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_高中化学必修1_全册教学案
打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打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室:XX教室时间:XX年XX月XX日教师:XXX课题:第一章化学与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3.常见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1.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化学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让学生听后自由讨论。
三、学习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5分钟)教师向学生演示一些化学反应,并分析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意义。
四、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介绍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思考。
五、化学实验(2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化学反应现象。
六、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化学实验报告的作业,并提醒学生下节课需准备实验材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如讲解、实验等,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求欲。
下节课需要更多的实验,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高中化学必修课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课教案
主题:化学基本概念
教材:《化学》必修1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并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2.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难点:化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饮用水的净化、动植物的生长等,引导学生探讨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 给学生介绍化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引导学生探讨化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区别。
3. 给学生展示一项简单的化学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原理及方法。
第二课时:
1. 继续进行化学实验,并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解决方法。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以检测他们的掌握情况。
作业安排:
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复习本节课学习内容。
2. 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与结果。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对化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在实验设计和分析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强化。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全套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全套教学内容:第一章物质的结构
第一节原子结构
1. 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2. 原子的核式结构
3. 原子的辐射结构
4. 原子的量子结构
教学目标:
1. 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2. 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和辐射结构
3. 熟悉原子的量子结构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学习:讲解原子的核式结构和辐射结构
3. 实验:进行原子结构的实验,验证理论知识
4. 拓展:讨论原子的量子结构及其在化学中的意义
5. 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示范
2. 实验教学结合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4. 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工具:
1. 教材
2. 实验仪器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评估:
1.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2. 答题情况
3. 口头回答问题情况
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有足够深入
2. 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果
编写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高中化学全一册教案
高中化学全一册教案
教材:《高中化学全一册》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学内容:
第一章:化学基础知识
1. 化学的性质和基本概念
2.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3.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
第二章:原子结构
1. 原子的组成
2.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 电子排布和化学键
第三章:化学反应
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
3. 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
第四章:氧化还原反应
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 电位和电动势
3. 电解和电化学反应
第五章:酸碱平衡
1. 酸碱的性质和概念
2. 酸碱中的计算问题
3. pH值和酸碱滴定
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操作,提倡探究式学习。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3. 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评价:
1. 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占一定比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2. 小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
3. 考试后的教学反思和改进,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为《高中化学全一册》教案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希望老师们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部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部教学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教材分析教科书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
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
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
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
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
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
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阐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1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3. 掌握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重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
2. 板书、彩色笔、电子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物质的组成是什么,讨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10分钟)
1. 讲解化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学生互动讨论,提出问题。
三、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20分钟)
1. 讲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解释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周期性规律。
3. 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找出规律。
四、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5分钟)
1. 教学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让学生练习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练习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教学评价:
1.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2. 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1.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023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第一章:物质与能量课时安排- 课时1: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课时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课时3: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 了解物质的分类及其性质- 掌握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基本概念- 理解物质的变化及其规律教学内容和重点1. 物质的分类与性质- 纯物质与混合物的区分- 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的特点- 各种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2.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其组成-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化合物的分子式和结构式3.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的条件和规律-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写法和平衡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物质分类、组成和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展示物质分类、组成和变化的现象。
-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对物质分类、组成和变化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价与建议-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课堂回答问题、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物质分类、组成和变化的掌握情况。
