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游山西村》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游山西村-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游山西村-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游山西村陆游一、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读背古诗;难点:理解诗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启发,体会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观察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记录旅游见闻的诗,这节课学习陆游的《游山西村》,看看作者又写了哪些见闻。

2、同样,在学习古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和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

他的诗歌中,总的主题是抗金复过和同情人民苦难。

这首诗是诗人罢官闲居,住在绍兴市的三山乡时写的。

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

)二、自学,交流。

1、自由朗读古诗。

(借助课后注释、课文插图、词语手册自学这首诗,把自己的收获和理解标注在课文旁边。

)2、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几项内容:(1)对题目的理解;(2)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莫(不要)、浑(浑浊不清)、足(充足、备足)、豚(猪)疑(以为,怀疑)(3)对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

三、难点点拨1、师点拨: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特别是哪个字看出“丰盛”(足)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2、第三、四句写什么(作者回忆来时路上的经历)这“又一村”指什么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

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

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3、正因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所以才能保存古风,民风如此淳朴,使作者深受感动。

四、拓展思考1、三、四两句连起来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 (1)

二、释诗句、明诗意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莫:不要 丰年:丰收年景 豚:猪,指猪肉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水复:山峦重叠,水流盘曲 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 天。
二、释诗句、明诗意
颈联——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萧鼓:吹箫打鼓 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 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想意境、悟诗情
一、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农村风俗画卷
二、诗句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赞美 热爱
思考探究
整首诗作者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 悠闲惬意之情 对农村风光风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对家乡人的亲近之情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意思相关或相近的诗句或 俗语。
2 17 游山西村
陆游
读一读: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朗读应注意:字音、停顿、感情
一、知诗人、解题意
1、谁能给大家说一说诗人? (提示:朝代、字号、生平、代表作)
2、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哪个字给了我们提示? 游——游玩 题目意思:在山西村游玩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来自叩门。 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 无时:没有固定时间 叩门:敲门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农家人如何待客?表现出农家人什么特点? 摆酒上肉 “足”字表达出农家人待客十分热情
2、首联渲染出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宁静、祥和、欢悦
想意境、悟诗情
一、诗中哪一句是千古名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想象一下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迷惘到豁然开朗 三、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自然山水图 你的生命中是否有这种经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 20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部优 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 20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部优 教案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理解诗意,品读诗句。

3.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感受诗人陆游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能自主品读诗句,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把握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语: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最美丽的语言文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天地,欣赏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读诗明义1.读诗题,找信息。

2.学生初读诗歌,正音正字,把握朗读节奏。

三、品诗悟情1.你能说说陆游游玩山西村后的心情吗?你是从哪里发现的呢?(此环节旨在考查学生对诗句的深入理解,细读字词句加深感悟。

补充中国传统佳节的古诗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教师小结:从以上研读中,我们发现,陆游游玩的快乐,来源于山水的明丽、乡民的盛情以及民风的古朴。

而这一切,归根结底源自于他对这一片土地、这土地上的人民的热爱。

2.结合理解再读诗歌。

(配乐诵读)四、知人论诗1.请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陆游或者他的诗歌。

出示陆游的爱国诗及生平。

2.再读诗歌,思考“从今若许闲乘月”中的“闲”,是不是诗人真正想要的?3.诗人虽被罢官却志犹存,你能从诗中找出这样的信念吗?(研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你从中还读出了怎样的哲理和感悟呢?结合生活实际写写你的感悟。

五、传经诵典学生学唱古诗。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用另一种形式诵读诗歌,传唱诗歌并最终能默写诗歌。

)结束语:经典诗歌需要传唱,中华文化值得传承。

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的文化传承下去,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六、作业布置1.搜索陆游不同风格的诗词,进一步了解陆游。

