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6分)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三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四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广①既归乡里,日令家共具②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

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③卖以共具。

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④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几⑤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

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

”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⑥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

贤而多财,则捐⑦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

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饷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说服。

(《汉书疏广传》)【注】①广:疏广,西汉宣帝时的太子太傅,身居高位。

②共具:摆设酒食用具。

③趣:催促。

④昆弟:同族兄弟。

⑤几:希望。

⑥老悖:年老昏乱,不通事理。

⑦捐:舍弃(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广既归乡里(已经)B. 足以共食(值得)C. 吾既亡以教化子孙(通“无”,没有)D. 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增加)(2)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B.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C.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D.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共食/与凡人齐。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

②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

(4)文中所写的疏广的做法对于我们今人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请简要评析。

【答案】(1)B(2)A(3)①现在再给他们增加什么都是多余的,有了多余的就会使子孙养成懒惰。

②另外,这些金钱是皇帝用来给我养老的。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守邠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②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③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④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

公怃⑤然,即彻⑥宴席,厚赒⑦给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范仲淹罢宴》)【注】①邠(bīn)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

②缞绖(cuīdié):丧服,这里指穿着丧服。

③亟(jí):急迫地。

④赗(fènɡ)敛:下葬入殓的衣服。

⑤怃(wǔ)然:形容失望的样子。

⑥彻:通“撤”,撤去。

⑦赒(zhōu)同“周”救济。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②是进亦忧________③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④使毕其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3)【甲】文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

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答案】(1)探求;这,这样;在……之前;完成(2)①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在座的人都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泪。

(3)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

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

(4)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解析】【分析】(1)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是”:这。

初中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

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

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注】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

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

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因私易一子________②乃以束帛________③如是十年许________④言毕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

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是”:这,这样。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私自”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易”:换。

“足”:值得。

“但”:只是。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游处交友,尔宜精择”说明他交友慎重。

初中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务:致力,从事。

⑤伎:同“技”。

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3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完整版)初一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完整版)初一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暑期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一、水仙(清)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

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

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

”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

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

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

(节选自《闲情偶寄》)[注释]①秣陵:指南京。

②质:抵押。

③迨:等到。

④珥:用玉做的耳饰。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1)各司一时.(2)欲.购无资(3)请已.之(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2)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3分)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二、于令仪不责盗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

令仪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

”于令仪如其所言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注】①市井:指做生意。

②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的事。

③十千:指十贯铜钱。

1.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诸子禽之禽:通“擒”,抓获B.汝素寡悔素:一向,平时C.问其所欲欲:欲望D.卒为良民卒:最终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尔贫甚,夜负十千③以归,恐为人所诘”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中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①,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物:指人和事物。

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1)为句中加下划线字选择最合适的义项。

原文义项正确选项尝月下戏 A.曾经 B.经历 C.品尝,辨别滋味①________若令月中无物A.好像 B.你 C.如果②________不然 A.…的样子 B.这样 C.然而,可是③________A. 学而时习之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 曲肱而枕之D. 日月之行(3)翻译文中划线句。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②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4)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

甲文和乙文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请结合选文,说说谢道韫和徐孺子的回答有何共同的“妙处”?【答案】(1)A;C;B(2)D(3)①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像什么?”②比如人的的眼睛中有瞳仁,如果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明亮。

(4)作答时都运用修辞,形象生动。

谢道韫运用比喻,将“雪”比作“柳絮”,既表现出雪的轻盈,又有美的意境,形、神、韵兼备;徐孺子面对别人的提问,不是直接回答,而是运用类比,从月亮联想到眼睛,将月中物比作眼睛中的瞳仁,生动形象,从而使提问者明白。

【解析】【分析】(1)“尝月下戏”意思是“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所以“尝”解释为“曾经”;“若令月中无物”意思是:如果月亮里什么也没有,由此“若”应解释为“如果”;“然”是“这样”。

(2)“人语之曰”中的“之”是代词,指徐孺子。

(完整版)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完整版)七年级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1.(13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解释下列划线字。

(4分)(1)不亦说乎(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是知也(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下列句子中的“而”表示转折用法的一项是()(2分)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3分)2.郑人买履(8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4分)(1)郑人有欲买履者(2)至之市而忘操之(3)先自度其足(4)宁信度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2分)3.蝂传(f))蝂(b3n)者,善负(背)小虫也。

行遇物,辄(zh6)持取,印(2ng,同"昂",高高抬起)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zh@,绊倒)仆不能起。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初一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文言知识】说“颇”。

“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

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翌日②馔③方④具⑤顷⑥而已⑦啖⑧退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二)、范文正正直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②悴:忧。

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

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

⑥而:你。

⑦俾:使。

⑧封识:即标志。

宛然:依然如故。

【文言知识】说“辞”。

“辞”是个多义词。

一、指“推辞”。

上文“文正方辞避”,意为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

二、指“告别”。

(完整word版)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word版)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iì)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

②鞫(jū ):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 ):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四)《欧阳公事迹》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jù)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完整)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

(完整)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有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训练(1-3)(一)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恐已暮.矣()(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3)臣闻.之()(4)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译文: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2.翻译下列句子(1)天帝使我长百兽译文:(2)子以我为不信译文:3.根据故事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1)女.还()(2)妻适.市来()(3)特于婴儿戏耳.()(4)婴儿非与戏.也()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子随之而泣B.曾子欲捕彘杀之C.妻止之D.曾子之妻之市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译文: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答:《郑人买履》测试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白牛生者,金华潜溪人,宋姓,濂名。

