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题学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学生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题一、课外阅读(2020·山东聊城市·七年级期末)自相矛①盾②楚人有鬻③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④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选自《韩非子·难一》)(注释)①矛:古代兵器,用于刺杀。
②盾:古代作战时防身的武器。
③鬻(yù):卖。
④夫(fú):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表议论。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楚人为什么“弗能应也”?(用原文中的话回答)(2020·四川成都市·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这则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荻画地(用)B.教以书.字(写)C.使学为.诗(作为)D.及.其稍长(等到)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贫无资。
(2)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5.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2020·吉林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各题。
韩生料秦王曾国藩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
前日,民皆徙避之。
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
”已果然。
或问之曰:“吾宿卫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①,吾登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天下之物,见形可以测微,智者决之,拙者疑焉。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30篇)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①天又雨,公将焉之?译: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译: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2.译下边句子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文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三)邹孟轲母(节选)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
(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启示:(四)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题班别:学号:姓名:(一)被裘公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
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①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②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③之下仪貌之庄④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
薪者曰:“子皮相之士⑤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注释】①薪:砍柴。
裘:羊皮袄。
②瞋目:眯着眼。
③视:眼光。
④仪貌之庄:外貌高雅。
⑤皮相之士:中看重外表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当.夏五月遂去不顾.2、给下句加上标点符号。
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庄语言之野也?3、季子对薪者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4、能表现季子对薪者敬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薪者不捡“遗金”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6、像季子这样“以貌取人”的人,社会上还大有人在,请你说几句话来劝劝他们(二)辨盗钟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
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②盗者。
述古绐③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
”使人迎置后阁④祠之。
引囚立钟前,谕曰:“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
”述古自率同职⑤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⑥围之。
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
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
讯之即服。
【注释】 ①选自《梦溪笔谈》。
②莫知的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③绐(d ai ):哄骗。
④后阁: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
⑤同职:同事。
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
⑥帷(w6i ):围幕。
1、 解释加点词的含义①尝.知建州浦县日( ) ②惟.有一囚无墨( ) ③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 ④遂.承为盗( ) 2、辨别“之”的不同意义①讯之.,遂承为盗( ) ②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 )3、陈述古采用攻心战术,准确地把握了犯罪者的心理进行查证审讯。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文言文,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对于初中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课外文言文不仅能够丰富语言积累,还能提升文化素养。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通过一些练习来加深对课外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首先,我们来看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这篇文言文的意思是:从前有一个愚蠢的人,到别人家去做客。
主人给他食物,他嫌弃食物淡而无味。
主人听到之后,就给他加了一些盐。
他尝到加了盐的食物后觉得很美味,于是就自己想:“食物之所以美味,是因为有盐的缘故。
少许盐就尚且如此,何况更多的盐呢?”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空口吃盐。
吃完之后嘴巴难受,反而给自己带来了祸患。
对于这篇文言文,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些问题来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更为益盐益:增加食已口爽爽:败坏,损伤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主人听到他的话,就又给他加了一些盐。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食物)之所以美味,是因为有盐的缘故。
3、愚人犯了什么错误?愚人犯了盲目地认为盐越多越好,从而空口吃盐,导致自己遭受痛苦的错误。
这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
接下来,再看一篇《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这篇文言文讲述了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孩子哭着要跟着,妻子哄孩子说回来后杀猪给他吃。
妻子回来后,曾子真的要杀猪,妻子阻止,曾子认为不能欺骗孩子,最终杀了猪。
相关练习如下:1、解释下列加点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及答案(精选)一)愚人食盐从前有一个愚人,到朋友家吃饭。
他觉得菜太淡了,没有味道。
主人听到后,就加了更多的盐。
吃起来很美味,愚人就想:“这么好吃,一定是因为加了盐。
” 晚上回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了。
他问:“有盐吗?”母亲拿出盐来,但奇怪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母亲说:“这样可不行啊。
” 愚人回答说:“我知道世界上所有美味都在盐里。
” 然而,他吃了太多盐,反而让味道变得不好,变成了他的困扰。
这说明,过度的东西不仅没有好处,反而有害。
1.(1)但XXX惟食盐不食菜:只看到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2)愚人食盐不已:愚人一直吃盐,没有停下来。
2.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所以美味的原因是因为加了盐。
”4.过度追求某些东西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要适度而为。
二)释盗遗布XXX,XXX,是XXX的长官。
有人被发现在XXX上行窃,XXX看到了,就叫他的儿子教育他说:“并不是不喜欢工作的人就一定是坏人,也许是因为生活贫困。
” 然后那个人自己承认了罪行。
XXX说:“从他的外表看,他不像是坏人,应该是因为贫困而做了这件事。
” 于是,他送给那个人两个布匹,让他改过自新。
从此以后,那个人再也没有行窃了。
