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通史专项训练卷1
通史专项训练卷(一)古代的中国与世界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
1.(改编)“讳法,自周以前无之,至周公立制。人生既冠,以字易明。及有爵者,死而定谥,则固以弥文矣。后世遵之,其法愈严。……汉吕后讳雉,改雉名野鸡。”由此推断,“周公”立“讳法”的真正目的是()。
A.维护皇权的不可僭越B.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
C.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D.维护儒家的伦理纲常
解析题干大意为:“避讳之风,西周以前没有,至周公时期方成定制。男子成年后,以字相称方易辨别,有爵位的,死后授予谥号,则已经成为礼制。后世遵从避讳之制,且(遵守)愈加严格……(雉,鸟之意),汉吕后(因名雉)故避讳“雉”字,(不准民间使用)称雉字时一律改称野鸡。”从题干看出“讳法”主要在于维护等级尊严,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项正确。
答案 B
2.(改编)“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B.“中朝”制度
C.皇帝制度D.察举制度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汉初采取的制度既有周朝的分封制,又采取了秦朝的郡县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项。
答案 A
3.(改编)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认为唐朝()。A.专制皇权达到顶峰B.三省相互牵制
C.三省拥有最终决策权D.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和所学史实反映了唐朝皇帝的最终决策要受到三省的影响。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1
一、同学总体状况:
高三12-25班是我校文科班,三个班共810人,其中12-15班为史生班,16-21班为史政班,22-25班为史地班。本届相当一部分同学历史基础学问不扎实,学习层次参差不齐,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把握,二卷答题不规范,历史基础学问很不扎实,理解运用力量较差,与高考的要求和学校的要求还有肯定的差距。在对同学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一轮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二、定好基调,做好方案:
第一轮复定下的基本基调是:“踏实、精确、稳步”。
踏实:依纲据本梳理课本学问,穿插小专题。延长和加深要适度,照看全体同学,注意夯实基础,扎扎实实,讲得实在,练到实处,达到实效。基础学问、基本技能要求把握讲到位、练到位。训练中突出重点,讲究效果。除了重点内容要训练外,要求重点抓好基础题和中档题的训练,狠抓错题过关,提倡“小题大做”。在基础学问的学习过程中,注
意总结规律,不断提高。我们要求同学自己在复习过程中总结提高,让同学通过自己的总结,探究解题规律,把老师的教学思路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
精确:就是要瞄准考纲,精确定位,把准难度,讲练精确。
稳步:稳步推动,稳中取胜。不单纯追求进度,以学问是否把握到位为基本依归。
三、教学任务:
1、进行第一轮复习把握单元基础学问,巩固学问点,强化学问体系。
2、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同学的解题力量及思维力量。
四、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
1、仔细学习新课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课件:中国古代社会转型之周秦之变 (共23张PPT)
“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
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 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 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C
D. 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土地规模(亩) 户数
20以下
24
20~130
103
131~300
10
300以上
2
小计
139
户数比例
17.3% 74.1% 7.2% 1.4% 100%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 个体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实际上是一种小土 地所有制,是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为一体的一 种农业生产组织结构。
区分概念
(1)自然经济:即自给自足的经济,和商品经济 相对立。其生产不是为了市场交换,而是为了 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的需要。(侧重于生产目 的)
(2)小农经济:是指以个体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的经济形式。小农经济实行精耕细作,农业和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经营规模较小,是中国封 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侧重于经营规模)
影响: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地租形式的转变,都为 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劳动力,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宋元明清时期:以纯粹租佃制为特征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完全确立
国家土地所有制
• ①王田制(王莽时期) 把全国的土地更名为“王田”,归国家所有,禁 止自由买卖。从形式上看与井田制相似,但本质 上属于地主土地所有制。目的在于托古改制,限 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结果由于脱离社会 实际,并招致豪强地主阶级的反对而失败。
高三一轮通史复习一轮复习(世界近代史部分)(共268张PPT)
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 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 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 部。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这 位航海家应属于 A.西班牙 B.葡萄牙 B C.荷兰 D.英国
(2014〃安徽示范高中联考)马克思在《共产党宣 言》中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 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 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 ‚革命因素‛是指( ) A.‚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D.贸易中心的转移和货币地租的兴起
D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不是欧洲人对黄金的狂 热追求,而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欧洲人对 黄金的狂热追求本质上反映了资产阶级原始积累 的需要,即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对原始积累的需求 。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 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增 大。”“新兴的资产阶级要用黄金来扩充资 本”“社会上层用于奢华的生活享受”„„ ——恩格斯
高三一轮通史复习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 ,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是:自 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一时;教会和世俗封建主 的政治统治;教会封建神学对文化的绝对控制。从世 界整体来看,新旧大陆之间基本上彼此隔绝,亚欧非 之间的交往和接触范围较小,而且时断时续。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提纲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
政治史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2-17
经济史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P2-22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P2-18 古代史思想史必修3: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P24-37
专题二商鞅变法P14-27
改革史选修1: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P26-34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P38-44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P22-35
