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探索

合集下载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数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具备良好的数学素养、数学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德才兼备的高水平的中小数学教师,以及从事科学研究、企事业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接受数学建模、数学软件和中学教师基本功训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通过专业理论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质。

毕业生应达到下列各项要求:1.具备扎实的基础数学及应用数学的理论基础;2.了解数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科学的思维方式;3.具备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4.普通话和英语水平达到规定的标准,具有较好的中文表达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5.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职业操守,了解教育法规,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6.具备从事数学教学、科学研究或企事业管理的基本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数学。

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学科教学论、数学建模、数学软件、初等数学研究。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育调查、教学见习、教育技能训练、教育技能竞赛、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

五、专业特色1.注重数学教育基本功培养, 突出数学师范生特点;2.强化实习实践环节, 培养师范生素质, 为中小学数学教育培养专门人才。

六、毕业规定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70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06学分,实践教学30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10学分)34学分。

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探索——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探索——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探索——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王朝勇;孔令海;王忠文【摘要】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与改革为例,研究分析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定位,依据学校办学定位、社会行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本人发展的需要,兼顾实用与发展的原则,提出了“思维为本”的教育理念,形成了“4+2+2”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确立了“过程与目标”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期刊名称】《职业技术教育》【年(卷),期】2014(035)008【总页数】5页(P21-25)【关键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定位;人才培养【作者】王朝勇;孔令海;王忠文【作者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应用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52;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应用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52;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应用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5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不同于普通的高等师范教育,也有别于普通的高等工科教育,其既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师范性,又强调专业教育的技术性。

因此,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独特类型,也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产生即伴有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承载社会责任的使然。

近年来,对于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一直颇有争议,更多的是集中于来源和培养方面。

尤其是来源问题,对于普通师范、普通高校毕业生这部分人员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缺乏一线工作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胜任技能培训工作;而对于企事业单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企业愿意提供优厚待遇和平台使其在企业发挥长处,学校所能提供的条件往往不足以引起其兴趣,即使有愿意投身职教行业的技能人才,但诸如学历、职称等门槛也打消了其进入职教行业的热情。

因此,职教师资的培养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必须由专门的培养机构来负责,即由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培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数据分析的理论方法、优化计算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1.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与素养,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要求2. 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

要求3. 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要求4. 了解数学科学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当代数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要求5. 了解与数学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基本知识,具有应用统计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要求6.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软件)及使用统计软件进行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要求7. 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要求8.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以及现代企业管理相关知识。

三、主干学科数学。

四、核心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应用统计学、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数学模型、数值分析等。

五、实践环节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计、数学建模实习、应用数学专业实习、创新创业综合训练、毕业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II、工程制图实践、R软件实践、Matlab应用实践、统计案例分析实践等。

六、专业方向及特色专业方向:本专业涵盖数据分析和运筹与控制专业方向。

数据分析是以社会生产和生活问题为研究对象,向学生传授其数学的基本原理与统计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最终实现找出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运筹与控制是以数学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向学生传授规划设计、控制及优化等理论解决社会、经济、生产管理、计划决策等相关系统问题。

王朝勇《职业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特色研究》结项验收书

王朝勇《职业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特色研究》结项验收书

附件3: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结项验收书课题名称职业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特色研究课题层次重点项目课题主持人王朝勇起止时间 2010年6月-2014年6月课题完成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组织验收部门吉林省教育厅验收日期2014年6月吉林省教育厅一、课题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二、实践及推广应用情况三、特色及创新点(500字以内)四、验收材料目录五、项目经费支出情况六、验收方式七、专家组验收意见八、学校验收意见九、省教育厅审批意见验收专家组成员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备注说明,非正文,实际使用可删除如下部分。

