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建议收藏)

合集下载

消化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一、目的为规范消化科疾病的诊疗,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操作规范。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范适用于消化科诊室的医生和护士,以及参与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医务人员。

三、操作流程1.术前准备(1) 检查患者的病历、体征、病史、药史及过敏史。

(2) 检查消化内镜设备及附件是否完好,准备内镜镜头、生物钳、注射器等工具。

(3) 阐明内镜检查的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2.消毒准备(1) 内镜及工具清洗:使用洗涤剂和蒸馏水清洗内镜和工具,去除污渍和细菌。

(2) 内镜及工具消毒: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或化学药品消毒。

消毒后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内镜、生物钳等工具,保持其无菌状态。

3.操作步骤(1) 局部麻醉:给患者口腔内或直肠内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减轻疼痛。

(2) 内镜检查:将内镜插入患者口腔或直肠,检查消化道腔道。

(3) 活检或治疗:如发现异常病灶,可进行活检或治疗操作。

4.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熟悉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操作流程和步骤,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明确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严格遵守内镜及工具的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感染。

(4) 操作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反应,掌握良好的操作技巧和操作节奏,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

四、操作效果评估和记录(1) 对操作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内镜检查或治疗的结果和发现,如病理学检查结果等。

(2) 对术后患者进行完善的护理和观察,记录术后病情及治疗效果。

(3) 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情等信息,保持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操作风险及应对措施(1) 内镜检查及治疗操作的术前准备和操作流程一定要严格执行,否则会增加操作风险。

(2) 操作过程中如出现意外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应对措施。

(3) 如出现内镜穿孔、出血或感染等并发症,应及时进行处理和抢救,并进行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消化内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doc

消化内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doc

目录第一篇消化内科诊疗指南第一节急性腹痛 (1)第二节慢性腹泻 (5)第三节上消化道出血 (7)第四节下消化道出血 (11)第五节胃食管反流病 (13)第六节急性胃炎 (17)第七节慢性胃炎 (21)第八节消化性溃疡 (26)第九节功能性消化不良 (31)第十节溃疡性结肠炎 (34)第十一节克罗恩病 (40)笫十二节肠易激综合征 (43)第十三节自身免疫性肝炎 (47)第十四节肝硬化 (49)第十五节肝性脑病 (56)第十六节原发性肝癌 (60)第十七节急性胰腺炎 (68)第十八节慢性胰腺炎 (75)第二篇消化内科常用操作规范第一节鼻饲术 (81)第二节胃肠减压术 (85)第三节插管洗胃术 (88)第四节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 (91)第五节肛管排气法 (94)第六节腹腔穿刺术 (95)第七节内镜下食道狭窄的扩张术 (100)第八节胃镜检查 (103)第九节肠镜检查 (107)第十节超声内镜检查 (109)第十一节胃肠息肉摘除术 (112)第十二节食管支架置入术 (114)第十三节粘膜切除术(EMR) (115)第十四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17第十五节ERCP检查 (119)第十六节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121)第十七节内镜下鼻胆引流管置入 (123)第十八节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 (125)第十九节上消化道异物取出 (126)第二十节消化内镜 (128)第二十一节食管扩张术 (135)第一篇消化内科诊疗常规第一节急性腹痛【诊断要点】(一)病史采集1.病史:对腹痛的诊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所以应仔细询问腹痛的经过、部位、强度、特征、诱发或缓解因素、伴随症状及其他病史。

2病史中需注意:腹痛与年龄、性别、职业的关系腹痛的起病情况:注意起病的缓急和患者就诊距起病的时间。

既往史:过去的病史可能有助于急腹症的诊断。

(二)体格检查全身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可反映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十分重要的,可初步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是否需紧急处置。

最新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建议收藏)

最新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建议收藏)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消化神经中心第一章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上消化道内镜能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壶腹至降段的黏膜形态及病变如有病变可作活体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感谢聆听【适应证】1.有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不适、胀痛、烧心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嗳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感谢聆听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餐检查结果不符者;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须做内镜止血治疗者;4.须随访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5.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的普查;6.须做内镜治疗者。

【禁忌证】1.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2.严重心肺肾脑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3.精神病及意识明显障碍不能合作者。

【术前准备】1.器材:内镜、光源主机、活检钳、细胞刷、必要的各种治疗器械、表面麻醉剂、各种急救药品备用以及内镜消毒设备。

......感谢聆听2.技术准备:了解病史检查目的特殊要求其他检查情况有无内镜检查禁忌证,有无药物过敏及急慢性传染病等。

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术前禁食6-8小时,已做钡餐检查者须待钡剂排空后再做胃镜检查,幽门梗阻患者应禁食2-3天,必要时术前洗胃。

最好排空大小便。

咽部麻醉检查前15分钟用2%-4%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喷雾或口含,也可含服麻醉祛泡糊剂,有麻醉药过敏史者可不用麻醉。

不必常规应用镇静剂、解痉剂,对个别精神紧张或胃肠蠕动强者可在检查前15分钟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或丁溴东莨菪碱10mg或行清醒镇静麻醉。

术前常规检查各项器材是否齐备。

......感谢聆听3.操作方法及程序:(1)患者体位: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双腿屈曲;如患者有活动假牙宜取出,松解领口和裤带,轻轻咬住牙垫。

......感谢聆听(2)插镜:①单手法:术者面向患者左手持内镜操纵部,右手在距离镜端处持镜使镜面对准患者舌根部,将镜端自牙垫中插至咽后壁,左手调节旋钮方向,使之顺利到达咽喉部,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顺势轻柔地插入食管。