政治史必修1: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P44-54
中经济史必修2: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P28-39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P46-57
思想史必修3:
国近代史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P64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改革史选修1:专题九戊戌变法P118-126
专题一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史——第三节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P12
民主思想与实践选修2:专题二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第四节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P34
专题五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四节发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P103
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P62
政治史必修1: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P82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P44-56 现代史经济史必修2: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P60-72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P62-74
思想史必修3: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P80-92
政治史必修1: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P100-111 古代史
思想史必修3: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P98-114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P116-128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通史复习
高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复习:中国通史复习
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的历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4、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5、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
高考历史复习提纲
一、秦朝的统一与政治制度
-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
- 实行郡县制与封建制度
- 推行中央集权制度
- 实行严格的法制和军制
二、西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刘邦创立西汉
- 实行皇帝制度
- 达成「封建官僚制度」
- 提倡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 推崇儒家文化与科举制度
三、东汉末年与三国时期
- 黄巾起义与四大家族的争权
- 曹操与刘备的政治斗争
- 三国鼎立与各国政权的建立
- 政治上的分裂、经济的衰落与社会动荡
四、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文化
- 魏晋南北朝的建立
- 文化以道德哲学为主
- 佛教的兴起与传播
- 种族间的冲突与融合
五、隋唐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隋文帝的统一战争与政治制度
- 杨广的改革与疆界扩张
- 唐太宗的开放政策与疆域的巅峰
- 科技与文化的繁荣
六、宋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北宋与南宋的建立
- 实行官僚制度与科举制度的改革
- 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 诗词、绘画以及科技的繁荣
七、元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元世祖的统一战争
- 实行民族制度与行政制度
- 治理及其对内对外政策的影响
- 都城大都的建立与发展
- 蒙元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
八、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明朝的建立与国内经济的发展
- 中央集权与宦官专权的斗争
- 清朝的建立与封建体制的巩固
- 经济与农业的发展与海外贸易
- 文化上的变动与传统价值观念的变迁
九、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 辛亥革命与民主革命的兴起
- 建立中华民国与国内政府的混乱
- 国共合作与内战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行- 文化大革命的兴起与社会动荡
高三历史通史第一轮复习总教案
高三历史通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单元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试大纲】
●西周时期的政治●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考点梳理】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1、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
3、特点:①规定了周王与诸侯间的权利和义务,“土地和人民”、“义务”是联系周天子和诸侯的纽带;②受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③分封对象多元化;④层层分封。
4、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各封国与周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③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5、遭到破坏:①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势力的衰微和诸侯争霸局面的出现,分封制名存实亡;
②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被郡县制所取代。
●宗法制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特点:①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为大宗,拥有继承权;②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③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3、作用:①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对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占有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强化王权,从而实现国和家一体化;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过程
1、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权力高度集中。
高三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
高三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
一、中西方古代大致时间对比表
西周、春秋(公元前1046—公元前476)—古希腊(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4世纪)
战国、秦汉(公元前475—公元前220)—古罗马(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隋唐(589—907)、宋元(960—1368)—中世纪(西方封建社会) (476—1500)
明清(1368—1840)——近代社会,走向工业文明
(一)先秦时期
1.夏、商(殷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
(1)阶段特征: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①政治:早期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以血缘为纽带构建政治体制;
但最高权力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②经济:处于“青铜时代”,盛行井田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农业生产以奴隶集体劳作为主;“工
商食官”,工商业基本为官府所垄断,形成中原地区长期领先的格局,
(2)知识结构:
①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青铜器的制造生产规模大,精品多……
②政治制度:王权与神权的结合,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分封制
