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概论糖代谢1
医学基础知识:生物化学之糖代谢的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生物化学之糖代谢的知识今天今天来给大家梳理一下关于糖代谢的知识,具体内容如下:糖的分解代谢(一)糖酵解葡萄糖在无氧情况下经过三个阶段生成乳酸。
(糖酵解的产物是乳酸)1.三个阶段、三个关键酶:①第一阶段:葡萄糖生成2分子磷酸甘油醛;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
②第二阶段:磷酸甘油醛生成丙酮酸;③第三阶段:丙酮酸生成乳酸;关键酶:丙酮酸激酶。
(第一阶段:葡萄糖在己糖激酶作用下生成6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在6磷酸果糖激酶的帮助下生成1,6二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再裂解成2分子磷酸甘油醛。
)2.糖酵解的3个关键酶(限速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记忆:(六斤冰糖):6磷酸果糖激酶、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3.糖酵解的作用:提供能量。
(二)糖的有氧氧化1.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葡萄糖生成丙酮酸;②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生成乙酰辅酶A;③第三阶段: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
2. 三羧酸循环四步脱氢、三个关键酶、二步脱羧、一次底物磷酸化。
三羧酸循环的原料:乙酰CoA;第一步:乙酰CoA生成柠檬酸;关键酶是柠檬酸合酶;第二步:柠檬酸调整姿态,变为异柠檬酸;第三步:异柠檬酸生成-酮戊二酸;关键酶是异柠檬酸脱氢酶。
(第一次脱氢;受体是NAD)第四步:-酮戊二酸在-酮戊二酸脱氢酶的帮助下生成琥珀酰CoA;关键酶是-酮戊二酸脱氢酶。
(第二次脱氢;受体是NAD)第五步:琥珀酰CoA在某些激酶的帮助下生成琥珀酸和GTP。
(这是唯一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第六步:琥珀酸在琥珀酸脱氢酶的帮助下生成延胡索酸;关键酶是琥珀色酸脱氢酶(第三次脱氢;受体是FAD)第七步: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
第八步:苹果酸在苹果酸脱氢酶的帮助下生成草酰乙酸(第四次脱氢;受体是NAD)总结:三羧酸循环发生在线粒体;三羧酸循环的底物:乙酰辅酶A;三羧酸循环发生了4次脱氢;生成3个NAD、1个FAD;三羧酸循环发生2次脱羧,生成2分子CO2;三羧酸循环发生1次底物磷酸化;一个NAD可以生成2.5个ATP;一个FAD可以生成1.5个ATP;一轮三羧酸循环总共生成10个ATP;(3个NAD、1个FAD + 唯一一次底物磷酸化时生成的1个ATP)三羧酸循环通过脱氢反应生成9个ATP;三羧酸循环底物磷酸化生成1个ATP;一分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最终生成10个ATP;一分子葡萄糖糖酵解生成2个ATP;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后生成30或32个ATP;一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后生成12.5个ATP。
糖代谢医学课件
合成与储存
多余的葡萄糖可以转化为 糖原或脂肪储存于体内, 以备不时之需。
糖代谢的调节
01 02
激素调节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糖代谢的主要激素。胰岛素促进细胞摄取和 利用葡萄糖,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则相反,它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升高血糖。
神经调节
下丘脑是调节糖代谢的重要神经中枢,它通过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的分泌来影响糖代谢。
运动频率与持续时间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
其他影响因素如肥胖、压力等
01
总结词
肥胖和压力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 糖代谢,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
03
管理压力
学会有效应对压力,如通过放松 技巧、运动、良好的睡眠等方式 来减轻压力对糖代谢的影响。
02
控制体重
控制血脂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高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控制体重
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减少肥胖和超 重带来的健康风险。
