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训练试卷: 专题限时集训16 古代诗歌鉴赏1(含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诗歌鉴赏专题(含答案)2018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诗歌鉴赏专题一、【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阅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参考答案14.BE15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解析】14.试题分析:B项说法错误。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试题分析:先点出其修辞手法,再表述其作用、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江苏版】2018年二轮语文训练试卷 古诗词鉴赏专题卷1 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专题卷(一)(对应学生用书第112页)(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山亭柳·赠歌者①晏殊家住西秦,赌②博艺随身.花柳③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注】①本词为作者知永兴军时所作,当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②赌:与人竞赛.③花柳:借指歌舞技艺.1.词的上阕是如何表现歌者技艺的?请简要赏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对诗歌的理解是诗歌鉴赏的基础,也是关键.古代诗人表现歌者的技艺,多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比如《琵琶行并序》《李凭箜篌引》.上阕开头是歌女的介绍和自夸,“花柳上,斗尖新”正面夸耀自己的多才多艺和艺术追求.“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是具体形象地夸述自己的歌唱才能.这都是正面描写.“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是说观众赠予她的财帛数量庞大,借所获赠的财物,侧面表现歌女的技艺高超.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十分形象地表现了歌女非凡的技艺.【答案】词的上阕从正面描写了歌女的多才多艺、对歌舞技艺的追求以及高亢嘹亮的歌声,又从侧面描写了歌女受人追捧的情景,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歌女的技艺高超.(正面描写1分,侧面描写1分;简要分析3分)2.全词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词的上阕描写歌女年轻时的盛况,下阕描写歌女年老时的凄凉.两相对比,反衬出歌女年老时的失意凄惨.下阕描写歌女年老色衰后所遭逢的冷遇,词人对照自身的凄惨遭遇,抒发对歌女的无限同情.作者由歌女之悲哀,引起了自身遭贬受逐,客居外乡的悲伤,心中不平之气难以抑制.纵观下阕内容,读者可以看出作者借歌女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的寓意,词人自己仕途失意、壮志难酬,满腹才华无人赏识的情感也就呼之欲出了.【答案】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1分)作者将歌女曾经的自负得意与如今四处奔波、知音难觅的前后际遇相对照,(2分)既表达了对歌女的欣赏与同情,也借此抒发了自己仕途失意、壮志难酬以及无人赏识的感伤之情.(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诗歌鉴赏】这首词从内容上看,反映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歌女的不幸命运,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这与作者被贬官的境遇有关,表面是写歌女,但读者仍可以看出作者借歌女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的寓意.上阕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歌女技艺的高超.下阕首句“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是失意后凄凉冷落境遇的写照.“衷肠事”,这里是指终生相托的大事.“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仍是以歌女的口气自述:假如有一个知我心的人接纳我,那么我将唱尽高雅美好的曲子,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都奉献给他.可是知音难觅,所以结果只能是“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了.歌女在酒筵前唱歌,想起当年的满堂喝彩声,眼下却这样凄清冷落,不禁流下了眼泪.作者由歌女之悲哀,引起了自身遭贬受逐、客居外乡的悲伤.“重掩”是屡次流泪,强作笑颜,其悲哀就更为深重了.全词看似纯为客观叙述,但字里行间无处不包含着作者的身世感慨,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品更加忧郁深沉.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杨柳枝词刘禹锡其一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枝残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其二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3.赏析第一首诗“数枝残柳不胜春”一句中“数”和“残”两个字的妙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隋宫,距刘禹锡生活的时代,已有很多年历史了,其衰败可想而知.此时,往日的繁华全然不见,唯见数枝残柳在风中摇曳.“数”与“残”,都渲染了隋宫的衰败,是作者愁情的触发点.答题时要将“数”与“残”置入句子描写的景象与画面中,分析其表现的情思和隐含的情感.【答案】①“数”说明数量之少,已不再是当年成林成片的样子;“残”写出了杨柳残败不堪,已不再是当年郁郁葱葱、浓荫蔽日的样子.