含义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总是2、二十忝科名……同年曰: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3、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求取;只是4、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把……作为5、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嘲笑;固执鄙陋;缺陷6、与其不逊也宁固:固陋7、以约失之鲜矣:因为;少8、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异哉:嘲骂;奇怪9、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大都10、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准备11、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讥评12、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屡次13、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请客的帖子14、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如果;有人;鄙陋吝啬15、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少16、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败坏;即使17、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修筑;住宅18、此为宰相听事诚隘:实在,确实19、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用20、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清高有名望;馆21、上以无隐,益重之:更加器重22、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劝告23、公宜少从众:稍微24、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即使;全。

《赤壁之战》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赤壁之战》课文原文与同步练习

赤壁之战【1】司马光①初【2】,鲁肃【3】闻刘表【4】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5】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6】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7】,军中诸将,各有彼此【8】。

刘备天下枭雄【9】,与操有隙【10】,寄寓于表【11】,表恶其能【12】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13】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15】,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16】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17】,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18】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19】,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20】。

”权即遣肃行。

【注释】【1】节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

由司马光等花了19年时间编成。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赤壁,地名,在湖北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长江南岸。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

北宋史学家。

【2】初:当初,原先,早先。

叙事中追溯以往之词。

【3】鲁肃:字子敬,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

【4】刘表:荆州(现在湖北、湖南一带)牧。

州牧是东汉后期一个州的长官。

【5】国:指孙权统治的地区。

【6】帝王之资:(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

资,凭借。

【7】二子不协:指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cónɡ)不和。

协,和睦。

【8】各有彼此:意思是有的拥护刘琦,有的拥护刘琮。

【9】枭(xiāo)雄:豪杰。

枭,骁勇、豪雄。

【10】与操有隙:跟曹操有仇。

汉献帝的亲信受密诏要杀曹操,刘备曾参与其事。

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

【11】寄寓于表:指刘备当时率领所部人马暂时依附于刘表。

寄寓,寄居。

【12】恶(wù)其能:嫉妒他的才能。

【13】彼: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

2023年《资治通鉴》读书笔记

2023年《资治通鉴》读书笔记

2023年《资治通鉴》读书笔记2023年《资治通鉴》读书笔记1培根曾说过:“书籍是在时代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是的,培根说的很对!书中的知识丰富多彩,它能让你欢笑,让你幸福,让你的天空充满阳光。

我看过的很多的书:《中华上下五千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我最喜欢的书就是《资治通鉴》。

可能有些人对它一无所知。

其实(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与往事,资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

其主要内容大多一政治、军事和民主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

民族灭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在历史已是司空见惯了。

从夏商时期至清末民初,历史的动荡一直没有停止而消亡,它就像一条锁链牵制着我们。

读《资治通鉴》就像读历史一样。

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乌江情,霸王泪。

残阳铺江似血。

鸿门宴,项羽宴请刘邦,项庄舞剑,险象环生,若非张子房之秒计,沛公早做刀下之鬼!霸王义放刘邦,只因心胸宽广不惧刘邦的阴险。

但最终四面楚歌自刎乌江成全了大汉“大风起兮云飞扬。

”想《资治通鉴》就像想历史一样。

想南阳卧龙,三试刘备爱才之心,茅庐未出,便知天下三分,“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最足通惜刘备不听孔明之言,火烧连营七百里,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曾三气周瑜、五日渡沾、七出祁山,但因错信马谡丢街亭,最终“出师未捷身先死,张使英雄泪襟。

”思《资治通鉴》就像思考历史一样。

思一代武圣关羽,劈划雄,斗吕布,斩颜良,诛文丑,何等威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何等忠义;单刀赴宴,水淹七军,何等智勇;刮骨疗伤,败走麦城,何等凄凉。

悲壮兮,感慨兮,泪沾裳,精神犹存兮。

历史就如茫茫沙滩上的一颗珍珠,闪耀着刺眼的光芒,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见证着环境的变化。

见证着历史就等于见证知识那悠远的独特的魅力,它敲响人们内心的声音,静静地听着听着……历史的足迹被世人所追寻,它“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它“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它“留进细碟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赤壁之战原文及注释

赤壁之战原文及注释

赤壁之战初,鲁肃闻刘表卒①,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②,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③。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④,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⑤,与操有隙⑥,寄寓于表⑦,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⑧。