糖尿病的社会支持与教育
提供心理咨询
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应对糖尿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 虑。
普及糖尿病知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和控 制能力。
建立患者支持组织
为患者提供交流平台和互助支持。
03
饮食调节
摄取食物中的糖分也会影响糖代谢,高糖饮食会导致血糖升高,刺激胰
岛素分泌;而低糖饮食则相反,导致血糖降低,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
02
糖尿病的病理与诊断
糖尿病的类型
01
02
03
04
1型糖尿病
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 全缺乏,导致血糖升高。
2型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 不足,导致血糖升高。
生物化学-糖代谢1PPT课件
与对代谢物的羟化。
-
29
⑶ 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 ⑷ 维持巯基酶的活性。 ⑸ 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由于6-磷酸葡萄
糖脱氢酶遗传性缺陷可导致蚕豆病,表现 为溶血性贫血。
① 循环反应在线粒体(mitochondrion)中进行, 为不可逆反应。
② 循环的中间产物既不能通过此循环反应生 成,也不被此循环反应所消耗。
-
21
③ 三羧酸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生成两分 子CO2。
④ 循环中有四次脱氢反应,生成三分子NADH 和一分子FADH2。
⑤ 循环中有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一分 子GTP。
糖的无氧酵解(glycolysis)是指葡萄糖在无氧
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或酒精并释放出能量的过
程。
-
7
糖的无氧酵解途径
乙醇
乙醛
-
8
场所:细胞质中 氧气:不需要
糖无氧酵解代谢途径可将一分子葡萄糖分解为两分子乳酸,净生成两分子ATP。 糖无氧酵解代谢途径有三个关键酶,即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
-
25
G
G-6-P F-6-P F-1,6-BP 3-磷酸甘油醛
磷酸戊糖途径
NADPH 5-磷酸核糖
丙酮酸
乙酰CoA
-
TAC
CO2+H2O+ ATP
26
整个代谢途径在胞液(cytoplasm)中进行。 关键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
3
二、糖的消化吸收
(一)糖的消化
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以及 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等,以淀粉为主。
糖代谢-1ppt课件
(2)葡萄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6-磷酸
同分异构反应,醛糖→酮糖
P O CH2
H H
OH
OH H
HO
OH 己糖磷酸异构酶
H OH
葡萄糖-6-磷酸 G-6-P
果糖-6-磷酸 F-6-P
异构化反应需以开环形式进行
目录
(3)果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1,6-二磷酸*
果糖- 6-磷酸 F-6-P
ATP
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
水解产物主要为麦芽糖和α-极限糊精
β-淀粉酶 植物(种子) 淀粉外切酶 耐酸,pH3时仍保持活性 不耐高温,70C15分钟失活
主要存在植物体中
麦芽糖和β -极限糊精
3. R-酶(脱支酶)
水解α-1,6糖苷键,是将α及β-淀粉酶作用支链淀粉最后留下的极限糊精 的分支点水解,产生短的只含α-1,4-糖苷键的糊精,使之可进一步被淀粉酶 降解。
CH2 O P
甘油醛-3-磷酸
∆Gº= 7.7 kJ/mol
以下可看作 2 分子甘油醛-3-磷酸反应。
目录
第一阶段是一个耗能的阶段!
*从葡萄糖开始酵解形成甘油醛-3-磷酸 经历了5步反应,
其中有2步不可逆反应,消耗了2个ATP。
*若从淀粉或糖原开始形成甘油醛-3-磷酸 经历了6步反 应 ,只有1步不可逆反应,消耗了1个ATP。
葡糖磷酸变位酶
G-1-P
G-6-P
糖代谢的概况
糖原
糖原合成 糖原分解
ATP
核糖 磷酸戊糖途径
酵解途径
有氧 H2O及CO2
+
葡萄糖
丙酮酸
NADPH+H+
无氧 乳酸
消化与吸收
第五章糖代谢-1-59页PPT资料
人类和高等动、植物都不能合成纤维
素酶类,因而自身都不能消化纤维素。反 刍动物之所以能以纤维素作为营养,是因 为其瘤胃中生存有大量纤维素微生物。
目前,国际市场上已经有纤维素酶的
工业酶制剂商品,可用于果蔬加工、洗涤 剂、饲料添加剂等方面。但是,从经济上 考虑,仍不能用于大规模处理植物纤维废 料回收葡萄糖。
微生物果胶酶制剂已被普遍用于果汁、果 酒澄清,提高果汁、菜汁出率等。
谢 谢!