消化内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doc

消化内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doc

目录第一篇消化内科诊疗指南第一节急性腹痛 (1)第二节慢性腹泻 (5)第三节上消化道出血 (7)第四节下消化道出血 (11)第五节胃食管反流病 (13)第六节急性胃炎 (17)第七节慢性胃炎 (21)第八节消化性溃疡 (26)第九节功能性消化不良 (31)第十节溃疡性结肠炎 (34)第十一节克罗恩病 (40)笫十二节肠易激综合征 (43)第十三节自身免疫性肝炎 (47)第十四节肝硬化 (49)第十五节肝性脑病 (56)第十六节原发性肝癌 (60)第十七节急性胰腺炎 (68)第十八节慢性胰腺炎 (75)第二篇消化内科常用操作规范第一节鼻饲术 (81)第二节胃肠减压术 (85)第三节插管洗胃术 (88)第四节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 (91)第五节肛管排气法 (94)第六节腹腔穿刺术 (95)第七节内镜下食道狭窄的扩张术 (100)第八节胃镜检查 (103)第九节肠镜检查 (107)第十节超声内镜检查 (109)第十一节胃肠息肉摘除术 (112)第十二节食管支架置入术 (114)第十三节粘膜切除术(EMR) (115)第十四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17第十五节ERCP检查 (119)第十六节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121)第十七节内镜下鼻胆引流管置入 (123)第十八节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 (125)第十九节上消化道异物取出 (126)第二十节消化内镜 (128)第二十一节食管扩张术 (135)第一篇消化内科诊疗常规第一节急性腹痛【诊断要点】(一)病史采集1.病史:对腹痛的诊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所以应仔细询问腹痛的经过、部位、强度、特征、诱发或缓解因素、伴随症状及其他病史。

2病史中需注意:腹痛与年龄、性别、职业的关系腹痛的起病情况:注意起病的缓急和患者就诊距起病的时间。

既往史:过去的病史可能有助于急腹症的诊断。

(二)体格检查全身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可反映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十分重要的,可初步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是否需紧急处置。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

技术操作规范第一部分:消化内科诊疗指南第一章: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

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反酸、反食、反胃、嗳气等,多在餐后加重,平卧或躯体前屈时易出现。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胸骨后或剑突下的灼烧感或疼痛、咽下疼痛或不畅、咳嗽、咽部异物感、棉团感或堵塞感等症状。

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s食管等。

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最准确方法是胃镜检查,可以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

食管吞钡X线检查可以显示食管的炎症改变。

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行食管滴酸试验、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等检查。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和防止并发症。

一般治疗包括抬高床头15—20cm,降低腹压,避免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饮食,戒烟、酒。

药物治疗包括促胃肠动力药、抑酸药、制酸药及粘膜保护剂等。

维持治疗一般应维持用药4—12周。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食管瘢痕性狭窄、内科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长期服药及由反流引起的严重呼吸道疾病,可行胃底折叠术。

第二章:胃炎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症,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药物性胃炎、化学性胃炎和放射性胃炎等。

其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恶心、呕吐、饱胀感等。

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治疗胃炎的原则是根据病因治疗,如细菌感染性胃炎应用抗生素,自身免疫性胃炎应用免疫抑制剂等。

一般治疗包括调节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酒等。

药物治疗包括抑酸药、胃粘膜保护剂等。

第三章: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发生的溃疡,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饱胀感、恶心、呕吐等。

其诊断主要依靠内窥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原则是根据病因治疗,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应用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物性溃疡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等。

一般治疗包括调节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酒等。

药物治疗包括抑酸药、胃粘膜保护剂等。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一、术前准备1、术前必须患者禁食或清淡饮食,并且让患者排空肠道。

2、术前仔细阅读患者相关的病历资料,包括基础疾病、既往病史、药物过敏等方面,确保准确无误。

3、术前需进行细致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等。

4、准备好必需的消化内科诊断工具,如内窥镜、超声胃镜、胃部盲肠气压计、消化系统激素测定仪等设备。

二、内镜检查1、准备好内镜检查所需的所有器具,包括内窥镜、光源等,确保器械完好、干净、无菌。

2、患者应身体平躺,全身放松,并行注射麻醉药物。

3、内镜检查前,必须进行口腔清洁,口服麻醉剂制止,这项工作必须非常的到位。

4、在检查过程中,必须留意患者的情况,如呼吸、心跳、血压等,并随时进行监测。

5、内镜检查后,将器具消毒,并且进行好相应记录。

三、胃部盲肠气压检查1、准备好需求的气压计以及导管,并严格消毒好。

2、患者约束体位,抬头稍稍向上,取好嘴角至胸口的距离后便可进行操作。

3、导管位置摆放正确,开始吹气,患者必须十分配合,保证气囊充分膨胀,不能出现漏气、疼痛等异常。

4、操作完毕后,需要缩小注入的气体,并缓缓将导管拔掉,观察患者情况,保证其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四、超声胃镜检查1、超声胃镜检查的器具需要消毒,使用过程中必须保持清洁和准确。

2、患者体位舒适,病情轻微的患者可以不行注射麻醉药物。

3、操作人员必须非常配合,并因应患者的难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缓解其疼痛症状。

