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成廉价劳动力 学生称读研就是干活的
纠结的导学关系
纠结的导学关系近年来,导师与研究生发生纠纷的话题不时登上头条,成为社会热点。
“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本身却成了学生最大的疑惑。
我们看到,一些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逐渐发生微妙的变化。
当老师成了“老板”,学生成了“廉价劳动力”,变质的导学关系让旁观者困惑,更让身陷其中的人苦不堪言。
象牙塔也难逃名缰利锁,项目、补助、论文、毕业,导师的权力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监督,学生的权益就不会受到应有的保护。
今天,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为何会“变质”?当导学关系出现裂痕,我们能否找到修补之法?策划人:张薇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封面报道被学生发帖声讨的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电子科大)教授邵振海登上头条,以他为原型的“信不信我让你毕不了业”表情包也跟着火了。
“邵振海像颗毒瘤,摘除会伤筋动骨,伤害的是在读学生。
如不清除,只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这是邵振海昔日所带研究生在网上的留言。
很难想象,一个老师究竟为何会被他的学生用“臭名昭著”这样的词来形容?“走投无路”的曝贴5月17日,一条“如何看待电子科大邵振海被学生曝光事件”的热议问题出现在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通过曝光与电子科大教授邵振海的聊天记录,详细列举其五大“罪状”:威胁学生毕业、辱骂师生、克扣学生补助、实验室内随意扣钱、恐吓学生人身安全等。
据电子科大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介绍,这件事最先曝光在校园论坛“清水河畔”上。
帖子不到半小时就火起来了,跟邵振海有过接触的学生纷纷开始口诛笔伐。
随后,电子科大网建办(网络文化建设办公室)的老师要求发布人删帖,学生才将原帖内容转载到知乎和微博。
话题在“清水河畔”仅持续了2个小时,但知乎上却引来近万人关注。
“清水河畔只有电子科大的学生通过学号信息注册才可以进入,所以最早曝光的帖子,外面的人并没有看到。
如果没有强行要求删帖,也许事情不会闹到现在的地步。
”该学生分析说。
知乎上的公开惹来更多人前来爆料。
研究生努力都不能成中产阶层 还有什么人能进入
研究生努力都不能成中产阶层还有什么人能进入2010年06月29日石洪彬理财一周报记者读研究生时,一位教授上课时说,你们以后都是中产阶层,如果努力,有可能进入资产阶层行列。
当时同学们都默认了教授的话,认为他说的是对的。
因为国家“211”工程院校,又是热门专业的研究生都不能成为中产阶层,还有什么人能进入这一阶层?如果这些研究生努力都不能进入资产阶层,还有什么人能进入?毕业后,看到很多学长、学姐的经历,才开始怀疑教授的话。
一学长毕业后进入上海一家知名博物馆上班,工作倒不是太忙碌但工资却少得可怜。
在上海呆了一年,没有一分钱积蓄,最后带着遗憾回到了河北廊坊。
他想廊坊的生活成本比上海低,在那里自己应该能生活得很体面,但是回到那里,他才发现自己错了。
廊坊生活成本低是真,但是工资待遇也低,这样算下来,他没有占到便宜。
更可怕的是,在上海还有跳槽的机会,在廊坊,他跳槽都困难,因为那个地方企业太少,进入一般的单位都需要关系。
与这位学长相比,阿顺要好得多。
阿顺是我山东老乡,也是从国家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所幸的是他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一毕业就进入一家知名IT公司,工作两年,年薪就达到15万元。
“阿顺,你小日子过得最滋润了。
”朋友聚会我们都这样说。
但是阿顺听了就直摇头,“你看我的头发就知道了。
”原来阿顺经常加班,忙一个通宵也是家常便饭,本来英姿勃发的他看上去憔悴了不少,自从毕业后,头上陡添了许多白发。
“我们搞技术的,年龄一大就搞不动了,就得让给更年轻的人做,这时,如果还当不上领导,就废了。
”阿顺说。
我们听后,都哈哈大笑,“你多拍拍马屁不就行了?”在上海一线职工中,阿顺的工资不算低,但他并没有快乐起来。
毕业三年,有了部分积蓄,本来想买套房子,由于工作忙耽误了。
等他不太忙的时候再去看同一套房子,他已经支付不起首付。
什么是中产?按照欧美最常用的定义,就是凭借自己双手有房、有车,过着充实而快乐的生活。
按照这一标准,欧美大多数研究生毕业不久就能成为中产。
关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学生培养的若干思考
关于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学生培养的若干思考摘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一种改革,同时也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要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资源与科技优势,以科研立项为发展动力,增大投入,承担更大责任;将研究生工作站作为吸引和遴选人才的基地,创新管理与考核模式,实现智力扩张,增强企业基础研发与创新的能力。
学校要加强校内和校外导师培训,建立定期沟通制度;吸引企业参与教材编写与教学工作;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作为青年教师的培训基地,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013—03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企业与高校合作,成立研究生工作站,让研究生进企业工作站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践,强化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实践证明,这种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受益,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探索出一条研究生教育的新路子[1—3]。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设立,研究生可以将企业工程问题凝练为科学研究课题,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进行新产品开发。