2.另选一首陆游诗,尝试配乐演唱。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 (1)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 川先生文集》。宋神宗时, 致力于政治改革,力图实现 “富国强兵”的目标,史称 “王安石变法”,表现了他 勇于革新,不畏众议的精神。
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 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 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 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听一听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大兴。 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 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 其师郭隗(wěi)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 第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有称“燕台”。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太守行》李贺
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 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
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 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
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
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 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 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 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 上蓟北楼,慷慨悲吟,
• 登幽州台歌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发挥想象,两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将如何? • (提示:渔翁、牧童、老者、恶霸、“我”、另
一位诗人、花鸟虫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题:作者通过对自己亲身登临千寻塔远
望,一览无余的视角直接描写,抒发出心中 兴奋愉悦的心情,远大的政治抱负,变法图 强,国家繁荣昌盛。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 (1)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作者为什么 见此景而涕下?
小结
• 这首诗通过写登幽州台的所见所感,抒发 了作者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愁苦情怀。

作业 背诵、默写诗歌
幽州台
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 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 其上而得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有称 "燕台"。
读准字音、节奏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自主学习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 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 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了燕昭王 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 台歌》。
合作探究
1.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 “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与情感?
诗人介绍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 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 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 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 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有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登幽州 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传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 • 2.理解诗意 • 3.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标题带有歌字的诗,一般是古乐府诗歌,是 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武帝时,设有机构 专门采集各地歌谣,整理和制定乐谱,这个 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 和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到 了唐代,这些歌词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 是这种形式却相传下来成为一种成为一种没 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古体诗的四个体裁。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游山西村》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诗五首》中的第4首。

课题以“游"为线索,诗歌以叙事、写景、融情、说理为一体,既有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对淳朴民风的赞美,同时也包含作者被贬归家的无奈。

因此,为使课堂上激起学生兴趣,以“视频解说”的形式作为主问题,让学生沉入文本,提高对诗歌的感悟能力,以及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我的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感受画面,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赏析并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深厚哲理。

教学重点:诵读诗歌,感受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赏析并体会颔联的深厚哲理。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讨论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诵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一、导入新课师:大家刚刚所诵读的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生: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师:陆游的诗有两种最明显的不同风格,一种多表现爱国之志和失国之悲让人读起来精神振奋,另一种则描写闲居的生活和乡村风情,笔调舒缓,趣意恬淡,今天我们来学习他这一风格当中的代表作《游山西村》。

(课件出示题目)二、教学新课(一)诵读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大家认为七言律诗多是怎样划分节奏?生:二二三节奏划分师:请大家根据节奏诵读此诗。

1. 根据节奏诵读2. 听音频3. 全体诵读(二)进入诗歌师:(旅游的过程总会记录,此刻的陆游就像一位博主,可能拿着手机拍着视频,他都游览了哪些地方?拍到哪些人、事、景呢?)生:游农家、游山水、游村舍、游月下(出示板书)生:看见了农家、腊酒、鸡豚……、师:请大家根据诗人的所游,所见,结合诗句,将这个游览视频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分小组完成)(要求:第一人称,第一视角)小组展示第一小组:请你不要笑话(嫌弃)我们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虽说农家酒味薄,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

登幽州台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和课后练习,以及相关资料,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独上高楼,难寻知音。

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大家知道诗人是谁吗2、指名回答。

对,就是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那时武则天当政,信用酷吏,滥杀无辜。

他不畏迫害,屡次直言上谏,对武则天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的意见,但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得他心情非常苦闷。

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陈子昂作为参谋,屡次向武则天进言,屡遭降职,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登幽州台歌》。

这样一位才子,这样一位胸怀大志的诗人写下的诗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登幽州台歌》二、初步感知1、板书课题(提醒学生认真看师书写课题,注意字的笔顺笔画,“幽”字中间一竖要写长些),齐读课题2、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登临:诗人登到高处叫“登临”,临,面对。

登到高处面对开阔的景物,人的心胸会为之一变,于是便有了许多联想和想象,抒发出来,写下来,就是诗文,陈子昂登临幽州台,幽州台在哪儿?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的大兴县,当时是战国时候燕国的国都。

燕昭王在公元前213年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有将有德有才之人),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攻陷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登幽州台歌》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登幽州台歌》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登幽州台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表达的情感。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文明的开始时,该有诗歌的吧!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两颗耀眼的明珠边闪烁着成群结伴的星星。

