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
猪蓝耳病是由蓝耳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病,它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其他地区造成了大规模的病害,给猪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控制和预防猪蓝耳病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预防措施
1. 严格做好猪场的环境卫生
猪蓝耳病是一种高传染性病害,只有在卫生环境极为恶劣的场合下才会迅速扩散。
因此,做好猪场的环境卫生是预防猪蓝耳病的重要环节。
2. 加强猪群的免疫力
在猪养殖中,加强猪群免疫力对于预防猪蓝耳病来说至关重要。
采取内疫防治措施,也可外疫加强防治,哺乳母猪及其子代可注射特别蓝耳病疫苗,预防猪蓝耳病的发生。
3. 提高猪的饲养管理水平
合理的饲养管理也可起到预防猪蓝耳病的作用。
在进行饲养管理时,应该避免猪间接接触,保持猪的干燥、清洁环境,定期对猪群消毒。
4. 加强猪的营养调理
猪的健康对营养的摄入也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加强营养调理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从而能够提高猪抵抗猪蓝耳病的能力。
二、治疗措施
1. 给发病猪注射疫苗
在发病猪身上注射疫苗可以减轻病情,同时也可以防治疾病的扩散和传播。
2. 给发病的猪进行生物制剂治疗
生物制剂是一种针对病菌的生化物质,其作用就是在人体的自然免疫防御体系中进行修复和改善,具有较好的疗效。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药物极其丰富,有着良好的防治效果,但是要注意药物治疗的时机和剂量问题,避免出现过度药物治疗的情况。
总之,预防和治疗猪蓝耳病需要全面综合考虑营养、环境和生物因素,避免诱发传染源,提高防疫意识,在猪养殖过程中严格遵守防控措施和作业规范,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措施
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措施1. 加强猪蓝耳病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病例并采取相应措施。
2. 禁止私自引进猪只,加强疫情排查和监管。
3. 加强养殖场卫生管理,保持环境清洁,减少病原体传播。
4. 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防止疫情通过外部输入传播。
5. 做好猪只检疫工作,防止患病猪只进入生产环节。
6. 加强饲料和饮水卫生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7. 建立健全的猪蓝耳病疫情报告制度,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传递。
8. 增加兽医队伍,提高疫情应对能力。
9. 提高兽医人员风险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10. 保持猪舍通风和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滋生的机会。
11. 加强猪只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疫情传播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
12. 严格执行疫苗接种规定,提高猪只免疫力。
13. 加强疫情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的疫情防控意识。
14. 严禁非法转移、销毁猪只,防止疫情的蔓延。
15. 定期对猪只进行健康监测,早发现早治疗。
16. 设立疑似病例隔离区,确保疫情不蔓延。
17. 减少人员往来,降低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18. 强化监管措施,提高疫情防控的有效性。
19. 加强相关设施和人员的消毒工作,杀灭病原体。
20. 做好饲养记录和疫情台账,便于溯源和追踪工作。
21. 制定疫情应急预案,确保疫情爆发时能够快速应对。
22. 提高相关行业协会和组织的责任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23. 鼓励养殖户及时报告疫情情况,配合相关部门采取措施。
24. 提高养殖户疫情防控知识水平,增强应对能力。
25. 建立疫情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区域和部门间的合作。
26. 避免疫情持续过长时期,减少经济损失。
27. 提高养殖户自我管理的意识,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28. 核实疫情信息,防止谣言传播给疫情防控带来障碍。
29. 提高官员和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疫情监管工作。
30. 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疫情。
31. 加强对兽医药品的管理,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使用。
32. 尽可能减少外出活动,降低感染风险。
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措施
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措施一、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蓝耳病的重要手段。
选用质量可靠、免疫原性好的疫苗,根据猪只年龄、体重和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免疫接种。
同时,加强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确保疫苗质量。
二、定期检测定期对猪只进行抗体检测,了解猪群免疫水平。
对于抗体水平较低或免疫不合格的猪只,应及时补充免疫。
同时,对于疑似感染猪蓝耳病的猪只,应进行病原学检测,确诊后采取相应措施。
三、隔离与净化一旦发现疑似感染猪蓝耳病的猪只,应立即隔离治疗。
同时,对猪舍、栏舍、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毒传播。
对于感染严重的猪群,应考虑淘汰或扑杀处理,避免疫情扩散。
四、改善饲养环境良好的饲养环境是预防猪蓝耳病的重要措施。
保持猪舍通风良好,降低饲养密度,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和饲料饮水。
同时,加强猪舍内外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粪便和垃圾,减少病毒滋生。
五、加强生物安全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对进出场区的人员、车辆、物资等进行严格消毒。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场区,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同时,加强猪群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六、提高猪只免疫力合理搭配饲料营养,保证猪只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同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免疫增强剂或抗病毒药物,辅助提高猪只免疫力。
七、疫情报告与处置一旦发现疑似感染猪蓝耳病的猪只,应立即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工作,为防控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猪蓝耳病,又称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对猪类的危害非常严重,严重影响了猪的养殖业。
