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生活,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人教版新课标语文来源于生活,并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现实生活。
语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还原生活,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透过语言文字去领略生活,提高对生活的认识,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
师生在语文课上,共同游历江河山川,欣赏美丽风光,感受人间冷暖,构建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课堂。
一、教学内容要拓宽在人类社会中,任何人都要接受生活教育,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要善于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把有限的教学内容,用于无限的生活情境之中。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现。
”这句话具体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任务非常艰巨。
但对十一二岁的小学生来说,并不认为很难做到。
于是,我让学生端坐在座位上,坚持十分钟不动,仔细体验邱少云和战友十几个小时“纹丝不动”,“一声不吭”的感受。
经过实验,学生才感悟到人的身体,长期保持一种姿态是难以忍受的,这是一种基本的生活常识。
这样,语文内容与现实生活产生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语文。
如:教学《参观人民大会堂》一课时,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按参观的顺序写”的写作方法,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北京,根本不了解大会堂。
于是,在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将参观的路线画出,并动手描绘出大会堂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等的图片,置于教室四周。
这样做,所有学生兴趣盎然,贴近了生活,具体地了解了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和建设速度,体会到了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建设祖国的高度责任感。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语文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个性发展的服务者。
要给予学生读书品味的时间,充分的提问质疑的时间。
学生读懂得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教师引导学生领悟,让他们试着讲。
例如:在教学《小珊迪》一课时,我以一名总导演的身份让学生自己熟悉“剧本”,把主动权全部放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入情景,小组自愿结合,按照“旅馆前”、“旅馆里”、“珊迪家”,三个不同场面来编演课本剧。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实践活动--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实践活动--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人教版新课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主张教育同生活实践相联系,在做上教,在做上学的观点。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可见,语文教学已不能像以往那样把教学的眼光仅停留于课本知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而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创设更多的实践条件,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语文,在活动中用语文。
在教学时,可以利用身边现有的、随手可拾的教育资源,组织开展活动,让学生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应用,从而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一、利用文本,把握活动时机。
在我们现有的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有许多地方只要我们用心去想像,去揣摩,很多精彩的内容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
在教学中我们若能抓住这些言已尽而意无穷之处,在学生想表达又苦于没机会表达之时,把活动引进语文课堂,通过表演、说话、写话等形式,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能力。
如《坐井观天》一课,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之间的对话,告诉我们做事、学习都要开阔眼界,不能目光短浅。
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针对好几名学生认为“青蛙是不会跳出井口的,因为青蛙并没有认识到自己错了”的想法,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跳出井口?有位学生说:“可以拍一些风景照片,寄给它,这样它总知道自己错了吧。
”也有学生说:“可以编一首儿歌,唱给它听,让青蛙知道外面真的很美。
”还有一位学生说:“在井口放一台电视机,然后为它播放风景录像片,让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孩子们议论纷纷,想像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
然后启发他们把自己的设想编成一个故事,一段情节,找一位好朋友说一说,演一演。
这样,孩子们在说话、表演的过程中,就不仅训练了思维,发展了个性,也培养了语文实践能力。
生活,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
作者: 崔素梅
作者机构: 江苏海安县大公镇中心小学,226623
出版物刊名: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页码: 23-23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 生活教育理论 语文教学 社会生活 学生生活 最佳结合点 生活实际 教学内容 中学语文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是生活的。
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
”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让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让语文教学散发生活的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在大量“活”的情境中学语文、学“活”的语文。
让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绽放光彩
让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绽放光彩摘要:本文将探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使用生活化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模式、优势、实际实施方法以及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让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绽放光彩,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出建议,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正文:随着小学语文教育的深化,教师需要采取更有创意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近几年,生活化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的趋势。
那么,如何让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绽放光彩呢?生活化教学从教学模式上看,其核心在于以生活为根本,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教学环境愉悦轻松,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生活化教学也有很多优势,例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调动学生高度的积极性,有助于引导学生开展尊重他人、培养责任感、增强自信心等。
