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语言政策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一带一路”中语言建设的思考

关于“一带一路”中语言建设的思考

关于“一带一路”中语言建设的思考朱洪涛 提要 “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而提出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

“一带一路”涉及60余个沿线国家和地区,覆盖范围大、合作领域广、文化环境复杂,推进这项伟大事业,离不开语言的保障。

因此,“一带一路”中有哪些语言需求,语言领域如何提供相应的服务,怎样利用这个机遇推进相关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发展语言产业和语言经济,成了当前我们必须思考的崭新命题。

关键词 一带一路;语言建设;语言服务1.引言2013年9月及同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自此,“一带一路”迅速成为备受各界瞩目的热点。

在2015年3月27日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下称《愿景与行动》)(国家改革发展委员会等,2015),这标志着“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推进建设阶段。

《愿景与行动》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国家改革发展委员会等,2015)。

然而,面对沿线60余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语言文字体系和民族文化背景,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就迫切地需要我们根据实际研究解决“一带一路”中的语言建设和服务问题,为区域间互惠合作提供有力保障。

2.语言相通是实现“五通”的重要基础“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国272015年第2期 中国社会语言学 The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inguistics No.2 2015家改革发展委员会等,2015),而语言相通则是实现这“五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对接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对接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对接[作者简介]王烈琴( 1968—) ,女,陕西凤翔人,宝鸡文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

于培文( 1969—) ,女,江苏连云港人,北京语言大学培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跨文化研究。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离不开语言辅路。

将汉语发展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的通用语是解决语言问题的需要,是共享语言资源的需要,也是实施语言权利的需要。

加强国内汉语教育,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汉语教学,是经济发展、合作的需要,也是汉语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构建和实施多语种的外语教育政策是全球化外语教育发展的趋势,这将有力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速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

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属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范围,也是近几年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语言问题与语言政策研究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探讨兴趣。

2014年以来,中国知网讨论有关“一带一路”语言问题的期刊文章不断增多,内容涉及语言铺路的重要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语言状况、汉语教学的国际推广、地区交流中的文化冲突、语言人才培养、文化传播、文化认同等问题,但尚缺乏对“一带一路”语言教育政策的研究。

据此,本文从“一带一路”沿线通用语规划、汉语教育政策和外语教育政策等三个方面探讨面向“一带一路”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问题。

一、关于“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通用语问题多语环境的存在使得通用语成为人们进行彼此交流的必须品。

通用语,亦称“共同语”,是指一个村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内大多数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如民族通用语、区域通用语、国际通用语等。

拉丁语,最初是意大利半岛中部西海岸拉丁部族的村落语言。

罗马帝国时期,拉丁语是罗马共和国的官方语言,也是当时帝国核心地区的通用语。

英语,最早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部落方言,后成为大不列颠岛上的国家通用语,现在则为世界通用语之一。

“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语言政策分析

“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语言政策分析

“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语言政策分析作者:马丽娣来源:《锋绘》2018年第04期摘要:语言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带一路”建设愿景呼唤我们必须应时而动,首先从语言层面做好充分的相应语言教育政策的调整,以及语言人才的储备。

目前我国的外语人才储备多集中在通用语,非通用语种人才的储备少之又少,而“一带一路”建设所涉及的国家语言不但纷繁多样,而且基本为非通用语言。

依靠地方力量或者某些个别语言培训机构出于市场经济原因,去填补“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人才空缺,显然是在螳臂当车。

所以,必然需要国家层面做出从上至下的应对性举措,在全面调查与分析新形势下语言与语言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针对“一带一路”建设语言需求而制定相应的语言政策。

本文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立法、宏观语言政策和语言教育政策、我国要针对性出台相应语言政策及教育政策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大致描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语言政策方面的概况草图,寻求我国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定语言政策的新思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语言立法;宏观语言规划;语言教育政策;语言政策共性0 引言“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战略构想,旨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中长期经济战略决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指导和方向把握以及发展走向指引方面作用必不可少。

作为上层建筑内容之一的语言文化,在社会发展变化中意义重大,语言互通和文化互通可以促进社会互通,所以说语言文化互通是服务于社会、国家之间互联互通的重要支撑。

“一带一路”这一创新型思路的提出,呼唤包括我国政府在内的相关部门进行从上至下的全方位改革,而最基础的改革就应该是在语言政策、语言规划方面的改革,来应对目前我国在外交关系以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的诸多变化。

