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围观有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一辩稿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驳辩稿子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驳辩稿子](https://img.taocdn.com/s3/m/6fbdf64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7.png)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驳辩稿子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
网络围观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行为,被认为可以帮助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并推动社会的进步。
然而,一些人认为网络围观只是一种泛滥的信息传播方式,无法真正解决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网络围观的优势、缺点以及发展前景三个方面来驳斥这种观点。
网络围观的优势首先,网络围观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用户可以迅速分享和传播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信息。
这种快速传播能够促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讨论,增加对问题的了解和认识。
其次,网络围观提供了更多的观点和意见。
在传统的媒体形式中,信息往往被编辑和筛选过,只呈现了少数的观点和意见。
而在网络围观中,任何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就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第三,网络围观可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当大量的人群对一个社会问题表达不满和关注时,政府和相关部门往往会受到压力,必须主动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
这种舆论压力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网络围观的缺点然而,网络围观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点。
首先,网络围观的信息可信度难以保证。
在社交媒体中,大量的信息往往没有经过严格核实和审查,其中可能包含错误和虚假的内容。
这些虚假信息往往会误导公众,导致对问题的认识偏离实际。
其次,网络围观容易形成群体性的偏见和攻击。
在网络上,人们倾向于与持相同观点的人聚合在一起,形成封闭的思维圈。
这种思维圈会导致对不同观点的忽视和攻击,阻碍了对问题的全面讨论和解决。
最后,网络围观可能只是一种消遣和泛滥的行为。
在社交媒体中,人们往往只是对问题进行简单的评论和点赞,却缺乏深入的思考和实际行动。
这种泛滥的围观行为往往无法真正解决社会问题,只是让问题更加复杂化和混乱化。
网络围观的发展前景尽管网络围观存在缺点,但它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传播和获取将更加便捷和准确。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 自由辩问题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 自由辩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6c76f60a45177232f60a2f3.png)
自由辩:
1、对方辩友,贪污腐败是一个暗地里的交易而网络围观将这一现象曝光了,是不是有助于解决呢?
2、请问对方辩友,网络围观作为社会舆论产生的一个途径,起到了监督的作用不正是有助于解决吗?
3、请问对方辩友,在网络围观中解决事件,正如在放大镜下解决事件,使解决过程透明化,难道不好吗?
4、请问对方辩友,有150万网友在网络上发起关爱艾滋病患者的活动,征集了800条祝福,这种向善的力量吗?不正是有助于解决了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吗?
5、请问对方辩友,在郭美美事件中,网络围观使得红十字会的问题暴露了出来不正是有助于政府去解决它吗?
6、请问对方辩友,网络围观曝光了社会热点中的问题,看到了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就无助于就解决呢?
7、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统计分析,2011年百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中,约30%因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即三成社会舆论因互联网而兴起。
不正是网络围观对事件的一种揭露吗?
8、如今,信息传播与意见交互空前迅捷,网络舆论的表达诉求也日益多元。
这种多元化的意见给解决问题提供了多条道路不正是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吗?
9、在2013年最受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中,“社会保障”以102408票暂居榜首。
“反腐倡廉”和“收入分配”分别位居第二、三位。
网络围观的热点问题也正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难道这不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意么?
应对:对方辩友一在论证网络围观的弊处(弊大于利),那么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承认它存在有利的一面呢?究竟怎样权衡利弊那是政府需要解决的,已经超出了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
辩题分析—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3)反驳点整理
![辩题分析—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3)反驳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d82ae583c1ec5da50e27092.png)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rucsf2014反驳对方【虚假信息、非理性】→更说明网络围观的分析作用0. 虚假信息在网络围观之下更容易暴露,通过分析思考更能揭示真相。
