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后限时训练26我们的中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
2018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政治总复习专题课件:必修3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整合)
方法突破 (1)读懂文意——要读懂古诗文、 名言、 警句的字、 词、句,把握诗文、名言、警句的意境。 (2)把握主旨——运用理性思维,明确一段古诗文 或一句名言、警句的整体含义,抓住诗文名言警句的 灵魂,把握古诗文、名言、警句的中心思想。 (3)调动知识——把握古诗文、名言、警句所包含 的教材知识点,即经济学观点,或政治学思想,或文 化生活道理,或哲学道理。
◎题型突破 诗文名言警句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 以诗文、名言、警句作为背景材料或者选项是政 治试题的一个突出亮点。古诗文型选择题使试题渗透 了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有亲近感。名言警 句型选择题使试题体现了人文性,有利于增强学生艺 术鉴赏能力,也有利于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题型示例 【例】“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这句话体 现了爱国与爱家是统一的,下列名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B.国家将兴有祯祥,国家将亡有妖孽 C.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D.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
【解析】“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表达了 爱国主义的情感。A“一片丹心图报国”表达的是爱 国主义的情感,与题干主旨一致;B表达了国家兴 亡;C表达了勤俭的重要性;D表达国家兴盛对个人 的重要性。选A。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单元综合提升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点睛】本单元围绕中华文化,要把握好如下内容:一对关系: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两个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三大角度: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和措施。
培育工匠精神,建设制造强国1.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文物专家用精湛的技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修复文物。
工匠精神是我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内在动力,工匠精神( )①体现了我们的民族性格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物质载体③能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④可以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玉不琢,不成器。
”体现了自强不息、精益求精的民族精神,①符合题意;“工匠精神是我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内在动力”体现了工匠精神的作用,③符合题意;②④与材料不符。
答案:B2.“工匠精神”的理念就是从容独立、踏实务实,摒弃浮躁、宁静致远,精致细致、执着专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重视培育工匠精神是因为( )①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③工匠精神是工匠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提升劳动技能需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要重视培育工匠精神,①②符合题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③说法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答案: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短期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
工厂老板等不及工程师匠艺精神的开花结果,社会也等不得工厂匠艺精神的精雕细做。
这意味着,工匠精神所需要的痴迷,不再能得到回报。
浙江学考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六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3
六、我们的中华文化[基础知识梳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2017·宁波市九校联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和维系海外侨胞与祖国(籍)感情的精神纽带。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C[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源远流长。
其中①是从时间历程上证明,②是从汉字上证明,③是从史书典籍上证明,④体现的是博大精深,文化的民族性,不符合题干要求。
]2.(2017·金华市外国语学校选考)“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D[本题意在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流长”,故D项符合题意,而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博大精深”未体现出来,A、B两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础知识梳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和原因(1)表现①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①含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江苏专版)2018-2019学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课时检测(二十七)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
课时检测(二十七)我们的民族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民族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它在我国《论语》《孟子》等古代经典及浩瀚史书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
材料说明( )①我国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②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③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④只有大力创作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A.①②B.②④C.①③ D.③④解析:选A 材料中“它在我国《论语》《孟子》等古代经典及浩瀚史书中……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说明了我国的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只要认真读它们,都能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则体现了我国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民族精神,①②符合题意,入选;③说法错误,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排除;④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选A项。
2.话剧《丝路天歌》讲述了一群来自不同地域和民族的跋涉者,在历经磨难后逐渐消除隔阂,感悟到各民族只有文化交融、互相友爱,才能“修百年之好”的故事。
这说明( ) A.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B.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创造力之中C.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D.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想象力之中解析:选A 各民族只有文化交融、互相友爱,才能“修百年之好”,强调的是民族的凝聚力,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与题意不符;D项说法不妥。
3.“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这句话体现了爱国与爱家是统一的,下列名言与这句话主旨一致的是( )A.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B.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C.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D.国家将兴有祯祥,国家将亡有妖孽解析:选B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表达了爱国主义的情感,“一片丹心图报国”表达的也是爱国主义情感,与题干主旨一致,故B项符合题意,入选;A项表达了勤俭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达国家兴盛对个人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表达了国家兴亡,不符合题意,排除。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部分文化生活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
③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胸襟
解析
本题以五公祠的一副对联为载体, 考查中华民族