4、操作时,要注意留意患者的情况,仔细判断内脏器官的状态,并且时刻注视仪器所展现出的图像。

五、消化系统激素测定仪检查1、此项技术所需的器具也需要进行严格消毒,确保消化系统激素测定仪能够洁净和有序工作。

2、操作人员必须注意患者情况,并对其进行精心的观察,不能出现过度刺激或过度紧张的情况。

3、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明患者的口腔、胃部环境、血液等物质,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

4、操作完毕后,需要缩小气压,调整设备,以保证后续使用该设备的质量和安全。

消化内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doc

消化内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doc

目录第一篇消化内科诊疗指南第一节急性腹痛 (1)第二节慢性腹泻 (5)第三节上消化道出血 (7)第四节下消化道出血 (11)第五节胃食管反流病 (13)第六节急性胃炎 (17)第七节慢性胃炎 (21)第八节消化性溃疡 (26)第九节功能性消化不良 (31)第十节溃疡性结肠炎 (34)第十一节克罗恩病 (40)笫十二节肠易激综合征 (43)第十三节自身免疫性肝炎 (47)第十四节肝硬化 (49)第十五节肝性脑病 (56)第十六节原发性肝癌 (60)第十七节急性胰腺炎 (68)第十八节慢性胰腺炎 (75)第二篇消化内科常用操作规范第一节鼻饲术 (81)第二节胃肠减压术 (85)第三节插管洗胃术 (88)第四节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 (91)第五节肛管排气法 (94)第六节腹腔穿刺术 (95)第七节内镜下食道狭窄的扩张术 (100)第八节胃镜检查 (103)第九节肠镜检查 (107)第十节超声内镜检查 (109)第十一节胃肠息肉摘除术 (112)第十二节食管支架置入术 (114)第十三节粘膜切除术(EMR) (115)第十四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17第十五节ERCP检查 (119)第十六节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121)第十七节内镜下鼻胆引流管置入 (123)第十八节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 (125)第十九节上消化道异物取出 (126)第二十节消化内镜 (128)第二十一节食管扩张术 (135)第一篇消化内科诊疗常规第一节急性腹痛【诊断要点】(一)病史采集1.病史:对腹痛的诊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所以应仔细询问腹痛的经过、部位、强度、特征、诱发或缓解因素、伴随症状及其他病史。

2病史中需注意:腹痛与年龄、性别、职业的关系腹痛的起病情况:注意起病的缓急和患者就诊距起病的时间。

既往史:过去的病史可能有助于急腹症的诊断。

(二)体格检查全身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可反映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十分重要的,可初步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是否需紧急处置。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一、通用规范操作1、消化内科技术工作必须有相应资质,并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

2、使用前需检查设备、器材的状态,防止出现故障,有问题及时向上级报告。

3、消毒设备、器材、用品,避免交叉感染。

非一次性使用的器材要经过严格消毒处理。

4、操作前需提醒患者,告知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5、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规范操作程序,不得随意变造。

6、术后要及时观察患者病情,避免发生意外事件,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

二、支气管镜检查规范操作流程1、设备的准备:a、选择适合的支气管镜,检查亮度是否达到可用状态。

b、准备好相应的氧气瓶和药物,方便在操作过程中使用。

c、准备好支气管镜刷、洗消灭菌液、干净的毛巾、手套等。

2、患者检查前的准备:a、提醒患者要有空腹,做好消化道准备,说服患者配合操作。

b、患者换好手术服,脱掉首饰,保持舒适的状态。

c、准备好相应的镇静剂,以便在操作过程中使用。

3、操作流程a、接上氧气瓶和支气管镜并调试好亮度和观察角度。

b、给患者口腔内涂上麻醉药物,以减轻刺激感。

c、慢慢进入气管,到达支气管之后注入润滑剂,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d、依照观察到的情况按需给与各种药物。

比如应用冲洗液,清洗痰液等。

e、检查完毕后,将支气管镜慢慢取出,让患者逐渐恢复呼吸。

f、把设备、器材、用品归还原处,并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三、胃镜检查的规范操作流程1、设备准备:a、选择适合的胃镜,检查亮度是否达到可用状态。

b、准备好相应量的麻醉药和镁代铝混悬液。

c、准备好氧气瓶、毛巾、手套等材料。

2、患者检查前的准备:a、提醒患者禁食禁水6 小时,告知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

b、患者换好手术服,并去掉手、脚上的饰品,保持舒适的状态。

c、医生应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确定是否存在其他疾病,然后作出根据患者病情配合的医疗方案。

