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探析

合集下载

结合唯物史观相关原理,谈谈对共享发展新理念的认识

结合唯物史观相关原理,谈谈对共享发展新理念的认识

结合唯物史观相关原理,谈谈对共享发展新理念的认识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已经成为当前国际上最重要的经济思潮之一,它指向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即主要以社会化粒度和交互性参与,而不是个人投资为主要方式来生产、分配、消费和使用社会资源的思想和经济活动模式。

当前,共享发展的新理念正在承载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使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宏观层面看,这种理念强调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以及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从微观层面看,它提倡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质量、效率、环境、安全等方面的需求。

进一步说,通过唯物史观,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共享发展的新理念。

唯物史观是一种历史观、实用主义观点和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由客观事实驱动,而本质上是无意识的。

在这一历史观和实用主义观点的指导下,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从满足客观事实的要求而来的,而社会的发展中本质上是物质性的,即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是社会本质上的发展,这就是共享发展的新理念。

唯物史观还告诉我们,发展的本质是无限的,即共同发展也是无限的,这一理念将对当前经济发展模式产生深远影响,它强调改变和共享经济发展,从能源节约、资源共享、经济共享等方面入手,以节约金融资源,增加发展动能,提高发展效率,促进共同发展的多方位目标。

具体到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它既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发展方式,又是一种新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思考方式,既涉及社会、经济发展,又涉及社会文明和经济文明。

其目的是实现社会资源、物质资源和金融资源共享,使更多的人受益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增进共同福祉。

首先,要实现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就必须从政策上加强资源共享,建立健全资源共享的体制机制,确保资源的有效分配,满足参与者的合理要求,引导社会参与者尊重资源共享的原则,促进资源的共同利用。

其次,要加强发展新理念的宣传教育,普及发展新理念,提高社会参与者对发展新理念的认知度。

最后,要完善发展新理念的法律法规,夯实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制定具体的落实措施,建立发展新理念的核心机制。