精神方面的知识, 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这副对联歌颂了五 公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风范, 歌颂了五公身处逆境而不坠青 云之志,不忘国家,不忘人民的“无我”精神。由此不难看 出①④正确,应选 C,②③不符合题意。
易错点二:错误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提醒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 精神的各个方面。
(2)地位: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 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发展:形成于古代中华文化之中,熔炼于近代人民奋 勇抗争之中,彰显于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 中。
特别提醒
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
雷锋精神的生命力在于始终与时代发展相对接。 2007 年, 来自全国各地的 27 位大学生, 在选择未来时不只作功利 想,不仅为稻粱谋,毕业后奔赴海南省鹦歌岭自然保护区。 经过 5 年艰苦奋斗,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重建了自然保护 区工作站,提升了生态保护水平,改变了一方水土。鹦歌岭 的大学生因甘于奉献而快乐,因学以致用而充实,因遵从理 想而诗意。他们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用美好情 怀和理想气息感染着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
特别提醒
不要将民族精神看作是一成不变的, 民族精
神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 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发 展过程。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实质: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 和发展强基固本。 (2)地位: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 的任务。 (3)意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 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 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近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考部分 第3单元 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后限时训练26 我们的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
(浙江选考)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后限时训练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选考)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后限时训练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选考)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后限时训练26 我们的中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课后限时训练(二十六)我们的中华文化时间:45分钟分值:46分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8分)1.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隋唐时期.(F)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
(F)3.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F)4.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之魂。
(F)5.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T)6.科学技术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F)7.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F)8.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
(F)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9.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人争相效仿,如《后园》(南朝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
花馀拂戏鸟,树密隐鸣蝉。
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馀花。
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
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④文学典籍浩如烟海、良莠难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C[①④中的难以逾越、良莠难辨,说法错误。
2018版高考政治(全国I卷)第一轮复习课件:必修三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 课时1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主干整合 自主复习
互动探究 深度剖析
易错矫正 清除盲点
热点链接 信息解剖
备考导航
考点分布 命题方向 1.命题特点:题型以体现类、意义类、 措施类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主要立足 文化的作用、文化发展,具体分析中华 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 注:数字代表近5年全国高考考次。 系,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2.备考方向:结合具体事例或材料,说 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包容性;结合 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和两岸文化交 流阐述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解析 材料中的“吴楚”“北人”“南人”表明一方水土养育 一方文化,各地都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应选 B 项; A 、 C 、 D项中的源远流长、多元一体、自强不息都不符合本意,舍去。 答案 B
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 志。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 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主干整合 自主复习 互动探究 深度剖析 易错矫正 清除盲点 热点链接 信息解剖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文学艺术历史悠久、内涵
互动探究 深度剖析
易错矫正 清除盲点
热点链接 信息解剖
训练1
(2012· 安徽卷,7)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
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
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泉 )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
浙江版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七我们的民族精神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2)基本内涵
基本内涵
作用
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 爱国主义
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在任何时候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 团结统一
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爱好和平
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勤劳勇敢
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 自强不息
1.(2017·杭州市五校联考)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理解不正确
的有( )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绵延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③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表现在中华文化的力量上
④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 绵延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故①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③说法 错误,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当入选;④说法错误,中华民族之魂是爱国主义, 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B。]
课
考 点 一
七、我们的民族精神
后 限 时 训
练
知识条目
考试要求考频统计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b 3 卷 1 考
