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论贾宝玉的人文主义精神

合集下载

文学名篇分析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文学名篇分析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文学名篇分析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巅峰”。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曹雪芹刻画了众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其中贾宝玉作为男主角之一,承载了许多深刻的情感与思想,对红楼梦的情节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进行分析,并解读其作为一个人物形象的独特魅力所在。

贾宝玉作为贾府的继承人与红楼梦的男主角,他的形象极具张力与个性色彩。

首先,在家族制度的框架下,贾宝玉身负众多期望与责任,他是贾府的独子,贾母与王夫人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继承家族的事业与家族的荣光。

然而,贾宝玉却是一个标新立异的人物,他与众不同,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拥有敏感与艺术气质,喜欢诗词歌赋,对文学与美的追求极高。

这种内心与外貌的反差,使得贾宝玉更加引人注目。

其次,贾宝玉的人生旅程是充满悲剧与矛盾的。

他爱上了林黛玉,却又被命运迫使与林黛玉分开,最终导致了林黛玉的早亡。

贾宝玉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与内心的挣扎,他与林黛玉之间的感情扑朔迷离,既是爱情的千丝万缕,又深深掺杂着亲情的纠葛。

他为了林黛玉,宁愿舍弃自己的王位继承权,选择了隐居,过上了清贫的生活。

这样的追求与牺牲不仅体现了贾宝玉对真爱的追求,也凸显了他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此外,贾宝玉也是一个思想意识极度觉醒的角色。

他对封建礼教与权贵阶层的弊端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在作品中多次用自己的言行对这种体制进行了质疑。

尤其是在“太虚幻境”一章中,贾宝玉与秦可卿的对话,探讨了人生的价值与尘世的虚幻,抨击了形式主义对人性的扭曲。

他的思想觉醒与对现实的冷眼既是对封建制度的质疑,也是对个体自由的追求。

最后,贾宝玉也是一个充满睿智与智慧的角色。

他的伶俐与机智,在故事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比如他通过把戏舞台上表演的《游园惊梦》一把火烧毁,暗示了大观园的灭亡,引发了后续剧情的发展。

他的智慧使得他能够洞察人性,捕捉到许多人物之间的真实关系,并以此作为他对红楼梦中的人物与纷争的独特解读。

《红楼梦》的人文思想表现对当今仍具有启蒙教育作用

《红楼梦》的人文思想表现对当今仍具有启蒙教育作用

《红楼梦》的人文思想表现对当今仍具有启蒙教育作用【提要】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到了“康雍乾盛世”时期,在各种社会因素的推动下,人文主义思潮又在中国大地上复苏。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诗人袁枚,画家郑板桥,都表现出这种思想倾向;而哲学领域的戴震和《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则是当时人文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

关键词: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共同的人文思想封建礼乐的虚伪中国开始兴起人文主义思潮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历史道路各不相同,但人类社会的进程又有着共同的规律性。

当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向北欧和西欧扩展的时候,同欧洲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的中国,也稀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兴起了类似的人文主义思潮。

李贽肯定合理的“欲”、“情”,提倡人格的自主和独立,反对礼教和理学教条对人的禁锢,启发人们从正统文化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其历史贡献与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家相近似。

汤显祖的戏剧作品《牡丹亭》以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人的“情”如厉风狂涛,“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无论圣贤经传,名门礼数,或人间生关死劫,都将它遏制不住,特别生动有力地说明了“天理”和礼制的虚妄。

著名通俗文学专家冯梦龙,编印小说、戏曲及时兴小调,明确提出他编印民歌是“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借表现男女间的真情,揭发礼教的虚伪性。

这些通俗文学作品在社会上影响深远。

然而,晚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并没有掀起西方那种文艺复兴运动,也没有引起资本主义因素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明代封建专制政权的极端腐败,导致“天崩地解”的大战乱。

清军入关,又进行了长时期的血腥战争。

社会经济、文化遭到严重摧残,资本主义萌芽和人文主义思潮遭到毁灭性打击,中国历史的进程被打断。

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doc

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doc

贾宝玉人物形象分析.doc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一个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他的性格、行为和思想都具有深刻而独特的内涵。

他不仅是贾府中的瑰宝,也是整部小说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角色之一。

以下是对贾宝玉人物形象的分析。

一、贾宝玉的性格贾宝玉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他既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又受到现实的深深影响;既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又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

1.叛逆与反抗贾宝玉天生叛逆,对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封建道德和礼教产生了反抗。

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仕途经济的道路,而是沉醉于诗词歌赋,追求自由和个性。

这种反抗的性格在当时封建社会中显得格格不入,也使他在贾府中受到了孤立和排挤。

2.敏感与多情贾宝玉内心极其敏感,对于别人的言行举止有着细腻的感受和理解。

他对林黛玉的深情厚意,对金钏、晴雯等丫鬟的关爱,都表现出他多情善感的一面。

这种敏感和多情也使得他在面对现实的残酷时,更加痛苦和无助。

3.矛盾与挣扎贾宝玉既追求个人的自由和理想,又无法摆脱家族和命运的束缚。

他在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之间挣扎,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矛盾。

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反映了贾宝玉性格中最为深刻的一面,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饱满。

