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章 4.角的比较(典型例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教学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3.探究题:
小组合作,讨论并总结:在平面几何中,还有哪些关于角的大小比较的性质和定理?请举例说明。
作业要求:
1.作业需独立完成,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方法。
3.对于选做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勇于尝试,培养创新意识。
4.探究题要求小组共同讨论,形成统一的结论,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2.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直观印象。
3.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发现角的大小比较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或相等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相等。
(3)角的补角相等:两个角的和为180度,这两个角叫做补角,它们的大小相等。
2.教师结合实例,进行演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含有不同角度的扇形卡片。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发现角的大小有差异,激发学生对角的大小比较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学习几何的内在动机。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3.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学会在团队中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是如何掌握角的比较方法的。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后,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表扬他们的努力和成果,同时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
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角的分类和比较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下一节课的期待,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3.关注小组讨论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意见。例如,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讨论,及时给予反馈,指导他们如何有效地沟通和合作。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例如,在课程结束后,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是如何掌握角的比较方法的。
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关爱,使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提高自信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角的比较方法,空间想象力得到了提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讲授新知
1.介绍角的分类。讲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定义,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角的图像,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各类角的特点。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4 角的比较》 优质课获奖教案_1
“角的比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内容,共1个课时,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比较线段的长短”、“角的度量与表示”、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是对这些知识的拓展与延伸,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觉,是今后学习平面几何等内容的基础。
二、学生状况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的第四节,学生对点、线、角这些基本的几何元素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特别是经历了比较线段和度量角等数学活动后,探索图形性质的意识明显增强。
在此基础上对角作进一步的研究,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方法上都具备良好的契机。
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认识空间与图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目标分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特点,针对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我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定本节课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的研究过程,体会角的比较和线段的比较方法的一致性;(2)、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掌握角的和、差关系。
(3)、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通过角的测量、折叠等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2)、通过实际观察、操作体会角的大小,发展几何直觉。
(3)、能用符号语言叙述角的大小关系,解决角的和、差关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比较角的大小;找出角与角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角的比较;角的和、差关系;角的平分线。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注意突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变“教学”为“导学”,利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教学中我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4章《角的比较》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设计角的比较教学目标1.会用度量法、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2.理解锐角、直角、钝角等相关概念.3.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重点难点】1.角的大小比较.2.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应用.教学内容【新课导入】1.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2.两个角的大小如何比较?【课堂探究】一、比较角的大小1.下列图形中,能比较∠1与∠2大小的是( D )2.∠ABC与∠MNP相比较,若点B与点N重合,且BC与MN重合,BA在∠MNP的内部,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B )(A)∠ABC>∠MNP (B)∠ABC<∠MNP(C)∠ABC=∠MNP (D)不能确定3.借助一副三角尺,你能画出下列哪个度数的角( B )(A)65°(B)75°(C)85°(D)95°总结过渡:(1)角的大小比较,有两种方法:①度量法;②叠合法,与线段的大小比较方法类似.(2)把两个相等的角顶点重合拼在一起,会得到什么图形呢?二、角的平分线及相关的计算4.已知如图,BD平分∠ABC,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D )(A)∠ABC=2∠DBC(B)∠ABD=∠DBC(C)∠ABD=1∠ABC2∠DBC(D)∠ABC=125.如图,O是直线AD上一点,射线OC,OE分别是∠AOB,∠BOD的平分线,若∠AOC=80°,则∠BOE= 10°.6.如图,∠BOC=30°,OD平分∠AOC,求∠BOD.解:∵∠BOC=30°,∠AOB=90°,∴∠AOC=∠BOC+∠AOB=120°,∵OD平分∠AOC,∴∠AOD=1∠AOC=60°,2∴∠BOD=∠AOB-∠AOD=30°.小结:本节课重点学习了角的大小比较及角平分线的概念,通过学习,收获了什么?板书设计当堂达标1.已知OC 平分∠AOB,则下列各式: (1)∠AOC=12∠AOB;(2)∠AOC=∠COB;(3)∠AOB=2∠AOC,其中正确的是( D ) (A)(1) (B)(1)(2) (C)(2)(3) (D)(1)(2)(3)2.已知∠ABC=30°,BD 是∠ABC 的平分线,则∠ABD= 15 度.3.如图∠AOB,∠COD 都是直角,那么∠DOB 与∠AOC 的大小关系是:∠DOB = ∠AOC.4.从O 点出发的三条射线OA 、OB 、OC,若∠AOB 是直角,∠AOC 是∠COB 的3倍,则∠COB 的度数为 45°或22.5° .5.“如果∠AOC=∠COB,那么OC 平分∠AOB.”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解:不对,因为当OC 不在∠AOB 内部时,OC 不平分∠AOB.6.如图,已知∠BOC=2∠AOB,OD 平分∠AOC,∠BOD=14°,求∠AOB 的度数.解:设∠AOB为x°,则∠BOC为2x°,∠AOC为3x°, ∠AOD=1.5x°,由∠AOD-∠AOB=∠BOD,得1.5x-x=14,解得x=28,所以∠AOB的度数是28°.。
七年级数学上册4.4角的比较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
Hale Waihona Puke 4.4 角的比较教学目标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的研究过程,体会角的大小比较和线段长短比较方法的一致性。
重点
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大小
难点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能 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说明
二次备课
复习
回顾小学认识的各种角,我们来通过动画演示它们的形成过程,看看角的分类、角的大小比较是否存在其的必要性?那我们又应该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前面学过的一些方法在这儿能否借鉴?