另一方面,企业为研究生提供研究设施和实践指导条件,开展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成为高层次科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因此,研究生工作站的建立,是高校充分发挥人才与科技优势,为经济建设做贡献的需要;是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的需要[4—5]。
目前,我国研究生工作站的数量已具有一定规模,下一阶段需要内涵发展,发挥研究生工作站在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方面的作用。
1 企业以立项为发展动力,增加投入,承担更大责任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由政府引导,企业申请设立、出资建设并引入高校研究生开展技术研发的机构。
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不仅是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更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
研究生导师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第八期研究生导师培训班的心得体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朱维晃2010年7月2日至4日,作为新增硕士生导师,我参加了研究生院和教育行政学院主办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八期研究生导师培训班。
个人收获很多,感触和体会也很多,我觉得做好研究生导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是提高导师自己的综合素质要与国际上知名的教授看起,找到原因和差距所在,并能找到解决途径。
多研究国际上知名教授所从事的专业,发表的见解,发表的文章,学习他们的思路,学习他们的做法,体会他们的创新性,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特点,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二、导师怎样去指导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2.1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提高思维和能力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应该在于质量,最重要的素质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因此,要强调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必须独立完成研究课题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勇于探索。
2.2研究生的论文工作内容(1)文献调研,掌握近年来有关该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出分析评价,撰写文献总结或综述,在研究组内做文献调研报告。
(2)做开题报告和方案论证,说明该选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目前发展水平,完成课题的条件和可行性,提出研究方案并在学位点内报告,进行论证,即开题报告。
(3)进行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建立模型,理论推导,数值计算;设计实验方案,装置和调试仪器设备,实验探索、完成,实验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处理等。
(4)撰写论文,进行答辩。
硕士论文要求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博士论文要求有创造性的见解或成果。
2.3 研究生选题要注意先进性和创新性(1)要形成明确的研究方向同一主题的文献之间的关联性特别强,你可以顺藤摸瓜捡到你想到的文献,而且知道哪些文献的影响力高;你可以清楚一个主题研究发展的脉络,刚开始是怎么提出来的,有哪些人做了什么方面的研究,得出了什么结论,哪些结论后来被证实是真的,哪些是错误的,他们的各自的思路和方法是什么,参考别人是从哪个角度的文献,找到研究思路的;看看哪些方面还需要研究等等,你可以从中找到创新点。
研究生却沦为高级包身工
研究生却沦为高级包身工当被提及本科生和研究生有什么区别,很多人都会说研究生沦为导师免费劳动力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也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被公认的现象。
你可知道,成为高级包身工,或许是你将来无法反抗的命运。
被默许的不平等条约论及研究生为导师打工,很多的老师认为这是一种尴尬的雇佣关系,一种被默许的不平等条约。
据了解,很多研究生导师在外面都有自己的公司,大部分是与自己的科研项目相关的,而自己的学生很容易就下属,成了徒弟。
导师认为学生是在做科研,怎么能拿工资,学生认为自己成为了打工者,获得报酬理所当然。
但最终很少有人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即使可以获得补贴,也少的可怜。
除了这种不对等的雇佣关系,为导师取快递、跑腿,也是学生在研期间的另一项重要“职责”。
面对这种沦为导师包身工的现实,学生往往没有反抗的能力,一方面参与导师项目是获得学分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导师的考核也关系着学生在研期间奖学金的发放。
更重要的是导师决定着毕业论文通过与否的权力。
可以说研究生三年的生杀大全都掌握在导师手中,试问又有谁敢和导师闹僵。
成为一个幸运的“包身工”在很多的老师看来,仅凭学生的个人能力其实很难改变这种现状,既然是作为研究生的你躲不开的命运,不如换另一种角度去重新看待“包身工”的现状。
在研究生招生率不断增长的今天,尤其是在专硕扩招的情况下,学生越来越多,但是优秀的老师却跟不上增长,所以可供学生参与的课题不够多甚至没有。
在一些学校的一些专业,能有这样的苦差,往往还是幸运的。
有些专业的课题和项目非常少,到研究生毕业可能都碰不到课题做,学生基本处于被放养的状态,“完全靠自学”,所以能帮老师打工的学生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幸运的。
既然成为包身工或将成为你的命运,倒不如坦然的应对这一切,不要纠结于你为导师做了多少,而是想着你能获得什么。