二、贾宝玉的行为贾宝玉的行为举止反映了他的性格和思想。

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贾宝玉的行为。

1.追求美与艺术贾宝玉对美和艺术的追求体现了他对世俗功利之外的理想世界的向往。

他对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有着深厚的兴趣,并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这种对美与艺术的追求,使他在贾府中显得与众人不同,也展现了他独立自主的精神风貌。

2.放纵情欲贾宝玉在小说中有不少放纵情欲的行为。

他与金钏、晴雯等丫鬟的亲密关系,对林黛玉的痴情以及与其他女性的调情行为,都表现了他对情欲的追求和放纵。

这些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叛逆和反抗精神。

3.反抗封建社会贾宝玉对封建社会的不满使他试图反抗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他鄙视功名利禄,对抗封建礼教,对封建等级观念进行挑战。

贾宝玉的真性情——浅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贾宝玉的真性情——浅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浅析贾宝玉的人物形象陈新辉(江西新建五中)《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是多层面、多方面的。

本文仅从人物形象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窥一斑而知全豹”来了解这部巨著的杰出成就。

贾宝玉是《红楼梦》里的男主人公,是小说中进步力量的代表。

他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是曹雪芹大力肯定的人物。

宝玉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具有哪些思想性格的特点呢?这里我从三个主要的性格方面对他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正邪合一《红楼梦》伊始,曹雪芹就通过贾雨村对宝玉的人格进行了解释。

贾雨村提出一个观点,就是世界上有一种人的品性是由正邪二气灌注到灵魂里面以后形成的。

贾雨村认为,贾宝玉是一个秉正邪二气的人物,他的“邪气”反映在他对当时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反叛,而这种反叛体现在他对非主流社会边缘人的兴趣和关爱上。

宝玉是钟鸣鼎食之家的贵族后裔,荣国府的法定继承人。

但贾宝玉恰恰偏离主流,总有一些奇怪的想法和行为,突出的表现就是自我边缘化。

在《红楼梦》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宝玉和秦钟、柳湘莲、蒋玉菡等社会边缘人物关系密切。

贾宝玉除了对男性中的社会边缘人赋予特殊情感外,他对大观园中的青春女性也关爱备至。

宝玉曾说过:女儿是水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

这些“混话”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就是一种叛逆。

贾宝玉拒绝接受封建正统教育,表现出对社会边缘人的喜爱和关心。

但宝玉毕竟不是一个彻底的反对封建礼教的代表。

宝玉痛恨仕途经济,主张恋爱自由,但他厌恶、对抗的只是那个社会的政治。

贾雨村说宝玉秉正邪二气,按当时封建社会的标准衡量,宝玉身上还是有“正气”的。

举个例子,荣国府过年大开宴席,族长贾珍带着贾琏给贾母敬酒,玉字辈以下的男子立刻离开座位跟着跪下,一个封建伦理的固有秩序在荣国府里呈现了。

宝玉在当时大家族和谐的气氛下,自愿选择了跟随贾珍和贾琏下跪,这样的描写值得我们深思。

二、多重人格《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性格是非常复杂的、多层面的。

《红楼梦》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是非常重要的一回。

红楼梦中的人文精神及其评价

红楼梦中的人文精神及其评价

红楼梦中的人文精神及其评价红楼梦这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更因为它所蕴含的深刻的人文精神。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红楼梦中的人文精神及其评价。

一、红楼梦中的人文精神1. 家国情怀红楼梦以宝玉、黛玉等人物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园林建筑为背景,但其中也融入了家国情怀。

尤其是在第一百回中,作者曹雪芹以校兵梦为载体,揭示出了宝玉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宝玉梦见自己化身为士兵,拯救了被敌人追杀的百姓。

这场梦境中,宝玉的行为充满着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体现了他对祖国民族复兴的追求。

2. 性别平等红楼梦中对性别平等的重视在当时也是极其罕见的。

在小说中,女性形象得到了作者深深的关注和描绘,尤其是黛玉、秦可卿等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作者对女性地位的看重。

小说中黛玉被塑造成自由、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她与男性平起平坐,与大家族中的男性角色进行了激烈的较量。

3. 反对封建礼教红楼梦的另一重要人文精神是反对封建礼教。

小说中对于官僚贵族宴会等庸俗琐碎的描写,都是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在小说中,作者以各种方式表现了人们被封建礼教强加的束缚和控制,通过对封建礼教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

二、红楼梦的评价1. 情感深刻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描写人性、情感的大作。

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可以真正感同身受。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充满情感冲突,让人无法自持。

因此,人们常常用“情感深刻”来评价这部作品。

2. 人文意义深远红楼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深远而广泛的。

尤其是对于当今的社会来说,红楼梦中所表现出的对于性别平等、反对封建礼教等的立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小说中对于家国情怀的表达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3. 独特的文学价值红楼梦也是一部极具历史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它不仅收录了大量传统文学元素,还在文学手法、艺术构思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人文主义视角下的《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

