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合集下载

特色学校建设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特色学校建设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特色学校建设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内涵发展倍受关注,一大批特色学校应运而生。

在此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更鲜明的方向性和科学性,使教师更大限度地施展才华,获得发展,并最终实现自己的专业梦想。

特色学校对教师的引领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理念引领——明确专业发展的航标特色学校的“特色”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全方位物态化。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似血液一般流淌在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中,也流溢于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

有了理念这根魂的牵引,教师的言谈举止、学习工作、待人接物、情感态度等方面就会自然而然地朝着一定的方向延伸,教师的行为就会不断地被学校的办学理念内化、增值。

当这种内化和增值由量变达到质变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教学诸多行为就成为一种自觉,教师各方面都会取得长足的发展,并最终在这一航标的引领下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

二、文化引领——丰富专业发展的内涵《人民教育》总编辑、原教育部基础司副司长傅国亮曾说:“特色学校实质是一种学校的文化”。

富有特色的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能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把全校师生不同的意识、信念、情感统一于一个整体,起到凝聚人心、激励情感的作用。

有特色的学校在校园环境、校风校纪、规章制度以及历史流传下来的习惯、风俗、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诸多方面有其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

这种文化模式可以在学校的内部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全体教师的职业行为、职业态度、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此不断的良性循环,最终积淀成为独特的教师文化,成为学校办学必不可少的文化财富。

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也不断与学校文化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在丰富学校文化的同时,获得了全方位的专业发展。

三、科研引领——创新专业发展的思维教师专业发展之路离不开教育科研的参与,教育科研是引领教师思考教育,研究教学,解决问题,提升素养的重要方式。

特色学校有着相对完善的教科研体系,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更强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依托项目建设,加强教研活动

依托项目建设,加强教研活动

依托项目建设,加强教研活动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加强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学质量,依托项目建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途径。

本文将从项目建设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加强教研活动,以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项目建设的重要性项目建设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支撑。

通过项目建设,可以为教研活动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和学术交流平台,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

二、项目建设与教研活动的结合1. 提供资源支持项目建设可以为教研活动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包括经费支持、实验室设施支持、图书资料支持等。

这些资源的提供可以大大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2. 提供学术交流平台通过项目建设,可以建立学术交流平台,为教师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3. 提供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项目建设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业培训和发展机会,包括参加学术会议、邀请专家讲座、开展教学观摩等。

这些机会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4. 丰富学习体验项目建设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包括参与科研项目、参与实践教学、参与学术竞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教研活动的途径1. 积极参与项目申报教师应积极参与项目申报,争取更多的项目资助和支持。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可以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展望,通过项目建设为教研活动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

2.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教师应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活动,与同行深入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促进共同提高。

3. 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教研活动可以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来加强,教师可以选择与课堂教学实际紧密相连的课题进行研究,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教学改革项目示范引领机制

加强教学改革项目示范引领机制

加强教学改革项目示范引领机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关注的重要问题。

为了推动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加强教学改革项目示范引领机制的建立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加强教学改革项目示范引领机制的意义和措施。

加强教学改革项目示范引领机制可以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建立示范引领机制,可以将优秀的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推广和复制,让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受益。

同时,示范学校和教师的成功经验也可以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加强教学改革项目示范引领机制可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通过示范引领机制,可以推广和应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示范引领机制也可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打破地域限制,实现教育公平。

第三,加强教学改革项目示范引领机制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示范引领机制,可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项目,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示范学校和教师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同时,示范引领机制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教学团队。

第四,加强教学改革项目示范引领机制可以加强教育评估和监测。

通过建立示范引领机制,可以对教学改革项目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完善。

同时,示范引领机制也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推动教学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为了加强教学改革项目示范引领机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一是加大对示范学校和教师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激励他们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二是建立健全教学改革项目的评估和监测机制,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和成果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

四是加强教育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合作,形成合力,推动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

实施“五大引领”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实施“五大引领”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实施“五大引领”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作者:尹言艇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3年第02期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其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校努力践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规范高效,质量立教”的管理思想,积极实施“五大引领”工程,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快速持续提升,成效显著。

一、目标引领,明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目标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灯塔”。

学校制定实施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千分行动计划》,将教师素质分为教育理论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现代信息技术、综合素质三部分,以《教师年度成长计划书》为载体,通过先个人据实填写,后学校“专家委员会”诊断的形式,引导教师梳理自身优势与不足,明确年度发展目标,制定达成措施(培训学习,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与创新,希望得到的支持等)。