这种获得不要只关注于报酬,更是在为导师打工期间你的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要知道个人的成长远比什么都重要,只要能化被动为主动你的收获总会大于付出。
领袖七个根性的解读(1)
很有幸,和本本、西瓜、刘玉教授、钟老师等人在22号听了余世维博士的一堂关于管理者根性的课程。
先不论其为卫星直播课程,形式上的欠缺以及时代光华组织上的不足是无法掩盖余世维博士授课内容上对人的吸引的。
一堂课下来,深有感触。
如下为自己结合课题组科研团队建设谈点感想。
七个根性为:沉着、细心、胆识、积极、大度、诚信、担当。
这几个根性针站在企业领袖的角度上都是必备的,余博士在总结中说到这七个根性对于一个企业领袖而言,任何一个也不能缺少,他使用短板原理来回答,中国很多企业家的困惑------我拥有了七个中的六个就是其中的某一个没有,咋就不能成功呢?这是一种量的思维,其中一个没有那么就是木桶中的短板,短板的存在决定着一个木桶的容水量,要想让木桶装更多的水,唯有补齐短板。
所以说中国企业家应该从六个根性具备的优越中走向努力补齐所缺失根性的谦虚中。
但是,企业团队与科研团队毕竟有着不同,科研团队需要一个领袖,而领袖下面的人员就不是什么虾兵蟹将,而是五成到八成以上的潜在领袖,这样才能让科研团队高效的做着创新性工作。
Google其实是一个典型的科研团队,他们做的工作都是极度需要创造性的,所以Google可以做到让每个员工根据自己的喜好布置自己的办公室,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上班时间等等,潜在领袖们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都有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
我所要建立的科研团队从功能上也是和Google团队一样,追求创新性的工作,不过我们的创新性工作没有Google 人那么有趣那么快速。
既然是这样一只团队,一只看重创新性的团队,而创新性背后则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极度高昂,所以我要建立的团队应该是一群主观能动性很高的人群,也即一棒子积极向上的人。
我所面对的同级研究生,以及所认识的其他课题组,其他院系的研究生,要进入到这种团队中来,最大的短板就是积极了。
要让他们成为合格的队员,成为潜在领袖,就要努力让这些人积极起来。
一般,一个人什么时候会积极起来呢?我为何很积极(相对于他们来说飞)有两点,第一,从小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就要我牢记,读书是为了自己读书,做人做事就一定要做些与他人不同的,这些教育让我明白了,任何事情用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来面对的话,为了做好他们,我就不得不动用自己的主观性,让事情尽量依据自己的主观性发展,我也从这种积极中体会到让事态依据自己的想法发展的甜头;第二,一种家庭氛围的熏陶,那就是感恩,这是我的奶奶赐予我的,可以这样说,我积极的运作着我导师所在课题组的团队建设,很大程度上有着我想报答他给我这么一次读研,这么一次让我有施展才华之平台的机会。
(完整版)对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认识
对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认识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学业与研究指导,提供学术及其他方面的资源支持,研究生则在导师的指导下从事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双方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
对研究生而言,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对其研究生学习乃至今后学术道路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1]。
一、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和课题研究,因此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应该是师生、师徒、导学关系。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指出研究生与导师在科学研究工作中不仅仅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更多的时候是共同研究的关系,二者处于平等的地位,导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因此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应该是科研伙伴关系[2]。
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研究生师生关系的类型,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1)纯粹师生型,即职业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以专业指导为主;(2) 亦师亦友型,兼有师生与朋友关系,除学习上的联系外,还有思想、生活等其他方面;(3)老板雇员型,接近于公司雇用的金钱交换关系;(4) 松散疏离型,导师与学生联系不紧密,关系松散。
纯粹师生型,此种类型的师生关系通常发生在学术至上或具有高度权威的导师和他的学生之间。
导师专注于自己的学术或行政工作,或是主观上认为没有必要关注学生学业以外的事务,因此师生关系主要围绕学生的课业、论文和导师的科研工作,基于学术任务而开展。
导师也会定期举办读书会,根据学生的兴趣、背景和能力,帮助他们制定合适的研究计划,但是在互动中导师定位为课题的指导者、知识的传授者,而研究生是接受者。
导师拥有绝对的知识权威,始终居于支配地位,而研究生则处于被动地位,查资料、做实验,处在受教育、被管理的服从地位。
这种师生关系较为传统,学生与导师的交流往往只局限在学术上,因此处于这种师生关系的研究生应该更加注重与导师的交流学习。
亦师亦友型,此类师生关系中,导师与学生的互动是全方位的。
导师一般精力旺盛,非常活跃,不仅注重学术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注重情感交流,关注学生的生活及思想道德情况。
读研究生可以工作吗
读研究生可以工作吗
读研究生期间可以兼职和工作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对于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方面,有人认为读研期间兼职工作是可以的,甚至是有必要的。
