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三)》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三课时】找规律(3)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三课时】找规律(3)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1. 7.3.1 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2. 7.3.2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将规律应用于解决问题;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自主找出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组数字,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2. 例题讲解:我会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典型的找规律的例题,并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找规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我会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他们所学的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六、板书设计:我将会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和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下面数字序列的规律,并填写下一个数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__2. 作业答案:1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并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的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对于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我认为关键是让学生明白规律是存在于事物之间的,我们需要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来找出这些规律。
我会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典型的找规律的例题,并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的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三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三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三课时)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发现和总结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观察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来预测下一个图形或数字。
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有:1.图形规律:通过观察图形的排列,学生能够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并能够预测下一个图形。
2.数字规律:通过观察数字的排列,学生能够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并能够预测下一个数字。
3.综合规律:通过观察图形和数字的组合排列,学生能够发现综合的变化规律,并能够预测下一个图形或数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
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还在发展中,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规律。
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是影响他们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来探索和发现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总结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够运用规律来预测下一个图形或数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同时,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动画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三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三课时主要学习通过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和简单的图形认知,但对找规律这一概念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
2.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规律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2.图形和数字卡片3.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规律现象,如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四季的变化等,引导学生关注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形和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如出示一组图形:正方形、圆形、正方形、圆形……让学生说出这组图形的排列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每组选择一种图形,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规律。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序列,让学生找出它们的排列规律。
如出示一组数字:2、4、6、8、10、……让学生找出这组数字的排列规律。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自己创造一些规律,如图形、数字或其它事物的排列规律,并与同学分享。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规律,并强调规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找规律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三)》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三)》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观察数字规律。
2. 认识加法交换律。
3.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1. 能够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
2. 能够通过观察规律快速进行数值推导。
教学难点:1. 能够灵活应用加法交换律运算。
2. 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PPT等教学资料。
2. 保证教室内黑板和书桌的清洁和整齐。
3. 准备好学生所需的学习资料和练习题。
教学内容与流程:Step1、[导入新知,练习课前知识](10分钟)1. 通过了解小朋友同班同学的生日, 引导他们思考数字规律。
2. 教师要求学生发言,每个人都能说一句话,根据之前的学习经验归纳规律。
3. 举例:房间的门牌号、电话号码等。
4. 巩固原有知识。
Step2、[呈现新知,讲解新知识](30分钟)1. 让学生给出数字4,5,6,7,8之间的规律,比较一下。
2. 提出一道加法算式:4 + 5 + 6 = ? ,请学生们算出结果。
3. 引导学生们观察相邻两个数字的和与三个数字的和的关系,发现规律。
4. 规律:相邻两数之和等于这两个数的和再加上这两个数的一个数。
5. 让学生们总结规律:a + b + c = a + c + b = b + a + c= b + c + a = c + a + b = c + b + a。
6. 给学生让题:“如果6 + 7 + 8 = ?等于14 + ?,你会怎么推导?`7. 带领学生解题,通过数学运算发现4 + 5 + 6 + 7 + 8 = 5 + 6 + 7 + 8 + 4 = 6 + 7 + 8 + 4 + 5。
Step3、[巩固新知,让学生自己动手](20分钟)1. 让学生们互相出题,让其他同学来发现规律和解题。
2. 让学生们分组,根据加法交换律运用方式,进行小组内角逐。
3. 在双方第一个数字比较的前提下,由第一组开始提问,对于每一个问题,第二组需及时作答,并用换位相加实现对答案的确认。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7单元找规律第3课时找规律(3)教案新人教版
第3课时找规律(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页的例3、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的第3、5、6题。
【教学目标】1.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
2.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认识图形和相应的数字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和相应的数字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找数字排列规律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摆图形吗?大家看看老师摆的这个图形[即例3第(1)小题的图],你们能接着老师的后面摆出来吗?好!大家试试。
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3。
1.观察第一幅图。
(1)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摆一摆。
