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六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译

《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译

《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译导读:一、《塞下曲六首》原文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二、《塞下曲六首》原文翻译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拂晓时分随着号令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露宿入眠。

只愿用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我军向北方荒远地带进军,因为那里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

横曳戈矛前往战场,身经百战,只是因为受皇恩眷顾太深了。

在大沙漠里握雪成团而食,夜里拂去沙土露宿于旷野。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人,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呢?骏马像狂风般地驰骋,在清脆的马鞭挥动声响中,飞快地奔出了渭桥。

我们全副武装离开京城开赴边疆,奉命前去击破前来侵扰的匈奴。

敌人的队伍被瓦解,边境的危机被解除,敌军的营寨已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了。

成就大功而画像麒麟阁的,只有霍去病一人。

白色的骏马,多沙的边塞,细碎的石粒,这一切都是因你而梦魂牵绕的。

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远远地思念戍守边疆的你。

秋天萤火虫满纱窗地乱飞乱撞,月光照在我的闺房前久不离去。

梧桐叶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让人心感萧条。

常常独自吟唱着《独不见》,虽然流下了许多伤心的泪水,可是这一切也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卢纶《塞下曲》译文及全诗赏析

卢纶《塞下曲》译文及全诗赏析

卢纶《塞下曲》译文及全诗赏析卢纶《塞下曲》译文及全诗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卢纶《塞下曲》译文及全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塞下曲》其三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词语解释】1.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jì):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作者简介:卢纶(748-800),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

唐代诗人。

【译文】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赏析】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

《塞下曲》原文注释及简析

《塞下曲》原文注释及简析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作者背景】
卢纶(748-800),唐代诗人。

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送别诗、写景诗很有特色。

【注词释义】
引弓:拉弓,开弓。

平明:清早。

白羽:本指箭秆上的羽毛,这里借指箭。

没:陷入。

指箭射入很深。

【古诗今译】
黑暗的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深夜拉动了强弓。

黎明时寻找射出的箭,发现它深陷在巨石中。

【名句赏析】——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这是卢纶反映军士生活最有名一首诗。

塑造了一位将军的勇猛形象,篇幅极为简短,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前两句写黑暗的夜晚,林深草密,惊风阵阵。

诗中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为将军拉弓射箭的壮举作了铺垫。

传说汉代名将李广出猎时,远远看到草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一只猛虎,急忙拉弓射去,箭头居然稳稳地扎入石头之中。

这里借用李广的故事,来形容将军的勇猛和神力,的确是非常恰当的。

全诗语言精练准确,描写生动传神。

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塞下曲六首·其一唐代: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译文: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五月的天山仍是大雪纷飞,只有凛冽的寒风,根本看不见盛放的鲜花。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听到有人用笛子吹奏《折柳曲》,想着家乡已是春色满园,而在这里,还未曾见到春色。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枕着马鞍睡觉。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注释: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天山:指祁连山。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ān)。

金鼓:指鼓,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赏析: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

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

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

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

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

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第三句“笛中闻折柳”。

“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

这句表面看是写遍地闻笛,实际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

花明柳暗是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

这四句意脉贯通,一气直下,措语天然,不拘格律如古诗之开篇,前人未具此格。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这两句是说,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五、六句紧承前意,既写军旅生活的紧张。

古代行军鸣金击鼓,以整齐步伐,节制进退。

写出“金鼓”,则烘托出紧张气氛,军纪严肃可知。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9篇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9篇

《塞下曲》原⽂及翻译赏析9篇《塞下曲》原⽂及翻译赏析1 塞下曲其⼀ 鹫翎⾦仆姑, 燕尾绣蝥弧。

独⽴扬新令, 千营共⼀呼。

塞下曲其⼆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

平明寻⽩⽻, 没在⽯棱中。

塞下曲其三 ⽉⿊雁飞⾼,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雪满⼸⼑。

塞下曲其四 野幕蔽琼筵, 羌戎贺劳旋。

醉和⾦甲舞, 雷⿎动⼭川。

古诗简介 《塞下曲》为卢纶的组诗,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活。

语多赞美之意。

翻译/译⽂ 塞下曲其⼀翻译: 将军配戴着⽤鹫鸟的⽻⽑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绣的旌旗飘带迎风飘动。

