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价格对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加速发展,劳动力市场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和变化。
劳动力市场是一个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系统,它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首先,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产生了重要影响。
供求关系的变动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程度。
在供给相对紧缺的情况下,企业将陷入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困境,这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低效配置。
相反,在供给过剩的时候,劳动力失业率可能会上升,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因此,一个良好的劳动力市场调节机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平衡供求关系,有助于有效配置人力资源。
其次,劳动力市场的技术需求变化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不同行业和职业的技能要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些传统行业的技能可能逐渐被淘汰,而新兴行业和职业的需求却迅速增长。
如果人力资源无法及时适应这些技术需求的变化,就会导致人才匹配不上岗位的问题出现。
因此,为了做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必须密切关注技术发展的趋势,提前培养和引进所需的技能。
劳动力市场的组织结构也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统上,企业招聘主要依赖于中介机构和媒体渠道,这种方式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寻找成本高的问题。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招聘和人力资源交流平台逐渐兴起,大大提高了招聘效率和透明度。
通过线上平台,求职者可以更方便地了解岗位信息和企业要求,而企业也能够更准确地筛选合适的人才。
这种组织结构的变化使得人力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和精准。
此外,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对人力资源配置产生了重要影响。
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可以迅速调整人力资源的流动性,根据需求变动进行人才的调度。
例如,临时工制度的推广和灵活就业模式的形成,使企业在生产旺季能够迅速增加临时劳动力,并在淡季进行灵活减员。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用工成本和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总的来说,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及其变化形势(精简篇)
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及其变化形势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及其变化形势阅读都阳和王美艳《中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及其变化形势》一文。
1. 在认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归纳右)由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变化对劳动供给的约束更具刚性,因此,人口变量是一个更稳定、不容易对短期的价格信号产生反应的影响因素。
为了更清楚地阐述对应于经济增长产生的劳动力需求变化,我们进一步观察劳动年龄人口增量的变化情况。
由于快速的人口转变,目前新增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正经历着急剧的下降。
考虑到就学时间的延长而导致的新加入劳动年龄人口的人群劳动参与率低的现实,新增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会对劳动力供给紧张的局面产生更大的影响。
结合劳动力需求由于经济总量扩大而不断增长事实,我们就不难理解“民工荒”为什么愈演愈烈。
同时,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一局面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增量分析的结果,解释了为什么在最近几年农民工短缺的现象会频繁出现,以及是否由短期因素所主导。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供求关系的边际分析,并不是只针对农民工群体,而是从劳动力市场总体供求进行观察的结果。
可以想见的是,由于供需双方在增量上的差异,必然需要从现有的劳动力存量中弥补劳动力短缺的缺口。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观察到劳动力市场上工资持续上涨的原因。
从目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构成看,劳动力供给的存量资源分别来自于两个部分。
其一,是继续挖掘农村劳动供给潜力;其二,挖掘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已经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资源的供给潜力。
而只有当市场的工资率高于保留工资时,这两个存量部分的劳动力的供给才会增加。
在本章的最后,我们将就如何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和政策,挖掘劳动供给潜力做进一步的讨论。
由于不同队列的劳动年龄人口在个人特征和劳动供给行为上存在不同的特点,劳动年龄人口的老龄化必然会对劳动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产生影响。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劳动参与率的变化以及队列变化效应对人力资本存量的影响,来观察老龄化对劳动供给数量和质量产生的影响。
市场价格与劳动力市场
市场价格与劳动力市场市场经济中,市场价格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尤其在劳动力市场中更加显著。
市场价格的波动对劳动力供需关系、就业水平以及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市场价格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
一、市场价格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市场价格对劳动力供给产生直接的影响。
当市场价格上涨时,劳动力供给会相应增加。
原因在于高工资水平能够激励更多的人投入劳动力市场,寻求更好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这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使得劳动力供给增加。
另一方面,当市场价格下降时,劳动力供给会减少。
较低的工资水平可能使一些劳动力选择退出劳动力市场,或者选择其他收入更高的岗位。
这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使得劳动力供给减少。
因此,市场价格的变化对劳动力供给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平衡与稳定。
二、市场价格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市场价格的波动也对劳动力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当市场价格上涨时,企业雇佣劳动力的成本相应增加。
在面对高昂的人力成本时,企业可能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转而采用更加节约成本的替代方式,如自动化设备或技术创新。
此外,较高的市场价格会导致需求量减少,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
因为高昂的工资支出可能使企业无法承担更多的员工数量。
这会导致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使得劳动力需求减少。
另一方面,当市场价格下降时,劳动力需求可能会增加。
较低的工资水平使得企业可以承担更多的员工数量,从而提升劳动力需求。
此时劳动力市场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