(2)师:你能找出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吗?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出示数字)师:那么,后面应怎么摆呢?根据学生的发言依次出示相应的数字卡片。
请大家对着图形找一找数字变化有什么规律,接着排什么数?(出示图形与数字)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3)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找到的规律与我们以前找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3个图形。
师:相应的,图形的数量变化有规律,那数字的变化也有规律,谁能找出这个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计算相邻两项数字之间的差。
2.观察第二幅图。
(1)出示第二幅图。
(2)师引导学生观察:跟第一幅图相比,这组图形的变化规律有什么不一样?(第一幅图是图形的数量慢慢变多,而这幅图是图形的数量慢慢变少)(3)师引导学生计算:那相应的,数字的变化规律有什么不一样?(第一幅图数字是慢慢变大,而这幅图数字是慢慢变小)(4)小结:看来数字的变化规律可以是每一次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找出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从而找出数字的排列规律。
3.教学例3第(2)小题。
(1)出示题图,并让学生先观察。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 找 规 律 (3)|人教新课标
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 找规律 (3)一、教学目标1.理解“规律”的概念,掌握“找规律”方法;2.学习并掌握数字间的规律性,能够找到一定规律并运用;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和应用;2.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数字间“规律性”的理解能力并进行实际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示范给出4个数列,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下一步的数字。
例如:2,4,6,8,___;10,8,6,4,___。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这些数字的规律,并可以口头表达出来。
2. 讲解新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示例找规律,然后学生通过一个映射表,列举出规律性的数字。
例如:1,3,5,7,9……;5,10,15,20,25……学生可以将规律表用图像的方式展示,让数字间的规律更加清晰明了。
3. 学生合作学生去团队合作,利用自己的思考和得到的答案设计出能够找规律的练习题,与同组同学交流思路,共同完成练习。
4. 整合复习教师从课程的目标出发,总结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点,并用易于理解的语言,重点复习。
并安排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内容。
四、教学反馈在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完成的练习并对他们做出的回答进行评估。
同时,也可以在课后进行小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延伸1.学生在课后可以针对不同情景,练习能够找规律的题目,加强运用;2.学生可以通过课后预习,提前了解下一节课需要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3.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事物,探究其中潜在的规律,增加生活中运用规律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人教版小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课;2.课件制作软件。
七、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规律”的概念,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同时,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和讨论还能够帮助他们锻炼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通过教学的设计,学生的数学兴趣得到了提高,有助于日后的数学学习和实际运用。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 7《找规律》教案3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 7《找规律》教案3一、教学目标1.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提高观察和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
3.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2.训练学生找规律解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发现隐藏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白板、彩色粘纸、教辅资料等。
2.学生准备好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
五、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序列:2,4,6,8,10,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2. 导入新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规律?介绍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3. 案例分析教师示范一个例子:7,14,21,28,35,指导学生如何找出规律,并解释规律的原理。
4. 练习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给出一组数字序列让其他组找规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5. 总结提升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应用。
六、课堂延伸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如何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法?八、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目:请找出下列序列的规律并继续下一组数字。
1.3,6,9,12,152.4,8,12,16,203.5,10,15,20,25九、教学反馈下节课前进行学生作业的检查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答题情况,并在需要的地方进行指导和弥补。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朝在您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2023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设计(精选3篇)
2023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设计(精选3篇)教案一:找规律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的顺序,培养数学思维能力;2.能够根据给定的数字规律,继续推理出下一个数字。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在数列中找出规律,继续下一个数字。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数字卡片、小纸条。
教学过程:一、热身导入(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数列:2,4,6,8,__,__,__,__,__,__,请学生看出规律,完成这个数列。
二、知识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不同的数字规律,例如从1开始,按照2的倍数递增,或者按照5的倍数递增等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字规律。
三、自主探索(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一组数字卡片,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数字规律,推理出下一个数字,并写在小纸条上。
然后将小纸条放到桌上,交换小组之间进行互相验证和探讨。
四、展示讨论(10分钟)选择一些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对答案进行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规律,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五、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数字规律,让学生在纸上继续推理出下一个数字。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观察数字的规律。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能够观察分析数字规律,并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案二:找规律的游戏教学目标:1. 学会观察数字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 能够运用找规律的方法,继续一个数字数列。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
教学难点:能够在给定的数字数列中找出规律,继续一个数字。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小纸条。
教学过程:一、热身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数字数列:1,3,5,7,__,__,请学生找出规律,推测下一个数字。