人文主义视角下的《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
人文主义视角下的 《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
2018. 4 . 19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红楼梦》的意义 人文主义思想 人物形象分析 结语
一、《红楼梦》的意义
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 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 傲不起来。—— 毛泽东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 《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 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
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有凤来仪”——潇湘馆
芙蓉花——风露清愁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湘妃竹:还泪
泉水:纯洁灵动
黛玉——追求自我价值
• 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 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 首应景罢了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黛玉——自尊自爱
孤标傲世偕谁隐: •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 也不给我呀。”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也不敢言语。 •黛玉埋怨宝玉: “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 戏子取笑。” •宝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 城貌”黛玉:“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 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 舅舅母。” •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 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 而不取。
云空未必空
取中宝玉是个有知识的,赠生日贴 用绿玉斗给宝玉斟茶,给宝玉梅花 因嫌弃而绝收刘姥姥用的杯子 让小幺抬水来洗地 妙玉与出身寒素的邢岫烟是贫贱之交,教她认 字读书,并有“半师”之分。 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他这脾气竟不能 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

论贾宝玉形象的哲学意义

论贾宝玉形象的哲学意义

论贾宝玉形象的哲学意义
贾宝玉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一个文学形象。

他具有迷人的魅力,很多读者为他所着迷,而这一形象也是有其独特的哲学意义的。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贾宝玉无疑是一个典型的“自我”形象,它展示了在社会变迁和发展中如影随形的存在。

从不同方面看待贾宝玉,他代表着深厚而复杂的文化价值观。

不论是在价值观念上,给予启示,还是在价值观念上,表达了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情感和追求,贾宝玉都表现出了一种比较克制的人生态度,这与当时传统中国社会所维系的价值观念是一脉相承的。

也就是说,贾宝玉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底蕴,既有理性思维,又有感性情感。

贾宝玉的形象也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颠覆性的思想世界里,他的观点把古老的社会规范和传统价值观拉拽到了一种全新的理解层面,表达了追求自我出众的追求。

因此,贾宝玉在小说里除了把传统中国文化的造诣展现得淋漓尽致之外,也把社会规范和传统价值观拉拽到一种全新的理解层面,让人们重新审视自身和社会中的价值观。

总而言之,贾宝玉不仅是一个动人的传世形象,也是一幅用有其独特哲学意义的古典文学图画,能够给予读者一个重新审视的机会。

从而使得人们能够理解当时的价值观,深入到生活里去,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我。

论贾宝玉的人文主义精神

论贾宝玉的人文主义精神

论贾宝玉的人文主义精神摘要:人文主义关注的核心是“人”,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其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的优秀品质。

贾宝玉在和女孩子们的交往中,特别是和女奴们的交往中,他一贯从内心表现出对她们的尊重。

宝黛爱情是建立在有着共同人文思想和自由倾向坚实基础上的。

关键词: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共同的人文思想封建礼乐的虚伪人文主义关注的核心是“人”,《红楼梦》写出了封建社会对人的奴役与压迫,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不是什么“君仁臣良父慈子孝”的世界,而是一个残忍的社会,在那里每一个人都得不到幸福。

而《红楼梦》中一号主人公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其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的优秀品质。

贾宝玉憎恶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极力抗拒封建家族为他安排的传统生活道路,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这实质上是对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

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

一、贾宝玉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

贾宝玉人文主义思想和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描写了造成他思想性格的生活环境。

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

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

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另一方面,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

二、贾宝玉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贾宝玉对待身边的女孩子们的态度,同情和亲爱始终是主导的方面,但在初期有时也暴露出一些暴戾作风,如撵茜雪,踢袭人,训晴雯等事。

后来在目睹了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飘零、身为贵妃的姐姐内心的悲苦等一系列不平之事后,贾宝玉开始认识到在男女关系方面尊重与玩弄、纯洁与腐朽、美好真挚与罪恶虚伪的区别。

贾宝玉的精神品质作文

贾宝玉的精神品质作文

贾宝玉的精神品质作文
哇塞,说起贾宝玉,那可真是个特别的人呢!
他呀,就像我们班上那个最调皮又最聪明的同学。

他心地善良得很哩,看到别人受苦受难,他就心疼得不行。

还记得那次刘姥姥进大观园,大家都拿她开玩笑,可贾宝玉却没有,他反而很关心刘姥姥呢。

这就好像我们看到一个弱小的同学被欺负,总会有人站出来保护一样,贾宝玉就是那个站出来的人呀!
他对女孩子那更是好得没话说。

他觉得女孩子都是水做的,纯净又美好。

他会细心地照顾她们,陪她们一起玩。

这让我想起我们班的那些男生,要是也能像贾宝玉这样对女生好,那该多棒呀!
他还有着一股倔强的劲儿呢。

家里人都让他去读书考功名,可他就是不喜欢。

这多像我们呀,有时候大人让我们做的事情,我们就是不想做,非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他也很敏感呢,一点点小事都能让他伤心半天。

这又和我们有时候一样,会因为同学的一句话就不开心了。

贾宝玉的精神品质呀,真的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呢。

他的善良、他的倔强、他的敏感,都是那么独特。

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做一个善良的人,关心身边的人;也要有自己的想法,不随波逐流;还要学会感受别人的感受。

反正我觉得贾宝玉真的很棒!。

论贾宝玉人生的最高精神价值——“情”

论贾宝玉人生的最高精神价值——“情”