尝骑白牛往来溪上,故人以白牛生目之。

生躯干短小,细目而疏髯,性勤。

他无所嗜,惟攻学不怠。

与人言《六经》,或厌其繁,生曰:“吾舍此不学也。

《六经》其曜灵乎?一日无之,则冥冥夜行矣。

”或笑其迂,生曰:“我其迂哉?我若迂,孟子则迂之首矣。

”生好著文,或以文人称之,则又艴①然怒曰:“吾文人乎哉?天地之理,欲穷之而未尽也。

圣贤之道,欲凝之而未成也。

吾文人乎哉?”生不肯干禄②,或欲挽之使出。

生曰:“禄可干耶?仕当为道谋,不为身谋。

干之,私也。

”生安于义命,未尝妄有所为。

(节选自宋濂《白牛生传》)【注】①艴(fú):艴然,生气的样子。

②干禄:谋求官职俸禄,即求官。

干:追求,谋取。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仕当为道谋干之私也。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性多勤,他无所嗜,惟攻学不息。

(3)请分点概括【甲】【乙】两文中提到的“嗜”的表现。

(4)【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乙】文中“艴然怒曰”,宋濂待人接物的态度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仕当为道谋/干之/私也(2)①所以,我虽然生性愚笨,最终有所收获。

②宋濂生性勤奋,没有别的爱好,唯独对攻读学业不懈怠。

(3)【甲】:①借书抄书;②百里之外拜师求教。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及其家穿井( ) (2)有闻而传之者( )(3)国人道之( ) (4)丁氏对曰(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和“闻之于宋君”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久之 D.因往晓之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4.宋君所听说的事和丁氏所说的事有什么不同?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耽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战?止增笑耳。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缀行甚远(2)其一犬坐于前(3)意暇甚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下列对文章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狼》选自《聊斋志异》卷六,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本文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

B.作者通过“复投之”“大窘”等词语,描写出了屠户的一种退让和惧怕心理。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划线的字词。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②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③卿今者才略________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2)翻译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孙权劝学时,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法推辞。

B. 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和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答案】(1)推托;到,等到;才干和谋略;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2)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3)B【解析】【分析】⑴注意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①辞:动词,推托;② 及:动词,到,等到;③ 才略:名词,才干和谋略;④ 博士:名词,古今异义词,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⑵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当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句意是: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⑶B项有误,孙权要求吕蒙多读书,要涉猎广泛,文章没有涉及“而且要钻研经书”。

故答案为:⑴① 推托;② 到,等到;③ 才干和谋略;④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解释下列划线字。

(4分)(1)不亦说乎(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是知也(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下列句子中的“而”表示转折用法的一项是()(2分)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3分)2.郑人买履(8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4分)(1)郑人有欲买履者(2)至之市而忘操之(3)先自度其足(4)宁信度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2分)3.蝂传(f))蝂(b3n)者,善负(背)小虫也。

行遇物,辄(zh6)持取,印(2ng,同"昂",高高抬起)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zh@,绊倒)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sh@,爱好)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惟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地,黜(ch),罢免)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越发)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1.解释下列划线在语境中的意思。

①卒踬仆不能起()②苟能行()③又持取如故()④亦以病矣()⑤又不艾()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1)其背甚涩,物积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2)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惟恐蓄其不积。

(3)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4)亦是哀夫!3.概括本文的中心大意。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一)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二)处慎其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④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相同的两项是(4分)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6分)(1)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从《童趣》这故事中,你认为作者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中你获得什么启示?(4分)5.《处慎其所》中君子要“慎处”的原因,可用一个什么成语来概括?结合自己的生活,写出读了这段话后的感想。

(3分)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10分)不计人过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

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注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

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③朝士:朝中官员。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分)时人皆服其量。

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3分)①计()②是()③佯()3.说说文中划线句的意思。

(3分)4.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10分)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1分)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3分)①去()②置()③箸()3.说说“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的意思。

(3分)4.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分)7.(18分)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2分)歆辄难之()()宁可以急相弃邪()携拯如初()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4分)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幸尚宽()王欲舍所携人()既已纳其自托()3.下列划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4分)A 宁可以急相弃邪是以谓之“文”也B 王欲舍所携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去C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传一乡秀才观之D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歆辄难之4.翻译下列句子。

(4分)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5.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8.童趣沈复(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3)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第(4)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所拔之“山”指的是所倒的“树”指的是(3分)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9.盲人摸象(9分)有王告大臣:“汝牵一象来示众盲者。

”众盲各以手触。

大王即唤众盲问之:“象类何物?”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萝菔①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②;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③;其触脚者言象“如臼”④;其触脊⑤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瓮”⑥,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注释:①【萝菔】:萝卜。

②【箕】: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

③【杵(chǔ)】: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用于舂(chōng)米等。

④【臼(jiù)】:用石或木制成的舂(chōng)米的器具。

⑤【脊】:这里指背部。

⑥【瓮(wèng)】: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

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4分)示:______ 以:________ 即:_________ 类: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2分)大王即唤众盲问之:“象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4.“盲人摸象”中的“盲人”真的是指“瞎子”吗?你能再举一个和“盲人摸象”意思相近的成语吗?(1分)10.文言文阅读(18分)童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___________。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____________,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___________,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童趣》作者是______朝著名文学家________,课文选自《________》(3分)2.补出横线上的内容。

(4分)3.找出本文的通假字,并对其进行注音和解释。

(2分)_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音: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___4.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2分)故:________ 以:________ 然:_________ 方:________5.与例句“拔山倒树而来”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3分)6.翻译句子: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童趣》一文“趣”在哪些地方?请分别用四字短语分点概述。

这些表明童年的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