学校积极为教师发展“搭台子、铺路子”,成长过程实行动态考评,结果纳入个人年度考核,着力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二、情感引领,提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动力教师专业化发展工程中,把专业情意放在了重要位置上,而教师的专业情意又以高尚的师德为核心。

学校深入开展了“爱与责任”、“用心去做”、“真情塑造未来”、“用生命影响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等主题师德教育活动,提升教师的敬业意识。

通过“我与学校、同事共发展”金点子征集、“寻找微幸福”征文比赛、“诚和乐”主题文化构建、“我的成功之路”演讲、“教师心理健康调适”主题片观看等活动,引导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从教幸福感和乐业意识。

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采用集中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做卓越的教师》、《教师工作禁忌行为三十条》的学习落实力度,开展了师德自查互评、签订《师德行风责任状》等活动,落实师德岗位责任,力求做到“条条清晰、块块明确、面面完善”,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三、管理引领,打造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平台1.转变管理理念,落实“一线工作法”。

关于项目引领 有效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关于项目引领 有效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项目引领有效实现学科育人价值上海市教科院实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研组组长冯志兰我们教科院实验小学是区学科德育基地的实验校。

在教育局领导的关心下,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在任课老师共同努力下,我们以基地项目引领,学校品社教研大组开展了品社学科有效教学研究,取得了些成绩。

今天与大家交流分享,以促进我们教研组进一步的发展与提升。

如何依托学科德育基地校的优势,将德育课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成为大家的共识。

因此,我们的目标是项目引领,发挥教研大组凝聚、组织、沟通和引领的作用,把每位任课教师的精力、智慧、经验汇聚起来,构建和谐进取的教研氛围,共谋提高教学质量之策,共商促进学生发展之方,有效实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首先我们积极参与基地的研究课题《项目学习的生活化设计与实践的研究》。

所谓项目学习,实际上是课题统整的形式之一。

以品社学科来说,一方面是把各册中育德因素相近的内容进行衔接和整合,形成由浅入深的教育主题和比较完整的育德体系,以利于理清教材中育人要素的线索,使育人价值得到强化;另一方面又把品社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其他德育渠道进行衔接和整合,以更充分地发挥育人的整体效益。

我们大组在进行项目学习的实践中,先梳理教材、确定教育的主题,再围绕主题运用多方面的教育资源,把阅读思考、活动体验和问题探究整合起来,把品社学科与班主任工作、少先队活动结合起来,还在教学中吸取其他学科的资源来增强品社学科的教学实效。

如语文课中相关篇目,数学课中的统计知识,美术课中的想象创作,自然课中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方法,音乐课中的有关歌曲,体育课中的游戏等。

这样不但使品社学科的教育资源和教学内容更丰富,而且也使其他学科中的育人价值得到更充分的开发,从而体现了品社学科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主导渠道地位。

同时,我们大组带领全体任课教师围绕“基于项目学习的生活化设计与实践的研究”这一课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立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确立各项子课题,开展实践研究,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运用自身的智力优势来完成一个学习项目,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生活、理解生活、学会生活,增进生活经验和生活智慧。

“项目”助力,“三课”并举,助力教师发展

“项目”助力,“三课”并举,助力教师发展

“项目”助力,“三课”并举,助力教师发展摘要:当前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因无系统监管而参差不齐,很多青年教师因教学能力而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影响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提升青年教师乃至整体教师队伍素质既是中小学校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也回应了社会对好老师的共同期盼,更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石家庄市中山路小学教育集团依托“海淀项目”教研基地建设,以“三课”为抓手,通过系统组建项目团队,让青年教师融入团队,育教师成长于“三课”活动之中,正确引导教师,强化各个课程教学环节掌控,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能力,发挥教师优势,在项目式“微教研,微课程”体系过程交流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叫科研能力,通过关心教师成长,助力教师可持续发展,从而切实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惠及中山学子,增强办学社会满意度。

关键词:“三课” “海淀项目” 教科研交流教师成长一、背景与起因(一)中小学教师整体教学能力不均衡的表现随着二孩政策下人才引进力度和学历的提升,不少教师经过招聘流程后即上岗,虽有着学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由于未系统的进行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仅仅是作为实习生时有过中小学教学的体验,教学实践经验和专业领域经验都较为匮乏,教学随意且不规范;由于中小学的工作特殊性,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满足于只上好课,不搞教学研究,教学方法得不到改进,研究能力得不到提升。