高等动物,植物和绝大多数微生物都 能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和碳源。因此,葡 萄糖的分解代谢,能量转化和物质转化规 律,具有生物学的普遍意义。
从发酵工程角度考虑,葡萄糖的无氧 和有氧代谢途径及调节机理,还涉及诸如 酒精、甘油、乳酸、有机酸、氨基酸等多 种发酵产品的产生机理和实现产品大量积 累的机理,因此,其实践意义亦很突出。
一、酵解与发酵的涵义 二、酵解途径的反应历程 三、酵解的生理意义 四、无氧条件下丙酮酸的去路
一、酵解与发酵的涵义
1.酵解 葡萄糖经1,6-二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酸
第一节 多糖的酶促降解 第二节 葡萄糖的酵解(EMP途径) 第三节 葡萄糖的有氧分解代谢 第四节 单磷酸己糖支路(HMP途径) 第五节 磷酸解酮酶(PK途径) 第六节 脱氧酮糖酸途径(ED途径) 第七节 葡萄糖分解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
第一节 多糖的酶促降解
多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动物或微生 物在利用多糖作为碳源和能源时,需要分 泌降解酶类,将多糖分子在胞外降解(即所 谓消化)成单糖或双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进入中间代谢。
α-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时,随着粘度下降, 碘反应由蓝→紫→红→无色。
α-淀粉酶可以看作是淀粉酶法水解的先导 酶。大分子淀粉经其作用断裂,产生很多 非还原性末端,为β-淀粉酶或葡萄糖淀粉酶 提供了更多的作用点。因此,大凡采用酶 法工艺进行淀粉的工业水解转化者,都要 用α-淀粉酶开路。
第七章 糖代谢第一次课
学习代谢的技巧和要求
概念 反应过程:起始物、重要中间产物、 反应过程:起始物、重要中间产物、重要反 限速酶催化的反应、产能与耗能反应) 应(限速酶催化的反应、产能与耗能反应) 反应部位:器官, 反应部位:器官,细胞定位 生理意义:如生成ATP的数量 生理意义:如生成ATP的数量 ATP 代谢调节:主要调节点,主要变构抑制剂、 代谢调节:主要调节点,主要变构抑制剂、 变构激活剂 各代谢之间的联系和调控
ATP Mg2+
ADP 己糖激酶
1,3-二磷酸甘油酸 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H OH HO H
H
H OH OH H
3-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磷酸葡萄糖
丙酮酸
ATP
己糖激酶同工酶
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种己糖激酶同工酶, 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 种己糖激酶同工酶, 种己糖激酶同工酶 分别称为Ⅰ 肝细胞中存在的是Ⅳ 分别称为Ⅰ至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Ⅳ型,称为 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它的特点是: 。它的特点是: 葡萄糖激酶 ①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 ②受激素调控 糖尿病的主要特征: 糖尿病的主要特征: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值
吸收途径
小肠肠腔
SGLT
肠粘膜上皮细胞
GLUT : 葡 萄 糖 转 运 体 (glucose transporter) , 已 发现有5种葡萄糖转运体 (GLUT 1~5)。 ~ 。
门静脉
肝脏
GLUT
各种组织细胞
体循环
三、糖代谢的概况
糖原
糖原合成 核糖 + 磷酸戊糖途径 肝糖原分解 酵解途径 ATP
北大基础医学生物化学课件 糖代谢
刘新文,糖代 谢
肾上腺素 胰高血糖素
诱导肝细胞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生成。
脂肪酸 分解 乙酰CoA 促进脂肪动员
甘油:糖异生原料。
激活丙酮酸羧化酶
糖皮质激素 诱导肝脏合成糖异生的四种关键酶,特别是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促进肝外组织蛋白分解 糖异生原料 促进脂库动员
胰岛素
刘新文,糖代 谢
抑制四种关键酶的合成。 抑制糖异生
对抗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三、 生理意义
(1)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 (2)补充肝糖原。 (3)调节酸碱平衡。
四、乳酸循环
葡萄糖
糖 异 生
丙酮酸
NADH
葡萄糖
乳酸
肝
乳酸
血液
刘新文,糖代 谢
葡萄糖
糖 酵 解
丙酮酸
NADH
乳酸
肌肉
第七节 血糖及其调节
一、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刘新文,糖代 谢
来源
去路
食物中糖 消化吸收
第一节 概述
刘新文,糖代 谢
一、 糖的生理功能
1.主要生理功能:氧化供能 4千卡/g . 2. 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糖脂---- 构成神经组织和生物膜的成分 氨基多糖及其与蛋白质的结合物 ---- 结缔组织的基本成分
