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合集下载
诊断学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14
三.血小板的检测
血小板计数的概念 是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 :100×109/L~300×109/L。
血小板 减少 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生成障碍:造血功能损害,如再障、急性白血病、 放射病、巨幼细胞贫血
血小板破坏过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 药物过敏
血小板消耗增多:DIC 血小板分布异常:肝硬化等
(2)核右移: 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
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 苷或6一巯基嘌呤等。
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如在疾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的变化, 则表示预后不良。
2. 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 1)过敏性疾病: (1)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 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 (2)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1
※贫血的原因:
(1) 红细胞生成减少:
①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再生障碍性贫血;
②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减少比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低。
③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的减少比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明显
④红细胞缺乏:肾脏疾病
⑤骨髓疾病,恶性肿瘤,放射性损伤
6
(2)红细胞破坏增多: 红细胞遭到破坏,是因为细胞本身异常或外界因素膜破坏所致。 ①红细胞内在异常: 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 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 珠蛋白生成异常:镰形细胞贫血 获得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 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
三.血小板的检测
血小板计数的概念 是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 :100×109/L~300×109/L。
血小板 减少 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生成障碍:造血功能损害,如再障、急性白血病、 放射病、巨幼细胞贫血
血小板破坏过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 药物过敏
血小板消耗增多:DIC 血小板分布异常:肝硬化等
(2)核右移: 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
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药物,如阿糖胞 苷或6一巯基嘌呤等。
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如在疾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的变化, 则表示预后不良。
2. 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 1)过敏性疾病: (1)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食物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 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 (2)寄生虫病:血吸虫病、蛔虫病、钩虫病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1
※贫血的原因:
(1) 红细胞生成减少:
①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再生障碍性贫血;
②缺铁性贫血:红细胞的减少比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低。
③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细胞的减少比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明显
④红细胞缺乏:肾脏疾病
⑤骨髓疾病,恶性肿瘤,放射性损伤
6
(2)红细胞破坏增多: 红细胞遭到破坏,是因为细胞本身异常或外界因素膜破坏所致。 ①红细胞内在异常: 膜缺陷: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 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 珠蛋白生成异常:镰形细胞贫血 获得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 婴幼儿及15岁以前的儿童,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
实验诊断学精品PPT课件
血沉机理:
1、血浆因素: 红细胞表面带负电荷,当纤维
蛋白原,球蛋白等(带正电荷物质)增加时, RBC易于粘连成缗钱状而下沉。