- 教学建议:重视实际应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和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课时安排- 课时4: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课时5: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6: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教学目标-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平衡- 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化学计算教学内容和重点1.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表示法和平衡法则-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和解题方法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和实例分析3.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算-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测定-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化学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人教版6篇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人教版6篇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学教案设计篇一实验目的1、通过让学生亲自做钠及化合物性质的实验,使学生加强对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认识。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焰色反应检验钠和钾及其化合物。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实验重点1、通过实验巩固对钠及化合物性质的认识。
2、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实验难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初步培养其设计实验和评价实验的能力。
实验用品试管、试管夹、烧杯、胶头滴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滤纸、粗玻璃管(10mm×10mm),带导管的橡皮塞、铂丝、蓝色钴玻璃、铝箔、火柴、小刀、水槽、镊子、蒸发皿、细长玻璃管、脱脂棉、气球。
钠、na2o2、na2co3、nahco3、cuso45h2o、kcl的固体及溶液、bacl2溶液、稀盐酸、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形式单人单组实验过程[引入]本章我们主要学习了钠及化合物性质。
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的实验来对这些知识加以巩固。
[板书]实验三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进行以下实验内容。
[板书]一、钠的性质。
1、钠与水反应。
2、钠在空气中燃烧。
二、过氧化钠的性质。
1、na2o2与水的反应。
2、na2o2与co2的反应。
三、na2co3与nahco3的性质。
1、nahco3的不稳定性。
2、na2co3、nahco3与酸的反应。
3、na2co3与nahco3的鉴别。
四、用焰色反应检验na+、k+、cu2+。
[提问]1、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试管中为什么不能有气体?2、在nahco3加热分解的实验时,为什么要先将导管移出烧杯,然后再熄灭酒精灯?3、做好焰色反应的关键是什么?[注意]:1、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金属钠。
2、实验中所取钠块不得超过黄豆粒大小。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思考]:1、如果将钠与盐酸溶液反应,钠是置换水中的h,还是置换hcl中的h?2、一开始我们发现na用煤油保存,经过以上一系列的对钠的性质的研究,你能说出为什么吗?4、用盐的固体或溶液做焰色反应的实验时,何者现象更明显?[布置作业]填写好本次的`实验报告,并能熟练地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章节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2019版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目录1.1.1《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物质的分类》主要包括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个内容。
新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
在整个高中化学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同时学生学习了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以往化学中以“族”的概念来学习化学知识,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从而使得化学知识更具有生活性。
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推理、分析、归纳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能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中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重难点:1.知道分类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比较,胶体性质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分类的方法1、单一分类法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O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就是对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被分类的物质物质类型分类标准3、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
被分类的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类型间的关系以树状陈列式表示。
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依据(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2)物质分类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全册-教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一、课时安排1.原子结构的实验基础(1课时)2.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2课时)3.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现代周期表(2课时)二、教学目标1.掌握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2.了解原子结构的实验基础;3.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历史;4.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5.掌握现代周期表的基本结构;6.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原子的基本构成和原子核的性质;2.了解基本粒子、量子数等概念;3.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发现历史;4.掌握现代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原子结构的实验基础(1)Rutherford 外排放射线实验教学目标:了解 Rutherford 实验的基本内容,理解 Rutherford 学说。
教学方法:图像教学、案例分析(2)钠黄光谱实验教学目标:了解钠黄光谱实验的基本内容,理解光谱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图像教学、案例分析2. 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1)原子的基本构成教学目标:掌握原子的基本构成和原子核的性质;了解基本粒子、量子数等概念。
教学方法:概念讲解、图像教学、实验表演。
(2)原子的电子结构教学目标:理解原子的电子结构,掌握量子数的概念及运用。
教学方法:概念讲解、图像教学、实验表演。
(3)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和发现历史。
教学方法:概念讲解、案例分析。
3.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现代周期表(1)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教学目标: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和科学家,理解周期表的发展演变过程。
教学方法:图像教学、案例分析。
(2)现代周期表的基本结构与特征教学目标:掌握现代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特征,理解各类元素的主要性质。
教学方法:图像教学、案例分析。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本章体验课程设置了多样的教学内容,通过钠黄光谱实验、Rutherford 外排放射线实验等实验,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物质的各种奇妙现象和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及记忆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整理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整理版课题: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提高实验报告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实验报告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的理解;
2. 实验操作步骤的掌握;
3. 实验报告的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
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实验报告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分组讨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
1. 讲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演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强调实验安全措施和实验室规范。
三、实验操作
1. 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
2. 指导学生操作实验设备和记录实验数据;
3. 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四、总结
1. 学生汇总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2. 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及结论。
五、作业
1. 布置作业:完成实验报告;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有了初步了解,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写作能力也有所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课程安排】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准备】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1教案
高中人教版化学必修1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掌握原子结构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
1. 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原子的质量数、原子序数、原子核、电子云等概念
3. 原子的性质和规律
教学难点:
1. 原子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联系
2. 原子核和电子云的相互作用
教学准备:
1. 单元教材与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及实验指导书
3. 课堂练习和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引入气体的性质和组成,引出原子的概念,让学生对原子产生兴趣和好奇。