1.其实网络媒体能够帮助公众更清晰地认识事件,传统媒体无法在第一时间提供全面的信息,而当例如食品安全之类的事件发生时,网络媒体可以立即登出相关的科学知识,提醒公众。
【例子】2007年,村民周正龙宣称拍到了华南虎。
但随即引来广大网友质疑,在网友围观之下,展开各种鉴定,终于还原真相,2008年周正龙被判诈骗罪观点有理性有非理性,可是当精英分子意见领袖的评述和网民互动性的评论相互结合补充,就能够将事件引向更加客观、真实的方向。
2.现在网上辟谣的平台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
比如果壳网和大量政府机关的公共账号,都可以提供可靠的消息来源。
3.言论自由不代表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今年浙江两会就专门研究了网络监管问题。
网络舆论的兴起是挡不住的,我们应该做的是用立法和司法解决那些不负责的言论。
4. 前提是在妖魔化我们所有的网民。
其实我相信在场许多人都是网民中的一员吧,你们能认可对方这样不当的指责吗?5.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数据:59.5%的网民理性,且趋势是更加理性【持久性】1.对于食品安全、慈善机构、雾霾等社会热点问题网络围观一直持续而强烈。
香港成报公布“2012年十大烂尾新闻”,网民继续参与揭露、讨论。
2.另外,从本质上说,持之以恒的期许应当给予更制度、更刚性的社会职能设置,比如政府部门,比如立法机关。
人大代表提了一份提案,还不一定会年复一年地关注呢,那么人大代表对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也是无助的了?3.在三聚氰胺暴露后被曝光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在“躲猫猫”事件暴露后被曝光的一系列非正常死亡事件,正体现了网络围观的后续性作用。
【隐私权】某人涉及有害于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隐私,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相反,法律还会大力提倡知情者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
【钓鱼岛的例子】并不代表有助于解决一切社会热点问题。
一辩稿-网络围观无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
![一辩稿-网络围观无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d3ee5ee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8.png)
一辩稿-网络围观无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谢谢主席,大家好!开宗明义,网络围观是网民对互联网上的社会事件进行集中评议的行为活动。
解决是处理使有结果。
针对今天的辩题,我方的判断标准是:网络围观是否有助于使社会热点问题得到一个公正、合理的结果。
我们今天讨论的社会热点问题有别于单个发生的社会事件,它的形成有时间和历史的累积,具有极强的社会性。
基于此,我方观点是:网络围观无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
我方将从以下三点进行陈述。
第一,网络围观的短暂性使其无助于切实处理事件和问题。
网络围观的生命周期由围观者决定,一旦失去围观者,网络围观也宣告结束,其所讨论的社会热点事件也随之降温。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显示,社会热点的周期呈梯形或单峰形,衰落周期很短,由此导致很多事件不了了之,不仅本身没有得到解决,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更得不到反思。
比如“郭美美炫富”事件曾引来多次网络围观,可是即便如此,郭美美的身份仍未解决,可见短暂性的特点致使网络围观无法持续跟踪和监管问题的处理。
第二,围观者非理性的言论和行为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背道而驰。
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64.8%的民众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进行围观的,这种看客心理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另外据北邮教授王雅奇调查显示,比较理性和非常理性的帖子仅占总贴数的11.46%。
可见,由于网络环境的匿名性使得网民无须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尤其当社会热点问题契合网民日常难以表达的心理时,网络就更易成为情感宣泄的平台。
比如医患关系问题,城管问题总是使人们不明真相就进行评论,不仅容易埋下民怨的社会隐患,还极可能产生错误的舆论导向,导致严重的非理性行为。
第三,网络媒体传播方式的不可控制性极易导致问题的解决出现偏差,引起更多的矛盾。
非理性言论难以有效控制往往会出现一边倒的情况,从而对当事人或政府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他们为了平息民愤做出表面应对或屈服性回应。
比如官员改抽裸烟,“表哥”摘表,这种力量与解决实质问题所需的力量是不一致的。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驳辩稿子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驳辩稿子](https://img.taocdn.com/s3/m/e7c08cfc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7.png)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驳辩稿子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围观已成为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一种新方式。
围观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观看、参与和讨论社会热点事件,从而形成社会声音和共识。
然而,也有人认为网络围观只是虚拟的表达,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网络围观对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重要性。
首先,网络围观可以提供公正客观的信息来源。
传统媒体时常存在报道不实、引导性强等问题,导致公众对社会事件的了解存在偏差。
而在网络围观的平台上,公众可以获取更加客观、全面、有效的信息,从而更好地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
这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减少谣言的传播,有助于解决社会事件。
其次,网络围观可以形成社会共识。