首先,读研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都较高,通过兼职可以减轻经济负担。
特别是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的学生来说,兼职工作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日常开销。
其次,兼职工作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
在职场上工作一段时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运作机制,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为将来找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通过兼职工作,学生还能接触到更多的行业和人脉资源,为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
然而,另一方面,也有观点认为读研期间应该专注于学业,不应该兼职工作。
首先,研究生阶段的学业负担较大,学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和学习,很难兼顾工作。
如果分散精力去做兼职工作,可能会影响到学业的成绩和质量。
此外,研究生阶段是学生深入专业领域研究的阶段,需要更多的专注和专业知识。
如果分散精力去做兼职工作,可能会分散了学生的专业研究。
最后,读研期间的时间有限,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研究,而不是将时间用于兼职工作。
总之,读研究生期间是否可以工作,应该根据个人情况来定。
如果个人经济条件困难,或者有特殊的需要,可以适当考虑兼职工作。
但是,在决定兼职工作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自己的学业情况和时间分配,确保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学业。
同时,对于专
注于研究和学业的学生来说,不兼职工作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最重要的是,无论个人是否兼职工作,都应该始终保持学术上的专注和努力,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1研究生与导师产生合作冲突的缘由与应对方案范文3
2021研究生与导师产生合作冲突的缘由与应对方案范文 摘要: 教育服务交易契约、传统师生关系和合作红利是研究生与导师建立复杂合作关系的基础。
研究生与导师存在5种冲突由小到大的合作关系:良师益友型、任务型、相爱相杀型、过场型和怨恨型。
根源于人性约束和资源约束的目标不一致、利益冲突、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制度低效是研究生与导师产生合作冲突的主要缘由。
治理合作冲突的思路为,师生追求有回报的长期合作,加深理解沟通,寻求互惠空间,多方面完善教育制度体系,尽可能突破人性和资源约束。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 合作冲突; 合作治理; 近年来,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由于双方的系列冲突事件如公开指责、断绝关系、发生法律纠纷、学生自杀等现象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归纳起来,研究与导师的冲突主要源于学生违背导师意愿、导师不认真指导学生、导师辱骂或“奴役”学生、导师侵占学生科研成果、学生被导师性骚扰五个方面。
现有研究将研究生与导师的冲突主要归结为观念滞后、制度失灵和师德失范,主张从规范导师行为入手,通过“转变传统师生关系观念”[1]、“限制导师权力”[2]、“厘清师生关系的权责利边界”[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4]等措施,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为规范导师行为,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制度规范。
事实上,研究生与导师既是基于特定教育契约和教育目的的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关系,更是以共同利益、共同生产和共同责任为导向的合作共赢关系。
研究生与导师之所以产生冲突,主要是因为双方受人性、认识、资源、利益、制度等条件的限制,没有认识到合作的好处并找到正确的合作方法。
本文主要从合作的角度分析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探寻合作冲突的成因及其治理思路。
一、研究生与导师合作关系及其冲突 教育服务交易契约、传统师生关系和合作红利是研究生与导师形成复杂合作关系的基础。
大学生——廉价劳动力
大学生——廉价劳动力小时候不管家里人还是师长前辈,总会用这样的老生常谈来规劝我们:“孩子,你要好好读书,努力学习,这样将来才可以考上大学,才可以出人头地,有一份好工作。
”我虽然一直在努力学习,所有行为也中规中矩,但还是有着强烈的叛逆心。
可就算这样的我,也对他人的规劝深信不疑。
那时候,大学在我眼中是一个神秘又纯洁的地方。
埋头疯狂刷题,几乎从无缺课的努力,眼看着周围有人被淘汰出局,眼看着有人再赴二战,眼看着自己捧起了那一纸录取通知书,总算可以长出一口气,把压在身上的包袱卸下了。
小时候努力奋斗的目标好歹也算实现了。
师大不算好学校,但也不算太差。
读大学,总被以前落榜的“坏学生”嘲笑,我辩驳,为自己正名,可渐渐的,也就麻木了。
对,我成了一个大学生,可我并不自豪,反而有些慌张失措、心中没底。
我私底下疯狂的寻找理由来证明自己比那些“差学生”要优秀很多,这些证据总算找到了,我用它们安慰自己,尽管有些牵强,但我不敢不信,如果这些证据并不成立,那我该怎么办?我怕面对接下来的一切。
我即将毕业,那些自欺欺人的借口,也总算破裂了。
一天接一天,打电话、发邮件、递简历,排着长队去面试。
这些行为撩拨起我的希望,而后变成灼热的渴望,再瞬间降温成为绝望。
我心有不甘,却没办法改变一切。
只有在找工作的时候,我才能切实感受到什么叫做一无所有,什么叫做饥不择食,什么叫做毫无尊严的贩卖自己。
毫无选择的余地,只有被选择的“权利”。
尽管有很多招聘信息放在面前,自己也的确做出了选择,选择自己可以接受的工作,然后去报名求职。
但这样的选择叫选择吗?苍白无力,没有价值。
这样的选择只能欺骗自己,最后自己拥有的,只是被选择的“权利”。
作为一个本科生,能找到的工作到底有多少价值,我想大家心知肚明。
别再叫我大学生了,请叫我廉价劳动力!又或者说,如今的大学生中,绝大多数就是廉价劳动力。
也许有人反对我的言辞,没关系,我们算一笔账。
想想自己的班,前几名的学生有多少?保研的学生有多少?考研成功的学生又有多少?我想这些大学生中的“佼佼者”仅占班中的少数吧。