2、红细胞因素:贫血。 3、其他因素:红细胞的形状等。
红细胞聚集
缗钱状聚集
三.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快: ①妇女月经期血沉略快; ②妊娠3个月以上,直到分娩3周内, 血沉增快; ③60岁以上的高龄者血沉增快。
1.碱性点彩红细胞:见于铅等重金属中毒 2.有核红细胞:见于各种溶贫及珠蛋白
生成障碍性贫血 3.染色质小体: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后。 4.卡波氏环: 见于溶血性贫血、
巨幼性贫血和铅中毒等。
染色质小体、卡波氏环、嗜碱点彩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NRBC):
第二节 血液的其他检查
一、网织红细胞(RET)计数 二、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 三、红细胞比积(PCV)测定 四、三种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六、血细胞直方图 七、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2.贫血疗效观察: 治疗有效——网织红细胞增多; 治疗无效——网织红细胞无增长。
3.结合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形 态,可初步作出贫血的形态学诊断。
二、红细胞沉降率检查
血沉(ESR)检查——
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参考范围: 成年男性:0~15 mm/h; 成年女性:0~20 mm/h。
2、病理性增快:
①各种炎症: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病活动期 ②组织损伤及坏死:手术创伤、心肌梗死 ③恶性肿瘤,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 ④贫血:轻度贫血:110g/L>Hb≥90 g/L;
中度贫血:90 g/L>Hb≥60 g/L; 重度贫血:Hb<60 g/L。
实验诊断概论ppt课件
整理课件
17
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支持诊断和确定诊断 支持诊断 WBC↑伴中性粒细胞、Eos/Bas↑或 碱性磷酸酶积分↓,支持慢性(CML)的诊断。 确定诊断 ph染色体阳性/abl-bcr融合基因阳 性,确定CML的诊断。 鉴别诊断 与类白血病反应鉴别: WBC↑但AKP 积分↑,无ph染色体和abl/bcr融合基因异常。
整理课件
7
1、实验室前包括医生对患者的分析、 检验项目的选择和组合、上级医生的商讨、 医嘱的制定、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 始样品的采集,运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 进行传输。
整理课件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临床实验室以预防、诊断、治疗人 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 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 免疫学、化学、血液学、生理学、细胞学、 病理学或其他检验学的分析,并提出检查 范围内的咨询性服务,包括结果解释和为 进一步的检查提供咨询性服务。
实验医学现状:
设备的更新
技术的发展
人员素质的提高
管理的逐步完善
地位的改善
(形成一门现代医学中新兴的独立学科)
整理课件
20
实验诊断学的现状
设备的更新 仪器的自动化: 从手工操作 自动化仪器
整理课件
21
整理课件
22
实验诊断学的现状
技术的发展
自动化 全过程自动化检测 多功能 采用各种方法检测 智能化 同时报告多项目的检测结果 可靠性 精密度和特异性高
整理课件
23
实验诊断学的现状
人员素质的提高 由无学历 最高学历人才。 由中专毕业、大专毕业、本科毕业(学士)、
硕士生(硕士)/博士生(博士),甚至国外归 来的博士后和高水平的技术人员。
实验诊断学绪论-PPT课件
随着实验方法的标准化,检测技术 的自动化,质量控制制度化,科室管理 微机化,使实验误差越来越小,结果越 来越准确。但由于标本采集,保存, 运 输等问题,机体状态和个体差异问题, 技术人员操作水平等问题,往往会使实 验结果出现差异。因此当实验室检查结 果与临床不符时,必须结合病史和体格 检查作系统全面的分析,必要时进行动 态化验检查,以便作出正确的诊断。
㈢ 临床生化检查: 是指对人体固有的生理成分,代谢排 泄产物和病理性化学成分的检查。 1. 肝、肾功能 2. 血脂、血糖 3. 酶 4. 电介质(离子) 5. 内分泌激素 6. 血气(酸碱平衡) 7. 心肌损伤的实验室检查 8. 毒品、药物浓度分析
㈣ 临床免疫学检查:
⒈ 细胞免疫。 ⒉ 体液免疫。 ⒊ 感染免疫。 ⒋ 肿瘤免疫。 ⒌ 自身免疫性疾病。 ⒍ 移植免疫。
四、保证化验质量的要素: ㈠ 标本收集和保存: ⒈ 标本采集的时间: ⑴ 空腹采血标本: 是进食后8-12小时所 采取的血标本,一般晨起以后,早餐前采血。 ⑵ 指定时间采血标本: 肾上腺皮质功能试验 糖耐量试验 肾小管排泌试验 药物浓度监测 ⑶ 急诊采血标本
⒉ 抗凝剂的使用:
⑴ 肝素抗凝: 肝素抑制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 是一种生理性抗凝剂,适用于绝大多数生化检 查。
㈡ 影响化验结果的因素: ⒈ 生理影响因素(个体差异) ⑴ 遗传因素:人种,民族,家族 ⑵ 生活习惯:居住条件,嗜好,饮食,激烈 运动,精神状态 ⑶ 环境因素:地区,海拔 ⑷ 时间:年龄因素 日内差异 季节差异 ⑸ 性别:男女差别 月经周期变化
年龄对生化指标的影响
2.检验标本采集和处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⑴ 体位 从站位 卧位 血液中化学成分测定值有下降趋势 钙 下降 4% ( 2-7 %) TP 下降 9% ( 7-10 %) Alb 下降 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2-14 %) Chol 下降 9% ( 5-15 %) TG 下降 10% ( 2-20 %) ALP 下降 9% ( 5-11 %) ALT 下降 7% ( 4-14 %) 采血时应保持体位的一致性 (2)止血带的使用:系止血带三分钟后 Alb,ALP,钙,AST,Chol,铁等浓度升高 5-10 %。