围观者在网络平台上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其他人交流、讨论。
通过这些讨论和交流,可以形成更加广泛和稳定的社会共识,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改变。
例如,在一些事件中,广大围观者的声音和力量往往能够使政府、企业等组织做出更多的改变和调整。
此外,网络围观可以提高公众参与度和声音权。
网络围观将公众与事件联系在一起,提高公众对于事件的关注和参与度。
这有助于推动政府、企业等组织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社会民主化的程度。
同时,围观者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自己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声音权。
最后,网络围观可以促进问题的迅速解决。
在传统媒体的报道下,问题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解决和改变。
而在网络围观的平台上,公众可以通过参与和表达自己的意见,促进政府、企业等组织更快地做出调整和改变。
这有助于加快一些重大事件的解决,减少损失和影响。
综上所述,网络围观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对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但需要指出的是,网络围观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
只有在良好的管理和规范下,网络围观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推动社会更加健康、和谐和稳定的发展。
网络围观有利于社会热点问题解决一辩
![网络围观有利于社会热点问题解决一辩](https://img.taocdn.com/s3/m/b5496fd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ed.png)
网络围观有利于社会热点问题解决一辩一辩陈词: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我方的观点是:网络围观有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由于网络无远弗届,光速传播的特点,往往能使一些发生在小范围内的热点事件,得以在短时间广泛传播,最终成为社会关注事件。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关于正义、公平、常识的底线,而超出这个底线的问题通过舆论报道出来,最怕的就是举国皆知,而网络围观就能起到这种效果。
虽然从围观到监督权的落实,我们仍然有着一条制度上的横沟,但是网络上的围观,就可以让大家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这对社会上一些热点问题的解决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一点,网络围观有利于寻找更优的方法解决社会热点问题。
其中最近在网络上热议的“光盘行动”就是为解决社会上一些如公款吃喝、铺张浪费和送礼现象严重的不良风气而产生的。
日前,不少民众在春节的餐桌上开始实施光盘行动,微博、论坛上开始晒“光盘。
”数据统计,在腾讯微博上:“中国光盘节宣言”阅读量超过400万,转发数千条。
在新浪微博上参与光盘行动的微话题讨论也超过了1530万条。
现在据调查发现,中国式送礼现象的出现大大减少,而且烟酒回收行情不再,专门配送公务消费年夜饭的礼品市场也受到及其严重的影响。
所以我们不难看出网络围观有利于寻找更优的方法解决社会热点问题。
第二点,网络围观对社会非正义热点问题具有监督和警戒作用,进而促进问题的解决。
前段时间引发各界广泛关注的郭美美炫富和表哥事件,让我国的慈善和政府腐败问题在民众面前亮起了红灯。
正是由于网络围观扩大了这些事件的影响,才使得相关部门更加重视这些问题,从而更快更好的处理相关机构里的负责人。
也正是在影响被扩大之后,才有不少慈善机构的制度和捐赠活动变得更加透明化,不少问题官员因网友的曝光于围观而落马,这些都是网络围观的功劳。
第三点,网络围观对社会正能量热点问题具有声援作用,进而得到解决。
小悦悦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吧?小悦悦因为世人的冷漠、道德的沦丧而悲惨离世本来只是一个地区的事件,因为网络围观的影响,让所有人都开始关心起来。
大学生辩论赛 网络围观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辩论稿件
![大学生辩论赛 网络围观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辩论稿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f5e5ff59eef8c75ebfb37f.png)
大学生辩论赛网络围观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辩论稿件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我方的观点是网络围观有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开宗明义,网络围观是指众多网友通过论坛、微博等渠道,对热点事件或话题进行大量点击、评论和转发,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现象。
社会热点问题是指社会公众所共同关注的,背后折射了社会中固有矛盾的问题。
而有利于解决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中起到帮助与促进的作用。
今天讨论的主体“网络围观”并不必然使社会热点问题得到解决,但是能够在过程中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我方辩题的要义便得到了阐释。
第一,网络围观可以引起广泛的讨论,提高事件的关注度,形成巨大的客观效应。
一方面,热点事件并不等于热点问题。
在讨论中隐藏在事件背后的热点问题会更加明确,引发这种现象的社会本质就会被揭露,精英人士的发言深化了大家对热点问题的理性认识。
另一方面网络上大范围的围观势必将事件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提高事件的关注度,无论围观结果如何,它形成的客观效应,即引起社会各方的重视不可否认。
这必将促使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主体,把该件事纳入亟需处理的问题,从而推动问题的解决。
第二,网络围观给了政府广泛采纳民意的机会。
民意往往是衡量一个社会性问题是否被圆满解决的标杆。
当一项制度与大多数民众的价值观冲突时,我们不敢说它一定是错的,但它一定值得思考和商榷。
而且网络上的声音更加多元化,有来自不同人的不同声音,所以证明了网络围观的声音恰恰反映了最深切的民意。
网络围观的广泛性和时效性是其他传播途径望尘莫及的。