(2分)②“数”“残”从数量和状态两方面,写出了隋宫外面的杨柳残败的样子,从而映衬出隋宫破败、倾圮、荒芜的景象.(3分)4.历代评论家都认为这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从“异曲同工”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异曲同工”即有异有同.在表达技巧与表达效果上,两首诗歌都以写景为主,都是借景抒情,但在景与情的关系上有区别,一首诗中景象凋零,一首诗中景象葱茏,而对历史沧桑的哀叹却又是一致的.【答案】①第一首诗中作者极力渲染隋宫外杨柳残败衰颓的样子,借以衬托隋宫的破败,以哀景写哀情;而第二首诗中,作者极写宫树的葱郁茂盛、景色迷人,以宫树的葱郁茂盛来反衬隋宫的破败荒芜,以乐景写哀情.(3分)②这两首诗都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同样是写树,虽一残败衰颓,一葱郁茂盛,但都渲染了隋宫的破败荒芜,都表达了作者心中的兴衰之叹.(3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导学号:76934055】浪淘沙·九日会饮分得雁字①赵鼎②霜露日凄凉.北雁南翔.惊风吹起不成行.吊影苍波何限恨,日暮天长.为尔惜流光.还是重阳.故人何处舣③危樯.寄我相思千点泪,直过潇湘.【注】①九日会饮分得雁字:指在重阳节宴饮时写诗分到了“雁”的题目.②赵鼎(1085~1147):字元镇,南宋中兴贤相.这首词是作者南渡后所作.③舣:停船靠岸.5.作者在上阕中是怎样描写“雁”的?请简要赏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上阕中描写“雁”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中“南翔”“不成行”“吊影苍波”属于动作和神态的描写,展示了一只内心悲苦的孤雁形象.间接描写主要是用写景加以烘托,如“霜露日凄凉”“惊风”“日暮天长”等,营造一种凄凉的秋天的氛围,烘托出雁的孤寂、凄凉、冷落.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上阕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何限恨”,赋予“雁”以人的情感,直接表达“雁”的无限感伤的形象.【答案】①直接描写动作和神态,写了大雁的“南翔”“不成行”“吊影苍波”的动作、形态,形象而有韵味;②烘托手法,用“霜露”“惊风”“日暮天长”等烘托大雁的孤寂、凄凉、零落;③拟人修辞,说雁“何限恨”,把雁人格化,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每点3分,答出两点即可) 6.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惜流光”表面是替“雁”感到惋惜,实则是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还是重阳”的意思是“又到重阳”,其中包含着时光的流逝,也包含着自己南渡又是一年,表达对国破家亡的悲伤之情.同时,重阳在古代是“佳节”,是亲人们的日子,“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想到的是故人,想到他们此时不知漂泊在何处,就借“雁”带去自己的相思之情.下阕把“雁”作为信使,让它带去自己的相思.【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亲友的思念,对国家残破的痛惜.光阴逝去,佳节又至,故人不知在何处漂泊,请大雁给漂泊在潇湘的故人们带去无尽的思念.(分析2分,情感3分.意思对即可)【诗歌鉴赏】开篇写景描写秋天到来,天气一天天变凉,给全词奠定“凄凉”的情感基调.接着点题,在秋天一天天变凉时,北雁开始南飞.“惊风吹起不成行”是描写雁在中途休息的时候,忽然刮起一阵狂风,惊起了正在休息的群雁,由于受到惊吓,不再是原先的成群成行了,有些雁落了单.接下来描绘的就是落单之雁的形象,它通过广阔的水面看到自己的倒影,形影相吊,孤独、落寞、孤苦之情无法忍受,更何况现在又到日暮时分,前面的路途还很长.上阕重在描绘孤雁的形象,作者南渡不也是从北方而来吗?词中的“雁”不就是词人的化身吗?描写“雁”的孤独、凄凉不就是在表达自己的心情吗?由此可知词人形象特点.下阕首先过渡,写替雁惋惜时光流逝,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下来写又到重阳佳节,这与上文的“时光流逝”暗接.重阳节本是亲朋相聚赏菊饮酒的日子,但此时故人在哪里呢?作者想象故人此时可能正将船停泊在某处,想起故人产生了思念之情,思念是沉痛的,以至于“千点泪”,此时就让南飞的雁将自己的思念之情带给漂泊在潇湘的朋友.“千点泪”中应不仅仅是思念之情,也还包含着国破家亡而同时漂泊异乡的悲痛之情.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浪淘沙·中秋雨萧汉杰【注】愁似晚天云,醉亦无凭.秋光此夕属何人?贫得今年无月看,留滞江城.夜起候檐声,似雨还晴.旧家谁信此时情.惟有桂香时入梦,勾引诗成.【注】萧汉杰:号吟所,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南宋末遗民词人. 7.“旧家谁信此时情”中的“情”具体指的是什么情感?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句“愁”字点明诗歌情感.“贫得今年无月看”点明词人生活贫困,中秋佳节却无月可看,倍添愁绪.词人“留滞江城”,漂泊异乡,孤独寂寞,愁上加愁.注释中交代词人为南宋末遗民,因此又添亡国之痛,愁上加愁.【答案】“情”具体指的是“愁”.(1分)产生“愁”的原因:①中秋夜雨,无月可赏;②贫穷无助,漂泊在外;③孤独寂寞,无人理解,无人诉说;④国家灭亡,内心伤感.(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8.有评论者说,“贫得今年无月看”违背常理,但却是“愈无理愈佳”.你是否认同这种说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既可从月亮永远不会消失的角度分析“无月看”违背常理,也可以从雨天不能见月的角度分析“无月看”符合常理.但分析观点时都要从词的主题入手,重点赏析词人中秋佳节无月可赏、漂泊异乡、贫苦孤独、亡国失家的深沉悲愁.【答案】示例一:同意这种说法.(1分)①今年不可能无月看,月亮自有它运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人的境况而变化;有月或无月不因贫富而有别,所以这句词违背了常理.(从为什么违背常理的角度分析,2分)②这一句“无理之语”更深刻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情感:飘零在外、孤独寂寞、贫穷无助、失国失家、愁绪满怀,把握不了自己的生活甚至人生.