该病毒对猪的感染率高,病死率大,一旦发生猪蓝耳病的疫情,将很快蔓延,给猪养殖业带来极大的损失。
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成为了猪养殖业的重要课题。
一、预防猪蓝耳病的措施:1. 疫苗接种目前,猪蓝耳病的预防主要依靠疫苗接种。
兽医部门在疫情爆发或疫情高发地区,会进行大规模的疫苗接种,以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
猪场主要应根据兽医部门的指导,对猪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确保猪的免疫力处于高水平。
2. 禁止非法交易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疾病,非法交易猪只是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猪场主要加强对猪只的来源管控,严格禁止非法交易,避免将患有猪蓝耳病的猪只引入猪场。
3. 强化疫情监测猪蓝耳病的早期发现对于控制疫情蔓延至关重要,猪场主要加强猪只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采取隔离和报告措施,避免疫情蔓延。
4. 完善卫生环境猪蓝耳病通过飞沫和粪便传播,猪场主要保持猪场的良好卫生环境,保持猪圈的清洁干净,定期对猪圈进行消毒,杜绝疫情的传播。
二、治疗猪蓝耳病的方法:1. 隔离患病猪只一旦发现疑似猪蓝耳病的猪只,应立即隔离并报告相关部门,避免病毒传播。
在猪场内建立隔离区,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降低疫情的传播风险。
2. 采取抗病毒药物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猪蓝耳病的药物,但可以采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来减轻猪只的症状和加快康复。
3. 加强营养和支持治疗猪只患病后,免疫力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贫血、消瘦等情况,应加强对患病猪只的营养支持治疗,保障其健康康复。
4. 处理病死猪只一旦发生猪蓝耳病疫情,病死猪只的处理非常重要。
猪场主要及时处理病死猪只,采取密切监测和隔离措施,避免病毒传播。
在疫情爆发或高发季节,猪场主要加强对猪只的健康监测,加强对猪只的管理和免疫接种,保障猪只免受病毒感染。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猪蓝耳病,又称猪传染性蓝耳病(PRRS),是由猪传染性蓝耳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类传染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猪蓝耳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发热、流涕、咳嗽、腹泻等,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猪只的死亡。
预防和治疗猪蓝耳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猪蓝耳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帮助养猪户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猪只的健康。
一、猪蓝耳病的预防1. 养猪场的消毒猪蓝耳病病毒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养猪场的消毒工作非常重要。
养猪场应定期对猪舍、饲料槽、饮水器、猪圈等设施进行彻底的消毒,以减少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2. 饲料和水的卫生定期清洗和消毒饲料槽和饮水器,保持饲料和水的卫生。
要确保饲料和水的质量符合标准,避免因为饲料和水中含有病毒而导致猪只感染猪蓝耳病。
3. 限制人员和物品进出养猪场要严格限制外来人员和物品的进出,避免带入病毒。
在进出的时候,要做好消毒措施,以保证养猪场的环境清洁和卫生。
4.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禁止猪只的无序调换和外出,并对工作人员进行猪蓝耳病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
5. 疫苗接种猪蓝耳病疫苗接种是预防猪蓝耳病最主要的手段。
养猪户应根据疫情情况,定期为猪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1. 及时隔离一旦发现有猪只出现猪蓝耳病的症状,应立即将其隔离,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同时要做好隔离猪只的卫生和护理工作,减轻其症状,提高其生存几率。
2. 给予适当药物治疗在隔离猪只的应根据兽医的建议,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以减轻猪只的症状,并防止疾病的恶化。
药物治疗的选择应根据猪只的具体症状和病情而定,必须由有资质的兽医进行指导。
3. 加强营养和护理在治疗过程中,要给予猪只充足的营养和良好的护理,提高其体质和免疫力,帮助其更快地康复。
要保持猪只的猪舍和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减少外界的干扰,提供安静的生活环境。
4. 加强后续管理病愈的猪只也需要加强后续的管理,包括恢复期的饲养和观察,以及对周围环境和其他猪只的检测和监控,确保病毒不再传播。
猪蓝耳病预防措施与管理建议
猪蓝耳病预防措施与管理建议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可引发猪群急性呼吸道症状、高病死率、繁殖障碍等严重后果,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了防范猪蓝耳病的爆发和传播,在养殖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与管理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猪蓝耳病的预防措施与管理建议进行探讨。
一、加强疫苗免疫疫苗免疫是预防猪蓝耳病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方法之一。
猪蓝耳病疫苗是目前养猪业普遍应用的疫苗之一,可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
养殖者应定期按照兽医建议接种猪蓝耳病疫苗,特别是在入栏、断奶、换群等重要环节,确保猪群获得充足的免疫保护。
二、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合理的环境卫生管理是预防猪蓝耳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养殖场的环境应保持干燥清洁,定期消毒,杀灭病毒和病原微生物。
其次,要加强粪便和废料的处理和清理。
再次,养殖场的饮水设备要经常检查,保持水源洁净。
通过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可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毒在猪群中的传播。
三、隔离与检疫合理的隔离与检疫措施对于预防猪蓝耳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新引进的猪只应进行隔离观察,观察期间进行必要的检疫和检测,确保新引进的猪只没有携带病毒。
疑似猪蓝耳病的猪只要进行隔离治疗,并配合兽医进行适当的检测,防止病毒扩散。
四、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猪蓝耳病的重要环节。
首先,提供良好的饲料与饮水,保证猪只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其次,保持饲养场所的通风,降低病毒扩散的风险。
此外,要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隔离,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五、加强人员卫生与防护人员卫生与防护是预防猪蓝耳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养殖人员应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将病毒带入猪圈。