《诊断性试验》PPT课件
病例组: 不同病情(轻、中、重) 不同病程(早、中、晚) 不同类型(典型与非典型) 不同临床表现(有或无并发症)
对照组: 选自其他病例,特别是无该病,但易于混淆的
病例,在试验的初级阶段也可选正常人作为对照
整理课件
7
三、样本含量估计
由预试验结果建立四格表
诊断性
金标准
试验 有病(+) 无病(-)
+
a
b
包括:基因诊断、病理学诊断、外科手术探 查、特殊影像诊断、放射性标记扫描、感染部位 分泌物的微生物培养、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及其抗 体的检测、长期临床随访所获得的肯定诊断等。
整理课件
5
二、对象的选择和分组
研究 对象
金标准
病例 对照
筛选试验:研究对象为人群 临床诊断试验:研究对象可来自病例
整理课件
6
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Kappa=
n a d a b a c c d b d n 2 a b a c c d b d
(12-13)
整理课件
35
三、常用评价指标间的关系
灵敏度与漏诊率的关系 Se与β二者的和为1,β愈小,Se越高
特异度与误诊率的关系 Sp与α二者的和为1,α愈小,Sp越高
整理课件
Sp= d/(b+d)
整理课件
15
、评价诊断试验真实性的指标
3. 误诊率(misdiagnosis rate)
亦称假阳性率(α),理想的α=0。
α=b/(b+d)100%=100% - Sp
(12-4)
4. 漏诊率(misseddiagnosis rate)
亦称假阴性率(β)。理想的β=0
β=c/(a+c)100%=100%-Se
实验室诊断教学课件ppt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图像识别
利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对医学影像等图像进行自动分析 ,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数据挖掘
通过对大量医学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发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 预测模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预见性。
自动化流程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实验室检测流程的自动化,包括样本处 理、数据分析、结果报告等环节,提高诊断效率。
实验室检查
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尿糖、血脂、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糖尿病 对全身器官的影响情况。
治疗建议
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 动治疗等。
肝硬化的实验室诊断
1 2
诊断指标
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的主要表现 ,可通过肝功能检查、超声检查等进行诊断。
实验室检查
包括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检 查,以了解肝硬化对全身器官的影响情况。
06
实验室诊断教学总结与展望
总结重点难点
掌握实验原理
学生应充分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这是理解和操 作实验的基础。
正确操作仪器
熟悉并掌握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是保证实 验顺利进行的关键。
合理使用试剂
了解试剂的性质和作用,是正确使用试剂和保证 实验结果准确的前提。
学生能力提升计划
增强实践能力
通过多做实验,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检测免疫球蛋白G、A、M等指标,评估体液免疫功能。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检测CD4+、CD8+等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比例,评估细胞免 疫功能。
自身抗体检测
检测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等,辅助诊断自 身免疫性疾病。
03
常见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实验诊断学PPT诊断血液学课件
①红细胞生成减少。②红细胞破坏过多。③急、慢 性失血。
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
1.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MDS等。 2.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包括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和巨幼红 细胞贫血。 3.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害,如骨髓病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癌转移、骨髓纤 维化等引起的贫血为骨髓病性贫血)。 4.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如继发性贫血(肾病、肝病、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 等,这些疾病均可抑制骨髓增殖,尤其对红系抑制等)。
>170g/L >160g/L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增多因素
1.RBC/Hb相对性增多: 由于RBC增高和Plasma↓
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 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等。
2. RBC/Hb绝对性增多:
