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采松果》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采松果》北师大版
-举例:通过使用计数工具(如计数棒、小石子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进位和退位的过程。
-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举例: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列式等多种方式,选择最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组合作中的交流与协作: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可能会出现交流不畅、协作不紧密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加减法是数学中最基础的运算方法,用来表示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分水果、计数量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小松鼠捡到了3个松果,它原本有5个,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这个案例展示了加减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熟练的计算。对于难点部分,比如进位和退位,我会通过实物操作和具体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加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松果数量的增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计数棒或小石子来演示加减法的基本原理。
-汇报展示,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采松果》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抽象出数学概念和关系。
-学生能够从采松果的活动中,抽象出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2.提升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合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并能熟练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采松果”》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趣的动物”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采松果”的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分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善于模仿和动手操作。

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分数已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是很清楚分数的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含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基本读写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基本读写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的一部分,分母表示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采松果”的故事情节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和理解分数的含义。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采松果”的故事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分数卡片、松果模型等教具。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采松果”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同时,展示松果模型和分数卡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分数的读写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和理解分数的含义。

例如,将一个松果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表示为分数2/3。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含义。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采松果》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采松果》一课讲的主要内容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在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安排的。

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另一部分是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这两部分内容呈现在同一情境图——“采松果”中,创设了一个充满童趣的生活故事场景,引发学生在读懂图意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并能利用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二、说学情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加减法的意义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另外经过上半学期的目标性训练,学生已具有了初步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目的地进行探索性学习。

但是,对于单纯的口算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浓,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便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及口算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理。

四、说教法与学法1.引导学生动手拨一拨、摆一摆、看一看、议一议探究学习。

2.通过讨论、交流、表达、观察、操作来激发学生充分学习课本知识,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的同时,还要发挥交流学习的作用。

五、说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以及本课的内容特征,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数学学习的愉快和乐趣,具体我是这样做的:(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5.2采松果PPT课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5.2采松果PPT课件

想一想,填一填。
答案不唯一
45
67
47
45
67
47
你能像上面那样写出两组算式吗?
两个加数互换 位置,和不变。
33 6 39
52 6 58
6 33 39
6 52 58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方法: 先将个位相加,再加上十位。 先将个位相减,再加上十位。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部采编本松”果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 (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 1、国家意识。 2、目标意识。 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 4、读书意识。 5、主体意识。 6、科研意识。 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采松果”》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数学课,主要内容是通过“采松果”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能力,对于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对加减法的运算顺序、运算规则等方面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交流分享等方式,深入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概念,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概念,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采松果”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交流分享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采松果”》的教学PPT,包含故事情境、运算示例、练习题等内容。

2.松果道具:准备一些松果道具,用于教学演示和学生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10以内数的加减法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采松果”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松果道具,向学生介绍加减法运算的概念和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采松果》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简单的加法和减法》中的一节内容。

通过学习《采松果》,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的认知,对加法和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运算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此外,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模式还不太熟悉,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运算,以及合作学习的模式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和总结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采松果》的故事情境,教学PPT,教学卡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学具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采松果》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松鼠和小鸟摘的松果数量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采松果》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松鼠和小鸟摘的松果数量,提出问题:“松鼠摘了5个松果,小鸟又摘了几个松果?一共摘了多少个松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教学卡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采松果》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小松鼠和松果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减法和简单的问题解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进行10以内的减法运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认识数字0-10,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但是,对于减法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不是很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减法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进行10以内的减法运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进行10以内的减法运算。

2.难点: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够运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情境和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减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如水果、玩具等,用于教学演示。

3.学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松鼠等教具,用于学生的操作和游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小松鼠和松果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讲解减法的概念和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减法。

如,小松鼠摘了10个松果,吃掉了3个,还剩下几个?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减法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10以内的减法练习,如计算图片中物品的数量,解决实际问题等。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采松果》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小松鼠和松果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识数能力,对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运算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运算的含义,会正确进行加减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方法,会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与加减法运算相结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游戏教学法:运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松果图片、小松鼠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松果图片、小松鼠卡片、加减法算式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讲述小松鼠采松果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提问:小松鼠一共采到了几个松果?还差几个松果才能凑成10个?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松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松果的数量。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松果分成两份,使每份的数量相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加减法算式卡片,引导学生进行计算。

