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XXX①少时好学,读书不辍。

一日,闻有道士于僧寺夜读,便往观之。

时值冬月,夜深人静,只见道士手执《易经》,口中默念不绝。

XXX便问其所以,道士答曰:“此为神仙所传,读之可得长生不老之术。

”XXX闻言大喜,遂拜师学艺。

不料学了数年,仍是原貌,未得长生之术,反而家道中落,愁苦不堪。

后来听闻佛法,遂彻底放弃道术,皈依佛门,终其一生行善积德,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注释】①王冕:北魏时期人物,字XXX,为人刚直,好学,精通《易经》。

他曾任官,但由于不愿抛弃学问而辞官。

晚年皈依佛门,出家为僧,法名慧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XXX少时好学,读书不辍。

2)遂拜师学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为神仙所传,读之可得长生不老之术。

2)后来听闻佛法,遂彻底放弃道术,皈依佛门。

3.XXX学道未果,反而家道中落,愁苦不堪。

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4.XXX最终放弃了道术,皈依佛门,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你认为这给我们什么启示?XXX在XXX之间贫困,只吃藜羹,七天不喝酒,白天睡觉。

XXX,得到了XXX却没有做饭。

XXX看到XXX偷偷地拿出米饭吃,装作没有看见。

等到饭菜做好,XXX拿着盛着米饭的甑来拜访XXX,XXX起身说:“我刚才梦见先人,说要先吃洁净的食物再给我。

”XXX回答:“不行!刚才有煤灰掉进甑里,这是不祥的,我捡出来才吃的。

”XXX叹了口气说:“我所信任的是眼睛,但眼睛还是不可信;我所依赖的是心,但心还是不足以依赖。

我这个弟子要记住,认识一个人真的不容易!”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藜羹②爨③攫④甑⑤选间⑥煤炱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3.XXX为什么会叹气并说出“知人固不易也”这句话?4.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在外部环境的干扰中不被影响。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目录1.愚人食盐2.战国策·秦策二3.王右军诈睡4.戴震难师5.曾子杀猪6.千金市骨7.高帽子8.赵威后问齐使9.学弈10.11.魏文侯从谏12.原谷谏父13.截竿进城14.陈太丘与友期行15.乐羊子妻16.子产不毁乡校17.18.陈实与梁上君子19.割席分坐20.临江之麋21.木兰从军22.《李将军列传》(节选)23.当止不止24.《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节选25.工之侨为琴26.三人成虎27.郢书燕悦28.赵普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至.于他家()②更.为益盐()③既.得盐美④缘.有盐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愚人的“愚”体现在哪些方面。

【译】4.从愚人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译】【参考答案】1.①到②改变③已经④因为2.①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②就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被盐所害。

3.①语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或者,动作:“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②他以为菜的味道好,就是靠盐,于是只吃盐,不吃菜。

4.启示:①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恰到好处是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弄得很糟。

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战国策·秦策二有两虎争人而斗者,卞庄子将刺之。

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管与止之.()②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③小者..必死()④而.有刺两虎之名。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

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2.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原文 3.千里之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君遣之( )2.而捐五百金( )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而吾以捕蛇独存(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4.沛公至咸阳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注释:①具:通"俱",全,都.②户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断.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2.以何为丞相( )(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二,翻译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___________.原文5.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完整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完整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说明:本练习共有6篇阅读,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

整体的难度偏大,因为部分词语还没有积累,但文章的内容上练习较为紧密,可以猜出词义。

另外,题目与实际的考试题难度相当,可以感受一下初中文言文的难易程度。

(一)师旷论学(18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黑的词。

(4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③臣闻之()④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二)欧阳修论作文(16分)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4分)①学而时习之()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④多作自能见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分)(三)自护其短(14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席上啖菱()②或曰()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4分)()A、欲以清热也。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一:初一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一、解释加点的词。

1 )2 ()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 ()2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四)《欧阳公事迹》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

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⑥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解释加点的词。

1 )2 )3 )4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三)《马价十倍》①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6分)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三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四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doc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doc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篇一: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txt>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2、翻译下面句子( 4 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五、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与答案(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始折旋疾徐()乃四顾胆落()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椎鼓径进……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②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③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④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

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③委:丢下。

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1、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一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2、翻译下面语句。

吾今死矣,子速去!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手?”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或答人简札
..(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 ???)方(??? ?)欲(??? ?)还:(????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 ?)(?????????? ?)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
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 ?)②秦青弗止.( ???????)③响遏.行云(??????? ?)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五、愚人食盐
???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

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

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

(《百喻经》)? [注释]①益:增加。

②爽:败坏(口味)。

③返:同“反”,相反。

1.解释画线词语。

(1)主人与.食?????????????????? (2)缘有盐故.?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

初一课外文言文参考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①书遂大进(终于)②平生于书(对于)③或答人简札(有时)(书信)2.译文稍微有些不满意,一定再三修改,不满足。

3.答:文征明勤奋习字,获得很大的进步。

二、铁杵磨针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1、去(离开)方:(正)欲(想要)还:(回去)
2、 1)问之,曰:"欲作针。

"( 老妪) ????2)学而时习之(以前的知识 )
3、答: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4略
三日攘一鸡
译文: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他)说:“那就减少点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就不偷了。

”?
1、解释加点字: 1、(这)(做法)
2、已(停止)
2、译文:1)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

2)译文: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3)译文: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四)薛谭学讴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1.①未穷青之技(学尽)②秦青弗止(不)③响遏行云(遏止)
2.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演唱的本领,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认为把师傅的本领完全学尽了。

4.启示:答:学习没有止境,要谦虚好学,不能够浅尝辄止。

5、有,薛谭知错就改,马上向师傅道歉,并且留下来继续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五、《愚人食盐》
(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别人家里,主人便请他吃饭。

这人觉得主人的菜淡而无味,主人听说后,便加了些盐。

加盐之后菜的味道鲜美,这人便想:“菜的味道鲜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岂不更好吃吗?”这人真是愚蠢到了极点,便不要菜,只吃盐。

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为盐所害。

1.(1)给 (2)原因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就空口吃盐。

3.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

(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