核糖及脱氧核糖 ---- 分别是RNA及DNA的结构成分
糖蛋白 ---- 细胞膜成分,血浆球蛋白(包括抗体)几乎都是 糖蛋白;某些激素,酶和凝血因子也是糖蛋白
• 三羧酸循环是糖、脂、某些氨基酸代谢联系 和互变的枢纽。
• 三羧酸循环是体内产生CO2和能量的主要机 制之一。
二、 有氧氧化生成的ATP
刘新文,糖代 谢
三、 有氧氧化的调节
糖代谢文档
糖代谢糖是人体中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之一。
在人体中,糖经过一系列的代谢途径转化为能量,并参与到细胞活动和组织功能中。
糖代谢的正常调节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糖代谢的基本过程以及相关的调节机制。
1. 糖的来源糖可通过两种途径获得:外源性糖和内源性糖。
外源性糖是指从食物中摄入的糖分,主要包括蔗糖、果糖和乳糖等。
食物中的糖分经过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供给给体细胞使用。
内源性糖是指人体内部合成的糖分,主要来自肝脏和肌肉。
当血糖水平较低时,肝脏和肌肉会将储存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以满足能量需求。
2. 糖的代谢途径糖的代谢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进行:糖解、糖异生和糖酵解。
2.1 糖解糖解是指糖分子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转化为葡萄糖。
糖分子首先被酶类分解为较小的分子,如葡萄糖和果糖,然后进一步代谢成为丙酮酸或丙酮糖酸,最终生成葡萄糖。
糖解反应在细胞质中进行,主要通过糖酵解途径进行。
在此过程中,葡萄糖分子被分解为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并释放能量。
2.2 糖异生糖异生是指细胞利用非糖类物质合成葡萄糖的过程。
这是一种重要的机制,可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在饥饿或低血糖状态下,肝脏和肾脏是糖异生的主要器官。
糖异生途径主要包括乳酸糖异生、丙酮酸糖异生和葡萄糖源糖异生等。
这些途径通过一系列的酶催化反应,将非糖类物质,如乳酸、丙酮酸和甘油等转化为葡萄糖。
2.3 糖酵解糖酵解是指糖分子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产生能量和乳酸的过程。
糖酵解途径主要在细胞质中进行。
在低氧环境下,细胞无法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足够的能量,因此会选择糖酵解途径来满足能量需求。
该途径通过一系列酶催化的反应将糖分子分解为乳酸,并释放少量的ATP能量。
3. 糖代谢的调节糖代谢受到多种调节机制的控制,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3.1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胰腺分泌的两种重要激素,对糖代谢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
糖代谢医学课件
糖代谢医学课件汇报人:日期:•糖代谢医学概述•糖代谢基础知识•糖代谢异常与疾病目录•糖代谢医学诊断与治疗•糖代谢医学研究进展与前景01糖代谢医学概述定义与重要性糖代谢医学是一门研究糖代谢过程及其相关疾病的医学学科。
重要性糖代谢是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糖代谢紊乱会导致多种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等。
因此,糖代谢医学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近代发展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糖代谢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9世纪末,胰岛素的发现为治疗糖尿病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早期研究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研究糖的代谢过程。
例如,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了“食物四元素”理论,其中包括糖类。
现代进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对糖代谢的调控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糖代谢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糖代谢调控机制糖代谢相关疾病糖代谢与能量平衡糖代谢与衰老01020304研究糖代谢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包括激素、酶等对糖代谢的影响。
研究糖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等。
研究糖代谢与能量平衡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调节糖代谢来控制体重和预防相关疾病。
研究糖代谢与衰老的关系,探讨如何通过调节糖代谢来延缓衰老过程。