1.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2.C.乃遗布二端(赠送)3.因为他认为那个人并不是坏人,只是因为生活贫困所迫。
4.XXX是一个宽容和善良的人,他不会轻易地对别人下判断,而是愿意给别人改过的机会。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从前有个庸医,他只会开一味药,叫做“驼背”。
他认为,只要人喝了这个药,就能治好所有病痛。
有一天,一个人来看病,庸医照例开了“驼背”药。
这个人却问:“我是腿疼,怎么能用驼背药治呢?”庸医回答:“你不懂,这个药能治好所有病,包括腿疼。
”那人只好喝下了药。
结果,他的腿疼更加严重了。
他气愤地找到庸医,质问他为什么会这样。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七年级上册人教版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前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此抄写。
抄写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日夜忘寝食,唯念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一、选出下列加点字说明有误的一项: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二、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全然缘故是:A、欧阳修伶俐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前人篇章。
(2)唯念书是务。
二、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4-7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给加点字注音并说明。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五、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六、《郑人买履》告知咱们什么道理?7、探讨:文中“之”字共显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许诺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至9题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大路。
②方:正在。
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35篇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35篇少时读书不遗余力,常常夜以继日地读书。
有一次,他在家中读书,因为太专心,不知道家里起了火。
他的母亲发现后,急忙跑进屋子,发现他还在读书,就说:“你还是赶快逃生吧!”司马光听了,才发现屋子已经着火了,于是才逃出来。
后来,他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政治家。
10.解释加点的字词1)不遗余力不厌其烦地2)着火了着了火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他的母亲发现后,急忙跑进屋子,发现他还在读书,就说:“你还是赶快逃生吧!”12.根据文章内容,简述司马光成为杰出学者和政治家的原因。
10.(1)不辞辛劳(2)起了火11.他的母亲发现屋子着火后,赶紧跑进去看他还在读书,就告诉他快点逃生。
12.因为他善于研究,并且非常努力,所以成为了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政治家。
8.(1)将要建房子 (2)匠人没有话可说,就照着高阳应的意思做了。
9.意思是因为木头还没完全干燥,如果现在涂上漆,以后一定会变形。
但是高阳应认为,如果用生木来建房子,木头会越来越坚固,而漆会越来越轻,这样就不会失败。
10.高阳应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
11.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教训。
10.高阳应的想法是错误的。
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盲目相信别人的话,要自己动脑筋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8、解释下列加点词。
1)负笈从师,不惧险阻。
(负笈:背着书包去拜师研究)2)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题:在衣服上写下记忆的内容)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如果不好好研究,怎么能有所成就呢?)10、这篇短文给你的启示是。
要勤奋好学,不怕遇到困难和阻碍。
)10、解释下列加点词。
1)昔有医人(昔:古代)2)延吾治而夕如矢(治:治疗)夕如矢:当天晚上就痊愈如箭一般快)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一人信焉,而使治驼。
(有人相信他的话,让他治疗驼背。
)2)其子欲鸣诸官。
(他的儿子想要告诉官方。
)1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治驼人”呢?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讲教条而不求实际的人,以及那些自负、主观臆断的人。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1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2(一)齐人偷金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①被衣冠,往鬻②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③而夺之。
吏搏④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⑤不见人,徒⑥见金耳。
” ——《吕氏春秋》[补充] ①清旦——清早。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练习题(一)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②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③,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④推兄请兄入此瓮周兴惶恐,叩头伏罪。
〔注释〕:①鞫(jū):审讯犯人。
②推事:研究事情。
③瓮(wèng):大坛子。
④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1、给下列句子加标点: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2、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2)谓.兴曰:囚多不承(3)此甚易.耳 (4)因.起谓兴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4、我们可以从本文提炼出一个成语:(二)秦西巴纵麑孟孙猎而得麑①,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
孟孙归,求麑安在。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②。
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注释]①麑(ni):小鹿。
②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
在文中指老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使.秦西巴持归烹之 ( ) ②纵.而予之 ( )③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4、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您得到的启示就是什么?(3分)(三)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就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就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2、解释加点的词:(1)文侯与虞人期.猎 (2)虽.乐(3)岂.可不一会期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语文花开课外文言文精练七年级
语文花开课外文言文精练七年级1、1《卖白菜》作者莫言,当代作家,原名管谟业,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代表作有《红高粱》《蛙》《生死疲劳》等。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2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酝酿(rùn)抖擞(sǒu)收敛(liǎn)神采奕奕(yì)B.贮蓄(zhù)坍塌(tān)怂恿(sǒnɡ)拈轻怕重(niān)(正确答案)C.虐待(nüè)棱镜(línɡ)附和(hè)参差不齐(cēn)D.镶嵌(xiānɡ)莅临(wèi)怅然(chànɡ)咄咄逼人(duō)3、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称为“诗圣”。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平庸yōng 携带xié(正确答案)B、沐浴mò诱惑huòC、嘈杂záo 揣摩chuāiD、萎缩wěi 热忱shěn5、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敕造chì袅娜nuó(正确答案)B、惫懒bèi 两靥miànC、谬赞miù迤逦lìD、尴尬gān 暧昧nuǎn6、70. 下列选项中,“而”的用法与所给例子相同的一项是: ()例子: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单选题] *A、化而为鸟。
B、盗窃乱贼而不作。
C、故外户而不闭。