以需求为导向,从国家层面做好语言规划,制定相应语言政策,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的语言教育、语言服务,应该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的重要任务。

“一带一路”倡议与语言的有效互动语言红利的生成逻辑

“一带一路”倡议与语言的有效互动语言红利的生成逻辑

一带一路'倡议与语言的有效互动:语言红利的生成逻辑!苏剑内容提要“一带一路”倡议与语言的有效互动能够生成语言红利。

语言可以通过功能属性、制度属性和产品属性影响国际贸易,不仅主观的语言行为,如语言推广制度、孔子学院的建立、语言产品或服务的促销策略等,而且客观的语言特征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贸易流量。

“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助力语言扶贫,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语言资源转化和语言产业发展。

因此,应着力提升语言传播效率,促进语言产业、翻译产业、旅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努力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和语言扶贫的有效结合,从而释放更多的语言红利。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贸易语言距离语言扶贫语言红利引言“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互惠共赢的顶层设计,具体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分别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的重要思想和倡议。

自该倡议提出以来,我国在对外经贸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截至2018年底,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64691.9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4.4万个就业岗位,对外直接投资达800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累计达20.1亿美元。

尤其在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的不利形势下,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仍达到2.07万亿元,同比增长3.2%,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的31.4%,高出整体增速9.6个百分点。

这充分彰显了“一带一路”倡议对经济的重要拉动作用#另外,国际贸易是一种经济互动行为,而互动行为的最主要工具是语言。

因此,研究如何在为数众多且差异较大的语种中提高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正是由于语言的特性,在国际贸易中的“利”有较大部分来自于语言。

换言之,研究我国外贸增长的语言机制对“一带一路”的有效实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丝路精神、促进“五通”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李宇明所言:“’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

“一带一路”下中国语言教育发展战略之思考

“一带一路”下中国语言教育发展战略之思考

“一带一路”下中国语言教育发展战略之思考邵朝阳徐扬提要:中国语言教育目前面临着“一语独大”“质量参差”“弊端交织”的严峻现实,科学地规划语言教育已刻不容缓$本文认为,以人才为纽带,借助“一带一路”合作框架的契机,能够帮助语言教育规划往语言选择的多元化、语言教育的实用化、语言人才的精英化三个方向上发展。

针对语言教育规划具体实施的问题,提出了三点具体策略:破除“一语独大”格局,实现语言教育的多样化;采用社区语言教育新模式,提高语言教育的效率与质量淀位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层次,挖掘和提升人的语言潜能和能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语言教育规划多样化社区化目标化一问题:中国的语言战略与语言教育规划伴随着世界形式的日益变化,对于语言战略的讨论也在不断升温$特别是在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制订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语言”计划之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王建勤,2010)。

在此影响下,中国学者也从本国语情出发,重新审视了语言安全同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将语言战略建构的重要性提到了新高度(高海洋,2014;黄德宽,2014;蔡永良,2011)。

何谓语言战略?简单说,语言战略就是对语言规划的宏观指导。

在中国,语言战略应具有政府主导性、统筹全局性、意义重大性和现实应用性等特征,提出和建立语言战略的目的是为保证国家和民众在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健康发展。

因此,在解决现实问题这一目标上,语言战略同经济战略并无不同。

然而,两者在理据上却呈现明显的差异。

语言战略的立论基础依赖于语言学的基本观念一一语言的社会属性,特别是语言能够在社会、文化、民族认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蔡永良,2011)。

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制定和实施语言战略也就有了可能性与必要性$指导思想与具体措施一体两面,相互作用。

语言战略作为一种宏观指导,需要有相配合的中观以及微观层次上的实现措施,而其实现途径就是开展语言规划、制定语言政策(蔡永良,2011)。

反过来看,在进行语言规划和制定语言政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应当具有战略意识。

“一带一路”背景: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策略和路径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策略和路径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策略和路径思考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全球性战略,旨在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中亚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推广汉语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中亚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普遍较低,以及中亚文
化对语言学习的独特认知。

因此,对于汉语教学的方法和内容,需要开发符合此地区文化
特点,强调实用性、生动易懂的教材,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分层次、分时期地进
行授课,加强与本地生活、文化的融合。

同时,政府间的合作和协调也是中亚国家汉语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

过去几年,中国
政府加强了与中亚国家的教育和文化交流,同样也为中亚国家推广汉语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之,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亚国家汉语教育的发展与推广有着广阔的前景与实
现的空间。