本内容仅给予阅读编辑指点:1、本文件由微软OFFICE办公软件编辑而成,同时支持WPS。

2、文件可重新编辑整理。

3、建议结合本公司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编辑。

4、因编辑原因,部分文件文字有些微错误的,请自行修正,并不影响本文阅读。

Note: it is not the text. The following parts can be deleted for actual use. This content only gives reading and editing instructions:1. This document is edited by Microsoft office office software and supports WPS.2. The files can be edited and reorganized.3. It is suggested to revise and edi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mpany and individuals.4. Due to editing reasons, some minor errors in the text of some documents should be corrected by yourself, which does not affect the reading of this article.。

关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探讨

关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探讨

关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探讨刘峻铭沈阳师范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摘要】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综合型大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专业之一。

该专业自身的基础理论性比较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该专业也需要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结合我院地方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对我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几点改革措施。

【关键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教学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的核心,教学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教育质量的高低。

而在大众化背景下,招生规模扩大生源质量降低,教学硬软件跟不上,注重专业包装而师资配备、教材建设滞后,强调办学规模而专业设置雷同化、职业化等矛盾,使传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危机四伏,同时也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带来了冲击。

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现状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成为国家、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时刻关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迅速做出响应,制定出符合信息化时代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创建以体验式教学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自主性,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高校教育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创造性能力体现的是创造性思维和科技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是一种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举措结合我院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通过对我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等教学文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改革方案和措施,逐步实施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找准定位,与时俱进确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B041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数学和教师素质,具有具备数学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初步具备应用数学研究能力及教学技能,能够从事数学教学研究工作以及相关领域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计算机应用和外语基础知识,受到数学思维训练,掌握数学和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运用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其中包括数学建模、数学计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基本能力;2、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掌握数学软件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对教学软件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并能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3、了解近代数学的发展概貌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数学科学的若干最新发展,数学教育领域的一些最新成果和教学方法,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学习文理渗透的课程,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修养;4、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阅读本专业外文期刊的能力,并能通过相应的等级考试;6、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以及数学教学理论;7、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

培养从事数学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数学科学研究、数学实际应用等基本能力。

三、主要课程空间解析几何、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大学物理、抽象代数、高等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复变函数论、实变函数论、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育学等。

四、学制五、授予学位六、学分要求四年理学学士学生应修完本专业所有必修课程(通识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教师教育必修课),获得133 个学分;必须修满应修选修课程(通识选修课和专业类选修课),获得26 个学分;必须完成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和其它集中实践性环节,获得47 个学分;总计修满206 个学分,方能毕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介绍与培养方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介绍与培养方

专业编号: 834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解决若干实际问题,并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一流数学师资。

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的运用手段,并通过专业理论课程、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质。

毕业生应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自信宽容的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正确判断的能力;2.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比较宽厚的数学理论基础,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3.具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

掌握本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5.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比较宽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审美情趣;6.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较强的教育教学组织能力与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同时具备乐教、懂教、会教、善教等教师教育专业素养。

二、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与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抽象代数、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概率论、数理统计、拓扑学基础、微分几何学、教育学、心理学、数学学科教学论三、学制:4年四、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五、教学时间分配表六、课程教学学时、学分分布表注:专业类必修课指学科基础必修课与专业必修课;专业类选修课指学科基础选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七、课程计划表八、说明:1.本专业培养方向为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所开专业课程选修课均为本方向选修。

2.课程教学应修满161学分:(1)通识教育55学分:43学分必修,12学分选修;(2)专业课程106学分:82学分必修;24学分选修,其中心理学类、教育学类(即以3开头的课程编号的课程)应修3学分,数学学科教学类不少于2学分;3.实践教学应修满16学分:(1)教育见习:2学分,时间为2周,在第4—6学期进行;(2)教育实习:8学分,时间为8周,在第7学期进行;(3)毕业论文(设计):6学分,时间为6周,在第8学期进行;4.本专业共开设双学位课程57学分,修满双学位课程38学分,可申请本专业辅修结业证书;修满50学分并完成辅修论文及答辩,可申请本专业双学位学士证书;5.学生需同时修满规定的专业课程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方可毕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Teaching Orientation)一、学科门类:理学专业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代码: 070101授与学位:理学学士标准学制: 4 年修业年限: 3~ 6 年二、培育目标与培育规格(一)培育目标为地方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拥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好的数学修养,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从事数学教育与研究能力、熟习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够胜任中等学校数学教课与教育研究的特意人材。