针对这一现实,如何引导教师正确定位,使其有足够的职业能力投身到教学工作中,是中小学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中山路小学教育集团立足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学校教学处的大力指导下,依托北京“海淀项目”学科教研基地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以及省“十四五”课题,本着“欣赏教师、激励教师、赋能教师”的工作理念,实现对教师队伍发展与教师教学能力的系统培养。

二、实施策略(一)项目团队助力,激励、赋能教师发展。

学校借力“海淀项目”学科基地建设这一课题设立学科项目“微团队”。

校长高度重视“团队组建”,亲自参与组建各学科课题项目微团队,吸纳有理论基础,有想法有干劲的青年教师进入相应学科项目“微团队”,并为各团队助力多名本学科善于教研的优秀班主任教师进行项目班级实验。

以项目为载体提升教育实效的措施

以项目为载体提升教育实效的措施

以项目为载体提升教育实效的措施以以项目为载体提升教育实效的措施为标题,探讨如何通过项目来优化教育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一、引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教育实效的提升是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获取知识,但这种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更好地提升教育实效,许多教育机构和学校开始将项目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以项目为载体提升教育实效的具体措施。

二、项目设计项目设计是提升教育实效的关键环节。

项目设计应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契合。

在设计项目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确保项目的难度和内容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水平。

此外,项目设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等。

三、项目实施项目实施是项目教育的核心环节。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来深入学习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四、项目评价项目评价是项目教育的重要环节。

通过项目评价,可以客观地了解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和学习效果,并对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进行总结和改进。

项目评价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评价。

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如个人报告、团队展示、作品展览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五、项目成果项目成果是项目教育的重要输出。

学生通过项目学习可以获得实际的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数据、创意作品等。

这些成果不仅可以用于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实际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确保项目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项目管理应包括项目计划、资源调配、进度控制和风险管理等方面。

以项目实施为圆心,促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以项目实施为圆心,促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以项目实施为圆心,促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130031摘要:为了破解教师队伍建设难点,找准人才培养的发力点,长春市二道区创新培训方式,聚集力量顶层设计,几年来,快速形成了以项目实施为圆心的特色教师培训体系,形成了具区域特色的教师队伍培养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果。

关键词:教师队伍;项目实施;高质量发展;特色培训体系作者简介:朱桂荣,女,(1970—))长春市二道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长春市二道区语言文字办公室主任,高级教师(吉林长春130031)高素质教师队伍促进高质量教育发展。

二道区教师培训工作坚持立足当前、聚焦今后、着眼未来的培训理念,以“教师内涵式发展”为核心,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为中心。

几年来形成了以项目实施为圆心的特色教师培训体系。

培养了一支专家型、学习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中小学教师队伍。

一、域外交流,实践展示,三年培养规划项目成效显著。

为深入贯彻吉林省提出的“实施名师名校长省级培训计划”的精神,培养一批引领长春市二道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领军人物,2017年3月二道区教育局审时度势地提出二道区教育系统队伍建设三年培养规划(2017---2019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促进二道区名师名校长的成长。

培养时间跨度三年,2017年为第一阶段,也是理论引领阶段。

共有343名领导和教师分四个批次到浙江大学进行理论提升,主要学习浙江基础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与做法。

2018年为第二阶段,也是跟岗实践阶段。

有17个学科,60名骨干教师,21名校长分三个批次先后奔赴浙江省,深入学校按不同的角色分组跟随名师名校长进行为期二周的师带徒跟岗实践培训,主要学习名师名校长的教育管理艺术和教学风格。

2019年为第三阶段,也是返辅辐射阶段。

一是请浙江的教学管理专家及学科特级教师赴长春二道区深入学校(学科组)进行诊断把脉,共有10位浙江教育专家组成三个团队莅临二道区进行教研、科研、管理方面到二道区进行工作指导。

三年培养规划项目的实施,实现教师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提升。

项目引领

项目引领

项目引领作者:谭志俐来源:《湖南教育·下》2010年第11期教研是推动教学进步的生产力,哪个地区的教研搞得好,哪个地方的教师水平就高,教学质量就好株洲市小学数学教研工作采用项目引领、五级联动的教研策略,全面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值得大家关注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证明,项目引领是区域性推进教研工作的有效策略,是教研机构及教研人员发挥学科建设核心作用和管理中心作用的重要途径,各级教研机构及教研人员对学科教师的专业引领主要通过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来实现,为此,教研人员应根据学科建设的目标,在整体构建学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精心策划与开展教研项目。