屹⽴着宣布新的命令,千营的将⼠⼀齐回应。

塞下曲其⼆翻译: 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惊, 将军夜中搭箭拉⼸显神勇, 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箭, 箭头深深插⼊巨⼤⽯块中。

塞下曲其三翻译: 在这⽉⿊风⾼的不寻常的夜晚, 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 正准备出发之际,⼀场纷纷扬扬的⼤雪,刹那间⼸⼑上落满了雪花。

注释 塞下曲其⼀注释: 鹫翎:箭尾⽻⽑。

⾦仆姑:神箭名。

燕尾:旗的两⾓叉开,若燕尾状。

蝥弧:旗名。

独⽴:犹⾔屹⽴。

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塞下曲其⼆注释: 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引⼸:拉⼸,开⼸,这⾥包含下⼀步的射箭。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箭杆后部的⽩⾊⽻⽑,这⾥指箭。

没:陷⼊,这⾥是钻进的意思。

⽯棱――⽯头的棱⾓。

也指多棱的⼭⽯。

塞下曲其三注释: ⽉⿊:没有⽉光。

单于:匈奴的⾸领。

这⾥指⼊侵者的最⾼统帅。

遁:逃⾛。

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

⼸⼑:像⼸⼀样弯曲的军⼑。

赏析/鉴赏 塞下曲其⼀赏析: 此为塞下曲六⾸中的第⼀⾸。

本诗描写了勇猛的将军传达新命令时的誓师场⾯,千营军⼠的⼀同回应,正表现出威武的军容,严明的军纪及⼤家必胜的信⼼,读起来不免被这种雄壮的⽓势所征服。

这⾸诗描绘了边塞将领动员出征时的威武和雄壮声势。

王昌龄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昌龄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昌龄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昌龄塞下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王昌龄唐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释】:
①饮马:给马喝水。

②平沙:茫茫无际的.沙漠。

③没:落。

④临洮:甘肃地名。

古长城的起点。

⑤长城战:指开元二年,唐将杀敌数万,“洮水为之不流”事。

⑥咸:都。

⑦乱蓬嵩:散乱在乱野之中。

【译文】:
让马喝完水渡过秋水,河水冰冷,寒风吹过来像刀割一样。

一片大漠上太阳还没有落下,昏暗中隐隐约约看到临洮。

昔日长城脚下的战争,都说战士们士气高昂。

自古至今,这里都是黄沙弥漫,没有什么不同,将士们遗下的白骨散落在蓬蒿间。

【赏析】: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反战情绪。

荒凉的塞外,散落在蓬蒿里的将士白骨触目惊心,寄托了诗人对征战将士的无限同情。

卢纶唐诗《塞下曲》赏析

卢纶唐诗《塞下曲》赏析

卢纶唐诗《塞下曲》赏析卢纶唐诗《塞下曲》赏析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卢纶唐诗《塞下曲》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塞下曲》第一首: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翻译】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鉴赏】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单于夜遁逃”,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单于”,原指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借指当时经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情景交融。

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准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第二首: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翻译】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鉴赏】诗的前两句写事件的发生:深夜,山林里一片昏暗,突然狂风大作,草丛被惊得刷啦啦起伏抖动;蛙人起落处恍恍惚惚有一头白虎扑来。

这时,将军正从林边驰马而过,他眼疾手快,拉满弓一箭射出。

后两句写事件的结果是:第二天清晨,将军记起昨晚林间的事,顺原路来到现场,他不禁大吃一惊:明亮的晨光中,分明看见被他射中的原来不是老虎,而是一座巨石。

许浑《塞下曲》原文译文及赏析

许浑《塞下曲》原文译文及赏析

许浑《塞下曲》原文译文及赏析这首诗以极其精练的手法,高度浓缩了战争的悲剧性。

全诗话句精练、构思巧妙、境界悲壮、意蕴深沉,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士兵及其家属的同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塞下曲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塞下曲》原文唐代:许浑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塞下曲》译文及注释译文桑乾河北边一场夜战,秦地士兵一半未能归营。