而且,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并不是政府单方面可以解决的,更多时候需要人民的力量,人民通过网络围观发表意见,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三,网络围观可以产生舆论压力,进行强有力的舆论监督。
网络围观的影响力唤起了全民反腐的意识,更利于对官员的监督。
对政府机构的舆论压力,也使政府对事件有足够的重视,将处理的过程公开透明,促使政府更客观更公正的将事件解决。
网络围观有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一辩陈词立论
![网络围观有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一辩陈词立论](https://img.taocdn.com/s3/m/e49f54d3d15abe23482f4d2f.png)
一辯陳詞立論(4分鐘):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
开宗明义,网络围观是人民群众在网络上表达对事件的关注,在社会上也会带来某种效应、某种氛围。
今天我方的观点就是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我們所說的的网络围观,是指发生重大事件时网民集中关注、发贴、提供信息的一种现象。
圍觀常常伴隨著參與,市民通過網絡瞭解事態發展,讓不良事件公之於眾,讓愛心傳遞,讓民眾有苦可訴,讓真情永存。
對此我方列出4個原因證明我方觀點:首先,网络围观形成的网络舆论,不仅在网络上形成巨大声势,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造成一种舆论氛围,形成巨大的舆论监督力量。
網絡圍觀所造成的影響力一度迫使官员不敢在公众场合抽高价香烟、戴名牌手表。
这不仅可以让民众直接参与对政府的监督,也让反腐这一热点话题更加公开化,促进了反腐倡廉的进程。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网民急剧增加。
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64亿,網絡已經成為草根民眾表達自己意見的主要途徑。
較之傳統媒體而言,互聯網上的言論更為直觀與便捷。
更何况,網絡圍觀的力量成為影響社會輿論的主要途徑。
人們通過搜索熱點話題,就能迅速參與到新聞事件中,並且能影響事態的發展。
如此龐大的網民群體,帶來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第二,网络围观给了政府采纳民意的机会。
民意往往是衡量一个问题是否被圆满解决的标杆。
当一项制度与绝大多数民众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我们不敢说它一定是错的,但它一定值得思考和商榷。
而且網絡上的聲音更加多元化,但是正是因為有來自不同人的不同聲音,所以證明了網絡圍觀的聲音恰恰反映了最深切的民意。
無論是公司企業還是國家,通過聆聽網絡上的聲音都是瞭解民意所向的最好辦法。
網民通過網絡這個平臺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是其他傳播途徑遠遠達不到的。
第三,網絡圍觀可以傳遞正能量,在“5·12”汶川特大地震、“7·21”北京特大暴雨、“8·7”强台风“海葵”侵袭等重大自然灾害期间,互联网上不断有网友发起“守望相助”、“随手互助”、“爱心传递”这样类似的爱心活动。
网络围观有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一辩陈词
![网络围观有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一辩陈词](https://img.taocdn.com/s3/m/6f8bd8fe4693daef5ef73d2b.png)
主席好,对方辩友好,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中午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网络围观有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几个概念:网络围观是什么?网络围观:是由一件或一系列事件所引发的由人们通过网络这种载体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有痕迹,有累积的意见交流与言语表达。
社会热点:是受广大群众关注的社会事件以及该问题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有助于解决:网络也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但只要它能让大家了解这个问题,去思考这个问题,甚至引发大家的讨论。
这就已经对问题的解决作出了贡献。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证这个观点:第一:网络围观能自发的形成舆论压力。
一说起郭美美,大家肯定第一时间联想到“红十字会”。
2011年网络微博身份认证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郭美美baby”在微博上发照炫耀奢华生活,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迅速引起网民围观,仅仅3天,其微博好友就从2126人达到19万余人,高潮时候达到70万人。
郭美美事件给中国红十字会以沉重的打击,使其陷入了公众信任的危机之中,网络围观使红十字会从万元帐篷、天价工作餐、虚开发票事件到公开透明化。
中国红十字会开微博与网友互动,及时公开活动信息跟捐款去向,并与之后,宣称国家审计署工作组已进驻商业系统红十字会进行审计。
从郭美美事件可以看出,一种不同于传统议程的新模式已经出现。
“微博率先披露→网络围观→被传统媒体报道→形成舆论监督→推动相关机构解决问题。
”第二:网络围观具有监督作用。
网络围观为舆论监督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的平台。
你肯定不会想到有一天:喝老酸奶=吃皮鞋,你吃的“健美猪”原来是瘦肉精。
这些事情在经过微博曝光与媒体曝光后,迅速引起网民的围观,而网络围观使政府开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网络的围观让政府对食品问题采取了措施,从而还给我们一片干净的餐桌。
第三:网络围观给了政府采纳民意的机会。
大家知道“孙志刚事件”吗?曾经因为网络围观,而导致过一部法律(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除。
辩论:网络围观更有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素材库)
![辩论:网络围观更有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素材库)](https://img.taocdn.com/s3/m/0b1719d933d4b14e852468ae.png)
二辩稿网络围观,发生重大事件时网民集中关注、发贴、提供信息等的一种现象。
是由一件或一系列事所引发的由人们通过网络这种载体对某一事件或现象进行有痕迹,有累积的意见交流与言论表达。