同时,它还可以强调学生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实施生活化教学也需要从实际出发,有以下几点:首先,多使用实际生活中的文字材料,利用学生自身的经历,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更多参与和发言;其次,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探索能力;第三,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得到鼓励,学习的信心也会增强;最后,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学生能够多观察社会、多参与社会,学以致用。
尽管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会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教师在控制课堂秩序和管理教学活动时,要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另外,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目标时,也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通过分析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模式、优势、实际实施方法以及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旨在探讨如何让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绽放光彩,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提出建议,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实践生活教育理论构筑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实践“生活教育”理论,构筑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语文教学长期以来以知识为本,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忽视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教学多是老师讲,学生听,从课堂到课本,从课本到练习。
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语文与生活同在,把语文学习挤到狭小的课堂里,挤到无穷无尽的练习中,学生几乎不读书不看报,与自然接触少,与社会接触少,学语文的源头活水被堵塞、积淀储存少得可怜,又怎能学得好呢?”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尝试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来指导语文课堂教学,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度,力求真正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美国教育家华特语),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就如何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实践心得。
一、生活化的课堂,架起生活与语文学习的桥梁。
语文与生活是同在的,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必然伴有语文,因此人类要依托语文来参与生活;同样语文也离不开生活,语文能力必须通过生活才能得到发展。
语文如果脱离了生活,必然成为毫无生命力的一堆文字。
早在1993年张孝纯老师在《“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指出“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我们更要求我们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学生熟悉的生活之中,学习语文,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升生活的品味。
小学语文论文走进生活让语文教学更精彩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走进生活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人教版新课标众所周知,在中国的教育界曾引发了一场关于语文教育问题的大讨论。
无论是语文界的教育专家、学者,甚至众多的学生家长,都对目前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表示了极大的忧虑。
究其问题的根本,在于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远离了生活的源泉,以至于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死水”中,教师教得死,考试考得死,学生学得死。
面对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我认为,语文学科作为多门学科的基础学科,要做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就是要变“应试语文”、“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
在实践,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让学生走进生活。
一、营造生活化的语文教学环境新课标强调,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的舞台;不只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学习的场所,发展自我的场所。
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创设生活化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 教室氛围语文化教室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空间,在课题实验中,我们尝试构建生活化教室环境,让桌椅凝聚友谊,让墙壁黑板会说话,让教室像温馨美丽的家。
教室窗台摆上学生喜欢的一些小玩具,讲台摆上花草,班级有一个图书角,有书一百多本,两三种儿童报纸,小组轮流管理,课余时间大家自由阅读;教室墙角放一个废纸回收站,收集废纸,既养成勤俭的生活习惯,又培养环保意识;墙壁上张贴“生活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语文小课堂,生活大学堂”等字画;在后面黑板开辟“成长园地”,由学生小组轮流承办,内容有都是与学生相关的,如:班级日记、心情帖、师生悄悄话、一诗、一句、一文……2 班级生活语文化班级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在这里,既能开展语文活动,又能进行语文素质教育。
选举班干部,让学生推荐和上台演讲;班里组织活动,让学生当主持人;一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每周三中午20分钟,是孩子们的才艺展示时间,他们可以唱歌、跳舞、讲故事、说相声、成语接龙;组织欣赏绘画、摄影、书法等艺术作品。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人教版新课标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应遵循的原则1.促进学生运用生活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并将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当中。
首先,从教学的素材入手,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宜难度太深或过于偏离生活实际,而是要最大程度的符合学生的生活环境,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门牌或广告语,为了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有很多乱用或滥用字词的现象,如饭店取名为“美食美客”或“食全十美”;止咳的广告用“咳不容缓”等等。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此类现象,并能仔细辨别正确地纠正。
学生在生活中得到的启示不仅使得他们在语言文字的理解上有了进步,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也更加规范化,同时,人际交往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2.课文教学拓展生活小学生教学活动地点不应只是局限于教室内,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活动室内外、田野、操场等其他场所充分地利用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创设富有艺术性和教育性的教学环境。
可以在教室后面的墙壁上布置“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每个班还可以组织同学们一起动手做富有创意的手工作品,或者是组成合作小组一起去社会实践。
如学完课文《台湾的蝴蝶谷》后,学生可以化身为导游,回家向爸妈介绍那里的迷人景色。