(二)业务培育要求学生主要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教育教课理论,遇到教课及教育研究的基本训练,拥有优秀的数学素质和教师职业道德,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课能力、教课研究能力和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拥有较扎实的数学基础;2、熟习教育法例,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以及数学教课的基本理论并具备应用上述理论从事数学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3、拥有优秀的教师职业技术;4、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拥有文字办理和必定的编程能力,拥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开数学教课的能力;5、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问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关信息的基本方法,拥有必定的教育研究能力;6、认识本专业及有关专业的学科发展历史和本学科的新发展,有较好的人文素质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必定的外语阅读能力。

三、骨干学科数学四、主要课程数学剖析、高等代数、分析几何、大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初等数论、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泛函剖析、抽象代数、高等几何、数值计算方法、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及其应用、心理学、教育学、数学教育学等。

五、中心课程(学位课程,用 * 号注明)数学剖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抽象代数、数学教育学、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

关于数学和应用数学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究

关于数学和应用数学人才培养的模式探究

2018年第6期【摘要】本文阐述了数学与应用数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结合现阶段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困境分析,我们提出了要转变观念,树立观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数学建模竞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建议;以教育、实践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强基础教育,为学生打好基础等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数学;应用数学;人才培养;模式一、前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给传统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冲击。

一方面,学校重视教学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的改进,但却忽视了教学质量的保障。

另一方面,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导致了应试教育的危机。

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已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数学与应用数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是应用信息技术和数学信息技术的整合,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社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种情况下,数学和应用数学必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积极调整人才的培养方向。

根据我国对应用数学专业相关的研究与报告,中国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会要求数学人才梯队上升。

特别是对数学和应用数学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特别大,占总需求量的一半以上。

因此,应用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创造数学学习和解决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是数学思维和科技创新的表现形式,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本质是一种应用能力。

因此,数学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高专学生的必然要求。

最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使学校在社会中享有良好的声誉,促进了招生、教学等相关工作的开展。

通过教学促进教学,通过教学促进发展,是学习的必然要求。

三、现阶段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困境虽然许多高校已经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数学和应用数学中的重要性,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

基于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基于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下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策略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师范专业认证逐渐成为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数学与应用数学作为师范专业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对于培养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数学教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基于师范专业认证标准,探讨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二、培养目标与定位在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的指导下,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能够在中小学从事数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优秀教师。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

三、课程体系建设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数学类课程:设置数学分析、高等数学、解析几何、线性代数等数学类课程,加强学生的数学基础。

2.教育类课程:设置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3.实践类课程:设置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等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创新类课程:设置数学建模、科研训练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此外,课程体系建设还应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融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

首先,应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其次,应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此外,还应建立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应注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五、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包括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101学科门类:理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培养思想素质优良、师德高尚、具有教育情怀和人文素养、学科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能够在中学及其他机构从事数学教学、研究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教育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毕业5年后预期达成的目标:1. 遵从师德,爱岗乐教: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拥护党的领导,胸怀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具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和素养,师德高尚,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具有强烈职业认同感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立德树人。

2. 学识扎实,善于教学:具有扎实、系统的数学专业基础知识,能用高观点理解中学数学知识;掌握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问题、驾驭数学课堂教学,能上好示范性公开课。

3. 有效管理,教书育人:具有正确引导教育学生的能力,能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胜任班主任工作;能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结合数学教学开展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4. 勤于思考,乐于研究:具有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对数学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能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5. 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具有问题意识、沟通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有较强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和不断适应社会的能力,能追踪国内外数学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手段,善于反思,勤于研究,提高数学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自我发展,成为校级骨干教师。