早晨后方送来一位士兵的家信,告诉他寒衣已经寄来。

注释桑乾(gān)北:桑乾河北岸。

桑乾河,永定河的上游,发源于山西,流经华北平原。

秦兵:唐都在关中,是秦朝旧地,所以称唐军为“秦兵”。

半不归:一半回不来,指战死。

乡信:家乡来信。

犹自:仍然。

寒衣:御寒的衣服。

《塞下曲》鉴赏“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

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

这种情形是战争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实的悲剧。

此诗仅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一场战争。

表面看来,作者对此战争未附以感情色彩,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

另外,诗人说的是桑乾河“北”而非“南”。

倘若是在河的南岸作战,那主要是防守;如今却打到了河的北岸,那就是主动方了。

主动出击而被打败,其责任在于攻方的决策者、指挥者。

这便给与了上层统治者无声的批评。

由于作者许浑生活在中唐时代,唐朝已日益走下坡路,边塞诗多染上了时代的感伤情绪。

此诗基调是凄婉、哀伤的。

唐代诗人写边塞战争,一般习惯于以“汉”代“唐”,但许浑在这里用了“秦”,主要原因是考虑到用“汉”在音律方面犯了“孤平”。

从另一方面,将唐王朝比做“暴秦”,或许也折射出对统治者的不满。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这两句运用“以一总万”的手法,在成千上万的牺牲者中挑出某一位战士,写在他牺牲的次日早晨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

上半首简单叙述了一次惨重的边塞战争,下半首说战士的家人来信寄冬衣的事。

李白古诗《塞下曲六首》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古诗《塞下曲六首》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李⽩这⼀组诗与其他许多初、盛唐边塞诗⼀样,以乐观⾼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下⾯是⽆忧考分享的李⽩古诗《塞下曲六⾸》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塞下曲六⾸》 唐代:李⽩ 其⼀ 五⽉天⼭雪,⽆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未曾看。

晓战随⾦⿎,宵眠抱⽟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其⼆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然后⽅⾼枕。

其三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辞汉⽉,插⽻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其四 ⽩马黄⾦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

萤飞秋窗满,⽉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时独不见,流泪空⾃知。

其五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战⼠卧龙沙。

边⽉随⼸影,胡霜拂剑花。

⽟关殊未⼊,少妇莫长嗟。

其六 烽⽕动沙漠,连照⽢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天上合,⿎声陇底闻。

横⾏负勇⽓,⼀战净妖氛。

【译⽂】 其⼀ 五⽉的天⼭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的严寒。

笛⼦吹着《折杨柳》的曲调,⼜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拂晓时分随着号令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露宿⼊眠。

只愿⽤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

其⼆ 我军向北⽅荒远地带进军,因为那⾥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

横曳⼽⽭前往战场,⾝经百战,只是因为受皇恩眷顾太深了。

在⼤沙漠⾥握雪成团⽽⾷,夜⾥拂去沙⼟露宿于旷野。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然后就可以⾼枕⽆忧呢? 其三 骏马像狂风般地驰骋,在清脆的马鞭挥动声响中,飞快地奔出了渭桥。

我们全副武装离开京城开赴边疆,奉命前去击破前来侵扰的匈奴。

敌⼈的队伍被⽡解,边境的危机被解除,敌军的营寨已空⽆⼀⼈,战争的⽓氛消失了。

成就⼤功⽽画像麒麟阁的,只有霍去病⼀⼈。

其四 ⽩⾊的骏马,多沙的边塞,细碎的⽯粒,这⼀切都是因你⽽梦魂牵绕的。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1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朝代:唐代作者:卢纶原文: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译文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注释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鉴赏《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

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选其四首。

这是卢纶组诗《塞下曲》中的第三首。

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

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

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而宿雁惊飞,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

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单于夜遁逃”,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月色的掩护仓皇逃遁。