3“ .意淫 ” 体现了一种非常纯洁 的爱 , 一种很率真的爱 ,
是宝 玉精神 的全部
《 红楼 梦》 十九 回“ 第 意绵 绵静 目玉生香 ” 一段文字, 描
写宝玉因怕黛玉睡出病来, 一进她 的房 问就将其唤醒, 脂砚
关于“ 意淫 ” 的初步表述是“ 既悦其色 , 复恋其情 ” , 宝玉
带着诗意的意蕴, 而并非对异性 的玩弄。 情到深处必主淫” “ ( 五回 ) 第 , 但这种 淫必须 以爱 为基础脱俗 , 行 追求的最高的人生精神价 值是 “ , 情” 与世俗男人迥然不 同。本文试图从 以下几个层 面剖析贾宝玉丰富的内 心情感世界, 解读贾宝玉 的人生精
4“ . 意淫” 另外一层含义是闺阁之 良友
于并不 “ 云雨无 时 , 恨不天下之美女供我 片时之趣兴 ” 。他
同样 “ 容貌 , 悦 喜歌 舞 , 调笑 无厌 ” 同样 觊觎 “ 下之 美 , 天
女 ” 只不过所要 的不是 “ , 片时” 而是永恒 , 他想永远 留住世 上一切美好的东西。 2“ .意淫 ” 虽然与皮肤滥淫有 区别 , 但并不排斥情欲
J2 9
作者简介 :曹利(90 )女, 17一 , 河南新蔡人,97 19 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获得法学学士学位, 现任武警成都指挥学院实验室管
理 中心 副教授 , 主要从事实验室管理研 究。
W × U eY U en anJ i
☆ 文 学 研 究 ☆ 贾宝玉对女性体贴 、 呵护 , 主动给予 自己的爱与同情 , 问, 仕途前程 , 他们永远直接地逼 向生命的本真 , 去为美 好 的生命扼腕可惜 。 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 以根深蒂固含有深 刻社会 内容的思想感情 为基础 的 原来 姹紫嫣红开遍 , 。“

贾宝玉的为人处世

贾宝玉的为人处世

贾宝玉的为人处世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作为书中主角之一,具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贾宝玉的为人处世可以从他的性格、品行和行为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首先,贾宝玉的性格十分复杂多样。

他细腻敏感,善良深情,具有很高的情感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同时,他也有低落忧郁,神经质的一面,从而显得有些失落和沮丧。

另外,他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个躁动、不安和好奇心极强的青年,他常常追求快乐、游戏和玩乐,并且对于金钱、权势等物质诱惑也有着一定的渴望。

这些特质使得他显得十分人性化和富有个性。

其次,贾宝玉的品行也十分值得称道。

他十分真诚,不做作,对待朋友和家人都十分关心和照顾。

他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并积极学习、改正。

他也关注社会公义,对于阶层、地位等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态度。

此外,他对待美好事物、良好习惯、尊敬长者等方面表现出极强的美好品格。

最后,贾宝玉的行为也是他为人处世的重要体现。

他十分关心周围的人和事,乐于帮助别人,常常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而付出冒险和奉献。

同时,他也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利益。

他的行为在情感层面和理智层面都表现极为出色,这也是他能够成为“红楼梦”中最成功的角色之一的原因。

综上所述,贾宝玉是一个富有个性和情感敏感度的青年,他的品行和行为同样十分出色。

他的形象充分地体现了“红楼梦”中“真正的人性”这个主题。

他是建立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上的现代化人物,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文精神,具有重大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红楼梦之贾宝玉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

红楼梦之贾宝玉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

红楼梦之贾宝玉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作者曹雪芹以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清代贵族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性百态。

其中主人公贾宝玉是小说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角色,他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本文将以贾宝玉的角度来探讨他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贾宝玉是贾府的公子,生活在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中。

然而,他却对世俗的享乐和功名不感兴趣,对人性的痛苦和苦难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精神的升华。

贾宝玉的生活态度可概括为质朴和超脱。

他拒绝了封建社会中的功名利禄,对金钱和物质欲望不感冒。

他喜欢与自然接触,喜欢听鸟儿的歌唱、欣赏花草的美丽。

他宁可与纯洁质朴的黛玉、晴雯等人相伴,不愿与世俗的荣华富贵为伍。

贾宝玉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宁静和心灵上的自由,这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让他在红楼梦的世界中独树一帜。

贾宝玉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对人性的思考和亲情的珍视上。

他对人性的痛苦和命运的无奈有着清醒的认识。

他深知人生苦短,世间无常,因此不愿为权利和利益而忘记自己的本心。

他对待亲人的感情更是深厚。

在与父母的相处中,贾宝玉尽孝心,对父母言听计从,尽全力为他们分忧解难。

而在与表妹林黛玉的情感交流中,贾宝玉珍视彼此的心灵共鸣,经历了酸甜苦辣后,对黛玉产生了深深的牵挂与思念。

贾宝玉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在《红楼梦》中也受到了社会环境的挑战和考验。

封建社会中的礼教规范和家族期望不断对他施加压力,试图改变他的追求。

然而,贾宝玉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价值取向,不为世俗所动摇。

通过贾宝玉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纯洁、质朴的追求,以及对人性和亲情的珍视。

贾宝玉的形象对读者具有启示作用,引发了人们对内心追求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总结起来,贾宝玉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他拒绝世俗的功名利禄,超脱尘世的繁华,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精神的升华。