我们需要在对待地区特有的语言认知和文化认知方面引起重视,同时在教育资
源的共享和互动方面加强合作。

通过适应中亚国家实际情况的汉语教育和不断推进文化交流、民间互动,才能够共同推动中亚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一带一路”背景: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策略和路径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策略和路径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策略和路径思考“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政府提出的重要战略,旨在加强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

中亚国家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为了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亚国家需要加强汉语教学和推广。

本文将分析中亚国家推广汉语的背景,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推广策略和路径思考。

一、中亚国家推广汉语的背景1.经济合作的需要中亚国家与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密切,汉语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和商务语言,对于中亚国家的商业和经济合作至关重要。

因此,中亚国家需要加强汉语教学和推广,以提高中亚国家人民的汉语水平,以更好地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

2.文化交流的需要中亚国家和中国在文化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汉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媒介。

通过学习汉语,中亚国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3.地缘政治的需要中亚国家作为中亚地区的桥梁和联系纽带,地缘政治的作用非常重要。

学习汉语不仅有助于加深中亚国家对中国的了解,还可以加深中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联系,使两国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1.加强汉语教育中亚国家需要提高学习汉语的标准和质量,扩大学习范围和渠道。

可以在教育体制内予以重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汉语教育机会,同时可以增加汉语培训班的数量和规模,为中亚国家的所有学习者提供汉语教育。

2.加强师资力量中亚国家需要加强对汉语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引进。

可以通过向中国教育机构派遣学者和教师来改善中亚国家的汉语师资力量。

同时,中亚国家也应鼓励并提高本国教育机构对汉语教育的关注度,留住优秀的汉语教师。

3.实施文化交流项目中亚国家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是推广汉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可以在中亚国家组织汉语演讲比赛、文化节和离岸汉语考试等活动,加深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同时,中亚国家也可以与中国文化机构合作,在中亚国家开设汉语角等文化交流项目,加深中亚国家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一带一路”背景: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策略和路径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策略和路径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策略和路径思考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中亚国家逐渐成为中国在区域合作中的重要伙伴。

为了推动中亚国家对中文的学习和使用,中国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汉语推广策略和路径。

本文将从背景、目标和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背景中亚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是重要的地缘政治枢纽和经济合作区域。

丝绸之路的重要线路在这一区域交汇,中亚国家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

为了推动中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中文的学习和使用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目标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的目标是使中亚国家的人民更好地掌握和使用中文,以促进人文交流、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具体目标包括:1. 使中亚国家的官方语言教育和学术研究更加重视中文学习,增加中文教育的资源和师资力量;2. 建立中亚国家与中国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流和师资培训;3. 建立起中亚国家的汉语教材体系,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4. 加强中亚国家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举办汉语教学研讨会和文化活动。

三、路径思考推动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师资培训:为中亚国家培养更多的汉语教师和专业人才,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

可以通过派遣专家团队、举办培训班和开展远程教育等方式,提高中亚国家汉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制定并实施中亚国家的汉语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根据中亚国家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适合中亚国家的汉语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提供全面、系统的教学资源,以满足中亚国家学习中文的需求。

3. 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视频、音频和互动教材等,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4. 加强中亚国家与中国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建立起中亚国家与中国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流和师资培训,通过双边交流,促进中亚国家对中文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语言需求分析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语言需求分析

基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语言需求分析摘要: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亚国家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所以需要语言予以保障。

基于此,本文将以语言文化融通、语言服务需求为切入点,分析中亚国家的语言需求,并从制定语言规划、落实语言服务两方面入手,探究满足中亚国家语言需求的策略,旨在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亚国家;语言需求前言“一带一路”是一项以经济为主导的战略,能够有效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政治互信、文明互鉴的目标。

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清楚地发现,”一带一路”不仅对沿线的国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还带动了文化、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为了能够进一步推动这项伟大事业,离不开语言的支持,所以需要积极发展语言产业,加快各国之间的交流,进而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

一、中亚国家语言需求(一)语言文化融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由于国家的数量较多,且在文化、习俗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加之历史遗留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

近年来,在一些国家对政治的炒作影响下,“中国威胁论”被很多国家承认。

其中,哈萨克斯坦的人民认为,中国是对他国的主要威胁者,反对中哈建立友好的政治、经济关系。

这一现象足以说明,加强文化之间的融通,加深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是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的根本[1]。