综上所述,市场价格的变动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企业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来确定雇佣的人数,从而调节劳动力市场的平衡状态。
三、市场价格与劳动力市场的平衡与调节市场价格在劳动力市场中起到平衡供需的关键作用。
当市场价格高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水平时,就业机会增加,劳动力供给增加,劳动力市场向均衡状态调整。
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工资水平,就业机会减少,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力市场也会向均衡状态调整。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一、引言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必需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
这些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决定企业生产成本和利润的重要因素。
了解和分析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因素,对于企业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以及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供需关系、生产技术、市场竞争等方面分析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二、供需关系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供需关系是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根据经济学原理,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价格的高低。
如果生产要素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那么价格就会下降;如果供给量小于需求量,价格则会上涨。
以劳动力为例,当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劳动力的人数远多于需求劳动力的岗位时,劳动力市场就会出现过剩现象,劳动力价格就会下降。
相反,如果需求劳动力的岗位远多于供给劳动力的人数,劳动力市场就会出现紧缺现象,劳动力价格就会上涨。
类似地,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需关系也会影响它们的价格。
当土地或资本供给量过剩时,价格下降;当供给量短缺时,价格上涨。
因此,了解生产要素供需关系变化对于企业合理制定薪酬计划、进行生产要素投资以及进行市场预测都至关重要。
三、生产技术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生产技术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生产要素价格的因素。
当新的生产技术的引入降低了生产要素的使用成本时,其价格将会下降。
例如,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生产原型和样品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了劳动力和资本的价格。
另一方面,如果生产技术过时或者难以取得,导致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低下,成本增加,则生产要素的价格也会上升。
例如,某种特殊设备的生产线只有少数几家供应商,并且该设备不易取得,这将导致该设备价格的上涨。
因此,企业应及时了解和采用新的生产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益和降低生产要素的价格。
四、市场竞争对生产要素价格的影响市场竞争是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市场上存在多个供应商竞争时,生产要素的价格往往会下降。
竞争可以促使供应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降低生产要素的价格。
我国劳动力价格上涨的成因与影响
我 国劳 动 力 价格 上 涨源自的 成 因 与影 响 马 延 泽
( 中共 承 德 市 委 党 校 , 河 北 承德 0 6 7 0 0 0 ) 摘要 : 在 劳动 力供 求关 系 、 劳 动 力 再 生 产 成 本 及 劳 动 法律 政 策 不 断 完 善 等 多 重 因素 的 作 用 下 , 劳动 力 价 格 持 续 上 升 。这 一现 象 的发 生对经 济的影 响是 双重 的 , 一方 面 , 有利 于增加 居 民收入 , 拉 动 内需 ; 另一 方面 , 也推 动 了物价 的上
一
以上资料 显示 , 除2 0 0 9年外 , 其 他年 份 的居 民消 费价格 指 数都 是上涨 的态 势 , 只是 幅度大 小不 同而 已 。值 得 注意 的 是, 构成 劳动力 再生 产 的 主要 成分 食 品价格 上 涨 幅 度较 大 。 劳动力 生产 再生产 成本 的提 高 , 必 然 推 动其 价 格 的上 涨 , 这 是 经济 规律 作用 的结果 。 3 . 社 会 经 济 持 续 增 长 社 会经 济持续 增 长对劳 动力价 格 的影响 , 是通 过 对就 业 影响实 现 的。关 于经济 增长 与就业 的关 系 , 在 经 济学 里有 一 个 著名 的奥 肯定律 , 主要 内容 是 , “ 经 济 增 长速 度 快 , 就 业 岗 位 增加 , 就业水平高, 失业 率 低 ; 反之, 就业 水 平 低 , 失 业 率 高” 。经 济 增 长 与 就 业 的 关 系 由 就 业 弹 性 来 表 现 , 就 业 弹 性 是 经 济 增 长 每 变 化 一 个 百 分 点 所 对 应 的 就 业 数 量 变 化 的 百 分 比。就业 弹性 的变化 决 定 于 经济 结 构 和 劳动 力 成本 等 因 素 。因此 。经济增 长对 就 业 的拉 动 会 因产 业 结 构 和劳 动 力 成 本 的变化 而 变 化 。 国家 统计 局 公 布 的数 据 显示 , 从 2 O 1 O 年到 2 0 1 2年 , 我 国城 镇 就 业 增 长 率 分 别 为 5 . 5 、 4 . 4 、 3 . 9 , 呈下 降趋势 。但从 对就 业拉 动的绝 对量 看 , 仍 然是 增 长的, 与 此 同时 , 劳动力 的供 给 却是 绝 对 减 少 , 因此, 劳 动 力 供 求矛 盾加 剧 , 劳动 力价格 必然 上涨 。 4 . 国家劳动法 律政 策 的调整 自2 0 0 4年 , 国家 在改 善 民 生尤 其是 工 资 和社 会保 障 方 面, 颁布 并实施 了一 系列 法规 和 政策 。2 0 0 4年 , 劳 动保 障 部 颁 布并 实施 了《 最低 工 资规 定 》 , 该 法 规 明确 规 定 , 各省及 自 治 区 的 最 低 工 资 标 准 每 2年 至 少 调 整 1 次, 以确保 工资 水平 与 当地经 济发 展 水 平 相 一 致 。2 0 0 8年 , 全 国 人 大 又 颁 布 实 施 了《 劳 动合 同法 》 , 该 法 明确 了劳动者 工资 的形成 机制 及 劳 动者各 项权 利 的内容 , 为保 护劳 动者 的合法权 利提 供 了坚 实 的基础 。2 0 1 1 年, 全 国人 大又颁 布 实施 了《 社会 保 险法 》 , 这 是新 中 国成 立 以来 第一 部社会 保险 制度 的综合性 法 律 , 是 党 和政府 履行 “ 让 人人 享 有社 会 保 障” 承 诺 的 法 律 保 证 。 该 法 确立 了广覆 盖 、 可转 移 、 可衔接 的社会 保 险制度 , 从 法律 上破 除 了阻碍劳 动者在 地 区之 间 和城 乡 之 间流 动 就业 的制 度性 障碍 , 进 一步规 范和 明确 了劳动者 和用 人单位 的社 会保 险权 利义务 关 系 , 有 利 于促 进 劳 动 关 系 的稳 定 与 和 谐 。 与 以 前 颁 布实施 的劳 动法 、 公 务员 法 、 劳 动合 同法 、 就 业 促 进法 、 劳 动 争 议调 解仲 裁法一 起 , 构成 了 中国人力 资源社 会保 障法 律体 系完整 的顶 层架构 , 为工资稳 定 、 持续 增长 提供 了法律依 据 。
劳动力成本和供给分析
劳动力成本和供给分析劳动力价值是指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同任何其他商品的价值一样,劳动力的价值也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由于劳动力只是作为活着的劳动者的能力才能存在,因此,劳动力的生产要以劳动者的生存为前提,劳动者的生存和维持,则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
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也就是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因此,劳动力的价值,就由维持劳动力所有者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构成的。
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就是工人维持他本人及其家属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过程。