三、毕业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 师德规范:具备较好的政治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党的教育方针,具有较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爱国守法,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以通化师范学院数学系为例

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以通化师范学院数学系为例
出 了几 点建 议 .
关键词 : 范院校 ; 学与应 用数 学专业 ; 学改革 师 数 教 中图分类号 :6 2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 号 :0 8—77 ( 0 2 0 0 5 0 G4 A 10 94 2 1 )6— 0 1— 2
收 稿 日期 :0 2—0 21 3—0 6
作者简介 : 陶玉杰( 9 5一) 女 , 17 , 吉林抚松人 , 硕士 , 通化师范学院数学系副教授.
业 的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 、 专业必选课 、 专业选修课 . 在传统
的课程设置基础上 , 了学 生个性 发展 的需求 , 为 让学 生在 大 学 四年 级有更多的时间充 实 自己 , 将原来 四年完成的专业必 修、 专业必选课压缩 为三年 完成 , 一些课 程适 当地削 减 了课 时. 结合学生 的学习现状 , 对某些课程进 行了调整 , 将专业必 修课 “ 实变 函数”、拓 扑学” “ “ 、 数学 史” 为专业 必选课 , 改 将
法、 教学手段 已经不 利 于学生 数学 素 质和创 造 性思 维 的培 养, 不能适 应我国现代化 建设对 教育 的要求 , 不符合 我们 也 提 出的培养 目标 , 因此必 须进行 改革. 笔者认 为 可以从 以下 几个方面着手改革.
3 1 优 化 课程 设 置 . 课程设置改革是 教学改革 的关键 , 学 、 理 的课程设 科 合
几 点建议 .
1 结 合 新课 标 , 定 培养 目标 确
新课标对 师范类专业毕业 生提 出了新 的更高要求 , 因此 师范 院校需要尽快确立 自己的培养 目标 、 培养方案 , 各专业才 能据此确立 自己专业的培养 目标 、 培养方 向. 通化 师范学 院的
培养 目标是 : 以社 会需求为导 向, 培养服务基 础教 育 , 适应 地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目标 2 培 养 学 生 初 步 驾 驭 数 学课 程 内 容 的 能力 , : 过
“ 题 关 ” 解 .
组 织 策 划 : 展初 等 数 学 知 识 竞 赛 及 讲 座 . 用 课 开 利 外 时 间 , 周 选 定 晚 自习 进 行 . 要 分 为 “ 学 代 数 典 每 主 中
型 解 题 方 法 ” “ 学几 何 典 型 解 题 方 法 ” 大 部 分 共 十 ,中 两
时 数 , 面 提 高 师 范 素 质 , 养 合 格 师 资 是 刻 不 容 缓 的 全 培
大 事 . 对 我 系上 述 问题 , 们 提 出并 制 定 了 数 学 与 应 针 我
数 学 知 识 竞 赛 ” 动 , 班 班 主 任 及 负 责 学 生 会 团 委 工 活 各
作 的 教 师 担 任竞 赛 的组 织 、 施 工 作 . 题 讲 座 教 师 担 实 专 任试卷评阅工作 . 实 施 过 程 : 议 将 “ 等 数 学 研 究 ” 程 安 排 在 本 学 建 初 课
第 3 卷 第 2期 l 2012年 2月
怀化 学院 学报
J OURNAL OF HU HUA U VER T Al Nl SI Y
Vo . 1 31. No. 2
F b ., e 20 12
数学与应 用数学专业 ( 师范类 )学生 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 与研究
师 资 , 么是 合 格 师 资 ?从 专 业 能 力 素 质 上 分 析 , 们 什 我
认 为 数 学 教 师 专业 能 力 的核 心 是 教 学 能 力 , 的 组 成 包 它 括 : 数 学课 程 内容 准 确 驾 驭 的 能 力 , 对 良好 的数 学 教 学
具 体 的 培 养 目 的 、 织 策 划 和 实 施 负 责 人 , 体 力 、 学 课 程 实 施 能 力 和 教 学 评 价 能 力 以 及 教 学 数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能在基层从事教育和教学研究工作,并在科技、经济和金融等专业领域学习及工作奠定一定知识基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培养要求:(一)知识要求1.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2.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方法;3.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接受严格的科学数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4.了解某一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5.了解数学科学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当代数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6.教师教育方向毕业生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熟悉学生建构知识和获得技能的过程。