目前,中国与众多沿线国家都通过语言文化的融通,实现了经济、贸易之间的合作。

例如:我国与土库曼斯坦之间,其当地的文化得到了中国的尊重,积极学习当地的语言,并培养专业的石油企业管理人才,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从而赢得了土库曼斯坦的信任,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实现了共赢。

(二)语言服务需求“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会加大沿线国家的人员流动幅度,包括留学、商贸、工程建设、交流访问、旅游、婚姻等,这样的现象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当前的语言格局。

因此,为了促进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就需要解决这部分“流动人口”在文字、语言等方方面所存在的障碍,降低甚至消除沟通的障碍,这是当前中亚国家重要的语言需求内容。

“一带一路”视阈下社会方言的探讨与反思

“一带一路”视阈下社会方言的探讨与反思

“一带一路”视阈下社会方言的探讨与反思“一带一路”是中国发起的一个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倡议,倡议旨在通过建立基础设施网络、推进货物和文化交流等方式,加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以及人民友谊。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社会方言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为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是必须要克服的障碍之一。

首先,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社会方言在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毋庸置疑,不同的语言和语音系统是交流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社会方言作为民间语言,往往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及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

在中国,一个拥有56个民族、不同地域的国家,不同的方言及语言变体就是一大文化特色。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有很多不同的语言及语言变体存在。

这就需要有专业的翻译和语言服务人员,掌握多种语言及方言的翻译技巧,避免因语言差异导致的沟通障碍和交流失败。

其次,社会方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文化交流角色。

中华文化承载着多元文化的底蕴,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鲜明的文化特色,其中的语言和方言更是文化瑰宝之一。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开展,中国的文化、语言和方言逐渐走向世界,对外交流和对内传承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同时,这些语言和方言也成为沟通、交流和了解中国多元文化的一扇窗口,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各地区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等,进而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

再次,社会方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语言和方言是一个国家和地域的文化和历史的体现,它们也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方言和语言可能没有像英语、法语等西方语言那样流行,但它们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例如某些地区的方言,不仅在当地广为使用,还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民歌和民间传统剧目中。

总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开展,社会方言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带一路”背景: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策略和路径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策略和路径思考

“一带一路”背景: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策略和路径思考“一带一路”(BRI)是中国发起的一个重要的区域合作倡议,旨在促进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区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由此产生许多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影响。

中亚国家是“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中亚地区日益增长的中国投资,中亚国家对学习汉语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汉语教育在中亚地区的普及化和深化将能够促进中亚国家与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进而推动区域各国的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

中亚国家汉语推广的特点和路径有以下几点:1. 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初学者,应以口语为主,采用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快速了解汉语基本知识;对于中高级水平学习者,可以采用全中文教学和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提高学习者的汉语语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2. 打造多元化的教学资源。

为了满足中亚国家汉语学习者的需求,可以组织开展专门的汉语培训、中方教师赴中亚国家授课、提供公开课程、网络教育等多元化的汉语教学资源。

3. 创设有意义的学习环境。

除了传授汉语知识,应该创设一个环境,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人民生活、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富有趣味的环境中学习汉语,从而提高汉语学习的兴趣。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该尽可能从本地、经验丰富的汉语教师中招聘,同时也要提供师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等实战能力。

同时,在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下,形成适合中亚国家的汉语教学手段。

通过以上几点,可构建中亚国家汉语学习的双重教育体系——课堂教育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育中,应该将国家语言规范、语法、词汇等基本知识进行系统化、归纳化教学。

同时,还应该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夏令营、互动游戏、文化实践等实践活动,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懂得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国情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国情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国情“一带一路”建设目标是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建立一个当代中国与当代“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间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愿景与规划的实现需要以语言为基础。

语言相通,才可能谈及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

因此,建设“一带一路”,必须语言先行。

据初步统计,“一带一路”沿线的64个国家使用的语言约2488种,占人类语言总数的1/3以上。

境内语言在100种以上的国家就有8个。

面对如此复杂多样的语言状况,想要实现沿线各国间的语言互通,就必须厘清各个国家的语言国情。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根据交往需求可分为三个层次:•最外层:以法律等形式明确规定的官方语言;•中间层:国内多数人使用的或在社会生活中通行的通用语言;•最内层:官方语言或通用语言的各种变体及其他少数民族语言。