新课导入
内容:(1)回忆两个线段是如何比较大小的。
(2)直接呈现问题:锐角、钝角、直角三种角之间可以排出大小关系,那么一般的两个角(可能都是锐角)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并明晰。
(3)练习。请同学们在准备好的纸片上任意画一个角,再与小组其他同学所画的角比较一下大小,并按顺序排列.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课程讲授
内容1:
根据右图,求解下列问题:
(1)比较∠AOB、∠AOC、∠AOD、∠AOE的大小,并指出
其中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2)写出∠AOB、∠AOC、∠BOC、∠AOE中某些角之间的
两个等量关系.
(3)借助三角尺 估测图中各角的度数.
内容2:
(1)由上一环节例题∠AOC与∠COE的关系 ,和相应的动画演示,引入角的平分线的概念 并明晰。
C、∠BOC>∠AOC D、∠AOC>∠BOC
4.如图,已知∠AOC=90°,∠COB=α,OD平分∠AOB,
则∠COD等于多少度?(用含 α的式子表示)
小结
作业布置
习题1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4 角的比较》 优质课教案_3
C
4)∠A0D+∠DOC=___________
5 ) ∠A0C + ∠COB = 变O式:如图(1),OC是_6__)A_O__B_∠的__B平_0_分 D 线-,O∠D平 CO分D = 三、展示AO点C拨,,且质疑ADO问B难:60,__则___C__O_D_________
A
∠B0D
O
B
O
D
并用课件展示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出角大小比较的方法:
叠合法和度量法。 ∠AOB=∠COD; ∠AOB<∠COD
(2)合作探究二:角的平分线 自主学习课本第 119 页“做一做”内容,然后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四个问题:
1、比较∠AOB、∠ AOC、∠AOD、∠AOE 的大小,并指出其中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2、试比较∠BOC 和∠DOE 的大小。 3、小亮通过折叠的方法,使 OD 与 OC 重合,OE 落在∠BOC 的内部,所以 ∠BOC 大于∠DOE 。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合作探究一:角的大小比较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第 118 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类比我们学习过的线段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如何比较他们的大小呢?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手中的三角板,尝试着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教师提出问题:如图,已知∠AOB 和∠COD,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A C
C D
例、如图, DAC 3015,CAB 3550,求 : DAB
A
B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1、盘点本节课的收获。
2、 已知∠AOB=20°, ∠BOC=30°, 求∠AOC 的度数.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1、达标测试;
2、作业布置。
收 获: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和类比探索,从具体情境中引入角的大小比较,在进行角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4.4 角的比较 优秀教案
4.4角的比较1.会用度量法和叠合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2.理解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并能借助角的平分线的定义解决问题.3.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会进行角的运算.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如图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剪刀模型,现在考考大家,剪刀张开的两个角哪个大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角的比较在某工厂生产流水线上生产如图所示的工件,其中∠α称为工件的中心角,生产要求∠α的标准角度为30°±1°,一名质检员在检验时,手拿一量角器逐一测量∠α的度数.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下,该名质检员采用的是哪种比较方法?你还能给该质检员设计更好的质检方法吗?请说说你的方法.解析:角的比较方法有测量法和叠合法,其中测量法更具体,叠合更直观.在质检中,采用叠合法比较快捷.解:该质检员采用的方法是测量法,还可以使用叠合法,即在工件中找出一个角度为31°和一个角度为29°的两个工件,然后可把几个工件夹在这两个工件中间,使顶点和一边重合,观察另一边的情况.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角的大小比较,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探究点二:角度的有关计算【类型一】利用角平分线进行角度的计算如图,∠AOB=120°,OD平分∠BOC,OE平分∠AOC.(1)求∠EOD的度数;(2)若∠BOC=90°,求∠AOE的度数.解析:(1)根据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 可知∠DOE =∠DOC +∠EOC =12(∠BOC +∠AOC )=12∠AOB ,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2)先根据∠BOC =90°求出∠AO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 解:(1)∵∠AOB =120°,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 ,∴∠EOD =∠DOC +∠EOC =12(∠BOC +∠AOC )=12∠AOB =12×120°=60°; (2)∵∠AOB =120°,∠BOC =90°,∴∠AOC =120°-90°=30°,∵OE 平分∠AOC ,∴∠AOE =12∠AOC =12×30°=15°. 方法总结:能够根据图形正确找到角之间的和差关系,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 利用三角板叠合进行角度的计算如图,将一副三角板折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 ,则∠AOC +∠DOB=( )A.120°B.180°C.150°D.135°解析:由图可得:∠AOC +∠DOB =∠AOB +∠COD =90°+90°=180°.故选B.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示,发现几个角之间的关系.【类型三】 长方形折叠计算角的度数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EF 折叠,C 点落在C ′处,D 点落在D ′处.