(二)能力要求1.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2.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3.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4.具有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5.具有对学科知识和专业技术自主学习、自我更新的能力;6.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7.教师教育方向毕业生还应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了解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数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三)素质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素质、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形成终身学习的意愿;3.具有正确的教育质量观;4.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敏锐性;5.具有审美修养与团队合作意识;6.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数学四、核心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变函数、复变函数、常微分方程、数学实验与建模、数值计算方法。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二、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学分析、代数、几何等核心理论。

2.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具备从事数学科研和教育工作的基础。

4.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要求1.课程设置方面,学生需要学习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学物理方程、数学建模等核心专业课程。

此外,还需学习计算机编程、统计分析、运筹学等跨学科课程。

2.实践环节方面,学生需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实践教育、科研项目等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实习实训方面,学生需要参加一定的实习实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了解实际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为将来的就业或科研打下基础。

4.学术创新方面,学生需要参加学术研讨会、论文写作等活动,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5.学风建设方面,学生需要遵守学校的学术规范和诚信道德,保持良好的学风和学术道德。

四、培养模式1.专业课程教学:对核心专业课程进行系统的讲授,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理论和应用能力。

2.实践教育:开展数学建模竞赛、实验课程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科研训练:开展科研项目、科研讨论等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4.实习实训: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或科研打下基础。

5.综合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考试、论文、实践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能力。

五、培养方案1.学科基础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几何学、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法、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等。

2.专业核心课程:数学分析进阶、复变函数、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代数学、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数论、运筹学、最优化方法等。

3.跨学科课程:计算机编程、统计分析、数值计算方法、金融数学、生物数学等。

4.实践教育:数学建模竞赛、科研实训、实验课程等。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21世纪发达地区较高的教育要求,胜任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任务的高素质的中等学校数学教师和教育类人才。

同时为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输送合格的生源。

本专业的人才规格:1. 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具有良好的政治品质、思想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2.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学、计算机应用等方面有较扎实的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修养;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初步掌握数学科学的思想方法;具有一定的更新知识、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能较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一些常用计算机语言和数学软件;4. 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具备本专业领域初步的科研能力;5. 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运用一种外语阅读专业文献;6.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学制标准学制为四年,可在三至六年内完成。

三、学分要求本专业总学时数为2826,总学分数为166,其中专业必修课中的学位课程为46学分。

四、本专业课程结构特点说明1.数学基础课程本部分课程是本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主干课程为: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数学建模等。

2.专业基础课程本部分课程是本专业学生为胜任中等学校数学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知识,主干课程为:初等数学研究(代数、几何)、数学教育学等。

3. 计算机软件类课程这部分课程使学生开拓知识面,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主要课程为:C++程序设计,数学试验与数学软件选讲、计算机辅助教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探索作者:王朝勇,孔令海,王忠文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08期摘要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与改革为例,研究分析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定位,依据学校办学定位、社会行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本人发展的需要,兼顾实用与发展的原则,提出了“思维为本”的教育理念,形成了“4+2+2”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确立了“过程与目标”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关键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定位;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8-0021-05一、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专业定位分析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不同于普通的高等师范教育,也有别于普通的高等工科教育,其既要求人才培养目标的师范性,又强调专业教育的技术性。

因此,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独特类型,也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产生即伴有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承载社会责任的使然。

近年来,对于职教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一直颇有争议,更多的是集中于来源和培养方面。