让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词人内心的真情.(从更强烈地表达情感的角度分析,3分)示例二:不同意这种说法.(1分)①“今年无月看”,因为今夜中秋有雨,确实无月可赏,符合自然常理.加上词人此时情绪低落,无心赏月,符合人之常情.(从为什么符合常理的角度分析,2分)②这一句“贫得今年无月看”,深刻写出词人生活困窘、贫穷无助,飘零在外、孤独寂寞,失国失家、愁绪满怀,连自己的生活都把握不住,何来赏月之心绪?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这句词符合常理,让人更真切地感受到词人当时的境遇与忧愁.(从表达情感的角度分析,3分)【诗歌鉴赏】词人历经家国巨变,心中块垒郁积,随遇而发.中秋佳节本应赏月赏花,企盼团圆,祈求幸福,但词人于此佳节无月无花,更无幸福可言.上阕起句直抒胸臆以愁言情,个人的愁绪像那雨夜乌云,阴暗低沉.词人愁绪无可排遣,尝试借酒消愁却发现事与愿违,人可醉,愁难遣.中秋佳节正是赏月的好时候,但在词人看来,月光再美好,也属于别人,与己无关,自己好像只剩下了满腔愁苦.境遇日渐窘迫,这让词人将贫困与赏月联想到一起,贫困的人连月亮都看不到,可见生活之艰难.更不幸的是词人在象征团圆的中秋节却滞留江城,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岂是外人能够体会?下阕“夜起”句侧面写出词人愁绪.站在窗前,词人的愁心如细雨一般似断实续,连绵不绝,今夜注定孤枕难眠.回忆过往,当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想到自己会有失国失家的一天,更不会想到此时是多么愁苦.明月隐于雨夜,本应佳节盛放的桂花于雨中凋零,八月桂花香的情境也只能出现在梦中,词人成了天地一孤人,于是种种悲愁出于心而落于笔端,佳作乃成.。
浙江省2018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能力训练十六含答案
专题能力训练十六古代诗歌鉴赏(B)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宿大慈寺[清]范光阳荒祠古冢凭高望,乱竹禅房向晚行。
断续风吹钟愈好,淡浓云过月还明。
里儒信口为诗句,野衲①迎人亦世情.惟有空山知我意,故飞小雨助溪声。
:僧衣,借指僧人。
1.结合全诗,具体说说你对“惟有空山知我意”的“意”的理解。
2。
简析“断续风吹钟愈好,淡浓云过月还明”一联的艺术手法及作用。
二、(2017金华十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
裴将军宅芦管①歌[唐]岑参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
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
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
白狼河北②堪愁恨。
玄兔城南皆断肠。
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
夜半高堂客未回,只将芦管送君杯。
巧能陌上惊杨柳,复向园中误落梅。
诸客爱之听未足,高卷珠帘列红烛.将军醉舞不肯休,更使美人吹一曲.狼河北:与后面的“玄兔城南”都泛指辽宁中部一带地区,唐时为东北边防要地。
1.诗人在诗歌当中的情感态度前后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
2.诗歌在描写美人演奏芦管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宋]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1.这首小令用轻松活泼的笔调写和的情景。
2.简析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和作者的情感.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金缕曲·闻杜鹃[宋]刘辰翁①少日都门路。
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
十八年间来往断,白首人间今古.又惊绝、五更一句。
道是流离蜀天子,甚当初、一似吴儿语。
臣再拜,泪如雨。
画堂客馆真无数。
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
风雨断魂苏季子②,春梦家山何处?谁不愿、封侯万户?寂寞江南轮四角,问长安、道上无人住。
啼尽血,向谁诉?.②苏季子:即苏秦,曾游说六国抗秦。
1.这首词中蕴藉着诗人情感,贯穿全词的意象是。
2018年语文高中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2018年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1.阅读下边两首唐诗,回答以下问题。
洗竹王贞白①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闲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玕③节下书。
竹罗隐篱外清阴接药阑④,晨风交戛⑤碧琅玕。
子猷⑥死后知己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注]①王贞白(875-958):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
唐末五代十国有名诗人。
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
②略洗:略加砍除丛竹的繁枝。
③琅玕:翠竹的美称。
下文“霜筠”义同。
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
⑤交戛:交织缠结。
⑥子猷:王徽之(338-386),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
生性傲慢,放诞不羁,经常东游西逛,以后干脆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剖析。
答:(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剖析。
答:答案:(1)①以竹林之茂盛,衬着幽静之氛围。
②衬托诗人文雅的志气、节操。
③作为行文线索,贯串全诗内容。
(2)同样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望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赏识竹林风光,整天相依。