这些星星也发射出耀眼的光芒。

初唐时,有一个开一代诗风的开创者,他就是陈子昂。

二、学习过程1、朗读诗歌⑴齐读诗歌,读准字音和停顿⑵自由朗读,读出情感⑶个别朗读,读出个性的情感2、初通诗意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3、品读文本诗中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句子是?独怆然而涕下而此句中最富感情色彩的词是?怆然4、结合诗人、诗歌背景体悟感情①关于诗人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谏官,正八品),后世称陈拾遗。

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

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予官职。

后迁右拾遗。

曾因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

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

38岁科辞官还乡,后县令受武攸宜指使,被迫害,冤死于狱中。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②时空背景:幽州台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jì)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当时是战国时候燕国的国都。

燕昭王在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攻陷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 (1)

杜甫
东 岳:
泰 山
(坐落在山东省中部, 为中国五岳之首,古 称“岱宗”,海拔 1545米,泰山在中国 的政治、文化历史上 占有很高的地位,它 是历朝统治者祭天的 场所. )

(位于湖南中部衡 山等县境内海拔
岳: 1290米。南岳古

木参天,终年翠绿, 奇花异草,四时郁
山 香,以风景秀丽著
称。 )
【诗文背景】(齐读导读部分)
《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 首。唐云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轻的杜甫离开了长安,到兖州去省亲— —其父当时人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 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 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在这期间 写的。
诗人到了泰山脚下,但并未登山,故 题作「望岳」。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 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 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 度,极富哲理性。诗篇气魄宏伟,笔力囊 括,造语挺拔,充分显示了青年杜甫卓越 的创作才华。
杜甫,字子美,生活年 代稍晚于李白,他一生 正处在唐王朝由盛到衰 的转折期,他的诗反映 了尖锐的社会矛盾和人 民的痛苦生活,是我国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由于他的诗歌创作 上有极高的成就,被后 人称为“诗圣”。他的 诗反映出一个复新的历 史时代,被后人称为 “诗史”。
泰山的日出
龙潭飞瀑 龙潭飞瀑
诗歌大意
前两句:(在幽州台上)我向 历史长河的前端和后面望看 去,也看不到像燕昭王那样的 贤君。
后两句:当登台远眺时, 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 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 怅然泪下.
思想感情:
陈子昂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在诗歌中抒发了生不逢 时、怀才不遇、寂寞孤独的情 绪。
艺术特色: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 (1)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 (1)
都 诗都中 散 词黯国
发 都然的 着 是失诗 岁 一色词 月 段的歌 的 逝存赋 醇 去在是 香 的,让
历每所 史首有
古语 典言
你知道朗读诗词要 陈子昂
注意?
朗读古诗要注意把握诗歌的 重音、节奏、停顿、感情
初步朗读见诗人
我读到了 一个…… 的诗人
关于题目?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 种体裁,很少格律限制,形式 自由灵活。如《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琵琶行》、《梦 游天姥吟留别》等。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 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 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 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 拾旧山河,朝天阙。
唐诗宋词风韵
走过千年的风雨, 我在晴空下等 你……
生活,是煮一壶月光, 醉了欢喜,也醉了忧伤。
么而“涕下”?
(最好结合具体的诗句或 诗中的字词来分析)
穿越时空悟诗人
我从……(诗句或字词)悟 出了诗人因……而涕下
生不逢时的惆怅之情、怀才不遇的哀叹、 报国无门的悲愤、知音难觅的苦闷、建
功立业的渴望、理想破灭的痛苦……
满怀深情敬诗人
陈 子 昂
满江红
岳飞
——林清玄
回味唐诗宋词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古圣先贤 的哲思熠熠闪光,循着历史的 足迹我们对先哲敬赏,品着精 美的文字我们把灵魂滋养。
心灵悟语
每一段历史都不是过往云烟,轻拂 岁月的尘埃,我们仿佛看见先哲的 深邃辽远,仿佛听见历史的深情呼 唤。作为后代今人的我们对祖辈最 好的纪念就是让经典永恒,让光芒 永现。
《中国诗词大会》第 二季最后一场落下帷 幕,年仅十六岁的上 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 武亦姝凭借强大的实 力及淡定从容的气魄 击败了同样学识渊博、 才思敏捷的《诗刊》 编辑彭敏。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登幽州台歌》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登幽州台歌》省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16
内容解析:
古人、来者 见
前、后
时间概念 空间概念 时空概念
{无限悠悠往古 遥遥未来
} 念 空旷苍凉 抒情主体:
莽莽旷 野
17
内容解析:
1、景藏情中
藏于情中的“景”是一种“虚景”,它来自 诗人 的情思,但它反过来又进行负载和寄托。
诗人的直抒之情、“虚景”所载之情与景象 相 互交融、相互渗透,构成了一种孤寂、幽深、寥
14
登幽州台歌——丰厚内涵