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基础及实践探究

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基础及实践探究

㊀㊀收稿日期:2017G10G02㊀㊀作者简介:1.马立民(1969 ),男,河北迁安人,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法;2.刘申(1992 ),女,河北唐山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17卷㊀第1期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 l .17N o .12018年2月J O U R N A LO F HU A I B E I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T E C HN I C A LC O L L E G EF e b .2018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基础及实践探究马立民1,刘㊀申2(1.河北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律学院,天津㊀300400;2.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㊀300400)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㊁发展依靠人民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的实质是以社会主义公正为价值导向而进行的社会各阶层利益调整,是社会共同利益的体现.它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价值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在当前以及未来的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享发展必须积极动员全社会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建设,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共享发展道路.关键词:共享发展;内涵;本质中图分类号:A 8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G8275(2018)01G0007G02㊀㊀一㊁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基础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主题就是正义和共享,其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构成了共享的整体哲学理论基础.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呢?社会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对于共产主义,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明确指出, 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民主下的 全民国家 是虚构的,它 几乎把一切权利赋予一个阶级,另一方面却几乎把一切义务推向给另一个阶级 ,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基础上,对资产阶级是民主,而对无产阶级和穷人来说是陷阱和骗局.[1]从劳动价值论到剩余价值论再到资本积累理论,马克思运用批判思维构建了一个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核心的严密的逻辑链条.他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 劳动者作为一个联合体应当共同占有和支配自己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并以有利于自然和社会的方式使用,这不仅符合道义的要求,更是人类社会演化的历史趋势和必然选择.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具备两个逻辑前提即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首先,共享发展的实现需要深厚的物质基础的支撑.只有物质财富达到了一定量的程度有条件共享财富,这也就对生产力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最为积极和活跃的因素.其次, 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制度保障.共享发展就是要求劳动者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但这个目标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只有以社会主义的新型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共享,否则生产力发展的任何成果都只能被少数人垄断,我们必须要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真正的共享是全民共同参与,共同收获.二㊁共享发展的基本特点共享发展是指人人参与㊁人人尽力㊁人人享有㊁共同建设㊁共同享有.它将人人共享,普遍受惠当作最后的落脚点,不仅仅注重人民的利益,并且还将更高的视角放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上,进一步强调全面共建的重要性.同时,要实现共享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公平,这是每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都必须遵守的原则,要对每个公民都机会平等㊁结果平等.虽然每个人自出生以来,可能就决定了会有差异,不管是来自外界的还是来自自身的,必须承认社会差异的存在.平等不是一味的吃大锅饭,那样是表面平等,实则不公平的平均主义.要根据每个人的能力㊁后天努力以及贡献的多少,来更公平的共享发展成果.伴随着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就会造成贫富差距㊁地区差异等等,这些现象有可能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动乱.因此.共享发展必须强调分配制度㊁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共享发展的本质不是绝对的㊁抽象的㊁不变的,7而是相对的㊁具体的,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共享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几代领导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前进的过程虽然遇到了各种艰难险阻,但是中国人民不惧困难,不断取得革命的胜利,并且在战斗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指导中国革命.实践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共享发展的道路,一定能享受到共享发展的成果.三㊁共享发展的实践路径共享发展未来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是中国人民多年来的奋斗目标.共享发展不能仅仅作为一个理念和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现共享发展的实践路径,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实现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首先,大力发展经济,在全民共建中实现共享发展.政府要积极鼓励大众积极创业,共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共享发展只能是无本之木,只有全民齐心参与到经济建设当中来,共同承担改革发展的成本,才有可能为共享发展提供保障.这样发展的成果还会反过来促进全社会的创造力,大家能够享有发展的成果,从而更加努力积极地去投入到新的建设中,最后达到提高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能力,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向更宽更好的方向迈进.其次,加快建立政府立法,明确共享发展在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虽然共享发展已经是党和国家重要的发展理念,但是这种发展理念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占据了什么样的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共识,这就造成了对此理念还有误解.甚至有人仅仅把这种理念当作是改革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治理的方式,经济情况好的时候就可以共享,而经济形势下滑的时候就不需要共享了,如果这种想法不得到及时的制止,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共享发展对于社会建设的指导作用.因此,应该尽早的将共享发展进行立法,纳入到国家法律的范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部分,使其具有不因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确定性.最后,要积极创新,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除中国以外,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也有相似的思想,他们将发展成果以福利制度的方式给予民众,这在西方国家的运转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要基于现实的国情,找到符合当前社会的共享发展模式.国家实行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为了保障人民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分配方式上,需要提高农民㊁工人等劳动人民的报酬,在源头上就做到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将资源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四㊁实现共享发展的重大意义共享发展作为现阶段的一种发展理念和实践,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需要贯穿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共享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建国以来,经过中国几代领导人的努力,终于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人类发展历史上前无古人的成就,而共享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坚定不移的继续走这条道路,最终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幸福生活.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共享理念的指导下,更快更好的实现这个目标,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另外,共享发展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近代开始,中国人民为自由和解放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和反抗,也在不断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发展方向.最终,经过了三大改造,确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让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并且不断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中国也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事实证明,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带领人民实现幸福生活.因此,伴随着共享理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将会更加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现阶段,共享发展是每一个中国人不懈的追求,也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和最终归宿.这将是一项艰辛并且长期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体中国人民不懈努力,共同奋斗.坚信经过一番艰苦努力,一定会走上一条不断提升公民幸福感的共享发展道路.参考文献:[1]㊀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30.责任编辑:仲耀黎8马立民1,刘㊀申2/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基础及实践探究。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共享发展是一种新型发展理念,提出了在发展中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

它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共享发展意味着追求共同富裕。

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只有少数人能够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好处。

而共享发展强调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共同富裕。

共享发展注重平等的机会。

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在资源分配和机会均等方面存在不公平现象,造成一些人无法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

共享发展强调提供平等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去追求自己的发展,并通过改革创新来消除不公平的问题。

共享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

过去的发展模式常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共享发展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保护好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发展的可持续性。

