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计划就是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教学计划与课程计划

教学计划与课程计划

教学计划与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它们是学校或教育机构为了确保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的有序性和计划性而制定的规划文件。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的解释和比较。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针对某一门课程或某一个教学单元而设计的具体规划。

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它明确了学生通过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和成果。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和可达成性,以便于评估和反馈。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计划中的具体知识点和技能,包括学生需要学习的所有材料和活动。

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相匹配,并且应该具有实用性和时代性。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学计划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教师如何教授和学生如何学习。

教学策略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并且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计划中的学生表现评估方法,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以便于调整教学策略和目标。

教学评估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它涉及到一个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所有课程和教学活动。

课程计划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所有课程的组织方式和结构。

它应该与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哲学相匹配,并且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所有课程应该达到的目标和成果。

这些目标应该与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哲学相匹配,并且应该具有明确性、可衡量性和可达成性。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指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所有课程的具体知识点和技能。

这些内容应该与课程目标相匹配,并且应该具有实用性和时代性。

课程评估课程评估是指对学校或教育机构的所有课程的质量和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学校或教育机构了解课程的质量和教育效果,以便于调整课程结构和目标。

课程评估应该具有科学性和客观性。

总结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都是为了确保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的有序性和计划性而设计的规划文件。

教学计划是课程计划吗

教学计划是课程计划吗

教学计划是课程计划吗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是教育教学领域中常见的两个概念,它们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划作用。

然而,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并非完全相同,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本文将分析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的区别,探讨它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如何编写有效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

1. 教学计划的定义和作用教学计划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一堂课或一节课所进行的具体的、详细的安排和布置。

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时间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计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具体化的产物,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操作计划。

教学计划的作用主要包括:•指导教学实施。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清晰地了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合理设计的教学计划,可以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学习。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评估教学效果。

教学计划可以作为教学效果评估的一个重要参考,帮助教师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2. 课程计划的定义和作用课程计划是指学校或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和安排。

它是教学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安排,包括整个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策略、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计划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和规范性作用。

课程计划的作用主要包括:•统一教学标准。

课程计划可以统一教师的教学标准,确保教学活动符合学校教学要求。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计划,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活动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保证教学连续性。

课程计划可以确保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衔接性,使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促进学科发展。

课程计划可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和更新,推动教学实践的不断创新。

教师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教师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教师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1.引言在教育领域,教师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被认为是教学的基础和核心。

一个良好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资源,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知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师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2.教学计划的重要性教学计划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制定的总体目标、任务和计划。

一个好的教学计划可以为教师提供指导,使其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和材料。

教学计划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安排适当的学习任务,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内容。

此外,教学计划还有助于提前预测可能的问题和困难,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

3.课程安排的重要性课程安排是指将教学计划分解为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时间分配。

一个合理的课程安排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在时间上得以均衡分配,避免内容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出现。

同时,课程安排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合理分配难易程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应基于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核心内容和重点。

其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个别差异,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受益。

另外,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还应遵循教学大纲和教育局要求,确保教学的全面性、连贯性和可持续性。

5.参考文献的使用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时,教师应结合教材和参考文献。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章节内容和知识点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教学参考资料和教辅材料,以及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展拓展性学习和讨论。

6.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时,教师还需考虑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教师可以选择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是一样的吗

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是一样的吗

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是一样的吗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一样吗是的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关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作出了全面安排,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1952年,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这种文件叫做“教学计划”。

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以下简称《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从1993年秋季起在全国试行。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除对学科的设置作了明确规定外,还把活动正式列入课程,并对各项活动的设置作了明确规定。

所以新的课程计划并没有沿用“教学计划”这一表述,而是采用“课程计划”这一名称。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是原国家教委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我国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目的和小学、初中的培养目标制定的重要文件。

它是我国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具体任务的重要保证;是编制小学和初中各科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主要依据;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和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督导、评估学校教学工作和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

