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一册《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24)
3. 学生活动:认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在课后,按照教师的要求,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和表示数量关系。
板书设计
快乐的午餐
一一对应比较多少
“=”“>”“<” 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形象直观的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多少的经验,但对于用数学方法进行比较还比较陌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 认识 “=”“>”“<” 等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数量关系。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4. 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2.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将小动物和餐具一一对应起来。
(2)提问:“通过一一对应,你发现了什么?哪个多?哪个少?”
3. 学生活动:动手进行一一对应,观察并回答问题。
四、认识符号,表示关系
1. 设计意图:认识 “=”“>”“<” 等符号,学会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
2. 教师活动:
(1)当小动物和餐具数量相等时,介绍 “=” 的含义,并板书 “3 = 3”。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2024)
教材分析
《快乐的午餐》是北师大版(2024)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以小动物们的午餐场景为背景,通过比较餐具和动物数量的多少,引导学生学习一一对应和比较大小的方法。教材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乐的午餐 (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快乐的午餐(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目的1.学生能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解决问题,把数学知识和思维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2.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加减法。
3.学生能够理解利用长方形划分的方法求面积。
教学重点1.沟通解决问题。
2.了解并运用加减法。
3.利用长方形划分的方法求面积。
教学难点1.利用长方形划分的方法求面积。
教学准备1.PowerPoint演示文稿。
2.白板和彩色荧光笔。
3.提前准备好午餐相关物品和工具(如餐盘、餐刀、餐叉等)。
教学过程授课一:引入1.教师打出“你知道如何准备一份快乐的午餐吗?”这道题目,向学生提出问题。
2.让学生自由发言,听取他们关于午餐的看法和想法。
授课二:知识讲解1.给学生放映PPT幻灯片,向他们讲解有关加减法、长方形和面积的知识。
2.向学生解释如何使用加减法运算以及如何利用长方形划分的方法求面积。
授课三:练习1.学生根据课上讲解的知识,拿起餐盘、餐刀和餐叉,开始动手做午餐。
2.学生可以使用他们自己带来的食材或使用教师为他们准备的食材。
3.学生将会根据提供的题目,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他们的午餐,并通过运用长方形划分的方法,计算出餐盘的面积。
4.学生将在课堂后展示并介绍他们所做的午餐及其相应的餐盘面积。
授课四:总结1.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教师向学生讲述如何使用加减法运算和长方形划分的方法求面积。
3.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互动与操作后,将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今日所学内容。
常见问题解答Q:除了餐盘,我们还可以如何运用长方形的方法来求面积?A:除了餐盘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画矩形或长方形的方式来完成求面积的计算。
Q:我们可以使用哪些方法来解决问题?A:我们可以使用加减法运算、长方形划分的方法来解决今天所提出的午餐问题。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加减法,掌握长方形划分的方法求面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完成有趣的课堂任务。
快乐的午餐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一、设计背景学校为了落实“让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特地组织了以“健康午餐”为主题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利用数学知识,设计出自己的午餐,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因此,我们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并能应用口头表达中的数学概念;2.学生能够使用数学知识描述自己的饭菜,如重量、容量、大小等;3.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如加减乘除;4.学生能够学会与同学合作、分享自己的午餐。
三、教学内容及顺序教学内容时间1. 小组讨论菜品20分钟2. 计算菜品的重量、容量和数量20分钟3. 计算总价格30分钟4. 设计午餐公告牌30分钟5. 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午餐60分钟1. 小组讨论菜品老师将所有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讨论选出自己午餐的菜品,并列出菜单。
这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计算菜品的重量、容量和数量学生根据自己的午餐菜单,获取菜品的信息,包括其重量、容量和数量,并对其进行计算。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
3. 计算总价格学生将每个菜品单价与数量相乘,得出每个菜品的价格。
然后,学生将所有菜品价格相加,计算出午餐的总价格。
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掌握加法计算技能。
4. 设计午餐公告牌学生需要在一张大纸板上设计一个午餐公告牌,介绍自己午餐的菜品、重量、容量、数量、价格等信息。
这个环节旨在锻炼学生的视觉表达和创新能力。
5. 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午餐学生将自己的午餐公告牌挂在墙上,并向同学展示和表达自己的午餐。
学生可以向同学询问其他午餐的菜品和价格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调整自己的午餐菜单。
这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实施与方法1.教师讲解菜品的信息─学生听取;2.学生分组讨论菜品;3.学生计算菜品的重量、容量和数量;4.学生计算午餐总价;5.学生设计午餐公告牌;6.学生分享自己的午餐,并向同学提问或调整。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5篇)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5篇)第一篇: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于不等关系。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清楚地表达以及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会“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一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多”“少”“同样多”“最多”“最少”的含义。
描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难点:能动手操作,用“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松鼠、盘子、勺子、杯子图片。
2、学具:圆片、三角形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小朋友们,秋天到了,漫山遍野的松果都成熟了,小松鼠们采摘到课好多好多的松果。
今天中午,它们决定好好地庆祝一下,享受一个丰盛的、快乐的午餐。
揭示课题:快乐的午餐(并板书)。
2、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松鼠有6只,盘子有6个,勺子5个,杯子7个,并发现餐具不够。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师:真是个粗心的服务员,那谁在家帮忙摆过餐具?说一说你是如何摆餐具的?2、动手操作,学习新知活动一:摆盘子师:谁能将松鼠们的盘子摆一摆,看盘子够吗?先看图中有几只松鼠?有几个盘子?(请一名学生上台摆)摆完后,请学生说一说他是怎么摆的。