掌握官方语言和通用语是现阶段沿线各国语言互通的前提。

若各国间实现深度交往,则需掌握最内层的语言。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官方语言“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中,除波黑未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其官方语言外,其余63个国家都有明确的官方语言。

其中50个国家只有1种官方语言,12个国家有2种官方语言。

官方语言情况复杂的是新加坡,其官方语言包括英语、马来语、华语及泰米尔语4种。

一个国家有多种官方语言有两种情况:•一是该国境内有多种通用的本土语言。

如阿富汗境内约50%的人使用达利语,35%的人使用普什图语,因此使用人数占总人口数85%左右的达利语和普什图语成为阿富汗的官方语言。

再如作为斯里兰卡官方语言的僧伽罗语和泰米尔语在斯里兰卡的使用人数占总人口的90%以上。

•二是该国曾是殖民地,殖民国的语言也成为该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工作语言。

如印地语和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真正掌握英语的人却不足总人口的5%,即使算上粗通英语的人,最多有15%。

“一带一路”建设传导汉语言传播需求

“一带一路”建设传导汉语言传播需求

“一带一路”建设传导汉语言传播需求“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政府提出的重点战略,旨在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汉语言传播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本文就“一带一路”建设如何传导汉语言传播需求进行探讨。

首先,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汉语言能够成为一种有特殊价值的沟通工具。

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语言文化中心,汉语在许多沿线国家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而且,在国际贸易等领域中,汉语正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语言。

因此,学习汉语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就传导了汉语言学习的需求。

其次,“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也促进了更多的中外交流。

特别是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中外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沿线国家的学生、工人和企业家都希望学习汉语,以便更好地和中国人进行交流。

因此,汉语言学习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也得到了传导。

再次,“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受国际社会的欢迎。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

因此,这些国家的人们也更愿意学习汉语,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与中国人进行交流。

这也传导了汉语言学习的需求。

最后,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都开始对中国的工作和生活感兴趣。

而要想在中国生活和工作,学习汉语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因此,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学习汉语,以便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

这也传导了汉语言学习的需求。

“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以来,随着其稳步推进并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国内外学界和媒体广泛使用的高频词,成为各方欢迎的全球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之一。

整体来看,国际舆论场中的“一带一路”倡议愈发清晰、具体、全面和客观,但也夹杂着很多失真画面和噪音杂音。

在新时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经愈发凸显。

“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恰逢其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国际社会听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海外民众听懂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国际舆论场中心也涌入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方案和中国话语。

这其中,“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看,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以便能更好地被国际社会所理解,从而为实践层面提供更多助力;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本身也具备作为新型对外话语体系试验场的条件,成为展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绝佳窗口。

从时间上看,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被同步提出。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两个重大课题被同时提出,既有时间的巧合,更有历史的机遇,“一带一路”倡议付诸实施,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练兵场”“一带一路”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问题与思考孙敬鑫【内容提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实践,一大批重大合作项目落地,在全球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强劲势头。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跨境语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跨境语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跨境语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摘要:当前,信息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背景下,我国与中亚各国之间往来日益密切。

伴随中亚国家国语形势的稳定化,我国与中亚地区间的跨境语言出现新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跨境语言本身具有国际背景的复杂性,其发展易受到境外不良因素影响,对我国语言生态平衡和社会稳定产生挑战。

关键词:中亚国家;跨境语言;机遇;挑战苏联解体后,中亚地区分别建立五个主权国家,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我们将其总称为中亚国家。

历史上沙俄和苏联先后在中亚地区实行强势的俄罗斯化政策和文字改革运动,长达百年之久的俄语化政策导向,使俄语深入中亚各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在中亚建立主权国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尽管俄语在政策层面和法律层面地位下降,但是在社会生活的实际使用情况并没有随之大幅降低。

一、中亚国家语言形势的变化目前,自中亚地区建立主权国家已近30载,在语言实际和语言政策碰撞与调和的过程中,中亚国家的语言形势已悄然发生变化。

张宏莉老师介绍,目前中亚国家实施以全面发展本国国语并扩大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所有领域的功能为主要目的的新型语言政策(张宏莉2015:72),如哈萨克斯坦文化部在2011年公布《关于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国家语言政策的某些法律文件进行修改和补充的法案》,计划自2013年起国家机构下发的所有统计、财政、技术等文件均用哈语书写;在塔吉克斯坦,2009年10月颁布的《国家语言法》删除了俄语为族际交际语的规定,要求所有法律文件使用国语(塔吉克语);2011年初,吉尔吉斯斯坦奥通巴耶娃总统要求提高国语使用水平等。