将课文拓展到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了视野,生活实践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二、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应采取的策略1.融入生活化元素,引导体验生活教师在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时,应当融入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元素,将课文的讲解生动、形象化,让学生能够沉浸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
由于儿童的认知水平较低,有些行为和言语并不令人满意,而教师在这时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不能一味地依靠说教改变学生,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例如,在教学《游园不值》时,上课十分钟后有一位男同学才从外面回来,不管不顾正在上课的老师和同学,猛地推开教室门,直接就走到了自己的座位。
多彩的生活,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
多彩的生活,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羊尾板桥小学陈宝云摘要:目前,正在全国分步实施、有序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开始出现了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爱学语文,课堂气氛活跃的可喜局面。
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要想使语文课程改革朝着既定目标健康而和谐发展,要想使语文教学走出“费时多而收效微”的低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走出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才能使课堂重新焕发生机,荡起迷人的涟漪。
关键词:特色课堂、想象、互换角色、课堂沙龙、开门授课、鼓励赏识、改变语文课堂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沉闷局面。
也就造成了调皮的学生越来越多,厌学的情绪越来越高。
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就好像一潭死水,缺乏生气,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特色课堂之路,才能使课堂重新焕发生机,荡起迷人的涟漪。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学习审美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更加强了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
”但是,长期以来,识字教学过分注重识字技能的传授,一味地强调识字的工具性作用。
识字教学往往被视为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记,学生不堪重负,而结果却是事倍功半。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要求教师既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又关注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发展目标,培养这个“九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这就是说,识字教学首先应是对人的教学,应该渗透人文性,关注学生的发展。
我深深地体会到,把新大纲精神贯彻到教学中去再加上自己创新的思想,一堂原本呆板的识字课也会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贴近实际,让识字生活化。
生活处处皆语文。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
小学生识字,并不是从小学开始的,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每个孩子从跟着父母学说话的第一天开始,就在不断地学习汉字。
小学语文论文-丰富学生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丰富学生生活,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人教版新课标“生活即语文”,我们积极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开展语文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
1.关注国内外新闻的活动。
如针对震惊全国的汶川地震,我们开展了《汶川——512大地震》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搜集了许多资料,感受那悲惨的一刻,继而开展了班级大讨论并自发组织了义卖活动。
2.关注地方特色文化的活动衢州自古就是名城,留下了名人的足迹,留下了孔庙、烂柯山、赵汴祠等名胜古迹。
这些都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好材料。
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夸夸咱们的家乡》的活动,学生调查了我市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旅游风景、名优特产等,写出了调查报告,并在全班交流。
交流中,学生有的画画、有的当导游、有的当记者……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我们衢州民风淳朴,民俗丰富,端午、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期间都会举行纪念活动。
这些民俗节日的背后,深藏着文化底蕴,让学生去搜索、展示,定会受益丰厚。
如端午节时,我们开展《走进端午》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上网搜索、查阅书籍,在学生产生深入探究欲望时,引导将问题分类、人员分组,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并将收集到的资料筛选组合,以各具个性的表现形式(诗朗读、演小品、编手抄报、美文共赏等)展示汇报。
学生在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意义时,积累端午文化,爱国热情随之激发,且学会了围绕主题、搜集、筛选、整理及运用信息的能力。
3.来自日常生活的活动“生活处处有语文”,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将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也就达到了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目标。
四上年级第八单元中要求学生调查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现象,我班学生组成了调查小组,调查具体的情况,写出了调查报告,还有学生组成错别字检查分队,上街查找不规范用字,反映给有关部门。
就是从生活中学语文,服务于社会的例子。
生活处处有惊喜。
去年冬天的一场雪给同学增添了几分惊喜,几多情趣,更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极其难得的素材。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教版新课标一、在生活中积累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
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切资源”。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和运用知识。
首先,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
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生的真实的故事以及学校建筑、环境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资源。
教者可结合语文教学组织学生参观校园、举行游戏、比赛、主题教育活动等,让学生进行演讲、讲故事、课本剧表演以及写作,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其次,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
如我们教学生识字,就可引导学生关注电视中的广告,大小商店的招牌,食品上的说明,学校的每一块标语,家里、社区等一切有字的地方。
这样的认字方法不是抽象的,生硬的,而是生动的、形象的,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又如寒假里,我们让学生收集春联,向家长求证相关春联的寓意,上网去了解春联的有关知识,开学初让大家在课堂上交流,让他们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不但积累了多条春联,又较好地了解了春联这一民俗文化的特点。
另外,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儿童获得各方面的知识。
如让学生回去采访父母,了解他们的职业特点;跟父母上一天班,学习一点劳动知识和技能;还可根据学生的家庭特点巧妙设计语文作业。
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
这些知识,孩子们在书本中又怎能学到呢?总之,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有人说,语文的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在此,笔者愿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两年生活语文研究的体会。