所以,劳动力价值包括以下三个部分:①维持工人自身正常生活状况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为了维持自身的生活,必须消费一定数量的生活资料,如食物、衣服、燃料、住房、医疗、交通等等,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构成劳动力成本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维持工人家属、子女即劳动力的替补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工人总有一天会丧失劳动能力乃至死亡的,必须有新的劳动力来补充。
因此,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中要包括工人的补充者即工人子女的生活资料,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也是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
③劳动力的教育费用。
要使劳动者施展自己的劳动力并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就需要经过一定的教育、培训,这要花费一定数量的物质资料。
劳动力的教育费用因劳动力性质的复杂程度不同而有多有少,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力所需的教育费用较高。
这种教育和训练费用也是劳动力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
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因素: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及其构成,一方面,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气候和其他自然条件不同,劳动者对食物、衣服、燃料、居住等等自然需要的范围的不同。
另一方面,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及其构成,同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一样,也是历史的产物,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取决于工人阶级形成的条件、风俗习惯以及一般的生活水平,等等。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状况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状况劳动力市场是指供求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的市场。
在这个市场上,公司通过招聘、面试等方式吸纳人才,而员工则通过自身能力和资源匹配合适的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给状况也不断变化。
一、需求状况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与公司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经济增长期,企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特别是技术型和高端人才。
这类人才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快速适应公司的要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但是,在经济下行期,企业需要精简成本和优化组织结构,以保证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此时,企业会选择更为灵活的雇佣方式,如临时工、兼职工等。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口年龄结构、教育结构的变化,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出现了变化。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趋向于“年轻化”,即更多地选择招聘年轻人。
这类人才年轻、有潜力,同时更容易适应新技术和新理念。
此外,由于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型和高端人才成为了企业急需的人才群体,如软件工程师、金融专业人才等。
二、供给状况人才的供给也受到影响。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人才供给呈现出以下特征:1、教育质量有所提高: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持续扩大,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毕业生就业前景更为广阔。
2、就业压力日益加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2%,其中43.4%的失业人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这一数据表明高学历人才就业困难。
另外,劳动力市场过度竞争,背景优秀、能力出众的毕业生相对占优势。
3、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社会老龄化、城市化和少子化等人口结构变化也影响到人才的供给。
比如,随着社会老龄化,退休人员在劳动市场上的提供人力不断减少,这会影响到部分劳动力短缺领域。
结论:总体来看,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存在一定的矛盾。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但人口的整体就业压力较大,使得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积极推动劳动力资源的调配和培育,提高人才的技能和能力,以更好满足企业的需求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特点及影响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E C O N O M I C S【摘要】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劳动力供求与需求的相互作用下,我国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劳动力供给总量在不断增加,但增幅趋缓,年龄相对高龄化,素质水平在逐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数量的势头会逐步减弱,但仍然会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
劳动力需求则素质要求更高,私有部门的需求占主体地位,但地区供求矛盾依然突出。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导各种资源的重新配置。
【关键词】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供求关系人力资本一、劳动力市场供求相互关系劳动力市场与产品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参与交易的对象是人的劳动,但是,劳动是依附于人而存在的,因此,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只能是对劳动力本身和劳动生产率的需求。
同样,劳动供给也在于劳动力所提供的劳动本身。
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形成实际是基于对劳动的供求所形成的,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一旦匹配成功,就进入了微观的劳动力配置领域,因为劳动提供过程与劳动需求满足的同时性,当劳动者提供的供给无法满足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要求时,就会导致在外部劳动力市场上寻求更佳的劳动力来提供劳动。
这样内部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会间接影响到对劳动力的需求。
同理,由于企业提供的工资水平和环境使得劳动者无法提供充足的劳动,劳动力就会退出企业(失业)或消极怠工,劳动需求无法满足,进而企业会形成新的劳动需求,而且也可以成为一种信号,引导劳动力的供给。
在目前劳动力供求相互匹配的过程中,会因为劳动力总量与结构两个方面匹配不到位,使得劳动力供求呈现着相应的特点。
二、劳动力供给的特点1、劳动力供给总量在不断增加,但增幅趋缓。
从劳动供给的角度来看,中国劳动力供给最为丰富的时间还会维持10年左右,之后,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将不再增长,其规模会逐渐缩小(张车伟,2007)。
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的劳动参与率较高,特别是青年和妇女的参与率较高。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化的领域,它涉及到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