二、游戏规则介绍(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找规律的游戏规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有一组数字数列卡片,轮流抽取一张卡片,观察数字数列的规律,并写下自己预测的下一个数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三)》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三)》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观察和归纳找出规律。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3. 根据规律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规律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教学准备:教师:板书,图片,视频。
学生:纸笔,教材。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呈现出一个规律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规律。
2.让学生自己做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让学生提前参与到课程中。
二、引入课程1.让学生看一个视频来了解一些数字的规律。
2.引导学生讨论这些规律。
3.让学生思考,有没有什么数列也是符合这个规律的呢?三、探究课程1.让学生回忆一下上一课学习的规律。
2.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表格来寻找规律。
3.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答案。
四、展示课程1.让学生主动来到黑板前说自己的答案。
2.让学生讨论正确的答案。
3.让学生来补充一些没有说到的答案。
五、巩固课程1.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做一道题目,并把答案写在纸上。
2.让学生交给老师纸上的答案,老师来检查他们的作业。
六、结束课程1.总结一下今天的课程,让学生明白这个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
2.让学生思考今天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3.给学生一些附加作业,让他们可以复习今天的课程。
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通过探究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程的内容,并且可以让学生习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在课后的测试中,将学生的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此次教学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需要由教师进行素质培养和训练,让他们养成对数学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并寻找规律的好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与同学交流讨论、互相较真比较以及教师补充完善等环节,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在学生们准备测试卷的过程中,需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进行练习,在实践中不断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3)》教案
找规律(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图与图、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概括出规律,并能按规律写数。
2.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计算找出数字的排列规律。
3.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找规律填数。
难点:能够根据图与图、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概括出规律,并能按规律写数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填一填。
(投影出示)2.观察1题中每组图形,图形和数字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点?(每列的图形和数字都是按一定的规律在重复出现)二、新授1、教学例3教师在黑板上带学生摆例题3第一道题。
谁能找出这道题有什么规律?你能接着往下摆一组吗?教师:这道题的规律我们在前几堂课都有介绍过,你能不能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还有没有什么别的规律呢?(小组进行讨论)如果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启发学生:我们用几个正方形摆图形,那么这个图形我们就可以用什么表示?那么这一排的图形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呢?教师:对了,我们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规律。
谁会接下来填一组数呢?(出示第二行的方块图)这行可以怎样表示呢?接下来应该这样填呢?用数字标示图形的个数,这些数字是怎么变化的呢?2、完成“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照书上继续往下摆一组,然后把数字填在书上,并说说为什么第2个是5,第3个是9?后面应该怎么填?将几个同学的书拿上来展示,全班订正。
3、教学例4。
出示例4没有图形的帮忙,你能找到规律吗?教师板书出数字,那么他们之间的规律又该如何表示呢?接下去该如何填呢?(让学生填在书上,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在黑板上)三、巩固练习。
1、第87页做一做第2题。
2、第89页第3题和第5题。
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数的排列规律。
每一行数相邻的差是相等的,它们的差有的是1,有的是2,有的是3或者5等。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找出每行数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从而找出形成每行数的排列规律。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三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三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案篇7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最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中的乐趣和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图形排列的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难点: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花朵卡片、磁力贴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感知规律师:小朋友们,今天游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2组数字,一组有规律,一组没有看谁记忆快)问:第一组猜出来了,是不是第一组记忆力更好呢?问:为什么呢?对了,像第一组数字这种前面是什么样,后面也是什么样的,按相同的顺序不断重复出现的,一般来说重复三次以上,我们就说排列是有规律的。
(板书“规律”,齐读2遍)。
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完善板书——找规律)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观察场景,探究规律(1)师:孩子们,六一儿童节就快到来了,你们喜欢过节日吗?这些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过节日,瞧,他们把学校装扮得多漂亮啊。
(出示课件)提问①:仔细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引导:都是同样的颜色?)生:有花、彩旗、灯笼。
生:有红旗和黄旗,有红灯笼、紫灯笼、绿灯笼,还有红花和蓝花。
提问②:为什么这些彩旗、小花和灯笼能布置得这么漂亮呢?它们是乱摆乱放的吗?生:它们排列的有规律。
(2)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都有怎样的规律。
(或:可能有的同学还没观察出来,那我们一起来仔细的找一找它们都有怎样的规律。
)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出示课件彩旗页)提问①:仔细观察彩旗的排列(闪动),你发现了它的规律了吗?师:找的很准确,彩旗的规律就是先一面黄色旗子,再一面红色旗子这样不断重复的,我们可以用一句更简单完整的话来描述:“彩旗的规律是按一面黄色、一面红色为一组有顺序的重复排列的。
人教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课时《找规律(三)》示范教学设计
《找规律(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引导学生研究数组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发现规律,并能够根据发现的规律填数。
2.在发现规律与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与推理能力。
3.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发现并探究数组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数组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教师指定学生口答上面三组口算题。
课件出示正确答案供学生自行订正。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找规律,填数。
师:这里的几组数和我们上节课探索规律时遇到的数一样吗?预设:不一样,这些是数组。
师:那像这样的数组应该怎样探究规律呢?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首先看,这里有几组数?每组由几个数组成?预设:有5组数,每组由3个数组成。