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的必胜信念,令读者为之振奋。

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

“欲将轻骑逐”,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不仅仅因为轻骑快捷,同时也显示出了一种高度的自信。

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起来,虽然站立不过片刻,刹那间弓刀上却落满了雪花。

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

他们就像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虽然尚未出发,却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本诗虽区区二十个字,却写出了当时的实情:单于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率军溃逃,将军在“大雪满弓刀”的奇寒天气情况下准备率军出击。

一逃一追把紧张的气氛全部渲染了出来。

李白诗词鉴赏《塞下曲六首》

李白诗词鉴赏《塞下曲六首》

李白诗词鉴赏《塞下曲六首》《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六首诗有哪些和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下面请看出guo为大家的关于《塞下曲六首》鉴赏,欢迎大家参阅。

更多资讯尽在实用资料栏目!【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作品介绍】《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写作背景】这组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二载(743年)。

此前一年李白初入长安,此时供奉翰林,胸中正怀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注释】天山:指祁连山。

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天兵:指汉朝军队。

衔恩:受恩。

甚:多。

海:瀚海,大沙漠。

陇头:田野。

高枕:高枕无忧。

鸣鞭:马鞭挥动时发出声响。

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

天骄:指匈奴。

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

麟阁:即麒麟阁。

霍嫖姚:即霍去病。

云砂:细碎的石粒,指边塞风光。

沙棠:植物名,果味像李子。

独不见:为乐府古题,吟诵的是思而不得见的落寞愁绪。

虎竹:兵符。

龙沙:即白龙堆,指塞外沙漠地带。

剑花:剑刃表面的冰裂纹。

殊:远。

嗟:感叹。

甘泉:甘泉山,秦时在山上造甘泉宫,汉武帝扩建。

合:满。

陇底:山坡下。

负:凭借。

《塞下曲》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塞下曲》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塞下曲》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塞下曲》是唐代诗人卢纶的组诗作品。

这六首诗通过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庆功宴舞、狩猎等场面,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将边关将士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磅礴气势描绘得生灵活现,跃然纸上。

这组诗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章,内容丰满,寓意隽永,气势雄阔。

作品原文:塞下曲六首【其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其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其四】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其五】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其六】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词句注释:1、张仆射:一说为张延赏,一说为张建封。

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鹫翎:箭尾羽毛。

金仆姑:神箭名。

3、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

蝥(máo,一说音wù)弧:旗名。

4、独立:犹言屹立。

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5、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6、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7、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8、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石棱:石头的棱角。

也指多棱的山石。

9、月黑:没有月光。

10、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逃走。

11、将:率领。

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逐:追赶。

12、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13、野幕:野外帐篷。

敞:开。

琼筵:美宴。

14、羌戎:此泛指少数民族。

15、雷鼓:大鼓,以声大如雷,故称。

16、出世:一作“百中”。

17、奔狐:一作“奔猨”。

18、唯应独不名:一作“谁知独有名”。

白话译文:【其一】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其二】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完整版)卢纶塞下曲六首及解释

(完整版)卢纶塞下曲六首及解释

卢纶塞下曲六首之一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之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之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之四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之五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之六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参考译文]一:塞下有一个很威武的将军,他用鹫羽作箭,制成一种叫做“金仆姑”的利箭,还有一种绣成燕尾形状的“蝥弧”旗;他在台上独自立着,对着全体的军士发下新颁布的号令。

那班军士听了这个新令,便在千百个军营里,一齐高呼着尊令的声音。

二: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

天亮去寻找那只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

【词语解释】平明:天刚亮。

白羽:箭尾白色鸟羽,指箭。

没:嵌入。

石棱:大石块突出部分。

三: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四:在野外营地摆放盛大的庆功筵,羌戎也来庆贺战士的凯旋。