此外,养殖人员进入猪圈前要进行必要的消毒,更换工作服,减少传播病毒的风险。
六、做好疫情监测与报告及时的疫情监测与报告是预防猪蓝耳病的基础。
养殖场要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体系,对猪群的健康情况进行定期检测,如发现疫情要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2023年猪蓝耳病防治方案
2023年猪蓝耳病防治方案一、猪蓝耳病概述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呕吐、腹泻等,严重时可导致猪只死亡。
二、疫情监测与报告1. 加强疫情监测: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包括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等猪群的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2. 加强病例报告:鼓励养殖者及时报告疑似病例,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病毒预防与控制1. 加强养殖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消毒养殖场及设施设备,减少病毒传播途径。
2. 强化防疫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加强猪群疫苗接种,保证免疫覆盖率。
3. 严格管控野猪传播:建立野猪防控机制,加强对野猪的监测,防止野猪与养殖猪发生接触。
4. 严禁野生动物交易:加大对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的打击力度,减少野生动物介导的病毒传播。
四、病例处置与防控措施1. 确诊病例的隔离:对发现的疑似病例进行隔离,并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确诊后立即隔离治疗。
2. 杀灭感染源:对病毒感染的猪只及时进行安乐死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3. 健全屠宰检验制度:加强屠宰检疫工作,对每头猪进行病理学检查,确保市场上的猪肉安全。
4.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对与病例接触的人员进行健康状况监测,发现异常立即隔离观察。
五、宣传教育与舆论引导1. 加强猪蓝耳病知识宣传: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猪蓝耳病的病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并普及养殖管理技术。
2. 积极引导舆论:加强互联网舆论引导,防止谣言传播,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科学素养。
3. 制订猪蓝耳病应急预案: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制订猪蓝耳病应急预案,做好各项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六、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流1. 加强国际合作:与相关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和国家进行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猪蓝耳病的研究和防治工作。
2. 及时共享信息: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及时了解病毒变异和传播趋势,以便做出及时应对。
猪蓝耳病的防控及疫苗种类简介
猪蓝耳病的防控及疫苗种类简介猪蓝耳病(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简称PRRS)是一种由猪蓝耳病毒(PRRSV)引起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影响猪的繁殖和呼吸系统,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造成很大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猪蓝耳病的爆发和传播,人们广泛使用疫苗进行预防和控制。
下面将对猪蓝耳病的防控措施以及疫苗种类进行简要介绍。
猪蓝耳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持猪场卫生:猪蓝耳病病毒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如温度、湿度和氧含量等,因此保持猪场的干燥和清洁非常重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清洁消毒,有效防止病毒的存活和传播。
2. 强化猪群的免疫力:猪蓝耳病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性,不同菌株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针对不同菌株的疫苗对其免疫效果有限。
但适当地使用疫苗可以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减轻感染病毒的损失。
合理营养和良好管理也是提高猪群免疫力的重要措施。
3. 强化猪群的检疫和隔离措施:新引入的猪只应进行检疫和隔离观察,确保不携带病毒进入猪群。
对感染病毒的猪只要及时隔离、治疗和消毒,防止病毒的传播。
4. 加强病情监测和报告:定期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可能的感染和疫情,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报告,加强病情的信息共享和沟通。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以下几种猪蓝耳病疫苗:1. 活疫苗:目前市场上使用较广泛的疫苗种类。
活疫苗是指使用活病毒制备的疫苗,能够在猪体内持续复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
活疫苗的优势是能够较好地模拟实际感染的情况,激发猪体免疫应答,但也存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突变和致病的风险。
2. 灭活疫苗:灭活疫苗是将病毒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但仍保留病毒外壳和表面抗原,能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
灭活疫苗的优势是安全性较高,不会导致病毒复制和致病,但免疫效果可能相对较弱。
3. 重组疫苗:重组疫苗是将病毒的基因工程片段与其他病毒或质粒进行重组,制备而成的疫苗。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
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毒传播迅速,病死率高,对
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
以下是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预防措施:
1. 加强猪场卫生管理。
在养殖场内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清洗、消毒猪圈和设备,特
别是病猪死亡后必须及时清理,以减少病毒的传播。
2. 对新引进猪只进行隔离和检疫。
新引进的猪只必须进行隔离和检疫,确保其身体
健康,防止病毒的传播。
3. 做好猪群免疫工作。
及时为猪群接种猪蓝耳病疫苗,建立健全的免疫制度,以保
证猪的健康安全。
4. 控制病媒传播。
适时灭杀蚊子、苍蝇等传播病毒的昆虫,尽可能减少病毒的传
播。
治疗措施:
1. 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猪只。