数据显示,1989年在哈萨克斯坦有60.3%的哈萨克族人掌握俄语和哈语两种语言,只掌握哈语的占36.9%;而现在,在16-19岁的哈萨克青年中能熟练使用哈萨克语的已占89%以上,96%的哈萨克族人可以使用哈萨克语流利交流(李发元2016:68)。

语言在“一带一路”政策中的角色作用

语言在“一带一路”政策中的角色作用

2192018年44期总第432期ENGLISH ON CAMPUS 语言在“一带一路”政策中的角色作用文/樊华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有着巨大的工具效能。

精准的语言交流是各国经贸往来的基石。

各民族语言的交流会极大地促进各国语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五通”,即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格局。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它是习近平主席所倡导的我国发展的中长期经济战略决策。

在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中,由于语言在“一带一路”中的重大意义不可忽视,国家未来的语言发展方向有待出台相关政策。

国家之间的政策协商、贸易往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均离不开语言的辅助。

一、国内外语言需求现状以汉语言为例,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将会对语言人才有及其迫切的需求。

沿线国家学汉语言的学生越来越多。

一带一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战略决策,但目前我国的语言市场却无法满足新形势的语言多元化、多语种、多层次的需求。

我国语言教育存在的语种单一化、布局不平衡、外语人才缺乏等问题在“一带一路”经济热潮中必将阻碍我国参与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脚步。

为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与文化交流,加快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商务英语人才成为高校的重点。

二、关键语言人才培养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更多高水平的关键外语人才以及相关师资。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发挥重要的媒介作用。

“一带一路”带来的国际市场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培养相关的“关键语言”新型人才,某一领域学有所长的应用型外语人才。

高端实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外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语言作为工具学科就要为人们各种各样的目的服务。

如果语言教学不能够应对时代赋予它的使命,那就失去了语言教学的意义。

总体框架:1.我国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开展汉语推广,能增进友谊,加深中国语言与文化的被理解与认同。

“一带一路”的实践与中国的语言战略研究

“一带一路”的实践与中国的语言战略研究

“一带一路%的实践与中国的语言战略研究胡键内容提要推进“一带一路”实践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制定和实施面向“一带一路”的语言战略。

长期以来,中国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语言战略,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语言战略才进入国家战略之中。

语言战略究竟是什么,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界定。

从其内涵来看,语言战略至少应该包括语言资源、语言能力、语言规划、语言战略意图四大要素。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基础是民心相通,而民心相通最关键的就是语言相通基)上的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研究对象国或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宗教、政治社会等问题。

也就是说,“一带一路”实践需要通过语言战略来推进对对象国或地区的综合研究,需要培养关于对象国或地区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完善学科布局、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人才战略储备建设、运用新兴技术调查语言资源和编制语言资源谱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统筹国内和国际语言生活大局的国家语言战略,高质量地服务于国家的整体战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语言战略复合型人才国家安全“一带一路”的实践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遭遇一些问题的掣肘,从具体的实践来看,最直接的掣肘因素还是跟语言有关。

鉴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种类繁多,语言资源丰富,语言状况复杂,为推进“一带一路”实践高质量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制定和实施面向“一带一路”的语言战略。

①而推行这个战略最关键的是要加强我国高校的外语教育及其研究,因为高校外语教育与研究关系到中国相关人才的语言能力的提升和语言战略的落实。

②什么是国家的语言战略一般来说,“战略”总是与外交、军事等高级政治学科联系在一起的。

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设立。

作为一个在中国国家汉办主导下推进建立的、以向世界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目标的文化交流机构,孔子学院本身就蕴含着汉语战略的考量。

尽管通常认为这是教学项目合作模式、教学类型和教学模式、文化交流和沟通模式、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③,但从设立孔子学院的初衷来看,汉语国际推广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是国家和全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部分”④。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语言能力的提升

“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语言能力的提升

69“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语言能力的提升刘韵竹“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以经济发展带动世界各国繁荣和谐的新愿景和行动纲领,是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

尽管“一带一路”倡议在根本上以经济建设为主导,但其影响早已逾越了经济领域,在政治互信、文明互鉴、共同发展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影响,既对我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意义重大,同时也必然会激起世界范围内经济、政治、文化格局上的涟漪。

