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七年级上文言文专题练习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文言文练习

七年级(上)文言文练习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回答问题(一)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准确的一项是()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B 去后乃至(才)C 元方入门不顾(照顾)D 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2.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3. 课文主要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从而告诉我们和的重要性。

4. 从课文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至少两条)(二)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伤仲永》的“伤”是“哀伤”之意,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作者“伤”的原因是什么?选择准确的一项()①他的父亲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把仲永的天赋当作获取利益的资本。

②“宾客其父”“以钱币丐之”的庸俗作法。

③仲永缺乏主见,盲目地按父亲的要求去做。

④仲永由神童而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悲惨结局。

2.翻译下面句子(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

初中七年级 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划线的词①太丘舍去________②尊君在不________③下车引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一起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 陈元方小的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 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 “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答案】(1)舍弃;通“否”;牵,拉(2)①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②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别人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C【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去:离开。

②句意为: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

③句意为: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引:拉。

(2)①句中的重点词有: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日中,正午时分。

句子翻译为: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见面)。

②句中的重点词有:日中,正午;信,信用。

句子翻译为: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A项,不是陈太丘不守信用,过了约定的时间,陈太丘才走的。

B项,陈元方并不是傲慢无礼,还是比较有礼貌的称呼他“君”。

D项,“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②及其家穿井________③有闻而传之者________④丁氏对曰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打水浇田;待,等到;知道、听说;应答,回答(2)①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3)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解析】【分析】⑴①句意: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

溉汲:打水浇田;②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

及:待,等到;③句意:有人听了就去传播。

闻:知道、听说;④句意:姓丁的答道。

对:应答,回答。

⑵①重点词:道:讲述;闻:使……知道……。

翻译: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重点词:非:不是;于:从。

翻译:(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⑶本题的答题角度有两个,一是从传播谣言者的角度,不能人云亦云,要善于分析,传闻是否合情合理;一是从丁氏的角度,与人交流时,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故答案为:⑴打水浇田;待,等到;知道、听说;应答,回答;⑵①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⑶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七年级语文上册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时:时间B.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C.吾日三省吾身。

省:反省D.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2)下列划线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可以一战C.可以调素琴D.皆以美于徐公(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只要温习了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四书”指的是《尚书》《论语》《大学》《中庸》。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两千多年来,孔子闪烁着哲理光彩的语录,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优选】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 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 于身。

其阴逾⑤ 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选自《中华寓言故事》)【注】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 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 衽:席子。

④ 濡(rú):沾湿。

⑤ 逾:通“愈”,更加。

(1)解说以下划线的词。

①徙衽以从阴 ________②其阴逾去 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详尽表此刻: ________。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

【答案】( 1)挪动;走开(2)这个方法用在白日是奇妙的,而用在夜晚是蠢笨的。

(3)夜晚也跟着树影挪动席子(4)要见机而作,适应变化,不可以够仅凭经验做事,不要固步自封【解析】【解析】( 1)①句意为:他也挪动着自己的卧席跟着树荫走。

徙:挪动;② 句意为:树影越移越远了:去;走开。

(2)句中要点词语有:是,这;于:在;夕:夜晚。

句意为:这个方法用在白日是奇妙的,而用在夜晚是蠢笨的。

(3)文中郑人“拙”详尽表此刻“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

(4)此题观察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

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挪动;走开;( 2)这个方法用在白日是奇妙的,而用在夜晚是蠢笨的;②是 / 吾剑之所从坠(3)夜晚也跟着树影挪动席子;(4)答案示例:①状况老是在不停变化,不可以够只用老眼光、老方法去解决新问题,否则就会碰钉子。

② 拘泥执拗,不知变通,是不可以够办成事情的。

③ 客观世界在不停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必然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

【谈论】⑴ 观察对常有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徙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②及其家穿井________③有闻而传之者________④丁氏对曰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案】(1)打水浇田;待,等到;知道、听说;应答,回答(2)①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3)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解析】【分析】⑴①句意: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