(一个对着一个地摆)引导学生说1只松鼠对1个盘子。
师:你为什么要把它对的这么整齐?(一眼能看出多少)全班动手操作摆一摆:用三角形代表松鼠,用圆片代表盘子,请先拿出它们各自相对应的数量,再动手摆一摆。
学生观察、汇报结果。
师:盘子够吗?你们怎么知道?(每只松鼠都有1个盘子,盘子没有多余的)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
小结:一一对应地摆,松鼠和盘子都没有多余的,这样说明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
2024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2024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 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理解( 一样多” 多” 少” 最多” 最少”的含义,数出数感、比出数感。
2.(结合动手操作活动,感受从无序到有序、( 一一对应”的方法的形成过程,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逐步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
3.在画一画的活动中,继续用图形或符号表示物体的数量,知道其表达的现实意义,初步体会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发展符号意识。
4.(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 一样多” 谁比谁多或少”。
难点: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感受(少”和(多”是相对概念。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动手操作法四、教学用具:磁性黑板贴、课件ppt五、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播放动画视频,引出问题:盘子够吗?二)动手操作,学会比较。
1.盘子够不够? 探究一样多)①说一说:师:谁能说一说盘子够不够?预设:够了。
师:你怎么知道够啊?预设:我数了数,松鼠有六只,盘子也有6个所以够了。
师:说的多好,她是通过数一数知道的,掌声送给她。
师:小朋友你们会数数,可小松鼠不会数数呀,你有好办法,让小松鼠知道盘子够不够吗?师:你能用摆一摆的方法来看看盘子够不够吗?②摆一摆:师:请你拿出一号学具袋,摆一摆,看看够不够。
预设:横着摆、围成圆圈摆、一个盘子和一只松鼠叠在一起摆,但都是用了一一对应的思想。
找出三种典型摆法展示,并请学生到讲台上说一说)师:你是怎么摆的?生:一只松鼠对齐一个盘子师:你知道了什么?预设:盘子够了。
师:你观察得真细致,请回到座位。
师:刚刚他是一只松鼠对齐一个盘子的,你也是这样吗? 问另外一个学生),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是的,盘子和松鼠一样多,所以盘子够了。
《快乐的午餐》(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快乐的午餐(教案)
课程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学生能够通过自主运算完成简单的加减法题目。
3.学生能够将加减法运算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
前置知识
无
新知内容
本堂课将教授简单的加法与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导入
1.老师可以问学生,他们喜欢吃什么午餐。
2.老师可以给学生出示几张图片,例如三明治、汉堡包、披萨等,然后让他们猜一猜这些午餐需要多少元。
观察
1.让学生观察一个简单的午餐菜单。
2.让他们数一数菜单上有多少种午餐。
操作
1.让学生自主计算菜单上午饭的价格。
2.老师可以让学生分别使用加法和减法计算午饭的价格。
对话
1.老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他们现在有一些钱,他们可以买哪些午餐。
2.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加减法计算他们可以购买的午餐。
3.老师可以问学生,如果他们想买一些饮料或甜点,他们需要多少钱。
总结
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几个简单的口诀,并提醒学生要注意不同的场景下使用不同的运算方法。
拓展
1.老师可以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午餐菜单,并编写加减法题目。
2.老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一起完成一些简单的问题。
3.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知道了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应用加减法。
下次请大家带来自己设计的午餐菜单和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成长!。
一年级数学上册《快乐的午餐》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表达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珍惜粮食,热爱生活。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粮食的情感,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午餐时间为背景,设计一系列与午餐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年级数学上册《快乐的午餐》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数技能,能够熟练地点数10以内的数字,并能够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对物体进行数量和形状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算术运算,如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注重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数学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予鼓励和支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5.创新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10以内的数字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将食物进行分类,并用数字进行计数,培养对数学符号的敏感性。
3.掌握基本的货币知识,认识人民币的几种常见面额,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2.学生互评练习题,互相指出对方的错误并给予改正。教师选取典型错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3.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练习。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加减法运算、货币知识、分类计数等关键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在午餐场景中运用数学知识的体会和感受。
3.教师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向家长展示,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同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1.家庭作业:设计一份午餐菜单,包括至少五种不同的食物,并给每种食物标上价格。运用今天所学的加减法运算,计算出整个午餐的总价,并思考如何使用最小数量的货币进行支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午餐的故事,引起学生对午餐话题的兴趣。故事中包含简单的数学元素,如食物的数量、价格等,为学生提供初步的数学感知。
2.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每天中午都吃什么样的午餐呢?午餐中有哪些数学秘密呢?”引导学生思考午餐与数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午餐菜单和计算过程,互相交流学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主要围绕“数一数”和“比一比”两个主题展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能够用数词描述物体的数量,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故事情境、数数游戏、实践活动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数和比较的概念可能比较陌生。