这首诗用的是辞赋体(桐城辞赋体,是指中国桐城赋派作家群
创造出来的当代辞赋的新的文学属种)。体式的古朴、文辞的凝重与
情调的慷慨悲愤、意境的雄浑深远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15
登幽州台歌——总结
• 陈子昂压卷之作。 • 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 • 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
20
陈子昂还曾写过一首诗《燕昭王》,我们不妨先来理解 一下这首诗:
南登碣石馆, 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 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 驱马复归来
惟天地之无穷兮 哀人生之无穷兮 往者余弗及兮
来者吾不闻 《楚辞.远游篇》
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俯仰古今——时间的绵长 登楼眺望——空间的辽阔无垠 独自凭吊——心绪之孤单悲苦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 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担任参谋。武 攸宜根本不懂军事,接连打了几次败仗。陈子昂进谏,建议不 仅未被采纳,反而被贬斥。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 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 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 (6)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 (6)

题目解说: 游 山西 村
知背景: 从背景中,我读到了( )
知诗意:一 读 解 释 重 点 词 语:

拄从衣萧柳山丰莫 山 杖今冠鼓暗重年笑 西
无若简追花水留农 村
时许朴随明复客家
夜闲古春又疑足腊
叩乘风社一无鸡酒
门 。
月 ,
存 。
近 ,
村 。
路 ,
豚 。
浑 ,


❖ 莫:不要。 ❖ 腊酒浑:腊月所酿的酒。浑,浑浊。 ❖ 足鸡豚:借指饭菜。足,足够、充足。豚,小猪,
诗 五首
—— 游 山 西 村 陆游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他是一个富有才华而有多产的作家。他的诗歌既有 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他 能诗、能词、能散文,尤以诗的成就最高。现存诗计 9300多首。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 唐书》等,有《陆放、二两句写什么? 2.这首诗三、四两句写什么?
3.这首诗五、六两句写什么? 4.这首诗七、八两句写什么?
❖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 诗如今应作怎样的理解?我们能从中受到什 么启发?
泛指猪。 ❖ 重:重叠,重复。 ❖ 复:繁复,重复。 ❖ 疑:怀疑。 ❖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显得暗淡;花色鲜艳,显
得明亮。暗,(柳色)深绿。明,(花光)红艳。 ❖ 箫鼓追随春社近: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
村民们在迎神的萧鼓声中来来往往。追随,跟随。 指箫鼓声你追我赶,此起彼伏。
❖ 衣冠:指衣和冠,这里指衣着、穿戴。 ❖ 古风:古人之风,指质朴、淳厚的气度。
❖ 若许:如果允许。 ❖ 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乘,趁着。 ❖ 无时:无一定时间,既随时。 ❖ 叩门:敲门。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登幽州台歌-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登幽州台歌-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主备人:张曼柔 备课组成员签名:导学目标1 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一、目标导航,自主学习 《登幽州台歌》 1、自由朗读,看谁能把作者的情感读出来 2、通过朗读,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3、用白话文翻译诗歌。

4、试着背诵诗歌。

《望岳》 1、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2、用白话文翻译诗歌。

3、试着背诵诗歌。

4、试着说说作者笔下的泰山有什么特点 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登幽州台歌》 1、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什么人写出作者怎样的境遇(难点) 从时间角度。

2、后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3、诗歌通过写 ,抒发作者 情怀。

4、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艺术特色。

(难点)《望岳》(详细赏析同学们可依能力而定,赏析时可抓字眼,如“未了”、“钟”、“神”)班别: 姓名: 座号: 教务处领导签名:诗题诗《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