溉汲:打水浇田;②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

及:待,等到;③句意:有人听了就去传播。

闻:知道、听说;④句意:姓丁的答道。

对:应答,回答。

⑵①重点词:道:讲述;闻:使……知道……。

翻译: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重点词:非:不是;于:从。

翻译:(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

⑶本题的答题角度有两个,一是从传播谣言者的角度,不能人云亦云,要善于分析,传闻是否合情合理;一是从丁氏的角度,与人交流时,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故答案为:⑴打水浇田;待,等到;知道、听说;应答,回答;⑵①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②(我家)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⑶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悲守穷庐________④又相天子________(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陋室;辅佐(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3)①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②(如果)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楚有祠者①,赐其舍人②卮酒③。

舍人相谓④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⑤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②舍人:门客,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

③卮(zhī)酒:一杯酒。

④相谓:互相商议。

⑤且:将要(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数人饮之不足 ________②乃左手持卮________③遂饮其酒________④终亡其酒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3)由这个故事得出了一个什么成语?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够;拿,端;于是,就;丢失,失去(2)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3)画蛇添足,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

【解析】【分析】(1)“数人饮之不足”的意思是: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足”的意思是“够”;“亡”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丢失,失去”的意思。

(2)本题注意重点词语:“固”“安”“为”。

(3)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比喻节外生枝,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故答案为:⑴够;拿,端;于是,就;丢失,失去;⑵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⑶画蛇添足,讽刺那些不顾客观实际,自以为是,弄巧成拙的人。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多此一举,反而得不偿失的人。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注】①敧(qī):倾斜。

②宥(yóu)座: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ū):哪里,怎么。

(1)给下面两个句子划分停顿。

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者________③孔子观于周庙________④虚则敧________(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恶有满而不覆者哉!(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谈的都是学习________方面的问题。

【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

【答案】(1)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2)以……为乐;优点;参观;空(3)①几个人一起走,一定有可以成为我老师的人。

②怎么会有满而不颠覆的呢?(4)态度;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狂妄自大,骄傲自满【解析】【分析】(1)本题划分技巧:①句子成分划分:主谓宾定状补;②关联词划分;③介词划分:而、以、于等。

①好之者(主语)/不如乐之者(谓语)。

②孔子(主语)/使子路取水试之。

(2)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

乐,词类活用,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者: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

“善”是一词多义:善良,好,擅长。

“者”: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

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练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1)孔子,名________,字仲尼,________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2)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亦说乎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③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④不逾矩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写出一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常用成语。

(5)同学们,在学习上你或许曾经有过困惑,或许你现在正在经受着困惑。

那么,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后,你一定有所感悟,《论语》十二章中哪一句话你感受最深?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切身体会。

【答案】(1)丘;春秋或春秋末(2)通“悦”,愉快;生气;替或给;越过,超过(3)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4)示例: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三十而立等。

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5)示例: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五则。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因往晓之________②终日在天中行止________③奈何忧其坏________④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2)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答案】(1)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释”,解除、消除(2)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3)①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②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4)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前做好预防准备。

【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②句意为: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

行止:行动,活动;③句意为: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奈何:为何,为什么;④句意为: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舍:同“释”,解除、消除。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

本文具有讽刺意义。

可以寻找词典的解释。

庸人自扰,其意思是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从这则寓言中得出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庸人自扰”。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鹬蚌相争赵且伐①燕。

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⑤。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⑥。

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⑦,以弊大众⑧,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选自《战国策》)【注】①伐:攻打。

②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

③惠王:赵国国君。

④曝(pù):晒太阳。

⑤喙:鸟的嘴巴。

⑥渔者得而并禽之:打鱼的人同时捉住它们。

⑦相支:长久相持。

⑧以弊大众:而蒙蔽大家(的眼睛)。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赵且伐燕________②以弊大众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4)这个故事后来演绎出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答案】(1)将要;蒙蔽(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的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

用寓言故事(讽喻或类比的方式)引入,使惠王易于接受。

②态度诚恳。

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4)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解析】【分析】(1)“且”是副词,将要;“敝”指使…劳苦(贫困)(2)注意相舍指放过对手;并指全都;故翻译为: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我们可以不同的人物角度方面来回答。

如从苏代的角度,抓住“方法巧妙、态度诚恳”等方面来回答;从惠王的角度看,抓住“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方面来回答。