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节情味,寄望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
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
不一样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示意他有高远的情怀,盼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立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愿意过散淡安闲的生活。
(能联合诗歌内容进行剖析,言之成理即可)古诗歌仿真押题练(一)2.阅读下边的唐诗,达成(1)~(2)题。
独不见李白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哭泣空自知。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写白马子(边塞儿)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哭泣,款款深情,动人至深。
2018浙江省高考语文二轮专题温习组合训练16Word版含答案
小题组合训练16语言知识+语言表达+默写(历时:20分钟)1.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不同时期的熨斗尽管造型多样,用途迥异,但无一例外的黝.(yóu)黑、沉实,恍如被它熨平的,不但是峨冠.(guān)博带,还有隐藏在时刻裂缝里的各类褶皱。
B.《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改编至唐七同名小说的古装玄幻电视剧于未播之前就深陷.(xiàn)剽窃争议,在微博和豆瓣.(bàn)网上遭遇了网友的大量抗击。
C.新发觉的天一阁所藏抄本《琅.(láng)嬛文集》,收录了张岱佚.(yì)文二十余篇,即便相同篇目者也多有异文,能够订正今本的很多讹误。
D.街角的长凳上坐着一个老头,他戴着一顶皱.(zhòu)巴巴的帽子,帽沿耷.(dā)拉在前额上,眼袋松弛下垂,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
最近几年来,语文教育和作文教学有应试化、模式化偏向,学生的制造力和想象力都受到限制。
【甲】大赛评委之一、西南大学教授蒋及第以为,语文素养对青青年进展尤其..重要,它能够培育小孩的观看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是小孩情感进化、人格养成的重要手腕。
作为语文素养的集中表现,作文应该“真实和真诚”,感知社会,表达思想,而不该该是模式化的套路。
【乙】从应试《八股文》中退变..,..创新,回归作文本源,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的诞生便有着如此的初衷..。
命题理念上以“科学、人文、生活”为导向,提倡“真实的体验、新鲜的内容、灵动的感悟”;【丙】写作方式上提倡回归基础、回归现实、回归语文大体素养、回归写作大体标准的创作;评卷方式上,邀请大学教师、闻名作家、中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等担任评审,保证阅卷进程的公平、公正与权威。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尤其B.退变C.诞生D.初衷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甲B.乙C.丙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俨然已成为中国当下最灵敏的话题之一,1月30日全国雾霾面积已达到143万平方千米,社会各界呼吁尽快出台治理空气污染,各城市和地域开始探讨治霾之道。
2018高考语文(新课标)总复习教师用书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集训16古代诗歌鉴赏(1)W
专题集训 16 古代诗歌鉴赏(1)[共77分]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1~2题。
(11分)阙题①刘眘虚②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②〔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
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
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
1.下列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 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C.“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
D.“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E.“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1.B E (B.“淡淡的忧伤”错。
从整体上观照这两句,细写青溪和春色,作者的情感是悠闲惬意。
E.“直抒胸臆”的理解不当,应是以景作结,景中融情,属间接抒情。
)(答对一项,2分;全对5分。
)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
请结合全诗对这二句作简要赏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至”“随”二字赋予落花以人的动作,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
(2分)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2分)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
(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3~4题。
(11分)唐崇徽公主手痕①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
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②何人与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