③文化:甲骨文金文、学在官府、
2.春秋战国时期(即东周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
(1)阶段特征: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转型时期
(2)知识结构:
①政治:分封制和宗法秩序的瓦解,诸侯称霸争雄(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民族融合;各国先后进行变法,创立了君主集权制、官僚制及郡县制等一系列新制度,如商鞅变法各诸侯国进行及社会变革,创建新的制度。
②经济:开始进入“铁器时代”,铁犁牛耕——铁农具的开始使用,并日益扩大;牛耕出现并推广,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课件:通史知识专项整合(一)
[对点训练]
1.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 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之间,在 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 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 说明( C ) 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D.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
三、“儒学为纲”的中国传统文化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思想在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后,到汉朝确立了儒家思 想的独尊地位,经过历代儒学家们的改造,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思想。唐宋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发展到更具理论化和思辨化 的理学阶段。明清之际,一些进步思想家对儒学进行批判和继承,为儒学的 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2.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贡献显著。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队伍的壮 大,文学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世俗化。
3.古代商业 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国内外贸易的发展、 城市商业功能的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管理是核心内容。对商业发展 的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限制到逐渐放松的过程。 4.古代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为主,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 终;在明清两朝又增加了海禁政策,清朝甚至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两者均是 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高三历史复习题: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高三历史复习题: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一、社会主义建设
1. 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措施,
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2. 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主要任务包括实现农业集体化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进
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教育、文化建设。
3. 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施与发展有哪些特点?
具体实施与发展特点包括三线建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
二、改革开放
1. 什么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指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政治和文化
改革措施,旨在推动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
2. 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主要目标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城市改革、外商投资
和对外开放等。
3. 改革开放的具体实施与发展有哪些特点?
具体特点包括经济特区的建设、农村改革的试点、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民营
经济的发展、外资引进和合作等。
三、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联系与发展
1.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有什么联系?
社会主义建设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手段和方式。
2.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关系发展如何?
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建设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基础,改革开放又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3.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如何?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得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稳定得以保障。
高三通史第二轮历史复习 秦汉 魏晋史 (共49张ppt)
【能力拓展】
(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周天子在
诸侯割据局面下无能力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新兴的地主阶级也 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 保护其土地所有制度
(3)理论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
【能力拓展】
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尚玄学之风分认识
1.原因 (1)秦汉大一统王朝灭亡的教训,需要一种新的思想维护 这会秩序和纲常名教。
(2)东汉末年,统治集团内部分化,矛盾加剧,知识分子 厌恶官场,明哲保身,悉心研究三玄之学,倾向于“玄虚淡泊”。 东汉后期盛行的清议、清谈之风和先秦时期道家思想以及汉末 魏初的名法思想都为玄学的产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能力拓展】
对中原人口大量外迁的认识 1、外迁历程 (1)两晋之际,是中原人口的第一次南迁高潮。由于汉族统 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山东、山西沦为主战场,加上黄河 流域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2)安史之乱以后,是中原人口的第二次南迁高潮。安史之 乱北方战乱,社会动荡,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 (3)两宋之际,是中原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金灭北宋的 “靖康之难”。
(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开 发过度,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能力拓展】
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过渡时期的中国ppt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知识脉络
新 政 协 召 开
新 中 国 成 立
一 届 人 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 中 国 民 主 制 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思考与探究
政治制度,必然得由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 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 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 度,决然无法成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创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制度,创造性的处理了哪些关系?有何意义?