他对人性的痛苦和苦难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追求精神与情感的真挚交流。

红楼梦之贾宝玉的信仰与追求

红楼梦之贾宝玉的信仰与追求

红楼梦之贾宝玉的信仰与追求红楼梦,一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堪称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

作品中塑造了众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贾宝玉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红楼梦的男主角,贾宝玉不仅具备了世俗的光环,还表现出了深厚的信仰与追求。

一、信仰的根源贾宝玉的信仰根源于家族的宗教信仰,即儒家思想和佛家信仰的融合。

他所属的贾家是古代中国士族之一,家族文化非常重视儒家思想,尤其是家族的家训更是贯彻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

在家族内部,贾宝玉成长的环境充斥着儒家道德规范和传统礼仪,这些无形的力量培养了他对儒家思想的敬畏和信奉。

二、对儒家思想的执着贾宝玉身上明显地具备了儒家思想的特征,他以“贾”为姓,以“宝玉”为名,显示出家族对他的期望。

作为贾家的继承者,他时刻感受到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和使命。

贾宝玉始终以仁、义、礼、智、诚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对待他人体贴周到、谦虚有礼,同时对于家族的儒家传统也有非常强烈的认同和坚持。

三、对佛教的崇尚除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贾宝玉还受到了佛家信仰的熏陶。

故事中,贾宝玉在林黛玉的引导下,逐渐接触到了佛教,并对佛法产生了相当大的兴趣。

他在梦中多次遇到观音菩萨和释迦牟尼,这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佛教的信仰与热爱。

贾宝玉对佛法的信仰并不仅仅是因为流行或者出于虚荣,而是出自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感悟。

四、对追求的追寻贾宝玉是一个富有幻想力和追求完美的人。

他渴望自己的生活充满诗意和艺术氛围,对诗词、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极为热爱。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通过与史湘云、黛玉等人的交流和互动,追寻着自己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他希望通过与琴、棋、书、画的交流,找到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五、对人生本质的思考贾宝玉在红楼梦中不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曾多次发出感慨:“生为人,行为言之,莫不以千金万金但使识方知何物、见方知何道、为方知何理,终幸甚。

”这反映了他对于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贾宝玉努力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享受,他更在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对内心追求的满足。

红楼梦对贾宝玉的描写

红楼梦对贾宝玉的描写

红楼梦对贾宝玉的描写标题:《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的艺术描绘与精神解析一、引言《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在这部宏伟巨著中,主人公贾宝玉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复杂的精神世界成为了文学史上极具深度和广度的艺术形象。

二、贾宝玉的形象塑造贾宝玉在《红楼梦》中的形象丰富多元,曹雪芹以细腻入微的笔触,赋予了他超越世俗的独特气质。

他是荣国府的公子哥,天资聪颖,才情出众,然而却厌恶科举仕途,对封建礼教持有反叛态度。

他的外貌俊美非凡,通体莹润如玉,这与其名字“宝玉”相得益彰,象征着他的卓尔不群和天生贵气。

贾宝玉的性格特征充满了矛盾与冲突。

他既深情又多情,热爱生活,同情弱者,对大观园中的姐妹们有着深深的情感眷恋,尤其是对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女性的感情纠葛,表现出了他对纯真情感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挣扎。

同时,他性格中的悲观厌世、颓废消极一面,也反映了他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切感悟。

三、贾宝玉的精神内涵曹雪芹通过贾宝玉这一人物,对人性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独到解读。

贾宝玉的精神世界是对封建伦理道德的质疑和反思,他崇尚自然之美,追求个性解放,渴望人与人之间真诚平等的关系。

他的人生理想与现实世界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出封建社会的黑暗面以及人性在其中的扭曲与压抑。

四、结语总的来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充满矛盾而又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他是作者曹雪芹对人性探索、社会批判、人生哲理思考的艺术载体。

贾宝玉的形象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更成为了一面反映中国古代社会风貌和文化心理的独特镜子,其艺术价值和人文内涵值得我们反复品读和深入研究。

《红楼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解读与课堂实践

《红楼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解读与课堂实践

《红楼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解读与课堂实践1. 引言1.1 概述本篇长文旨在深入解读《红楼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并探讨其在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自从脱颖而出以来,《红楼梦》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不仅描绘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还体现了人文主义价值观对社会制度和伦理观念的批判与反思。

因此,通过对《红楼梦》进行深入研究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崇尚人道精神的能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首先会通过前置背景介绍,向读者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以及与人文主义思想相关的重要历史和文化背景。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解读《红楼梦》中几个关键人物形象所体现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并探讨他们对社会制度和伦理观念的批判与反思。

随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介绍课堂实践中如何运用红楼梦的人文主义思想来指导教学目标设定和内容设计,以促进学生对人文主义的理解和实践。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红楼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解读与课堂实践成效,并展望其在未来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红楼梦》中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入解读,探索其对于塑造现代意识形态和培养人道精神方面的价值。