【注】①〔崇徽公主〕唐朝和亲公主之一,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
2018版语文二轮训练试卷: 专题限时集训18 古代诗歌阅读3 Word版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十八) 古代诗歌阅读(三)(对应学生用书第147页)(限时:40分钟)1.(2017·武汉4月质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74364065】长安月夜①白居易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白居易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
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诗人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
②帝王州:都城长安。
③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
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羁病”交代了诗人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隐忧。
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诗人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D.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
E.诗人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BD[B项,“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依据。
D项,第一首诗中的“三五夜”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第二首诗中的“三五夜”指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
](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时,考生要先辨别两首诗歌表现手法的不同,然后再各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并指出运用该种手法的妙处。
《长安月夜》主要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诗人将“万人行乐”与“一人愁”对比,突出这“一人”的孤独、愁苦。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试题汇编11题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试题汇编11题(含答案)【前言】1.近两年高考卷一直考诗,没有考词、曲,所以各地模拟题也是选择诗,但词曲在备考时也要适当涉及,正所谓:有备无患。
2.客观题一般考对诗歌的基本理解和鉴赏,主观题一般考思想感情。
3.这里的最后一首诗歌考的很有意思,结合了课内来考,2015年全国I卷也考过,所以,值得关注这一点。
4.古诗鉴赏其实也是“非连续性文本”,注释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关键文本,请关注注释内容。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 题。
送江水曹还远馆谢朓高馆临荒途,清川带长陌。
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
塘边草杂红,树际花犹白。
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注】水曹:官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A.开头两句分别从高、远两个方面描写了送别的场景:荒郊野途,高馆孤峙,清流映带,长路迢递,荒凉凄清的景物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B.“清川带长陌”的“带”字使用尤为传神,潺湲的清流仿佛将眼前的道路带向了遥远的地方,在离人的心上更增添了一层渺远迷茫的情思。
C.三、四句用“望归”透露出江水曹的游宦生涯,此行所去,只是远馆,而非故乡,故而客中作客,无慰“怀旧望归”之情,反更增羁旅情怀。
D.五、六句展现出一片明丽的景色,池塘春草、花树相间,红白掩映,风光令人陶醉,面对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诗人心情也因之而倍加愉悦。
E.这首诗叙述了好友江水曹在馆舍送别诗人的情景,末尾一句直抒胸臆,主客双方在“何由尽离席”的感慨之中分别,情感表达充分而强烈。
15.诗歌流露出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刘长卿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第一句叙述了十年间自己的境遇与朋友李录事相同,均是人生艰难,从面将深沉的感慨寓于其中,令人伤感。
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6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限时集训16 古代诗歌鉴赏(二)
专题限时集训(十六) 古代诗歌鉴赏(二)(限时40分钟)1.(2018·大庆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九日①水阁韩琦②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蟹螯先实不须霜。
年来饮兴衰难强,漫有高吟力尚狂。
【注】①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也就是传统的重阳节。
这一天既要登高怀远,也有菊花配螃蟹的饮食习俗。
②韩琦: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
北宋政治家、词人。
这首诗作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秋。
诗人正在京中任右仆射,可谓官隆位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两句对仗工整,以“老圃”对“黄花”,“秋容”对“晚节”,“淡”对“香”。
这两句从正面写了九日赏菊。
B.颈联写新酿的美酒已经很熟,味道醇厚芬芳。
螃蟹早就长得肥嫩,不必再等秋日的寒霜。