根据有无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原发性单纯 红细胞增多症。前者为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所致 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后者为单独红系增生。
ESR↑ ③组织损随晚期肿瘤出现 ,明显增快提示肿瘤转移。
⑤高球蛋白血症: ESR↑可>100/h,见于 MM和巨球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时清蛋白 丢失,球蛋白相对增高。
⑥其他 :贫血,<90g/L时, ESR↑伴有胆固 醇↑疾病, ESR↑
MCH = Hb / RB参考值:成人 26~33 pg ,儿童35~42 pg
2.红细胞平均参数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ell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指单位容积
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以g/L为单位
MCHC = Hb / HCT 参考值:成人320~360g/L,儿童320~360g/L
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红细胞生成减少
1.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MDS等。 2.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包括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和巨幼红 细胞贫血。 3.骨髓被异常组织侵害,如骨髓病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癌转移、骨髓纤 维化等引起的贫血为骨髓病性贫血)。 4.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如继发性贫血(肾病、肝病、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 等,这些疾病均可抑制骨髓增殖,尤其对红系抑制等)。
>170g/L >160g/L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增多因素
1.RBC/Hb相对性增多: 由于RBC增高和Plasma↓
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 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等。
2. RBC/Hb绝对性增多:
根据有无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原发性单纯 红细胞增多症。前者为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所致 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后者为单独红系增生。
ESR↑ ③组织损随晚期肿瘤出现 ,明显增快提示肿瘤转移。
⑤高球蛋白血症: ESR↑可>100/h,见于 MM和巨球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时清蛋白 丢失,球蛋白相对增高。
⑥其他 :贫血,<90g/L时, ESR↑伴有胆固 醇↑疾病, ESR↑
MCH = Hb / RB参考值:成人 26~33 pg ,儿童35~42 pg
2.红细胞平均参数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ell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指单位容积
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以g/L为单位
MCHC = Hb / HCT 参考值:成人320~360g/L,儿童320~360g/L
《实验诊断学》课件
02
加大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03
加强临床医学、实验室医学、基础医学等多学科的协作,共同提高实验诊断学的水平。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补体检测
辅助诊断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因子检测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
肿瘤标志物检测
辅助诊断恶性肿瘤。
01
02
04
03
04
CHAPTER
实验诊断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
通过检测病原体、抗体或抗原,对感染性疾病进行确诊。例如,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以诊断乙肝。
肿瘤性疾病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等方法,对肿瘤性疾病进行诊断和分期。例如,检测癌胚抗原(CEA)以诊断结直肠癌。
流行病学调查
05
CHAPTER
实验诊断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
1
2
3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研究的深入,实验诊断学将更加精准,能够提供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精准医疗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实验诊断学中的应用将逐渐普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智能化诊断
随着传感器和生物芯片技术的发展,实验诊断学将实现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预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代谢性疾病