若∠EFC =119°,则∠BFC ′为( )A.58°B.45°C.60°D.42°解析:∵将长方形ABCD 沿EF 折叠,C 点落在C ′处,D 点落在D ′处,∠EFC =119°,∴∠EFC ′=∠EFC =119°,∠EFB =180°-∠EFC =61°,∴∠BFC ′=∠EFC ′-∠EFB =119°-61°=58°,故选A.方法总结:掌握折叠的性质,要善于发现题中的隐含条件:折叠前后两图形是完全重合的,其角不变.探究点三:角度的计算计算:(1)153°29′42″+26°40′32″;(2)110°36′-90°37′28″;(3)62°24′17″×4.解析:(1)相同单位相加,超过60向上一位进1即可;(2)先借1°化为分和秒,然后同一单位分别相减即可得解;(3)每一个单位分别乘以4,分、秒超出60的部分向上一个单位进1即可.解:(1)153°29′42″+26°40′32″=179°69′74″=180°10′14″;(2)110°36′-90°37′28″=109°95′60″-90°37′28″=19°58′32″;(3)62°24′17″×4=248°96′68″=249°37′8″.方法总结:角度的运算规律为:(1)加减法时将同一单位进行加减,加法够60进1,减法不够减要借1当60;(2)乘法时将数与度、分、秒分别相乘,然后从小到大逢60进1.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通过测量、折叠等操作手段,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发展直观意识,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优秀教学案例
12.教学计划: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知识点的衔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13.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设备、实践操作材料等,提高了教学效果。
14.教学反馈: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比较角的大小。通过这份教学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角的概念,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角的大小,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课后作业:布置具有实际意义的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6.教学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进步和不足,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7.教学策略:采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测量角的大小。例如,让学生分组测量教室里的各种角的大小,并记录下来,最后进行分享和讨论。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例如,展示一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中有哪些角?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设计一系列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测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 角的比较》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 角的比较》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角的概念和分类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角的大小比较,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惑,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角的大小不同的图片,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操练和家庭作业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角的大小不同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这些角的大小呢?2.呈现(10分钟)讲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如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或者通过构造辅助线来比较角的大小。
同时,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的运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比较不同角的大小。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汇报他们的比较结果。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比较方法还可以用在哪些地方呢?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比较角的大小?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说出自己对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理解。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4.4角的比较
(二)讲授新知
(五)作业小结
1.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我还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我会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此外,我还会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激励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角的性质和比较大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分享。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自主探索角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我会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冀教版数学七上4.4《角的比较》教案
4.4 角得比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类比线段长短得比较方法,会用估测、测量、叠合得方法比较两个角得大小;2.能用尺规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了解角平分线得概念.通过折纸进一步理解角平分线得意义。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两角比较大小得过程,体会类比得思想方法;2.经历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得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角得比较培养学生科学治学得态度.教学重点:1.角得大小比较;2.角平分线得概念.教学难点: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材分析:本节就是在对几何图形初步认识得基础上,借助于实际情境进一步认识角,并用几何图形表示后学习角得比较,以学生得教学活动为主线设计。