C.“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表现了苏轼不服老的壮志豪情;而本诗尾联的两句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已不能豪饮和高吟诗歌,从侧面反映出他已真心服老。
D.整首诗歌体现的并不是在秋色里持续的消沉,而是在一片肃杀的秋景之中强调一种高洁的人品。
C[C项,“已真心服老”错,“漫有高吟力尚狂”展现的是作者的一种不服老的豪情。
](2)这首诗塑造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6分)【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淡泊宁静、晚节弥坚、豪情满怀的诗人形象。
①首联两句写诗人住处的水阁古榭虽倾颓破败也不介意,还高兴地在那里宴请嘉宾欢度重阳,表现了诗人生活俭朴,不尚奢华。
这是从外在的表现来写的。
②颔联两句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
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写。
③尾联两句写作者此时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自己酒量虽衰,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杜鹃花得红字真山民①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2018版语文二轮训练试卷: 专题限时集训16 古代诗歌鉴赏1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十六) 古代诗歌鉴赏(一)(对应学生用书第143页)(限时:40分钟)1.(2017·广元三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导学号:74364055】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约为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
(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实景,声色形神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B.“鼠”是“饥”的,可见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蝙蝠翻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
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瑟瑟自语,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
C.下片抒写词人心理活动和无限感慨。
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入睡,浮想联翩,焦急万分,怎不更加衰老呢?D.感慨不等于悲观,梦中醒来,“眼前万里江山”,看似闲愁实则旷远雄劲。
E.本词语言平淡,纯用白描,笔墨干练,真切自然,别具一格,生动感人。
BD[A项,“声色形神兼绘”错,没有描绘色彩。
C项,“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入睡”错,不能安然入睡的原因应是忧虑国事。
E项,“纯用白描”错。
](2)本词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及情感的能力。
第一问,从“饥鼠”“蝙蝠”“风”“雨”“破纸”等意象可概括出萧瑟破败的意境。
从上片描写居住环境的文字里可理解作者的凄凉孤寂之感,而下片“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两句与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有相似的情感表达,诗人有一颗不泯的报国之心。
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一(2021年整理)
(完整)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一(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一(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2018年高三年级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学案诗歌鉴赏一(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7届高三语文高考二轮复习教案:诗歌鉴赏练习教学目标:总序第个教案1.审清诗歌鉴赏题目类型2.审清题干要求3。
灵活运用鉴赏手法教学重点鉴赏诗歌,巧用手法教学难点学习并掌握各类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教学时间六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准确判断,赏出效果-—表达技巧赏析题之要诀学案引语表达技巧赏析与情感把握是高考古诗鉴赏考查的两大重点。
对于表达技巧,我们在一轮复习中重在构建其知识体系.而在做题实践中,技巧判断不准、效果表述不到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面对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绝不能轻易退缩,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原有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知识的动态运用,在“判断"与“效果"两大环节上多下功夫,提高我们的应试能力和鉴赏水平.自学在前自我诊断1.(2016·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颔联“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为景物描写,“落”“下”分别形容“日”“鸟”,为动态描写;“秋原人闲”意指秋野空阔,是静景,动静结合.诗人景中寓情,以这种闲适的景物,来表现自己闲适的心境。