共享发展注重社会公正。

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社会不公现象普遍存在。

共享发展追求社会公正,在资源分配、权益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公平和正义。

共享发展的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共享发展通过改革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经济的普惠性和可持续性。

中国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旨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让更多人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在社会方面,共享发展通过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公平和正义。

包括医疗、教育、养老等在内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的优质服务。

在环境方面,共享发展通过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中国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旨在通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全球层面,共享发展通过促进国际合作和共同发展,实现世界的共同繁荣。

中国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共享发展具有深厚的科学内涵,是实现社会公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共享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探析一、本文概述《共享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探析》一文旨在深入探讨和剖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关于发展的根本立场与原则在共享发展理念中的具体体现及其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从理论维度出发,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社会公平正义、人类共同福祉以及资源合理分配等核心理念的阐述,以此揭示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厚哲学基础。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背景,分析共享发展理念如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进而指导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政策的制定实施。

文章将进一步探究共享发展理念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方法论应用,并试图通过实证研究阐明这一理念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效能与未来展望。

总体而言,本文力求通过对共享发展理念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系统探析,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核心观点与共享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其核心观点在于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人民主体性。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并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与共享发展理念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进步的实质应当体现为全体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整体提升和社会公正的增进,这一理念直接孕育了“共享”的思想内核。

共享发展理念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原则的具体实践和时代回应。

它倡导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公平正义,致力于消除两极分化,促进共同富裕,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社会进步带来的福祉。

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作为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工具,为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行动指南。

在探索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时,我们应当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实践观点等核心原则,将其转化为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策略。

结合唯物史观相关原理谈谈对共享发展新理念的认识

结合唯物史观相关原理谈谈对共享发展新理念的认识

结合唯物史观相关原理谈谈对共享发展新理念的认识共享发展新理念是在唯物史观相关原理指导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的一种新的理念提出。

它强调将共同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主张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财富的共享,推动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

若要深入理解共享发展新理念,需要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首先,共享发展新理念体现了唯物史观中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性。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

共享发展强调通过公平分配资源和财富,消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促进社会的平衡和稳定。

这种理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辩证性的原则,即在社会发展中通过纠正不平等现象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其次,共享发展新理念体现了唯物史观中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性。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制度都是受到客观规律支配的。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基础上形成的。

只有按照规律来进行资源配置和发展,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共享发展新理念体现了唯物史观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性。

唯物史观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共享发展新理念的提出,不是空想和理论构筑,而是在实际中反复实践和不断摸索形成的。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并不断改进共享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共同进步。

最后,共享发展新理念体现了唯物史观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前进性。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是减少矛盾、实现进步的过程。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矛盾,并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

通过公平分配资源和财富,实现社会的共同发展,可以减少贫富差距,增加社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更加进步的方向前进。

总之,共享发展新理念是在唯物史观相关原理的指导下提出的,它强调共同发展作为人类社会的根本目标,体现了唯物史观中发展的辩证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前进性,是推动社会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理念。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共享发展理念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各层面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

其科学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人人平等的价值观。

在共享发展理念中,人人平等是一项基本原则。

任何人都应该有同等的机会参与到发展的过程中,有同等的获得发展成果的权利。

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该坚持这一价值观,并且将其转化为政策和实践。

其次,共享发展理念注重资源的平等分配。

资源的平等分配是实现共享发展的关键。

共享发展理念要求对资源的分配不仅要公平,更要平等。

在实践中,这意味着需保障所有人平等享有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也要确保所有人能够平等分享发展成果。

第三,共享发展理念倡导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共享发展理念将公共利益置于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之上。

这意味着在资源配置时,应该考虑到整个社会的利益,而不是仅仅考虑到一部分人的利益。

只有考虑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第四,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协作的重要性。

共享发展有赖于各方面的协作,只有各方面协作,方能实现共同发展。

因此,共享发展理念倡导多边主义和合作精神,发挥国际机构和现代科技的作用,实现更好的资源配置和社会服务。

在实践中,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是落实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