3、操作流程:a、给患者喷麻醉剂,进入口腔前进给予吸氧。

b、将胃镜缓缓进入患者口腔,涂抹咽喉麻醉药,经过进食管,进入胃部。

消化内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doc

消化内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doc

目录第一篇消化内科诊疗指南第一节急性腹痛 (1)第二节慢性腹泻 (5)第三节上消化道出血 (7)第四节下消化道出血 (11)第五节胃食管反流病 (13)第六节急性胃炎 (17)第七节慢性胃炎 (21)第八节消化性溃疡 (26)第九节功能性消化不良 (31)第十节溃疡性结肠炎 (34)第十一节克罗恩病 (40)笫十二节肠易激综合征 (43)第十三节自身免疫性肝炎 (47)第十四节肝硬化 (49)第十五节肝性脑病 (56)第十六节原发性肝癌 (60)第十七节急性胰腺炎 (68)第十八节慢性胰腺炎 (75)第二篇消化内科常用操作规范第一节鼻饲术 (81)第二节胃肠减压术 (85)第三节插管洗胃术 (88)第四节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 (91)第五节肛管排气法 (94)第六节腹腔穿刺术 (95)第七节内镜下食道狭窄的扩张术 (100)第八节胃镜检查 (103)第九节肠镜检查 (107)第十节超声内镜检查 (109)第十一节胃肠息肉摘除术 (112)第十二节食管支架置入术 (114)第十三节粘膜切除术(EMR) (115)第十四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17第十五节ERCP检查 (119)第十六节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121)第十七节内镜下鼻胆引流管置入 (123)第十八节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 (125)第十九节上消化道异物取出 (126)第二十节消化内镜 (128)第二十一节食管扩张术 (135)第一篇消化内科诊疗常规第一节急性腹痛【诊断要点】(一)病史采集1.病史:对腹痛的诊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所以应仔细询问腹痛的经过、部位、强度、特征、诱发或缓解因素、伴随症状及其他病史。

2病史中需注意:腹痛与年龄、性别、职业的关系腹痛的起病情况:注意起病的缓急和患者就诊距起病的时间。

既往史:过去的病史可能有助于急腹症的诊断。

(二)体格检查全身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可反映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十分重要的,可初步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是否需紧急处置。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一、前言消化内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食管、胃、肠、肝、胆、胰等脏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是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领域。

为了更好地推进消化内科的发展,规范临床操作和提高诊疗水平,制定本指南。

二、临床诊断原则1、详细询问、体格检查消化内科疾病病情复杂、症状多样,临床医生在开展诊疗工作时,必须认真询问病史,包括既往病史、现病史、家族史,重点询问病人的主述症状、生活作息等情况。

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体征,了解病情变化。

2、结合辅助检查结果在基础检查结果(例如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胰腺功能等)基础上,必要时还需要排除肿瘤、溃疡、息肉等病变影像学检查。

对于消化性溃疡、食管癌等疾病,应及时行内镜检查明确诊断。

3、综合分析确立病因针对患者不同的疾病,要对症下药,结合病情及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因为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

三、操作规范1、消化内镜检查操作规范(1)准备工作A、双人操作:①首先要进行术前清洁,用清水擦拭皮肤和粘膜,以增加检查的准确性和亲和力;②应留意病人术前引导,使病人安心,减少不适感;③必要时应提前信息告知病人、家属,增加病人信任感、安全感。

B、器械准备,包括内镜、镜头、成像设备等。

(2)操作技巧A、内镜检查主要是通过内镜直接观察上消化道、下消化道及肝胆系统等器官的病变情况或取样,其中要掌握良好的病变边缘控制能力;B、在入端进入食管的时候,应切换到高清镜头,以增加检查的准确性;C、检查完毕后应进行立刻清理和消毒,以便下一组病人检查。

2、消化系统用药规范(1)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要严格按照规定法定药品名、用药剂量、用药时间。

(2)在治愈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病人的用药反应和生命指征等情况。

(3)对于不同的疾病,应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需要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注意相互干扰、副作用等问题。

(4)特殊注意事项:A、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现过敏反应、药物副作用,应及时停药或调整剂量;B、对于同时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应注意与其他药物的干扰和交互作用;C、对于老年患者、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应特别小心用药。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科是医学领域中研究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科室,包括胃肠道、肝胆系统、胰腺等器官的疾病。

而技术操作规范是指医学从业人员在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流程。

以下是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的一些建议:1.完善准确的病史询问:在患者就诊时,医生应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症状、用药史等相关信息。

2.规范体格检查:医生应仔细进行患者的体格检查,包括查体、触诊等手段,以帮助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及可能的相关并发症。

3.制定明确的检查方案:对于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查方案,明确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以及具体的时间安排。

4.合理选择检查工具:在进行诊断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查工具,包括胃镜、肠镜、超声波等,同时要确保这些工具的设备状态良好。

5.注重消化内科特殊检查操作规范:对于较为复杂或创伤性较强的检查,如胃肠道穿刺活检、黄疸患者肝功能检查等,医生应特别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安全和准确。

6.规范化的术前准备:对于消化内科手术患者,医生应仔细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制定详细的术前准备方案,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解释和指导,以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

7.严格的无菌操作:在进行消化内科手术或检查时,医生和护士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并确保手术器械和检查材料的清洁和消毒。

8.注意消化内科手术后的护理:对于消化内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后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包括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合理控制饮食,及时进行并发症预防等。

9.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对于消化内科患者,在完成治疗后应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评估疾病的疗效和患者的健康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定旨在规范医生和其他医疗从业人员的行为,确保诊疗过程的安全、准确和高效。

同时,规范操作的实施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医疗机构的竞争力。

因此,医疗机构应该高度重视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和实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消化内科是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为主要任务的临床科室。

为了规范消化内科的诊疗行为,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

一、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1.病史询问: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程、症状、治疗经过等,包括过敏史、手术史、家族史等。

2.体格检查:包括常规体格检查和消化系统的体格检查,如腹部检查、胃镜检查等。

二、实验室检查:1.血液学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肝功能、凝血功能等。

2.免疫学检查: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

3.病原学检查:如血、尿、粪便常规检查,病原体抗体检测等。

4.内镜检查:包括胃镜、肠镜、胃排空检查等。

三、影像学检查:1.超声检查:包括腹部超声、内镜超声等。

2.放射学检查:如X线检查、CT、MRI等。

四、特殊诊断方法:1.活体组织检查:如胃肠黏膜活体组织检查、肝活体检查等。

2.纳米探针技术:用于胃肠肿瘤早期诊断和微创手术导航。

五、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包括抗生素、抗酸药、止泻药等。

2.内镜治疗:如内镜下止血、肿瘤切除、异物取出等。

3.手术治疗:如胃、肠道肿瘤切除术、胆囊切除术等。

4.介入治疗:如肝、胰腺穿刺、造影等。

六、并发症处理: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需要及时处理,可采取内镜止血、手术修复等方法。