语言与文化的融通能力、语言人才的储备能力、语言应用服务能力、语言学术研究能力等都属于国家语言能力的范畴,应当在语言规划、人才培言、语言服务、语言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以便不断提升国家语言能力。

近年来,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纷纷开展“一带一路”倡议研究,他们紧紧围绕“一带一路”的发展需求进行调查与研究,提出了许多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措施和实施方案。

本文拟从“一带一路”倡议与语言的关系、国家语言能力及构成、提升国家语言能力是当务之急三个方面,[作者简介] 刘韵竹,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新闻传播系教师。

集中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语言能力提升这一课题。

一、“一带一路”倡议与语言的关系“一带一路”的焦点内容是联通,这种联通不仅仅局限于经济、语言、文化等方面,着眼于未来,民心相通才是最高层次、最有意义的联通,才是“一带一路”倡议中最难的联通。

首先,语言为“民心相通”提供根本保障。

“一带一路”既是经贸通道,也是文化互鉴之路。

互联互通的基础是语言互通,“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

德国学者威廉洪堡特认为:“语言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只有在此基础上,各国人民才能生发出思想理论上的共鸣,为达到共识、谋求共同利益提供可能。

其次,语言为互联互通的确立提供重要支撑。

语言的互通和共融为“一带一路”的实现提供重要条件。

正如陆俭明先生在《推进“一带一路”需提升国家语言意识》中所指出的:70(一)语言与文化的融通能力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中西方文明互通有无之路,也是中国文明走向世界、影响世界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语言政策思考
作者:田尤佳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5年第13期
摘要:“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官方语言或国家通用语言有近50种,加之重要的区域民族或部族语言则不下200种。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语言能力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语言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语言政策进行了一定思考,着重探讨“关键语言”政策和对外汉语政策两个方面,并为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 语言政策“关键语言” 对外汉语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它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中长期经济战略决策,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5个国家,总人口约44亿,占世界人口的63%,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

然而,要实现“一带一路”倡导的“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毫无疑问,相应的语言服务必须跟进。

因此,“一带一路”为我国语言能力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语言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此,本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语言政策进行了一定思考,着重探讨“关键语言”政策和对外汉语政策两个方面,并为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二、“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语言政策发展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国家语委原副主任李宇明在《“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一文中谈到,“实现‘五通’,当然需要语言互通”,“欲表情、通心,需用本区域各国各族人民最乐意使用的语言”。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相应的政策协商、贸易往来以及设施建设等,无不需要语言的辅助,准确、恰当的语言沟通将为经济互惠铺路搭桥;同时,“一带一路”也是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的新平台,不论是学习各国文化还是宣传中国文化,要想真正实现表情达意、民心相通,把握好各国语言及汉语的载体作用,颇为重要。

语言政策指人类社会群体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根据对某种或者某些语言所采取的立场、观点而制定的相关法律、条例、规定、措施等等。

上海海事大学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所所长张治国认为,“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教育、文化等领域进行国际接触、国际合作的活动日益增多,在这些活动中,不管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语言都成为越来越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国家制定相应的语言政策来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

“一带一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战略决策,但目前我国的语言市场却无法满足新形
势的语言多元化、多语种、多层次的需求。

因为,我国目前进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的外语语种目前还不到70种,而俄罗斯仅莫斯科语言大学和圣彼得堡大学开设的外语语种就超过100种,英国社区公共服务使用的语言超过150种,美国蒙特雷地区培养的外语人才超过200种。

我国语言教育存在的语种单一化、布局不平衡、外语人才缺乏等问题在“一带一路”经济热潮中必将阻碍我国参与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脚步。

另外,在“汉语热”“功夫热”的潮流中,“一带一路”作为对外文化传播的极佳契机,需要我们牢牢把握并积极利用。

因此,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语言政策是“一带一路”顺利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然选择。

三、“关键语言”学习引领“五通”实现
自2006年美国提出“关键语言(Critical language)”的概念以来,其已成功实施了包括“国家旗舰语言启动项目”“关键语言奖学金项目”在内的“国家安全教育項目”,旨在让更多的美国人从小掌握关键语言,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关键外语人才以及相关师资。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也日益认识到关键语言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制定应对国际事务和突发事件的关键语言政策,建设国家多语言能力人才资源库。