只有政策落实到位,才能更好地实现共享发展。

例如,中共中央制定的“精准扶贫”政策,旨在将所有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提高到国家扶贫标准以上,为所有人提供更加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发展机会。

总之,共享发展理念是人类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通过体现人人平等的价值观、资源的平等分配、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和协作的重要性,共享发展理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讲话中的共享发展理念解析

讲话中的共享发展理念解析

讲话中的共享发展理念解析共享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和普惠性,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共享发展理念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讲话中被多次提及,并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本文将从讲话中的几个关键词入手,解析其中的共享发展理念。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人民福祉。

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才能真正实现共享发展的目标。

因此,在推进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衡量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促进公平与普惠共享发展理念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普惠是共享发展的内在要求。

要构建更加公平的社会制度和治理体系,保障各个社会成员的平等权利、公平机会和公正待遇。

同时,还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机会,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共享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强调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共享发展旨在让每个人都能在社会发展中得到尊严和幸福感,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实现经济、社会的共同繁荣。

四、加强全球合作在推动共享发展的过程中,国际合作起着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共享发展理念与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致的,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形成合力,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平等的国际发展格局。

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享发展是党的根本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发展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的全过程,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要求。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的哲学原理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的哲学原理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的哲学原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为了应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化解经济发展的矛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十三五规划”明确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①“五大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亮点,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理论创新,是党对于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思考。

因此,深入理解“五大发展理念”成为当下每一个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任务。

一、“五大发展理念”的问题导向马克思曾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②即是说一个理念的实现程度主要是取决于能否解决现实问题和满足国家发展需要。

“五大发展理念”能在当下中国实现,因为其既符合个人又符合国家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发展总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创造出人类经济发展的奇迹。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的出现,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叠加,“五大发展理念”针对现实问题顺势而出。

(一)创新发展理念解决经济发展动力不足问题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面临着增速减缓、下行压力大的困境。

面对经济增速减缓的发展现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我国经济增速至少要达到6.5%。

”③要解决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的问题和实现2020年的目标就必须以创新为先导。

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不是各要素的简单重组、拼凑,而是突出一种创造性。

当代创新的主体绝非局限于科学家个人,也包括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论断,强调了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体。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

在我们将分析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正文部分将具体涉及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科学性解析、实践案例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推动力量。

在将强调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共享发展理念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以及它所带来的重要意义和前景。

共享发展理念不仅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实践,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推广。

【关键词】共享发展理念、科学内涵、实践探析、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科学性解析、实践案例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推动力量、重要性、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以利益为中心的社会背景下,探讨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与实践,对于引领社会走向更加和谐、包容和可持续的未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共享发展理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实现全球共享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共享发展理念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涉及到社会公平与正义、资源分配与利益平衡、可持续发展等诸多关键议题。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实践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交织,共享发展理念成为引领全球治理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动力。

深入研究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这一理念的理解,更能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本文旨在探讨共享发展理念的本质含义、科学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推动社会发展朝着更加公平、包容、可持续的方向前行。

2. 正文2.1 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强调资源、机会和利益的共享,促进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理念。

浅谈对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导向

浅谈对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导向

浅谈对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导向牛敏静共享发展包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彼此依存、相辅相成,体现了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整体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念体系。

共享发展理念在这个理念体系中处于终极目标的位置。

如果说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发展的必备条件,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共享就是发展的终极目标。

无论是创新发展、协同发展,还是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其最终目的都是要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使人民享受发展带来的物质财富、政治权利、精神营养、社会保障和宜居环境,让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安康、和谐幸福。

一切发展最终要体现到人民对发展成果的共享上,以共享发展为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他发展是为了共享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 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对共享发展理念做出的重要阐述。

这一论述明确揭示了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厚内涵。

体现在三个重要方面:首先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质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坚持人民利益至上。

同时宣扬一种价值追究,就是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突出让努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先进理念。

其次是发展的依靠力量。

发展必须始终依靠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的机会。

第三是发展的终极归宿。

共享发展理念,不仅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与此同时着重增加人民福祉,这一理念更充分体现了发展归宿的公正性和人民性。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共享发展的理念。