带着醉意,穿着金甲跳起了舞蹈,如雷的鼓声震撼着山川。

五:逐猎前将军把箭弓调整到最佳,并召唤猎鹰前来助阵。

将军威风凛凛英姿焕发的一亮相,周边均感受到将军玉树临风颇具出世之能的威风。

逐猎者把胡飞乱窜的野鸡们赶得惊跳逃窜,猎手们把那些狼狈窜跳的猎物在这片古老的丘陵地带上一扫而光。

六:我就像挺拔而立的七叶莲,虽然独立孤行,但胸怀坦荡,品格高洁。

有一天能够功成名就,提名麒麟阁的话,也不借此沽名钓誉。

李白《塞下曲六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塞下曲六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塞下曲》全诗翻译赏析李白《塞下曲六首》全诗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李白《塞下曲六首》全诗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塞下曲》全诗翻译赏析1李白《塞下曲六首》【其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注释:1、白马句:言征人戍守于边塞,白马,“骑白马的征人”的借代。

黄金塞,地名。

处所不详。

从下句推断,应指沙漠中的边塞。

2、云砂句:谓闺中人因思念丈夫,常常梦见丈夫所在的沙漠边地。

云砂,广阔如云的沙漠。

砂同沙。

此句的语序是“梦思绕云砂”,源于“云砂绕于梦思”。

3、那堪二句:谓在易动愁思的清秋时节,远忆征人,愁上加愁。

那堪,不堪;难以承受。

愁苦节,指秋天。

《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

4、萧飒句:谓秋风吹拂树木,发出萧瑟之声,格外凄凉。

萧飒,即萧瑟。

沙棠,树木名。

5、无时句:言时时思念而就是不得见。

取义乐府古题“独不见”—思而不得见也。

句解: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这两句是说,闺妇思念戍守边塞的丈夫,寒冷的秋夜通宵不眠,窗户上落满了萤火虫,似在嘲弄这孤寒之人;天边的月亮,似乎也在有意迟迟不落,夜真长啊!似在写景,实为写情,景为情使,把思妇不眠的苦情,烘托而出。

“迟”字用得妙,月并未迟落,是思妇之思情难耐,心中有事,倍觉夜长故也。

译文:白色的骏马,多沙的边塞,细碎的石粒,这一切都是因你而梦魂牵绕的。

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远远地思念戍守边疆的你。

秋天萤火虫满纱窗地乱飞乱撞,月光照在我的闺房前久不离去。

梧桐叶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让人心感萧条。

常常独自吟唱着《独不见》,虽然流下了许多伤心的泪水,可是这一切也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

塞下曲古诗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古诗翻译及赏析

《塞下曲·天兵下北荒》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前言】 《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注释】 ⑷天兵:指汉朝军队。

⑸衔恩:受恩。

甚:多。

⑹海:瀚海,大沙漠。

陇头:田野。

⑺高枕:高枕无忧。

【翻译】 天朝的大军开向北方的荒塞,是因为胡人的兵马准备南侵。

战士们横戈走马纵横作战,只是为了报效朝廷的厚恩。

他们不畏艰苦,在瀚海握雪而餐,在陇头拂沙而眠。

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攻破敌国平定边疆,使祖国的百姓高枕无忧,安居乐业。

【赏析】 这首诗写战士们努力征战,不辞辛苦,希望能真正营造出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让广大人民不再受外族入侵的威胁,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人物生平 早年天才 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

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

祖籍为甘肃天水。

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

塞下曲古诗词 塞下曲古诗词的注释

塞下曲古诗词 塞下曲古诗词的注释

塞下曲古诗词塞下曲古诗词的注释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作品赏析【注释】塞下曲古诗词:蝥弧:旗名。

【简析】:《塞下曲》为汉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内容多写边塞征战。

原诗六首,是一个组诗,这里选了四首。

通过写将军从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敌逃、庆功宴舞,表现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性格,气势雄阔。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

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

“月黑”,无光也。

“雁飞高”,无声也。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

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

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

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

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

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

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

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

《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塞下曲》原文及翻译赏析1塞下曲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鉴赏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

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

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

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

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

“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

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

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

“平沙”谓沙漠之地。

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

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

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

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

据新旧《唐书·王晙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晙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

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这次战争。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

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足”是充满的意思。

“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

“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

卢纶《塞下曲》六首全部内容,注释及译文

卢纶《塞下曲》六首全部内容,注释及译文

卢纶《塞下曲》六首全部内容,注释及译文塞下曲·其一作者:卢纶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注释】鹫翎:箭尾羽毛。