它体现了国家对小学和初中教学工作和教育活动的统一要求。

调整后的课程计划对学校来说是一个指令性文件,因此要求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足计划中要求设置的学科,保证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各项活动,使学校保持稳定的教学秩序,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课程计划的内容课程计划主要规定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培养目标:在提出统一的目标要求后,对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分别作了具体规定;2.课程设置原则:明确课程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两部分。

课程主要由国家安排,也有一部分由地方安排;3.学科设置和各学科的主要任务,学科设置和活动设置的基本要求;4.学科编制:即学年的学期划分,各学期教学、教育活动的周数,假期和节日的时间安排;5.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顺序和课时分配;6.学周安排:即规定周课时总量,包括各年级每周上课时数和活动总课时;7.考试考查的科目、要求和方法;8.就执行该计划提出若干实施要求。

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

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

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一、引言。

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的概念、编制原则、内容要点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课程计划。

1. 概念。

课程计划是指教学机构或教师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对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进行系统安排和组织的计划。

2. 编制原则。

(1)贯彻教育教学方针,服务教育教学目标;(2)遵循学科教学规律,注重学科内在逻辑性;(3)注重教学实践,贴近学生实际需求;(4)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内容要点。

(1)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的总目标和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2)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科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3)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4)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5)教学评价,设计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教学计划。

1. 概念。

教学计划是指教师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进行系统安排和组织的计划。

2. 编制原则。

(1)贯彻课程计划,服务课程教学目标;(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3)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4)关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内容要点。

(1)教学内容,根据课程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2)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3)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4)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

四、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灵活性。

在实施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时,要注意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的特点,灵活调整教学计划。

2. 教学方法。

选择适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是构建一门有效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

这三个元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一、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育目标和要求而制定的课程学习计划和教学过程的安排。

包括课程内容、达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时间安排、学生活动等具体内容,帮助教师规划和掌控教学进程。

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应在课程计划中清晰地列出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内容,使学生能够明确课程的学习重点和目标。

2.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包括学期的教学进度、每周的教学计划、每节课的教学活动及任务等。

3.选择适当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目标的不同,教师应在课程计划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互动、实践等。

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门针对不同学段的教育及教学指导程序的规范性文件,旨在统一各地区、各学校的教育及教学质量。

它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出了各个学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力量、教材、考试评价等。

1.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课程标准的核心,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体检查教学进度,保证每位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2.规范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规范了各个学科的课程内容和要求,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加全面和有针对性。

3.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成果、专项考试等,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针对每一门课程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领域,预设的学习目标。

它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权重。

1.明确目标:课程目标是教师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的基础,在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更加精确地确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内涵。

2.注重学生个性:教师需根据每名学生的个性差异,确定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课程学习。

学校课程计划 学校课程教学计划

学校课程计划 学校课程教学计划

学校课程计划学校课程教学计划学校课程计划学校课程计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计划,它涉及到学校内所有的课程安排。

一个好的课程计划应该为学生提供均衡的课程,使他们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继而在未来生活中成功地应用。

学校课程计划通常包括学校设施和人力资源的分配、课程目标和学习结果、课程日程和安排、课程材料和资源等方面。

一个好的课程计划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目标和学习结果一个好的课程计划应该明确课程目标和学习结果。

这些目标和结果应该与学生的年龄、学科、能力和需求相匹配。

其中的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并且应该反映到学生的实际表现中去。

2. 课程日程和安排一个好的课程计划需要制定出课程日程和安排。

课程日程应该明确每个学期或学年内的课程内容和持续时间。

同时,安排应该确保学生在课程内取得一定的进度,而不至于因为时间不足而导致不能完成学业。

3. 课程材料和资源一个好的课程计划需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和资源。

这些材料和资源应该包括课本、参考书籍、演示文稿、实验室用具等教具和设备。

同时,为了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以使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媒体。

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是将学校课程计划与教学活动具体结合的实施计划。

通过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教师可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估。