七、患者随访和健康教育:1.患者随访: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健康教育:向患者提供合理的饮食、生活方式等健康教育,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总之,消化内科在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需严格按照诊疗指南和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同时,科室应定期更新和完善相关的指南和规范,保持与时俱进。

最重要的是,医护人员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做到尽职尽责,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消化内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doc

消化内科诊疗规范指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doc

目录第一篇消化内科诊疗指南第一节急性腹痛 (1)第二节慢性腹泻 (5)第三节上消化道出血 (7)第四节下消化道出血 (11)第五节胃食管反流病 (13)第六节急性胃炎 (17)第七节慢性胃炎 (21)第八节消化性溃疡 (26)第九节功能性消化不良 (31)第十节溃疡性结肠炎 (34)第十一节克罗恩病 (40)笫十二节肠易激综合征 (43)第十三节自身免疫性肝炎 (47)第十四节肝硬化 (49)第十五节肝性脑病 (56)第十六节原发性肝癌 (60)第十七节急性胰腺炎 (68)第十八节慢性胰腺炎 (75)第二篇消化内科常用操作规范第一节鼻饲术 (81)第二节胃肠减压术 (85)第三节插管洗胃术 (88)第四节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 (91)第五节肛管排气法 (94)第六节腹腔穿刺术 (95)第七节内镜下食道狭窄的扩张术 (100)第八节胃镜检查 (103)第九节肠镜检查 (107)第十节超声内镜检查 (109)第十一节胃肠息肉摘除术 (112)第十二节食管支架置入术 (114)第十三节粘膜切除术(EMR) (115)第十四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17第十五节ERCP检查 (119)第十六节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121)第十七节内镜下鼻胆引流管置入 (123)第十八节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 (125)第十九节上消化道异物取出 (126)第二十节消化内镜 (128)第二十一节食管扩张术 (135)第一篇消化内科诊疗常规第一节急性腹痛【诊断要点】(一)病史采集1.病史:对腹痛的诊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所以应仔细询问腹痛的经过、部位、强度、特征、诱发或缓解因素、伴随症状及其他病史。

2病史中需注意:腹痛与年龄、性别、职业的关系腹痛的起病情况:注意起病的缓急和患者就诊距起病的时间。

既往史:过去的病史可能有助于急腹症的诊断。

(二)体格检查全身情况: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可反映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十分重要的,可初步判断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是否需紧急处置。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科是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医学专科,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器官,涉及到许多常见的疾病,如胃炎、胃溃疡、消化道出血、胃癌、肝炎等。

编写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诊断技术操作规范: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准确的诊断能够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

诊断技术操作规范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方面的规范,如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检查方法选择,如内镜检查、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显像等。

2.治疗技术操作规范:治疗是消化内科的核心任务,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包括药物治疗的规范、手术治疗的规范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规范用药剂量、用药途径、用药时间等,避免药物滥用或不当用药;在手术治疗方面,明确手术操作步骤、手术器械使用规范,减少手术并发症。

3.医院感染预防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感染是消化内科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治疗效果有很大影响。

医院感染预防技术操作规范主要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污染环境的控制等方面的规范,确保患者免受感染。

4.诊疗过程管理规范:诊疗过程管理是指患者从就诊到治疗结束的全过程管理。

管理规范包括排队叫号、就诊流程规范、医疗文书规范等。

规范诊疗过程管理,可以提高就诊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制定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举措。

规范技术操作可以提高医生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同时,规范化的操作指导还可以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患信任度,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因此,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应重视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定和贯彻,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健康服务。

消化内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消化内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消化内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消化内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患者接诊和入院准备1. 确认患者的身份,核对住院病历和病人病案号码,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内科护理部的工作人员。

2. 根据患者病情,安排患者入住合适的病房,确保病床、床单、枕套、被子等卫生洁净。

3. 向患者介绍住院须知,告知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和生活要求,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4. 分析患者的病情和病历资料,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信息,为后续的护理工作做准备。

二、消化内科护理技术操作1. 预防伤口感染(1) 手术换药:定期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消毒换药,确保切口干燥清洁。

(2) 压迫止血:根据患者伤口情况,正确使用止血带或止血夹进行伤口止血,防止继续出血。

(3) 创面处理:按照医嘱,用无菌纱布或敷料进行轻微创面的消毒、覆盖,保持伤口干燥。

2. 管路护理(1) 输液通路护理:按照医嘱进行输液,注意检查输液管路是否通畅,防止滴速过快或过慢,及时更换输液瓶和输液管。

(2) 造瘘管护理:定期对造瘘管口进行消毒,清除附着物,保持瘘管通畅,避免感染和堵塞。

(3) 输血护理:核对患者的输血单和血袋信息,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 监测体征和病情观察(1) 体温测量:使用无菌体温计从腋下或直肠测量患者体温,记录体温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 血压测量:使用规范的血压计和袖带,准确测量患者的血压,记录血压值,及时反映患者的血压变化。

