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课件 全套
合集下载
诊 断 学_【PPT课件】
(二)诊断学的学习要领
强调:诊断学课程中所涉及的诊断,与临床医学各 科对疾病的诊断有着一定的区别。
例如内科学对疾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因、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其他器械检查或特殊检查结果的特点, 应用正确的临床思维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和鉴别, 最后提出比较符合患者客观征象的临床诊断。
学习诊断学的医学生,不能要求达到掌握诊断内科 疾病一样,那么,势必会造成脱离实际,不但诊断 不了疾病,而且会影响对物理检查和一般化验检查 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
(二)诊断学的学习要领
提示:
某些局限于系统器官的疾病可有全身性的 临床表现。而某些全身性的疾病也可反映 出某局部器官的临床征象。(举例)
学习诊断学需掌握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 并结合病史分析才可能发现重要的线索。
(举例)
(二)诊断学的学习要领
例如问诊时患者诉头痛,那么必须注意该症状是 否由于工作紧张,睡眠不足所致的大脑生理功能 紊乱,或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抑或由于颅内 炎症或肿瘤等病变导致的颅内压力升高和脑水肿 引起。
4、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xamination) 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
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 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 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 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 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一)诊断学的内容
5.辅助检查(assistant examination) 如心电图、肺功能和各种内镜检查,以
(一)诊断学的内容
1、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即问诊 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 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许多疾病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配合系统 的体格检查,即可提出初步诊断(primary diagnosis)。
中医诊断学完整ppt课件
• 舌苔黄而腻,多属湿热内蕴、痰饮化热、食积热腐; • 舌苔黄而滑,多属阳虚寒湿,痰饮化热,复感湿热。
ppt精选版
36
(3)灰黑苔
• 浅黑苔即称为“灰苔”;
• 深灰苔即称为“黑苔”。
• 舌苔灰黑而干 ── 主里热之重证 ── 多因里热已 极,热炽津伤所致。
• 舌苔灰黑而润 ── 主里寒之重证 ── 多因阳虚寒 极,痰饮寒湿内阻所致。
• 痿软舌: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已极。 • 颤动舌:虚损、动风 • 短缩舌——病情危重
ppt精选版
34
舌态
临床意义
•为热入心包、热盛伤阴或风痰阻络
强硬
•若舌强而色红绛少津者,为热盛;若伴神昏者,为热入心包;
热痰风 •若舌胖苔腻而强硬者,为痰浊阻络;
•若突然舌强语言謇涩,伴肢体麻木、眩晕者,为中风先兆
血虚
• 目昏:视物昏暗,模糊不清。 • 雀盲: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视物不清。
ppt精选版
13
问睡眠
• 失眠 (1)实证:胆郁痰扰或食滞内停 (2)虚证:心肾不交或心脾两虚 • 嗜睡 ➢痰湿内盛或阳虚阴盛 ➢精神极度疲惫,欲睡而非睡,似睡而非睡,
肢冷脉微者,系心肾阳衰,阴寒内盛
ppt精选版
14
类型 症状表现
中医诊断学
ppt精选版
1
问诊
• 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ppt精选版
2
问寒热
1.恶寒发热
• 概念 病人恶寒发热同时出现,多见外感 表证
(1)恶寒重发热轻——风寒表证 (2)发热重恶寒轻——风热表证 (3)发热轻而恶风——伤风表证
ppt精选版
36
(3)灰黑苔
• 浅黑苔即称为“灰苔”;
• 深灰苔即称为“黑苔”。
• 舌苔灰黑而干 ── 主里热之重证 ── 多因里热已 极,热炽津伤所致。
• 舌苔灰黑而润 ── 主里寒之重证 ── 多因阳虚寒 极,痰饮寒湿内阻所致。
• 痿软舌:气血俱虚;热灼津伤;阴亏已极。 • 颤动舌:虚损、动风 • 短缩舌——病情危重
ppt精选版
34
舌态
临床意义
•为热入心包、热盛伤阴或风痰阻络
强硬
•若舌强而色红绛少津者,为热盛;若伴神昏者,为热入心包;
热痰风 •若舌胖苔腻而强硬者,为痰浊阻络;