02糖代谢基础知识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是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
单糖双糖多糖由两个单糖分子连接而成,如蔗糖、麦芽糖等。
由多个单糖分子连接而成,如淀粉、纤维素等。
030201糖的种类与结构食物中的糖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单糖,进入小肠进行吸收。
消化小肠黏膜细胞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将单糖吸收进入血液。
吸收进入血液的单糖在胰岛素的调节下,被组织细胞摄取并氧化分解产生能量或合成多糖、蛋白质和脂肪等。
代谢糖的消化吸收与代谢途径为机体提供能量,参与细胞构成和功能调节等。
生理功能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调节,控制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维持血糖的稳定。
调节机制糖的生理功能与调节机制03糖代谢异常与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的分类与诊断介绍糖尿病的分类、诊断标准及分型,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等。
第十章糖代谢PPT课件_1
糖酵解的发现
• 糖酵解的研究是从酒精发酵的研究开始发。 • 4000年前,我国就有酿酒的记载,后来又发展了制作工业酒精、面包制作
等,但对糖变酒的过程,直到19世纪后半叶才开始。 • 1854~1864,Paster认为发酵是离不开活细胞,是没有空气的生命过程。 • 1897年,Hans Buchner&Edward Buchner发现酵母汁可以把蔗糖变为酒
第七步反应:甘油酸-1,3-二磷酸 的底物水平磷酸化
☺酶: 磷酸甘油酸激酶
☺特点: 反应可逆,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磷酸甘油酸激酶外形及作用机制同已糖 激酶
红细胞内存在生成2,3-BPG的支路
第八步反应:甘油-3-磷酸的异构 化
☺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特点:反应可逆,磷酸基团从 C-3转移
非还原端
α-淀粉酶
还原端
极限糊精
β-淀粉酶
产物: 糊精、寡糖、少量麦芽糖
产物: 麦芽糖、极限糊精
α,β-淀粉酶:都能水解α-1,4苷键,但不能水解α-1,6苷键 α-1,6葡萄糖苷酶:水解α-1,6苷键
二糖的酶水解
• 麦芽糖 • 蔗糖 • 乳糖
单糖的吸收和转运
10.2 糖的分解代谢
• 10.2.1 糖原的分解 • 10.2.2 葡萄糖的分解
enxyme) • (三)葡糖磷酸变位酶(phosphoglucomutase) • (四)葡糖-6-磷酸酯酶
(一)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
• 起始点 非还原性末端
• 作用点 1→4糖苷键磷酸解,辅基磷酸吡哆醛
• 终止点 – 糖原分支点前4个葡萄糖残基
• 产物 G-1-P
Lactate dehydrogenase 乳酸脱氢酶
041-糖代谢
神经系统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主要通过下丘脑和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相关激素的分泌。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主要是通过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及甲状腺激素之间相互协同、相互拮抗以维持血糖浓度的恒定。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
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最主要器官。血糖浓度和各组织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0.5-1小时后最高浓度<11.1 mmol/L,2小时血糖浓度≥7.8
mmol/L,称为亚临床或无症状的糖尿病,糖耐量试验在这种病人的早期诊断上颇具意义。典型的糖尿病人糖耐量试验为:空腹血糖浓度在≥7.0
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小时后血糖浓度≥11.1
transporters)是器官水平调节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此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体家族有GLUT1-5,是双向转运体。在正常血糖浓度情况下,各组织细胞通过细胞膜上GLUT1和
GLUT3摄取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当血糖浓度过高是,肝细胞膜上的GLUT2起作用,快速摄取过多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通过肝汤圆合成来降低血糖浓度;血糖浓度过高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导致肌肉和脂肪住址细胞膜上GLUT4的量迅速增加,加快对血液中葡萄糖的吸收,合成肌糖原或转变成脂肪储存起来。当血糖浓度偏低时,肝脏通过糖原分解及糖异生升高血糖浓度。