共享发展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通过合作、共享资源和利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

共享发展不仅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更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理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并结合实践案例,分析共享发展理念在当今社会的实践意义。

一、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1. 合作共赢共享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合作共赢。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单打独斗、内耗争斗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而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各方合作、互利共赢,通过共享资源和利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共享发展不是零和游戏,而是一种多赢的发展模式。

2. 社会公平正义共享发展理念还强调社会公平正义。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社会群体难以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严重。

而共享发展理念强调要让更多的人分享发展成果,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 可持续发展共享发展理念还强调了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发展模式中,为了经济快速增长,牺牲了环境和资源,导致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问题。

而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保护环境和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共享发展的实践探索1. 公共资源的共享共享发展理念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共享公共资源来实现。

在城市交通方面,共享单车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同时也减轻了城市交通压力,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节约。

在教育领域,一些国家和地区推行免费教育政策,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这些都是公共资源共享的实践案例。

2. 分配制度的改革共享发展理念在实践中也需要通过改革分配制度来实现。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实行最低工资制度等措施,实现了收入分配的公平和正义,推动了共享发展的实践。

3. 科技创新的推动共享发展理念还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信息和知识更加便捷的共享,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让资源利用更加高效,新能源技术的研发让环境保护更加可持续。

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意蕴

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意蕴

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意蕴共享发展理念是一种倡导全人类共同发展的理念,它强调资源的共享、机会的共享,以及成果的共享。

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同时也提倡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共同发展,打破贫富分化,促进各国间的共同繁荣。

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意蕴十分丰富,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共享发展理念强调社会公平与正义。

在传统的发展理念中,往往存在着资源和财富的不均衡分配,导致一部分人富裕而大多数人贫困。

而共享发展理念倡导的是资源的共享,机会的平等,以及由此带来的成果的平等分享。

这意味着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获得教育、就业和福利,不论其出身、地域或社会地位。

这样的理念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减少贫富差距,增进人们之间的团结和和谐。

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共同责任与合作。

在推动共享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为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发展做出贡献。

这一理念强调互助合作,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资源的共享和社会发展。

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共享发展理念也要求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

通过共同承担责任,积极开展合作,才能够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共享发展理念注重人本、可持续发展。

在共享发展的理念中,人类是发展的主体,发展的成果应该惠及全体人民。

为了实现共享发展,不仅需要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还要注重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实现这种人本、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够确保社会的持久繁荣与稳定。

共享发展理念也强调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中,各种不同的文化、宗教、价值观念交织在一起。

共享发展理念倡导的是尊重多元文化的原则,鼓励人们包容不同的观点与文化习俗,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共融。

这对于促进民族和谐、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共享发展理念强调普惠性的公共服务。

在共享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需要为全体人民提供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探析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发展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根据我国改革、建设长期的发展经验总结得来。

共享发展理念是以公正、公平为实践基础,对社会中各个阶层的利益进行再调整,对各个阶层的利益均有体现,深入的学习和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有其深厚的哲学思想内涵。

共享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主要体现在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以及公平与效率等方面。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贯穿着人类历史前进的整个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变革。

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依靠少数人占有的生产资料与多数人进行的社会生产实践构成的,而其中的多数人并不能与少数人共享劳动成果,这种不能共享的关系,也就是少数人对劳动成果、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具体表现。

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使一些物所属于一部分人,在多样化的积累过程中,形成了贫富差距,伴随着分工的形成,交换、交往程度不断加深,将社会中的人也分成了不同阶级。

由于贫富差距明显,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形成了消灭这些矛盾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使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全面的发展,能够共享社会资源。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而非单个人的历史,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

人民群众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是漫长历史过程中的主体,任何决策都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以实現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加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我国坚持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奋斗的成果的准则。

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旨趣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旨趣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论旨趣探析共享发展理念是指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让更多的人共享发展成果和机会,实现全体人民共同繁荣。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的“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的延伸和升华。