有助于是对处理问题起到帮助与促进的作用围观在现实中在社会上带来某种效应、某种氛围,而这,就是围观的力量社会热点问题解决可以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效果两个方面来看。
(直接解决间接解决潜移默化)标准:网络围观是否在某方面将问题向着解决的方向推动。
反驳:1整体的论证逻辑上:A这是一个典型的正方讲A会导致B,而反方讲A还会导致C的无效反驳。
B2逐一看对方辩友的论点1他们不仅在虚拟世界的围观中表达对公共事件的意见,表达对正义的支持和声援,而且将这种情绪延伸至现实世界中直接的帮助,最终促成了该事件的解决。
2网络围观起到了道德维护和推进制度完善的积极作用。
在“孙志刚事件”中,围观者话语关注焦点随着事件的发展逐渐从“孙志刚事件”本身转移到收容遣送制度,论争过程把原收容遣送制度的种种弊端暴露无疑;围观者对法律更新迟缓表现出的愤慨对权力精英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并最终导致一部被诟病已久的法律废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法制的完善。
网络围观给了政府采纳民意的机会。
民意往往是衡量一个问题是否被圆满解决的标杆。
当一项制度与绝大多数民众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我们不敢说它一定是错的,但它一定是值得思考和商榷的。
这种对制度的反思,决不是低效率的体现,而是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对百姓的重视,是一种追求更好解决办法的谨慎,是社会热点问题解决中,国家和人民最好的收获。
3网络围观会给同样的现象起到警示或效仿的作用。
通过网络围观,人们会发现社会热点所反映的是一系列的社会现象,此时人们就会对坏的现象批评,对好的现象颂扬。
更多的人会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热点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反省自身所犯的同样的问题,正如孔子所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完善了自身的价值观,从根本上杜绝了此类问题的再次产生。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一辩立论稿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一辩立论稿](https://img.taocdn.com/s3/m/7eac980e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f.png)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一辩立论稿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各位观众。
大家好我方观点是网络围观有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首先,开宗明义,我们先对几个关键词语进行解释。
一、网络围观,指网络中,网民对热点人物,事件进行大量点击,跟贴和评论的社会现象,其通常会引起舆论关注,产生社会力量,营造某种社会氛围,具有快捷及时,影响力大的特点。
二、社会热点问题,指违背公众意愿,危害公众利益,且在短时间内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并意图解决的客观事实,其通常表现为易引起共鸣的民生问题等,我们今天讨论的,并不是网络围观是否可以解决社会热点问题,而是是否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我方强调的,是网络围观这一行为能够在某一程度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起到推动作用我方认为,网络围观有助于社会热点的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网络围观有助于发现问题并形成舆论氛围。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围观成为民众表达心声的一个重要方式,2009 年 1 月,《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联合调查发现,一旦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9.3%的网民会选择网络曝光。
社会上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上诉不如上访,上访不如上网”。
公众不论是通过声援支持还是唾弃反对,都充分显露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一方面,能通过网民的筛选,使重点事件得到应有的重视,试想,若无网络围观,北京环卫工人王长荣累倒在街边的事件怎会在短短几小时内牵动全国亿万人民的心。
另一方面,网络围观还能对易被主流媒体忽视,而实则关乎社会民生的切身利益的事件起到放大作用。
同时,围观下的舆论压力会使事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不断揭开真相,达到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效果,而不是被各类虚假信息所蒙蔽,回顾近日的热点事件湘潭产妇死亡案,公众的持续围观下,不仅给死者家属一个倾诉的平台,也给了医院方面一个澄清的机会,得到了产妇死于羊水栓塞而非医生不作为的真相。
其次,网络围观有助于调动各方力量并得出解决方案网络围观不仅能为民间英雄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实现群策群力,更能以其舆论压力吸引或迫使社会精英,专业人士参与其中,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 一辩稿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 一辩稿](https://img.taocdn.com/s3/m/a5e4c443e518964bcf847c10.png)
网络围观无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谢谢主席,首先在对方辩友的论证之后有一个疑问就是今天双方要讨论的问题是否可以如对方辩友分析的一样,将眼光单纯的聚焦于,在围观社会热点问题时产生的积极影响上。
开宗明义,网络围观是一种网民对公共话题的狂热集中关注行为,社会热点问题则是广大群众关注的需探讨并加以解答的社会公共疑难。
单看助这个汉字,左边为且,右边为力,有力为助,所以有助于并不同与有联系或有交集。
解决二字的含义为,梳理处理问题,使有判定结果。
我方判断辩题的标准在于,网络围观的各个方面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到所需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的主要矛盾。
第一,从网络围观的内容分析,契合网络围观的兴奋点很少落在需解决的社会疑难上。
妈妈喊他回家吃饭的贾君鹏,小月月凤姐与芙蓉、东方不败爱令狐冲等纯恶搞围观,六小龄童假死,董洁劈腿婚变的猎奇八卦,再或是世界末日、换苏伟的消遣宣泄。