一、生活,让文本意蕴走向通俗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与生活实际脱离,所编选的文本有一些是高于或远于学生生活的。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将语文与生活相连,打通生活与语文的通道呢?比如《九色鹿》一文,笔者曾经听一位年轻教师上这一课,其在总结全文时不停地在强化“诚信”这一观点,但还是局限于文本,我想到了这样一种形式,想与老师们商榷一下:师:同学们,如果调达再掉进河里,假如你是九色鹿,你救还是不救?(学生几乎异口同声,都说救。
教师没有问为什么,而是引进两篇文章:《农夫与蛇》《东郭先生和狼》。
)师:同学们,读完这两篇文章,你告诉我救不救调达。
(师发下去这两篇文章,生开始用心读。
)师:文章读完了,现在告诉大家,如果调达再掉进河里,假如你是九色鹿,你救还是不救?(大多数学生在沉思,内心都陷入矛盾,都在用理由说服自己。
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在矛盾中慢慢形成。
)生:不救。
因为调达和这里的蛇、狼差不多,都会毫不犹豫地出卖自己的恩人。
师:有要救调达的吗?生:我还是要救,因为调达毕竟与这两个故事中的“蛇”和“狼”还是有点区别的,再说,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淹死吧,再说这次救他后,他会感动,说不定就改好了!生:我也是会救的,但是救起来后,我要教育教育他,让他的灵魂干净一点。
师:我尊重你们每个人的观点,但是我更赞同第二位同学的说法,还是要救,但更要拯救灵魂,要让调达懂得感恩。
二、生活,让语文学习更为鲜活我在班级里组织了养蚕活动及其成果交流会,同学们带来了养蚕日记、作文、蚕茧,有的还带来了蚕卵和养蚕时查阅的有关养蚕的资料。
应该说,这次语文生活之旅使得学生的语文学习更鲜活,收获更丰硕。
首先,学生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和爱心、责任感得到了培养。
有位学生在《我带蚕宝宝回家》这篇日记中写道:“今天爸爸、妈妈出差都回来了,妈妈把我从奶奶家接回家,我的蚕宝宝也跟着我回家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生活,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生活,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人教版新课标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是生活的。
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
”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让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让语文教学散发生活的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在大量“活”的情境中学语文、学“活”的语文。
一、富有情趣的识字教学识字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最枯燥、最乏味的环节,而识字又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年级学生要多识字,快识字,才能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让学生在单调枯燥的横、撇、竖、捺中学得有情有趣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巧妙利用生活资源,运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唤起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在头脑里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画”。
如教学“春节、饺子、拜年,清明、扫墓、踏青,端午、粽子、龙舟,中秋、团圆、月饼”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与这四个传统节日相关的情景画面,请学生说说这分别是什么传统节日,人们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这些词语,让学生在情境中读词语,学生读出来的不再是抽象的字词,而是具体可感的画面了。
然后,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及家人在过这些节日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心情怎么样,在谈了切身感受之后,再来读这些词语,将词语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那么读出来的就是有血有肉、有情有趣的词串了。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回忆着生活,品味着情感,发挥着想象,交流着体验,诵读着词语,真是乐趣横生。
在这充满着生活的气息、饱含着亲身的体验与激荡着情感的情境中进行识字教学,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负担为享受、变枯燥为快乐。
二、情真意切的阅读教学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
”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学生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
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去表达,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吐真言、抒真情”。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人教版新课标一、语文教学,需要回归生活根据新课标的观念,我们已将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由课外转向课内,把关注的焦点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断审视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现语文教学仍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多,对学生很少深入研究,教学就文论文,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这种教学,显然无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我们曾对200余名三、四年级的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当问及“你学懂教材内容,理解课本知识主要靠什么?”结果有80.1%的同学认为主要靠联想过去的生活经验。
事实上,学生的学习需要相关的背景经验,任何对这种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背景经验的忽视,将会使学生的学习形式化、抽象化、简单化、记忆表征的单一化。
这样培养的学生往往只能应付考试,而不能将知识迁移到复杂的事实情境之中,用于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这是造成高分低能的主要原因。
因而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这就是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和小学教育面临的挑战,据此,我们开展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通过课堂教学生活化来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推进素质教育。
二、理信纸探索:建构学习,凸现生活情境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依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
另外,知识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套用,具体情境总有自己的特异性,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第一期)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我国二十一世纪基础改革的要求,我们对现有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了反思:认为要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就要改革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语文学习形式化、抽象化、简单化、记忆表征的单一等弊端。
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论文
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探讨摘要: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