师:观察每一组的3个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1:这些数都是整十数。
预设2:下面的数都是40。
预设3:我发现,上面左边的数-下面的数=上面右边的数。
师:这是怎么发现的?预设:可以通过计算来探究。
90-40=50,70-40=30,60-40=20。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那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发现吗?预设:我发现,上面右边的数+下面的数=上面左边的数。
师:这又是怎么发现的?预设:还是通过计算发现的,50+40=90,30+40=70,20+40=60。
师:不错,其他同学还有不同发现吗?预设:上面左边的数-上面右边的数=下面的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发现:虽然这三种规律的观察角度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但是它们表述背后的规律相同。
师:那后面这两个括号里的数应该是多少呢?师:先看第一组数,应该怎么想?预设1:想()-40=40,80-40=40,所以括号里填80。
预设2:40+40=80,所以括号里填80。
师:那第二个括号里应该填什么数?应该怎么想?预设1:想50-()=40,50-10=40,所以括号里填1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找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在一系列数字中寻找规律,发现数字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规律,能够发现数字中的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件,包括数字规律的相关图片和实例;2.学生准备白纸和笔,用于记录解题过程;3.教室里的黑板和白板干净,准备好书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找规律”。
让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过的内容,看看能否发现规律。
2. 学习规律(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数字规律的示例,让学生尝试发现其中的规律,并通过讨论深入理解。
学生可以用白纸和笔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
3. 练习与巩固(2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找规律的小练习,加深他们对规律的理解。
教师可以巡视课堂,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或给予帮助。
4. 小组合作(10分钟)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合作解决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找规律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5. 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找到更多的数字规律。
五、课堂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评估方式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小组合作的成果以及课后的作业来评估学生对于“找规律”这一概念的掌握程度。
七、拓展延伸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自己寻找数字规律,并可以在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发现。
还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数字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八、总结本节课通过“找规律”这一主题,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乐趣和挑战。
希望学生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的奥秘,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找规律(三)-(人教版)
第七单元第3课时:找规律(三)年级:一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背景简述本节课是人教版第七单元的第3课时,主要是探索数组中的规律,通过研究每一个完整数组中3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综合运用已有的加法、减法和数的组成的知识,来发现数组中的规律。
本节课要在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以及简单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探索了图形和数列的规律,能用圈一圈、数一数、算一算的方法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会运用发现的简单规律确定下一项或者其他缺失的项,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
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减法和数的组成等知识,能够理解并掌握整体部分关系,有一定的运算能力。
但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较弱,不会全面观察与思考,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探索稍微复杂的规律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探索数组中的规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加、减法和数的组成的知识,为了降低难度,教材让一些数字保持不变,以方便学生观察和思考。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形成本节课的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规律、表示规律,运用规律填出缺少的项。
2.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表达方式背后的共同规律,即相同的数量关系。
3.在创造规律的活动中加深对规律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发现数组中的规律,会运用发现的规律确定下一项或者其他缺失的项。
(重点)2.在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以及简单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发展观察的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难点)3.在创造规律的活动中加深对规律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前面两节课我们已经发现了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索规律,大家跟张老师一起到规律王国看一看吧!(二)发现规律1.找规律,填数。
(1)出示例4,引导探究:美丽的三叶草,每棵三叶草的叶片上都有一组数,你知道后面两棵三叶草叶片上缺少的数是多少吗?请你仔细观察,试着写一写、算一算,把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7 找规律》教案 (3)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7 找规律》教案 (3)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掌握找规律问题的解题思路,能够简单地应用规律进行推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喜爱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找规律问题的解题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数学思维的兴趣。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方式。
三、教学准备1.课件:PPT2.教具:数字卡片、黑板、彩色粉笔3.学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出找规律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步:呈现问题•通过PPT展示几组数字序列,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规律。
第三步:引导学生找规律•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找出数字序列中的规律,并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步: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发现汇总,提炼出规律,并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第五步:巩固练习•通过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规律,帮助他们加深理解。
第六步:拓展应用•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的规律解决一些新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找规律问题展开,通过举一反三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找到规律,激发其学习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并总结找规律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掌握了找规律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三)》教案
师:能完整的说出来吗?如她穿珠子的规律是……为一组重复排列,所以掉的珠子应该……。
引导学生得出:从左往右看,她穿珠子的规律是黄黄蓝为一组重复排列,所以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
师:这是我们从左边看发现的规律,那么你们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3.红红穿的手链还缺3颗珠子,他还需要两个什么颜色的珠子?