(4)从“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中可知,这个成语应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故答案为:(1)①将要;②使…劳苦(贫困)(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考点集训一、知识点归类。

(一)重点实词练习。

1.张目..对日(张大眼睛)2.为之怡然..称快(愉快的样子)3.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4.择其善者而从.之(采纳,听从)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生气,发怒)6.学而不思则罔.(迷惑)7.思而不学则殆.(有害)8.往来屑屑..(匆匆)9.连亘..六七里(连绵不断)10.或凭.或立,不一状(靠着)11.见山上人烟市肆.(店铺)12.然数年恒.不一见(经常)13.高插青冥..(青天,天空)14.相顾..惊疑(你看着我,我看着你)15.俄而..雪骤(不一会儿)16.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17.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离开)18.与人期.行(约定)19.下车引.之(拉)20.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三)解释下列用法发生变化的加点词。

1.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2.温故而知新.(新知识)3.友人惭.(感到惭愧)4.窗扉皆洞.开(像洞一样)5.楼愈高,则明.渐少(亮点)6.楼渐低.,可见其顶(降低)(四)解释下列多义词。

1.观:(1)昂首观.之(看)(2)作青云白鹤观.(……的景象(景观)) 2.时:(1)余忆童稚时.(时候)(2)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3.行:(1)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奉行)(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行)4.舍:(1)太丘舍.去(放弃,指不顾他)(2)又渐如高舍.(房舍)5.数:(1)层层指数.(点数,计算)(2)见宫殿数.十所(几,多)(五)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2.是知.也(“知”通“智”,聪明)3.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4.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你)5.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乌”同“无”)6.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同“才”)7.尊君在不.(“不”通“否”)(六)理解重点虚词在句中的含义和用法。

1.而:(1)学而.时习之(表递进,可译为“并且”)(2)任重而.道远(表并列,可不译)(3)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可译为“却,但是”)(4)温故而.知新(表顺接,可不译)2.之:(1)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2)驱之.别院(代词,代虾蟆)(3)心之.所向(助词,无意义)(4)下车引之.(代词,代元方)3.以:(1)徐喷以.烟(用)(2)以.丛草为林(把)4.然:(1)然.数年恒不一见(但是)(2)尘气莽莽然.(……的样子)5.其:(1)其.恕乎(大概,也许)(2)择其.善者而从之(他们的)(七)课文重点句子翻译。

初中语文鄂教版(2016)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 《论语》十二章-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语文鄂教版(2016)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 《论语》十二章-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选出“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解答】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B、C三项的“之”都是代词,他(它)的意思。

D“之”:到。

故选D。

2.【答题】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⑥学而时习之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⑧吾日三省吾身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

【解答】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按照学习方法、对学习和时间的态度、个人修养三方面进行分类。

②③⑥谈学习方法;④⑤⑦是谈对学习和时间的态度;①⑧⑨是谈个人修养。

据此:A分类不正确;B分类不正确;C分类正确;D分类不正确。

故选:C。

3.【答题】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D.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解答】C选项“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中的两个“而”都是表转折。

A前者“而”的意思是“了解”,后者“而”的意思是“得知”。

B前者“而”的意思是“给、替”,后者“而”的意思是“做”。

D前者“而”的意思是“知识”,后者“而”的意思是“学习”。

4.【答题】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B.吾日三省吾身C.温故而知新D.匹夫不可夺志也【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对词类活用的掌握。

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周公诫子》)(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3处)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遂成枯落________②静以修身________③一饭三吐哺________④又相天子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请分别写出两篇文章的中心。

【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答案】(1)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2)最终;介词表目的,来;吃饭;辅佐(3)①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4)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解析】【分析】(1)本题根据句意: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解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①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节选自《荀子·不苟》)(注释)①知:同“智”,智慧,聪明。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太丘舍去________②友人惭________③下车引之________④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⑤不诚则不能化万物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3)(甲)文段强调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重要性,(乙)文段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4)请你就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文)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①,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Word版)

初中七年级 语文 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Word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尊君在不/日中不至B.太丘舍去/相委而去C.王凝之妻/下车引之D.期日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谢太傅与大家庭里的年轻人讲论诗文,并让孩子们各抒己见,体现出温馨和谐、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