课堂练习
(08年海南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 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 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 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人由党外民主人 士担任。这( ) C
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B.说明中国共产党实行与民主党合作政策
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提出
人大制度创立, 万隆会议 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正式确立, “一五计划”, 日内瓦会议 三大改造
经济史考点梳理
经济史考点梳理
一、“一五计划”(1953—1957年)
1.背景:建国初,我国依旧是落后的
对国防工业 的需要;借鉴
农业国;
苏联模式 。
2.内容:优先发展 3.成就: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 重工业
高三通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通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是学生们人生中最为紧张的一年,而历史科目的备考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史作为历史科目的核心,是考生们需要重点关注和掌握的内容。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一些高三通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世界历史
高三的通史课程重点是世界历史,尤其是现代世界历史。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重要事件和人物。
1. 一战和二战:这两场世界大战直接影响了世界的格局。一战导致了多个帝国的解体和新兴国家的崛起,而二战则进一步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加速了殖民地解放运动。
2. 印度独立运动:印度独立运动是世界近现代史上最为重要的独立运动之一。甘地领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为亚洲和非洲的殖民地解放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3. 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发生标志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
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事件对世界各国
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开创了资本主义时代的
新篇章。它标志着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为
后来英国殖民地的独立运动提供了重要的范例。
二、中国古代历史
中国古代历史是高三通史课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重点是中
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下是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1.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转折点之一。春
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百家争鸣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鼎盛时期。唐朝的开
放和繁荣使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而宋朝的
科技和文化发达则为中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高三历史总复习练习题
高三历史总复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航海有重要作用。
B. 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和传播信息更加方便和普及。
C.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促进了科技和文化的传播。
D. 火药的应用使军事战争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2. 下列选项中,哪一位是近代世界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A. 孔子
B. 笛卡尔
C. 孟子
D. 荀子
3. 印度的凡尔赛王宫又称为:
A. 埃菲尔铁塔
B. 青岛浴场
C. 泰姬陵
D. 圣索菲亚大教堂
4.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是:
A. 中国禁止鸦片的进口和贩卖
B. 英国不满中国对外贸易的限制
C. 英国入侵中国的军事要地
D. 中国对外商的不友好态度
5. 下列哪一场战役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A. 平津战役
B. 皖南事变
C. 武汉会战
D. 九一八事变
二、简答题
1. 解释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
2. 举例说明近代中国经历的几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 解释什么是冷战,并列举冷战期间的重要事件。
4. 解释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
5. 分析南京大屠杀对二战中的中国及世界产生的影响。
三、论述题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请选
择其中一场战争,并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角度进行全面论述。
注意事项:本文以非正式的问答形式呈现,题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答案与选项之间用英文半角句号分隔。请在你的回答中对选项以A、B、C、D进行编号,并在最后给出你的选择答案。答案以简洁明了的方式
回答问题,对每个问题给出清晰的解释。尽量避免使用文言文或太过
高三高考历史全册通史整理汇总
高三高考历史全册通史整理
第一部分: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上):先秦时期的中国时代特征:
⏹中华文化起源与初步发展
⏹前8世纪以前,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型和奴隶社会繁荣时期
第一部分:公元前三世纪以前的世界(下):世界
时代特征:
●古希腊奴隶制民主制时代,文化繁荣
第二部分: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上):(中国: 秦汉魏晋南北朝)
时代特征:
第二部分: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十三世纪的世界(中国:下 隋唐宋元)
时代特征:
● 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
第三部分: 14世纪-19世纪前期的世界
时代特征: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
第四部分: 19世纪中-20世纪初的世界时代特征:
●中国:封建社会穷途末路
●中国:战争不断
●中国:社会主义的确立与曲折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时代与潜在危机
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主要观点
必修一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主要观点集锦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②“秦——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都空前加强。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①1840--1900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史实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①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和最后一次自发而单纯的农民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练习
(2010年江苏卷)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 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 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