若备与彼协心⑨,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⑩,宜别图之,以济大事⑪。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⑫,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⑬,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⑭,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⑮。

”权即遣肃行。

【注释】①《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北宋司马光主编,共294卷,300多万字,历时19年。

主要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定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史学家、政治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初,当初。

史书中常用“初”来叙述事情的缘起或回溯往事。

鲁肃:字子敬,孙权谋臣,力主联刘抗曹。

刘表:字景升,汉末任荆州牧。

汉时荆州领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林、长沙、武陵、章陵八郡,即今湖南、湖北一带,治所在襄阳。

②国:指吴国。

③资:基础、条件。

④不协:不和。

指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争位。

⑤枭(xiāo)雄:勇健而杰出的人物。

枭:一种凶猛的鸟。

⑥与操有隙:同曹操有仇。

刘备参与谋害过曹操,曹操曾一再打败刘备,所以说“有隙”。

⑦寄寓于表:时刘备投奔刘表,驻新野。

⑧恶(wù):讨厌,憎恨,这里有嫉妒的意思。

⑨彼:指荆州方面的人。

⑩离违:不齐心。

⑪济:成功。

⑫吊:吊唁。

⑬用事者:掌权的人。

⑭克谐:克:能够。

谐:和谐,引申为顺利成功。

⑮恐为曹所先:担心曹操先占了荆州。

到夏口①,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②,比至南郡③,而琮已降,备南走。

肃径迎之④,与备会于当阳长坂⑤。

读资治通鉴有感

读资治通鉴有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读资治通鉴有感读资治通鉴有感(一)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张新博一位哲人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民族,虔诚领略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民族历史,你会发现,国家、社会乃至人生的盛衰之道尽在其中。

铭记历史,不仅可以总结过去,更可以指引我们走向未来。

刚刚读完《资治通鉴》,虽然理解粗浅,却受益匪浅,感慨万千。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著名史学家兼政治家司马光带领他的助手,用时十九年才完成的空前巨著,也是已知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它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26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取名“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这一历史著作中的王朝更迭以及气势盛衰都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司马光用一生的时光和心血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之间的历史事件,这部三百多万字的鸿篇巨著真可谓是十九年磨一剑,书中记录了历代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生动形象地告诉大家:清廉、中正、刚直、温厚、诚信、执著等古人拥有的品质,在今天仍是万分可贵的精神,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高贵品质,书中有多少精彩绝伦的故事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与深深地思考,发人深省,令人拍案。

比如书中描写秦朝的历史。

商鞅“立木为信”,顺利推进改革,秦国日渐强盛。

这才有了后来秦王嬴政先后灭掉了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北击匈奴,南服百越,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夏族为主体、多民族共融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由于长期以残酷的法律制度为主的严酷统治,农民起义一爆发就势不可挡地让秦朝至二世就匆匆谢了历史之幕。

比如书中讲述的唐朝历史。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150字(7篇通用范文)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150字(7篇通用范文)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150字(7篇通用范文)资治通鉴读书心得150字篇1当历史的烟云被时间带走,风尘中依稀有缕缕壮士的哀叹、孀妇的遗憾、忠臣的决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是了,司马光微微挥袖,提笔写道……兔死狗烹夜凉如水,月光如华,值此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眼皮依然跳动着。

往事如云烟,挥之不去地回荡在他脑海里。

幼时,他忍胯下之辱。

彼时,心中的壮志开始燃烧,立誓要有所成就,小不忍则乱大谋。

他投奔刘邦,协助他打下如画江山。

他是乱世之中的英雄,只有腥风血雨的战场,才是他一展宏图之地!奈何江山稳固,帝王多疑善变,他再也坐不住安宁。

他看破君心,大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或许没有那一腔热血,就不会是今天的结局!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只因帝王龙威下,容不得他驰骋沙场。