一个好的学校课程教学计划应该包括以下要素: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应该与学校课程计划中的目标相匹配。

同时,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和可衡量。

2. 教学安排教学安排应该包括教学时间、教学的形式和场地等信息。

同时,教学安排应该与学校课程计划相对应,确保教学进度的同步性。

3.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

教学方式可以包括教师讲解、互动式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

4.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教学评估应该确保教学活动的质量,同时评估结果应该反馈到教学实践中去。

总之,学校课程计划和学校课程教学计划是学校一些重要的计划。

什么是课程计划

什么是课程计划

什么是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指教师或教学机构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安排和部署的计划。

它是教学活动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安排,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的依据和指南。

课程计划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进度、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内容。

首先,教学目标是课程计划的核心,它明确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其次,教学内容是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教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载体。

再次,教学方法是课程计划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方式和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最后,教学评价是课程计划的必要环节,它对教学活动进行监控和评价,是教学过程的反馈和调整。

课程计划的编制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

其次,要注重课程整合,将各学科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的结合和融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再次,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最后,要注重教学评价的科学性,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课程计划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首先,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灵活的教学安排和调整。

其次,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和职业道德,能够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再次,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学生和家长、同事和领导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最后,教师要具有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意识,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素质,不断改进和完善课程计划,以适应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总之,课程计划是教学活动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安排,它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起着重要的指导和支持作用。

教师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

教师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

教师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一、引言教师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常见的两个概念。

教师教学计划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校教学安排和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有机的组织和安排。

而课程设计则是教师为实现教学计划而进行的具体操作,包括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活动的设计等。

二、教师教学计划的重要性教师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的总体规划,它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序和高效。

其次,教师教学计划可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避免重复和遗漏,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教学计划可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路线图,帮助他们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

三、教师教学计划的要素教师教学计划应包括以下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达到的认知、情感和操作层面的期望。

教学内容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方式。

教学手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各种教学工具和媒体。

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

四、课程设计的目的和原则课程设计是教师为实现教学计划而进行的具体操作,其目的在于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合理选择教材和教学资源,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并通过评价和反馈来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启发式原则、综合评价原则等。

五、教师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的关系教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是相辅相成的概念,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教师教学计划提供了总体的教学指导,为课程设计提供了基础和框架。

而课程设计则是教师教学计划的具体实现,是将教学计划转化为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

教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共同构成了教学的“大计划”和“小计划”。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互相联系,共同反映教学内容。

1、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而教学大纲则是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

2、教学计划主要是学科的计划,或只是学科表。

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

3、教学计划设置的每一门课程,都应有相应的教学大纲。

而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

教学计划的含义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结构,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和学年编制、课程设置及其主要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分配、各种教学活动、总学时(学分)数与每学期学时(学分)数以及周学时数等等。

一、符合教学计划的要求教学大纲的制订首先应当考虑本门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任务,在培养专门人才的目标上,本门课程的作用以及通过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和目标要求。

教学大纲是专门人才培养规格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因而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保证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然而教学大纲又是以学科的科学体系为基础的,因而也必须保持科学体系自身的基本逻辑系统和完整性。

选择教学内容时,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而影响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教学法的要求,或者片面强调专业需要而任意割裂或舍弃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的作法都是错误的。

教学大纲的制订还应当遵循教学计划整体优化的原则。

教学计划中的每一门课程都是互相联系的,对各门课程的内容;既要注意相互衔接,又要避免重复或遗漏。

由于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其严谨的科学体系,同一专业的各门课程,所牵涉的知识范围又往往相互交叉。

三种教学计划

三种教学计划

三种教学计划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教学计划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和路径。

在教学过程中,一种好的教学计划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三种常见的教学计划,包括课程计划、项目计划和个别化学习计划,并对它们的特点和适用情况进行探讨。

一、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指在一定的学期或学年内,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学生特点,有计划地安排和组织各门学科的内容、方法、学时等方面的教学活动。