如果发现猪出现病症,应及时隔离,防止病毒的传
播。
2. 采用有效的药物治疗。
针对猪蓝耳病病毒,可使用病毒抑制剂、免疫增强剂等药
物治疗病猪,但应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3. 加强营养和护理。
对患病猪只应加强营养和护理,维持其身体的平衡和免疫力,
促进其恢复健康。
总之,猪蓝耳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多方面的手段和措施,需要加强养猪场的卫生管理,进行科学的免疫和药物治疗,提高猪的免疫力和健康水平,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猪蓝耳
病的传播。
猪蓝耳病的防控策略与预防
猪蓝耳病的防控策略与预防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蓝耳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猪只发热、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和呼吸困难等。
该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控策略和预防措施对于保护猪群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猪蓝耳病的防控策略与预防措施,以期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一、加强养殖环境管理1. 确保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猪舍,清除废弃物、积水和粪便,保持环境干净卫生,避免形成蓝耳病病毒的传播场所。
2. 保持通风良好:保持猪舍的通风良好,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减少病毒的积聚和传播,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1. 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定期对养殖场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病例并报告,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
2. 加强养殖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相关政府部门建立紧密联系,及时向其汇报疫情情况,以便协助应对紧急情况。
三、加强生物安全措施1. 限制人员进出:严格控制人员进出养殖区域,设立人员消毒站,并要求相关人员更换专用的工作服和鞋套,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2. 防止野生动物入侵:采取措施防止野生动物进入养殖场,避免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播给猪群。
四、确保养殖场的卫生与消毒1. 定期消毒:定期对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确保养殖场的卫生状况,减少病原体的存留。
2. 防止交叉感染:对新购入的猪只进行隔离观察,防止潜在感染源的引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五、合理饲养与营养管理1. 提供高质量饲料:为猪只提供高质量、均衡的饲料,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
2. 加强饮水管理:为猪只提供干净、清洁的饮水,保持饮水设施的清洁,并定期更换水源,减少病原体的传播途径。
六、加强兽医监管和疫苗接种1. 定期检查与诊断:定期请专业兽医进行猪只的健康检查,及早发现猪蓝耳病病例,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疫苗接种:根据饲养猪只的情况和病毒的流行情况,及时进行疫苗的接种,提高猪只的抵抗力,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
种猪场蓝耳病防控措施
种猪场蓝耳病防控措施一、建立疾病监测预警机制1. 每月对种猪场蓝耳情况进行监测,可以采集产房仔猪的睾丸液(采集方法:将阉割的睾丸收集到一个封口袋中,过一段时间后,袋中自然析出一些液体,将液体收集到2 mL离心管中,即为睾丸液),或者保育舍猪群唾液,或有蓝耳表现的差弱仔猪2~3头血样送检,监测种猪场蓝耳感染情况。
2. 根据家庭农场两周内和五周内死淘情况,对应所投苗种猪场,对两周内死率淘大于1%或五周内死淘率大于2%苗源的种猪场进行调查,对相应线别仔猪或母猪采样检测;两周内死淘率大于1.5%或五周内死淘率大于3%苗源的种猪场,须进行全场蓝耳抗体普查(具体方法:以线为单位,公猪随机采5头血样,怀孕猪随机采15头血样,哺乳母猪和其所带仔猪随机采10头血样,分离血清,使用ELISA 方法检测蓝耳抗体水平)。
3. 后备种猪引种前须进行蓝耳监测(可采集唾液进行qPCR检测),外购或外调精液须每周进行一次蓝耳检测,防止引入带蓝耳病毒的种猪或引入新的蓝耳毒株。
4. 通过qPCR方法检测到核酸阳性的猪只,须进行毒株分型鉴别(可使用鉴别引物进行PCR检测,也可以扩增毒力相关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
5. 各分公司技术室须恢复蓝耳监控表的填写并持续更新,每月底传阅一次给片区兽医和健康管理组备案。
二、制定合理的免疫方案1. 建立优势毒株。
建立优势毒株是猪场蓝耳病稳定的关键,目前各猪场均使用勃林格的经典蓝耳弱毒苗作为基础免疫疫苗,未经审批不得更换其它毒株的活疫苗,确保毒株单一稳定。
2. 做好灭活疫苗的对型免疫。
根据种猪场的蓝耳监测情况,以及所产猪苗在家庭农场的监测情况,及时发现毒株变化。
若猪场出现非经典蓝耳毒株,如类NADC30毒株、疑似圆环毒株、QYYZ毒株或其重组毒株等,种猪场可以申请在免疫弱毒苗1个月后加强普免对型毒株的灭活疫苗。
3. 做好后备猪的免疫计划。
减少引种频率,引种间隔不低于3个月,引入的后备猪须做好隔离,其蓝耳普免时间应应与场内种猪群普免时间对应,例如种猪群是2月、6月、10月普免蓝耳活疫苗,后备猪进场后第一次免疫与种猪群同步,一个月后加强一次免疫;若引入后1.5个月内场内种猪群无蓝耳普免计划,可提前对后备猪进行免疫,下一次普免时同步。
猪蓝耳病防控五要点
猪蓝耳病防控五要点
一是封闭到位。
禁止闲杂人员进入猪场栏舍,饲养人员不得串岗,禁止外来车辆进场区。
全球品牌畜牧网讯: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俗称蓝耳病)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
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
猪场如何有效地控制?
一是封闭到位。
禁止闲杂人员进入猪场栏舍,饲养人员不得串岗,禁止外来车辆进场区。
二是消毒到位。
实施严格消毒制度。
每星期对栏舍、用具和周围环境消毒2至3次,农村散养猪栏用消毒液或石灰水刷白消毒。
三是免疫到位。
用国家批准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对所有生猪进行接种免疫。
一般情况下,商品猪在23至25日龄时接种一次,种母猪配种前还应加强免疫一次,种公猪每隔6个月免疫一次。
猪e网介绍,发现疫情,应开展紧急预防注射。
四是禁调到位。
做到不到疫区和外地调运仔猪和肥猪,提倡“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养殖方式。
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猪群抗病能力。
五隔离到位。
一旦发现疫情,立即隔离病猪。
按“四不一处理”规定处置病猪、死猪,即不宰杀、不转运、不销售、不食用,采用深埋病猪、死猪等无害化处理方法,切不可乱丢乱弃病猪、死猪。
猪蓝耳病是猪场一大杀手,做好疾病防控很重要。
2024年猪蓝耳病防治方案
2024年猪蓝耳病防治方案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蓝耳病毒(PRRSV)引起的病毒性疾病,对猪的生产具有重要的经济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在2023年的暴发和传播,需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