请勿将大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
请勿将大学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目前,高校学生是不少用人单位的重要人力资源,但学生实习遭遇侵权的事件也频频发生。
相对于用人单位,实习生大多处于弱势地位,容易受到不公平对待,沦为廉价劳动力、“背锅侠”等。
(人民网)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很多高校在学生大三的时候就要求进入企业实习,并且将实习纳入学分考核,其实这是一个很好规定,实习是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一种体验,只有亲身经历后方能进一步确定自己的目标职业,而对于招聘公司来讲,实习经验是他们检视大学生能力的一种方式。
大学生实习更看重的不是物质报酬的满足,而是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等不易用金钱衡量的收获。
然而很多企业缺抓住这种“机会”,将实习生当成了“廉价的劳动力”。
曾有媒体报道出南京三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多位大四学生在学校的安排下前往南京创维实习,但实习内容与所学专业毫无关联,就是在流水线做体力劳动,每天工作时长近12个小时,周末无休息,甚至出现学生受伤的情况,企业不允许请假。
还有四川某校给学生安排的实习工作是在某个快递公司的流水线上,做包装、分拣、打扫卫生等机械重复的劳动。
从这些事例中也就可以明白为什么71.3%有实习经历的受访大学生称曾遭遇不公平对待。
学生的合理诉求以及权益被侵害的事实,拷问着学校的责任、企业的良心、主管部门的监管、法律制度的健全。
当顶岗实习可以专业不对口,当加班可以成为实习“常态”,这样的顶岗实习就失去应有的含义,违背了实习的宗旨。
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规范顶岗实习,归根到底,亟待强有力的制度约束。
国家应该尽快出台针对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的正式法律法规,以立法权威约束学校、企业等有关方的做法,比如实习专业必须对口、必须签署三方协议、不得强制学生加班等。
而对肆意掠夺学生廉价劳动力的行为则要给予严厉打击。
(作者:秋天)。
教育部澄清:“取消公费研究生”的报道是误读
0 《 例 》 设 七 章 六 十 四 条 , 主 照 不 低 于 同 岗位 职 工 工 资 8 %的 标 准 条 共 其
要 内容 包括 立 法 目的和 调 整 范 围 、 组 向学 生 支 付 实 习 报 酬 , 顶 岗 实 习 的 , 非
实 见 器 经 局 求 城 中 学 织 与 保 障 、 习规 范 与 管 理 、 习 规 范 可 在 协 议 中 约 定 给 予 一 定 生 活 补 贴 要 ,区 小 教 与 管 理 、 持 与 奖 励 、 律 责 任 六 个 方 ◆ ( 小 昭 《 一 财 经 日报 》2 0 扶 法 林 第 O9 升 历 师 聘 、 级 师 评 中高 教 职
面 年9 2 月 4日1
要 解 决 学 生 的 实 习 与 见 习 问
题 . 中 很 关 键 的 一 点 是 要 有 足 够 其
的实 习 与见 习机会 。对 此 ,条 例 》 《
第 六 条 明 确 了 保 障 学 生 实 习 是 全
社会 的共 同责 任 .并 规 定 国 家 机
近 日 , 南 京 市 人 事局 、 政 局 、 由 财 教
教 育部 澄清 :取 消公 费研 究生 " “ 的报道 是 误读 拨 款 的研 究生 收取 学费 。
的任何规定 各研究 生培养单位 招 教育部 有关 负责 人 日前在 接 受记 外”
门批 准招 收 的各类 国 家没有 安排 财政
这 位 负 责 人 还 说 ,一 些 媒 体 的 有
者 采 访 时说 .近 日一 些 媒 体 关 于 部 分 收 研 究 生 .都 必 须 按 照 国 家计 划 控 制 , 关 报 道 属 于 对 学 校 确 定 所 招 收 的 研 究
实 习 政府 将 通过 财政 补 贴 、 收 位 绩 效 工 资 制 度 的 义 务 教 育 学 校 正 式 税
歧视研究生
歧视研究生歧视是指对某一群体或个体进行不公正对待或贬低的行为。
而研究生是指在获得本科学位后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生。
然而,一些人对研究生存在歧视的现象并不罕见。
以下将从不同方面展开对研究生歧视的研究。
首先,研究生歧视可以在就业领域中体现。
许多用人单位往往更偏向于招聘本科生而非研究生。
这是因为用人单位普遍认为研究生缺乏实践经验,而本科生在某些岗位上更容易适应工作。
虽然研究生在学术研究和理论知识方面有优势,但一些用人单位依然对他们存在偏见。
这种研究生就业歧视的现象导致了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许多研究生只能选择从事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或长时间失业等。
其次,研究生歧视也可以在学术界中表现出来。
在一些高校或科研机构中,研究生常常遭受教授或导师的不公平对待。
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承担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任务,他们的工作对于学术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然而,一些导师往往会将研究生视为廉价劳动力,要求他们加班加点,甚至对他们进行人身侮辱。
这种态度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和发展,甚至有时会导致研究生退学或受到伤害。
此外,研究生硕博期间经济负担也是另一个研究生歧视的方面之一。
研究生的学业负担较重,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许多研究生在硕士和博士阶段没有获得足够的经济支持,需要自己承担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用。
相比之下,本科生通常可以享受到更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
这种经济差异导致了研究生很难负担得起学业和生活的压力,从而影响学业表现和发展。
面对研究生歧视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首先,应该加强对研究生就业歧视的监管,建立公平的用人机制,给予研究生更多的机会和平等的竞争环境。
其次,在学术界中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避免研究生受到不公平对待。
最后,学校和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减轻研究生的经济负担,以确保他们能够专心从事学业和研究工作。