它旨在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全民共享,尊重个体和社会的多元性,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普惠性和可持续性,构建更加平等、公正、开放、共赢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本文将从其理论旨趣入手,对共享发展理念进行探析。

首先,共享发展理念的出现是对传统发展理念的补充和完善。

在过去,发展被视为一种经济上的增长,重点放在增长率上,而忽略了发展的自持性和可持续性。

共享发展理念则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可持续性,强调经济增长与社会公正之间的协同发展,将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坚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社会发展的独立自主性和可持续性,致力于实现长期均衡发展。

其次,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使所有人共享发展的成果和机会。

在这个理念下,个体不仅仅是发展的主体,同时也应该是共享发展的主体。

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各个社会群体的发展权利与平等机会,强调地区和城乡之间应该变成均衡和协同互补的状态。

共享发展理念致力于建立更加加强学习、解决问题、创新、对话、合作的开放式发展体制,推动建立以居民为中心的区域发展体系。

第三,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建立公平合作、共同共享的国际格局。

推动建立公平、充分、开放和包容的国际经济合作方式,以实现共同繁荣。

共享发展理念主张倡导和平、公正、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推进多边主义、自由贸易,促进国际制度变革,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优化。

最终,共享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核心和立足之本。

共享发展理念深刻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强调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发展人社、生态、文化等其他领域,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协同发展,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发展目标。

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思考

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思考

智库时代·76·财经智库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

在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经济保持着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也正是由于坚定不移的贯彻了这一发展理念。

其中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发展的目标,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共享发展;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本质;人民主体论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31-0076-002祁 琦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思考(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100)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通过了“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新的发展策略和发展目标。

共享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回答了发展为了谁的核心问题,是发展的初心和目的。

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都能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中,共建共享,增加获得感,同时集聚发展力量,把人民团结起来,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到目前为止,共享的发展理念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价值。

一、共享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处在社会主要矛盾变革的新时期。

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新的社会主要矛盾面前,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坚持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何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需要,都是当前的重大难题。

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成果由全民族共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对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思考

对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思考

龙源期刊网 对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思考作者:李贵文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2016年第04期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新发展。

从精神实质上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依据的就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路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新的飞跃。

马克思所说的“共同体”是由联合起来的个人构成的集体共同体,即“自由人联合体”。

马克思指出,任何个人的发展,“没有共同体,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从前各个人联合而成的虚假的共同体,总是相对于每个人而独立的,由于这种共同体是一个阶级反对另一个阶级的联合,因此对于被统治的阶级来说,它不仅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而且是新的桎梏”。

异化社会的共同体是虚假的共同体,是为某些个人利益服务的国家或社会的虚假共同体,共建和共享生产力成果的共同体才是真实的集体共同体,才是每个人的共同体,是个人的存在、价值和本质生于其中又实现于其中的共同体。

马克思“共同体”所贡献的路径方法,要求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共建共享原则。

正如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向春玲所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群众的创新意识,挖掘群众的创新潜能,鼓励群众的创新行为,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让共建共享成为每位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全面小康根本上是人的小康,发展的目的在人,发展的主体和推动力也在人。

因此,每个人都应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最终实现人人享有。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1. 引言1.1 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共享发展理念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共享发展理念有利于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在当今社会,贫富分化严重,资源分配不均,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和不公平现象。

共享发展理念提倡资源共享、机会均等,促进人们间的平等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和谐共融。

共享发展理念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是以剥削资源、环境为代价来实现经济增长,对于资源和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坏。

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合作共赢、循环利用,可有效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共享发展理念有助于促进社会大众的参与和共建。

在传统社会发展模式下,决策往往由少数人掌握,社会群众的参与度较低。

而共享发展理念强调民主参与、社会共建,可激发社会各界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社会各方共同建设、共同治理。

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构建一个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的基础。

在当今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共享发展理念的弘扬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1.2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是指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实现资源共享、机会共享、成果共享的全面发展模式。

这一理念首先强调的是资源共享,即通过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确保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平分配,使每个人都能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和基本权利。