–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不同难度的加减法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2课时 采松果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2课时 采松果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采松果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采松果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个课时,主题是“采松果”。

我们将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引入这个主题。

在这个故事中,小松鼠们正在森林里采松果,但是它们遇到了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帮助它们解决这些问题。

教材中的相关章节是《小松鼠采松果》。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2.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2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PPT、松果图片、加减法算式卡片等。

学具包括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松果图片,并告诉学生小松鼠们正在森林里采松果,但是它们遇到了一些问题。

我们需要帮助它们解决这些问题。

2. 讲解:我会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小松鼠们遇到的问题。

然后,我会向学生解释并演示如何使用20以内的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3. 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让他们根据课堂上的讲解,自己尝试解决一些类似的数学问题。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采松果2. 20以内的加减法公式3. 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示例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松鼠采松果题目1:小松鼠有5个松果,它又摘了3个松果,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答案:5 + 3 = 8题目2:小松鼠有8个松果,它吃掉了2个松果,还剩下多少个松果?答案:8 2 = 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2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但是,有些学生在解决更复杂问题时还是有些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辅导。

采松果 (教案)-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采松果 (教案)-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采松果 (教案)-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松果的外形、颜色和特点;
2.学会正确采摘松果的方法;
3.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 教学内容
1.松果的外形、颜色和特点;
2.松果的采摘方法。

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感受松树和松果的外形和形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松果的形状、大小、颜色和特点。

2. 学习新知识
教师介绍松果的外形、颜色和特点,让学生感受不同种类的松果之间的差异,激发他们的好奇和探究欲。

3. 操作实践
让学生到校内或周边地区的松林采摘松果,同时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探讨松果的采摘方法,并正确使用工具采摘松果。

4. 活动总结
采摘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分享采摘松果的过程,同时让学生互相观察对方采摘的方式是否正确。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采摘松果的方法,并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四. 教学反思
采松果是一项注重实践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大自然,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这项活动还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采松果》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采松果》是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一个关于采松果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运算。

课文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简单易懂,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故事情节,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初始阶段,他们对数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然而,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有趣的活动来吸引他们。

在学习加减法运算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数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故事情节,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减法运算。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故事情节、图片、动画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卡片:准备加减法的教学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松果道具:准备一些松果道具,用于课堂互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采松果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故事中,两个小松鼠采了8个松果,又采了5个松果,一共有多少个松果?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减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呈现故事情节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提问:两个小松鼠采了8个松果,又采了5个松果,一共有多少个松果?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答案:13个松果。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说课稿一、引言《采松果》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一篇课文。

本篇文章通过描述两个孩子采松果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数学中的集合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整理。

本课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细致性和分类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课文《采松果》主要围绕两个孩子采松果的经历展开,通过描述他们采集的过程,引出集合的概念。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采松果》,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整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细致性和分类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乐于分享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分类和整理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意识。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集合的抽象理解能力较弱,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引导和辅助。

四、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采松果》课文、黑板、彩色粘纸、松果实物等。

2.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上堂课所学内容,温故知新。

2.呈现题目:你们喜欢采集什么东西?请举例说明。

步骤二:呈现课文1.呈现课文《采松果》。

《采松果》学校西边有两棵松树。

大悟喜欢采松果。

他拿着篮子和踮着脚向那里走去。

麦麦也喜欢采松果。

听说大悟要去采松果,她也提着篮子赶去了。

两个人先后到了,他们在松树下遇上了。

大悟笑着说:“你也喜欢采松果啊!我们一起采吧。

”麦麦来了兴趣,看见一个漂亮的松果就迫不及待地往篮子里放。

大悟来了耐心,把每个形状相同的松果放在一起。

他们一致同意。

大悟说:“我们先归结。

”说完,他们把篮子里的松果分成几两。

“看,咱们有两份大的。

”麦麦说。

“其中一份我们先吃了。

”大悟说。

“好。

”麦麦点点头。

他们高兴地坐在地上吃着。

“你来我们班上坐。

”大悟邀请麦麦。

“好啊。

”麦麦答应了。

他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

2.细读课文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课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课件