主要Leabharlann Baidu因是
B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课堂练习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量的重 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一世纪的资产阶 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 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 了。于是必须同贵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言
思考与探究
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与经济发展方面远远 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 羊”。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 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 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以圈地运动为代表的原始积累的成功
产品与要素市场的流通机制: 体现自由主义的生产与流通一体化
经济活动的法律保障机制: 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民主制度
(2011年江苏卷)
课堂练习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 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
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
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
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现代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政治变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经济发展又会推进政治变革。
经济史考点梳理
二、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原因: 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竭力拓展市场,殖民 扩张(商品输出) 新交通运输工具 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根源) 2.时间: 19世纪中期,以英国为主导(世界工厂)
经济史考点梳理
3.影响 1)促进西方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双重作用 破坏性:灾难、破坏、附庸 建设性:冲击落后、传播先进 3)进步加强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能力提升
结合所学知识,请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 历史短文。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俄国农奴 制改革
日本明治 维新
德国统一和帝国 建立;君主立宪 政体的确立及影 响
政治史考点梳理
政治史考点梳理
英国
德国
俄国 日本
概况 1832年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 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步发展提供保障 1871年,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君主立宪确立的标志:《德意志帝国宪法》 权力结构: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 宰相为内阁首脑,对皇帝负责 议会拥有立法权,法律必须得到皇帝批准
交流与发展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 明清时期的中国 历史机遇
评分标准: 一: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条理清晰 二:符合主题,观点基本合理;只罗列史实,史实 基本正确 ;条理较清晰 三:基本符合主题,观点不够合理 ;史实不够准确 ; 条理不清
写作思路示例: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丰富的商品和便捷的交通工具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 的交流,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而明清时期的中国,没 有顺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逐渐走向封闭,丧失了 发展的历史机遇。
影响: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跻身强国
1861年农奴制改革 1868年明治维新
思维提升
近代西欧社会转型可归纳为三个社会机制的逐 渐形成与发展,即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 市场的流通机制、经济活动的法律保障机制。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三个社会机制的理解。
思维提升 社会财富积累机制:
高三历史通史专题复习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
【概念阐释】世界近代史阶段划分
1.整体时间:
工场手工业时期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4、15C
18C中后期
19C中期
20C初
从生产力角度也被称为蒸汽时代。从18世纪中后期到19 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相继在欧美主要国 家取代封建势力获得政权。同时,这些国家开始或完成工 业革命,资本主义最终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导言
材料二中“一次新的斗争”指什么?依据材料二,概 括这次斗争的原因。 新的斗争:1832年议会改革运动。 原因: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的提高,工业资产阶级参 政愿望的增强;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之间出现了矛盾。
思考与探究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 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 程度。
经济史
考试说明
18C中后期
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经济史考点梳理
经济史考点梳理
一、工业革命
含义
以机器化大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
条件
资本、市场、原料、劳动力、技术、制度
动力
市场需求
领域
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
影响
蒸汽时代到来;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阶 级;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市 场基本形成 ;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2009年广东卷)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
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
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
A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政治史
考试说明
1832
1861
1868
1871
英国议 会改革
原因:君主立宪制(或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的政治保 证;资本的原始积累;圈地运动提供的自由劳动力;国 内外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生产技术进步。
思考与探究
材料二 (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这一革命把经济力 量的重心完全转移了。……1830年的资产阶级,同前 一世纪的资产阶级是大不相同的。仍然留在贵族手中 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的野心的政治权 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于是必须同贵 族进行一次新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