若不是重情义,他也可以平分天下。

即使是最后的`造反,他也只能无奈地叹息……窗外寒风凛冽,提着他最后一口气息。

谁,看到了壮士的哀叹?吕后专治不论她是否倾国倾城,只是从风华正茂之时,被项羽掳获起,就是错的开始。

她是刘邦的妻子,最好的人质。

她与刘邦并肩奔行在动摇的江山中。

刀枪干戈,冷冷的兵器,残酷的战争成就了他的帝王业,也悄然在她美艳的容貌下埋下____之籽。

她吃尽妃嫔的醋,用尽心机,甚至想一改江山。

狠毒利用了她的利欲熏心,她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把儿子变作傀儡,囚死孙子,只为她的专治,她吕家的天下!谁怜漫漫长夜,梦回之时,想起一个个挚亲的人离开自己,一个个对手相继倒下,高处不胜寒,流尽多少美人泪?未央,沉浮……人至暮年,还有多少心智?从一开始便是个错,结局,更是个无法扭转的错!若是野心少一些,又怎会让天下吕姓为她陪葬?谁,看到了孀妇的遗憾?西域之行沉郁的驼铃声在漫漫黄沙中悦耳动听。

张骞和他的随从们行走在无边的丝绸之路上,年轻的壮士眉眼中透出凌气,只要能为皇帝平定匈奴,即使是杳无人烟的黄沙路,他都无怨无悔。

当他得知大月氏人早已忘了昔日之辱时,心中可有一丝动摇?当他被囚匈奴时,心中可想过放弃?可是我看到他想方设法逃了出去,我明白,这十几年的黄沙路穿梭不断,也走不灭这颗“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诚,一世荣华富贵绸缎罗衣也留不住他的决心!一次次地行走在丝绸之路上,他把青春献给了君王,把忠诚留给了丹青。

赤壁之战原文及注释

赤壁之战原文及注释

赤壁之战初,鲁肃闻刘表卒①,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②,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③。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④,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⑤,与操有隙⑥,寄寓于表⑦,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⑧。

若备与彼协心⑨,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⑩,宜别图之,以济大事⑪。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⑫,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⑬,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⑭,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⑮。

”权即遣肃行。

【注释】①《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北宋司马光主编,共294卷,300多万字,历时19年。

主要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定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史学家、政治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初,当初。

史书中常用“初”来叙述事情的缘起或回溯往事。

鲁肃:字子敬,孙权谋臣,力主联刘抗曹。

刘表:字景升,汉末任荆州牧。

汉时荆州领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林、长沙、武陵、章陵八郡,即今湖南、湖北一带,治所在襄阳。

②国:指吴国。

③资:基础、条件。

④不协:不和。

指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争位。

⑤枭(xiāo)雄:勇健而杰出的人物。

枭:一种凶猛的鸟。

⑥与操有隙:同曹操有仇。

刘备参与谋害过曹操,曹操曾一再打败刘备,所以说“有隙”。

⑦寄寓于表:时刘备投奔刘表,驻新野。

⑧恶(wù):讨厌,憎恨,这里有嫉妒的意思。

⑨彼:指荆州方面的人。

⑩离违:不齐心。

⑪济:成功。

⑫吊:吊唁。

⑬用事者:掌权的人。

⑭克谐:克:能够。

谐:和谐,引申为顺利成功。

⑮恐为曹所先:担心曹操先占了荆州。

到夏口①,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②,比至南郡③,而琮已降,备南走。

肃径迎之④,与备会于当阳长坂⑤。

感悟《资治通鉴》30句至理名言,洞见古人智慧看透人生

感悟《资治通鉴》30句至理名言,洞见古人智慧看透人生

感悟《资治通鉴》30句至理名言,洞见古人智慧看透人生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意思就是说:以过往的历史作为参考,能有助于君王治国理政。

这是宋神宗对司马光著作《资治通鉴》的评价,这本书也因此得名为《资治通鉴》。

这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300多万字,耗时19年完成。

它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政治智慧,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详细历史。

唐太宗有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据说这书被伟人前前后后读了17遍,足见此书的巨大价值,伟人读书用心终结,为其所用,给中华民族带来屹立世界的精神财富和给中华儿女做人和学习的榜样。

《资治通鉴》的作用,一开始就是作为君王学习的教科书,但是,这本书放到现在,不仅可以有资于治道,还能帮助我们从中获取克己修身的智慧。

常言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读《资治通鉴》,是读国家民生的兴衰历史,也是读修身齐家、做人处世之道。