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一起探究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角得比较方法以及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得方法。
因此这节课将掌握角得比较方法作为重点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得情感态度与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得意识。
提高观察与分析等能力,为以后得几何知识得学习打下必要得基础。
教学方法:类比联想法教学用具:圆规、三角板、电脑、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多媒体展示中国政区图〕(1)请同学们把地图中得任何两个城市之间用线段连结,并用字母标出各个城市。
(2)教师任选两个角提问:您能比较出这两个角得大小吗?您就是怎样比较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得大小比较。
刚才同学已经探讨出测量法与估测法。
(板书)学生动手完成问题(1),并回答。
探讨出角得比较方法与线段类似——测量法与估测法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本课得教学。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本课得教学。
引导自学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比较线段得大小有哪些方法?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为角得比较做准备.1、请瞧课本124页,图4-16中得三个角,我们能类似于线段长短得比较方法来比较她们得学生回答可以通过观察、类比线段得比较进行角大小吗?2、我们怎样使两个角叠合呢?(1)当用重叠法比较两个角得大小时,应做到_______重合与_______重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第四章:4.4角的比较教学设计 (2)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第四章:4.4角的比较教学
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4.4角的比较方法
2.学会将4.4角进行比较,得到较大或较小的角度
3.通过实践运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4.4角的比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4.4角的定义
2.4.4角的比较方法
3.实例演练
教学过程
活动一:引入
我们首先通过实物物品,如图钉、弹珠等物品引导学生想象4.4角的概念。
然后请同学们举起自己的手指,以手指的方式,演示出4.4角的模样。
活动二:讲解
1.4.4角的定义及其本质,帮助学生回顾上一章节的内容
2.4.4角进行比较的方法,强调4.4角系数与4.4角大小的关系,通过
比较两个4.4角的系数,来判断它们的大小。
3.给予学生实例,即提供一组角度,在课堂上让学生逐一进行比较,了
解课上所讲知识的使用
1。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4 角的比较》 赛课教学设计_1
A B C E FD 课题:(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4 角的比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三角尺的各角度,运用拼角得出更多特殊角。
2、理解掌握两角的比较方法,角之间的三种大小关系。
3、理解角平分线产生过程,熟练运用角平分线产生的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知,提高画图能力和复杂图的识别能力。
重点:理解掌握两角的比较方法,角之间的三种大小关系。
理解角平分线产生过程,熟练运用角平分线产生的数量关系。
难点:比较时出现的三类关系,图形变化时的数量关系的寻找。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角之间的大小关系过程,体会分类的基本方法。
运用角平分线时感受图形中的等量关系寻找,等量减等量的常用方法(图形演变探究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教 学 过 程第一步:情景创设引导课题情景:和学生一起认知三角尺。
师:大家知道三角尺中各角的度数吗?(生逐个回到)师:利用一副三角尺可以拼出哪些角?教师举例:150°的角,用60°和90°拼出。
(让学生充分发言)教师汇总:15°、75°、105°、120°、135°、150°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开学生发散思考问题。
第二步:探求新知第一部分问题引导:在拼角的过程中,有怎样的共同特点?(学生归纳,教师补充):、归纳:将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激发兴趣:把归纳的方法加以运用。
问题:怎样比较∠ABC 和∠DEF 的大小?引导出本节课课题:4.4 角的比较引导提示:利用拼角的方法重合一边,另一边如果落在∠ABC 内部时,可得:∠ABC > ∠DEF思考:两角的大小关系有几种情况?A B C E D FAB CD(学生讨论发言,归纳):∠ABC 和∠DEF 的大小关系有三种情况练习: 图中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它们的大小关系是什么?它们的等量关系有哪些?(三个问题逐个提出)阶段小结:角的比较有什么方法? (1)度量法 (2)叠合法 (适当分析)第二部分继续研究 利用多媒体展示∠ABC 中射线BD 在不同位置时,出现的角度大小关系:引导出:角的平分线当∠ABD=∠DBC 时,BD 是∠ABC 的平分线怎样定义角平分线?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数量关系:∠ABD=∠DBC= 21∠ABC∠ABC=2∠ABD=2∠DBC练习: 1、 如图,点O 是直线AB 上一点,∠DOB=40°,OC 是∠AOD 的平分线,则∠AOC= ,∠COB=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章第四节 角的比较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节角的比较【教学目标】1.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2.知道角平分线的概念,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教学重难点】重点:角的大小比较方法.难点: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大小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还记得怎样比较线段的长短吗?类似地,你能比较角的大小吗?与同伴进行交流.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角的比较.角是可以比较的,由比较的结果,可分为两角相等、不相等且有大小之分.