一、项目策划哪些项目可以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怎样的任务有助于区域性推进教研工作?这就要求区域内采用项目引领、五级(教研组、学校、片组、区县教研室、市教科院)联动的教研策略,精心策划小学数学教研项目。

1项目的设置与选择的四个基本原则首先,突出教研的主体性,项目策划者要强化教师即研究者的思想,引导一线教师参与教研,并将教研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降低科研门槛,吸引、激励广大教师成为教研主体,项目的设置与选择要有利于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意愿,有利于激发专业发展的愿望,体现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性。

例如,为了促使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反思,我们策划了叙事研究征文,倡导教师结合常规工作,记录日常教育教学的得失、感悟,这样做,教师有话可说,愿意讲述,参与面广,同时,教师在叙事研究中实话实说,避免了说大话、空话、套话,甚至假话连篇的现象,减少了抄袭现象。

其次,注意教研的针对性,各级教研机构及教研员要重视开展前期调研工作,对教师队伍的现状及教学质量情况进行剖析,全面分析学科建设基础,项目的设置与选择必须基于本地区学科建设的已有基础,基于教学实践的需要,有针对性。

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证明,项目引领是区域性推进教研工作的有效策略,是教研机构及教研人员发挥学科建设核心作用和管理中心作用的重要途径,各级教研机构及教研人员对学科教师的专业引领主要通过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来实现,为此,教研人员应根据学科建设的目标,在整体构建学科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精心策划与开展教研项目例如,根据对全市所有小学的数学教学基本资源配备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一线教师教学资源极度匮乏,只依靠个人或一所学校,无论是精力还是能力均很难做到高水平开发,为解教学之需,我们策划了新教材单元备课资源开发项目,教研员先设计好单元备课资源包基本模块(相关课标内容解读、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材解读、单元教学措施、个案共享、资源链接等),组织骨干教师开发三五个样本,在此基础上,再选定骨干学校,结合常规集体备课,以主讲人为核心,开发单元备课资源包,这样,集中区域内的优势师资,开发教学资源,通过网络供全体教师共享。

如何引领教师走向专业成长之路

如何引领教师走向专业成长之路

如何引领教师走向专业成长之路引领教师走向专业成长之路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关乎个体的发展,也关系到学校和整个教育系统的进步。

以下是一些建议,旨在帮助教师走向专业成长之路。

首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和资源是帮助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研讨活动,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

这些培训和研讨活动可以是内部的,由学校内部的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主持,也可以是外部的,由专业机构或机关组织。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一个资源中心,为教师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如书籍、期刊、教学案例等。

其次,指导和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要素。

学校可以设计一套指导机制,为教师提供持续的反思和指导,帮助他们识别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计划。

指导可以通过定期的个人会议、观摩课堂、教学反思等形式实施。

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应当被鼓励思考和探索深层次的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第三,建立一个互动和学习的社群对教师专业成长起到重要作用。

学校可以鼓励教师之间进行合作和互动,建立一个共同学习的社群。

教师可以组织专题讨论小组、实践研究团队等形式,共同研究教育问题,分享教学经验,互相激发和启发。

学校还可以通过教研活动、专题研讨会、学术交流会等形式,扩大教师的学术圈子,提高教师的学术影响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使用技术手段,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教育领域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学校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教学资源网站等技术工具,为教师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在线学习社区,为教师提供学习材料、在线研讨和交流的平台。

通过技术手段,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最后,学校还应当建立一套评估机制,评估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可以制定一套评估标准,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反馈和奖励。

评估可以是定量的,如学术成果、学生评价等,也可以是定性的,如指导教师的发展计划、指导教师的指导记录等。

2021年校长如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作业)

2021年校长如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作业)

校长如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欧阳光明(2021.03.07)宜兴市万石小学张国君教师发展是实现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与保障。

教师发展就是学校发展,教师发展了,也就是学校发展了,教师强大了,学校必然强大。

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何晓文说过:“校长的职责是让每个教师成功,让每位教师的价值得到提升,这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

”那么,校长如何来引领教师的专业成呢?下面结合本人在学校任职多年的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注重目标引领,规划自主发展目标需要,是人的发展最强大的动力。