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一、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或组织在特定时期内,为了完成生产和经营活动而需要雇佣的劳动力数量。
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行业结构、技术进步和政策环境等。
首先,经济增长是决定劳动力需求的重要因素。
当经济增长迅速时,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会扩大,从而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满足市场需求。
相反,当经济增长放缓或衰退时,劳动力需求可能会下降。
其次,行业结构也会影响劳动力需求。
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和需求特点不同,因此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有所差异。
一些新兴行业如科技和互联网领域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较高,而传统行业如制造业对熟练工人的需求较多。
技术进步也是影响劳动力需求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传统工作岗位可能会被自动化或机器人取代,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但同时也会出现新的工作岗位,对技术熟练和创新能力要求更高的劳动力需求也会增加。
最后,政策环境对劳动力需求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税收政策、劳动法规和移民政策等都会对企业的用工成本和用工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决策。
二、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力市场中愿意参与工作的劳动者的数量。
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结构、教育水平、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等。
首先,人口结构对劳动力供给产生重要影响。
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情况。
例如,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供给的减少,而性别比例失衡也会影响到特定行业的劳动力供给。
其次,教育水平也是决定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因素。
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从而增加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就业机会。
相反,教育水平低下可能导致劳动力供给的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具体原因(一) 经济高速增长推动劳动力成本上升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GDP 连续几年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这种高增长率主要是靠投资拉动来实现的.这些年来, 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明显过热,造成了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使得物价水平上涨速度和幅度都加快和增大了。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成无限供给状态,劳动力供给价格弹性非常小,劳动力价格增长缓慢, 工人的实际购买力不断下降, 加之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居民的总体福利水平下降.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居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但由于工资水平低, 劳动力在提供劳动时更多地要考虑工资待遇水平,较低的工资待遇使得市场的劳动力供求减少,或者劳动力转移( 2003 年以来, 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民工荒”现象,一些农民工转移到工资待遇水平高或者工资待遇水平差别不大但劳动强度小的地区,甚至有的农民工返乡务农)。
劳动力的市场供求均衡发生了变动, 在更高的劳动力价格水平下产生了新的市场均衡.( 二)最低工资水平的调整2004 年,中央政府要求各地方政府至少每两年将当地的最低工资水平上调一次.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最低工资上调的频度高、幅度大。
比如, 北京已经连续三年上调了最低工资,上海, 则是从1993 年以来, 已经连续13 次(每年一次)调高最低工资。
在今年 4 月17 日深圳的最低工资调整论证会上, 深圳两个初步方案分别为特区内、外调整为800元/ 月、700 元/ 月, 或者850 元/ 月、750 元/ 月, 都比去年提高10%以上, 最高的接近30%(2005 年深圳市特区内最低工资标准为690 元/ 月, 特区外为580元/ 月)。
中西部各地区也至少对当地的最低工资进行了一次调高.(三)我国劳动力素质水平逐渐提高目前, 我国公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龄已达到8 岁,已在超过85%人口地区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力市场定价与供需分析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力市场定价与供需分析劳动力市场是指供应和求职者之间的供需关系。
在劳动关系中,劳动力市场定价与供需分析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劳动力市场定价的原则和供需分析的相关内容。
一、劳动力市场定价原则劳动力市场的定价原则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 边际效用:就业者根据边际效用决定自愿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要求的报酬水平。
边际效用递减原则表明,随着工作时间增加,个人对工资的边际效用将逐渐降低,因此劳动力的价格应与劳动力的供给相平衡。
2. 收入差距:劳动力市场定价还受到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和不同技能的影响。
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劳动力供需关系不同,因此决定了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工资水平。
此外,不同技能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也会导致工资的差异。
3. 公平性:劳动力市场的定价还需要考虑公平性问题。
雇主需要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经验和贡献来确定工资水平,以保持公平和激励员工的动力。
二、劳动力市场供需分析供需分析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来确定工资水平。
1.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愿意提供劳动的人口数量和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工作时间。
劳动力供给的增加有利于降低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因为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水平。
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包括:劳动力人口数量、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教育程度、移民和流动性等。
当劳动力供给增加,如果劳动力需求相对较少,工资水平将下降;如果劳动力需求增加,工资水平则会上升。
2. 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它受到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
当经济增长导致企业的生产和业务扩张时,劳动力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企业的生产规模、产业发展趋势、技术需求等。
当劳动力需求增加,如果劳动力供给相对较少,工资水平将上升;如果劳动力供给过剩,工资水平则会下降。
3. 劳动力市场均衡供给和需求的交汇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状态。