历史滚滚向前,古籍留给我们的,更多是关于生活的教义。

如果你此刻正处生活的岔道口,相信这些经典名句也能帮你越过迷茫的荒原,打开你的历史视野,看到更多可能。

那么我为大家整理以下几句话,希望对各位有所裨益。

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我们要记住以前的事情,把它作为以后的教训。

这句话教导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汲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晋灵公荒淫无道,赵盾多次劝谏。

但晋灵公不但不接受,反而派刺客去刺杀赵盾。

赵盾只好逃亡,但他的忠心和正义感动了晋国民众。

晋灵公被民众所杀,赵盾后来重回晋国执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无私,敢于直谏;同时也要有智慧和勇气,善于应对困境。

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只有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盲目相信一面之词,才会产生误解,导致错误的判断。

因此要保持客观理性,多方面听取不同的声音,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因为片面狭隘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赤壁之战》文言文对应翻译及常识归纳

《赤壁之战》文言文对应翻译及常识归纳

《赤壁之战》文言文对应翻译及常识归纳节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

由司马光等花了19年时间编成。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赤壁,地名,在湖北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长江南岸。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

北宋史学家。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

〔初〕当初,原先,早先。

叙事中追溯以往之词。

〔鲁肃〕字子敬,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

〔刘表〕荆州(现在湖北、湖南一带)牧。

州牧是东汉后期一个州的长官。

〔国〕指孙权统治的地区。

〔帝王之资〕(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

资,凭借。

〔二子不协〕指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cóng)不和。

协,和睦。

〔各有彼此〕意思是有的拥护刘琦,有的拥护刘琮。

〔枭(xiāo)雄〕豪杰。

枭,骁勇、豪雄。

〔与操有隙〕跟曹操有仇。

汉献帝的亲信受密诏要杀曹操,刘备曾参与其事。

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

〔寄寓于表〕指刘备当时率领所部人马暂时依附于刘表。

寄寓,寄居。

〔恶(wù)其能〕嫉妒他的才能。

〔彼〕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

〔离违〕离、违同义词连用,背离的意思。

指刘备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

〔别图之〕另外筹划这个(事情)。

图,图谋、打算。

〔吊〕慰问(死者亲属)。

〔用事者〕掌权的人。

〔治〕这里是对付的意思。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10篇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10篇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10篇《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精选篇1)在我的书柜中,有一本厚2厘米,包着黑硬壳的书,名叫《资治通鉴》,这本书是宋朝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历经19年的时间,与众人一起将这本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书整理出来的。

这本书的内容主要以政治和军事为主,还兼顾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史料,总共贯穿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书中有许多令人深思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也让我们懂得了一个又一个做人的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如“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是说不能自以为是。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遗子黄金满簏,不如教子一经。

”意思说给后人积累再多的金子、银子,还不如好好教孩子学习。

这是一本货真价实的文学名著,它不仅让我学会了许多政治兵法,还使我了解了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战略侧谋。

这是我第一次读我国的年体通史,就已经学到了不少课外知识,我一定会多读这种历史故事,来更多的了解我国五千年来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

文学是比鸟飞的还远的梦想,是比花开的还美的情感,更是比星星闪的还亮的智慧。

让我们一起读文学名著,博览群书,使我们陶冶情操,让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充满着阳光让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灵。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精选篇2)近周来,我阅读了一本名叫《资治通鉴》的书。

我最喜欢文中的朱买臣。

因为他虽然家境贫寒,但时时不失读书之心。

面对妻子的骂声,朱买臣不但没有放下书本,反而更坚定了读书的决心。

果然,他的埋头苦读没被埋没,后来他成为了会稽的太守。

我最爱其中《李鹰不惧权贵》的故事。

因为李鹰明知杀死张朔,他的哥哥张让便会上奏皇上。

但为了还百姓一个清白,张让待审后把张朔斩了头。

这事很快被皇上知道了,在皇上面前李鹰丝毫不惧。

本想皇上会辞了他的`职,没想到却重赏了他。

其实皇上早就清楚事件的真相了。

这本书中,我最敬佩唐朝的裴度。

他一生历任要职,三度为相,既能在朝廷辅佐君主,又能带兵出征,而且任劳任怨。

虽然屡次受到妄臣排挤,让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读《资治通鉴》之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膨胀