B.甲文“公大笑乐”是因为谢道韫把纷纷飘扬的白雪比作凭风起舞的柳絮,描绘形象又灵动,他对谢道韫敏捷的文才感到很赞赏。

C.甲文末尾介绍“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意在突出谢太傅的家庭属于士大夫阶层,谢道韫小时候即出生于官宦世家,后来又嫁入豪门。

D.乙文中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正直率真,落落大方。

【答案】(1)B(2)①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②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3)C【解析】【分析】(1)A项的“不”解释为:通“否”/没有。

不同;B项的“去”解释为:离开。

相同;C项的“之”解释为:助词的/代词。

不同;D.项的“日”解释为:太阳/日子。

不同。

故选B。

七年级语文上册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解析1(2)

七年级语文上册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解析1(2)

七年级语文上册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解析1(2)一、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一狼洞其中________ ②再就枕将寐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学而不思则罔D.将啮其喉/其一犬坐于前(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5)(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________的共同特征,最后的下场都是被人类杀掉。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像上述两只狼一样的敌人,我们应该________。

(6)(甲)(乙)两文都以反问结尾,但是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却有所不同,请结合文章加以解说。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年七年级文言文复习题1班级: 姓名:一、语言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谢太傅.( )柳絮.( ) 差可拟.( ) 尊君在不.( ) 雪骤.( )友人惭.( )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寒雪日内集..( ) 俄而..( ) 雪骤.( ) 公欣然..( )曰 撒盐空中差.( )可拟.( ) 未若..( )柳絮因.风起( )下车引.之 ( ) 太丘舍去..( ) 元方入门不顾.(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名)组织编写的。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等要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4.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

(不少于四个)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二、阅读感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3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2016——2017年七年级文言文复习题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 (2)去.后乃至( ) (3)相委.而去( ) (4)下车引.之( ) 7.仿照例句,补出下列句子中缺省的部分。

例句:(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①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②( )待君久不至,( )已去。

③(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9.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10.本文给你什么启迪?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 、 、 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 时期 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一箪.食( ) 曲肱..而枕.( )( )( ) 好.之者( ) 笃.志( ) 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 )( ) 4.不亦君子..乎( ) 5.吾日三省...吾身( )(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7.传.不习乎( ) 8.三十而立.( ) 9.四十不惑.( ) 10.不逾矩..( )( ) 11.温故.而知新..( )( ) 12.学而不思则罔.( ) 13.思而不学则殆.( ) 14.可以为...师矣( )( ) 15.人不堪.其忧( )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2016——2017年七年级文言文复习题3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 18.饭疏食...饮水.( )( )( ) 19. 曲肱而...枕之( )( ) 20.不义..而富且贵( ) 21.于.我如浮云( )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 24子在川上..曰( ) 25.逝.者如斯.夫( )( ) 26.不舍.昼夜( ) 27.三军..可夺帅也( )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 29.博学而笃.志( ) 30.切问..而近思..( )( ) 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今义: 。

习,古义: ;今义: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

三,古义: ,今义: ) 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

从,古义: ;今义: 。

) 5.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 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七、词语活用归类3.知:人不知而不愠(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 )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学而时.习之( ) 2.吾日.三省吾身( ) 3.传.不习乎( )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5.饭.疏食饮水( ) 6.择其善.者而从之( ) 7.温故.而知新.( )( )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2016——2017年七年级文言文复习题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8、子曰:“学而时而习之,不亦说乎?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2016——2017年七年级文言文复习题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加点词(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3)非学无以广.才() (4)淫慢.则不能励精()(5)年与时驰.()(6)意与日.去()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B.非学/无以广才C.淫慢/则不能励精D.非淡泊/无以明志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

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

该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52016——2017年七年级文言文复习题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7.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一)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②,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③,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④,亡处亡块。

若躇步跳蹈⑤,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⑥,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22、解释词语意思:①崩坠()。

②果()③只使()④四虚()23、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_________”这句成语。

24、翻译: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5、这则故事揭示的道理是:___62016——2017年七年级文言文复习题7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