当供给与需求相等时,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状态,工资水平也就确定下来。
农民工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
农民工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农民工是指农村地区的劳动者,他们常常离开家乡,到城市或其他地区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的需求与供给关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就农民工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进行探讨。
一、农民工劳动力的需求农民工劳动力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城市和工业化地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生产等领域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农民工为了改善生活状况和提高收入,也纷纷选择外出打工。
其次,农民工劳动力的需求也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带动了各个行业的需求增长,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对农民工的需求较大。
此外,一些特定的季节性工作,如农业收割、果树采摘等,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民工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最后,农民工劳动力的需求还与收入水平、福利待遇等因素密切相关。
农民工通常出于经济需求选择外出打工,他们希望通过劳动获得更高的收入。
同时,一些城市对农民工提供了相对较好的福利待遇,如社会保险、住房补贴等,也吸引了更多的农民工前往就业。
二、农民工劳动力的供给农民工劳动力的供给主要来自农村地区。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
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农民工通过外出打工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改善生活状况。
另外,农民工劳动力的供给还与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技能培训等因素相关。
随着农村教育的普及和职业培训的加强,农民工的素质和技能得到提高,增加了他们外出打工的竞争力。
三、农民工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的影响农民工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的平衡与否,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当农民工的需求超过供给时,劳动力市场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劳动力价格会上涨,对企业经营和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相反,当农民工的供给超过需求时,劳动力市场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劳动力价格会下降,农民工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会受到影响。
劳动中的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
劳动中的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力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
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平衡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探讨劳动中的劳动力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关系,以及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一、劳动力需求的因素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或组织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劳动力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增长需求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满足生产需求。
当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时,企业需要雇佣更多的员工来扩大产量,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2. 技术变革与自动化随着科技的进步,企业越来越多地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来替代人力,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尤其是对一些重复性劳动的需求减少,同时对高技能和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增加。
3. 政策环境和法律法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策环境和法律法规对劳动力需求有直接影响。
例如,劳动力成本、劳动法规定等因素都会对企业雇佣劳动力的决策产生影响。
二、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劳动力供给是指个体或群体提供给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数量。
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口数量与结构人口数量和结构是影响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因素。
人口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劳动力供给的增加,而人口结构的变化则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影响。
例如,劳动力供给随着年龄结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2. 教育与技能水平教育与技能水平是决定劳动力素质的关键因素。
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通常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工资,而教育程度较低的劳动者则可能面临就业难题或低收入。
3. 劳动力市场条件劳动力市场的条件对劳动力供给产生影响。
例如,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等因素会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决策。
三、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匹配与调整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匹配是劳动力市场平衡的一个重要表现。
当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时,就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对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带来困扰。
相反,当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时,就会出现劳动力过剩,导致失业率上升和工资水平下降。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及其变化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及其变化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给方和劳动力需求方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关系。
供给方的主体是劳动力,需求方的主体是用工单位,二者之间的交易关系反映了社会生产活动的规律和市场经济的运行状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变化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本文将从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入手,逐一阐述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与现状。