总结来说,研究生歧视是一个存在于就业领域和学术界中的严重问题。
医学研究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近几年的人才招聘市场上,不少医学研究生犯了难,因为招聘单位很多企业都是注明只要本科生,遇到有研究生投递简历,直言拒绝:“对不起,我们公司只要本科生就可以了。
”因此有的研究生感叹道:“多读了三年,居然发现研究生还不如本科生好找工作。
”不少国内的研究生求职时都遇到这样的情况。
那么国外是什么情况呢?前段时间,在曼哈顿上西城一家全食餐厅(Whole Foods) 的长桌旁,一场月度会议如期举行。
待所有人坐定后,组织者拿出一袋薯片放在桌子上,随即开始处理内部事务,比如募集捐款,但她并没有执意要求。
“我知道你们有些人的处境不太好,”她说。
如果碰巧偷听到他们的谈话,或许你会惊讶万分地获悉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点:令人敬畏的学术造诣。
围坐在桌子四周的,是一位历史学家、一位社会学家、一位语言学家和十几位其他领域的学者。
大多数人拥有研究生学位,还有几位或即将完成,或中途放弃。
所有人都在研究生院苦读多年,但要么是出于个人选择,要么是因为客观环境,几乎所有人都未获得他们孜孜以求的终身教授席位,一位获得教职的幸运儿也萌生退意。
现在,一个名叫“多面手研究生”(Versatile Ph.D.),旨在支持医学研究生寻求非传统职业的团体让这些医学研究生齐聚一堂。
一轮自我介绍结束后,与会者三三两两地聚拢在一起,互相交流求职故事和技巧。
一位曾在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 研究古代宗教的32 岁男士,身穿一件印有其雇主(一家财经网站)名称的T 恤衫;他向一位即将完成论文的女物理学家宣扬这份工作的种种好处。
目前在一家私立名校任教的历史学家,给一位最近获得美国研究学位的研究生提供在哪里寻找招聘广告、如何包装自己的建议。
这位毕业于2012 年的年轻研究生名叫亚当·卡皮塔尼奥(Adam Capitanio),近三年来一直在美国东北部寻找学术性工作,他至少已经申请了60 份工作,但连一个面试机会都没有争取到。
卡皮塔尼奥目前在一家学术性出版机构当助理编辑,正尝试着制定一项长期计划。
关于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
关于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经常听说一些关于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发生矛盾的事,可以说是屡见不鲜。
比如,(1)2016年5月23日,上海青浦区上海焦耳蜡业有限公司厂房爆炸造成3人死亡,其中包括华东理工一研究生及两名工人死亡,据悉是因为该名学生的导师持有事发工厂的股份,曾多次安排学生在这些工厂进行商业研究或实习。
(2)河北某高校学生在就读硕士期间为其导师打工,后因该学生拒绝继续为这家公司打工,其导师要求他更换导师,并给该学生的“导师评价”为0分,这使得该学生在后来就业及考博过程中遇到诸多麻烦。
现在很多学生私下称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老师变“老板”、学生成“学徒”,是高校学生私下抱怨的高频话题。
师生关系,在合作还是劳力、自愿还是被迫、有偿还是廉价的利益博弈中,模糊了本来的面目。
个人觉得“老板”这个词是用来描述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的,我想对这个称呼感到满意的导师应该就是把自己的学生看成是“免费或者是廉价的劳动力”,有多少研究生导师在给研究生安排课题或者工作的时候问过他们的想法?有没有关心一下他们的兴趣所在,有没有问过他们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什么?如果导师只顾着自己的职称,只关心自己的项目能不能做完,只关心能不能发文章,是不是显得有点自私了。
不可否认,学生参与导师课题,在文献、实验、论文等方面做辅助性工作,是教学培养的一个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也不是说,产学研只能谨守在课堂与实验室,不能参与到企业的研发。
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有必要在导师的研究项目中锻炼成长,但这不应该成为学生低价给导师打工的借口。
相应的,导师考查应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而不是工作量,否则,学生只会逐渐在“干活”中丢了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
建议:(1)以导学关系为主导,以经济关系为基础,实现师生关系的优化。
导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师道尊严。
导师要提供更多的学术指导,并为研究生创造更多的发挥自己分析、综合、创新、设计方案与实施的机会,对待研究生要坚持公平公正。
高校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问题研究--基于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中西比较视角
第40卷第12期2020年12月绍兴文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Vol.40No.12Dec.2020doi:10.16169/j.issn.1008-293x.j.2020.12.004李雁南,王文礼.高校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问题研究一基于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中西比较视角[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20,40(12):23-30.高校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问题研究——基于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中西比较视角李雁南1王文礼2(1.安养大学教育学院,韩国安养14028;2.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要:当前我国研究生尤其博士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官本位思想导致师生关系失衡,教书与育人相分离导致师生关系异化,较重的科研压力导致师生关系疏远,导师对学生过于严苛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在研究生教育中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发扬尊师重教的传统,回归师生关系的本色;研究生导师应提高教学艺术,为研究生建立融洽高效的学习空间;通过相互尊重、信任和及时反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优化师生关系。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师生关系;尊师重教;教学艺术;个性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3X(2020)12-0023-08收稿日期:2020-03-21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十二五”课题“中巴博士生教育模式比较研究”(⑸Y56)。