同时,本文还旨在为教师提供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即通过红楼梦引导学生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讨论和思考,并从中获得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样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红楼梦》在中国古代文化传承和当代教育领域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且有助于丰富学生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了解和认知。

2. 红楼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解读2.1 前置背景介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被视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作者曹雪芹通过小说中独特的叙事手法和丰富的人物形象,传递了诸多深刻而复杂的人文主义思想。

2.2 人物形象中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样且饱含人文主义价值观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人物分析及思想性论文

《红楼梦》人物分析及思想性论文

《红楼梦》人物分析及思想性论文首先,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贾府的血脉传人,承载了家族的希望和未来。

贾宝玉具有敏感细腻的性格,对美有着特殊的感受力。

他欣赏纯真的美,企图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然而,他也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在欣赏美的同时感到内心的矛盾和困扰。

他对真正的爱情充满向往,却被命运所捉弄。

这一切使他逐渐对封建礼教和现实世界产生怀疑,并试图寻求解脱。

因此,贾宝玉的思想性在于他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对个人自由的追求。

另一个重要的人物是林黛玉,她是贾宝玉的表妹,有着独立的个性和思想。

林黛玉是一个痛苦而敏感的人,她对伤害和压迫的敏感使她对社会不公和封建礼教充满不满。

她拒绝婚姻和封建伦理的束缚,主张个人自由和独立。

林黛玉追求真实和纯净的爱,但却因为这个世界的复杂性而感到失望和挫折。

她的思想性在于她对社会不公的反抗和对个人自由的追求。

作为《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之一,王熙凤是一个经典的封建女性,她的思想性较为复杂。

王熙凤睿智机敏,在家庭和社会中展现了出色的才能。

她深谙人情世故,善于权谋和掌控。

然而,她也深受封建等级制度和婚姻制度的限制,在追求事业和权力的同时也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王熙凤的思想性在于她对家庭和社会权力结构的批判和对女性处境的思考。

最后,贾母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慈爱的人物,她是贾宝玉的祖母,代表着家族的传统和价值观。

贾母坚守着封建礼教和家族的传统观念,对贾府的繁荣和继承负有责任。

然而,她也有自己的矛盾和思考。

随着故事的发展,贾母渐渐意识到世事无常,她开始反思封建礼教的合理性,并对个人的自由和幸福产生深深的同情和担忧。

贾母的思想性在于她对传统与现实的矛盾的思考和对家族传统的重新诠释。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人物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情感,而且承载了丰富的思想内涵。

他们对封建礼教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追求个人自由的努力,都揭示了晚清社会的诸多问题和矛盾。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思想性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深刻内涵,并思考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和人生智慧。

红楼梦人物评价800字贾宝玉

红楼梦人物评价800字贾宝玉

红楼梦人物评价贾宝玉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贾宝玉。

他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角色,既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地位,又有对自由和真理的追求,同时也面临着家族和爱情的纠葛。

贾宝玉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的人物。

他既有着贵族子弟的奢华与娇贵,又有着对人间疾苦的同情与怜悯。

他追求自由、真理和美,但同时也被封建礼教所束缚,无法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种矛盾使得贾宝玉的形象更加丰满,也更加具有代表性。

贾宝玉在小说中展现出了他的才华和聪明才智。

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能够用精妙的比喻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同时,他也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反抗精神,不畏强权,不屈服于世俗的偏见和压力。

这种反抗精神使得贾宝玉成为了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角色之一。

然而,贾宝玉也存在着他的缺点和不足。

他过于情感化,容易受到情感的左右,无法理性地思考问题。

同时,他也过于懦弱,无法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种矛盾的性格使得贾宝玉的形象更加真实、更加具有人性化的特点。

总的来说,贾宝玉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角色,他的形象深入人心,令人难以忘怀。

他的才华、聪明才智和反抗精神令人敬佩,但他的懦弱、情感化和矛盾也让人感到惋惜和遗憾。

通过对于贾宝玉的评价,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红楼梦》这部经典著作所传达的思想和意义。