第一部分:劳动力市场概述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和用工单位在市场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关系,它由双方的供求关系及其价格、数量等要素所组成。
劳动力供给方主要是劳动力本身,他们在市场上以劳动力作为交易标的,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能力来获得报酬。
用工单位是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他们需要劳动力来生产、经营和服务,从而获得价值。
二者之间的市场交易反映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社会生产活动的状况,对于经济的运转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1.供给方变化随着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人口变化的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方面,随着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的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不断提高,就业群体也更趋于年轻化和多元化;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人口老化等因素也对供给方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需求方变化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也发生了变化。
随着科技和信息化的发展,经济结构向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方向转移,用工单位对劳动力的要求也更为严苛和专业化。
同时,城市化和服务业的发展也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3.市场环境变化除了供求双方的变化以外,社会和政策环境变化也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劳动力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制度的改革也对供求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比如,人口政策、教育、社会保障等政策的调整,都是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第三部分:劳动力市场现状及问题分析1.就业问题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就业率不高和就业质量不优。
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影响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现状、影响、对策
4
中国劳动力市场现状、影响及对策分析
一、劳动力市场概述
所谓劳动力市场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市场来配置劳动力资源和调节劳动 力供求关系的运行机制。劳动力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 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 “改革劳动制度,逐渐形成劳动力市场。”这是党中央以决定的形式,第一次提出 了中国搞市场经济要有劳动力市场,并且要求把培育劳动力市场作为培育市场体系 的重点之一。
四、完善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措施.............................................................................................8
(一)改善劳动力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状况...........................................................................................9 1. 降低劳动力参与率..................................................................................................................9 2. 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9
劳动力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劳动力市场是一个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相关的市场,它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就业率、人力资本提升、技术创新以及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等方面来探讨劳动力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 就业率的提高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供应的平衡直接影响到就业率的提高。
当劳动力市场供求平衡时,经济中的闲置劳动力将被减少,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较高的就业率有助于提高国民收入和个人消费能力,进而刺激市场需求的增长。
此外,就业率的提高也能够减少贫困率,改善社会公平与稳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人力资本的提升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人力资本的提升。
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被市场所认可的能力。
通过劳动力市场的机制,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薪酬待遇,会倾向于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提高人力资本。
而随着人力资本的提升,劳动者的生产力也会增加,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因此,劳动力市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人力资本密切相关。
3. 技术创新的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也对技术创新起到推动作用。
劳动力市场的市场竞争和人才流动使得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在这种竞争的压力下,企业通常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获得竞争优势。
技术创新的推动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有助于整体经济的增长。
在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的环境下,技术创新可以不断涌现,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4. 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灵活的劳动力市场使得劳动力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弹性的劳动力市场有助于促进创业和自主就业,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招聘和裁员的灵活性。
这种灵活性可以减少劳动力市场的僵化和失业风险,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劳动力市场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提高就业率、提升人力资本、推动技术创新以及保持灵活性等方面的发展,劳动力市场可以为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现今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现今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当前的劳动力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一些影响因素。
首先,中国目前的劳动力供给总量庞大,但结构不合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4年末,中国劳动力人口总量达到了9.74亿人。
然而,与此同时,劳动力的中高端结构比例相对较低。