它包括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择等方面的安排。

1. 特点课程计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系统性:课程计划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各个环节之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2)针对性:课程计划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学科特点、教学目标等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适应性:课程计划要根据教育教学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及时进行修订和调整,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2. 适用情况课程计划适用于大部分学校教学活动,特别是传统的课堂教学。

它通过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系统地、有序地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项目计划项目计划是指将课程内容转化为一个个小项目,通过项目的形式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项目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特点项目计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实践性:项目计划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综合性:项目计划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灵活性:项目计划的组织形式较为灵活,可以根据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特点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需求。

2. 适用情况项目计划适用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实验课、综合实践活动等。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并且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三、个别化学习计划个别化学习计划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的统筹与安排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的统筹与安排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的统筹与安排教学是学校的核心任务之一,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

而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则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对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教学计划与课程设计的统筹与安排进行探讨,以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计划的统筹1.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计划的核心,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内容要求,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素养等方面因素。

只有确立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

2.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教学计划的编制需要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年度的学时分配等因素来确定教学进度。

在安排教学进度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教材的内容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因素。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可以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也可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消化。

3.科学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群体。

在教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发展的不断变化。

二、课程设计的安排1.分析教学内容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师需要仔细分析教学内容,理清教学内容的结构和重点。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章节划分和知识点的组织方式,将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小模块,然后逐步进行设计和安排。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和延伸。

2.确定教学资源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确定所需的教学资源。

这包括教学用具、教学软件、图书资料等。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要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准备所需的教学资源,以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课程计划是什么

课程计划是什么

课程计划是什么课程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教师为学生制定的一份详细的教学安排和计划。

它包括了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安排。

一个好的课程计划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首先,课程计划应该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和重点。

在制定课程计划时,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他们在课程学习结束时应该达到的水平。

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

其次,课程计划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是课程计划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同时,教学方法也是课程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决定了教学过程的活跃性和趣味性。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要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课程计划应该充分考虑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

教学资源包括了教材、教具、实验设备等方面的资源,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支持教学的顺利进行。

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和检测,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和设计评价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最后,课程计划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复杂的,它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个性化设计。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课程计划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个好的课程计划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制定课程计划,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的充分考虑,以及教学过程的灵活性和个性化设计。

国家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国家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国家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国家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方案资料一、引言背景介绍国家课程是指由政府主导、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统一教育水平和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人才。

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是国家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它们的编制和实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目标与意义本方案旨在提供一套科学可行的国家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编制方法,以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国家课程教学计划的编制教学目标的确定•分析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明确具体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教学内容的选择•综合考虑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进行合理的安排。

教学活动的设计•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讲授、实践、讨论、合作学习等。

•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式的确定•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测验、作业、考试等。

•评价方式应能全面客观地评判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国家课程教学方案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制定•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教育部门的要求,制定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教学计划的编制•根据教学大纲,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应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和教学活动的内容。

教学资源的准备•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等。

•确保教学资源的充足性和有效性,以支持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方案的实施•按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并进行评价。

•关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案。

四、总结与展望本方案通过对国家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编制方法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能够根据本方案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的编制,从而更好地推进国家课程的实施和发展。

国家课程教学计划

国家课程教学计划

国家课程教学计划
国家课程教学计划通常包括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普通
高中教学计划。

1. 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在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学校需要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的标准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课程计划。

其中包括各学科的课程设置、教学进度、考试安排等。

2. 普通高中教学计划:普通高中是义务教育之后的阶段,
学校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

其中包括各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

在国家课程设置中,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强调了地方和学校在课程设置中的主体作用,要求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当地和本校的课程计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国家课程设置还强调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学校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还要求学校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

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

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区别与联系有哪些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区别与联系(一)原名VS现名新课程改革之前,课程计划叫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叫做教学大纲。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前后两种说法之间已经不是单纯的改了个名字这么简单,在其内涵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总体来说,现名称无论是从说法上还是内涵上都比之前的名称更具有进步意义。