•若突然舌强语言謇涩,伴肢体麻木、眩晕者,为中风先兆
血虚
• 目昏:视物昏暗,模糊不清。 • 雀盲:白昼视力正常,每至黄昏视物不清。
ppt精选版
13
问睡眠
• 失眠 (1)实证:胆郁痰扰或食滞内停 (2)虚证:心肾不交或心脾两虚 • 嗜睡 ➢痰湿内盛或阳虚阴盛 ➢精神极度疲惫,欲睡而非睡,似睡而非睡,
肢冷脉微者,系心肾阳衰,阴寒内盛
ppt精选版
14
类型 症状表现
中医诊断学
ppt精选版
1
问诊
• 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麻痘惊疳全占验。
ppt精选版
2
问寒热
1.恶寒发热
• 概念 病人恶寒发热同时出现,多见外感 表证
(1)恶寒重发热轻——风寒表证 (2)发热重恶寒轻——风热表证 (3)发热轻而恶风——伤风表证
诊断总论PPT精选课件
能替代问诊。
4、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
医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或简单的辅助工具(如听诊
器、叩诊锤等)对病人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系统的
检查。
•
是在问诊基础上进行的全面而又有重点的体格检
查检。
•
体格检查是揭示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
方法 。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准确深入的病史在 50~60%情况下可帮助医生作出初 步诊断或指明诊断方向。
不详细、不确切、不真实的病史可以对诊断起误导作 用。
病史采集注意事项:
1.对患者态度和蔼,体贴关心,友善同情。 2.首先进行一般性提问,问题要简单明确、易答,消除患
者的陌生、恐惧心理。
3.从主诉开始,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逐 步深入。
5、要有扎实的基础:生理学、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等;
6、要注意不断积累临床经验。
四. 建立和完善正确的诊断思维
首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 应考虑当地流行和发生的传染病和地
方病; 一元论:尽可能用一种病解释; 首先考虑器质性疾病; 首先考虑可治性疾病; 实事求是对待客观现象。
临床诊断思维误区:
注意对象和语言; 取得病人的信赖。 ➢ 服务第一, 在服务中学习。 ➢ 学会与特殊病人交流:难言之隐,心理创伤,
精神障碍,怀疑与抵触情绪。
2. 症 状 学
➢ 了解各系统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 ➢ 了解常见症状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 牢记症状七要素,掌握问诊方法与要点。
必须牢记,每种症状和每个病人都是高度个性 化的。同一症状在不同疾病和不同阶段中的表 现有各自的特点。临床学习的要旨,就是要把握 症状和疾病的特殊性,从特殊性入手对症状和疾 病进行理解和探索;这样的理念和工作习惯,必 须从诊断学开始培养。
4、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
医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或简单的辅助工具(如听诊
器、叩诊锤等)对病人进行细致的观察和系统的
检查。
•
是在问诊基础上进行的全面而又有重点的体格检
查检。
•
体格检查是揭示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
方法 。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准确深入的病史在 50~60%情况下可帮助医生作出初 步诊断或指明诊断方向。
不详细、不确切、不真实的病史可以对诊断起误导作 用。
病史采集注意事项:
1.对患者态度和蔼,体贴关心,友善同情。 2.首先进行一般性提问,问题要简单明确、易答,消除患
者的陌生、恐惧心理。
3.从主诉开始,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逐 步深入。
5、要有扎实的基础:生理学、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解剖学等;
6、要注意不断积累临床经验。
四. 建立和完善正确的诊断思维
首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 应考虑当地流行和发生的传染病和地
方病; 一元论:尽可能用一种病解释; 首先考虑器质性疾病; 首先考虑可治性疾病; 实事求是对待客观现象。
临床诊断思维误区:
注意对象和语言; 取得病人的信赖。 ➢ 服务第一, 在服务中学习。 ➢ 学会与特殊病人交流:难言之隐,心理创伤,
精神障碍,怀疑与抵触情绪。
2. 症 状 学
➢ 了解各系统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 ➢ 了解常见症状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 牢记症状七要素,掌握问诊方法与要点。
必须牢记,每种症状和每个病人都是高度个性 化的。同一症状在不同疾病和不同阶段中的表 现有各自的特点。临床学习的要旨,就是要把握 症状和疾病的特殊性,从特殊性入手对症状和疾 病进行理解和探索;这样的理念和工作习惯,必 须从诊断学开始培养。