尤其是来源问题,对于普通师范、普通高校毕业生这部分人员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培训,缺乏一线工作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胜任技能培训工作;而对于企事业单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企业愿意提供优厚待遇和平台使其在企业发挥长处,学校所能提供的条件往往不足以引起其兴趣,即使有愿意投身职教行业的技能人才,但诸如学历、职称等门槛也打消了其进入职教行业的热情。

因此,职教师资的培养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必须由专门的培养机构来负责,即由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培养。

事实上,专业定位是职教师资专业化培养成败的关键,只有专业定位准确,培养架构才能科学,教育活动才能有效,培养目标才能实现。

然而,专业定位研究因素众多、关系复杂,彼此促进又彼此制约。

为此,本文从宏观层面的三个主要因素入手,即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方案、措施、机制等)以及教育质量评价,对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定位进行分析。

二、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定位分析(一)教育理念定位:思维为本在专业定位的具体规划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

如,人才培养的特色是什么,选用哪些学科课程,知识如何选择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如何设计,隐形课堂如何构建等。

这些紧紧围绕专业顶层设计的问题,直指教育理念功能的发挥。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办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对教育的内涵进行探究、反思和追问,进而逐渐形成“思维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发挥行为导向作用“思维为本”,即以培养具有思维能力和思维素养的人为目标,并且要有利于未来发展需要的思维模式。

“思维为本”,作为一种行为准则,规范、指导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

教师的工作目标,即一切的教育教学活动都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以思维促进未来发展为落脚点。

例如,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以启发为主导、以研讨促思考、以分析促提高等,这些都是在“思维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教学方式的衡量和调整。

另外,学生也会在“思维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明确未来竞争优势思维的重要,进而在平时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更多关注未来发展所需的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思维素养的培养。

2.发挥专业规划指导作用一个完整有效的专业规划,需要合理组织各种因素,如教学课程、教学形式、教学安排等。

然而,针对每一个因素,都有多种选择,该如何选择,进而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专业规划,其中选择标准尤为重要,“思维为本”便发挥了选择标准的作用:凡是有利于学生未来需要(工作需要、个人发展需要),凡是有利于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培养的,凡是有利于决定未来发展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才作为选择元素。

因此,利用“思维为本”教育理念的“三个有利于”便可以做出很好的选择,并且选择的结果紧紧围绕一个统一的培养目标。

3.发挥宏观评价作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过后总是要对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这是教育理念对教育实践的客观反映,并且又以教育实践作为存在的前提,在一定条件下又反过来对教育实践起评价作用。

对于数学专业而言,“思维为本”可以评价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知识选择等是否紧紧围绕学生未来工作所需、未来发展所需,所采取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是否能很好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所获得的思维能力是否在实际问题解决、个人未来发展规划和设计上有所体现,等等。

4.决定专业特色专业特色不是专业办学中的实体,它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专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选择实施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总体风格。

这种总体特色是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形成的,教育理念对办学特色的影响是具体、抽象、有形的,也是无形的。

在校园、教室以及学生和教师的言谈与行动中,它无时不在,无事不在,无处不在。

在“思维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所形成的专业特色,会成为一种优秀传统、一种前进动力和一种价值追求。

专业特色的形成是教育理念追求的终极目标。

(二)规格定位:以“实用与发展”进行知识、素质、能力定位“思维为本”教育理念在对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时,又演绎为“实用与发展”的原则。

实用即满足当前工作所需,发展既指学生时下生存的需要,更指学生未来生活的需要。

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来满足社会需求换取生存资本,这需要坚持实用主义原则,而又要避免通俗实用主义的功利性;而基于生存之上的便是对未来生活的追求,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劳动者迁移能力的要求不断增加,这又要坚持发展的理念,在教育阶段培养“发展意识”素质、锻炼迁移能力提升。

而这些都需要充分的认识、透彻的分析、合理的策划,这取决于思维能力,因此,这里简单概括为“实用与发展”原则。

职业技术师范类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的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师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要求便成为职业技术师范类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工作要求。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课程任务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数学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学目标为:提高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内容为:适应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所需的限定选修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的任意选修内容,由具有时代气息的数学讲座、数学活动以及学生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构成。