读《资治通鉴》之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膨胀

读《资治通鉴》之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膨胀“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有智慧的古人是怎么让恶人一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呢?答案就是“纵容他!”,光是原谅还不够,一定要鼓励他继续作恶!在时间的长轴上他一定会接受到他应有的惩罚。

翻译成人话就是“欲使一个人灭亡,必先使其膨胀”。

核心就是,遇到傻X 不要怕,把他培养成大傻X,当然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啦。

话不多说,我们来看看智伯的故事。

原文:起因: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

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

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

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康子曰:“善。

”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

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

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

”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

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

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

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

”复与之万家之邑一。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

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

过程:智,韩,魏三家以国人围赵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

沈灶产蛙,民无叛意。

破城有日,韩魏之君畏脣亡齿寒,面无喜志有忧色,赵襄子遣人与韩魏约。

结果: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

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

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三家分智氏之田。

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

当时晋国有四个大夫把持朝政,分别是智,韩,魏,赵,其中智氏最为强盛。

晋国的土地几乎被这四个大夫瓜分了,分完了之后,这时每个国君想增加自己的领土就只有从其他国家手里夺取,你少一点,我才会多一点。

最强盛的智伯是怎么做的呢?有点类似收保护费一样,直接就找到韩国的君主韩康子要土地,智伯的意思是你给不给,你不给我就正好有借口打你!这就是明抢啊…这让人上哪说理去。

《资治通鉴》点评

《资治通鉴》点评

《资治通鉴》点评
《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司马光主编的中国古代编年体通史,涵盖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的共计16朝1362年的历史。

该书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记载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首先,从史料价值方面来看,《资治通鉴》的编纂者们在搜集和
整理史料时非常严谨,注重史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该书引用的史料极为丰富,除了十七史之外,还有各种杂史、私人撰述等。

据《四库提要》记载,《资治通鉴》引用前人著作322种,可见其取材广泛,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此外,该书在编纂过程中还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核实和校订,如“按本纪”、“编年为纲”、“举要删烦”等,以确保史
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因此,《资治通鉴》被誉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次,从文学价值方面来看,《资治通鉴》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

该书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风格,使得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的描绘更加生动、形象。

同时,该书还注重叙事的结构和节奏,通过精彩的叙事和描写,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此外,该书还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的描绘,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和价值观,如忠诚、正义、智慧等,对于读者的思想启迪和道德修养也具有重要
的意义。

总的来说,《资治通鉴》是一部具有极高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古代通史著作。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深刻的思想启示,也为我们展示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瑰宝。

因此,无论是在历史研究、文学欣赏还是思想道德修养方面,《资治通鉴》都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品味。

《孙权劝学》2

《孙权劝学》2

《孙权劝学》 是一个著名的劝学 故事。题目中最关 键的词是“劝”。 请找出孙权“劝” 吕蒙学习的语句。
1揭示学习的必要性: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学习的目的、方法: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3委婉的批评:
卿言多务,孰若孤?
4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朗读并理解: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劝学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 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 希望的一句话是______ 卿今当 涂掌事,不可不学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 学!”“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6、与方仲永的变化相比,吕蒙 的变化对你有什么样的启示?
吕蒙 方仲永
一介武夫 年长乃学 终成大器
年长乃学 学有所成
五岁能诗, 少年不学 少年不学, 一事无成 泯然众人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 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
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本文)吕蒙给我的启示:研讨一
• 1读书对人大有好处(开卷有益)。 • 2知识可以改变人,塑造人。 • 3一个人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肯下 功夫,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 4虚心听取别人的好建议。
吕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 目相待,大兄何见 事之晚乎! 听劝 学有所进
鲁肃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果)
爱才 敬才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孙权
劝学
鲁肃 吕蒙
赞学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读书笔记800字5篇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读书笔记800字5篇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读书笔记800字5篇《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著作。

此书给当时的人的影响力非常大,更给后人予警示。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资治通鉴》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篇1暑假期间,我认真拜读了青少版《资治通鉴》,受益匪浅,让我爱不释手。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一段段历史情节,犹如身临其境,历历在目。

然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历史教会了我一个为人处事的道理----谦虚。

“韩赵魏三家分晋”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智伯一表人才,箭术高明,骑术精湛,身怀绝技,无所不通,文笔优美,思维敏捷,还有意志坚强、勇敢果断的品质。

