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七年级专题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专题

七年级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一)阅读下列文言选段,完成7~10题。

(12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馳,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⑴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诚子书》)【乙】吕蒙入吴,王功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⑵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

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抄;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世祚(zuò):指国运。

②玄:深奥。

③政:只,仅仅。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4分)①险躁则不能治性..( ) ②遂.成枯落( )③诵《易》一部..( ) ④向.梦见伏羲(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分)(1)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从哪个方面米“诫子”的(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文中能体现乙文“蒙呓诵文”之精神的是哪几句话?(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文言文,完成8-10题。

(12分)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文言文阅读王安石在相位,子妇①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②。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巡,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③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儿子的媳妇。

②馔(zhuàn):食物。

③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谒公谒:拜见B. 觉饥甚而不敢去去:前往C. 其人已心怪之怪:怪怨D. 萧氏子颇骄纵颇:非常(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公约之饭汝心之固,固不可彻B. 意为公必盛馔贤能为之用C. 觉饥甚而不敢去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D. 留其四傍其真无马邪?(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 王安石请萧氏子吃饭,却故意很迟才开饭,又以简单的菜肴招待他,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

B. 萧氏子特意拜访当朝宰相王安石,以为能尽享豪宴,反映了他贪图富贵、趋炎附势的性格。

C. 王安石拾取萧氏子吃剩的胡饼来吃,用实际行动批评了这个娇生惯养的萧氏子,让他羞愧离去。

D. 王安石对萧氏子之流非常反感,趁其拜访之际,有意地用约他吃饭的方式来教训他。

【答案】(1)B(2)C(3)A【解析】【分析】(1)B.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解说不正确。

“觉饥甚而不敢去”: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

“去”:离开。

(2)C.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都是表转折的连词。

A.前者代词“他”;后者主谓之间的助词,取独,不译。

B.前者“认为,料想”,后者“被”。

C.前者代词,指“胡饼”;后者表疑问的副词“难道”。

(3)A.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

“表现了他的吝啬与傲慢”错。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大全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大全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大全1.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2.掩耳盗钟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选自《吕氏春秋》)3.邴原泣学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选自《初潭集》)4.画龙点睛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曰:“点之即飞去。

”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5.蛇衔草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

有一蛇,衔草着疮上,经日伤蛇走。

田父取其草余叶以治疮,皆验。

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

《抱朴子》云,“蛇衔《指蛇衔草》能续己断之指如故”,是也。

(选自《太平广记》)6.对牛弹琴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选自《弘明集》)7.秦武王偏听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群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末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选自《战国策》)8.杀驼破瓮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

驼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既杀驼,而复破瓮。

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选自《百喻经》)9.司马光破瓮救友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选自《宋史》)10.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广①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②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

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③卖以共具。

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④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几⑤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

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

”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⑥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

贤而多财,则捐⑦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

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饷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说服。

(《汉书疏广传》)【注】①广:疏广,西汉宣帝时的太子太傅,身居高位。

②共具:摆设酒食用具。

③趣:催促。

④昆弟:同族兄弟。

⑤几:希望。

⑥老悖:年老昏乱,不通事理。

⑦捐:舍弃(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广既归乡里(已经)B. 足以共食(值得)C. 吾既亡以教化子孙(通“无”,没有)D. 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增加)(2)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B.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C.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D.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

②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4)文中所写的疏广的做法对于我们今人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请简要评析。

【答案】(1)B(2)A(3)①现在再给他们增加什么都是多余的,有了多余的就会使子孙养成懒惰。

②另外,这些金钱是皇帝用来给我养老的。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守邠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②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③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④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

公怃⑤然,即彻⑥宴席,厚赒⑦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范仲淹罢宴》)【注】①邠(bīn)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

②缞绖(cuīdié):丧服,这里指穿着丧服。

③亟(jí):急迫地。

④赗(fènɡ)敛:下葬入殓的衣服。

⑤怃(wǔ)然:形容失望的样子。

⑥彻:通“撤”,撤去。

⑦赒(zhōu)同“周”救济。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②是进亦忧________③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④使毕其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3)【甲】文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

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答案】(1)探求;这,这样;在……之前;完成(2)①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在座的人都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泪。

(3)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

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

(4)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是”:这。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

简介
此文档是关于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的详细内容。

本文主要涵盖了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的专题训练题目,并提供了相应的答案。

专题训练及答案
1. 专题一:文言文基础知识练
- 问题1: 请用文言文写出“我是一个学生”的意思。

答案: 吾乃一弟子也。

- 问题2: 老师对学生说:“好好研究,天天向上。

”请用文言文表达这句话。

答案: 师言:“勤学苦练,朝夕上进。


2. 专题二:文言文修辞手法练
- 问题1: 在下列句子中,找出使用了比喻手法的句子。

答案: “春风吹夜樱,时节艳夏菊。


- 问题2: 在下列句子中,找出使用了夸张手法的句子。

答案: “千军万马,势不可挡。


请注意,以上只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的部分示例。

详细的专题训练及答案请参考相应教材。

总结
本文档提供了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的专题训练题目及其答案。

希望本文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知识。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

