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梦回繁华教案新人教版
2018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 梦回繁华-精选教育文档

20*梦回繁华【知识与能力】1.积累“料峭、跋涉、摩肩接踵、遒劲、络绎不绝”等词语。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内容,感受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3.认识《清明上河图》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过程与方法】1.掌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基本说明知识。
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生活。
1.掌握课文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的画作。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提到画作,大家应该想到很多画家和其作品,如:齐白石的虾、郑板桥的竹、徐悲鸿的马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择端的鸿篇巨著《清明上河图》。
二、资料助读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0年-1126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
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画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
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
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
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表现。
《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读课文,通过工具书和下面的注释疏通生字词。
汴.梁(biàn)翰.林(hàn)驮.队(tuó)跋.涉(bá)漕.运(cáo)舳舻..(zhú lú)竹篙.(gāo)无暇.(xiá)沉檀.(tán) 遒.劲(qiú) 摩肩接踵.(zhǒng)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学生再读课文,然后归纳概括:这篇说明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画作,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梦回繁华教案新人教版[2]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梦回繁华教案新人教版[2]](https://img.taocdn.com/s3/m/6005c4e787c24028905fc358.png)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0 梦回繁华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0 梦回繁华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0 梦回繁华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0* 梦回繁华1.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章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内容。
2.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重点)3.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难点)4.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1.圈点勾画法;2。
品读法;3。
讨论探究法。
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丰富的构图、逼真的场景、繁多的画面闻名于世,是我国国宝级画作,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文章——《梦回繁华》,去领略中国画的博大精深。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1.《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琅琊东武(今中国山东诸城)人。
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面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此画距今近900多年历史。
画纵25.5cm、横525cm,作者采用了俯渺法描绘全图,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画中细致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梦回繁华教案(2)

20*梦回繁华知识与能力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内容.2.弄清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品味语言,感受课文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4.学会欣赏画作,提高鉴赏、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默读、品味、批注等方式,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在速读、跳读、精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文章各段的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杰出才华,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会概括、筛选信息,明确《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感受课文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1课时一、新课导入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它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一件国家文物。
这幅图到底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梦回繁华》来了解这幅名画。
二、自主预习1.知识链接《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作者张择端。
此画距今近900多年的历史.图中描绘的是北宋时期的开封,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俗民情.《清明上河图》画心高24.8cm、长528.7cm,作者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描绘全图,主要描绘对象是市井百姓,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画中细致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
人物生动传神,牲畜、房舍、舟船、城郭、桥梁、树木、河流至臻至妙,惟妙惟肖。
《清明上河图》既是一幅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汴梁(biàn)料峭(qiào)跋涉(bá)漕运(cáo)沉檀(tán)遒劲(qiú)题跋(bá)擅长(shàn)簇拥(cù)舳舻相接(zhúlú)摩肩接踵(zhǒng)络绎不绝(yì)坊错误!纤错误!劲错误!(2)词语释义题跋: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
2019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梦回繁华教案 新人教版

20 梦回繁华导入一(故事导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国宝级文物,它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一幅风俗画,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大家知道是哪一幅画吗?你想了解更多的画作内容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文章。
导入二(情境导入):大屏幕展示《清明上河图》,大家知道这幅画作吗?指名作简要的介绍,下面我们跟随毛宁一起了解这幅国宝级画作。
1.知识链接《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纵25.5厘米,横525厘米,绢本,设色。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2.积累字词(1)注音绢.本(juàn) 檀.木(tán) 驮.着(tuó)题跋.(bá) 擅.长(shàn) 翰.林(hàn)遒劲..(qiújìn g) 田畴.(chóu) 簇.拥(cù)摄.取(shè) 冗.长(rǒng)春寒料峭.(qiào) 长途跋.涉(bá)摩肩接踵.(zhǒng)(2)解释词语①冗长:废话多、持续时间过长。
②题跋: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前面的文字叫做题,写在后面的,叫做跋,总称题跋。
③考订:考核订正,考据订正。
④遒劲:雄健有力。
教育最新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梦回繁华教案新人教版

20* 梦回繁华◇教材分析◇《梦回繁华》是一篇介绍我国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创作的画作《清明上河图》的说明文。
从社会背景、作者其人,到画作的内容、艺术特点,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纵览全文,作者在介绍《清明上河图》时,中心非常突出,即强调了这幅画作所要表现的“梦回繁华”这一主题,为了凸显这个主题,作者没有从绘画技巧角度做过多的介绍,而是扣住这幅画作描绘的现实内容,将画作所表现的北宋时期汴梁都城的“繁华”尽量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快速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
3.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1.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章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梳理文章内容。
2.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知《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及艺术价值,提高鉴赏艺术品的能力。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1.重点:(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2)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其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色彩的特点。
2.难点: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图画也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途径之一。
(展示《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图)刚才大家欣赏的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是我们的国宝级文物,现在这幅画的真品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
由于它的名气非常大,历代有很多画家临摹、仿制,现在网络上看到的多是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元年由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合作画成的清院版的《清明上河图》,是仿制品。
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宋代社会,看看《清明上河图》中记录的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 梦回繁华教案 新人教版