具体而言,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农村劳动力占比较高,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比例相对较低。
这种劳动力结构的不合理性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创新和竞争力。
其次,劳动力供给还受到年龄结构的影响。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1%。
这一现象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老龄化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劳动力供应量的减少。
由此可见,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劳动力供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三,劳动力供给还受到教育水平的影响。
尽管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教育成就,但仍存在教育水平不均衡的问题。
根据数据显示,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而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这种教育不平衡现象直接影响了劳动力的供给。
高等教育的缺乏使得很多企业难以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也存在技能水平较低的问题。
第四,劳动力供给还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劳动力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劳动力需求的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一些传统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而一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
这对劳动力供给带来了新的挑战。
总结而言,中国目前的劳动力供给状况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劳动力总量庞大但结构不合理,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教育水平不均衡等问题都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了不利影响。
为了调整劳动力供给状况,中国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应加速推进老龄化社会和人口结构调整,鼓励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流动,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预测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预测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力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领域,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预测是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基础,也是决策者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探讨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预测的方法和影响因素。
一、劳动力供给的预测方法劳动力供给的预测是指根据一定的方法和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估计。
常用的预测方法有两类:一是基于统计数据的方法,二是基于经济模型的方法。
基于统计数据的方法主要依赖于历史数据的分析和趋势的推断。
通过收集和整理过去几年的劳动力数据,可以分析劳动力的增长趋势和变化规律,进而预测未来的供给情况。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但是对于外部因素的影响较为被动,难以准确预测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变化。
基于经济模型的方法则更加复杂和全面。
它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模型,考虑到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来预测劳动力供给的变化。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反映劳动力市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但是也需要更多的数据和专业知识支持。
二、劳动力需求的预测方法劳动力需求的预测是指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等因素,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劳动力需求的数量和结构进行估计。
常用的预测方法有两类:一是基于产业和企业需求的方法,二是基于宏观经济模型的方法。
基于产业和企业需求的方法主要依赖于对各个产业和企业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
通过对各个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企业的招聘计划进行调查,可以得出未来一段时间内各个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直接针对具体行业和企业的需求,更加准确和实用,但是需要大量的调研工作和数据收集。
基于宏观经济模型的方法则更加综合和全面。
它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宏观经济模型,考虑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来预测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反映宏观经济的变化和趋势,但是也需要更多的数据和专业知识支持。
三、影响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因素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预测不仅需要考虑到经济因素,还需要考虑到社会和政策因素的影响。
现今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现今我国劳动力供给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我国劳动力供给概况的演变当前,我国的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从所谓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演变为区域性和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已经大幅下降。
改革之前的1978年,农村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高达76.3%,随着非农产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2009年这个比重下降到60.1%。
难道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农村劳动力比重仅仅减少了16.2%?事实上,这由于统计数据是依据劳动者的户籍所在地和城乡就业统计数作出的,并没有反映真实的劳动力城乡分布。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09年农村就业人员为4.69亿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2009年末农村外出就业人员超过1.49亿人,加上在本地企业的从业人员0.88亿人,在非农部门就业的农民工总量已经达到2.37亿人,也就是说农村劳动力的51%以上已经实现了就地或外出转移就业。
按照目前的农业劳动生产水平,农业生产尚需要近 1.8亿劳动力。
因此,从2009年农村就业人员4.69亿人中,依次扣除转移就业的2.37亿人和农业生产所需要的1.8亿人,实际剩余劳动力仅为5200万人,40岁以下的只有4600万人左右,大大低于通常认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人口的1/3或者有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的说法。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已经大幅下降,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1.1%,易于转移就业的40岁以下人员仅占10%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不再无限供给。