王举正③懦默④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

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

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

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⑤,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乙】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

②枢密副使:官职名。

③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

④懦默:懦弱,不出声。

⑤讳言武备:不提养兵蓄锐的事。

(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召拜枢密副使________②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________③守令皆得不诛________④人不寐________(2)下列选项中划线文言虚词的用法与例句形同的一项是()例句:朝廷欲按诛之A.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B. 何陋之有(《陋室铭》)C.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D.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3)用“/”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限断两处)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②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5)【乙】是范仲淹的一首词,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一幅________图;词的下片重在抒情,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________之情。

(6)请结合【甲】文,分析【乙】词中“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句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1)授给官职;同“才”,才能;全,都;睡着(2)D(3)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4)①执政大臣(的职位)可以有谏官的几句话就能得到吗?②平时不听养兵蓄锐的事,敌人来了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吏以死殉职,这样做合适吗?(5)塞下秋景;征人思乡(6)夜已深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表达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将军白发征夫泪”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白发既指将军,也指士兵,“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他们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哀伤之情。

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一、常见课外文言文篇目及内容理解。

- 字词积累。

-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

- 古今异义。

- 儿女:古指子侄辈,今指儿子和女儿。

如“与儿女讲论文义”中的“儿女”。

- 去:古指离开,今指前往。

如“太丘舍去”中的“去”。

- 一词多义。

- 日:日中不至(太阳);寒雪日内集(天)。

- 句子翻译。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您跟我父亲约定在中午。

中午您没有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 内容主旨。

- 字词积累。

- 通假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古今异义。

- 可以:古指可以凭借,今表示许可。

如“可以为师矣”中的“可以”。

- 一词多义。

-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

- 句子翻译。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不好的地方就要改正。

- 内容主旨。

- 这些篇章主要阐述了儒家的修身、治学等思想,如强调学习的态度(谦虚好学、实事求是等)和方法(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等),以及个人的品德修养(诚信、仁爱等)。

- 字词积累。

- 古今异义。

- 险躁:古指轻薄,今指危险和急躁。

如“险躁则不能治性”中的“险躁”。

- 一词多义。

- 行:夫君子之行(操守、品德);三人行(行走)。

- 句子翻译。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大全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大全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大全选入七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是古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为大家整理了大全,欢迎大家阅读!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译文回想我童年的时候,能够对着太阳张开眼睛,明察秋毫,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夏日的蚊子声音象雷鸣,我心里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心里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变成仙鹤了.我抬起头看,脖子都硬了.我又让蚊子留在帐子里面,慢慢地吸口烟喷出来,叫蚊子冲烟飞鸣,当作青云中的白鹤观看,果然就象鹤唳云端一样,令人怡然称快.我又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丛杂的地方,蹲下身子,与花台一般高,定神仔细观察,以丛草作为树林,以小虫和蚂蚁作为野兽,以泥土凸的作为山丘,凹的作为山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有一天,见到有两个小虫在草里斗,看得正高兴的时候,忽然有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个小虫就被它吞了进去.我年纪小,正看得出神,不觉吓得叫了起来.定了定神,捉住这只癞虾蟆,鞭打了数十下,驱逐去别的院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1.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①雪骤②,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③.”兄女曰:“未若柳絮因④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①.【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②.【雪骤】雪下得急. ③.【差可拟】差不多. ④.【未若】比不上. ⑤.【因】乘.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比不上柳絮乘风飘起”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2.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文】: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分见面,中午不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客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走回家不去理他.1.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译文宋国有一个富人有一天天下大雨毁坏了墙.他的儿子说:“如果不修补,一定有盗贼偷东西.”,邻居家的老人也这么说.晚上他家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2.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译文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一些迷信活动的人,他的马无原无故逃跑到了胡人的领地.人们都来安慰他,这位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福气呢?”经过几个月,他的马带领着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们都来恭喜他,这位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祸患呢?”家里有许多好马,他的儿子很喜欢骑,有一次,从马上掉下来折断了大腿.人们都来安慰他,这位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福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打进了长城.壮年男子都拿起武器去打仗.靠近长城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战死了.唯独这个人的儿子因为瘸腿的缘故,父子都保全了性命.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人教新版七年级文言文(大全版)

人教新版七年级文言文(大全版)

咏雪【作者】刘义庆【朝代】南北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作者】刘义庆【朝代】南北朝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诫子书【作者】诸葛亮【朝代】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狼【作者】蒲松龄【朝代】清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安禄山将三道兵①六万以讨契丹,以奚②骑二千为向导。