二、讲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15分钟)
1. 介绍原子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2. 解释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概念
3. 引导学生了解原子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的意义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测定原子质量和电子的荷质比等实验,体会原子结构的实际测定和原理。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老师出示相关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已学知识点,拓展核外电子分布规律等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思考和复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原子核与电子云的相互作用还有待加深。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实验操作和生动形象的案例深入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的奥秘。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学案目录◆高一化学学案《1.1.1物质的分类》◆高一化学学案《1.1.2物质间的相互转化》◆高一化学学案《1.1.3物质的量》◆高一化学学案《1.1.4物质的聚集状态》◆高一化学学案《1.1.5物质的分散系》◆高一化学学案《1.2.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高一化学学案《1.2.2常见物质的检验》◆高一化学学案《1.2.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高一化学学案《1.3.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高一化学学案《2.1.1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气的性质》◆高一化学学案《2.1.2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化学学案《2.1.3溴、碘的提取》◆高一化学学案《2.2.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及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高一化学学案《2.2.2离子反应》◆高一化学学案《2.2.3镁的提取及应用》◆高一化学学案《3.1.1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高一化学学案《3.2.1铁、铜的获取及应用》◆高一化学学案《3.3.1含硅物质与信息材料》◆高一化学学案《4.1.1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高一化学学案《4.2.1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高一化学学案《4.2.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一、课标内容: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二、教学要求:1、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化学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
三、知识回顾:名称文字表述具体实例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四、教材导读:1、物质的分类各有什么标准?根据各标准如何分类?标准:物质标准:物质标准:物质ChemPaster2、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物质又如何分类?五、试一试: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D、原子和分子在化学反应里都能生成新的原子和分子2、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属于盐的是()A、H2SO4B、NaHSO4C、H2SD、C2H5OHE、Cu2(OH)2CO33、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A、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B、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合物C、能与盐反应的物质D、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E、以上答案全部错误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碱和盐不一定都含金属元素B、酸和碱当中都有氢元素和氧元素C、混合物可能由同种元素组成D、酸、碱、盐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数目不一定相等5、下列物质中:①含CaO99%的生石灰;②CaO刚好与水反应的生成物;③水银;④浓盐酸;⑤含铁70%的三氧化二铁。
文库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教案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课标内容】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4.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5.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6.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7.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标解读】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又可以让学生从分子层次上对化学物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本单元教材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进行编写的。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同时很自然地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物质的分散系也涉及分子等微观粒子。
所以本单元内容实质上是在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使学生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这样编写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和物质转化的一些实例,但初中化学中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有关酸、碱、盐、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没有对这些物质的转化反应进行整理总结。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优质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优质教案(配合新课标编写)目录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物质的量实验活动1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节金属材料实验活动2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实验活动3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内容,是完成初高中课程内容衔接的重要载体,其将初中所学的单一、孤立的物质及反应梳理扩展为高中阶段多样、系统的物质反应体系,渗透分类观、物质转化观等化学学科学习的基本思想方法,旨在用其发现物质及变化的规律,并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本课以图片导入,共有“物质的分类”和“物质的转化”两部分内容。
具体来说,先介绍了物质分类的方法,并从多种分类的角度来认识物质世界;继而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分引入了胶体这一基本概念,补充了初中对混合物体系的认识,然后精选代表物质,探寻了从“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以及“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分别代表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用其指导生产生活实际。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不仅需要将初中所学的知识由点构成线合理关联起来,更需要在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建构并逐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学科观念,指导高中阶段后续内容的学习,从而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二、教学目标1、基于分类观,按照元素组成,能对已知物质按不同分类标准进行简单分类,利用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等建立元素与物质的联系。
2、学会从微粒大小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理解分散系、胶体等基本概念,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
3、基于物质类别探究物质转化的规律,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联系及转化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初中相关实验、预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获取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加强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亲自实践让学生体验注意实验安全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蒸发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实验⑶能否确认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为什么?
7.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中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过滤强酸性液体的耐酸过滤器。)
〖小结〗粗盐提纯时,除了要除去不溶杂质外还要除去易溶杂质;除去易溶杂质时,除要考虑加入的试剂外,还需要考虑试剂的用量和加入的先后顺序以及过量试剂的处理等问题。
〖思考与交流〗1.过滤和蒸发都适用于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他们适用的对象一样吗?
过滤适用于固体不溶于液体,若固体易溶于液体则要用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
〖布置作业〗书写实验报告。
补充习题
1.某学生发现滴瓶中溶液里有悬浊物,拟用右图所示操作进行过滤,错误的操作有( )
A.4处 B.3处 C.2处 D.1处
2.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是( )
A.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⑴过滤时的“一贴二低三靠”;
⑵如果想要得到的是固体物质,则还需要洗涤操作(本实验不需要);
⑶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溶液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发剩余的水分,或用小火烘干;
⑷搅拌时不能太剧烈,要始终用坩埚钳夹住蒸发皿,要防止固体小颗粒飞溅引起烫伤。
〖小结〗就教师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给予评价和小结。
⑵提取钾盐
过滤后的溶液在蒸发皿里加热以得到钾盐晶体,将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固定铁圈位置 ②放置酒精灯 ③放上蒸发皿 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检验钾盐中的碳酸根
检验钾盐中的碳酸根所需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C 2.BD 3.⑴甲酸 浓硫酸 浓硫酸 石灰水 ⑵装置气密性 CO纯度 空气 ⑶检验生成的Fe 除去未反应的CO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粗盐的提纯这一涉及基本操作比较多的典型实验,复习实验原理和步骤,使学生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
〖提问并讨论〗通过以上实验得到的食盐是纯净的吗?如何判断?