考试中曾经出现过这么一个说法,即: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仅仅是提法上更具有时代意义,该说法明显是错误的。

【这个知识点一般考查客观题,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选项中同时出现原名称和现名称,一定要优先选择现名称,即选新不选旧。

】(二)含义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都是国家层面制定的基本准则,都是影响力较大的指导性文件。

其中,课程计划是有关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则是有关某一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在备考中,同学们一定要抓准关键词,重点不是放在指导性文件五个字上,而是放在前面的有关界定上,注意不要混淆概念。

】(三)作用由于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含义不同,也就意味着二者的作用大小也是不同的。

其中,课程计划作为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对学校中的教学、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等做全面安排,是从宏观层面上加以把控。

课程标准作为某一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考试命题、教学和评价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这里引申出一个知识点,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其实是属于不同层次的指导性文件。

其中,课程计划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课程标准则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表现】(四)内容课程计划主要包含4个组成部分,分别是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其中,课程的设置(教学科目的设置/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课程标准主要包含5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

其中,课程目标是课程标准的核心问题。

(五)特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是:强制性、基础性、普及性,简称为“抢吉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特征是:发展性、基础性、普及性,简称为“发吉普”。

课程计划就是教学计划

课程计划就是教学计划

课程计划就是教学计划课程计划,亦被称作教学计划,是一份旨在指导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详细计划。

它是教育机构或教师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编制的一份框架性文件,包含了课程的内容安排、学习活动形式、教学资源等重要信息。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课程计划的重要性以及制定课程计划的一般步骤。

一、课程计划的重要性1. 确定学习目标:课程计划是制定学习目标的基础。

通过明确学习目标,教师能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生也能够清楚了解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动力和效果。

2. 组织教学活动:课程计划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组织教学活动的框架。

教师可以根据计划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有目的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3. 合理利用资源:课程计划包含了所需的教学资源清单,帮助教师合理利用教材、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4. 指导评估与调整:课程计划设立了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标准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调整,确保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二、制定课程计划的一般步骤1. 确定学习目标:首先,教师需明确所设立的学习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基于教育部门或学校制定的标准,也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来确定。

学习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相匹配。

2. 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学习目标,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与学习目标一致,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活动。

3. 编排教学步骤:在制定课程计划时,教师需要详细编排教学步骤。

这包括对每个学习目标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长的安排,以及学习活动的顺序和组织形式等。

4. 确定评估方式:为了确保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方式和标准。

评估可以包括考试、作业、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形式,以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加入教学资源:课程计划还需要列出所需的教学资源清单,包括教材、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

课程计划就是教学计划

课程计划就是教学计划

课程计划就是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框架,它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校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制定的详细安排和组织方案。

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计划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围绕课程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进行探讨。

一、课程计划的重要性合理的课程计划对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首先,它能够帮助教师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课程计划可以提供教材、教学资料和教学资源的有序使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课程计划还可以引导教师进行科学的教学评价,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二、课程计划的制定原则制定课程计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明确每个学习阶段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既符合学校要求,又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其次,整合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校的教学条件,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相互匹配。

此外,课程计划还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课程计划的制定步骤制定课程计划的过程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首先,分析教学需求。

教师应该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教学需求,明确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制定课程计划提供基础数据。

其次,确定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学习阶段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然后,安排教学进度。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的分配,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进度紧凑合理。

最后,选择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计划的实施与评估制定好课程计划后,教师需要认真贯彻执行,并进行实施与评估。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作为一个教师,制定一个完善的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至关重要。

课程计划是指在一个学年或学期内,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整体安排和组织。

教学计划是指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方法,以完成课程计划的目标。

课程计划的目标是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与教育部的教学要求和学校的教学特点相结合。

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量化和可测量的。

例如: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教学目标,课程计划应该包括必要的课程安排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指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的课程。