再见
同学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棒,非常感谢小可爱们的配合。
教学研讨: 说课与反思
1.上课教师说课。 2.上课教师做教学反思。
教学研讨
感谢你的参与 期待下次再见
25 +4 = 2?9
2.松鼠妈妈采了25个果子,小松 鼠采了4个果子,松鼠妈妈比小 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25 - 4 21
25 -4 = 2?1
把个位上的 数相减。
5 -4 = 1 20+1=21
25 -4 = ?21
37
79
72
原来有19个。
我吃了9个。
还剩多少个?
19 — 9 10
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25 - 2 = 23 (米)
长2米
长25米
69
77
65 40
89
29
83
42
想一想、填一填。
42+3=45 3+42= 45
62+5= 67 5+62= 67
7+40= 47 40+7= 47
你能像上面那样写出一组算式吗?
课堂小结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说一 说
3 6 3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2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
2 7 27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松鼠妈妈采了25个果 子,小松鼠采了4个果子, 一共采了多少个果子?
25 + 4 29
25 +4 = 2?9
把个位上的 数相加。
5 +4 = 9 20+9=29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采松果》教案课程背景该教案适用于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课程名称为《采松果》。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通过采摘松果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松果的基本特征,以及数学中的集合概念。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识别松果的基本特征2.学生能够将采摘到的松果进行分类,并理解分类的基本概念3.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数学中的集合概念,并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操作进行解题教学过程1. 活动准备教师提前将一些松果准备好,并将其放入小篮子中,每个篮子中放置不同种类的松果。

2. 活动引导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轮流前往采摘区采摘松果,并将采摘到的松果放入相应的篮子中。

在采摘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松果的基本特征,并要求学生描述不同种类松果的异同点。

3. 松果分类采摘完毕后,教师让学生将篮子中的松果按照种类进行分类。

在分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分类的基本概念,如何确定分类标准,并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

4. 集合概念引入在完成松果分类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学中的集合概念。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集合概念的基本含义,如何用集合符号表示集合等。

5. 集合练习在引入集合概念后,教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些集合的实际例子,并要求学生运用基本集合操作进行解题。

例如:有一个集合A,表示采摘到的所有松果,其中元素a和b分别表示两个不同种类的松果。

写出下列集合的形式:1.只含有元素a的子集合2.既包含元素a又包含元素b的集合6. 总结讲解在完成集合练习后,教师要对本课程所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平时生活中集合概念的应用。

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发放的集合练习题2.观察家庭中的物品,找出集合概念的实际例子3.了解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购物车中的商品可以理解为集合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正确识别松果的基本特征2.学生能否将采摘到的松果进行分类,并理解分类的基本概念3.学生能否初步理解数学中的集合概念,并能够运用集合的基本操作进行解题总结本课程通过对采摘松果的活动引领学生了解松果的基本特征,并通过松果分类和集合概念的引入,使学生初步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及操作。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教案一、教材简介本教案针对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采松果》。

《采松果》共分为十二个单元,涵盖了加减法、数数、长度、时间、图形等数学内容。

本教案将以单元一《认识数字0~5》为例,为教师提供详细的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能正确写出数字0~5的数字符号;•能够用语言描述数字0~5的数量;•能够将数字0~5的数字符号与数量相对应。

三、教学准备•课件:数字0~5的图片、数字牌;•学具:计数器、数线、水果玩具。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知教师出示数字0~5的图片,并请学生一一数数,并与数字牌相匹配。

4.2 讲解新知教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解数字0~5的数字符号及数量。

教师先出示一个数字牌,问学生这是什么数字,然后出示相应数量的生活物品,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数量,并将数量与数字符号相对应。