贾宝玉形象的精神分析

贾宝玉形象的精神分析

●力比多的升华
弗洛伊德认为,力比 多 ( Libido ) —— 即 性本能与人相伴一生。 力比多在积压过度时 必须释放,其释放途 径有三条:其一、性活 动(包括性交与性自 慰)。其二、做梦。 (详见弗洛伊德的 《梦的解析》)其三、 力 比 多 ( Libido ) 的 升华。
●“意淫”形象的升华说
● S.弗洛伊德
(Freud,Sigmund 18561939) 犹太籍精神病医生,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1895年后用自己独创的精 神分析或自由联想法,以 挖掘患者遗忘了的特别是 童年的观念和欲望。在治 疗过程中,他发现患者常 有抗拒现象,认识到这正 是欲望被压抑的证据,因 而创立了他的以潜意识为 基本内容的精神分析理论。
★ 父权制的中国,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贾政 在家庭里始终处于费勒斯中心的地位。费勒斯 就是绝对权威的化身,谁拥有它便拥有至高无 上的权力。作为家庭主妇的王夫人,她根本无 力撼动贾政的地位,只能向夫权靠拢,尽量疏 远宝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俄狄浦斯情结的转移
随着俄狄浦斯情结的退化,对母亲的对象贯 注就必须被放弃。他的位置可能被两种情况所取 代:要么与母亲认同,要么加强与父亲认同的作 用。我们习惯上认为后一结果更为正常;他允许 把对母亲的深情关系看作是被保留的一部分。这 样俄狄浦斯情结的解除将加强男孩性格中的男子 气……由此看来,在两种性别中,男性素质和女 性素质的相对强度是确定俄狄浦斯情结的结果, 将是一种与父亲认同还是与母亲认同的作用。
贾宝玉的“意淫”,是完全建立在对女性的尊重和 关怀上的。它既不同于贾珍、薛蟠之流的皮肉之淫, 也和柳三变、晏小山的“多情”大相径庭。它把人 类本能的欲望加以升华,使本来通过肉体才能得到 的满足转移到女性精神世界的怜爱和品尝。它完全 是一种无功利、无私心的利他精神境界。他不通过 肉体的摩擦,而通过心灵的感 悟、品味、欣赏,从女性的 容颜服饰、行为举止,情感 态度中探出一种美来供精神 上的享受。这便是力比多 (Libido)的升华。

【课外阅读】贾宝玉罪感心理的文化分析 (2)

【课外阅读】贾宝玉罪感心理的文化分析 (2)

【课外阅读】贾宝玉罪感心理的文化分析贾宝玉是《红楼梦》中十分复杂的形象,在他身上寄寓着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痛苦思考和积极认识,他表现出的鲜明、强烈的罪感心理是其形象的一大特征。

与一往文学人物不同,他不是以文化的创造者而自居,却以文化的罪人而自命。

他自称自己是“怡红院浊玉”,是棵“枯木朽株”,是“泥猪癞狗”,是“粪窟泥沟”,是个“俗之又俗的俗人”。

他认为自己的生命历程是“枉入红尘若许年”,因此,“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发出了“无材可去补苍天”的感慨。

他的自轻自贱自贬就是罪感心理的表现与流露。

小说作者在一开头就定下了这位核心人物的心理基调。

作者假“石头”之口,说出了贾宝玉的心里话:“自己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厌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知我之负罪多……”。

这样看来,一部《红楼录》是贾宝玉,当然也是作者的“忏悔录”。

对此许多学者都有评论。

王国维认为《红楼梦》之精神是“自犯罪,自加罚,自忏悔,自解脱”;鲁迅认为,“据本书自说,则仅乃如实抒写,绝无讥弹,独于自身,深所忏悔”,俞平伯先生也认为《红楼梦》是为“情场忏悔”而作。

忏悔是因为犯罪,是心灵深处罪感心理无法抑止的外在表现。

作为贵胄公子的贾宝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罪感心理?这种心理的文化背景又是什么呢?本文试作分析。

一、贾宝玉罪感心理是对君父思想的忏悔许多学者在评论贾宝玉形象时总喜欢用“封建制度的叛逆者”来定位他。

但仔细分析,贾宝玉到底叛逆了什么呢?往往不甚了了。

实际上,贾宝玉是一个软弱者,他并没有走出封建君父思想的束缚,非但如此,他还积极地、忠实地维护君父思想。

如第36回,他对袭人酣畅淋漓地阐述自己的“人死观”时说:“那里知道有昏君方有死谏之臣,只顾他邀名,猛拼一死,将来置君父于何地?”第28回向林黛玉表白心迹:“我心里的事也难对你说,日后自然明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论贾宝玉的人文主义精神
人文主义关注的核心是“人”,《红楼梦》写出了封建社会对人的奴役与压迫,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不是什么“君仁臣良父慈子孝”的世界,而是一个残忍的社会,在那里每一个人都得不到幸福。

而《红楼梦》中一号主人公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其身上闪耀着人文主义的优秀品质。

贾宝玉憎恶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极力抗拒封建家族为他安排的传统生活道路,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这实质上是对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的否定。

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即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

一、贾宝玉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

贾宝玉人文主义思想和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描写了造成他思想性格的生活环境。

一方面,以男子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是那样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

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读四书、五经,但家塾的内容和风气是那样的腐朽败坏。

他很少接触做官的父亲,畏之如虎,敬而远之;另一方面,家长从小把他交给一群奶娘丫鬟,丫鬟们的深挚纯洁、自由不羁的品格感染着他,她们所遭到的种种不幸也启发着他,贾宝玉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爱憎倾向。

二、贾宝玉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有一个成长的过程。

贾宝玉对待身边的女孩子们的态度,同情和亲爱始终是主导的方面,但在初期有时也暴露出一些暴戾作风,如撵茜雪,踢袭人,训晴雯等事。

后来在目睹了秦可卿之死、秦钟之死,林黛玉身世的飘零、身为贵妃的姐姐内心的悲苦等一系列不平之事后,贾宝玉开始认识到在男女关系方面尊重与玩弄、纯洁与腐朽、美好真挚与罪恶虚伪的区别。

他永远抛弃了打骂丫鬟的行为,对被压迫、被糟践的女孩子的同情体贴之心,更为深切周到、无微不至。

贾宝玉无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和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