通过对血液、尿液等标本进行生化检测,对代谢性疾病进行诊断和监测。例如,检测血糖和胰岛素以诊断糖尿病。
通过常规的生化、免疫和影像学检查,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定期健康体检
对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针对性筛查,如对家族遗传史的人群进行相关基因检测。
高危人群筛查
通过大规模的筛查和监测,了解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传播情况,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人卫版第九版实验诊断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课件PPT
PAP。 (二)易栓症
包括易引起血栓栓塞的抗凝因子缺陷、凝血因子缺陷、纤溶因子缺陷以及代谢障碍等疾病。常见易栓症 可应用蛋白C及抗凝血酶的相关检测联合基因分析确定(quèdìng)其病因。 (三)动/静脉血栓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四、DIC项目的选择(xuǎnzé)与应用
(一)临床诊断
第三章
血栓 与止血检测 (xuèshuān)
第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一节 血管(xuèguǎn)壁检测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jiǎn cè)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第四节 抗凝系统监测
第二页,共三十八页。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jiǎn cè)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第七节 血弹力图检测
第八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xuǎnzé)和应用
一、筛 检 试 验
1.血浆(xuèjiāng)D-二聚体测定 2.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二、诊 断 试 验
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测定 2.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3.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yìzhì)物-1活性测定 4.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5.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
(六)血浆血栓烷B2测定(TXB2)
TXB2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较TXA2更稳定的产物之一,有促血管收缩和促血 小板聚集的作用。TXA2与PGI2具有平衡作用。
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jiǎn cè)
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一、筛 检 试 验
(一)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包括易引起血栓栓塞的抗凝因子缺陷、凝血因子缺陷、纤溶因子缺陷以及代谢障碍等疾病。常见易栓症 可应用蛋白C及抗凝血酶的相关检测联合基因分析确定(quèdìng)其病因。 (三)动/静脉血栓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四、DIC项目的选择(xuǎnzé)与应用
(一)临床诊断
第三章
血栓 与止血检测 (xuèshuān)
第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一节 血管(xuèguǎn)壁检测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jiǎn cè)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第四节 抗凝系统监测
第二页,共三十八页。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jiǎn cè)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第七节 血弹力图检测
第八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xuǎnzé)和应用
一、筛 检 试 验
1.血浆(xuèjiāng)D-二聚体测定 2.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二、诊 断 试 验
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测定 2.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3.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yìzhì)物-1活性测定 4.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5.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
(六)血浆血栓烷B2测定(TXB2)
TXB2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较TXA2更稳定的产物之一,有促血管收缩和促血 小板聚集的作用。TXA2与PGI2具有平衡作用。
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jiǎn cè)
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一、筛 检 试 验
(一)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诊断学(实验)问诊PPT课件
病变部位