以下是针对2023年猪蓝耳病的防治方案,供参考:一、加强生物安全管理1. 严格控制猪只进出场所:所有进出场的猪只应进行严格检疫和隔离。
减少场间人员的接触和传播机会。
2. 健全防疫制度:建立完善的防疫记录,对每个猪群的疫苗接种、检测结果等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分析,以便于监测疫情和追溯。
3. 加强场地和设施的消毒:对养殖场的环境、设施等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降低病毒的存活和传播风险。
二、强化猪群管理1. 选择抗猪蓝耳病母猪:通过选择抗猪蓝耳病母猪,提高产仔猪的免疫力,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
2. 定期进行猪群的检测:通过定期的血清学检测,了解猪群的感染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阻断传播链。
3. 疫苗接种:根据猪群的病毒株类型选择合适的疫苗并按照规定接种时间和剂量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4. 加强饲养管理:优化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饲料和水源,增强猪只的健康状况,减少患病风险。
三、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1. 建立监测体系:建立猪蓝耳病的监测网络,包括实验室检测和临床症状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
2. 加强病例追踪:对发现的病例进行追踪和隔离,避免病毒的传播。
对病死猪进行尸检,确认病因,防止类似疫情再次发生。
3. 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对猪蓝耳病病毒的研究,探索病毒的变异规律和传播途径,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1. 宣传猪蓝耳病的危害:通过媒体、宣传品等方式,向农户和养殖户普及猪蓝耳病的危害性和防控措施,提高防控意识。
2. 培训农户和养殖户:组织定期的培训班,培训农户和养殖户关于猪蓝耳病的防控知识和技术,提高防控的能力和水平。
3. 加强合作与交流:与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农业企业等建立合作与交流机制,共同研究和推进猪蓝耳病的防治工作。
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措施
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措施1. 定期组织猪场工作人员进行猪蓝耳病防控知识培训。
2. 严格控制猪只进出场的流通,并严格执行隔离制度。
3. 强化疫苗免疫,确保所有猪只按时接种猪蓝耳病疫苗。
4. 对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建立完整的疫苗管理档案。
5. 定期对猪场环境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猪场内的卫生环境。
6. 加强对饲料、水源和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7. 配合当地政府开展猪蓝耳病监测和报告工作,做好疫情信息的及时上报。
8. 严格实施病死猪、废弃物处理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9. 建立定期检测猪只健康状况的机制,及时发现病例并采取措施。
10. 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意识,加强自查自报,配合疫情调查和处置工作。
11. 加强对猪场进出人员、车辆和设备的消毒和检疫。
12. 加强疫情跟踪排查,掌握猪场疫情动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
13. 定期进行猪蓝耳病疫情风险评估,调整防控策略。
14. 建立疫情应急预案,做好猪蓝耳病疫情爆发的应对准备。
15. 制定猪场内人员的防护措施,提高员工自我防护意识。
16. 加强对疫情防控物资的储备和管理,确保应急物资充足。
17. 指导养殖户采取良好的养殖管理措施,提高猪只免疫力。
18. 严格控制禽畜自由进出,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19. 加强猪场消毒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消毒效果。
20. 推动猪场全面封闭化管理,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性。
21. 在猪场周边建立疫情监测点,强化对周边环境的监控。
22. 积极开展猪蓝耳病病毒携带者的筛查和隔离工作。
23. 加强与养猪相关的产业链各环节合作,建立疫情信息共享机制。
24. 健全猪蓝耳病疫情的处置工作机制,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25. 加强政策宣传和普及工作,增强社会对猪蓝耳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6. 定期组织猪场进行疫情演练,提高疫情应对能力。
27. 支持科学研究,推动猪蓝耳病防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28. 加强对养殖户的指导和扶持,提高猪场的整体防疫水平。
猪蓝耳病防治方案
猪蓝耳病防治方案猪蓝耳病是一种经皮肤接触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耳朵变为紫色,嗜酸性小球增多。
本文将介绍猪蓝耳病的防治方案。
一、疫情监测与报告1. 加强疫情监测,定期对猪群进行体温检测和耳朵颜色观察。
2. 对发现的异常猪只,及时采集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确认,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二、病毒隔离与消毒1. 对已确认感染病毒的猪只,应当及时隔离,并与其他猪只分开养殖,确保不再传播病毒。
2. 对猪场环境,饮水设备、饲料桶等器具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以防止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
三、加强养殖管理1. 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群的屏障控制,防止病毒从外部进入猪场。
2. 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保持其健康状态,提高疾病抵抗力。
3. 合理安排猪只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以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四、疫苗防控1. 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建立健全的疫苗免疫计划。
2. 对于怀孕母猪,应在妊娠期进行疫苗接种,以提高仔猪的抵抗力。
3. 定期对饲养的猪群进行疫苗的加强接种,全面提高猪只的免疫屏障。
五、营养调节与防治1. 合理调整饲料的组成,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提高猪只的营养水平和免疫力。
2. 添加益生菌或抗生素等增强猪只对病毒的抵抗力,并促进其身体的康复。
3. 对于疫情暴发的猪群,应及时开展药物治疗,控制疾病的进一步扩散。
六、加强人员卫生与防护1. 进入猪场前,必须要进行必要的消毒灭菌处理,以防止病毒通过人员传播。
2. 禁止携带疾病的人员进入猪场,避免病毒通过人员传播。
3. 猪场内的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综上所述,猪蓝耳病的防治方案主要包括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病毒隔离与消毒、加强养殖管理、疫苗防控、营养调节与防治、加强人员卫生与防护等措施。
只有做到全面防控,才能有效地遏制猪蓝耳病的传播,保障猪群的健康与养殖业的发展。
防治猪蓝耳病主要措施
对进入猪舍的人员进行消毒,可以 使用酒精或紫外线灯进行手部和衣 物的消毒。