(1)叠合法(或折叠法):移动∠DEF使顶点E与顶点B重合,一边ED和BA重合,另一边EF 和BC 落在BA 的同旁;若EF 和BC 重合,记作∠DEF =∠ABC ,如上图(1);若EF 落在∠ABC 的外部,记作∠DEF>∠ABC ,如上图(2); 若EF 落在∠ABC 的内部,记作∠DEF<∠ABC ,如上图(3). 结论:比较两角∠ABC 与∠DEF 的大小的结果有且只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DEF =∠ABC ,∠DEF>∠ABC ,∠DEF<∠ABC.(2)度量法:在小学学过用量角器量一个角.方法:①分别量出两个角的度数;②比较两个度数的大小.结果:度数大的角大.注意:角的大小与两边画的长短无关.2.角的平分线.(1)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2)图形:(3)表示方法: ∠AOB =2∠AOC =2∠BOC 或∠AOC =∠BOC =12∠AOB.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如图,在方格纸上有三个角.(1)先估计每个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量一量;(2)找出三个角之间的等量关系.2.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BOD=13∠COD,∠BOD=15°,求∠COD,∠BOC和∠AOB的度数.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学会比较角大小的几种方法.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教材第120页习题4.4.【板书设计】角的比较1.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度量法、叠合法.2.角平分线及表示方法.。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4.4角的比较精品教案
1猴山 • B 大象馆 • D大门 • O海洋世界 • A虎豹园 • C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角的比较》精品教案一、学习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已经经历了比较线段长短的进程,明白能够通过直接观察、测量和叠合的方式比较线段的长短,因此本节课一样给出三个层次的问题让学生类比得出比较角的大小的方式。
二、教学任务分析: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丰硕对角与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及其大小关系的熟悉。
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量一个角的大小。
在操作活动中熟悉角的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
熟悉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角的大小比较,角平分线的意义,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难点是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识图能力的培育.四、教学进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自主预习;第二环节:合作交流;第三环节:展示拓展;第四环节:检测反馈;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自主预习:1.右图是一个公园的示用意。
(1)海洋世界在大门的正东方向,也能够说它在大门的北偏东________度。
(2)虎豹园在大门的南偏东_______度;猴山在大门的北偏东________度;大象馆在大门的北偏东_______度。
(3)在图中连接各个景点与大门,并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各角。
(4)上面各个角中,锐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钝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将这些角连接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2)按照图4-16,求解下列问题①比较AOE AOD AOC AOB ∠∠∠∠,,,的大小,并指出其中2CBAO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②写出AOE AOD AOC AOB ∠∠∠∠,,,中某些角之间的两个 等量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求解下列问题:
(1)比较的大小,并找出其中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2)在图中的角中找出三个等量关系.
分析是平角,是钝角,是直角,是锐角这就找到了这几个角的大小关系;相
等关系通过观察图也容易找到,如:
解(1)由图可以看出,;
(2)等量关系有:
,….
说明:(1)如果已知角是锐角、直角、周角、平角,我们就以直接由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出它们的大小;(2)如果两个直角有一条公共边,并且另一边都在公共边的同侧,根据图形也能观察出两个角的大小.
例2 如图,求解下列问题
(1)比较和的大小;
(2)借助三角尺,比较和的大小;
(3)用量角器度量,比较和的大小.
分析(1)是显然的;(2)通过度量也容易得出结论;(3)我们要选择三角尺的一个角来估算这两个角大的度数,就可以达到比较的目的.
解(1)由图可以看出,;
(2)用三角尺中30°的角分别和这两个角比较,可以发现,所以;
(3)通过度量可知:,所以,.
说明:当借助三角尺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我们选择的三角尺的角要适当;当两个角的大小非常接近时,我们可以借助量角器来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例3 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是哪两个角的和?
(2)是哪两个角的差?
(3)如果,那么与的大小关系如何?
解:(1)是与的和.
(2)是与的差,或是与的差.
(3)因为,
所以,即.
说明:等式的性质也适用于几何中的量,如长度、角度等等.
例4 李明这样给直角定义:“小于钝角而大于锐角的角”,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解:不对!因为我们是按这样的顺序来定义角的概念的:由角→平角与周角→直角→锐角与钝角. 几何里我们是用前面已学的概念来说明后面未学的概念,一环扣一环,形成按角的大小分类的各个概念的结构. 锐角、钝角已经用直角的概念来说明它们的特征了,故再用锐角、钝角的概念来描述直角,就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例5 下列三个说法是否正确?
(l)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平角是一条直线;
(3)周角是一条射线。
分析:(1)两条射线如果没有公共端点就不构成角。
(2)平角是两边成特殊位置的角,平角也有顶点和两边并可以确定角的内部;平角的两边成一直线。
两边的顶点分直线成两条射线。
(3)周角是两边重合成一条射线的角,不是一条射线。
解: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