(3) 心率监测:监测患者的心率,使用心电监护仪等设备进行心电图监测,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及时处理。

(4) 呼吸监测:定期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记录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异常。

(5) 病情观察:定期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大便、小便、皮肤黏膜颜色、食欲、排气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同时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心理护理。

4. 饮食护理(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提供易消化、低脂、高蛋白的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含酒精饮料。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部分消化内科诊疗指南第一章反流性食管炎第二章胃炎第三章消化性溃疡第四章肝硬化第五章肝性脑病第六章急性胆囊炎第七章溃疡性结肠炎第八章急性胰腺炎第九章上消化道出血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第一章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第二章电子结肠镜检查第三章腹腔穿刺术第一部分消化内科诊疗指南第一章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

【诊断要点】一、症状与体征1.反流症状为主:反酸、反食、反胃、嗳气等,多在餐后加重,平卧或躯体前屈时易出现。

2.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的症状:胸骨后或剑突下灼烧感或疼痛。

3.咽下疼痛或不畅:早期为间歇性,后期或病变重时为持续性。

4.食管以外的刺激症状:咳嗽、咽部异物感、棉团感或堵塞感。

偶见夜间呛咳、吸入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5.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s食管。

二、辅助检查1.胃镜检查:诊断本病最准确的方法,可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

2.食管吞钡X线检查:食管呈炎症改变。

3.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行食管滴酸试验、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

三、鉴别诊断1.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者应与消化性溃疡、胆囊疾病相鉴别。

2.以胸痛为主者应与心源性疼痛相鉴别。

3.有吞咽困难者应与食管癌和贲门失弛缓症相鉴别。

【治疗原则】一、治疗目的控制症状,减少复发和防止并发症。

二、治疗方案1.一般治疗包括抬高床头15—20cm,降低腹压,避免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饮食,戒烟、酒。

2.药物治疗(1)促胃肠动力药:多潘利酮每次10mg,每日3次或莫沙比利每次5—10mg,每日3次,疗程8—12周。

(2)抑酸药①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

2②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20mg每日1—2次;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1—2次;雷贝拉唑10mg每日1—2次。

(3)制酸药及粘膜保护剂:如硫糖铝、复方谷氨酰胺颗粒、次枸橼酸铋等。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消化科技术操作规消化神经中心第一章上消化道镜检查上消化道镜能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壶腹至降段的黏膜形态及病变如有病变可作活体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适应证】1.有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不适、胀痛、烧心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嗳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餐检查结果不符者;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须做镜止血治疗者;4.须随访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5.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的普查;6.须做镜治疗者。

【禁忌证】1.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2.严重心肺肾脑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3.精神病及意识明显障碍不能合作者。

【术前准备】1.器材:镜、光源主机、活检钳、细胞刷、必要的各种治疗器械、表面麻醉剂、各种急救药品备用以及镜消毒设备。

2.技术准备:了解病史检查目的特殊要求其他检查情况有无镜检查禁忌证,有无药物过敏及急慢性传染病等。

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术前禁食6-8小时,已做钡餐检查者须待钡剂排空后再做胃镜检查,幽门梗阻患者应禁食2-3天,必要时术前洗胃。

最好排空大小便。

咽部麻醉检查前15分钟用2%-4%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喷雾或口含,也可含服麻醉祛泡糊剂,有麻醉药过敏史者可不用麻醉。

不必常规应用镇静剂、解痉剂,对个别精神紧或胃肠蠕动强者可在检查前15分钟肌注射阿托品0.5mg或丁溴东莨菪碱10mg或行清醒镇静麻醉。

术前常规检查各项器材是否齐备。

3.操作方法及程序:(1)患者体位: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双腿屈曲;如患者有活动假牙宜取出,松解领口和裤带,轻轻咬住牙垫。

(2)插镜:①单手法:术者面向患者左手持镜操纵部,右手在距离镜端处持镜使镜面对准患者舌根部,将镜端自牙垫中插至咽后壁,左手调节旋钮方向,使之顺利到达咽喉部,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顺势轻柔地插入食管。

切忌用暴力硬插。

②双手法:少数患者不能有效做吞咽动作或单手法插镜困难时,可用双手法插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消化神经中心第一章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上消化道内镜能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壶腹至降段的黏膜形态及病变如有病变可作活体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感谢聆听【适应证】1.有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不适、胀痛、烧心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嗳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感谢聆听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餐检查结果不符者;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须做内镜止血治疗者;4.须随访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5.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的普查;6.须做内镜治疗者。

【禁忌证】1.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2.严重心肺肾脑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3.精神病及意识明显障碍不能合作者。

【术前准备】1.器材:内镜、光源主机、活检钳、细胞刷、必要的各种治疗器械、表面麻醉剂、各种急救药品备用以及内镜消毒设备。

......感谢聆听2.技术准备:了解病史检查目的特殊要求其他检查情况有无内镜检查禁忌证,有无药物过敏及急慢性传染病等。

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术前禁食6-8小时,已做钡餐检查者须待钡剂排空后再做胃镜检查,幽门梗阻患者应禁食2-3天,必要时术前洗胃。

最好排空大小便。

咽部麻醉检查前15分钟用2%-4%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喷雾或口含,也可含服麻醉祛泡糊剂,有麻醉药过敏史者可不用麻醉。

不必常规应用镇静剂、解痉剂,对个别精神紧张或胃肠蠕动强者可在检查前15分钟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或丁溴东莨菪碱10mg或行清醒镇静麻醉。