4.第7朵花是什么颜色?
5.小小设计师。
学生:从左边看,是按照两颗蓝珠子、两颗红珠子排列的;从右边看,是按照一颗蓝珠子、两颗红珠子和一颗蓝珠子排列的。
学生自由说一说。
学生独立思考得出答案,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展示。
利用各种各样的习题作为巩固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问掉的是哪2颗。
学生分组交流,然后反馈:掉的珠子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
学生尝试说一说。
学生:从右往左看,她穿珠子的规律是黄蓝黄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
学生:摆出她穿的手链,看符不符合她穿的规律。
学生动手摆一摆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通过让学生说说关键词,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
注重学生语言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学生分析题意的条理性。
及时检验是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同时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课堂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根据规律画出被遮挡的图形。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3)》教案
第7单元找规律第3课时找规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数字之间的关系,概括出规律,并能按规律填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理解并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找规律,填数。
提问:每行数的规律是什么?小结:第1行相邻两个数相差5,第2行中相邻的两个数相差3。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
(出示课题)。
二、新课讲授1.出示例4,观察、找出规律。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里有几组数,每组数是由几个数组成的。
生:有5组数,每组数是由3个数组成的。
师:对!那每组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请仔细地观察、比较,看谁最先发现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交流。
生1:我发现这些数都是整十数。
生2:我发现的规律是上面左边的数减下面的数,等于上面右边的数。
师:好!你说我来算一算。
生2:90-40=50,70-40=30,60-40=20。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生3:我发现的规律是上面右边的数加下面的数,等于上面左边的数。
师:好!你说我也来算一算。
生3:50+40=90,30+40=70,20+40=60。
生4:我发现的规律是上面两个数相减的差,等于下面的数。
师:请你也算给大家听一听。
生5:90-50=40,70-30=40,60-20=40。
师:刚才大家通过观察计算,发现了很多规律。
你认为谁的发现好?生齐:×××(生4)的。
师:对!这几组数都是由3个数组成,并且上面两个数相减的差都是40,正好等于下面的数。
2.按规律填数。
师: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请大家试试在括号里填数。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师:谁先来说说两个括号里面应该填什么数。
生:第1个括号里填80。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我是想几减40等于40,80-40=40,所以括号里填80。
生2:我是这样想的:40+40=80,所以括号填80。
师:两种方法都有道理。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三)》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三)》教案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从兴趣出发,主要侧重于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和方法的提炼。
为此,本节课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导入新课。
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创设了让学生欣赏漂亮手链图片的情境。
这一情境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一定经常接触,贴近生活,便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同时出示的手链图片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规律性,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分层次教学。
在新课的讲解中,采用“分析理解——解决问题——回顾反思”的顺序帮助学生解答问题。
这一过程能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按照发现的规律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在最后设计的回顾反思环节中能让学生逐步学会根据问题灵活地进行验证解答对错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不同颜色的珠子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见过漂亮的手链吗?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漂亮的手链,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手链图片,学生欣赏后,教师课件出示一条断了的手链)师:同学们,小红自己也穿了一串漂亮的手链,可是不小心让她弄断了,掉了2颗珠子,她自己也不知道掉的是什么颜色的珠子,你们能帮她找找吗?生:能。
师:这节课我们就应用前几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小红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找规律(三)]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新课的开展打好基础。
⊙引导探究,解决问题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教材88页例5)(1)想一想:在这道题中,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关键?(关键词语就是“按规律”)(2)说一说:小红是按什么规律来穿手链的呢?预设生1: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生2:这串手链是用1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1颗黄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对于学生所发现的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规律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观察得到的;第二种规律是按从右往左的顺序观察得到的。
2.分析解答。
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3教案
找规律3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设计者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稍复杂的图形与数字的排列规律,能发现数字的排列规律并能按规律填数。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之美。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数字的变化规律。
师:你们真棒!