考点|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基础知识梳理]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1)作用: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始终是维系中 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 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时代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训练新人教必修3
课时2 我们民族精神一、判断题(正确在相应括号内写上“T〞,错误在相应括号内写上“F〞)1.民族精神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力量。
( )2.中华民族精神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追求。
( )3.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核心。
( )4.感动中国人物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 )答案 1.F 中华文化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力量。
2.T3.F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
4.T二、选择题(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答案)5.“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典故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名言说明了中华民族具有________精神。
( ) 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解析这些典故和名言集中表达了中华传统文化所蕴涵不怕困难,发奋向上,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民族精神。
D项是正确。
答案 D6.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核心。
以下能够表达爱国情怀有( )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②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那么徐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①②③都明显地提到了爱国,故入选;④强调是自强不息精神,与爱国没有直接联系。
应选A。
答案 A7.“勤〞应是孩子必备素质,但如今这一标准越来越被淡化。
勤劳挣钱被认为是“死脑筋〞;勤奋学习被嘲笑为“不聪明〞;勤恳工作被定义成“有点傻〞。
加强勤劳教育有利于( )A.实现中华民族团结统一B.弘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民族品格C.增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内在气质D.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立业根基解析勤劳勇敢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立业根基,D项正确。
A项表述是团结统一精神;B项表述是爱好和平精神;C项表述是自强不息精神。
答案 D8.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民族精神是( )A.善良朴实B.爱好和平C.自强不息D.艰辛朴素解析自强不息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独立自主、发奋向上、不断进取精神。
(人教版)高考政治总复习:必修3-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含答案)
1. (2018.山东莱芜模拟)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书写,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①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③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④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①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入选。
②③错误,汉字不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汉字不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故排除.2. (2014.河南郑州高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象形文字。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繁到简、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识读和书写也越来越方便。
几千年来,汉字从来没有被淘汰,相反,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进入20世纪,汉字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20世纪初,一些学者主张“废除汉字”、“汉字拼音化”;50年代,国家推行简化汉字引发了汉字繁简之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许多中国人正遭遇“提笔忘字”的尴尬。
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全社会掀起了一场“汉字风暴”,人们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
有关专家表示,电脑时代要重视汉字书写,发扬和传承汉字文化。
(l)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汉字的发展过程。
(2)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电脑时代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汉字书写。
解析:第 (1)问,一定要明确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设问的指向是分析汉字的发展过程。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2018高三政治一轮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习题(带答案)
2018高三政治一轮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复
习题(带答案)
5 限时规范特训
一、选择题
1.醉心于古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元1世纪的中国xq,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化、印度化、希腊化、波斯化和中国化等多种化的交汇地带。
下列对元1世纪时期的中华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中华化能够与其他民族化和睦相处②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③汉字已经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④中华化已经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A 元1世纪主要为我国的东汉时期,此时,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在xq,中国化已经能够与佛教化、印度化等并存,故①②入选。
汉字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③错误。
隋唐时期,中华化才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④排除。
2.在甲骨和金中有大量关于农作物的字,如禾、黍、粟、米等,其中的“禾”字,像一株有根有叶、谷穗下垂的植物。
“禾”是谷类植物的总称,但在秦汉以前,“禾”多指粟,即今天的小米;后世则多称稻为“禾”。
在汉字中,凡以“禾”为义符的字,大都与农作物或农业活动有关,如秉、秋、秀、种、租等。
这说明( )
①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②汉字使人类明得以传承,是人类进入明时代的标志
③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字,是中华明的标志
④汉字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A.①② B.②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训练(二十六) 我们的中华文化时间:45分钟分值:46分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8分)1.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期是隋唐时期。
(F)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
(F)3.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F)4.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之魂。
(F)5.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T)6.科学技术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
(F)7.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
(F)8.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
(F)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9.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人争相效仿,如《后园》(南朝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
花馀拂戏鸟,树密隐鸣蝉。
逆读:蝉鸣隐密树,鸟戏拂馀花。
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
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④文学典籍浩如烟海、良莠难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C[①④中的难以逾越、良莠难辨,说法错误。