我校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近、中、远期自我发展目标,学校根据各位老师的现状和自身特点,给每位教师量身定做,提出明确的、通过努力预期可以实现的建议发展目标,并建立《万石小学教师发展手册》,记录教师在师德、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使原来的“学校要我发展”变为“我自己要发展”。

激发了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现在各项教学活动、业务竞赛、课题研究、培训进修等,大家都能踊跃参加,形成了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局面。

二、加强师德引领、树立高尚人格魅力高尚的师德、健全的人格,是从事教育事业的基础。

1、抓师德学习,提高素养。

进行《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关注教师心理成长:教师问题行为的心理预防》、《中国师德手册》、《名师讲述最能感动学生的心灵教育》等师德专题读书活动。

通过学习、反思、讨论,调节心理,陶冶情操,让全体教师坚定了职业信念,形成了“爱学生、爱事业,爱学校”的良好风气。

2、抓师德活动,提升形象。

举办“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师德论坛,举办“我的师德故事”征文演讲比赛、“爱与与责任同行”学习心得交流会、“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专题报告会;进行“抵制有偿家教”承诺签名等,组织教师学习吴邵萍老师事迹和本校先进教师事迹,开展“爱生三走进”、“抵制有偿家教,争做文明女性”女教工系列活动……一系列生动的师德活动,展示了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大大提升了师德形象。

打造教师专业发展特色项目 助力青年教师成长-精选文档

打造教师专业发展特色项目 助力青年教师成长-精选文档

打造教师专业发展特色项目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而青年教师又是学校最有潜力的“基因单位”。

经过几年的锻炼后,他们都将成为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发展。

因此,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以华东师范大学松江实验高级中学为例,介绍学校如何通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特色项目,优化青年教师培训课程,加快从教1~5年的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每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项目实施背景学校现有从教1~5年的青年教师15位,分布在英语、生物、物理、地理、历史、信息科技、体育和心理8个学科岗位上。

这支年轻的队伍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具有较好的大学教育背景;二是对教育专业怀揣美好的愿景;三是对自己的职业有较合理、超前的规划。

近几年,学校围绕“有机教育”理念,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这对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挑战,青年教师需要尽快克服经验缺乏问题,尽快掌握教育教学基本规范,适应教育改革,努力成为区级甚至市级“新秀”。

二、项目框架学校“未来新秀”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是对青年教师必备的人文素养、课堂教学素养、校本课程研发素养和科研素养的提升。

该项目分为四个模块(见表1)。

第一模块,以“30分钟教育微讲坛”为载体,指向人文素养的提升。

青年教师在学校党团组织的带领下,每月开展一次名师教育分享活动,通过专属QQ 群进行互动交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认真阅读教育经典,并参与读书沙龙进行阅读分享;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第二模块,以“师徒结对”为载体,指向课堂教学素养的提升。

学校教导处牵头为青年教师聘请优秀教师作为他们的“入职师傅”,从教育教学各个方面加以指导;制订规范流程,让师徒结对活动持续进行。

在校本主题课堂展示中,要求青年教师阐明自己的教学主张,开展相关的课例研究。

第三模块,以“项目组实践”为载体,指向课程研发素养的提升。

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参与重点项目的建设,在项目的引领下,践行项目设计、团队建设、校本教材编制、课堂实践和成果展示等一系列环节。

中学春校本培训计划:如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中学春校本培训计划:如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中学春校本培训计划:如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2023年即将到来,教育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各地教育部门纷纷推出春校本培训计划,让教师们在春季时节获得更深入的学习与更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师德师风,以此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如何通过中学春校本培训计划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一、加强课程建设,注重课程创新课程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如何打造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课程成为了教师们迫切关注的问题。

相信在2023年,各地教育部门会根据教学实践情况,启动课程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春校本培训计划中,我们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案例式学习、翻转课堂、跨学科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开展集体备课、教学比赛、教学研讨等活动,让教师们共同探索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策略,推动课程建设和创新。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师自主发展春校本培训计划不仅是一个集中式的培训,更是一个自主性的发展平台。

中学教师在工作中常常会面临教学经验不足、领导要求不同、学生特点千差万别等各种挑战。

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春校本培训计划应该赋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性,让教师们有更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去探索更适合自己教学实践的教学策略、教材、教学方法等,进一步提高专业素养。