20* 梦回繁华1.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章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内容。
2.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重点)3.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难点)4.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1.圈点勾画法;2.品读法;3.讨论探究法。
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丰富的构图、逼真的场景、繁多的画面闻名于世,是我国国宝级画作,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文章——《梦回繁华》,去领略中国画的博大精深。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1.《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琅琊东武(今中国山东诸城)人。
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
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面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此画距今近900多年历史。
画纵25.5cm、横525cm,作者采用了俯渺法描绘全图,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
画中细致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
人物生动传神,牲畜、房舍、舟船、城郭、桥梁、树木、河流等至臻至妙,惟妙惟肖。
2.字词积累汴.梁(biàn)徽.宗(huī)料峭.(qiào) 跋涉..(bá shè)舳舻..(zhú lú) 沉檀.(tán)枢.纽(shū) 无暇.(xiá)遒.劲(qiú) 摩肩接踵.(zhǒng)络绎..不绝(luò yì)设色:(绘画)涂色,着色。
[推荐学习]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 梦回繁华教案 新人教版
![[推荐学习]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 梦回繁华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d09ea3b55270722192ef73c.png)
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介绍了画面的内容,突出了画面的特点,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7.文中从哪几方面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1)艺术价值: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
(2)史学价值: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为12世纪中期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重要的形象资料。
4.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作者按什么说明顺序进行介绍的?
文章有提示语: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由此可见作者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5.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描绘了哪些景象?按什么顺序说明?
疏林薄雾中赶集的乡人,岔道上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长途跋涉的行旅。按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说明。
跋涉(báshè)络绎不绝(luò yì)
沉檀(tán)舳舻相接(zhú lú) 料峭(qiào)
遒劲(qiú)摩肩接踵(mó zhǒnɡ)
春寒料峭:形容春天异常寒冷的天气。料峭,微寒。
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梦回繁华》教案

《梦回繁华》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作者对于繁华盛世的人间画卷的描写,领略作者的笔法特点,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探究文章多样化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
3.品味说明文语言特点,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探究文章多样化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
2.品味说明文语言特点,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欣赏作者对于繁华盛世的人间画卷的描写,领略作者的笔法特点,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探究文章多样化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
【教学方法】1.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正读字音、释读词义,找出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
3.班级集体研讨,理清文章大意,概括内容要点,感受文化内涵。
4.欣赏作者对于繁华盛世的人间画卷的描写,领略作者的笔法特点,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5.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探究文章多样化的说明方法以及作用。
6.品味说明文语言特点,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清明上河图》视频导入新课。
2.介绍作者及本文体裁、特点。
3.展示教学目标。
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正读字音、释读词义。
2.学生圈点勾画重要语句并做批注。
教师巡回指导。
3.同桌交流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总结。
4.理清文章思路:开篇点题总领全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画作内容——介绍这幅名画的作者张择端及其创作动机——介绍画作的工艺精巧、作者的绘画技艺——强调《清明上河图》的稀有与保存价值——收束全文、回顾前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梦回繁华
1.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章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内容。
2.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重点)
3.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难点)
4.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1.圈点勾画法;2.品读法;3.讨论探究法。
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丰富的构图、逼真的场景、繁多的画面闻名于世,是我国国宝级画作,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文章——《梦回繁华》,去领略中国画的博大精深。
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
1.《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琅琊东武(今中国山东诸城)人。
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
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面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此画距今近900多年历史。
画纵25.5cm、横525cm,作者采用了俯渺法描绘全图,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
画中细致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
人物生动传神,牲畜、房舍、舟船、城郭、桥梁、树木、河流等至臻至妙,惟妙惟肖。
2.字词积累
汴.梁(biàn)徽.宗(huī)
料峭.(qiào) 跋涉
..(bá shè)
舳舻
..(zhú lú) 沉檀.(tán)
枢.纽(shū) 无暇.(xiá)
遒.劲(qiú) 摩肩接踵.(zhǒng)
络绎
..不绝(luòyì)
设色:(绘画)涂色,着色。
工:善于(画)。
料峭:微寒。
遒劲:雄健有力。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踵,脚后跟。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3.阅读感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
(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
(2)介绍《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
(3)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步骤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再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
1.文章开头写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开头写了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绘画题材的拓展。
目的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2.《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3.作者将《清明上河图》比作什么?有什么作用?
作者把《清明上河图》比喻为“一部乐章”,把画面开卷处比喻为慢板、柔板,把画面中段比喻为快板、紧板,把后段比喻为尾声,形象生动的突出了《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说明。
4.文中从哪几方面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两方面。
二、探究说明顺序。
1.作者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的?
作者按照空间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
(1)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
(2)画面中段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3)后段汴梁市区的街道。
2.画面开头处描绘了哪些景象?按什么顺序说明?
画面开卷处描绘了汴京近郊风光:疏林薄雾中赶集的乡人,岔道上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的长途跋涉的行旅。
按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说明。
三、探究说明方法。
1.在说明画面中段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时,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举例子。
以“巨大的漕船”“宏敞的拱桥”“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三个事物为例,具体生动地说明了画面中段的景象。
(2)打比方。
说明“宏敞的拱桥”时,说他“结构精美,宛如飞虹”,形象的说明了拱桥的形态和气势。
(3)摹状貌。
对“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的漕船”的细节描绘,形象的再现了画面内容,使读者如同看见了画作一般。
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介绍了画面的内容,突出了画面的特点,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2.除此之外,课文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1)列数字。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运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长度与宽度。
(2)引资料。
“《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引用《东京梦华录》来说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与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四、探究说明语言。
这幅长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本文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1)严谨准确。
如作文在介绍画作的长和宽时,用“纵25.5厘米,横525厘米”这种精确的数字来说明。
又如“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中“基本”用词有分寸,既不绝对化,又能体现《清明上河图》的写实性。
(2)生动具体。
文中对画面的描写非常生动,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步骤四当堂演练知识拓展
1.课后进一步查阅《清明上河图》的有关资料,深入了解这幅名画。
2.学习本文的介绍方法,介绍你熟悉的一幅名画。
步骤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回
繁华《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
《清明上河图》
的主要内容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
中段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后段汴梁市区的街道
《清明上河图》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