病变部位不同,需要选择的辅助检查项目也不同,如肺部病变可能需要进行X线胸片、CT 等检查,而脑部病变可能需要进行MRI、脑电图等检查。
检查目的
辅助检查项目的选择还需考虑检查目的,如为了明确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监测治疗 效果等。
辅助检查项目选择依据
疑似诊断
根据患者的疑似诊断,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项目,如疑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 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
01
02
03
04
胸部
检查胸廓形状、呼吸运动、心 尖搏动及心音等。
腹部
检查腹部外形、压痛、反跳痛 及肝脾大小等。
脊柱与四肢
检查脊柱弯曲度、四肢关节活 动度及肌张力等。
神经系统
检查意识状态、语言功能、感 觉及运动功能等。
重点查体内容
01
02
03
04
胸部
检查胸廓形状、呼吸运动、心 尖搏动及心音等。
腹部
检查腹部外形、压痛、反跳痛 及肝脾大小等。
断信息。
记录技巧
准确记录患者的陈述, 包括症状、病史、家族 史等,便于后续分析和
诊断。
问诊中注意事项
避免主观臆断
医生在问诊过程中应保持客观 态度,避免根据主观印象做出
诊断。
注意患者隐私保护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应尊重患 者隐私权,不泄露患者个人信 息和病情。
避免误导性提问
医生在提问时应避免使用具有 误导性的问题,以免影响患者 的回答和诊断结果。
01
02
03
疼痛性质
胀痛、刺痛、灼痛、绞痛 等,不同性质疼痛对应的 可能疾病。
疼痛部位
头痛、胸痛、腹痛、关节 痛等,各部位疼痛的常见 原因。
问诊要点
病变部位不同,需要选择的辅助检查项目也不同,如肺部病变可能需要进行X线胸片、CT 等检查,而脑部病变可能需要进行MRI、脑电图等检查。
检查目的
辅助检查项目的选择还需考虑检查目的,如为了明确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监测治疗 效果等。
辅助检查项目选择依据
疑似诊断
根据患者的疑似诊断,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项目,如疑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 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
01
02
03
04
胸部
检查胸廓形状、呼吸运动、心 尖搏动及心音等。
腹部
检查腹部外形、压痛、反跳痛 及肝脾大小等。
脊柱与四肢
检查脊柱弯曲度、四肢关节活 动度及肌张力等。
神经系统
检查意识状态、语言功能、感 觉及运动功能等。
重点查体内容
01
02
03
04
胸部
检查胸廓形状、呼吸运动、心 尖搏动及心音等。
腹部
检查腹部外形、压痛、反跳痛 及肝脾大小等。
断信息。
记录技巧
准确记录患者的陈述, 包括症状、病史、家族 史等,便于后续分析和
诊断。
问诊中注意事项
避免主观臆断
医生在问诊过程中应保持客观 态度,避免根据主观印象做出
诊断。
注意患者隐私保护
在问诊过程中,医生应尊重患 者隐私权,不泄露患者个人信 息和病情。
避免误导性提问
医生在提问时应避免使用具有 误导性的问题,以免影响患者 的回答和诊断结果。
01
02
03
疼痛性质
胀痛、刺痛、灼痛、绞痛 等,不同性质疼痛对应的 可能疾病。
疼痛部位
头痛、胸痛、腹痛、关节 痛等,各部位疼痛的常见 原因。
问诊要点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四 实验步骤:
1.取试管1支,加红细胞稀释1.99ml。
2.消毒皮肤,用采血针刺破皮肤,使血液自动流 出,拭去第一滴血,用一次性微量吸管准确取血 10微升。
3.去管尖外部余血,轻轻注入红细胞稀释液底
部,再吸取上层稀释液清洗吸管2-3次,立即摇匀。
4.倾斜试管用小玻棒沾取红细胞悬液,注入血细 胞计池内,要求一次充好,不要产生气泡。静置 2-3分钟,使红细胞完全沉降。
瑞氏染色外周血五种白细胞形态特征:
细胞类型
中性杆状核 粒细胞
大小 (µm)
10~15
外形弯曲呈腊肠样, 深紫红色
两端钝圆
粗糙
细胞质 着色 淡橘红色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 四步骤:1.以2%冰乙酸溶液为白细胞计数稀 释液,用吸管准确吸取稀释液 0.38ml,置于 清洁干燥的小试管中。
• 2.毛细血管采血法:用微量吸管采血至20微升 处,擦去管尖外围多余的血液,将管内血液 迅速注入试管底部,并用上清液将管内残存 血液洗净,立即混匀。待液体呈褐色后,再 振荡均匀,用小玻棒取此液注入计数池内, 静置2-3分钟。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四 实验步骤:1.血涂片制备-- 取末梢血一滴,置于载玻片一端,将 推片的一端,放在血滴前面,逐渐后移接触血滴,血滴好沿推片散 开,然后使推片与载玻片间成30°~45°夹角,平稳向前推动至载玻 片的另一端,玻片上便留下一均匀薄层血膜,自然干燥。
2. 染色--①将干燥后的血膜片置于染色架上。
• 2.小试管、计数板一定要清洁,以免杂质、 微粒等被误认为细胞。
• 3.一定要待稀释液转化为棕褐色后方可进行 计数,此时红细胞已完全破坏,否则可因红 细胞残留而干扰计数,使结果偏高。
九思考题: 白细胞总数增多的临床意义?
•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 式中:
• ×5: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换算为1个大方
•
格内红细胞数
• ×10:1个大方格容积(0.1微升)换算成1微升
• ×106:1微升换算为1升
• ×200:血液稀释倍数
• 六 实验报告方式:△.△△×1012/L
• 七 正常参考值: 成年男性:4.00-5.50×1012/L
•
成年女性:3.50-5.00×1012/L
• 3.用低倍镜计数四角的四个大方格内的白细 胞数(N)。
• 压线细胞计数原则: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
右。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五 计算:
• 四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数(N) (N)/4×10×20×106=白细胞数/升