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已经初步接触过数数,但对于数的顺序、数量的概念等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数数和比较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能够用数词描述物体的数量,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用数词描述物体的数量,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数的顺序,掌握数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数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数的方法。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故事情境图片、数数卡片、实物等教具。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练习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3.教学环境: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准备相应的教学场地和设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一个关于午餐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找出认识的数字,从而引出数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数数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并能够用数词描述物体的数量。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午餐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午餐的基本组成,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2. 学会合理搭配午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习惯。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餐桌礼仪,学会珍惜粮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午餐的重要性,学会合理搭配午餐。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克服挑食、偏食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午餐食物图片、午餐搭配表、餐桌礼仪视频。
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各种美味的午餐图片,引发学生对午餐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午餐的基本组成,让学生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3. 活动一: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午餐搭配,并说明原因。
4. 活动二:观看餐桌礼仪视频,学习良好的餐桌行为。
5. 活动三: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搭配。
6. 总结:强调午餐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六、板书设计1. 《快乐的午餐》2. 画出午餐的基本组成,如主食、蔬菜、肉类等。
3. 列出午餐搭配的原则,如营养均衡、多样化等。
4. 强调良好的餐桌礼仪,如不挑食、不偏食、珍惜粮食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设计一份营养均衡的午餐搭配。
2. 写一篇关于午餐的短文,描述自己喜欢的午餐及原因。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对午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动手实践,学生学会了合理搭配午餐,培养了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3. 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
4.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饮食习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为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午餐》主要围绕“数一数”和“比一比”两个主题展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抽象的数学概念,又有具体的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直观的物体和实际的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同时,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数数,并能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数数,并能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并理解比较的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直观的教具,如小动物图片、水果图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玩具或者实物,如小汽车、小球等。
3.教学环境:布置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如在教室里摆放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小道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们要举行一个午餐聚会,我们需要为他们准备食物”,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快乐的午餐。
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些直观的教具,如小动物图片、水果图片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快乐的午餐》这一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在午餐时间,小动物们分享食物的场景。
通过这个场景,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即两个数量合并成一个总数的运算。
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分享、关爱他人的品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但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理解分享的概念。
此外,学生对动物形象较为喜爱,因此,通过小动物分享食物的场景来引入加法运算,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加法运算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分享美好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法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加法运算的实际应用,能够将加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小动物分享食物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加法运算。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教学卡片、小动物手偶等。
2.学具:练习本、笔、小动物贴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小动物们分享食物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大家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他们在分享食物。
”教师总结:“分享是一种美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分享的知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两组相同数量的小动物手偶,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把这些小动物分成两组,每组有多少只呢?”学生回答:“每组有5只。