三、推行教学反思,形成正向循环教学反思是一种全面而深入的教师反响活动。

在教学工作中,反思是面对问题的方法,也是促进成长的动力。

春校本培训计划应该鼓励中学教师尝试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究式教学等教学策略,并且及时开展教学反思,透彻地掌握课堂教学状态和学生学情,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并加以完善,通过正向循环实现教学不断优化,提升教学效果。

四、激发教师自主学习兴趣,落实“终身学习”当前,教师自主学习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要不断地跟进教育新动向和教学新理念。

因此,春校本培训计划应该培养中学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学习的热情,鼓励教师利用互联网平台、参加学术研讨会等多种学习渠道,掌握最前沿的教育科技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育理念创新和教学效果。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规划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规划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项目规划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成为重要的教育议题。

为了提高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学校需要制定专业发展项目规划。

二、项目目标1.提升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通过提供专业培训和辅导,使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2.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个人发展。

通过建立合理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晋升机制,激励教师持续学习和进步,培养出优秀的教育者和教育领导者。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和评价,引导教师恪守教育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

三、项目内容1.制定个性化的教师发展计划。

根据教师的个人优势和发展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培训和学习计划,帮助教师实现职业成长和发展目标。

2.开展专业培训和研讨活动。

邀请行业专家和优秀教育者进行培训和讲座,分享最新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3.组织教学观摩和交流活动。

安排教师互相观摩课堂教学,分享教学心得和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4.建立导师制度。

设立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新教师的导师,进行指导和支持,帮助新教师更快地适应教学环境和提高教学能力。

5.开展教学评估和反馈。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体系,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改进意见,推动教师的教学不断优化。

四、项目实施方式1.成立专业发展项目组。

由学校教研部门负责组建专业发展项目组,负责项目的计划、组织和执行。

2.明确角色与责任。

明确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及项目组成员的职责,确保项目推进和实施的顺利进行。

3.制定详细的项目计划。

编制项目的时间表、任务分工和资源调配计划,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的控制。

4.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

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对教师的参与度和项目成果进行评估,为教师的绩效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五、项目预期成果1.教师专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023年小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行动报告

2023年小学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行动报告

小学引领教师专业开展行动汇报教师队伍是学校开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是兴校、强校的关键。

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上下,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上下和学校的可延续开展。

教师专业开展水平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校长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现状,作为校长,我方案从以下几方面狠抓教师业务素养,引领教师专业开展。

一、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加强教师业务培训。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才能维持自身教学的生命力和活力,才能与时俱进,做好新时代的教师。

学习力是衡量现代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能力之一,学校通过校本培训、教师业务学习、外出学习观摩等多种方法,全面开展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

积极制造外出培训时机,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参加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理论素养的提高。

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鼓舞她们通过参加公开展示课、赛课、到外校观摩课、各级各类比赛等多种形式更新教学理念,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我业务水平开展。

我校方案大力开展推广“师生共同读书,共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学校鼓舞和要求每位教师要加强自主学习,读教育书籍,悟教育理论。

学校向教师推举专业阅读书目,组织教师开展集体深度阅读和研究性阅读。

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要读一本教育专著和一本文学名著,学校每月对教师个人读书笔记和心得撰写情况进行检查。

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笔记及小结,由教导处及时进行收查,进行记录评价。

并公示评比结果,个人业务学习纳入教学考核评估内容。

通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拓展教师培训范围,完成多层次、多方位的培训,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师教学理念,打造学校优质教师队伍。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延续推动校本教研工作1.精心选拔教研组长,提升教研领导力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

在教师专业成长与开展中,教研组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教研组长是学校教研工作的领头人,是教研组的灵魂。

学校教学研究的落实,本学科教学活动的组织,要靠他们来完成;学校教学教研文化气氛的形成,要靠他们来引领。

中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专业课教学的实施原则

中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专业课教学的实施原则

中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专业课教学的实施原则摘要: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典型项目为载体,构建理论与实践性教学平台,以实施项目为目标,引导教学,以典型项目的形式完成教学目标。

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应用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教学;中职;实施;专业课;原则中职院校的教学方针是“以能力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

我国知名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注重“动手实践”、“学以致用”。

实施以“项目引导”为目的的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的的任务导向式教学,其关键是要将行为和学习过程结合起来,“项目引导”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它是体验真实,发现需求,提升能力,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将实践与理论相连接的一座桥梁,让教学成为一种主动的认知过程。

一、以项目为导向的任务导向教学的理论基础以“项目导向”为指导的“任务导向”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一种教学方式。