• 式中:四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4,算出
• 每个大方格(即0.1微升)内白细胞平均数。
•
②用瑞氏染液3~5滴,覆盖整个血膜,固定细胞0.5~1min。
③滴加等量或稍多的缓冲液于血膜上,用吸球将其吹匀,染色5~ 10min。
④平放玻片,用流水从玻片的一侧冲去染液,待血片自然干燥或用滤 纸吸干,即可镜检。
3.镜检--在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着色情况,然后选择血涂片体尾交界部 染色良好的区域滴加一滴香柏油,在油镜下按一定的方向顺序对所 见到的每一个白细胞进行分类,既不得重复亦不遗漏,共计数100 个白细胞。求出各类白细胞实所验诊占断实的验课百课分件 率。
实验二 红细胞计数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 一 实验目的:掌握红细胞计数原理和方法, 熟悉红细胞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二 实验原理:用红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 倍数,置于血细胞计数板内,于显微镜下计数 一定体积内的红细胞数,然后 再计算出每升 血液内的红细胞数。
三 实验器材和试剂: 红细胞稀释液(0.85%NaCl)、显微镜、 小试管、 细胞计数板、盖玻片、微量吸管、 试管架、采血针、小 玻棒、75%酒精棉球、 小纱布、消毒干棉球、报告单。
•
新实验生诊断儿实验:课课6件.00-7.00×1012/L
八 注意事项: 1.显微镜物镜接近计数板时应注意,勿损坏计数
板及镜头。 2.计数时进入显微镜的光线要适中,否则不易找
到方格。计数池内的细胞分布要均匀,各中方 格的细胞相差不应超过±10%,否则重新计数。 3.试管、计数板须清洁,以免杂质、微粒等被误 认为红细胞。 4.稀释倍数要准确。 5.计数完毕后,用清水将计数盘和盖玻片冲洗干 净,待干后备用。
5.将计数板置于显微镜下用 高倍镜计数中央大方
格红细胞计数区四个角和中间的一个中方格共5
个中方格内 的红细胞。凡压在中方格边缘上的
红细胞,以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进行
计数。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 五 计算
• R(五个中方格内RBC数)
R×5×10×106×200= △.△△×1012个/升
九 思考题: 1.计数不准确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2.红细胞数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实验三 白细胞分类计数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一 实验目的:掌握白细胞分类计数原理和方法,熟 悉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二 实验原理:白细胞的胞质、胞核和胞桨颗粒等含 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其与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不同。 经染色后能着上不同的颜色,根据颜色的差异,可 将白细胞区别并进行分类计数。 三 实验器材和试剂:显微镜 擦镜纸 75 %酒精 推玻片 吸水纸 消毒干棉球 载玻片 染色架 瑞氏染色液 采血针 香柏油 缓冲液 吸球 二甲苯
×10 把0.1微升换算为1微升。
•
×20 为血液稀释倍数。
•
×106 将1微升换算为1L。
六 参考值 : 成人 (4~10)×109/L
•
6个月至2岁婴儿(11~12)×109/L
•
新生实儿验诊断实(验课1课件5~20)×109/L
八注意事项:
• 1.稀释倍数一定要准确(包括采血量和加稀 释液量)。
实验一 白细胞计数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 一目的:熟悉白细胞计数方法,掌握白细 胞计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 二原理:用2%稀醋酸(冰乙酸)作白细胞计 数稀释液,可使红细胞溶解,留下白细胞,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一定体积中的白细胞 数,计算出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
• 三器材:白细胞稀释液、显微镜、计数板、 采血针、小玻棒、小试管、试管架、微量 吸管、小纱布、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 球
四 实验步骤:
1.取试管1支,加红细胞稀释1.99ml。
2.消毒皮肤,用采血针刺破皮肤,使血液自动流 出,拭去第一滴血,用一次性微量吸管准确取血 10微升。
3.去管尖外部余血,轻轻注入红细胞稀释液底
部,再吸取上层稀释液清洗吸管2-3次,立即摇匀。
4.倾斜试管用小玻棒沾取红细胞悬液,注入血细 胞计池内,要求一次充好,不要产生气泡。静置 2-3分钟,使红细胞完全沉降。
瑞氏染色外周血五种白细胞形态特征:
细胞类型
中性杆状核 粒细胞
大小 (µm)
10~15
外形弯曲呈腊肠样, 深紫红色
两端钝圆
粗糙
细胞质 着色 淡橘红色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 四步骤:1.以2%冰乙酸溶液为白细胞计数稀 释液,用吸管准确吸取稀释液 0.38ml,置于 清洁干燥的小试管中。
• 2.毛细血管采血法:用微量吸管采血至20微升 处,擦去管尖外围多余的血液,将管内血液 迅速注入试管底部,并用上清液将管内残存 血液洗净,立即混匀。待液体呈褐色后,再 振荡均匀,用小玻棒取此液注入计数池内, 静置2-3分钟。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四 实验步骤:1.血涂片制备-- 取末梢血一滴,置于载玻片一端,将 推片的一端,放在血滴前面,逐渐后移接触血滴,血滴好沿推片散 开,然后使推片与载玻片间成30°~45°夹角,平稳向前推动至载玻 片的另一端,玻片上便留下一均匀薄层血膜,自然干燥。
2. 染色--①将干燥后的血膜片置于染色架上。
• 2.小试管、计数板一定要清洁,以免杂质、 微粒等被误认为细胞。
• 3.一定要待稀释液转化为棕褐色后方可进行 计数,此时红细胞已完全破坏,否则可因红 细胞残留而干扰计数,使结果偏高。
九思考题: 白细胞总数增多的临床意义?