金仆姑:神箭名。

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

蝥弧:旗名。

独立:犹言屹立。

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译文】将军配戴着用鹫鸟的羽毛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绣的旌旗飘带迎风飘动。

屹立着宣布新的命令,千营的将士一齐回应。

塞下曲六首诗词名句塞下曲·其二作者: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注释】①塞下曲――古代歌曲名。

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②惊风――突然被风吹动。

③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

④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⑤白羽――箭杆后部的白色羽毛,这里指箭。

⑥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

⑦石棱――石头的棱角。

也指多棱的山石。

【译文】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

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塞下曲·其三作者: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1.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jì):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军刀。

【译文】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塞下曲·其四作者:卢纶野幕蔽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

雷鼓动山川。

【诗文解释】在野外营地摆放盛大的庆功筵,羌戎也来庆贺战士的凯旋。

带着醉意,穿着金甲跳起了舞蹈,如雷的鼓声震撼着山川。

【词语解释】旋:凯旋。

和:带。

塞下曲·其五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诗意:逐猎前将军把箭弓调整到最佳,并召唤猎鹰前来助阵.将军威风凛凛英姿焕发的一亮相,周边均感受到将军玉树临风颇具出世之能的威风.逐猎者把胡飞乱窜的野鸡们赶得惊跳逃窜,猎手们把那些狼狈窜跳的猎物在这片古老的丘陵地带上一扫而光.塞下曲·其六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诗意:我就像挺拔而立的七叶莲,虽然独立孤行,但胸怀坦荡,品格高洁.有一天能够功成名就,提名麒麟阁的话,也不借此沽名钓誉卢纶<塞下曲六首》全诗内容王昌龄:塞下曲·其二王昌龄:塞下曲·其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塞下曲六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文学
其一
首句言五月天,已经扣紧题目。

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

韩愈说五月榴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

但是,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

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

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物上的巨大反差,被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寒字,隐约透露出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

《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

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

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

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

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

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
战斗生活。

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

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

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

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

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斩楼兰:据《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

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其二
这首诗写战士们努力征战,不辞辛苦,希望能真正营造出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让广大人民不再受外族入侵的威胁,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其三
首句写战马飞奔,有如风驰电掣。

写骏马实际上是写驾驭骏马的健儿们,马壮是为了借喻兵强。

在唐代前期,胡马南侵是常有的,唐高祖李渊甚至一度被迫称臣于突厥(《旧唐书李靖传》)。

因此,健儿们杀敌心切,斗志昂扬,策马疾行。

出渭桥和辞汉月,是指出军队的出发点和行军路线。

出渭桥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进一步烘托出健儿们的急切心情,
也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

气势雄浑,大有高唱入云之势。

从辞汉月到破天骄,即从军队出发到克敌制胜,是一个极大的转折。

插羽,鞍上箭。

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这里泛指敌人。

从弯弓到插羽,瞬间就完成了这样一个大转折,省掉了多少鏖战情节和厮杀场面的描写,足见布局的简洁,笔法的洗炼。

然而这又是十分自然的、可信的。

既然是兵强马壮,士气高昂,自然就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天兵所向,势如拉枯摧朽。

这是符合逻辑和顺理成章的。

也暗示将领指挥得当,这次战役完全符合兵贵神速的兵法要求。

五、六句描写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

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望风而逃。

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

星芒已尽,就意味着战争结束。

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

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经消失。

麟阁,即麒麟阁,汉代阁名,在未央宫中。

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勋和最高荣誉。

霍嫖姚,指霍去病,汉武帝时大将,曾任嫖姚校尉。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句确实或有讽刺之意。

同时也是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他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