围观的人们本没有将目光集中在我们需解决的社会疑难之上,如何达到对方辩友所说的挖掘分析的效果,又怎能产生解决的推动力。
其次,从网络围观的方式分析,盲目粗鲁的围观方式及其恶劣影响令人堪忧。
国人向来喜欢凑热闹,在围观之后,除了大部分人的一笑了之,或者留下沙发,前排,加一等到此一游的足迹外,非暴力不合作的不当,三人成虎的不实,羡慕嫉妒恨的扭曲,主观意识的强加推测,绝对爱恨涉及的无辜。
另外,在对荒诞爆点进行无聊围观时常滋生其他更严重的社会问题。
正如卢梭所说,危害最大的不是罪恶,而是打着正义旗号的伪正义。
第三,从网络围观的效果分析,其影响不能持续,且多局限于个案。
围观难持久,效果常枉然。
公众热情易来也易逝,留下的是一哄而上后的冷冷清清。
用矿泉水瓶装茅台,在员工食堂包间摆鱼翅燕窝,屡禁不止的各品牌毒奶粉,短暂停职之后纷纷升迁的官员。
并且,单纯个案的突破往往具有不可复制性,难以上升为一般原则,不能指引整个体制的变革,无法触及到社会热点问题的本质,围观改变中国也不过口号一句而已。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一辩稿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一辩稿](https://img.taocdn.com/s3/m/8b6876dab14e852458fb57cd.png)
各位评委、观众们,大家好!网络围观是指网民通过微博、论坛、博客等形式各异的网络渠道集中关注、转发、评论热点人物、事件或话题,以此形成社会舆论而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从而促成有关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现象。
社会热点问题是指受到社会普遍关注、涉及社会重大事件和群众切身利益、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问题,往往与公平正义、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相关联。
基于上述定义,我方认为,网络围观有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理由如下:一、从网络围观的性质和特点上看,网络围观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途径,它扩大了民众了解信息的渠道和范围。
网络是一种信息源,它使得更多信息迅速公开、流传,尤其是以往我们不了解的信息。
网络民意表达平台具有成本低、反馈快、容量大、自由度高、参与者众多、无中心化、舆论力强等特点,满足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表达出人们对社会事件的态度,影响着社会现实生活,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
二、从网络围观的作用上看,首先,网络围观有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挖掘和暴露。
广大网民出于对自己公民权利的尊重和对所处社会肌体健康发展强烈愿望的善意表达,通过网络围观将社会热点问题暴露出来。
其次,网络围观赋予民众更多的话语权,从而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压力,往往使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它又具有监督力量,既保证了处理问题的官员不敢徇私枉法,也改善了官民中的风气。
再次,网络围观调动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热情和参与度,所引发的热烈讨论常常推动实践的新发展。
最后,网络围观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法制的完善。
在中国法制尚不健全的当下,网络围观起到了道德维护和推进制度完善的积极作用。
三、从网络围观的深远意义上看,网民以新媒体传播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围观,大量聚合、动员和组织公民力量,从互联网渗透现实、推动现实发展,形成公共知识分子以及公民社会的雏形。
公民社会是指围绕共同的利益、目的和价值上的非强制性的集体行为。
通常而言,它包括了那些为了社会的特定需要,为了公众的利益而行动的组织。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db6544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d.png)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谢谢主席。
大家好,对方四位辩友好。
我方论点为: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首先让我们明确几个概念:1.“网络围观”就是由一件事或一系列事所引发的由人们通过网络这种载体对某一事件或现象进行有痕迹、有累积的意见交流与言论表达。
2.“有助于解决”即为对处理问题起到帮助与促进的作用。
3.“社会热点”就是受广大群众关注的社会事件以及该问题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因此网络围观是否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判断标准为网络围观是否在某方面将问题向着解决的方向推动。
而我方将从以下几点论证网络围观对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好处1.众所周知,让世界联系更紧密变成一个村子的事物正是网路,所以网络具有其无与伦比的信息传递速度。
因此网络围观便能够为社会问题吸引更多的注意者,引起广泛的关注与讨论,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的方法。
2.网民在网络上的发言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与现实社会中需要考虑各方面影响的回答不同,网络上的回复更能表达网民的真实想法。
因此网络围观便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民意、表达民众的思想,使热点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3.网络对于现实来说具有更大的透明度,而众多民众所进行的网络围观便能极大的保证了社会热点问题解决的公正性。
俗话说的好,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相信在被众多人关注的情况下,处理问题的有关部门是不会肆无忌惮的顶着人民强大的舆论压力进行不公正操作的。
最后,从解决问题措施的监督和问题的反馈方面来看,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从来不是一劳永逸的,但网络围观却可以使结果更令大多数人满意,人们在网络围观的同时也完善了自身。