但他却妄自大,目中无人,当着韩、魏两家说:“汾河、綘河原来可以象晋水淹没赵一样淹没你们两家啊!”结果却是韩赵魏三家联合灭亡了智家。

同此可见,做人一定要谦虚谨慎,一旦狂妄必将招来杀身之祸。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的故事,从另一面告诉了我们,唐太宗贵为天子,却能以谦虚的态度,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治理国家。

他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以谦和之心应付他人的劝谏,创造了唐朝初期的太平盛世,他的丰功伟绩载入史册,被后人称道。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这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陈词滥调,却是为人处事的至理名言。

从(资治通鉴)中许多故事可以看出,为人处世谦虚,可以使前路平坦,免去不必要的纷争与忧扰,是人生的智慧。

今年暑假期间,我报名了星乐培训学校的奥数尖子班。

因为前几次测试,我都得了满分,所以我有点飘飘然,骄傲了起来,结果最后几次测试我只得了90分。

看到老师在试卷上打的大大的叉,我懂得了谦虚的重要性。

以史为鉴,面对当今复杂的社会,谦虚依然是一种美德。

我们应该怀着一颗谦和的心,在平凡中懂得感恩,对社会的感恩,在淡泊中,不忘对别人的感谢。

文言文 孙权劝学注释和译文

文言文 孙权劝学注释和译文

孙权劝学原文和译文《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sù)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初(当初),权谓(对…说)吕蒙曰:“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相当于“你”。

)今当涂(当道,当权)掌事,不可不学!”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蒙辞()以()军中多务()。

蒙辞(推托)以(用)军中多务(事务)。

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权曰:“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岂(难道)欲卿治经(研究儒家经典)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可译为“吗”)!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当涉猎(粗略的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罢了)。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卿言多务,孰若(与……相比怎么样)孤?孤常读书,自以为(认为)大有所益。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蒙乃()始()就学。

蒙乃(于是,就)始(开始)就学。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及(到了……的时候)鲁肃过(到)寻阳,与蒙论议,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大惊曰:“卿今者才略(军事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非复(不再是)吴下阿蒙!”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蒙曰:“士别三日,即(就)更(重新)刮目(擦眼睛)相待,大兄何见事(认清事情)之晚乎!”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资治通鉴》编纂历时十九年,耗费司马光等人一生大部分精力,曾日力不足,夜以继日,类似于我们“白加黑”和“5+2”的工作模式,是为君勤政、贤明正道的一部好书,在中国编年体通史编纂方面尚无出其右者。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读史使人明智,结束了中唐以来的长期混战,北宋时期的中国又恢复了统一,经济社会逐步发展,学术文化展露欣荣,人民生活日趋安定,同时,内政多弊、御戎不力、精神苦闷,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局势与当今形势颇为类似,国际社会局势动荡,风险挑战前所未有,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内忧外患积贫积弱。

当今社会,许多志士仁人均以此阶段为中国实现强国梦想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领导人在稳定中力图创新,在变革中谋求发展,在实干中寻求突破,力争找到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广阔出路。

面对现实往往要回顾历史,借古喻今只为把握当前。

优秀的中国文化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实现强国富民的借鉴方式,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孔子的儒家学说和老子的道家学说,当然还有诸子百家的各种学说与治国方略。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这与当前社会各界热议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谋而合,借鉴历史,就是要从
当年的情形中找出今天的影子,找到一条与现实相符的阳关大道,这一点颇可以从《资治通鉴》中窥知。

王鸣盛认为,“昔人所言,事增于前,文省于旧,《通鉴》可当之”。

《吴起带兵》篇,“丘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针对当前干部、基层带兵的诸多困惑,我想吴起将军为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

《商鞅变法》篇:“秦孝公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迹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政策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抓落实。

作风的改进,在于实干;成绩的取得,更需要苦干、巧干、大家一起干,一切问题要在实干中才能解决,一切发展要在实干中才能推进。

而能否推动实干最关键的一环就是奖惩是否到位,只有及时的奖惩、得当的奖惩才能促进社会切实树立实干精神。

“中华民族的昨天,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
族的今天,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有牢记昨天的漫道,才能理解今
天的沧桑,只有今天的真抓实干,才能擎起明天的破浪之剑。

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