术前常规检查各项器材是否齐备。

......感谢聆听3.操作方法及程序:(1)患者体位: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双腿屈曲;如患者有活动假牙宜取出,松解领口和裤带,轻轻咬住牙垫。

......感谢聆听(2)插镜:①单手法:术者面向患者左手持内镜操纵部,右手在距离镜端处持镜使镜面对准患者舌根部,将镜端自牙垫中插至咽后壁,左手调节旋钮方向,使之顺利到达咽喉部,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顺势轻柔地插入食管。

切忌用暴力硬插。

②双手法:少数患者不能有效做吞咽动作或单手法插镜困难时,可用双手法插镜。

先将牙垫套于镜身,用左手示指试探患者咽喉部右手持镜端送入口腔,务必使镜面方向或先端部弯曲弧度与舌根部相平行,在左手示中二指中间将镜插至咽喉部,如有阻力应调整插镜方向。

切忌强行通过。

......感谢聆听(3)胃镜检查次序:插镜后内镜直视下从食管上端开始循腔进镜,依次观察食管贲门胃体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在退镜时依次从十二指肠、胃窦、胃角(低位翻转)、胃体、胃底贲门(高位翻转)、食管退出,依次顺序全面观察。

应用旋转镜身、屈曲镜端等方法观察上消化道全部:如黏膜色泽、光滑度、黏液、蠕动及内腔的形状等,如发现病变应确定其性质、范围及部位,并详细记录,并进行摄影活检及细胞学取材。

......感谢聆听(4)摄影:摄影应在观察完毕活检前进行,摄影时应保持视野清楚,注意将病变目标的特征从不同方向显示,并使病变得到可显示部位的标志背景的衬托。

......感谢聆听(5)活体组织检查:良恶性局灶性病变应取4块以上的黏膜,立即放入4%甲醛液(10%福尔马林)固定,并贴标签避免错误,弥散性病变的黏膜应按食管、胃分瓶固定,须做快速尿素酶试验者应在幽门前区取1块以上标本,立即放入试剂盒内测试。

......感谢聆听(6)细胞学取材:应在活检后,检查结束前进行。

移开活检钳阀门换刷子阀门,经刷子阀门插入细胞刷,在病变及其周围轻轻擦拭。

刷后应将刷子退至活检孔前端出口处,然后随内镜一同拔出。

做2-4张涂片,涂片结束后立即放在95%乙醇中固定送检。

检查结束前应抽吸胃内气体,同时退镜。

......感谢聆听【注意事项】1.检查结束后注意患者全身情况,尽管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比较安全的,仍应仔细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

2.书写或电脑打印报告并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

3.1小时以后才允许进食。

4.活体组织检查一般1周后取报告。

【并发症】1.咽部感染:咽部病变可因咽部损伤继发感染,甚至发生咽部蜂窝织炎或咽后壁脓肿,应予休息及抗生素治疗。

2.食管穿孔:为严重甚至致死性并发症,尤其并发纵隔炎者须抗生素治疗及手术缝合或引流治疗。

3.胃穿孔:不如食管穿孔严重,须抗生素及手术缝合治疗。

4.出血:因黏膜损伤或活检时取组织太深、撕拉过度所致出血量不多时多能自行停止;如出血过多应内镜下止血。

......感谢聆听5.心血管意外:可因咽喉迷走神经反射引起,有个别心搏骤停病例,根据当时心脏情况应予以相应的处理:包括吸氧、抗心律失常药物、复苏术等。

......感谢聆听6.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因用力咬牙垫而恶心时,易发生颞下颌关节异常运动引起脱位,可采用手法复位。

第二章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大肠疾病的安全有效可靠简便的方法之一,不但可明确钡剂灌肠X线检查未能明确的病变,而且能取活检做病理检查,并对某些大肠疾病进行治疗。

广泛开展此项检查可提高早期大肠癌的发现率,还能对癌前期病变和大肠息肉及时治疗。

......感谢聆听【适应证】1.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2.原因不明的慢性腹泻便秘腹痛腹胀;3.钡剂灌肠发现有异常;4.不能排除大肠或末端回肠的肿物;5.原因不明的低位肠梗阻;6.某些炎症性肠病须做鉴别和确定累及范围及程度;7.大肠某些良性病变为除外恶性变;8.大肠息肉和癌诊断已明确为了除外其他部位有无伴发性病变行结肠镜下治疗;9.大肠某些疾病药物治疗的随访;10.大肠癌手术后大肠息肉摘除后随访;11.大肠肿瘤的普查【禁忌证】1.疑有大肠穿孔腹膜炎;2.严重心肺肾肝及精神疾病;3.多次开腹手术或有肠粘连者应慎行结肠镜检查;4.妊娠期可能会导致流产或早产;5.大肠炎症性疾病急性活动期为相对禁忌证;6.高热衰弱严重腹痛低血压者最好待病情稳定后再行结肠镜检查;7.不合作者及肠道准备不充分者为相对禁忌证。