”教师继续提问:“如果再把这两组小动物合在一起,一共有多少只呢?”学生回答:“一共有10只。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数出数量在 6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学生能够理解“一样多”“多”“少”的含义,并能用相应的语言描述物体的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经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数量的过程,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一样多”“多”“少”的含义,并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数量关系。
掌握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
2、教学难点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各种食物图片、小棒等)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午餐的视频,展示小朋友们在学校食堂快乐用餐的场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他们的午餐多丰富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快乐的午餐》。
2、探索新知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有哪些餐具和食物?它们分别有多少?让学生数一数,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比较餐具和食物的数量教师拿出 3 个勺子和 5 个碗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提问:勺子和碗哪个多?哪个少?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数,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将勺子和碗一个一个地对应摆放,剩下的就是多出来的。
同样的方法比较其他餐具和食物的数量。
理解“一样多”“多”“少”教师指着一一对应的图片,讲解“一样多”“多”“少”的概念。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一样多”“多”“少”。
3、巩固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一练”。
让学生拿出学具,自己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
4、课堂小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一样多”“多”“少”的含义和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
5、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数一数家里的水果、玩具等物品的数量,并用“一样多”“多”“少”描述它们的数量关系。
《快乐的午餐》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数字0-10的认识:确保学生掌握数字的读写顺序,能熟练识别和书写0-10的数字。
举例:通过午餐场景中的食物数量,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如“3个苹果”、“5个面包”。
(2)用数字描述物品数量:培养学生将数字与实际物品数量相对应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午餐数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每个小组用数字卡片和实物来模拟午餐场景,练习用数字描述数量。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快乐的午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教学内容
《快乐的午餐》教案,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生活中的数》。本节课主要内容为:通过午餐场景,引导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字,学会用数字描述物品数量,理解数量多少的概念。具体内容包括:
1.认识数字0-10,了解数字的读写顺序;
2.通过观察午餐场景,让学生用数字描述各种食物的数量;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2)数字顺序的理解:学生可能对数字的顺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引导。
快乐的午餐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
2.设计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评价指标,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3.注重评价的过程性,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进步和成长。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注重评价的及时性和针对性,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同时,运用激励评价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具有合作性和交流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教学活动。在合作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操作、思考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鼓励他们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和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通过游戏、故事、实物操作等引导学生感受加减法的本质,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快乐的午餐》(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快乐的午餐》(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计算午餐中的食物数量,并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午餐时间的秩序感。
二、教学内容1. 午餐中的食物数量计算。
2. 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3. 午餐时间的秩序感培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加减法计算午餐中的食物数量。
2.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午餐场景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午餐食物图片、加减法卡片、教学PPT。
2. 学具:午餐食物图片、加减法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午餐食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午餐中的食物数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加减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3. 案例分析:分析午餐场景中的加减法计算,使学生能够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午餐食物数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总结,讲解午餐场景中加减法的运用技巧。
6. 课堂练习:布置午餐食物数量的加减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午餐时间的秩序感培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快乐的午餐》2. 板书内容:- 加减法的概念及实际意义- 午餐场景中的加减法计算- 午餐时间的秩序感培养七、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午餐食物数量的加减法练习题。
2. 实践作业:观察家中午餐的食物数量,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午餐场景的导入,使学生能够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午餐场景中。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快乐的午餐》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快乐购物》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购物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简单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实际生活中的购物环节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购物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购物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购物过程,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购物过程。