过平卢千余里,至土护真水③,遇雨。

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④。

大将何思德言于禄山曰:“吾兵虽多,远来疲敝,实不可用,不如按甲息兵以临之,不过三日,虏必降。

”禄山怒,欲斩之,思德请前驱效死。

思德貌类禄山,虏争击,杀之,以为已得禄山,勇气增倍。

奚反叛,与契丹合,夹击唐兵,杀伤殆尽。

射禄山,中鞍,折冠簪,失履,独与麾下二十骑走;会夜,追骑解,得入师州。

归罪于左贤王哥解、河东兵马使鱼承仙而斩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解)①三道兵:指范阳、河东、平卢三镇兵马。

②奚:即奚族,中国北方古民族。

③土护真水:古水名,即今内蒙古老哈河。

④弓驽筋胶皆弛:弓弦松弛箭头脱落不可用。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安禄山将三道兵六万以讨契丹(将:率领)B. 独与麾下二十骑走(独:仅)C. 会夜,追骑解,得入师州(会:正赶上、适逢)D. 吾兵虽多(虽:即使)(2)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B. 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C. 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D. 禄山引兵昼夜兼行/三百余里至契丹牙帐/契丹大骇时/久雨/弓驽筋胶皆弛(3)安禄山率兵六万征讨契丹,战斗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A. 行军途中遇雨,导致兵器不可用。

B. 安禄山麾下无贤才良将可用。

C. 奚族骑兵临阵倒戈。

D. 安禄山急躁冒进,不听谏言,在战机不利的情况下发起进攻。

(4)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禄山怒,欲斩之,思德请前驱效死。

②思德貌类禄山,虏争击,杀之,以为已得禄山,勇气增倍。

【答案】(1)D(2)B(3)D(4)①安禄山听后大怒,要杀掉何思德,何思德请求愿为先锋以效死力。

语文七年级文言文

语文七年级文言文

七年级课内课外古诗、文言文七上课内诗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七上文言文背诵《论语》十二章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⑵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⑶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

⑷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⑸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⑹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 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⑺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及答案(1)〖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真的)然。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讲论(讨论)差可拟(大体)(相比)因(趁,乘)竞走取之(争相)(跑)2.翻译下列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把它比作柳絮随风飘舞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看见路旁李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得树枝都弯折了3.甲文中的谢太傅给你何种印象?同样是少有才名,谢道韫与王戎有何区别?谢太傅:温和敦厚开明民主,注重后辈的教育,有方法,诗礼传家。

谢道韫: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之才女,聪颖优雅而有创意。

王戎:聪颖,善于思考,逻辑推断能力强,有主见。

(二)〖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文〗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

恪父瑾面长似驴。

翌日(第二天),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

”因听与笔。

恪续其下曰:“之驴。

”举座欢笑。

权乃以驴赐恪。

1.解释下列加点词:期日中(约定)太丘舍去(舍弃)(离开)去后乃至(才)尊君在不(通“否”)使人牵一驴入(派,让)举座欢笑(全,整个)2.翻译下列句子: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与人相约一道出行,却扔下别人自己先走了。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的朋友感到很惭愧,就下车来拉元方的手(想要道歉),元方头也不回地进门去了。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直译、答案解析)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含直译、答案解析)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训练姓名成绩诸葛恪(kè)得驴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兄瑾①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②.一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

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

恪续其下曰:“之驴。

”举坐欢笑。

权乃以驴赐恪。

【注解】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

②面长似驴:意为面孔狭长像驴子的面孔。

【补充注释】A.会:聚集,会合。

B.使:让。

C.以:相当于“用、把、拿”.D。

题:书写,题写。

E.益:增加。

F。

因:于是。

G。

听:听从.H。

与:给。

I.举:全部。

J。

坐:同“座",座位。

【译文】诸葛恪字元逊,他是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的大儿子。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一天,孙权大规模聚集大臣们,让人牵一头驴进来,用笔在纸上写了“诸葛子瑜",贴在驴的脸上。

诸葛恪跪下来说:“(我)乞求大王让我用笔增加两个字。

”(孙权)听了就从了他,给(他)笔。

诸葛恪接在上面的字下方写了:“的驴。

”在场的人都笑了。

孙权于是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析】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父亲的窘迫转危为安的故事。

运用了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从侧面衬托出诸葛恪的聪明,可以看出诸葛恪是个才思敏捷、善于应对、聪明机智的人。

【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心烦气躁,换一种方法或方式,就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⑴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孙权大会.群臣聚会②以纸题.其面写③因听.与笔听从④举.坐欢笑全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乞请笔益两字(我)请求用笔增加两个字黄香温席昔汉时黄香,江夏①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