从古至今,围观总是能在现实中、在社会上带来某种效应与某种氛围,而这,就是围观的力量!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谢谢。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一辩稿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一辩稿](https://img.taocdn.com/s3/m/b0dced0ede80d4d8d15a4f9d.png)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尊敬的主席和各位评委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晚上能在这里与对方辩友一起讨论网络围观的相关话题。
首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什么叫网络围观?对于定义而言,网络围观绝不等同于围观故而我方认为网络围观是一种在网络空间内,自发的对特定的事件产生的网络集中关注现象。
社会热点问题是一类广泛流传于网络等媒体中,有一定的社会关注度的问题的总称。
辩题中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有助于解决”,那什么是“有助于解决”呢?我方的标准为网络围观这一现象产生的作用对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有一定推动作用即为其有助于解决。
那为什么我方会支持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的热点问题呢?原因如下:第一,网络围观作为一种自发性的集中关注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必然会带来民众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提高热点问题的民众关注度,从而促使有关的职能部门的快速介入和快速解决。
而且,根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2012年十大社会热点问题中,反腐倡廉、体制改革等问题赫然在列。
这些问题不光需要关注,更需要公开的处理解决,网络围观恰好可以提供一个其他方式无法取代的民众监督平台,从而使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体制内问题可以在阳光下公平,公正的解决。
第二,每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的产生都与许多民众的利益或是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若欲使社会热点问题得以有效的快速的解决就不得不吸取民众的意见,倾听民众的声音。
网络围观正是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无可替代的平台去倾听民众的意见和声音。
以“我爸是李刚”事件为例,由猫扑网发起的“我爸是李刚”的造句接龙活动,一周之内在各大网站收到回复36万句之多!这些声音包含了群众多少不满,在其它的媒体平台上是很难看到的。
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发起“我有问题问总理”活动中,仅2007年2月14日到3月16日的累计访问量就突破到1200万,留言多达20万条。
网络围观的力量可见一斑,网络围观给公民提供了一个参与决策的机会,让公民意见得以在解决社会热点问题中很好的体现!第三,近年来,民众通过网络考问政府部门的频次和深度日益增加,迫使政府不断提升回应速度和回应质量。
辩论:网络围观是否有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
![辩论:网络围观是否有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aafe0651eb91a37f1115cf2.png)
当今社会,网络围观已经成为社会热点事件出现后的常态。
正本清源,网络围观,即在某一个时段内大量网民对相关事件进行关注或发表即时性的意见。
社会热点问题,即广受关注且影响重大的社会问题。
我国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公民社会的转型期,转型过程中滋生的各种弊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判断网络围观是否有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标准即在于网络围观是否有利于独立且理性的公民社会发育。
我方认为,网络围观不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理由如下:首先,社会热点问题的时效性比较有限,而围观的态度使得网民易于作即时性的情绪宣泄,却难以理性分析和持久跟踪。
这种时效性和即兴表达虽然在短期内会给有关方面造成极大压力,但是缺乏理性的分析与长效解决问题的机制。
诸如哈尔滨断桥事件,虽然在短期内吸引了大量的眼球,但网民的围观却只是把大量的愤怒抛诸地方政府的不作为,对事件的理性分析与探讨反而淹没在这股情绪洪流中。
一旦热情消退,问题的实质就更少有人关注。
网民也在这一轮又一轮的情绪宣泄中变得敏感或麻木,不利于养成细致且持久的理性公民精神。
其次,无准入门槛以及匿名表达的特性,使得网络围观易受社会暴戾气息的影响,并给有关人员带来极大的伤害。
网络围观中,被围观者不仅面临隐私可能遭到暴露的危险,还必须承受激烈话语带来的精神重荷。
当虚拟的动态围观演变成动态围观之后,被围观者更要承受现实的种种不可预知的影响。
药家鑫案件中被害人家属的代理人张显,通过微博对药家鑫及其家人发表了一系列不正当言论,煽动民众对原告及家属的敌视和仇恨,并在之后的微博中屡屡用“杀人犯的父母”对其家人进行人身攻击,民众狂热而非理性的群众暴力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正如卢梭所言,危害最大的不是罪恶,而是打着正义旗号的伪正义。
最后,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歧意见,极容易在网络围观中演化为语言暴力和人身攻击。
如占海特事件使得异地考试尤其是异地高考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但网络围观所引起的讨论却由于群体之间的地域隔阂以及利益冲突而迅速演变为本地人和外地人之间的谩骂。
辩题分析—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结辩稿
![辩题分析—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结辩稿](https://img.taocdn.com/s3/m/770c6edb28ea81c758f57892.png)
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
jocelyn428
结辩
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结辩。
【反驳对方】
其实回顾今天的比赛,对方……(一些交锋点)
[临场发挥]
【重申我方】
其实,正如我方一辩提出的,我们去衡量网络围观是否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就是去看它有无在问题解决中发挥积极作用,显然是有的。