全诗没有一个望,却句句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试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三、疑难展示,整合提升1请你梳理以上两个环节的知识点,勾画出不懂的问题或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向小组长汇报。

2小组长收集整理组内共性问题并展示出来(可口头表达,也可板书)。

3各小组长组织本组的同学针对其它小组提出问题,与其它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4针对组与组之间都不能解决问题,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引导全体同学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四、达标测评,拓展延伸《登幽州台歌》1、诗人俯仰古今,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之情的诗句是:,2、本诗与屈原《远游》中:“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意境相近的诗句是:,3、下列对《登幽州台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一等奖创新教案《游山西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诗歌在中华文明史册上永远是最灿烂的明珠。

诵读优秀诗歌,可以让我们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情感变得丰富,从而激发起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研读教材发现,《游山西村》记载诗人被罢官闲居在家时,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

本诗寥寥56个字,围绕“游”字,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切入,生动形象的描绘农村丰收欢欣热闹的场景,刻画了农家妙事,独特风光,民俗民风,虽短小却匠心独运。

首联写山西村中人倾其所有的热情好客,一个“足”字,也表达出村中人的淳朴。

好酒好菜,让每一个来访人都被村中人的笑声打动。

颔联是本诗的神来之笔,描绘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无路可走之处,突然柳绿桃红,眼前豁然开朗,可以在描绘山水或面临困境突然出现新的转机。

用于绝处重生给人新的希望。

颈联村中人欢欣庆祝春社,祈谷丰收表达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尾联是诗人意犹未尽,想再次回来拜访,与乡民同乐,表达了对山西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设计意图:七下21课共5首诗歌,《游山西村》是一首工整的七言律诗,较之前的绝句,字数多,字难写,有哲理意味,因此综合考虑,我改变传统的由老师教授学生领悟课堂授课模式,由学生的错别字入手讲解易错字的意思,然后通过联系成语,古汉字来理解诗歌的意思,抓住律诗的韵脚感悟情感。

跳出田园诗的解读,重点把握诗歌的情感,让学生领会诗歌的哲理韵味和运用。

让爱国不只是口号,转化为行动,内化成行为的意图。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诗歌意境。

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3.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诵读感悟意境。

2、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

3、爱国思想的引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绝句、律诗,句数和字数的考察。

二、教学活动(一)1、听读默写,了解内容腊酒(蜡)(腊八粥)(味同嚼蜡),丰年留客足鸡豚(豕:猪;突:猛冲。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登幽州台歌》《游山西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这两首诗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诗歌的内涵。

品味语言.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孟子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正所谓“诗言志”。

至于“言"何“志”,那就有必要对作者的生平及生活的背景有所了解,才可能探知。

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即用知人论世的阅读方法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讲授新课:《登幽州台歌》1.知其人:陈子昂(约公元659~700)初唐著名诗人,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唐睿宗文明元年(684)进士,官至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他论诗标榜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靡文风,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2.论其世: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3. 晓其意(1)生自由读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2)指名读,齐读(3)借助注释理解诗词的意思。

4..悟其情:(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与“来者"指的是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古人: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来者:未来礼贤下士的明君。

“前不见,后不见“写出了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生命短暂,不见“明君”,功业未成,空老一生。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2)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 (2)
复习:
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目标
1.背诵默写。 2.复习诗歌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 3.揣摩、品味诗词的语言,感受诗
歌语言的凝练、形象。
以《登幽州台歌》、 《游山西村》
为首指导赏读古诗词
第一关:背诵诗歌
要求:准确、流利、诵出情感,诵 出意味来。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第二关 背得好不如默得好
译读:
1.《登幽州台歌》为我们描绘了一 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作者孤独地 站在幽州台上,仰首 责问苍天。大地茫茫, 空阔寂寥,没有一个 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第四关 《游山西村》
巩固练习
做练习
1、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全 诗紧扣一个“ 游 ”字,按时间的推移和
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从“丰年留客足鸡
豚”能够看出村里人 热情 的特点,全诗 表现 和谐 的气氛。 2、一个“ 足 ”字,表达了农家款 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 疑 ”字, 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
译读: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中的“古人”和“来者”指什么?
明确:"古人"和"来者",都是 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重用 人才的明君和贤臣。
译读:
3、“独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 么?
明确:(神态描写) 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热泪 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 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 怀才不遇、孤独和悲愤的情 怀。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游山西村-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游山西村-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游山西村教学设计边阳中学陈海银教材分析: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记录了诗人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罢官归故里后一次到山西村游赏的经历。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尝试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出课题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道出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杜甫《望岳》表明了自己的远大抱负;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悟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那么陆游呢?在山西村游玩之后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现在我们就到课文中来寻找答案。