(二)区域性和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显现。
2003年末,我国沿海地区已经开始出现农民工短缺现象,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民工输入集中地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招工难,用工企业以过去长期支付的工资水平,无法完成预定的招工目标,民工缺口高达10%—20%,这一问题至今仍然存在。
甚至在许多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地区,如四川、河南的一些城市劳动力市场也陆续发出劳动力短缺的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劳动力价格对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影响
【摘要】对于中国而言,劳动力低成本是我国劳动力竞争的重要优势。
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体现。
本文意在探究导致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廉价劳动力劳动参与率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换句话说,劳动力优势离
我们远去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
面对这种现象,不同的
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在这些看法的背后,我们可以看清劳动力优势的本质。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一向被视作我国特殊的“比较优势”。
而且低成本一直是我国许多地方招商引资的法宝。
可以说,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是支撑“中国制造”低价的基础。
但这正体现我国劳动力水平不高的缺陷。
所以,低廉劳动力这个优势离我们
远去也算是一种进步。
与此同时,对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供给
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劳动力价格的提
高必会降低一些企业的招工人数,使得就业更加紧张起来。
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在大城市显得尤为明显,摩托罗拉公
司一位管理人员曾说,目前中层管理人员的月薪是6000至8000 元,而5、6年前的月薪为5000元左右,造成薪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同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人员的高素质要求进一步提高。
同时社会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薪酬同样水涨船高,由于业务的
增长,在同行业中始终能保持龙头的地位,效益的提高,人员的薪
酬也随之提升。
此外,该公司的一线工人,近几年保持在2000元
左右,但是也确实有了一定的涨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研究
所副所长包明华认为,我国经济过热导致劳动力成本增加,而工业劳动力成本是与农业生产收入相联系的,过去,大量农村富余的廉价劳动力涌入城市,由于我国的这种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异,使我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中,能保持较长时间的低成本优势,特别是在制造业方面,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据介绍,这也与农业结构调整有很大关系,农业逐步向生产质量高、有利于出口的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变,农民收入相应增加。
有资料表明,第一产业产值近年来出现了反弹,从2003年占GDP的14. 4%上升到2004年的15. 2%。
这意味着农民的收入出现了更加迅速的提高,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流动的速度将会下降,这时,中国城镇很有可能面临劳动力供给不足。
劳动力无限供给曾经是我们长期面临的市场态势,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供求态势将会发生改变:劳动力供给曲线不再是水
平的,而是开始向右上方倾斜。
可想而知,这会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带来多么深远的影响。
此外,从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上看,由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
计划生育政策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经济增长,使生育率稳步下降,新增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在近年来开始减少。
中国的劳动力
供给压力正在减轻, 2006年或许还会感受到劳动力供给增加带来的就业压力,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从2007年开始,来自总量方面的
压力恐怕就会不断地减小了。
再从中国劳动参与率的变化看,劳动参与率是影响劳动力供
给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城镇地区的劳动参与率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城镇劳动参与率从1995年的83%
下降到2003年的71%,不到十年的时间下降了12个百分点。
原
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年龄较大的群体缺少竞争力退出;二是年轻人
口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延长,推迟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
中
国城镇的养老保障水平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替换率和覆盖率都较高,即使就业条件好转,已经纳入养老保障体系的低技能劳动者也
很难重新进入;而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也给年轻劳动者接受更长
时间的教育培训提供了激励。
所以,中国城镇地区的劳动参与率
在短期内很难恢复到十年前的水平。
劳动参与率下降无疑减少了劳动力供给,直接后果是:一方面
有利于就业压力的缓解,但另一方面,则会导致劳动力短缺更早到来。
从长期看,劳动力丰富是我们的比较优势,但是,如果大量的
劳动力退出市场,则会削弱这个优势,是对人口的一种浪费。
劳动
参与率下降的原因固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却意
味着我们现在的增长速度低于潜在的最优水平。
从年龄结构看,
劳动参与率下降幅度最大的并不是那些大龄职工,而是16~24岁
的年轻人口群体。
根据教育部门公布的2006年招生计划,普通高
校的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本专科招生将达到540万人,其中本
科生260万人。
这意味着在适龄人口中,大约22. 4%的人能够接
受普通高等教育。
从年轻人口劳动参与率下降幅度更大的情况,
我们推测,中国的劳动参与率下降固然有就业困难导致沮丧工人
增加的因素,但年轻人口接受更多教育并延缓市场进入时间可能
对劳动参与率的贡献更大。
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技术教育规模的
迅猛扩大使新增劳动年龄人口推迟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缓
解了供给压力。
但同时也会造成劳动力减少的势头。
中国是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很少有人担心中国会出现
劳动力短缺,但是,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更多的非农就业
岗位,人口控制政策和收入水平提高降低了人口出生率,劳动参与
率出现下降趋势,城镇化速度也出现了下降端倪。
因此,我们推
断,中国劳动力市场进入了一个调整期,劳动力由无限供给向有限
剩余转化,中国到了为即将到来的劳动力短缺而未雨绸缪的时候。
参考文献
[1]刘国光,王洛林,李京文. 200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孙艳燕,孙斐.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现状及对策分析[J].北方经济, 2007(06).
[3]蔡昉,王美艳.劳动力成本上涨与增长方式转变[J].中国发展观察, 2007(04) .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