满足社会所需,兼顾个性发展需要,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规格定位为: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了解教育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熟悉职业教育规律,热爱职业教育事业;系统掌握数学科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数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具备从事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了解机械、电子、财务管理等其他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数学建模方法,熟练应用matlab、spss等数学软件,具备较强的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数学计算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及书面表达能力,具备组织管理、相互协作能力,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听、说、读、写能力。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架构如图1所示。

(三)培养模式定位:“4+2+2”模式这里所说的培养模式既包括宏观层面教学制度的组织形式,也包括微观层面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形成了“4+2+2”模式。

1.宏观层面“4+2+2”模式的宏观层面,即宏观的教学组织形式。

依据大学本科学期划分共8个学期。

其中,4学期用于专业基础和人文素质类课程的学习,主要目标是理解掌握数学专业基础知识、培养专业及非专业素养,要求是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具备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及价值判断的能力;2学期用于专业课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及相应的实践过程,主要目标是掌握应用数学专业知识及拓展知识,拓展知识主要指为满足中职数学教学要求所具备的其他专业基础知识,要求是具备较强的针对具体行业的数值计算和数据分析的实践能力;2学期实践实训(即大四学年),主要目标是利用现有合作(校校、校企合作)平台,综合实训数值计算、数据分析、中职教育能力,并结合具体实训,完成毕业论文,要求是必须做到实际岗位训练不少于半年,毕业论文必须是针对中职教育的教研类论文或是中职教育数学教学的科研论文。

2.微观层面“4+2+2”模式微观层面的具体阐述为:4个模块:知识模块、能力模块、素质模块、实践模块。

在“思维为本”理念的指导下,知识模块是指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计实施的课程群,包括专业、专业拓展、人文素质等课程。

能力模块是基于知识学习和目标要求而设计的能力规划,包括专业能力(数值计算、数据分析、师范教育等)以及社会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表达、规划组织等)。

素质模块是基于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而确立的,包括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专业素质。

实践模块是将知识、能力、素质模块有机组织成人才培养有效系统的核心模块,这里既包括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训练,也包括专业技能的实训等。

例如,数学建模是集数学知识、行业背景、计算能力、数据分析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实践项目,对思维模式及能力、方法应用与构造、意志品质与素养、团队合作与组织等方面具有很强的要求。

4个模块虽表面看是静态的结构,但彼此的关联触动却形成了一个有机系统。

2个培养体系:课内培养体系和课外培养体系。

首先是课内与课外两个培养体系界定的问题,将所有与专业相关的理论学习、实践实训等教育教学环节都定义为课内培养体系,虽然有些需要学生课下完成,但都是围绕专业教师的要求开展的,故统称为课内培养体系。

多年来,课内培养体系一直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教育教学载体。

但在当前全人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已无法有效实现教育目标,所以需要一种既可对课内培养体系的补充,又可与课内培养体系互相促进的培养体系,即课外培养体系,其主旨在于人才培养在非专业能力素质方面的提升。

但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产生一些问题,例如时间安排冲突、精力分配不当、实现目标不一、效果无法评价,等等。

究其根源在于没有在统一的框架下运行,因此我们的方案是在统一的教育理念“思维为本”的指导下,在整体的培养框架和完善的评价激励下,使两个系统有序协同实施。

2个支撑机制:教学研讨机制和学生谈话机制。

教学研讨机制,即对同一培养对象的全体教育实施者,在专业负责人的召集下,采取轮流主持制的方式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

这样做的好处是从教育实施者层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对于同一培养对象在实现培养目标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方案。

另外,对于学生谈话机制,谈话者主要为教育实施者,其中包括任课教师,与以往学生谈话多为教育思政人员不同,目的是了解学生当前情况和未来规划,以及现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