共享发展理念还强调机会共享,即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时刻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支持,促进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更注重成果共享,即通过提高社会整体的生产力水平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实现社会财富的共同增长和共同分享。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体现了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旨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共享发展理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对人类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创新表达。

其科学内涵包括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和共建共享的制度体系。

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是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价值观。

共享发展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根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守社会公平正义,尊重个体权益,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价值观是推动共享发展的根本指导,要求全社会共同承担社会责任,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

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是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

共享发展强调创造有利于人人共享的发展条件,发展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主体性和全面发展。

这要求通过创新驱动、优化结构、改革开放等手段,建设一个公平、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是共建共享的制度体系。

共享发展需要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人民利益的制度安排,包括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优质公共服务的制度、共享机制的制度等,确保公共资源的公平配置和普惠性分配,推动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共建共享的目标。

实践上,共享发展理念在中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方面,中国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人民提供了更多优质的物质财富。

中国积极推动脱贫攻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供给,让更多人享受到发展成果。

在社会治理领域,中国加强法治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地区间、城乡间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

公共服务质量不均衡,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仍有不足。

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和矛盾性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

共享发展理念科学内涵丰富,涵盖了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和共建共享的制度体系。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共享发展理念指的是所有人共同分享发展成果的一种发展观念,旨在通过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性和可用性,消除贫困、不平等和差距,实现社会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它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一种反思和超越,提倡全球范围内的协同合作和共享资源,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共同繁荣。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人的本质:共享发展理念基于对人的本质的认知,即人是社会和群体生活的个体,具有共同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每个人都应该有享受最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权利,包括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

共享发展理念通过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性和可用性,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提高了生活质量。

2. 公平与平等:共享发展理念追求的是公平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它强调人人平等、机会平等和权利平等,反对贫富差距悬殊,倡导公正的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均衡分配。

通过共享资源和发展成果,让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分享社会进步的成果。

3. 合作与协作:共享发展理念认为,只有通过合作与协作,才能实现社会共同繁荣。

全球化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都需要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只有通过共享资源和经验,加强交流与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共同面临的挑战,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

4. 可持续发展:共享发展理念要求发展的可持续性,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良性循环。

它强调的是长远的发展利益和生态文明建设,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共享发展理念鼓励创新和绿色发展,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1. 教育公平:共享发展理念强调教育的公平与可获得性。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校条件和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贫富教育差距。

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人们的终身学习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2. 医疗服务平等:共享发展理念追求医疗服务的平等和可获得性。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

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及实践探析共享发展理念是指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公平的资源配置,使社会中的各方能够公平地分享和参与经济发展中的机会与成果,以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共享发展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人是共享发展的核心要素,共享发展的目标是为了使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充分的发展机会和实现自身潜能的条件,以及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共享发展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的数量性指标,更要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共享发展注重公平正义。

在共享发展理念中,公平是一个基本的价值追求。

公平不仅要求资源的公平配置,也要求公平的机会和制度环境。

共享发展要求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建立起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共享发展追求可持续发展。

共享发展要求我们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既要考虑短期经济增长的需求,也要注重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共享发展关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倡绿色低碳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第四,共享发展强调合作共赢。

共享发展追求社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注重各方共同参与、合作共赢。

共享发展要求建设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的互联互通,合作应对全球的挑战和风险。

共享发展的实践需要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上进行探索和创新。

政府在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保障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增加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投入,让更多的人受益于经济发展。

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引导,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消费观和生活观,推进社会的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平竞争机制。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全民基本福利的覆盖,特别是重点关注弱势群体的困难和需求,建立有效的社会救助和救济制度。

要推动公平竞争,保护市场经济的公平规则和竞争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享发展理念的哲学探析
作者:李丹丹彭丹
来源:《知识文库》2017年第17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发展理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根据我国改革、建设长期的发展经验总结得来。

共享发展理念是以公正、公平为实践基础,对社会中各个阶层的利益进行再调整,对各个阶层的利益均有体现,深入的学习和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有其深厚的哲学思想内涵。