03
治疗措施
对症治疗
01
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如解热、消炎、抗病毒等, 以缓解猪只的病痛和不适。
02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猪年龄、体重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猪只尽快康复。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
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利 巴韦林等,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
抗生素
如果猪伴有细菌感染,可以使用适当 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以防止继发感染 。
消毒措施
猪舍消毒
对猪舍进行定期的全面消毒,可 以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等
消毒剂。
饮水消毒
对猪的饮用水进行消毒,可以使用 漂白粉或二氧化氯等消毒剂。
防治猪蓝耳病主要措施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预防措施 • 控制措施 • 治疗措施 • 监测和报告
01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01
02
03
定期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类型 ,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计 划,确保猪群得到及时、 有效的免疫。
选择合格疫苗
选用正规渠道的合格疫苗 ,避免使用过期或假冒伪 劣疫苗。
3
培训监测人员
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监测技术水平和操作 规范。
疫情报告制度
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要求养猪场、屠宰场、兽医等相关人员及时 报告疑似疫情。
疫情报告的及时性
确保疫情报告的及时性,以便迅速采取应对 措施。
疫情报告的准确性
提高疫情报告的准确性,避免误报和漏报。
猪蓝耳病的防制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环境污管理,减少饲养密度,加强通风、防暑降温,改善猪舍环境。
调整日粮,对病猪饲喂高能量饲料、青绿饲料,提高维生素含量,矿物质含量,注意氨基酸平衡,全面提高猪群抵抗力。
2、严格封闭管理。
养禽场必须做到全封闭,避免鼠、鸟、蚊、虫等将病毒带入场内,对养殖场周围进行灭鼠、蚊、虫等。
3、严防人员进出。
养殖场严禁无关人员进出,特别是养殖场的人员,必须禁止。
饲养员尽量不接触其他人员、畜禽和畜禽产品以及畜禽污染的地方。
严禁从场外购进猪肉及产品类食用。
4、消毒灭源要彻底。
对进入场的所有物品进行严格消毒,粪便进行发酵杀毒。
对周围环境,无疫情时隔天消毒一次;发生疫时,室内外消毒一天一次。
带畜消毒必须用对牲畜无害的消毒剂,疫情爆发期间,可以稍加大剂量。
5、打牢基础免疫。
目前市面上蓝耳病疫苗免疫效果好。
按程序免疫进行蓝耳病免疫,确保免疫效果,可以防止本病的发生,减少感染风险。
6、强化监测与诊断。
对免疫效果进行监测,对免疫效果较差的养殖场,须查找原因并进行再次免疫;同时对养殖场的其它疫病进行诊断和监测,确保免疫效果和成活率。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
猪蓝耳病的预防及治疗猪蓝耳病是一种由猪蓝耳病毒引起的猪类传染病,病毒主要通过病猪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播,引起猪的呼吸道感染和全身性疾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给猪场的发展和经济利益带来了严重威胁。
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对于猪场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猪蓝耳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帮助养猪户更好地管理猪群健康。
一、预防措施1. 加强猪场卫生管理猪蓝耳病毒主要通过病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播,因此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是预防猪蓝耳病的关键。
要做好猪舍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和污物,保持猪舍干燥清洁。
要确保猪饲料和饮水的卫生安全,定期清洗和消毒饲料槽和饮水器,避免猪群因为受到脏水和脏饲料的感染。
猪场的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避免将病毒传播给猪群。
2. 严格控制野生动物和昆虫野生动物和昆虫可能是猪蓝耳病的潜在传播媒介,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它们的进入和滋生。
猪场周围应该设置防护网和隔离措施,防止野生动物和昆虫进入猪舍和猪场。
要做好病媒昆虫的防治工作,如蚊子、苍蝇等可能成为病毒传播者的昆虫,要采取相应的灭蚊、灭苍蝇等措施,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3. 选择高抗性的猪种猪蓝耳病毒对不同品种和血统的猪具有不同的感染能力,因此在饲养猪群时应选择高抗性的猪种。
通过选育和改良,选取对猪蓝耳病毒具有良好抗性的品种,可以有效地降低猪蓝耳病在猪群中的传播和发病率。
4.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的重要手段。
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多种能够有效预防猪蓝耳病的疫苗,养猪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一般来说,妊娠母猪可以在怀孕15-30天时接种猪蓝耳病疫苗,可以提高新生猪对该病的抗体水平,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对于成年猪和小猪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保障猪群的免疫力,降低疫情发生的风险。
二、治疗措施1. 隔离治疗一旦发现猪群中有猪蓝耳病的症状,应立即对患病的猪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病毒的传播。
隔离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并使患病的猪有更好的机会康复。
猪蓝耳病防治方法与免疫措施
提高猪群抵抗力,减少发病几率
合理安排饲养密度
01
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合理安排饲养密度,保证猪群
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定期接种疫苗
02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计划,对猪群进行蓝耳病疫苗接种,
提高其抵抗力和免疫力。
监测疫情
03
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疫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
疾病传播。
06
相关案例分析
该猪场定期对猪舍、员工宿舍、办公 区域等进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安全 。
疫苗接种与抗体检测
该猪场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并定期检 测猪群的抗体水平,确保猪群具有足 够的免疫力。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实验室检测
采集病猪的血液、组织样 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便 确诊。