他不高兴跟那些为官作宦的“俗人”应酬往来,却愿意跟那些处于社会下层被封建阶级瞧不起的人物做朋友、他同情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有时跟他们简直没有主奴的界限,他们的悲惨遭遇常常激起他对摧残他们的封建制度的憎恨。

三、大观园是贾宝玉对于自由和平等生活的朦胧向往与追求。

贾宝玉在那个不自由、不平等的黑暗王国里,从爱与恨中,逐渐地产生了一种对于自由
和平等生活的朦胧的向往与追求。

贾宝玉迷恋的大观园,是少男少女们的乐园。

尽管少男少女们之间有等级,有不同的性情和文化修养,但都有着年轻人的纯情和聪慧。

作为“诸艳之冠”的贾宝玉,比较懂得人的价值和感情的价值,知道同情人,尊重人;在和女孩子们的交往中,特别是和女奴们的交往中,他一贯从内心表现出对她们的尊重。

其他女孩子们,也能相互尊重,主奴之间没有明显的隔阂与歧视,气氛和谐友好,行动较少受“礼”的拘束。

他们在园中结社吟诗,才情和创造力得以从充分发挥。

宝黛真挚纯洁的爱情也是在这片净土上得以滋生、发育。

当整个社会以“纲常礼教”规范人们的行为时,大观园儿女却以“情”作为人生的追求。

从思想性质上说,这是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的世界,是曹雪芹理想的展示。

四.宝黛爱情建立在有着共同人文思想和自由倾向的坚实基础上。

贾宝玉这个孤独的反抗者,除了在那些被压迫的纯洁的女孩子身上得到一些生活的乐趣和精神寄托以外,还更需要同情与支持,需要一个与他有共同的思想、愿意走共同的人生道路的伴侣。

他终于找到了林黛玉,林黛玉确实比她同时代的一般贵族妇女的思想要高出一筹,她无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道德规范,喜欢读书写诗,表现了出众的才华。

对黛玉而言,宝玉对他人的尊重,聪俊灵秀的丰采,离经叛道的性格,黛玉也最能理解,最为欣赏,从而引为知己。

黛玉爱贾宝玉,期望着能跟他结合,但却从不劝他去读书应举,立身扬名,在她身上闻不到一般贵族妇女常有的那种夫贵妻荣的庸俗气味。

真正联结宝玉、黛玉这一对情人的红线,是他们共同的思想和志趣。

他们都是从传统礼法中开始觉醒的人,是贵族阶级中有着自由倾向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人物。

比如宝玉挨打是一次因多种矛盾纠结在一起而引发的大冲突。

在这场尖锐的冲突中,真正站在宝玉一边深切而真挚地同情和疼爱他的,并不是在关键时刻喝令贾政住手因而使整个局面化险为夷的贾母,不是大呼心肝宝贝哭得死去活来的王夫人,不是表现出很有分寸的亲切而骨子里却冷若冰霜的薛宝钗,而是那个情深意切深沉柔弱的林姑娘。

宝玉被打之后,黛玉去探伤,半天,只有无声之泣,万句言词只化出的一句矛盾的话:“你从此可都改了吧!”黛玉就是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将她的心剖视给了宝玉,给了宝玉巨大的体贴、慰藉与支持。

而宝玉那句“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表示誓不回头的话,只在林姑娘一个人面前说出来。

在那样一场使宝玉几致丧生的大风波之后,这样的话是只能在心心相印的知己面前才能说得的。

五、《红楼梦》中“礼乐”的残忍和虚伪。

《红楼梦》特别突出地写出了“礼乐”的残忍和虚伪。

元春省亲时,老祖母、母亲需品服大妆,向她下跪;父亲前来相见,只能隔帘行参,这种为突出君权而违背人性的仪礼,是
历代儒家制礼作乐的产物。

当元春和家人在笙歌缭绕中“呜咽对泣”、“硬噎难言”之时,读者都会体会到“礼乐”的滋味。

《红楼梦》里面,从子女对长辈的昏定晨省,到逢年过节、生日丧葬、宗祠祭祀,等等,处处都是维护尊卑、贵贱、长幼、嫡庶等封建宗法关系的礼,处处都显示出“礼”的不可逾越。

王熙凤强调办事“不过是个礼”,她就是凭着这个“礼”,肆意虐杀丫头、奴仆,欺负上辈的姨娘,不择手段把尤二姐逼上绝路。

康雍乾时期人文主义的社会基础还很薄弱,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追求与抗争,必然是失败的结局。

贾宝玉性格柔懦,带有严重的寄生性,他虽然一再发表愤世嫉俗的言论,但从没有改造现实社会的能力与勇气。

当大观园这个“地灵人杰”的女儿国一旦被毁灭,贾宝玉便找不到出路。

他不肯走上封建家长期望于他的“仕途经济”之路,对强行捏合的婚姻又感到厌烦,那么摆在他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可走:出家做和尚。

宝玉出家,是一个弱者在尝尽人生辛酸苦痛之后的悲剧性选择。

黛玉“泪尽而逝”和宝玉出家为僧,正表明了18世纪中国人文主义的局限性,但《红楼梦》所贯串人文主义思想,对当时人和后世人都有着极大的启蒙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