(正确答案)7、1《致橡树》的作者是舒婷,中国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1巴金的爱情三部曲是《雾》《雨》《电》。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40. 下列词语中加双引号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翩”然(piān)记“载”(zǎi)流“逝”(shì)“戛”然而止(giá)B.农“谚”(yàn)“萌”发(méng)悬“殊”(shū)阳奉阴“违”(wéi)(正确答案) C.骨“骼”(gé)“漂”移(piāo)连“翘”(qiào)招摇“撞”骗(zhuàng)D.“携”带(xié)两“栖”(xī)“彗”星(huì)“瞬”息万变(shùn)10、下面对《红楼梦》主题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封建叛逆者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败、罪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知识运用-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带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阅读理解知识运用-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题-带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第一》)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俱.乘船避难俱:(2)王欲舍.所携人舍: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译文:3.从文中可以看出华歆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有删改)【注】①第:只管。
②鬻(yù):卖。
4.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6.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帝每叹曰:“傅修期为长史,虽威仪不足,而文武有余矣。
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节选自《北史》,有删改)【注释】①让:责备。
初一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iì)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
②鞫(jū ):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 ):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四)《欧阳公事迹》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jù)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选出下列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 D 、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阳修聪明过人 B 、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 、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给划横线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5、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6、《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7、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三、为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 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 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 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 如蜀鄙之僧哉?8、解释文段中划横线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 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 _________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 ④子何恃而往 ________9、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10 、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 ___________ 方_ 法,这样 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 _____________ 。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目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目1. 《孟子.养心》- 孟子认为“心性之美,天乎哉!”是为了强调人的本性是美好的,与天地共通。
请问,你如何理解孟子这句话?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
2. 《庄子.胠箧》- 本文以胠箧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学会珍惜和知足常乐。
请问,你觉得胠箧这个比喻对应了哪些生活中的情境?请简要举例说明。
3. 《荀子.劝学》- 荀子在本文中,通过列举多种研究过程中的困难,来强调研究的重要性。
请你说说,你觉得在研究过程中最常见的困难是什么?并提出一些建议来克服这些困难。
4. 《韩非子.原道》- 韩非子提出了“原道之见,知无不知也”这一论点。
请问,你理解的“原道”是什么?并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原道之见”。
5. 《史记.伯夷列传》- 本文讲述了伯夷因不愿向暴君投降而选择了饿死的故事。
请问,你觉得伯夷的言行体现了哪些传统的美德?请简要举例说明。
6. 《论语.述而》- 孔子在本篇中强调了“无思疑”。
请问,你理解的“无思疑”是什么意思?并举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这一观点。
7. 《孟子.名言》- 孟子列举了诸多名言警句,展示了他对人类行为和道德的关注。
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名言,并简要阐述你对这个名言的理解和观点。
8. 《尚书.禹贡》- 本篇讲述了禹治水的故事。
请问,你认为禹治水所体现的智慧和勤奋品质对于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请简要阐述你的观点。
9. 《庄子.德充符》- 庄子通过德充符这个形象的比喻,向人们阐述了德性的重要性。
请问,你觉得德性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有何影响?请简要谈谈你的观点。
10. 《论语.先进》- 本文中孔子提到了“力不同则不同”。
请问,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并通过一种生活场景来说明“力不同则不同”的道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七年级语文文言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我们的思想认识、民族情感。
小编整理了关于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2(一)郑人逃暑①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
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③徙衽(rěn):移动卧席。
④濡(rú):沾湿。
⑤逾:同“愈”,更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者( ) 以( ) 从( ) 及 ( )患(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衽以从阴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什么地方?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二)眉、眼、口、鼻四者,毕(都)有神①也。
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
”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
”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选自罗烨《醉翁谈录》)[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故吾位居汝上( ) 我若居眼鼻之下( )6.用“/”标出句子的朗读停顿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7.请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尔何能,而位居吾上?译文:8.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3-4(三)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
”乃去,舍市傍。
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
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管鲍之交(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己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管晏列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游:游戏B.及小白立及:等到C.管仲既用既:既然D.齐桓公以霸霸:霸主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和鲍叔牙是很好的朋友,彼此十分了解。
B.鲍叔牙虽然对管仲很欣赏,但是对他的一些小毛病却也很苛责。
C.管仲原本辅佐公子纠,后来能受到齐桓公重用,是因为鲍叔牙的推荐。