【术前准备】1.收集病史:介绍患者须知,争取患者配合,检查前3天少渣饮食,检查前1日流质饮食,检查日上午禁食,检查前晚泻药清肠或清洁灌肠。

现在有更简便的清肠方法可根据不同要求按说明书使用。

......感谢聆听2.准备好结肠镜、冷光源、活检钳、注射针、圈套器、高频电发生器、细胞刷、吸引器、润滑油等。

3.操作方法及程序:分非透视下及透视引导下双人操作或单人操作法。

(1)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做肛门指检除外肛门狭窄和直肠肿物。

循腔进镜是结肠镜操作的基本原则,即视野中见到肠腔才能插镜,否则要退拉一下再找腔。

(2)进镜中常有几个急弯肠段,如乙状结肠、降结肠交界处,脾曲、肝曲;找肠腔如有困难,可根据见到的肠腔走行方向行滑行插入,一般滑行插入2cm左右即现肠腔;如滑进很长距离仍不见肠腔,应该退镜另找方向再插镜。

......感谢聆听(3)插镜时应该无明显阻力,若有剧烈疼痛,切忌盲目滑进和暴力插镜。

(4)在通过急弯肠段后,有时虽见到肠腔但仍不能进镜,相反有时会退镜,这时要退镜并钩拉取直镜身、缩短肠管,使结肠变直,锐角变钝角,再通过。

若插入仍有困难,可改变患者体位或腹壁加压,避免传导支点和阻力的产生。

......感谢聆听(5)整个插入过程要尽量少注气多吸气。

(6)一定要在视野中见到回盲瓣和阑尾口才能认为镜端已抵达盲肠,插入成功。

(7)必要时可通过回盲瓣插入回肠末端20-40cm。

(8)结肠镜观察和治疗应在插入内镜时就开始,但重点应在抵达盲肠后退镜时,进行应按先近端后远端的顺序进行。

......感谢聆听(9)见到阳性病变应取活检组织2-4块,立即放入4%甲醛(10%福尔马林溶液)并贴好标签。

【注意事项】1.检查结束后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腹部压痛,若无异常,10分钟后即可离去;若有腹痛、腹胀、肝浊音界消失,应立即做腹部X线透视,如膈下有游离气体即为消化道穿孔,应立即外科手术。

......感谢聆听2.书写报告单应详细描述阳性病变的部位、范围、大小、形状等,并解释检查结果。

【并发症】1.穿孔:发生率为0.11%-0.26%,最常见为乙状结肠穿孔,结肠穿孔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

腹腔外穿孔一般不须手术,予以禁食、补液、抗感染治疗,1-2周后穿孔会自行愈合。

腹膜后及皮下气肿可自行吸收。

......感谢聆听2.出血:发生率为0.07%,大部分经镜下止血和保守治疗可获痊愈。

3.浆膜撕裂:也称不完全穿孔,较少见,一般不须特殊治疗,会自行愈合。

4.肠绞痛:一般为检查刺激所致,无特殊意义。

能自行缓解。

5.心血管意外:结肠镜检查对心血管影响极其轻微,原有严重冠心病或心律失常者,应慎重施行。

6.呼吸抑制:大部分与术前应用镇静或麻醉剂有关,一旦发生应立即复苏治疗。

第三章色素内镜检查色素内镜是内镜下利用色素的一种检查方法,普通内镜不易识别的消化道黏膜及某些脏器表面的性状借助色素的作用,使之变得容易识别、容易诊断,对普通内镜观察不到的黏膜的功能状态也能通过色素的作用,使之能在内镜下用肉眼直接观察和诊断。

色素必须符合无毒、无害安全的要求。

......感谢聆听色素的投入途径主要有两种:在内镜下直接喷洒的称直接法;经口服色素后再进行内镜观察的称间接法。

【适应证】所有能接受消化道普通内镜检查的病例原则上均可进行色素内镜检查。

【禁忌证】对碘过敏患者禁用碘染色,尿素酚红、尿素麝香草酚染色由于有产生高血氨的危险,肝硬化患者慎用。

极少数病例仍可能具有过敏的危险,因此检查前应了解患者过敏史,尤其是对染色剂有过敏反应者。

......感谢聆听【术前准备】同普通胃镜检查的前处置,要特别强调清除附着于黏膜表面的黏液,消化道是被覆黏液最多的脏器,如果不认真清除喷洒色素后着色的黏液,必将妨碍内镜的观察,通常利用蛋白分解酶使粘液分解,降低其黏度,用表面活性剂使附着于消化道管壁的黏液易于清洗。

......感谢聆听【操作方法及程序】1.碘染色法:本法是利用碘与糖原的呈色反应,正常的鳞状上皮黏膜内的颗粒层含有糖原,因此本法只用于食管黏膜的内镜检查。

......感谢聆听方法:碘染色法最经济、简单为最基本的食管黏膜检查法。

碘过敏及甲亢患者禁用。

一般剂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对食管糜烂及溃疡病例,喷洒后可能有一定的胸骨后烧灼感。

在常规胃镜观察后,对食管黏膜的目标部位用洗涤喷雾管均匀喷洒3%的卢戈液,待10秒左右,立即用温水冲洗、吸引后观察。

由于碘对正常食管黏膜的着色很快,褪色也快,因此染色后应尽快观察摄像,必要时可反复喷洒3%卢戈液,用量为10-20ml。

观察后尽量吸净胃及食管内残留的碘液。

......感谢聆听碘染色的内镜像:正常食管黏膜染成褐色,呈褐色草席纹状,由于病变的上皮缺乏糖原,因此喷洒碘液后,病变部为不染带,清楚地显示出病变的范围。

凡是食管上皮缺损的病变,如糜烂、溃疡、癌、非典型增生、不完全的再生上皮、过度角化及角化不全等,碘均呈不染或染色不良,因此碘染色只能指示病变的存在及范围,对各种病变难于进行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