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实战演练场所。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回顾生活、体验生活、运用生活、拓展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本文就这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
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生活化教学的运用和策略语文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语文、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那么教学如何服务于生活,又是如何体现生活的呢?我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无穷兴趣。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创设这些鲜活的情境显得尤为重要,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输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例如:在教室布置时将课桌椅摆成几个大方块,学生围坐在一起,犹如家里,大家积极思考,尽情交流,主动合作,学生怎会不思潮涌动,在这样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里学习,大家心情舒畅,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必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内容1.回顾生活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忽视了的或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努力唤起学生头脑中有关这些生活现象的每一点记忆,通过恰如其分地引导,利用语言、情景,让学生在回忆中挖掘以往的生活影子,与课文进行对比,加深理解。
“生活语文”使语文教学绽放异彩
“生活语文”使语文教学绽放异彩语文,它源于生活却又远离了生活;学生,他们每日每时都在使用语文,却又在一天天疏远甚至厌恶语文。
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了走出这语文教学的困境,我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生活。
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完善,进行了《农村小学“基语文教学模式”的究》,使生活语文的道路愈走愈分明。
现浅谈如下:一、教材使用的开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们力求对教材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教材的使用价值,省时增效,取得最佳效益。
为此,我们主要从两个层面对教材进行了整台,一是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整合,二是单元内的整合。
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整合。
通过反复研究,他们将教材分为六类。
如将第七册教材分为:1、自然类。
包括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等。
2、小动物类。
3、名人故事类。
4、社会生活类。
5、科技科普类。
6、抒情伦理类。
另外有的年级还有革命传统类等。
单元内的整合。
就是将存在相同之处的几篇课文放在一堂课内学完。
例如第九册有一组课文讲述伟人故事的。
我们对《在大海中永生》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诺贝尔》三篇阅读课文进行了整合,引导学生放在一堂课里来学习,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就能学习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使阅读更深人,更省时,更有效。
省下的时间做什么呢?很简单——还给孩子。
或写字,或阅读,或完成作业……总之那应该是孩子们享有的时间。
二、教学空间的开放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学空间的开放就是教学对生活的开放。
一时间,图书馆、体育场、娱乐场所、农贸市场、风景名胜地、各种标牌广告等都成了学生学习、求知、感悟生活的课堂。
例如,一年级老师在教学《人有两个宝》一课时,将教学的空间拓展到了美丽的校园中。
老师带领孩子们在阳光下做手影的游戏,做踩影子的游戏。
孩子们在生活的游戏情境中学习课文,真是充满了无穷的情趣。
三、训练手段的开放传统的语文训练,大多是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此外便是这样或那样的练习册。
训练手段单一,训练形式僵化,结果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淡。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人教版新课标“不关心广阔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
”这句话明确地说明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理论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就不能脱离实际,语文学习也不例外。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
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已经脱离了生活,失去了她的魅力。
这样的语文课堂,没有现实生活的注入,没有富有情趣的欣赏,没有深入内质的思考,没有自由平等的对话,没有教师的创意,没有学生的创造,只有违心无奈的曲从,何来活泼的形式、美好的情感和动人的效果!“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将一个人人格心灵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而语文以它的独特性成为人文精神重要的载体之一。
语文课大量的是形象鲜活、感情强烈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必须十分注意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审美的感化、心灵的感动,需要现实生活的植入。
语文本身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既有浓郁的亲情,又有纯美的风光。
可以这样说,教语文就是教生活,本着这样的想法,我一直努力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相融合。
一、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社会生活当代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非常复杂而特殊的环境中,在课文学习中,恰当地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剖析现实生活中的正反典型,明辨是非曲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此乃寓思想教育于现实生活的恰当联系中。
教材中有些议论文的论点、有些小说的主题,由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历不足,受认识水平的局限,一时还难以有比较清晰、透彻的理解,这时候讲思想教育自然不会有预期的效果,如果恰当地联系现实生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则能让学生通过思考生活现象,理解教材中蕴含的道理,自然地接受思想教育。
一旦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这样的道理就变得通俗、浅显了,易于接受了。
课文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或总结,总能在其中找到联系生活的切人点。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注意把握这些切人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就能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意蕴,又能对活生生的社会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人教版新课标一、教学情境生活化为了使学生能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更加深刻地体会所教授内容的内涵,以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通过直观的感受和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画杨桃》一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日常生活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首先通过生活化的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我们要吃苹果的话,会怎样切苹果呢?”“从苹果的中间竖着切一刀。
”学生回答。
之后,教师可以继续问:“有没有试着横切一刀呢?”这样就很好地引起了学生的疑惑。