临床医学课件--诊断学
叩诊
听诊
用手触摸病人的身体,感受温度、湿度、疼痛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
用手指敲击病人的身体,了解器官的相对位置和密度变化。
用听诊器听取病人的心音、呼吸音等,以判断器官功能状态。
一般体格检查的内容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频率和血压等,以了解病人的生命状态。
生命体征
观察皮肤颜色、湿度、温度和淋巴结大小、分布等,以判断疾病情况。
X光检查广泛应用于骨折、肺部疾病、腹部疾病等领域。
03
CT检查对于观察器官、组织、血管等结构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CT检查
01
CT检查即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02
CT检查采用X射线束对人体进行扫描,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生成人体内部结构的二维图像。重要性源自定义与重要性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疾病发生的时间、诱因、症状、变化等。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液、尿液、粪便等生物样品进行化验检查,以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
借助X光、超声、CT等影像技术对体内结构进行观察。
体格检查
通过观察、触诊、叩诊、听诊等方法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
诊断学的基本内容
理论学习
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包括尿量、颜色、酸碱度、尿蛋白、尿糖等指标,可反映肾脏功能、泌尿系统感染等情况。
尿常规检查
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有助于诊断泌尿系统疾病。
尿沉渣检查
尿液培养可检测出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用于诊断泌尿系统感染。
尿培养
尿液检查
肝功能检查
通过检测肝脏分泌的酶类及蛋白质,评估肝脏功能及肝脏病变程度。
2023
临床医学课件--诊断学
诊断学总论ppt-PowerPointPresenta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头部
头发和头皮 头颅 颜面及其器官
❖眼
• 眼眉 • 眼睑 • 泪囊 • 结膜
•眼球:外形与运动
眼球突出:眼征 眼球下陷 眼球运动
• 巩膜 • 角膜
• 虹膜
• 瞳孔
形状 对光反射:直接 间接 集合反射
❖耳 ❖ 鼻 : 鼻窦
• 上颌窦 • 额窦 • 筛窦 • 蝶窦
❖口
意识状态
意识障碍:嗜睡、意识模糊、谵妄、 昏睡、昏迷
语调与语态
面容与表情
急性病容 慢性病容 肝病面容 肾病面容 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 粘液性水肿面容 肢端肥大症面容 苦笑面容 满月面容
贫血面容
二尖瓣面容 伤寒面容 面具面容
体位
自主体位 被动体位 强迫体位
强迫仰卧位 强迫俯卧位 强迫侧卧位 强迫坐位 强迫蹲位 强迫停立位 辗转体位 角弓反张位
非致热源性发热:
病因与分类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抗原-抗体反应 内分泌代谢障碍 皮肤散热减少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
发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体温上升期
❖ 叩诊音
• 清音 • 鼓音 • 过清音 • 浊音 • 实音
听诊
❖ 间接听诊法:听诊器 ❖ 直接听诊法
嗅诊
发 热 FEVER
中国医大二院内科 张咏言
概念
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 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 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正常体温调节
正常人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
姿势
步态
头部
头发和头皮 头颅 颜面及其器官
❖眼
• 眼眉 • 眼睑 • 泪囊 • 结膜
•眼球:外形与运动
眼球突出:眼征 眼球下陷 眼球运动
• 巩膜 • 角膜
• 虹膜
• 瞳孔
形状 对光反射:直接 间接 集合反射
❖耳 ❖ 鼻 : 鼻窦
• 上颌窦 • 额窦 • 筛窦 • 蝶窦
❖口
意识状态
意识障碍:嗜睡、意识模糊、谵妄、 昏睡、昏迷
语调与语态
面容与表情
急性病容 慢性病容 肝病面容 肾病面容 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 粘液性水肿面容 肢端肥大症面容 苦笑面容 满月面容
贫血面容
二尖瓣面容 伤寒面容 面具面容
体位
自主体位 被动体位 强迫体位
强迫仰卧位 强迫俯卧位 强迫侧卧位 强迫坐位 强迫蹲位 强迫停立位 辗转体位 角弓反张位