2018-2019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大题精做:16 古代诗歌阅读(词)(含解析)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阅读(词)【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八声甘州辛弃疾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第一问: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一、【2017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路陆游禹庙兰亭①今古路。
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鹦鹉杯②深君莫诉。
他时相遇知何处。
冉冉年华留不住。
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
一句丁宁君记取。
神仙须是闲人做。
【注】①禹庙:祭祀夏王大禹的庙宇;兰亭:魏晋风流朝圣地、书法圣地。
②李白《襄阳歌》:“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禹庙兰亭今古路”意指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借此抒发怀古幽思的凭吊之情。
B.“一夜清霜”两句描绘出寒夜冷霜弥漫湖边树林的景象,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蕴含着诗人的无尽感伤。
C.“鹦鹉杯”化用李白《襄阳歌》中的诗句,蕴含“一日须倾三百杯”之意,并借之留给读者联想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限时集训(十六) 古代诗歌鉴赏(一)(对应学生用书第143页)(限时:40分钟)1.(2017·广元三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辛弃疾在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约为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
(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中的实景,声色形神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B.“鼠”是“饥”的,可见这里已经长时间断了“烟火”;蝙蝠翻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
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瑟瑟自语,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
C.下片抒写词人心理活动和无限感慨。
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入睡,浮想联翩,焦急万分,怎不更加衰老呢?D.感慨不等于悲观,梦中醒来,“眼前万里江山”,看似闲愁实则旷远雄劲。
E.本词语言平淡,纯用白描,笔墨干练,真切自然,别具一格,生动感人。
BD[A项,“声色形神兼绘”错,没有描绘色彩。
C项,“动物猖獗,秋风凉薄,不能安然入睡”错,不能安然入睡的原因应是忧虑国事。
E项,“纯用白描”错。
](2)本词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及情感的能力。
第一问,从“饥鼠”“蝙蝠”“风”“雨”“破纸”等意象可概括出萧瑟破败的意境。
从上片描写居住环境的文字里可理解作者的凄凉孤寂之感,而下片“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两句与陆游的“铁马冰河入梦来”有相似的情感表达,诗人有一颗不泯的报国之心。
【答案】诗人用饥鼠、蝙蝠、风雨、破纸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景象,(2分)抒发了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辛酸;(2分)诗人半夜惊觉,梦中和现实落差巨大,表现出他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
(2分)2.(2017·肇庆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虞美人周邦彦廉纤小雨池塘遍。
细点看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
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词的开头两句描绘了蒙蒙细雨洒满池塘、点落在萍面上的迷人春景,一个“看”字,把人与细雨、浮萍联系起来,以乐景反衬主人公内心的愁苦。
B.“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一句,表面点明已是黄昏时分,也暗含了光阴飞快、即将别离的深层意蕴。
C.下片开头二句,描写美酒飘香、杨花飞絮的饯别情景,然而离人之间却相对无言,伤别之情更显凄婉悲凉。
D.“相将羁思乱如云”一句,直言行人心烦意乱,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羁思烦乱的无端无序勾画出来。
E.这首词,以时间的推移和主人公活动场景的变化,描绘寻常人物情事,却也别具一种朴实、厚重的感人力量。
AC[A项,开头描写的是凄清的雨景。
C项,错在“离人之间却相对无言”。
](2)词的结句“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与上片哪一句相呼应?这两句是怎样表达离人的深致情愁的?(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结构及情感的能力。
借助一双苦闷的燕子与两个愁人的影子可推知呼应的句子。
从“守朱门”和“两愁人”等词可知,这两句抒发了即将分离的凄恻哀伤之情。
【答案】词的结句与上片“一双燕子守朱门”呼应。
“一双燕子守朱门”一句,描写黄昏细雨之中,深院里是一对固守朱门的燕子;“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一句,描写离别之际,灯下是相对而立的一对零落身影。
一双苦闷的燕子与两个愁人的影子,两个意象的遥相呼应(映衬),令即将分离的情景格外凄恻哀伤。
(写出相呼应的句子,得1分;两句诗的句意解析,各1分;从意象、意境、心境的角度分析,各1分。