〖学生活动〗完成实验1-2,阅读教材第6页“资料卡片”,交流初中学过哪些物质检验的方法。
⑴H2的检验、⑵O2的检验、⑶CO2的检验、⑷CO32-的检验、⑸Cu2+的检验、⑹酸和碱的检验等。
〖思考与交流〗如要除去其中的杂质SO42-、Mg2+、Ca2+,结合教材第7页的“资料卡片”上的溶解性表,应选用哪些试剂?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之后应该先撤出导管然后熄灭酒精灯。若制取的是有毒气体则应要注意什么问题?如果用排水法或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应采用什么装置?
4.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酒精灯内酒精的量要适当,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之前要进行气密性检查。
5.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如氢气)前要验纯。氢气还原氧化铜之前应先通氢气,待验得氢气纯净后再加热,实验结束之后应先停止加热待试管(玻璃管)冷却后停止通氢气。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
4.欲使CuSO4?5H2O、NH4Cl和SiO2的混合物分离开来,其必要的实验操作为( )
A.升华 溶解 过滤 结晶 B.溶解 过滤 蒸发 结晶
⑷问题讨论
①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过程中,在溶解、过滤、蒸发三个步骤的操作中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说明在三种情况下使用玻璃棒的目的:
溶解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讲述〗除了熟知哪些物质属于危险化学品之外,为了确保实验安全,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也很重要。随着我们化学知识的丰富、接触的化学实验越来越多,在新接触的化学实验中还会出现一些我们需要注意的实验安全问题。
〖课后作业〗阅读教材第一节内容,思考过滤实验、蒸发实验、蒸馏实验和萃取实验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师讲解〗前面一节课已经就实验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在课前也已经对实验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下面就动手吧!
〖学生活动〗动手完成课本上安排的实验1-1,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直到实验完毕。
〖提问并讨论〗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你是如何设法解决的?你觉得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除了要注意安全问题以外,还要注意那些细节问题?
C.加热 溶解 蒸发 过滤 D.溶解 过滤 蒸馏 蒸发
5.除去KCl溶液中的SO42-离子,依次加入的溶液为(填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等盐类,方法如下:
⑴除去草木灰中的不溶杂质
请简要写出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A、B、C、E中应分别盛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加热还原Fc2O3之前首先要做______________检验;然后还要做_____________试验,检验_________是否被赶净;
⑶实验结束后在玻璃管上方悬挂磁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中所放物质为CuCl-NH3溶液,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有两种固体,要使它们分离开来,可以采用什么办法?
若两种固体一种易溶于水、另一种不溶于水(如CaCO3和NaCl的混合物),则可用溶解、过滤(洗涤)、蒸发的方法;若两种固体都不溶于水,但一种溶于酸(或其他液体)、另一种溶不于酸(或其他液体)(如BaSO4和BaCO3的混合物),则可采用加酸溶解、过滤(洗涤)、加Na2CO3沉淀、过滤(洗涤)的方法;……
6.稀释浓硫酸时要使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流入水。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会遇到浓硫酸与乙醇、浓硝酸等密度比它小的液体的混合,应该如何混合呢?
〖过渡〗通过前面的复习我们知道,要确保实验的安全我们必须熟知物质的性质。像我们前面讨论的氢气和浓硫酸就属于危险品,在运输和出售时都有醒目的标志。
〖学生活动〗阅读第4页图1-1,举例说明有哪些图中所示的“危险化学品”。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章是高中化学的第一章,课程标准所提到的有关实验的要求,不可能在本章一步达到,这些要求将在整个必修化学的教学中逐步完成。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B.加入过量的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的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的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自实验和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做好实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组织学生完成药品回收、仪器清洗和实验室整理等工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明白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过滤和蒸发的操作
教学程
〖引入新课〗阐述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是重要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本节内容要求我们掌握四个基本操作,我们先来学习两个。
重点难点
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阐述化学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和注意实验安全对做好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提问〗在初中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哪些实验安全问题是要注意的?
〖学生思考并交流〗制取并收集氧气、制取氢气并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浓硫酸的稀释三个实验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要注意这些问题?假如这些问题我们忽视了,容易引起什么后果?
A.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台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C.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应立即加水冷却
D.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硫酸,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3.下图是用浓H2SO4和HCOOH制备CO还原Fe2O3并检验反应产物的实验装置图。制备CO的方程式为HCOOH CO↑+H2O。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讲解〗在做这几个实验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无论什么实验,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固体试剂用镊子、药匙或纸槽取用,液体试剂用量筒、滴管取用或直接倾倒。
2.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低于试管底,若给液体或固液混合物加热则试管口向上,若只有液体则要放碎瓷片。若固体加热易熔化(比如草酸晶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