在网络围观中,我们关注问题、分析问题、监督问题的解决。
无论是把免费午餐上升到能够被政府重视的公共事件,还是让成都北改最大限度地集中民智体现民意,亦或是在食品安全和雾霾问题上不倦的关注监督,
网络围观以其影响力大、反应快、信息来源广泛、交互方便快捷的特点,发挥了独有的、巨大的作用。
【价值升华】
我们时代跟过去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了网络这个巨大的公共舆论场。
在过去,我们只能站在井底,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而如今,网络围观,让每个人发声。
一次点击、一次浏览,也是无声的目光,一份信息、一个想法,更是理性的声音。
何况,这是一个可以让亿万人同时围观,让亿万人同时参与,让亿万人默默做出判断和选择的空间,是一个可以让良知温和而循序渐进地起作用的空间。
亿万人的围观,亿万人的目光聚焦,就能聚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探照灯,就能一点点穿透特殊利益的高墙,一点点照亮我们的现实,一点点照出我们的未来。
谢谢!。
辩题分析—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1)定义、标准、论与例子
![辩题分析—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1)定义、标准、论与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8d8062e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1.png)
辩题分析—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1)定义、标准、论与例子网络围观有助于解决社会热点问题rucsf2014 【定义】网络围观:网民通过互联网对社会事件进行集中评议的活动。
*普通围观,作为路过的旁观者,或浏览、或点击、或偶尔简短地发言、或转帖。
积极围观,不断搜寻相关资料、信息和证据并公之于众,成为意见领袖,使社会事件向更本质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特点:参与者众多影响力大、无空间的阻碍、反应快*是能够留下痕迹的有助于解决:不等于根本解决,也不等于有助于解决一切社会热点问题注意:社会治理原本就不只是政府的事儿,公民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但在一些方面,比如打拐,公民行动又无法与经过专业训练的政府行为相比,这时候就需要相互借力。
【标准】是否能够在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论点及例子】(1)关注问题网络围观能高效提高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引起政府、社会活动家等的重视,政府的重视不但使资源向热点问题倾斜,解决其后顾自忧,从而加快了社会问题的解决。
唯有引起了集中着更多公共资源的权力的重视,才是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最佳路径。
从纯粹的“微博打拐”,到关注童丐的权利保障,甚至到对儿童成长环境的重视,实现了这样的制度转身,恐怕才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微博打拐”运动应该体现的社会价值。
①人民网舆情监测室②食品安全③免费午餐④微博打拐*优势体现:①规模大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45.8%②速度快③不受空间的限制④滚雪球效应(2)分析问题引发思考,网络围观给了政府采纳民意的平台,给了网民集中民智的平台①成都北改②孙志刚事件(3)解决问题网络围观在社会问题的解决中能起到监督作用,保证了处理社会热点问题的官员不敢徇私枉法,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更高效更清廉。
①郭美美和红十字会②食品安全③雾霾(三个例子都可以体现长时间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方的观点是:网络围观有利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
网络围观,是指发生重大事件时网民集中关注、发贴、提供信息的一种现象。
社会热点问题是有一定的社会关注度的,反映了社会现象的问题总称。
我方的判断标准是,网络围观是否在某些方面推动了问题的解决。
首先,网络围观有利于网民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一开始往往只是出现一点苗头,比如一张照片、一篇微博,然而通过网络围观这些问题被一点一点挖掘,真相被一点一点剥开,最后突出了该问题的本质和其背后映射的社会现象。
如浙江温岭幼儿教师虐童事件起初只不过是一张照片罢了,却由此引发了社会对当今教育体制之下学生管理方面的不合理之处的思考!可见,网络围观借助了民众的力量,加大了热点问题被发现的广度与深度。
其次,网络围观提高了民众对问题的关注度,督促政府及时采取解决措施。
网络围观形成的网络舆论,不仅在网络上形成巨大声势,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造成一种舆论氛围,无形中对政府施加了压力。
同时,网络围观形成的声势也为媒体争取了博弈权。
2011年的微博打拐起源于一则“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微博,3个月内便转发6000多次,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并吸引了传统媒体的跟进与关注。
在舆论和媒体的双重压力下,全国人大代表在当年两会上便就此提案。
再次,网络围观有利于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监督问题解决过程。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与民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使社会热点问题得以有效的快速的解决,就不得不吸取民众的意见,倾听民众的声音。
网络正是提供了一个快速又廉价的平台去倾听民众的意见和声音。
成都市最大规模的民生工程“北改”就借助了网络围观的力量。
2011年,网民在成都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帖,呼吁改善成都城北,引发网友热议和期盼。
成都市委听到了基层群众的声音,顺应民意,作出“北改”的重大决策,许多网民在网上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成为了政府“北改”方案的重要考量依据。
最后,我们承认网络围观也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但只要它能让大家了解这个问题,去思考这个问题,引起政府的关注,督促政府解决,这就已经对问题的解决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