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字牌与生活物品的数量,来逐步理解数字的数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对应关系。

例如,出示数字牌“0”,让学生发现这是一个“空白”的数字,与生活物品“不放任何东西”的状态相对应。

4.3 学生操作•学生用数字牌和生活物品相互匹配,并互相询问。

•学生用计数器数数,确认数字0~5的数值概念。

•学生用数线比较数字的大小顺序,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学生手持数字牌,互相依次叫出数字,比赛哪个同学说得最快、说得最正确。

4.4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数学练习册上的相关页数,让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4.5 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数字0~5的数字符号、数量,通过比较数字大小和生活中实物的数量来巩固学习内容。

同时,学生还完成了数学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将数字0~5的数字符号与实物数量相对应,增强了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让学生与教师互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一步,教师可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字的概念。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教案(精选8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教案(精选8篇)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教案(精选8篇)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篇1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 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一、课前准备考考你。

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25+4=29(个)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练习:32+5= 5+74= 74+3=2. 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25-4=21(个)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练习:38-6= 77-3=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

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采松果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25+4=29(个) 25-4=21(个)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教案篇2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动画,请你认真看,然后编一个好听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播放多媒体动画,最后定格为教材主题图画面。

)生: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

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斗,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

采松果-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采松果-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采松果-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松果的外观特征和它的分类;•掌握采集松果的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做到环保;•能够用简单的数学方式计算采到的松果的数量。

二、教学内容1.松果的外观特征和分类;2.采集松果的方法;3.数学计算:松果的数量统计。

三、教学准备•松果模型或图片;•刀具、袋子等采集工具;•黑板、彩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清晰松果的外观特征和分类先展示松果的模型或图片,带领学生们观察松果的外观特征。

当孩子们有一定的了解后,让学生分组探究松果的分类。

2. 采集松果的方法学生们分组讨论采集松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保事项,如不破坏环境、不伤害生物等,然后请学生们一起亲手去采集松果,并在采集过程中落实环保注意事项。

3. 数学计算在采松果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将采到的松果进行计量,记录下采集到的数量。

回到教室,让学生们统计采到的松果数量,并进行计算。

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数学计算:样例:学生甲采集到了10颗松果,学生乙采集到了12颗松果,学生丙采集到了15颗松果,问他们三个同学采集到的松果总数是多少?解答:学生甲采集到了10颗松果,学生乙采集到了12颗松果,学生丙采集到了15颗松果。

三个同学采集到的松果总数为:10 + 12 + 15 = 37 颗。

五、教学反思通过采松果的活动,帮助学生们了解松果的分类和外观特征,同时提升了他们对环保的意识。

而通过数学计算的部分,可以考察学生对简单数学运算的掌握程度,同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但还是有一些同学容易忽略环保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 采松果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第2课时 采松果
教学策略
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操作活动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班级下册 教科书第51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究并把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培育学生乐观、主动地探究学习的精神。
32+5
先在十位拨3个珠子,个位拨2个珠子表示32,加5在个位上再拨5个珠子,这时个位上有2+5=7个珠子,再加上十位上的3个珠子,合起来是37.所以我们算出32+5=37
5+74
我们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两位数74,在十位拨7个珠子,个位拨4个珠子,再在个位上拨出一位数5,个位上有4+5=9,和十位上的数合起来是79.得到答案5+74=79
教学重点
把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秋天到了,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出来玩耍。松鼠妈妈想看看小松鼠“采松果”的本领有没有进步。于是松鼠妈妈提议要和小松鼠进行一场采松果的比赛。经过激烈的比赛,结果出来了。你想去看一看吗?(动画)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好玩的问题,我们先一起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吧。
师: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采了4个松果,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呢?暂停一下在你的练习本上试着写一写吧!
师:同学们你的答案想好了吗?我们来听听笑笑怎么说吧!笑笑用的是加法,求一共多少个就是把松鼠妈妈采的松果和小松鼠采的松果合起来,25+4=。这是一个我们没有学过的计算,同学们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是怎样做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