2.游戏教学法:通过模拟购物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购物场景图、商品图片、计算器、购物清单等。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套购物清单和计算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购物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的物品名称。
提问:“你们知道图中的物品价格吗?如果我们要买这些物品,应该如何计算总价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商品图片和购物清单,让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活动。
每组选定一种商品,根据商品价格和数量计算总价。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如有问题,可以请教组内其他成员或教师。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在购物过程中,需要运用加减法计算商品总价。
教师观察学生的计算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购物计算得更快、更准确。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快乐的午餐》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动物们一起吃午餐的情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到数学知识,对于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能正确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数数、计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认识,能正确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灵活运用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2.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故事情境和数学运算过程。
2.教具:准备一些小动物的图片、卡片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纸、计数棒等学具,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小动物们一起吃午餐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1.5 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描述:通过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意义。
2.学习内容分析: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对数的含义有了初步的感知,并且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之后进行学习的,这一内容的学习也是为下一节学习数的大小的比较打基础的。
本节内容由三个情境问题构成,首先根据情境图中呈现的6只松鼠到饭店就餐,有6个盘子、5 把勺子等信息,提出“盘子够吗”这一问题,紧接着提出勺子够吗?水杯够吗?这样的两个问题,出示两组情境图,主要利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通过小松鼠与勺子、杯子的比较活动,发现数量不一样多,体会多与少的含义。
最后,在“说一说,哪个最多?哪个最少?”环节中,主要是三个数量的比较,在数一数、比一比的基础上,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得出比较结果,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最多、最少。
整个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一一对应”的活动过程,帮助学生直观认识两个数量之间的相等和不相等的关系,为后续学习解决“比较两个数量间多与少”的问题解决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并掌握比较物体的多少,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同时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得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难点:结合动手操作活动,积累一一对应的活动经验。
三、教学过程师:能说说为什么要把它对的这么整齐?学生自由说说:这样才能一眼看出盘子够不够……师:像这样一个对着一个地摆,叫做一一对应。
观察摆的结果,盘子够吗?学生:一样多,够了。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每只松鼠都有一个盘子,松鼠没有了,盘子也没有多余的了,所以说盘子刚刚好。
师:一一对应地摆,松鼠和盘子都没有了,这样说明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同样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第一册《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第一册《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2.能判断生活中具体物体之间的多少。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二、教学重点
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三、教学难点
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是小松鼠丁丁的生日,他邀请了几名好朋友到动物餐厅一起吃午餐,看,他们已经准备好了。
(出示主题图。
)
同学们,你都看到什么了?(盘子、杯子、勺子。
)
对了,小松鼠们用餐的时候每人都需要准备一套自己的餐具。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
(二)主动探究
1.感受同样多
粗心的服务员给小松鼠们准备了这些餐具,这些餐具够不够用吗?到底谁
多谁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多少。
(板书。
)
餐具的种类比较多,咱们一样一样的来比一比吧。
首先,咱们看看盘子够不够,好吗?
老师也给每个同学准备了和图中一样的小图片,如果你是服务员,你会怎么给这些松鼠发盘子?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拿出盘子图片,动手摆一摆。
(生上台摆,边摆边说。
)
师引导:1只松鼠摆1个盘子,没有多余的松鼠也没有多余的盘子,也就是松树和盘子的数量同样多。
(板书。
)
谁还能把这个发现和大家说一说?
(找学生说一说。
)
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个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同桌交流。
)
2.初步感受多和少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了不起,你们都是非常出色的餐厅服务员,请同学们把盘子收起来放在一边,接下来同学们看看勺子够用吗?请你从学具袋中拿出勺子图片,利用松鼠和勺子的图片动手摆一摆。
(找一学生上台,边摆边像刚才那样说一说。
)
预设:少一个勺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勺子少1个的呢?
师引导:1只松鼠对着1个勺子,最后1只松鼠没有勺子,也就是说,勺子比松鼠少1个。
(板书。
)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文章内容
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快乐的午餐》教学设计刚才我们比过了盘子和勺子,还剩下什么了?(杯子。
)
接下来同学们把勺子收起来,和盘子放在一起,从学具袋中拿出杯子图片,再动手摆一摆。
边摆边说你发现了什么。
(杯子比松鼠多1个。
)
3.体会多少的相对性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是把餐具和松鼠来比的,现在我们把餐具之间互相比一比,你能像这样说一说吗?(指板书。
)
杯子比多,比多,比其他两个都多,那就说明杯子是最多的。
那什么最少啊?
【设计意图:引出最多最少。
】
盘子怎么一会多,一会少呢?
【设计意图:体会多少的相对性。
】
(三)巩固练习
1.
2.哪一堆正合适?画。
3.比一比,最多的画,最少的画○。
4.猜一猜,黄兔采了多少个蘑菇?
五、全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