此时,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苹果横着切一刀,然后将切面展示给学生,并且提问:“同学们,苹果的横切面中的核像不像一个五角星?你们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们会得到不一样的结论。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画杨桃》这篇课文,来看看小作者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
”这样,通过一个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很好地将学生带进了新课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语言生活化要想将生活化教学成功地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学情境生活化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重视教学语言的生活化,因为教学语言不仅是教师使用最广泛的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而且是教师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
教师通过教学语言来组织课堂教学、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作用。
因此,在具体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应用,而且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结合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开展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要贯彻和落实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要通过教学语言的生活化来降低所授内容的难度、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化的生活气息,使学生自然而然投入到学习中。
例如,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知,以便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有关小英雄王二小的英勇画面展示出来,同时配以动情的生活化教学语言来讲解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生活,让语文教学精彩纷呈人教版新课标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必须是生活的。
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
”因此,语文教学应该让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教学的课堂,让语文教学散发生活的气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在大量“活”的情境中学语文、学“活”的语文。
一、富有情趣的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中最枯燥、最乏味的环节,而识字又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年级学生要多识字,快识字,才能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让学生在单调枯燥的横、撇、竖、捺中学得有情有趣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巧妙利用生活资源,运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唤起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在头脑里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画”。
如教学“春节、饺子、拜年,清明、扫墓、踏青,端午、粽子、龙舟,中秋、团圆、月饼”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分别出示与这四个传统节日相关的情景画面,请学生说说这分别是什么传统节日,人们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这些词语,让学生在情境中读词语,学生读出来的不再是抽象的字词,而是具体可感的画面了。
然后,请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及家人在过这些节日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心情怎么样,在谈了切身感受之后,再来读这些词语,将词语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那么读出来的就是有血有肉、有情有趣的词串了。
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回忆着生活,品味着情感,发挥着想象,交流着体验,诵读着词语,真是乐趣横生。
在这充满着生活的气息、饱含着亲身的体验与激荡着情感的情境中进行识字教学,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负担为享受、变枯燥为快乐。
二、情真意切的阅读教学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
”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学生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
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有意识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去表达,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吐真言、抒真情”。
如《掌声》一课中有两处掌声,第一处掌声:“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为了能让学生理解掌声背后所蕴
含的情感。
教学中,我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人物的心理和感受,从而理解掌声的内涵。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小英什么?这样,学生联系平时的生活实际,轻而易举地进入角色,体会角色的思想情感。
一个学生饱含深情地说道:“小英,勇敢点儿,我们相信你能行!”另一个学生充满鼓励地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是最好的!你是最棒的!”真诚的话语来自生活的体验和积淀,我趁势引导学生再扮演小英,说:“小英听了同学们掌声,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在心里说什么呢?”已经入境的学生很自然地转换成小英,说:“谢谢同学们的鼓励,我一定会努力的!”我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唤起了学生的感情共鸣,创设了一个富有磁性的“情感场”,于此情此景中读书,学生兴趣盎然,真情实感油然而生。
三、真实生动的习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从对写作的要求来看,作文教学要生活化。
诚然,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要想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必须要求学生具备丰厚的生活积累。
如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我发现外面下起了大雪。
对于一般人来说,下雪就是下雪,但对于一个敏感的语文教师来说,这是天赐的教学情境。
于是,我带领孩子们来到操场上感受下雪时的欢欣。
他们时而抬头凝望雪花飞舞的天空,时而欣赏落入手掌的雪花,时而追逐着……然后,我又组织小朋友们将所见、所闻、所想描写下来。
学生们一气呵成,写出了真话,真情,真体验和真感受。
平时,我指导学生围绕节假日开展一些系列活动,如三八妇女节,制作一张贺卡,向妈妈表示感谢和祝福;植树节,栽一棵树,写下自己的植树过程;端午节,学着包粽子,记录下自己的学习过程;双休日,和家长一起进行一次大扫除,学做一道菜,给爷爷捶背……笔者身在农村学校,身边有数不尽的自然资源——辽阔的田野、翩翩的黄蝶、夏夜的蛙声,都是学生无穷无尽的生活仓库,我常常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留心观察,积极参与,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深入挖掘提炼生活中的题材,学生有了生活的积累,才能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才有可能从中发现思想的闪光点并产生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学生的作文才会有浓烈的生活气息、真切的情感体验,真实生动的语言表达。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应当加强课堂教学
与生活的沟通,以课堂为阵地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让教学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学生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
把源头活水引进课堂,让课堂真实有效、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