D.管仲为齐桓公的霸业立下汗马功劳,由此可见鲍叔牙识人的眼光很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4.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共有两处)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二、阅读下面一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郑和,云南人。
成祖欲示中国富强。
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①通使西洋。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②金币。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③,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
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
帝大悦,爵赏有差。
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
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
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
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节选自《明史·郑和传》》)[注] ①侪(chái):同辈。
②赍:携带。
③占城:仿越南南部。
5.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欲( ) (2)悦( ) (3)以( )6.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训练(一)(一)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
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③(chǎn)也。
”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
②戒:同“诫”,教训。
③谄:奉承拍马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 ) ②然而不听( )③多言有益乎()④时夜而鸣()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 )②不合其耳也( )③孤犊之鸣( ) ④即掉尾奋耳(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
③沟洫,沟渠;甫,刚。
1、解释加点字:(1)会有土寇()几为所擒()古人岂欺我哉()惟此六字()1、解释下列加线字;(1)吾之患在鼠( )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 (4)不病于无鸡乎?( )2、选出与例句中的加点字用法相当的一项()例句:自鲁之齐(到,往。
动词)A、乌封人跪而食之(他,代管仲。
代词)B、如子之言(的,助词)C、我且贤之用(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D、辍耕之垄上(到,往。
动词))注释:①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
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
②尤:格外,十分。
③罂: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
④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
⑤或:有时。
⑥已:止,停止。
⑦蒇(chǎn):完成。
⑧故:所以,因此。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故笔法超绝与前文的哪些词句相照应?(原文回答)笔法超绝原因是什么?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长厚:为人忠厚。
④忤:触犯。
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3、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1、解释加点的斜体字2、翻译句子。
3.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试阐述理由。
注释:①平事,商量事情。
②咨嗟:叹息。
③侪:chái,同辈,同类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
(一)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恐已暮.矣()(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臣闻.之()(4)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
C.下车引之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5.”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五处)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二)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
(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
2.翻译下列句子
(1)天帝使我长百兽
译文:
(2)子以我为不信
译文:
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5.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三处)
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三)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1)女.还()(2)妻适.市来()
(3)特于婴儿戏耳.()(4)婴儿非与戏.也()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子随之而泣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译文: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答:
5.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三处)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四)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1)“何不试之以足?”(2)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通(2)反归取之通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2)何不试之以足()(3)至之市而忘操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1)译文:
(2)译文: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答:
6.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三处)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五)列子学射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②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
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
②守而勿失:记住他,不要忘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请于.关尹子()(2)又以报.关尹子()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4.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三处)
可矣守而勿失②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六)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兔走.触株()(2)因释.其耒而守株()
(3)冀.复得兔()(4)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
4.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
答:
5.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三处)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七)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未穷.青之技()(2)秦青弗.止。
()
(3)响遏.行云。
()(4)薛谭乃射.求反()
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4.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三处)
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八)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
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
”即唤夜叉拔之。
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
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浮白主人《笑林》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方.拔一根()(2)既.欲做人()
(3)拔之.()(4)不胜
..痛叫()
2.翻译句子。
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译文:
3.文中有一成语是,它的意思是:
4.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