“一带一路”覆盖了中亚、南亚、西亚等地区,涉及的国家官方语言或国家通用语言有近50种,加之重要的区域民族或部族语言则不下200种。

其中,官方语言最多的是新加坡,包括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印度尼西亚官方认可的民族语言多达200多种,英语、俄语、阿拉伯语是沿线国家三大语种,华语使用相对比较广泛的仅有新加坡、文莱、越南和马来西亚。

而我国目前内地教授的沿线官方语言仅20余种,远远不能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如此复杂的语言文化需求。

虽然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语言,发挥重要的媒介作用,但如果使用沿线国家的本土语言交流,无疑会增加两国信息沟通的通达度,减少产生误解和矛盾的可能性。

“一带一路”带来的国际市场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培养相关的“关键语言”新型人才,通过学习各国语言、理解各国文化,真正做到懂民情、知民心,从而适应多边贸易激增、技术交流频繁等的经济发展需要,为顺利实现“五通”加油助力。

因此,积极制定以“一带一路”为背景的“关键语言”政策是必要的且明智的选择。

对此,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应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一带一路”相关语言教育政策的调研、制定、监督等工作,制定相应的“关键语言”列表;其次,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扩大高校外语语种教学数量,培养“关键语言”的师资力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关键语言”教育教学,还可以设立“关键语言”奖学金,调动学生学习运用的积极性;再次,积极调整“关键语言”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借鉴欧盟母语加两门外语的“1+2”政策,采取英语+“关键语言”语种、专业+“关键语种”等模式,并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外语人才的交换培养和师资交流。

四、对外汉语教学促进中国文化传播
目前,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保守估计已超过了1亿,已有100多个国家近25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同时汉语课程已经走进了世界各地的小学,到2011年为止,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在世界开办了近300多所孔子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语言“走出去”的方式,促进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而要想充分利用“一带一路”这个新平台,对外汉语教学还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一带一路”理念下的新出路。

目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两点:首先,教材编订和教学方法缺乏“因地制宜”的针对性,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来说,统一的教材和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知识的理解吸收、有损于学习的热情;其次,对外汉语师资力量较薄弱,“供不应求”的现象层出不穷,而真正合格的人才更是缺乏,不少对外汉语教师懂汉语却不懂中华文化,把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看作到海外“混饭吃”的“伪教师”也屡见不鲜。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渠道,也是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微窗口”,面对以上问题,必须完善对外汉语政策。

对此,笔者在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提升教材质量,以普适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的方法编写简洁易懂、富含特色的对外汉语教材,增强教材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要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根据“一带一路”中各国学生的不同文化背景和年龄阶段来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热情;其次,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对外汉语教师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和职业自信,认识到对外汉语教育对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作用,同时,要鼓励教师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在学好汉语和外语的同时,真正领悟中华文化的内涵,并在尊重和理解其他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地、负责任地宣传并发扬中华文化。

五、结语
习主席关于建设“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景,也为国家语言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015年6月6-7日,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语言建设专题研讨会在南宁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围绕“服务‘一带一路’的语言建设”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纷纷建言献策。

同时,为支持国家“一带一路”的语言发展需要,不少大学正积极调整课程设置,如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计划增设迪维希语、塔吉克语、黑山语、阿非利卡等非通用语种专业,使学校非通用语种达到63个。

在国际方面,2015年7月8日,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学院成功承办“一带一路”专题座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柬埔寨大使馆特命全权大使布建国阁下作为特约嘉宾做主旨报告;2015年9月8日,泰国川登喜大学(Suan Dusit University)素攀孔子学院邀请广西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东盟研究院泰国所长岳桂宁举办“一带一路”主题讲座,等等。

可以看到,从国内到国外,从专家学者到政府学校,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语言建设,各个社会力量都在努力做出贡献。

“一帶一路”战略构想刚刚起步,我们期待相关语言政策能尽早出台并落实,当然,我们也相信,语言建设可以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一带一路”也将为我国语言的大发展大繁荣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李宇明.“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N].人民日报,2015-9-22(7).
[2]张力玮.从国家战略出发开展语言政策研究——访上海海事大学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所所长张治国[J].世界教育信息,2012,(2).
[3]高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外语政策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7).
[4]王文轩.“一带一路”引领下加强外语人才培养的意义和措施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7).
[5]陈思琦.一带一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新方向[J].课程教育研究,2015,(7).
[6]周玉忠主编.美国语言政策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7]鲁子问.外语政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