mmol/L,说明病人调节血糖浓度能力降低。目前临床上建议检测空腹血糖浓度和2小时餐后血糖浓度,简化糖耐量试验过程。
糖的无氧酵解
一、糖的无氧酵解
当机体处于相对缺氧情况(如剧烈运动)时,葡萄糖或糖原分解生成乳酸,并产生能量的过程称之为糖的无氧酵解。这个代谢过程常见于运动时的骨骼肌,因与酵母的生醇发酵非常相似,故又称为糖酵解。反应过程
医学生物化学-糖代谢课件
糖异生途径与糖酵解途径在很多步骤 上存在交叉和关联,如丙酮酸在糖酵 解途径中先被磷酸激酶催化生成磷酸 丙酮酸,接着被丙酮酸激酶催化生成 乙酰CoA,而丙酮酸在糖异生途径中 则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还原成磷酸 烯醇式丙酮酸。
糖异生的调节
激素调节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 等激素对糖异生都有调节作用。
神经调节
下丘脑通过神经信号传递对糖异生进行调节。
代谢物调节
如乙酰CoA、柠檬酸等代谢物对糖异生途径 中的关键酶有抑制作用。
糖异生与糖酵解的调节
调节部位
激素调节
神经调节
糖异生与糖酵解的调节主要发 生在丙酮酸激酶和磷酸果糖激 酶的活性调控上。
激素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 可通过影响丙酮酸激酶和磷酸 果糖激酶的活性来调节糖异生 与糖酵解的平衡。
糖的有氧氧化
在细胞质和线粒体中,葡萄糖被彻底氧化成二氧 化碳和水,产生大量ATP。
糖的磷酸戊糖途径
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磷酸戊糖,进而合成核苷酸 、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糖的合成与储存
多余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起来,或转化为脂肪 储存。
02
糖的消化与吸收
口腔中的糖消化
01
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包含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
02
咀嚼食物时,口腔中的温度和酸度适宜,有利于淀粉的分解。
麦芽糖在口腔中进一步分解为葡萄糖。
03
肠道中的糖吸收
1
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等单糖被小肠上皮细胞 吸收进入体内。
2
肠道中的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进入血液循环。
3
肠道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也通过肠 上皮细胞进入体内。
血糖水平的调控
血糖水平的高低受到多种激素的调节,如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磷酸丙糖
H2C C HO H H C C C
O O- P OH
-
O
O H OH OH HO P O OH
醛缩酶
磷酸二羟丙酮 3-磷酸甘油醛
H2C O
5. 3-磷酸甘油醛
NAD+
氧化
1,3-二磷酸甘油酸
NADH+H+
OH O
-
P OH
O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6. 1,3-二磷酸甘油酸
OH O
-
3-磷酸甘油酸
ATP
O CH₃
P OH
O
CH₂
丙酮酸激酶
生成1分子ATP
10. 丙酮酸
还原
乳酸
NAD+ OH
OH
OH
NADH+H+ O
CH₃
乳酸脱氢酶
CH₃
反
葡 萄 糖 →
应
6-磷酸葡萄糖
ATP
-1
6 - 磷酸果糖 → 1,6-二磷酸果糖
1,3-二磷酸甘油酸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 3-磷酸甘油酸 丙 酮 酸
绝大多数细胞获得能量的方式
1.反应过程(三羧酸循环)
2.小结 3.意义
三个阶段: 一. 葡萄糖 丙酮酸
二. 丙酮酸氧化脱羧 三. 三羧酸循环
丙酮酸 氧化脱羧 乙酰辅酶A(CoA)
NAD+ NADH+H+
线粒体
COOH C O + CoA-SH CH3
丙酮酸 辅酶A 丙酮酸 脱氢酶 复合体
3×2.5 1.5 1 3次NAD⁺转变为NADH+H⁺ 1次FAD转变为FADH₂
1次GDP转变为GTP
10分子ATP
★
有氧氧化过程:
反
应
ATP
2.5
(糖酵解中) 1次NAD⁺转变为NADH+H⁺
1次NAD⁺转变为NADH+H⁺ (丙酮酸脱羧)
3次NAD⁺转变为NADH+H⁺ (三羧酸循环)
2.5 3×2.5 1.5
-1
2× 1 2× 1
1分子葡萄糖
糖酵解
消耗2分子ATP 产生4分子ATP
★
总反应: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ATP
★
1.在无氧条件下迅速提供能量,供机体需要
2.是某些细胞或组织(红细胞、睾丸、骨髓等)的 唯一或主要能量来源
3.若糖酵解过度,可因乳酸生成过多而导致乳酸酸
中毒
★
有氧氧化:葡萄糖在有氧的条件下,彻底氧化成 CO₂ 和水,并产生ATP的过程
4.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中最终接受底物脱下之2H⁺的 辅助因子是:(D ) A FAD B 硫辛酸 C 辅酶A D NAD+ E TPP
5. 1分子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可产生ATP数为:( C ) A 12 B 13 C 32 D 34 E 32-36
CO~SCoA + CO2 CH3