作者简介:李雁南(1985—),女,河南鹤壁人,韩国安养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E-mail:carolinelyn@通信作者:王文礼(1980—),男,河南民权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法学博士后,研究方向:比较教育研究。
E-mail:wangwenli80@教育是人与人的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双方(我与你)的对话和敞亮……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1]o而博士生教育位于教育金字塔的塔尖,在人才培养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成廉价劳动力学生称读研就是干活的2 月下旬,北京大学[微博]研究生杨恒明因抵制“科研苦力”而发声明的事件引起网络热议;而早在2004 年,上海交大[微博]计算机系一位66岁的博导遭到9名研究生的“罢黜”。
这两起事件的背后都是高校研究生给导师“打工”已成常态的事实。
有人不禁要问:如此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中国科研创新究竟路在何方?“我太臊皮了。
”3月4日晚,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杨恒明在人人网个人主页上留言。
2月下旬,杨恒明在人人网个人日志中贴出《北京大学退学声明》,声明中介绍了自己给导师和实验室做“苦力”的经历。
他写道:“一种几乎毫无创造性的琐碎重复劳动,就是把工程文件修改、修改格式从一个软件流到另一个软件,来回折腾,类似打铁磨洋工,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却几乎不带任何思考创新内容。
”杨恒明身上的“北大招牌”让这则“退学声明”一出,便引起网上一片热议。
尽管两天后,杨恒明删除了声明,并几次补充说明,称希望结束外界的“议论纷纷”,并称此前的声明为“一时发泄,有些偏激”,也没能让这一事件的舆论温度降下来。
几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如今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上,硕士生求学阶段的科研和实践,以及导师角色长久以来的威权影响,也使得原本隐身高校院内的硕士生角色和尴尬定位显像。
导师是“老板”“读研[微博]就是干活的”博士毕业于西安一重点工科大学的庄先生(化名)看到这则声明时说:“我硕博连读,都是一个导师。
我确实觉得在学校那阵子就是完全跟着老板(导师),是学生更是徒弟,就是下属,还不分钱。
”目前,36岁的庄先生在西安高新区和同学合伙经营一家软件公司。
当初见到杨恒明“退学声明”一事在母校BBS上转载,且留言附和者众,他就多次跟帖留言,向学弟学妹们喊话“小不忍则乱大谋”。
1994年,庄先生从吉林一个小镇考入西安这所重点工科大学,专业是计算机通信工程。
本科即将毕业时,他和很多同学都签约深圳华为公司,“当时都是公司直接整班整班的来系里签约。
”不过,最终他被保送本专业研究生。
当时,辅导员找他谈话时说,系里一位教授点名要本专业前三名。
“以前老板给我们带过课,就感觉这人很牛。
一节大课不用教案,近百个数据都是直接用粉笔写出来。
”庄先生所说的老板就是自己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
“这个称呼很早以前就有,可能和早些年的社会上流行下海经商有关——能揽活儿的都是老板。
不过,当面还要称老师。
”庄先生说。
关于杨恒明退学声明中抱怨“修改文件格式时间太长”,庄先生说:“有年夏天我和同学整整焊了三个月的电路板,还都是一模一样的板子,盛夏的西安成天里和烙铁打交道,确实累,中间还中暑了。
”“那批活儿是老板给外边做的,给我们说是科研实践。
”整个硕士生阶段,庄先生记不清总计有多少额外的“科研实践”,因为总是有活儿做,几乎少有中断。
“硕士生三年我全在实验室。
三年寒暑假加在一起最多有20天时间,剩下都是干活儿,那时候都说自己是给老板当牛。
辛苦是肯定的,就看大家怎么看待自己的工作,我到现在都不憷这些,可能就是当时打下的基础。
”至于当时有无补助,庄先生在和同学电话核实后才想起来,那年中秋节后,导师找他们一起吃饭。
在攻读博士阶段,随着发表论文压力很大,导师也很少让他参与一线的体力劳动,转而成为新的硕士生的日常管理者。
“硕士生们背后把我们这样的博士生叫做二老板。
”在多所高校的BBS 上,有关硕士生给导师“打工”的讨论已经老生常谈。
记者联系到6位在读硕士生,其中4位来自工学学科的硕士生都说目前也在做。
记者也采访了多位高校硕士导师。
多位导师表示:硕士阶段研究方向必须引领或者紧跟所在专业技术流,这也就决定了此阶段研究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动手必要性。
“如果一个技术连实验室门都没有出,就不会被使用。
”奖学金分配必经导师之手其实,很多学生甘于默默无闻地替导师打工,除了学分,还有一个原因在于,研究生阶段能否拿到奖学金,也必经导师之手。
庄先生1998年开始攻读硕士学位,当时每月的奖学金和补助大致200多元。
而和他同时本科毕业的同学毕业后月薪至少四五千元,签约深圳公司的,税后月薪也几乎达到万元左右。
“都读研究生了,还从家里拿钱有些说不过去。
”庄先生坦言当时大家压力都很大,因为帮导师做工补贴时有时无,一年最多也就千元左右。
但若干活时好好表现,争取让老板多分些奖学金,就可以减轻家庭负担。
“我那几年总算撑过来了,但后面几届开始收学费了,情况更难。
”庄先生说。
199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人数为5.1万人,随着1998年全国高校扩招,招生录取的硕士生人数逐年递加:2001年,招生录取人数为11.05万人,2002年19.5万人,2003年增加为27万人,2006年则是40.2万人,2009年已经达到41.5万人,2010年人数为46.5万人,2011年仅全国计划招收人数就有49.5万人。
入学人数激增,自费比例提高。
目前高校的硕士生奖学金分配方案中,第一学年对推荐免试生实行倾斜政策。
这令多由本校毕业生组成的推荐免试生获得数量最多。