共享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主要体现在生产力、社会主义本质以及公平与效率等方面。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贯穿着人类历史前进的整个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变革。

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依靠少数人占有的生产资料与多数人进行的社会生产实践构成的,而其中的多数人并不能与少数人共享劳动成果,这种不能共享的关系,也就是少数人对劳动成果、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具体表现。

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使一些物所属于一部分人,在多样化的积累过程中,形成了贫富差距,伴随着分工的形成,交换、交往程度不断加深,将社会中的人也分成了不同阶级。

由于贫富差距明显,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形成了消灭这些矛盾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使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全面的发展,能够共享社会资源。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而非单个人的历史,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

人民群众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是漫长历史过程中的主体,任何决策都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加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国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我国坚持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奋斗的成果的准则。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其中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了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它是消解了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对立矛盾的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中的理论内容,就是要通过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无产阶级不断壮大,推翻资产阶级的剥削,消除私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人人都能共享社会生产实践成果。

共产主义是达到共享社会劳动成果的目的。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公平与效率统一的体现。

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质在于以公平为价值导向,更加突出公平正义的重要性,要再次调整财富在社会各个阶层的分配,但
并不是平均分配。

一味的平均分配不仅是不公平的体现,更阻碍人民生产的积极性,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繁荣。

只有最提高效率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共享,才有可能在最低的资源消耗下创造尽量多的财富。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社会发展、更顺利的进入小康社会,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生产实践积极性,采取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有效政策,体现了共享的发展理念,达到了充分发挥民族创造力、充分发展生产力的目的。

所以为了能够达到共享社会生产实践成果的目的,应提高每个人的共享能力,即让人们有积极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以达到能够共享成果的意识,只有人们在劳动生产中有这种自觉意识,才能积极投身于实践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国家也在飞速发展,无论在经济还是在文化、科技方面,我国都在国际社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国际竞争力也有不断增强的趋势。

而共享发展理念正是党在总结过去的发展经验,根据我国发展的实际国情所提出的。

共享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投入生产实践的积极性,丰富社会财富,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在本质上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式的进步以及共产主义的实现。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在具体的发展中又有我国独特的国情,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目前的发展需求,提出五大发展理念,要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核心。

我国要践行共享的发展理念,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展生产力,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也就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共享能力,只有人民群众具有共享的能力,才能在实践中共享发展的成果,而共享发展理念又增加了人民群众投入生产的积极性,使人们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中,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有利于小康社会的构建,良性循环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发展,是共产主义实现的前提。

在社会服务与社会保障方面,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前提,建构起公共服务公平公正的环境,主动积极地解决存在于各个区域之间公共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问题,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推进,丰富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设施与教师资源、医疗设备与医护工作人员等,为不同区域的人民群众提供尽可能均衡的教育机会、医疗水平等,促进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现,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分析的合理性。

社会主义制度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现为目标,是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不是为了维护少数人的利益。

共享发展理念倡导解决经济贫困、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教育机会与设施、就业创业机会、居民生活水平、社会劳动保障、居住住房条件等,这些都是与全体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只有通过共建、完善这些方面,对多数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进行合理改善,根据能力的不同达到相对的公平分配,才能践行共享发展理念。

在生态环境方面做到共享发展理念,才能达到改善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在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这方面,要
让全体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共同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团结全体人民群众的力量,鼓励人民群众为了共同的生活环境的美好,投入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伟大事业中,共同投入更有利于全民共享生态环境理念的发展和践行,只有全民参与,人民群众才会更加珍惜健康的生存生态环境,节约我们的生活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人民群众也能从参与的方式获得更深的感触,体验到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力量、做出贡献的快乐。

我国改革开放发展以来,虽然经济发展成果显著,但很多地区的人民群众仍然饱受贫困之苦,小康生活水平并未覆盖全部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贫富差距问题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加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根本的社会制度,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准则,公有制和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对于生产实践成果的共同占有是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目的。

共享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组成,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标,只有绝大多数人乃至所有人能够共享社会生产实践的劳动成果,才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也为解决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