•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 式中:
• ×5: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换算为1个大方
•
格内红细胞数
• ×10:1个大方格容积(0.1微升)换算成1微升
• ×106:1微升换算为1升
• ×200:血液稀释倍数
• 六 实验报告方式:△.△△×1012/L
• 七 正常参考值: 成年男性:4.00-5.50×1012/L
•
成年女性:3.50-5.00×1012/L
• 3.用低倍镜计数四角的四个大方格内的白细 胞数(N)。
• 压线细胞计数原则: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
右。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五 计算:
• 四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数(N) (N)/4×10×20×106=白细胞数/升
• 式中:四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4,算出
• 每个大方格(即0.1微升)内白细胞平均数。
•
②用瑞氏染液3~5滴,覆盖整个血膜,固定细胞0.5~1min。
③滴加等量或稍多的缓冲液于血膜上,用吸球将其吹匀,染色5~ 10min。
④平放玻片,用流水从玻片的一侧冲去染液,待血片自然干燥或用滤 纸吸干,即可镜检。
3.镜检--在低倍镜下观察细胞着色情况,然后选择血涂片体尾交界部 染色良好的区域滴加一滴香柏油,在油镜下按一定的方向顺序对所 见到的每一个白细胞进行分类,既不得重复亦不遗漏,共计数100 个白细胞。求出各类白细胞实所验诊占断实的验课百课分件 率。
实验二 红细胞计数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 一 实验目的:掌握红细胞计数原理和方法, 熟悉红细胞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二 实验原理:用红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 倍数,置于血细胞计数板内,于显微镜下计数 一定体积内的红细胞数,然后 再计算出每升 血液内的红细胞数。
三 实验器材和试剂: 红细胞稀释液(0.85%NaCl)、显微镜、 小试管、 细胞计数板、盖玻片、微量吸管、 试管架、采血针、小 玻棒、75%酒精棉球、 小纱布、消毒干棉球、报告单。
•
新实验生诊断儿实验:课课6件.00-7.00×1012/L
八 注意事项: 1.显微镜物镜接近计数板时应注意,勿损坏计数
板及镜头。 2.计数时进入显微镜的光线要适中,否则不易找
到方格。计数池内的细胞分布要均匀,各中方 格的细胞相差不应超过±10%,否则重新计数。 3.试管、计数板须清洁,以免杂质、微粒等被误 认为红细胞。 4.稀释倍数要准确。 5.计数完毕后,用清水将计数盘和盖玻片冲洗干 净,待干后备用。
5.将计数板置于显微镜下用 高倍镜计数中央大方
格红细胞计数区四个角和中间的一个中方格共5
个中方格内 的红细胞。凡压在中方格边缘上的
红细胞,以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进行
计数。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 五 计算
• R(五个中方格内RBC数)
R×5×10×106×200= △.△△×1012个/升
九 思考题: 1.计数不准确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2.红细胞数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实验三 白细胞分类计数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一 实验目的:掌握白细胞分类计数原理和方法,熟 悉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二 实验原理:白细胞的胞质、胞核和胞桨颗粒等含 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其与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不同。 经染色后能着上不同的颜色,根据颜色的差异,可 将白细胞区别并进行分类计数。 三 实验器材和试剂:显微镜 擦镜纸 75 %酒精 推玻片 吸水纸 消毒干棉球 载玻片 染色架 瑞氏染色液 采血针 香柏油 缓冲液 吸球 二甲苯
×10 把0.1微升换算为1微升。
•
×20 为血液稀释倍数。
•
×106 将1微升换算为1L。
六 参考值 : 成人 (4~10)×109/L
•
6个月至2岁婴儿(11~12)×109/L
•
新生实儿验诊断实(验课1课件5~20)×109/L
八注意事项:
• 1.稀释倍数一定要准确(包括采血量和加稀 释液量)。
实验一 白细胞计数
实验诊断实验课课件
• 一目的:熟悉白细胞计数方法,掌握白细 胞计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 二原理:用2%稀醋酸(冰乙酸)作白细胞计 数稀释液,可使红细胞溶解,留下白细胞,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一定体积中的白细胞 数,计算出每升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
• 三器材:白细胞稀释液、显微镜、计数板、 采血针、小玻棒、小试管、试管架、微量 吸管、小纱布、75%酒精棉球、消毒干棉 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