第二学年奖助学金等级,按照硕士生个人第一学年的学习成绩、导师和研究生管理部门对其考核情况确定。
国内高校关于硕士生奖学金分配时,都有一条规定——“只有在导师考核为优秀等级的前提下,硕士研究生才能申请第二学年的一等奖助学金;在导师考核为良好及以上等级前提下,硕士研究生才能申请第二学年的二等奖助学金。
”“第一学年的成绩,其实就是老板给打的分。
”在一所211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小张说。
小张本学期获得了特等国家奖学金,一年两万元,另有学校固有的补助等7000多元,他并不为生活压力发愁。
奖学金并不是平均的。
小张和同期其他硕士生总计8人,拿到特等奖学金的只有他一个人,一等奖学金是每学年一万元,实验室里有两位同学拿到。
小张拿到特等奖学金,同学就有意见,并和垂直管理的博士生发生争论。
“分数最后是老板打的,决定权也在他手里。
即使有些不愉快,但实验还是能继续,毕竟毕业之后是工作还是继续读博,都需要和老板商量。
渐渐都不吱声了,矛盾也就压下去了。
”3月4日晚上9时许记者采访完小张时,他又返回了实验室。
虽说次日就要进行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可他说还要整理当天的实验参数,因为导师此前催促过。
拿到特等奖学金之后,小张说自己会努力争取直接读博士,因为上学期老板给了自己最高分就是个很好的开始。
导师影响力会渗透到技术圈博士毕业后,庄先生在西安高新区创业,但每年教师节和春节,他都会和研究生时的同学一起请导师一家人出去坐坐,因为日常公司业务,有时也会和导师所在领域发生交集。
“我们和导师从没有断过联系,专业内前沿技术也会沟通,我更关注的是商业价值转换趋势,而他偏重理论发展方向,当然他要是有个投标工程量大,也会找我们公司一起做的。
”庄先生说,前几年,导师接到一个重点课题工程浩大,几期毕业的学生都叫回来很多。
“说是分活儿不一定确切,但是一次技术研讨会。
我感觉那次会上的观点和解决方案,比上学时任何一门课程都获益多。
”庄先生的同学、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徐先生说:“学校也鼓励这些导师在校外接活,只要是技术方向上的难题,做成之后肯定有几篇高质量论文发表,这对学校的学术软实力提升还是有直接帮助的,现在的高校都看重这些。
教师赚钱了,学校也有很大收获,所以双向上并没有矛盾。
”徐先生坦言,高校对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的需求,促成了目前高校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的实验量暴增。
而随着各高校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增多,工作量也直线上升,为提高结题效率,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也就难免不被裹挟其中。
“硕士生要完成学业,也就必须完成导师的科研安排,因为论文就是从实验出来的,导师有现成的实验等着,只有做了。
”“硕士阶段大致限定我们各自的发展方向,以后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肯定是找老板和师兄弟们来研究解决,所以硕士生阶段的导师和本科时的辅导员以及各科授课老师,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庄先生说,现在可能不太强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大多数硕士生、博士生在毕业后都和导师有着很频繁的联系。
“读研时和老板关系紧张,毕业之后的工作就只能靠自己了,而且以后也和这个圈子离得很远,没有人愿意这样做,那就落单了。
”庄先生的几位硕士生同学都是导师帮助推荐的,“我们老板是本地这个专业里的核心人物,他的同学和学生都在这个行业,所以想要推荐学生并不麻烦。
我们有的同学就是老板直接安排去研究所上班的,如果去大国企也不是很费事的。
”薪酬没谱研究生成廉价劳动力既然在国内高校,研究生给导师打工已成为普遍现象,那么,薪资问题该如何解决?其实,因国内对硕士生、博士生身份定位研究不多,所以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三助(助教、助管、助研)薪酬问题的探讨并不深入,这使得身在其中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接连沦为廉价劳动力。
连日来,本报记者曾联系到高校里的多位硕士生导师,但一听到关于研究生给导师打工的薪酬话题,多避而不谈。
其实,研究生给导师打工不只是国内高校的现象。
“导师只带我们两个硕士生,平常也会做实验,也很累。
我们做的都是学校里面的项目,且做之前就约定给我们全额奖学金。
”小郑从庄先生毕业的大学结束本科学业之后,直接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
她介绍说,在哥伦比亚大学,导师也会和他们一起做实验,但承担项目之前,学校就给了全额奖学金并有日常的酬劳。
“每个月2000美元,按照实验进程由学校支付。
”对于自己是否了解导师有其他校外科研项目的私下承揽,她说,“没见过,要是有的话他会被学校辞退的,更不会找我们帮助做。
”“我们的学校更需要论文,只要有高质量能够被索引的论文,一切都好说。
教师自己也需要用论文和科研成果晋级,否则没有上升通道。
这样的导向,让硕士生们也被动参与进来。
加上奖学金等牵扯,大家都成了一条线上的。
”庄先生说除此之外,受经济利益驱动,让各式各样的实验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原本应该进行更多纵向实验科研的硕士生们面前。
“大家都有好处,就是怎样别做过了才好。
”他的同学徐先生说,大家暂时似乎看不到有更好的办法,有的只是所谓的道德约束。
对此,复旦大学[微博]新闻学院副教授谢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在现行中国高校评价机制下,科研成绩都以课题和项目为导向,导师时常力不从心,只好分配给学生。
另一方面,导师没有课题就没有招生资格,导师本人也是学术生产机器上的工人,是高校功利主义的受害者。
”他认为:目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随意雇用学生、保障学生利益的措施之一,是借鉴德国、美国等高校做法,在导师的项目研究经费中,明确一部分作为研究生培养费用和人工费用支出,专门支付给助理研究人员。
导师考核或应回归创新能力培养然而,相比薪酬问题,在导师忙于接活儿做项目,和学生一年都难得见上一面,学生又忙于给被称之为“老板”的导师打工的研究生就学状况下,中国的科研创新之路究竟能走多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曾表示担忧:“以‘老板’自居的老师容易以学生为工具,而放松培养学生成为独立专业人才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