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部编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说明:本练习共有6篇阅读,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

整体的难度偏大,因为部分词语还没有积累,但文章的内容上练习较为紧密,可以猜出词义。

另外,题目与实际的考试题难度相当,可以感受一下初中文言文的难易程度。

(一)师旷论学(18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黑的词。(4分)

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③臣闻之()④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二)欧阳修论作文(16分)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4分)

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4分)

①学而时习之()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④多作自能见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分)

(三)自护其短(14分)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凡先生①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②,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③;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④坊肆⑤中发书而对勘⑥之。或径行⑦平原大野,无足⑧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⑨;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注释】①先生:指顾炎武。②厄塞:险要的地方。③曲折:详细情况。④即:靠近,引申为走向。⑤坊肆:街市中的客店。⑥对勘:核对校正。⑦行径:直接行走。⑧无足:没有值得。⑨诸经注疏: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凡.先生之游⑵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⑶或.与平日所闻不合⑷发.书而对勘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

⑵或行径平原大野。

3、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4、顾炎武在《日知录》里写道:“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来这句话演变为哪句名言?

宋有狙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俄而④匮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⑥

于己也。先诳⑦之曰:“与若⑧芧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

【注释】①狙(jū)公:养猴子的老人。②狙:称猴。③口:口粮。

④俄而:一会儿,不久。⑤匮:缺乏。⑥驯( 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⑦诳(kuáng ):欺骗,瞒哄。⑧若:文言文中

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⑨芧( xù):像树的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6篇(有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6篇(有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6篇

(一)师旷论学(18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黑的词。(4分)

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③臣闻之()④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二)欧阳修论作文(16分)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4分)

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4分)

①学而时习之()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④多作自能见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分)

(三)自护其短(14分)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4分)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 方()欲() 还: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doc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doc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

【篇一: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txt>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

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

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

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 4 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

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

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

【篇一: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txt>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4 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

来年然后已译文: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请君入瓮①》

周兴与丘神积(iì)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②鞫(jū ):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zhì ):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2、囚多不承()

3、当为何法()

4、因起谓兴曰()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

2、以炭四周炙之()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四)《欧阳公事迹》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以下是几道七年级文言文阅读练题及答案,供同学们进行练。

第一题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写作语言。以下哪个选项最好地解释

了文言文的含义?

A. 只指汉代以前的古代汉语写作语言。

B. 它是一种用于演讲和辩论的特殊语言。

C. 它是一种用于撰写文章和诗歌的文学语言。

D. 只是在古代汉语地貌剧烈变动过程中的一个特定时期的语言。

正确答案:C

第二题

请根据下面的文言文摘录回答后面的问题。

>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自谦谄者,则无成于众矣。有德者,未必能谦,而能谦者,必有德也。

这段文言文表达了什么思想观点?

A. 谦虚是成功的关键。

B. 成功的人往往自卑而谦虚。

C. 有德行的人不需要谦虚。

D. 谦虚是辟如行远的必要条件。

正确答案:B

第三题

请阅读以下文言文节选,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这段文言文表达了什么道理?

A. 过度追求财富和地位会导致失败。

B. 谦虚和节制是成功的关键。

C. 财富和地位是悲剧的根源。

D. 满足现状是成功的秘诀。

正确答案:A

以上是本次的文言文阅读练及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完整word版)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word版)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一)《请君入瓮①》

周兴与丘神勣(iì)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②鞫(jū ):审讯犯人。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zhì ):烧烤。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2、囚多不承()

3、当为何法()

4、因起谓兴曰()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

2、以炭四周炙之()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四)《欧阳公事迹》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

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

②惟读书是务。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一)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将以前古人的篇章大量地阅读(2)唯读书是务。将读书当成是唯一的任务(二)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6分)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

④而身为宋国笑()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三)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第一篇: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6分)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

④而身为宋国笑()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

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

②辄以水沃面音:义:

③食不给音: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迨能倍诵乃止④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五)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阅读训练】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④恬若不见

2.与“曷不听其所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只有剩骨 B.满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爱者甚蕃

3.与“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必以分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以刀劈狼首

5.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六)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