]10.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凉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
这说明( )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C[文化是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文化特性是由政治、经济所决定的,排除A。
通过南北方洗浴文化的不同,可见文化差异,但是文化差异并不等于文化冲突,排除B。
通过南北对洗澡表述方言的不同,可见文化的地域性,故C正确。
材料凸显了不同的实践和自然环境产生不同的文化,没有涉及文化的发展,排除D。
]11.中国文人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
可见(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B.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C.中国人热爱自然,自古就有保护环境的好传统D.中国人善于实践,从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B[根据材料“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故B符合题意。
]12.扬剧出自江淮,江南的清柔与江北的朴实,孕育出《双下山》《种大麦》的清新风格。
川剧出自巴蜀,重庆的火辣味道和云贵的奇谲风俗催生出“变脸”“喷火”的瑰丽色彩。
这最能说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C.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C[川剧出自巴蜀,重庆的火辣味道和云贵的奇谲风俗催生出“变脸”“喷火”的瑰丽色彩。
这最能说明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C当选;A不选,材料没有强调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D不选,均属于无关选项。
]13.歌曲《中国娃》中唱道:“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⑤它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⑤D.②③④D[本题考查汉字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②③④观点正确,①⑤观点错误,故选D项。
]14.中国人的饮食有所谓“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 )A.区域性B.差异性C.民族性D.结构性A[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东、南、西、北”显然是区域概念,C、D不符合题意,B表述太笼统,故选A。
]15.中国珠算,最早见于汉代徐岳撰的《数术记遗》,宋代已经开始应用,明代先后传到日本、朝鲜等地,近年在美洲也逐渐流行。
由于算盘不但是一种极简便的计算工具,而且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所以至今仍盛行不衰。
小小算盘折射出( )①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很注重实际应用②科技与教育结合才具有强大生命力③民族文化具有包容性才能走向世界④中华民族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D[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算盘是中国古代发明的计算工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①④符合题意。
②观点太绝对。
③说法错误。
]16.俗语说:“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
”中国文化绵延不绝,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 )A.民族性B.包容性C.开放性D.灵活性B[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正是这种包容性,维系了中华文化绵延不绝。
故本题选B项。
] 17.2015年海峡两岸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如“乡音之旅”“两岸汉字艺术节”“两岸四地文学论坛”“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书画展和话剧表演”。
这反映了(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③文化产业发展迅速④海峡两岸文化走向同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A[两岸共同举办文化交流活动,体现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说明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②应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内涵丰富,包括乡音、汉字艺术、文学、书画、话剧等,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故①应选;材料不涉及文化产业的发展,③不选;④说法错误。
]18.苗族女子的头饰反映出浓郁的民族习俗和古老的文化传统,是图腾文化和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土族妇女斜襟上衣的袖子是用五色彩布缝制而成的,远看如同两道美丽的彩虹。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③不同地域决定着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④民族文化不属于本民族,只属于全世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A[材料强调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和特征,没有表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①②符合题意,④观点错误。
③夸大了自然环境对民族文化发展的作用。
]19.千百年来,一批批先民,横渡海峡,移民台湾,海峡两岸形成了大批同名村。
“台湾有板桥,大陆也有板桥!”在厦门集美板桥村举行的两岸同名村恳亲会上,祭祖访亲,老乡见老乡,亲情说不完。
同名村恳亲会的举办能( )①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③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④坚实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同名村恳亲会上,祭祖访亲,老乡见老乡,亲情说不完”,故选B。
②④与恳亲会的举办无关。
]20.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而在当时的都城长安,说胡言、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
唐代的这种生活景观反映出( )①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性②中华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不具有民族特性③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 唐代的生活场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 B21.无论是公元2世纪到7世纪东传的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融合,还是起始于西汉“丝绸之路”上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无不证明中华民族始终在吸纳异质文化,同时也在感染异地文化,从而造就了几千年的多样文化共生并存、相辅相成的融合态势。
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有(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②文化交流导致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④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 ②错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是文化交流导致的,而是由世界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答案] D22.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剧、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
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C.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C[京剧是经徽剧、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这一过程就是一个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的过程,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符合题意。
]三、综合题(1个小题,10分)23.泉州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宋元时期的刺桐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是最早放眼看世界的城市。
同时,泉州还是世界多元文化宝库,从泉州的建筑可窥见一斑。
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净寺、天主教与基督教建筑风格的花巷、中山街基督教南教堂、佛教建筑九日山建造寺、后城巷的中式民居、近代南洋风格建筑,摩尼教风格建筑草庵、道教风格建筑老君岩等在此交相辉映,见证着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历史。
(1)泉州作为世界多元文化宝库,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4分)(2)你是如何理解这些特点的?(6分)[解析] 第(1)问,抓住关键词“世界多元文化”,不难答出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
第(2)问,在回答了上一问的基础上,对包容性从“是什么”“为什么”两个层面理解。
[答案] (1)上述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4分)(2)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