它着重于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一个具体的主题相结合,把研究项目的完成作为一条主线,把相关的知识整合到项目的各个阶段,并通过一个接一个的工作来推进项目的执行,创造出一个真实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课程中不断的学习,以实现课程的整体教学目的。

“以项目引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二、以项目为导向的任务导向教学模式的特征1.注重实践,贴近学生的生活项目必须是真正的生产活动,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实际应用,并且是很实用的。

本文的“创意班级主页”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2.对全面素质的培养在项目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与创造性的空间,使其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能以团队合作或独自进行。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规划,注重观察,动手,自学,探究问题,团结协作等。

3.在教学中要注意创新在项目任务的设计中,教师要仔细考虑各个知识之间的联系,要统筹考虑,为学生设计一套有代表性的、可操作的项目,并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思想和战略应用于项目中。

项目引领,助力专家型教师成长

项目引领,助力专家型教师成长

项目引领,助力专家型教师成长
作者:李杰
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年第10期
学校全体英语教师参与了“专家型英语教师培养项目”的三期培训活动。

该项目旨在探索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中有效落实的方法,并努力促进学校英语教师由成熟期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化。

该项目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教师成为研究者。

本次项目培训采用“Experience It,Learn It,Use it”的策略,以教师的切身体验为切入点,将参与培训的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学习者,使其了解学生们在课程中的感受,通过实践与角色转变学习教学理论、教学技巧和教学活动。

激励必须从教师们的学习需要出發,通过参加三阶段制的培训与个性化指导,教师们在多个方面的教学技能都得到了发展和提升,接下来应该继续定期组织专业发展工作坊、加强内部沟通以分享彼此的知识和经验。