鉴别诊断
与其他猪病进行鉴别,如 猪瘟、猪流感等,避免误 诊。
做好治疗工作
隔离措施
将患病猪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 。
对症治疗
针对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使用退烧药物、补充营养等。
防止继发感染
使用抗菌药物等预防继发感染。
实施扑杀措施
按照国家规定
注意与其他疫苗接种时间的间隔,避免免疫干扰。
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免疫方法
根据当地疫情和猪场实际情况选 择适合的疫苗,并按照说明书正
确使用。
采用肌肉注射、口服等合适的免 疫方法,确保疫苗接种剂量和接
种部位准确。
注意疫苗保存温度和有效期,避 免疫苗失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免疫监测与效果评估
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了解猪群的免疫 水平,及时发现免疫不足或免疫过度的
该猪场定期进行血清学检测, 了解猪群蓝耳病感染情况,及
猪蓝耳病防治方案
猪蓝耳病防治方案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PRRS),是由蓝耳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类传染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毒感染猪只、空气传播、病原体携带者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播,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
为了预防和控制猪蓝耳病的爆发和传播,制定一套全面的猪蓝耳病防治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加强养殖场的卫生管理1.1 建立和完善养殖场的环境卫生检疫制度,定期对猪舍、设备、器具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减少病原体滋生的环境。
1.2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猪只的饲养环境干净、卫生,避免露天饲养或使用污染的饲料、饮水。
1.3 限制养殖场的人员出入,定期接种疫苗,采取必要的消毒与隔离措施,防止人员间的交叉感染。
二、规范运输与交易环节2.1 运输工具、设备和人员要做好消毒工作,在每次运输前对车辆等设备进行清洁并使用有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2.2 在猪只交易和运输过程中,严禁混养、混运猪只,不同猪场之间的猪只不得直接交易。
2.3 严格控制对感染猪的运输,确保汽车、船只等运输工具不成为病原体的携带者。
三、加强检疫与早期诊断能力3.1 对所有进入养殖场的猪只进行检疫,排除携带疫情的猪只,对发现的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
3.2 建立完善的病原体检测实验室,提高病原体的检测与鉴定能力,对疫情进行早期诊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3.3 对新进的猪只进行隔离观察,在排除潜在的感染风险后才能放入正式养殖场。
四、疫苗接种与免疫管理4.1 选择有效的疫苗进行接种,定期对猪只进行必要的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
4.2 定期进行免疫力检测,调整疫苗接种计划,根据疫情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疫苗接种。
4.3 善于利用疫苗与其他疾病的联合接种,提高猪只的综合免疫能力。
五、加强养殖场与政府监测机构的合作5.1 养殖场要主动与相关政府监测机构建立联系,并及时报告猪蓝耳病的疫情,接受监测人员的指导和帮助。
5.2 政府监测机构要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督,做好病例的登记,并及时提供疫苗、药物等必要的防治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疫 病 防 控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 30卷 第11期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朵蓝紫,易并发或继发其他传染病为特征。
猪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易感猪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病猪和带毒猪是蓝耳病的主要传染源。
猪蓝耳病主要侵袭繁殖和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仔猪断奶前高死亡率、育成猪的呼吸道疾病三大症状。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做好本病的诊断及预防十分必要。
1 流行病学猪蓝耳病在通常情况下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冬季和春季发病率较高。
该病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患病猪和带毒猪可向空气排毒,污染周围环境,如果消毒措施不到位,病毒可在猪舍内长期存在。
气候骤变、猪只引进等往往成为引发本病的诱因。
2 临床症状2.1 母猪急性感染母猪:持续高热、昏睡、体温达40℃~41.5℃、脉搏加快、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粪干带黏液血丝,传染迅速,怀孕母猪用抗生素治疗效果甚微。
当母猪体温下降后,3~5 d 开始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率达20%~25%,产后仔猪发病率高,成活率低。
慢性感染母猪:猪体质差,黏膜苍白,黄疸、消瘦、咳嗽,部分腹式呼吸,发情推迟或屡配不孕,随着病情延长,猪四肢、耳部发绀,出现蓝紫色,从耳肩部开始逐渐蔓延全身变色。
哺乳母猪泌乳减少,甚至无乳,加快仔猪死亡,特别是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可达40%~80%。
如不加强护理,可导致母猪病状加重、死亡。
2.2 种公猪种公猪感染后咳嗽、喷嚏、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急促,但症状较轻,持续时间短,暂时性精液减少、精液品质下降,死精增多。
2.3 架子猪临床表现轻度流感症状,厌食、沉郁、贫血。
4~5 d出现轻度黄疸,体温41℃以上,后期咳喘,四肢发绀,双耳背面边缘及尾部出现青紫色斑块,发病率为10%左右,死亡率50%左右,7~10 d死亡率最高。
2.4 仔猪病情常常较重,初生仔猪贫血,轻度黄疸、发烧、扎堆、腹泻,死亡率最高可达85%。
随着病情的发展,仔猪皮肤由苍白到轻度黄染,后期青紫发绀,胸腹尤为明显,呼吸困难,咳喘尤为明显,个别猪口鼻奇痒,6周龄断奶仔猪僵猪比例大,发育迟缓。
3 病理变化病死猪皮肤色淡似蜡黄,鼻孔有泡沫,气管、支气管充满泡沫,胸腹腔积水较多;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间质明显增宽,部分猪有渗出性肺炎或大叶肺炎;肝肿大变性,棕黄色,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有出血斑点;肾苍白肿大,表面有凹凸不平灰白色坏死灶,脾脏肿大变软,结肠内容物稀薄;肾包膜易剥离,表面有针尖大出血点;仔猪皮下水肿,体表淋巴结肿大,心内膜充血,心包积液。
4 综合防控措施4.1 预防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减少该病造成的损失。
4.1.1 常规预防(1)农村中小规模猪场应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加强出入检疫工作,确实需从外地购入种猪时,应严格检查、检疫、消毒,隔离饲养观察15 d以上,经检疫确属无疫病,方可混群饲养。
尽量减少仔猪寄养,避免不同来源的猪只混群。
(2)改善农村传统猪场的设施设备,加强日常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做好经常性消毒和防疫工作。