乙酰CoA
产生2.5分子ATP
三羧酸循环: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含3个 羧基的柠檬酸开始,经过一系列代 谢反应,乙酰辅酶A被彻底氧化,草 酰乙酸得以再生的过程
CH3CO~SCoA
H2C COOH HO C COOH H2C COOH
O C COOH H2C COOH
糖代谢1
知道葡萄糖的主要代谢途径 知道糖酵解、糖有氧氧化的过程、意义 知道三羧酸循环的过程 能够叙述各项重要的概念
概述
糖的无氧酵解 糖的有氧氧化
1.糖的定义 2.糖的生理功能 3.糖的消化吸收 4.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糖: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类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 的总称
6
CH2OH
草酰乙酸
CoASH
柠檬酸
H2C COOH HO C COOH H CHCOOH
H2C COOH H C COOH HO CHCOOH
H2 C COOH HC COOH
NAD⁺
NADH+H+
H2C COOH CH2 O
+ CO2
HO C COOH H
1
C COOH
产生2.5分子ATP
4.α-酮戊二酸 + CoA-SH+ NAD+ 琥珀酰CoA + CO2 + NADH+H+ 2 产生2.5分子ATP
OH
P OH
O
ADP
ATP
生成1分子ATP
7. 3-磷酸甘油酸
OH
2-磷酸甘油酸
OH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OH O
-
P OH
O
CH₂OH
8. 2-磷酸甘油酸
OH
OH O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H2O
OH
OH O
-
P OH
O
烯醇化酶
P OH
O
CH₂OH
CH₂
9.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OH
丙酮酸
OH
ADP
OH O
-
1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最终产生(
糖的有氧氧化的意义
)分子ATP
1.1分子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过程可生成的乙酰 CoA 数是:(B ) A 1分子 B 2分子 C 3分子 D 4分子 E 5分子
2. 糖无氧酵解过程的终产物是( E ) A 丙酮酸 B 葡萄糖 C 果糖 D 乳糖 E 乳酸
3.糖无氧酵解过程中NADH + H+的代谢去路 ( A ) A 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B 经—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 C 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人线粒体氧化 D 2-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 E 以上都对
H2C C HO H H C C C H2C O OH O H OH OH HO P O OH
磷酸化
1,6-二磷酸果糖
OH
H2C
O O- P OH
-
O
ATP
ADP
HO H H
C C C C H2C O
O H OH OH HO P O OH
磷酸果糖激酶
消耗1分子ATP
4. 1,6-二磷酸果糖
OH
醛缩化
1
(三羧酸循环) 1次FAD转变为FADH₂
(三羧酸循环) 1次GDP转变为GTP
1分子葡萄糖(5 ×2.5+1.5+1) ×2+2=32分子ATP
★
1.有氧氧化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 2.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的枢纽
糖酵解的定义 1分子葡萄糖酵解最终产生( )分子ATP 糖酵解的意义 糖有氧氧化的定义
2.小结 3.意义
两个阶段:
一. 葡萄糖 二. 丙酮酸 丙酮酸 乳酸
1. 葡萄糖
磷酸化
6-磷酸葡萄糖
己糖激酶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消耗1分子ATP
2. 6-磷酸葡萄糖
异构
6-磷酸果糖
H2C C HO C C C H2C O OH O H OH OH HO P O OH
磷酸己糖 异构酶
H H
3. 6-磷酸果糖
5.琥珀酰CoA + GDP + Pi + GTP + CoA-SH
产生1分子ATP
琥珀酸
3
6.琥珀酸 + FAD 4 7.延胡索酸 + H2O
延胡索酸 +FADH2
产生1.5分子ATP
苹果酸
8.苹果酸 + NAD+
5
草酰乙酸 +NADH+H+
产生2.5分子ATP
★ 三羧酸循环(1次):
反 应 ATP5O2 Nhomakorabea4
OH
OH 3
H 1 C OH
OH
α-D-葡萄糖
1.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2.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3.构成活性物质
淀粉
葡萄糖
食物
糖原合成
肝糖原
血糖
糖酵解
有氧氧化
非糖物质 磷酸戊糖途径
★
糖酵解:葡萄糖在无氧或缺氧情况下分解生成乳酸 和ATP的过程
在细胞质内的细胞液中进行
1.反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