例如,当天的培训课程中每位教师的反思报告都呈现在了英语学习交流群中,供大家借鉴。

此外,还要进一步加深对培训中学到的相关技能的了解,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并收集反馈信息,从而进一步推动个人的职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课程形态的核心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和现有的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它的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
本世纪初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让学生成为知识的自主建构者?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需要改变学习方式。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考察,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一个范畴,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这一界定试图反映校本课程的三种基本属性,即关联性、校本性和可选择性。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要实现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的转变,需要让教师经历一个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过程。我校借鉴上海一些学校“主题活动课程”的经验,聘请华东师范大学和省教科院专家组成“研究性学习项目”指导团队。以江苏省“十五”规划课题“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探索”的课题研究为抓手,成立多个子课题研究小组,每个小组明确研究目标和实施策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实施中注意收集出现的疑难问题,通过定期召开教师、专家互动研讨活动,及时解决教师的困惑,明确下一步实施的策略。
校本课程开发要有专家的引领,学校聘请课程专家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培训,主要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目标和程序。使每一位参与开发的老师掌握如何确定校本课程,如何编写校本课程的纲要、教材,以及如何进行校本课程的教学评价等。
校本课程要充分体现教师的自主地位,学校要求教师根据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原则,对校本课程按学科进行分解,针对我校学生实际,结合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与思考,由教师个人或小组申报课程计划。计划包括课程类型、名称、目标、涉及学科、课时数、考核方式、第一课时的讲稿等。学校组织同学科或相近学科的开发教师进行相互交流,由专家小组对计划提出修改意见,再由教师个人或小组进行修改,使每一个开发的校本课程都能达到较高的要求。 为了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动态管理,经专家组审定的校本课程,学校予以编号建档,颁发立项证书。组建由专家组成的开发领导组、学科协作组和教师开发组三级管理网络。每个教师开发组由课程立项人领导,并主持日常事务。在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下,团队成员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明确分工,紧密协作,共同编写教学大纲,编纂教学材料,拟定实施方案等。同时专家组对每一个校本课程从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成果、学情调查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以“教育性、启发性、实效性”为依据,分析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精心,教法是否得当,目标达成率等因素,并及时反馈给教师,使编写的校本课程具有一定的思考深度和创新性的校本特色。
“师生共同启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模式的研究,不仅使我校教师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我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项目引领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二、设计“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引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展
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校本课程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开发校本课程,其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
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为了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准备工作,学校组织以学科组为单位的前期评估小组,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为基础,研究、分析学校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评估可提供的教育资源,调查、分析学生的需求。在校情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对校本课程整体开发做出方案,通过学生、教师、开发领导小组三方共同努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材也呈现出多元化局面.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有许多版本的教材。与以前全国只有统一的教材相比,教材的多元化促进了教育教学的百花齐放,也改变了人教版教材“一统天下”的格局,各种版本的教材并存形成了相互竞争的格局,每种版本的教材都在努力做好教材的相应配套工作,我校物理组设计的“教法研究项目”适应了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要求,也使我校物理组成为有特色的强势学科。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人教版《高中物理》是全国最有影响的高中教材,全国所有的省份都使用这套教材,其教学参考资料是指导高中老师进行教学的最具权威的教参。高中物理《选修3-2》教学参考资料改变了原来由大学教师和教材编写者侧重于教材分析的写法,从教学的实践需要出发,侧重于实际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指导极具针对性,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该书对教材中每一节教学内容,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详细的建议、针对性的策略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途径,是一本有助于推进新课程有效实施、有助于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优秀教学参考资料。
2.组织和参与人教版物理全国的新课程培训工作。为了使广大教师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人教社组成了专家培训团,我校物理组“教法研究项目”研究团队在教师指导用书编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新课程与科学探究”“教材新增内容的分析及教学策略”等研究成果得到人教社专家的高度评价,先后有五人入选为培训团专家,这些成果做到了教学理念与教学实际的有效结合,有效帮助了教师解决在实施新课程教学时出现的一般问题,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
一、设计“研究性学习项目”,引领教师在理念转变中发展
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对一线教师来说是机会更是挑战,面对新课程的要求,我们需要去思考,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新课程的实施不仅需要我们转变理念,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更重要的是教法研究能给广大教师最直接的实践指导,同时也能提升研究教师的知名度,提高学科的影响力。从2006年起,我校物理组以“教法研究项目”为引领,组建研究团队参与教材开发与教法研究,主要完成了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物理组的“教法研究项目”成功实施,大大提升了学科的影响力。我校成为苏州市物理教学研究中心、苏州市物理名师发展共同体基地,我校倡导的“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省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现代教师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发展,是教、学、研三位一体。太仓高级中学,以项目引领,更新观念,促进研究,发展特色,由此极大拓展了教师的职业活动领域。教师的职业活动由传统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扩充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研而不休”,即由过程的“教学相长”变成“教、学、研三位一体”。皮亚杰研究发现,中小教师由于脱离了科学研究才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学术声誉和专业地位。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地位,必须成为研究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能力构建知识和改进教学实践,才能从一个否认个人的尊严和迷信外部权威的教育制度中把自己解放出来,进而解放学生,从而也使自身获得应有的尊严。苏霍姆林斯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正如布肯汉姆(Bukingham)所言:“教师研究不应该是专业人员专有的领域,它没有不同于教育自身的界限。实际上,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态度。”只有当教师把研究变成一种态度、一种职业生活方式,教、学、研才能真正融为一体;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简单重复别人的劳动,才能创造性地游历自己的专业世界,体验专业生涯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以“项目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导入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重点关心的问题,本文从“项目引领”的角度阐述作为学校管理层面如何引领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策略和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为动力,是以研究型的教师合作团队为基础,是以教师自主研究为主要途径,通过具体的研究活动促使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从学校管理的层面上讲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要形成一个合作型的研究团队,这个团队应该是一个基于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解决的研究团队,是行动研究组织,同时也是学习型的合作组织。我校以“教师在教学行动中成长”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了让老师们能参与到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行动中去,我校通过“项目引领”的教师培养策略,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专家的指导下,我校在国内首创了“师生共同启动”的研究性学习实施模式,经过全校教师三年多的艰苦探索,得到了国家教育部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省教育厅在我校举办了“全省重点高中研究性学习培训班”,吸引了全省300余所重点高中的校长及各地市教育行政领导参加,会上我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为大会作了研究性学习的经验介绍和课题汇报,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省教育厅领导高度赞扬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对我校的实践经验作出了“对相当多的一批学校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的评价。《成材导报》、《光明日报》和《上海教育发展研究》等刊物专题介绍了我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我校的经验受到了全国教育界包括港澳台教育同行的关注,有1200多所学校的3300多人次来我校学习交流,我校近30人次领导和教师应邀到全国各地乃至香港讲学,听讲者超过10000人次。由我校教师撰写的研究性学习丛书《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几经再版发行全国,成为教育部推荐的教师继续教育畅销书之一,同时由我校教师撰写的近50篇论文在国家级和省市级发表获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