育肥猪全进全出,出栏后彻底消毒,空栏14 d后方可饲养健康猪。
(3)建立无毒清净猪场,实行产房隔离,哺乳仔猪应尽早断奶。
(4)提供猪群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保持猪群合理、均衡的营养水平。
经常检查或检测饲料质量,对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必须废弃。
(5)调整饲养密度可有效控制猪呼吸道病,提高猪群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
(6)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做好小气候环境的控制。
改善猪舍环境条件,加强猪舍通风对流,保持舍内空气的新鲜度,降低氨气浓度,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4.1.2 疫苗预防按照规定免疫程序做好猪蓝耳病的强制免疫工作。
(1)种公猪:每年免疫1次,采精或配种前2~3个月首免,2 ml/头皮下或肌肉注射。
间隔20 d后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1次。
(2)母猪:初产母猪在产前4周接种1次疫苗,经产母猪可在配种前5~7 d首免,2 ml/头皮下或肌肉注射,间隔20 d后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
(3)仔猪:14~18日龄时,1 ml/头首免,4~6周龄加强免疫1次。
4.2 药物防治本病尚无特效药治疗,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同时,治疗主要是针对病猪进行抗病毒、解热、消炎。
常用药物包括泰乐菌素、长效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恩诺沙星、阿司匹林等广谱抗生素做临时辅助治疗。
4.3 疫区防疫消毒及无害化处理(1)农村散养及中小规模猪场发现疑似猪蓝耳病死亡病例的,应按规定及时向当地乡镇畜牧兽医管理站、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由上述部门派动物防疫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初步调查核实,对死亡病例、疑似病例、同群猪实施“四不准一处理”措施(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严禁将病死猪只乱抛乱弃,并按“早、快、严、小”原则及农业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采取隔离、封锁、扑杀、消毒、深埋及紧急免疫措施,把动物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疫区周围3 km内的养猪场紧急免疫接种猪蓝耳病疫苗,加强环境消毒(场地消毒可用1%~3%的烧碱),实行带猪消毒(可用0.2%的过氧乙酸),保持饲养用具的清洁,减少饲养密度,通风、降温,改善猪舍环境,防止猪群流动。
发病期间停止猪只出售,停止从外地购猪,隔离治疗病猪,场内健康猪群应努力做到停止或少移动,减少疫病传播机会。
(3)对疫区周围3 km以外、8 km以内的健康猪群,开展紧猪蓝耳病及其综合防控措施朱贵明(福建省长汀县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福建龙岩 366300)・106・疫 病 防 控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4年 30卷 第11期急免疫接种猪蓝耳病疫苗。
特别是规模饲养场,建议立即使用猪蓝耳病疫苗对全部母猪和公猪进行免疫,基础免疫进行2次,间隔3周,以后每隔5个月免疫1次。
由于疫苗注射后要经过28 d才能产生抗体,因此在免疫注射的同时可以配合使用疫苗增效剂。
另外,若发生猪蓝耳病,通常会伴有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猪附红细胞体等病发生,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明显下降,因此,要加强猪瘟的免疫工作。
规模饲养场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时要保证质量,可适当增加剂量,注意接种消毒,防止免疫失败或人为传播疫源。
我国中小型种猪场要想在目前的猪价行情下有所盈利,除需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繁殖率外,成活率应放在首位。
要保证较高的成活率,需按照“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疫病防控方针。
笔者结合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从猪场建设、猪场日常消毒、猪群疫苗接种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小型种猪场应该如何有效的进行疾病的防疫与免疫,以便供广大养殖户借鉴与参考。
1 猪场建设建猪场时,就应考虑到日常养猪生产中的猪病防控。
在选择场址时,除要交通便利外,还应远离交通要道和人群集居区,标准化的种猪场应距离交通要道和人群集居区至少200 m,500 m以上更好。
另外,种猪场方圆至少500 m不应有其他养殖场,1 000 m以上会更好。
猪场建设时,在场门口与生产区门口要建消毒池与消毒通道。
消毒池的长度与深度以消毒池装满2/3消毒水后能够使长度可超大卡车的前后边沿、深度可淹没卡车轮胎1/2为宜。
在每栋猪舍的门口也要建小型消毒池,一般深为3~5 cm、长为1 m、宽为1 m,便于对进入人员和车辆的消毒。
每栋猪舍内要建有专门的料车道和粪车道,料车道建在猪栏前面,粪车道建在猪栏后面。
如能在每栋猪舍的门口上方安装一盏紫外灯,则更有利于防疫。
2 消毒及药物选择猪场建成后,要想杜绝传染病的传入和暴发应对猪场进行严格和科学的消毒。
2.1 选择消毒药任何一个养殖场不可能常年只用一种类型的消毒药,这样细菌会对消毒药产生耐药性,防疫效果很不理想。
猪场应至少使用三种不同类型的消毒药,场地消毒、猪场消毒池宜使用便宜、高效的消毒药。
如:场地消毒可用烧碱加生石灰,消毒池可选用百毒杀(酚类消毒药)、氯制剂、烧碱等。
而消毒通道、动物栏舍可以使用高效、低毒、无刺激性气味的消毒药为宜。
如:碘制剂(新碘安消、聚维酮碘)、醛制剂(戊二醛、醛立杀)、硫酸氢钾等。
2.2 消毒药的使用应做到带猪消毒2次/周,消毒池、消毒通道时刻有消毒药水,场地消毒1次/半个月,消毒药应该每周或每半月更换一种类型,轮替使用,这样就避免了细菌和病毒对消毒药产生耐药性。
2.3 注意事项用生石灰场在炎热季节场地消毒时浓度不可过大,否则,易诱发猪群的呼吸道疾病。
3 计划免疫猪场应根据地方疫病流行情况科学制定免疫程序。
种猪需要接种的疫苗有猪瘟、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口蹄疫、巴氏杆菌,其中,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在后备养猪阶段免疫接种,经产母猪一般无需再接种该疫苗,猪瘟、巴氏杆菌,每年需接种2~3次,伪狂犬病一般在母猪妊娠后期接种,口蹄疫一般在秋末时节免疫接种2次。
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可根据地方具体的疫病流行状况进行选择性接种免疫。
小猪断奶前应接种1次猪瘟,在56~70日龄分别接种猪瘟、伪狂犬疫苗各一次。
冬季来临前也要接种口蹄疫疫苗2次。
肉猪主要接种的疫苗包括猪瘟、口蹄疫。
除接种疫苗外,整个猪场每年应全群驱虫2~3次,可选用含有阿苯达唑的伊维菌素进行拌料驱虫,连用1周。
如果能够切实做到、做好以上3个方面,猪场可确保无重大疫情发生。
浅谈猪场的防疫技术张 伟 金玉荣(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广西柳州 545003)[摘 要]本文从猪场建设、日常消毒、疫苗接种3个方面对猪场的防疫和免疫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旨在为中小型种猪场提供一些防疫技术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 猪场 防疫 免疫作者简介:张伟(1983-),男,河南安阳市人,讲师,猪场场长,主要从事《养猪生产》教学和研究工作。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