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

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使此诗具有更能震撼人心的悲壮色彩。

诗人为济苍生,安社稷,是愿为辅弼的。

但他一直希望功成身退,归隐林泉。

他多次表示要功成身不居(《商山四皓》),功成谢人间(《翰林读书
言怀》)。

从中可以窥见诗人的素志和生活情趣。

这首诗前六句为总的铺叙以引出结尾两句的感慨。

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绘出师时的雄壮,后三句妆摹破敌时的英威。

全诗笔力雄健,结构新颖,篇幅布局,独具匠心。

其四
这首诗写的是闺中女子对远征亲人的思念。

开头写闺中女子想象亲人戍守边塞的情形,以此寄托思念之情。

接着写女子在离愁的煎熬中,度日如年的情景。

其五
首联两句,分述了敌我两军的态势,指明了这场战争的性质。

塞虏,塞外的强盗,含有轻蔑、贬斥之意。

当时的北方诸胡,有的还是原始部落,有的则转向世袭王权制,处于原始社会解体时期。

他们对唐王朝的物质文明常怀觊觎之心,故边境屡遭蹂躏边塞战争大都起因于此。

乘秋下,是指到了秋收季节,他们就乘隙而入,烧杀劫掠。

天兵,天朝的军队,含有歌颂、赞美之意。

他们堂堂正正,出塞去抗击胡虏。

通过措词的褒贬色彩,表明了诗人鲜明的爱憎。

颔联两句,与首联天兵照应。

虎竹,兵符,分铜虎符与竹使符两种,合称虎竹,由朝廷和将领各执一半,发兵时相对合作为凭证。

将军分虎竹,是指将领接到征战的诏令。

战士卧龙沙,指军队已抵达塞外战场。

龙沙,指白沙堆沙漠,在楼兰国附近。

这两句属对工整,气势磅礴。

从将军到战士,同仇敌忾,威严整肃,争相建功报国。

刚刚颁发诏令,很快就已深入敌区,表明进军神速,所向无
敌。

颈联两句,描写边塞风光和战斗生活。

胡霜与首联的秋相照应。

边月、胡霜,均为静物。

皎洁的月色,银白的寒霜,笼罩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上,造成一派朦胧苍凉的气氛。

而弓影飘移,剑花闪烁,则包含着战士的行动。

用随和拂这样两个锤炼而得的动词把两者结合起来,就使静物和人物的动态融为一体,显得生机勃勃。

这就构成一种奇妙的意境:于苍茫中见壮美,于异彩中显飘逸。

弓与月,形状相似;剑与霜,颜色相同。

诗人巧妙地利用它们的某种共性,使它们之间的联系显得自然、和谐,使艰苦的军旅生活衬托得轻松、愉快。

尾联以诗中主人公的口气抒发了天兵的必胜信念和献身精神,把全诗推向了高潮。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是征人向少妇劝慰:未获全胜,玉门关还不能入,请亲人耐心等待,不必长吁短叹。

大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英雄气概。

据《》,班超上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

《艺苑雌黄》云:直用其事,人皆能之。

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李白之善于用典,大率类此。

结局不落边塞诗以乡愁,闺怨作结的窠臼,而造成余音袅袅余韵无穷之感。

这别具一格的结尾,使贯串全诗的壮美情怀更加完善,崇高精神得到升华了。

其六
这首诗写了由于匈奴南侵引起新的战争,但在杰出将领的率领
下,勇敢的战士们又一次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中原地区长期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唐时北方突厥非常凶悍,对李唐王朝形成了长期严重的威胁。

诗人选择汉军抗击匈奴的题材,部分原因即在于此。

名家点评
元人萧士赟云:此(指《塞下曲六首》)《从军乐》体也。

明人邢昉评第五首诗说:以太白之才咏关塞,而悠悠闲淡如此,诗所以贵淘炼也。

(《唐风定》)
清人沈德潜评论第一首诗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

又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

又评第五首诗五六句说:只弓如月,剑如霜耳,笔端点染,遂成奇彩。

(《别裁》)
清人王琦评第三首诗云:末言功成奏凯,图形麟阁者,止上将一人,不能遍及血战之士。

太白用一独字,盖有感于其中欤。

然其言又何婉而多风也。

(《李太白全集》注)
清人吴汝纶评第五首诗三四句说:有气骨有采泽,是太白才华过人处。

(《唐宋诗举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