在神奇的数学王国里还存在着
许多规律,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究开启智慧
课件出示例4
师: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
生1、我发现每朵花左边叶子上的数减右边的等于下边叶子上的数。
生2:我发现右边叶子上的数加上下面叶子上的数等于左边叶子上的数。
师:那第五朵花左边的叶子上应该填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按顺序想就可以写全了。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回顾全课、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
业
设
计
A:书P90第6题
B:在下图方格中画□,○,△,使每行每列都有这三种图形。
教
学
反
思
生:80.用右边叶子上的数加上下面叶子上的数。
师:最后一个怎么填?
生:想40+()=50,所以填10.
师:看来我们的同学真聪明,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规律。
三、合作交流达成智慧
出示圆圈图。
在空白圆圈填上合适的数。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ຫໍສະໝຸດ ?先观察前两组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每组下面两个圆里的数的和等于上面圆里的数。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填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观察发现图形之间的排列规律,并推理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规律,你发现了吗?
课件出示:有规律图案的衣服
师:你发现什么规律了?
(2)猜猜☆后面藏着谁?
2.导入新课
学生:问掉的是哪2颗。
学生分组交流,然后反馈:掉的珠子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
学生尝试说一说。
学生:从右往左看,她穿珠子的规律是黄蓝黄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
学生:摆出她穿的手链,看符不符合她穿的规律。
学生动手摆一摆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通过让学生说说关键词,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师:我们能不能利用刚才我们找的规律,猜猜小红掉的是那两颗呢?
师:能完整的说出来吗?如她穿珠子的规律是……为一组重复排列,所以掉的珠子应该……。
引导学生得出:从左往右看,她穿珠子的规律是黄黄蓝为一组重复排列,所以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
师:这是我们从左边看发现的规律,那么你们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要做到:
①认真审题,发现规律;
②找准起点,圈出一组;
③按照规律,补上珠子;
④动手操作,检验解答。
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适当加以引导与补充。
通过自由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述、归纳概括的能力。
板书
2.检验结果
师:我们的解答正确吗?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一下?
师: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那么请拿出你准备的学具摆一摆好吗?
反馈:通过摆一摆,我们发现掉的是1颗黄色的,1颗蓝色的是正确的。
学生:按规律。
学生: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穿起来的,但掉了2颗珠子。
学生第一种是从左往右观察的,第二种是从右往左观察的。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灵活性。
注重学生语言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学生分析题意的条理性。
及时检验是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同时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课堂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根据规律画出被遮挡的图形。
3.红红穿的手链还缺3颗珠子,他还需要两个什么颜色的珠子?
4.第7朵花是什么颜色?
5.小小设计师。
学生:从左边看,是按照两颗蓝珠子、两颗红珠子排列的;从右边看,是按照一颗蓝珠子、两颗红珠子和一颗蓝珠子排列的。
学生自由说一说。
学生独立思考得出答案,然后集体交流。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展示。
利用各种各样的习题作为巩固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关键词就是“按规律”那么你知道了什么?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引导学生从右边观察,得出:这串手链是用1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1颗黄珠子……穿起来的,但掉了2颗珠子。
师:为什么你们发现的规律不同呀?说说你的想法好吗?
师:观察的真仔细,看来从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方向看,找到的规律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需要帮小红解决什么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是火眼金睛呀!很快就找出了衣服上图案的排列规律。那么,你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小红解决她遇到的难题呢?
学生自由说一说。
通过复习,让学生说说排列的规律,为后面观察珠子的排列规律做准备。
讲授新课
1.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例题图
师:小红按规律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2颗珠子,你认为在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最关键?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
《找规律(三)》教案
课题
找规律(三)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掌握珠子的排列规律,然后应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规律,让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