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以及教学资源的利用。

课程计划还应该包括教学资源的准备。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辅材料和教具。

教材是课程的基础,应该选择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教材。

教辅材料是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的补充材料。

教具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和设备,如黑板、电脑和实验器材。

教学计划是在课程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化的教学方案。

教学计划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该明确具体和可测量。

教学内容是教师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和反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教学计划还应该考虑到课程的连贯性和循序渐进性。

课程的连贯性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整个学年或学期内具有一定的前后联系。

循序渐进性是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不同层次上相互补充和发展。

教学计划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综上所述,制定一个完善的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是教师重要的工作之一。

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课程教学计划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三字经》是我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启蒙读物。

它用一千多字涵盖了自然界、社会及中国古代人文与历史的基本知识,通过“读千年美文”,引导学生“做少年君子”,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精神。

它又是我们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表现,适应低年级学生心智成长和发展的特点,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拓宽了教学面,生动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语言文字学习和训练。

因此,开设了《三字经》课程,就是意在发挥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优势,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强化民族道德意识。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增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国学、用国学的意识,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为伍,与圣贤对话,启智求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课程纲要的设计思路《三字经》校本课程纲要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概述《三字经》课程设置的背景、课程的性质、地位和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叙述课外阅读的总目标和分目标;第三部分为实施建议,叙述了《三字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说明,教学建议与评价建议,其中第三部分是核心,它是总目标和分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体现的是学生在《三字经》诵读活动中,确定内容,明确方法,了解评价方式。

使学生在《三字经》诵读活动中,丰富知识,获得人生启迪。

第二部分课程的目标:一、总目标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4、通过读古文、背古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5、开发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具体目标1、能朗读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诗句,形成诵读的兴趣和习惯;2、扩大生字量,以此为识字启蒙教材,积累更多的生字、词汇;3、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根据《三字经》校本课程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基本方法可确立为“四化”教学方法,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

1、“诵读化”即诵读为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记忆”是古人学习最常用的学习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古人读经书的要求和方法是:“粗知文义”、“略通大义”。

在教学方法上,以口授和诵读为主。

学生正处于人生记忆的黄金年龄,在这一时期让学生诵读记忆《三字经》的精华内容,他们将会终生受益。

因此,加强诵读恰好发挥了学生记忆强的优势。

引领他们把无意识记忆转变为有意识文化储备,使他们从小腹有诗书,在本国传统文化滋养中成长。

2、“故事化”,就是用精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

《三字经》校本课程所选内容,皆中国古典优秀文化,其内涵丰富,它蕴含着古人的大智大德,如何让学生破译文章的宏旨要义是教学的难点。

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教学时可把故事引入课堂,用精典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含义,突破了教学难点。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故事化”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3、“生活化”是指《三字经》校本课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更好的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

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学中可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

这样,拉近了古今文化的距离,使遥不可及的古代文化走入了学生的生活。

使《三字经》生活化,让学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我欲仁,斯仁至矣”。

四、评价建议1、评价主体多维化:首先是改变目前占主流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指导学生自评、互评。

由于《三字经》的学习还常常在课余进行,还可请家长共同参与,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交互的活动。

2、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评价课内所学,还要评价课外的阅读;不仅评价学生对《三字经》的理解掌握情况,还应“着重考察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

”3、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不仅关注学生会背多少《三字经》,更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

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古诗文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存量基础之上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应该注重平时的、过程的评价。

4、评价形式多样化,学生成果展示多样化。

篇二:一下地方课程2教学计划一年级下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长大”是孩子们共同的心愿。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将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担负大大小小的责任,品尝酸酸甜甜的滋味,需要给予特别的滋养与呵护。

《小公民》就是为了使孩子们不仅有健康地身体,还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

市里自编的《环境教育教程》根据本市实际,关注今年来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教育学生保护环境。