二、解诗题,知作者1.看到题目,同学们能得到哪些信息呢?(预设:人物是陆游,地点在山西村,事件是游玩。

)2.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

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三、写作背景写于乾道三年(1167年)初春,诗人因为支持张俊北伐,北伐失败后被罢官回乡,就在诗人心中愤愤不平时,看到山村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淳朴的民风,心中便有了一些安慰,于是写下这首令后人称赞的诗歌。

四、抓字眼,学断句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诗的方法。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

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诗,正音。

4.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不懂?教师进行指导。

5 .同学们,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七言律诗)七言律诗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讲究对仗,富有节奏美和音韵美。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 (3)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游山西村》 (3)

活动四:写“游”记
• 请同学们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扩写这首诗。
• 要求: 1、条理清晰,语言优美

2、使用第一人称

3、不少于200字
人,生来就 是和困难打交 道的,或是困 难吞没懦夫, 或是强者征服 困难,我们要 相信自己,相 信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 明又一村!
活动三:抒“游”情
•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 思考: ①一座座山重重叠叠,一条条水纵横交 错,走着走着,我_____,我的心里___ _。
• ②柳荫深深,前路迷茫,穿过柳荫深处,啊, 鲜花明丽红艳,眼前忽然一亮,又是一个村庄, 我想那村庄________(村庄会是什么样 的?陆游虽然未见,但已在心中憧憬,描绘。) 我的心中________。
哲理诗句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
下》)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 行路难》)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活动一:寻“游”人
• 初读诗,要求字音准确,掌握好停 顿节奏。
• 思考:1、游山西村的是谁?说说你所 了解他的知识或诗作。
• 2、山西村中有些什么人?他们品性 如何?你怎么看出来的?
活动二:绘“游”画
• 再读古诗,发挥丰富的想象,感受 山西村的美景。
• 思考:如此美景用 “山清水秀疑 无路,柳绿花红又一村。”来描绘 如何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赏析
1、前两句诗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是谁?“来者”是谁 ?
时间角度。“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 ”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2、“念天地之悠悠”写出了空间的什么特点? 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 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3、“独怆然而泣下”体现了什么? 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 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孤寂 。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 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 的孤独感。
<游山西村> -Fra bibliotek-- 陆游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 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 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 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 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 ,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 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 “气吞 残虏”。
诗歌大意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 ,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 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 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诗歌赏析
首联:“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农家热情、淳朴、热情 好客。以丰盛的菜肴招待客人的情况。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联写村外风光,描 绘了山水复杂纡曲的美丽景象,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 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
”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这一联写村中所见所闻。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 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 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闲居,住在山阴 (今浙江绍兴市)镜湖的三山乡.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 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 之情,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 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20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游山西村》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作者简介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射洪人。唐代诗人,初唐诗 文革新人物之一。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 书论政得到武则天重视。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 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 38岁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 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1] 其存诗共100多首,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 遇》38首。
诗歌大意
直译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意译 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
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 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
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
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 闹异常,农家的穿着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 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尾联: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全诗的总结,
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 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 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 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 感情.
当堂练习
1、《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 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 是:
写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 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 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 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 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 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 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随后,陈子昂又向武 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 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掌握字词
悠悠: 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 (y ō u) 怆然: 悲伤,凄恻。 (chuàng) (c è )
涕: 古时指眼泪。 (t ì) 前: 向前看。 念: 想到。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用诗中的一句话来赞美山村的美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听朗读、注意节奏。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解释词语
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 中代指猪肉. 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 子叫做春社日. 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