)3.(2017·太原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虞美人秦观①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①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词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不道春难管”跟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是如此美好,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词人的无奈和忧愤之情。
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E.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名,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B C[B项,“以动衬静”错误。
“轻寒细雨情何限”是以景衬情,写花在暮春的轻寒细雨中动人的情态。
C项,应为“表达了词人对春天不能长留的惋惜之情”,而非“忧愤之情”。
](2)“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作简要分析。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形象、评价作品思想感情的能力。
考生须先分析形象——碧桃的特点。
生长在“乱山深处水潆回”的荒凉僻远的地方,可见其遭遇之苦;“一枝如画”则写出碧桃的娇艳美丽。
表层意思,这两句是写碧桃,实际上是词人以花自喻、感怀身世。
参照注释可知,词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满腹才华;但他“一生仕途抑塞”,可见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据此,便可作答。
【答案】“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2分)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处境中“为谁开”,表达了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遭遇。
(2分)诗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之感。
(2分)4.(2017·长沙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宋]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的佳节而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从侧面来写“思家”,夜深时诗人抱膝灯前,直接抒发了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也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
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的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E.第二首诗的最后一句,通过写渔人不畏全天打鱼的辛苦,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写出了海边渔家人的淳朴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
CE[C项,不是侧面写思家,而是正面写思家,也不是直接抒情,而是用“对写法”含蓄抒情。
E项,“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错,这是渔人晚归的诗意表达。
](2)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已经明确提示考生辨析“灯”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
既然客观物象已经给出,考生只须辨别思想感情的不同即可。
《邯郸冬至夜思家》中的“灯”寄托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宿渔家》中的“灯”为诗人而燃,人们在灯前笑说,表达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
【答案】①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②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则表达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
(每点3分,其中概括2分,分析1分)5.(2017·乌鲁木齐三诊)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晁补之①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
永夜闲阶卧桂影。
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②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③倾尽。
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注】①晁补之:北宋著名文学家,仕途坎坷。
此词作于作者任泗州知州时。
②蓝桥:指秀才裴航在蓝桥会仙女云英,结为连理之事。
词中以此代指蟾宫月窟。
③流霞:神话中仙酒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上片开篇即写仰望明月初升的情景。
一轮金镜般的明月,穿过云层从海上升起,金色的光辉由天空洒向大地。
“飞”字可见词人见月之欣喜。
B.“永夜”以下三句中,闲阶、桂影写出月色的皎洁明亮,而露凉时零乱的寒螀声,以声衬静,突出了环境的静寂清冷,表现出词人此时的孤寂。
C.“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两句是写望月而生的身世感慨。
“神京”是指京城,在词人心中,京城竟比月宫还远,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怅恨。
D.下片开头三句写高卷水晶之帘,拉开云母屏风,月光照入室内,宛如浸润着佳人的淡淡脂粉,用叙述、描写的笔调把月色的美丽迷人写到极致。
E.“待都将”三句,综合运用借代、双关、通感等修辞手法,写出词人要把清辉全部纳入杯中,和着美酒一饮而尽的情景,想象奇特,豪放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