每当夏日炎热,则扇父母之帷帐②,令枕席清凉,蚊蚋③远避, 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

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注释】①江夏:古地名,在今湖北境内.②帷帐:帐子。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

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

聚族人仅②百口。

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注】①缣:细绢。

②仅:将近。

③令:善,美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百废具兴________②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③范文正公轻财好施________④岁衣缣一匹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子孙贤令,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3)《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说说对范仲淹和孟子“忧乐观”的理解。

【答案】(1)同“俱”,全、皆;详尽、完备;轻视、不重视;每年(2)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②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止。

(3)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对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受个人荣辱、悲喜的局限,用具体的行动体现忧国忧民的情怀,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分析】(1)①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七年级上册会考的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会考的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会考的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语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中可能会考到的一些文言文,包括寓言故事、古代诗词等。

寓言故事:1.《喻世明言》中的故事,如《蝉与螳螂》、《狐狸和乌鸦》等。

例:《蝉与螳螂》:蝉吟于树上,魏武帝酷似,群臣辈出。

既而,螳螂自比武帝,旁午辈继。

俄而,百足灸点,崩了截落。

例:《狐狸和乌鸦》:乌鸦出巢时,狐狸设策以骗之。

狐狸称赞乌鸦的美丽,夸奖它优雅的歌声。

乌鸦为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张开嘴巴,不慎把肉掉在地上,狐狸趁机夺走了肉。

古代诗词:1.《木兰辞》:《木兰辞•唐明皇问童子》。

例:唐明皇问童子,言师採薪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

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古文阅读:1.《劝学》:朱熹的《劝学篇》。

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通过劝勉人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专注的学习,才能取得成功。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秋兴八首•其四》。

例:读书使人开弓韵,意境妙笔生神。

读书时,思想犹如弓弩箭,下笔时,字句生动有神。

3.《字箴》:魏晋时期的著名书画家王羲之的《字箴》。

例:字当如仪,秩秩不窜。

平而不文,方而不嚣。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可能会考到的一些文言文题目,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文言文,可以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努力取得好成绩!。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白牛生者,金华潜溪人,宋姓,濂名。

尝骑白牛往来溪上,故人以白牛生目之。

生躯干短小,细目而疏髯,性勤。

他无所嗜,惟攻学不怠。

与人言《六经》,或厌其繁,生曰:“吾舍此不学也。

《六经》其曜灵乎?一日无之,则冥冥夜行矣。

”或笑其迂,生曰:“我其迂哉?我若迂,孟子则迂之首矣。

”生好著文,或以文人称之,则又艴①然怒曰:“吾文人乎哉?天地之理,欲穷之而未尽也。

圣贤之道,欲凝之而未成也。

吾文人乎哉?”生不肯干禄②,或欲挽之使出。

生曰:“禄可干耶?仕当为道谋,不为身谋。

干之,私也。

”生安于义命,未尝妄有所为。

(节选自宋濂《白牛生传》)【注】①艴(fú):艴然,生气的样子。

②干禄:谋求官职俸禄,即求官。

干:追求,谋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仕当为道谋干之私也。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性多勤,他无所嗜,惟攻学不息。

(3)请分点概括【甲】【乙】两文中提到的“嗜”的表现。

(4)【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乙】文中“艴然怒曰”,宋濂待人接物的态度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仕当为道谋/干之/私也(2)①所以,我虽然生性愚笨,最终有所收获。

②宋濂生性勤奋,没有别的爱好,唯独对攻读学业不懈怠。

(3)【甲】:①借书抄书;②百里之外拜师求教。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七年级课外文言文一、小港渡者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简束书从。

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

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②。

”予愠为戏。

趋行及半,小奚扑③。

束断书崩,啼,未即起。

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④矣。

予爽然⑤,思渡者言近道。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⑥也夫,其犹是也夫!【注释】①小书童。

②关闭。

③同“仆”,跌倒。

④上锁。

牡,锁簧。

⑤若有所失的样子。

⑥其,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即“大概”“或许”的意思。

犹是,如同这样。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小港渡者是一个怎样的人?3、你从这篇短文中得到哪些启发?二、王积薪闻棋李肇王积薪①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

将游京师,宿于逆旅。

既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

”媪曰:“第几道②下子矣。

”妇曰:“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

媪曰:“尔败矣。

”妇曰:“伏局③。

”积薪暗记,明日覆其势,意思皆所不及也。

【注释】①王积薪:围棋高手。

②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

③伏局:认输。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自谓天下无敌( ) ②可棋一局乎( )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的句子。

3、从本文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现在何处? 阅读本文后,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三、多多益善①司马迁上②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③。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注:①本文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②上:指汉高祖刘邦。

③差(Cī):高低。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①上尝从容与倌言诸将能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专题复习——注释(39篇)
七年级上册课文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4《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6《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7《<论语>八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