《人·自然·社会》重在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浙江文化,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共有学生57人,他们模仿力强,接受新事物快,而且他们的性格、世界观正处于可塑性阶段。

因而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安全自救,生命历程的教育至关重要。

三、教材分析本册地方与学校课程共安排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保护环境,让学生了解现在的环境状况,并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第二部分是遵纪守法,帮助学生掌握并遵守学校规则以及交通、公共秩序,自觉遵守各项规则;第三部分是热爱家乡,学习浙江文化,了解家乡的名胜、传统、风俗,学习浙江文化的精髓。

四、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2、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3、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 4、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从而热爱自己的家乡。

五、教学措施1、在教学中,应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是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讨论、调查、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

4、让学生与社区、家庭建立联系,采用“问问别人”的方式,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篇三: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日期:09:55:08]一、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在我国中小学课程的研究过程和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人们经常使用但又常常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的概念。

这些概念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认识,因此有必要分几组对它们作一些辨析。

(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方案1.教学计划:有两层含义:(1)通常指学校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设想和安排。

一般有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教材的单元教学计划及一节课的教学计划等。

(2)意义同课程计划,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着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的教学顺序和各学年的教学时数,并全面安排学校的各种活动。

这里探讨的教学计划属后者。

2.教学大纲: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各门学科的目标任务、教材纲目和教学要点的指导文件。

它以纲要形式规定着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技巧的范围和结构,体现着国家对各科教材与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与本文两部分组成,前者扼要说明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选择教材的主要原则与依据、教学方法的建议等;后者具体列出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内容要点、上课时数、实际作业(实验、练习、实习)的内容与时数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等。

3.课程标准: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

前者是对一定学段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的纲领性文件,规定着各级学校的课程目标、学科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的教学时数、课外活动的要求和时数以及团体活动的时数等;后者根据前者具体规定各科教学目标、教材纲要、教学要点、教学时数和编订教材的基本要求等。

1952年后,前者改称“教学计划”,后者改称“教学大纲”,其关系如下图所示:来源:作者:zj [字体:大中小] 4.课程方案:与课程总纲、教学计划、课程计划同义,国内外的有关课程文献中间或有人使用这一术语。

在以上几种概念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系由苏联引进,是从俄语直接翻译过来的。

从1952年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课程标准”实际上是在我国使用最早的一个概念。

1912年1月,中国政府教育部公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之后曾长期沿用这一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也曾颁布过小学各科和中学个别科目的课程标准(草案),至1952年刚好沿用约四十年。

目前台湾的中小学仍使用课程标准一词。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课程标准是我们本民族长期使用过的一个固有概念,而教学计划、大纲则是舶来品。

并且,教学计划在使用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歧义,让人误解为教师的教学进度计划。

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中,国家教委已正式用“课程计划”取代了“教学计划”,但我们认为“课程计划”一词仍不规范,是一个过渡性概念。

因此,如能在时机成熟时恢复使用课程标准,以课程总纲和分科课程标准分别取代教学(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不仅可以提高术语的科学性,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也有利于海峡两岸在课程方面的交流。

(二)课程设置、课程编订、课程规划、课程设计1.课程设置: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它一般指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和各科的教学时数。

研究课程设置的结果,只能产生教学计划,不能产生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2.课程编订:是一个涵义比较广的概念,一般指研究、实验、编辑审订学校课程的全过程,课程编订的结果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课程编制、课程研制与课程编订基本同义,可以交替使用。

4.课程设计:指学科专家、教育理论专家等专业人员对学校课程的专门研究,包括分析课程目标,确定课程类型(如是采用学科课程,还是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或核心课程),研究教材选择的范围及其排列顺序和教学时数等。

(三)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1.教育目的:国家根据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及人自身发展的需要确定的培养人的总目标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它规定着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的根本性问题。

与教育方针基本2.培养目标:根据国家教育目的或方针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

3.课程目标:学校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对一定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实际上也就是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