非致热源性发热:
病因与分类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抗原-抗体反应 内分泌代谢障碍 皮肤散热减少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临床表现
发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体温上升期
❖ 叩诊音
• 清音 • 鼓音 • 过清音 • 浊音 • 实音
听诊
❖ 间接听诊法:听诊器 ❖ 直接听诊法
嗅诊
发 热 FEVER
中国医大二院内科 张咏言
概念
当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 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 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正常体温调节
正常人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
姿势
步态
中医诊断学ppt课件完整版
口气
口臭多为胃热或食积;口淡多为胃寒或脾虚。
鼻气
鼻出臭气,多为肺胃热盛。
汗气
汗出腥膻,多为风湿热久蕴于肌肤;汗出臭 秽,多为瘟疫或暑热火毒炽盛。
二便气味
大便酸臭难闻,多属肠有郁热;小便臊臭, 多属湿热下注。
闻诊注意事项
注意听声音的高低、 强弱、清浊、缓急等 变化。
结合望、问、切三诊 综合分析判断病情。
气血津液失调辨证方法论述
气血津液失调
指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的亏损及其生理功能异常所产生的病理变化。其临床表现较 为复杂,可见于多个脏腑系统,常见症状有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神疲乏力
等。
辨证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脉象等体征,结合病史和症状表现,综合分析判断气血津 液失调的类型和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问既往病史
包括患者过去患过的疾病、手术史、外伤史、过敏史等。这些 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背景,为诊断和治 疗提供参考。
个人生活史及家族史询问
个人生活史
包括患者的饮食起居、劳逸情况、情 志变化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 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可能的病因,为诊 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家族史
包括患者的家族成员中是否患有类似 疾病或遗传性疾病等。这些信息有助 于医生了解患者的遗传背景和可能的 病因,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指出按诊时需要注意的禁忌症和异常情况, 如患者疼痛、肿胀等反应的处理方式。
切诊综合应用举例
综合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将脉诊和按诊结果与其他四诊信息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举例说明
列举几个典型病例,让学生理解切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口臭多为胃热或食积;口淡多为胃寒或脾虚。
鼻气
鼻出臭气,多为肺胃热盛。
汗气
汗出腥膻,多为风湿热久蕴于肌肤;汗出臭 秽,多为瘟疫或暑热火毒炽盛。
二便气味
大便酸臭难闻,多属肠有郁热;小便臊臭, 多属湿热下注。
闻诊注意事项
注意听声音的高低、 强弱、清浊、缓急等 变化。
结合望、问、切三诊 综合分析判断病情。
气血津液失调辨证方法论述
气血津液失调
指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的亏损及其生理功能异常所产生的病理变化。其临床表现较 为复杂,可见于多个脏腑系统,常见症状有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神疲乏力
等。
辨证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脉象等体征,结合病史和症状表现,综合分析判断气血津 液失调的类型和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问既往病史
包括患者过去患过的疾病、手术史、外伤史、过敏史等。这些 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疾病背景,为诊断和治 疗提供参考。
个人生活史及家族史询问
个人生活史
包括患者的饮食起居、劳逸情况、情 志变化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 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可能的病因,为诊 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家族史
包括患者的家族成员中是否患有类似 疾病或遗传性疾病等。这些信息有助 于医生了解患者的遗传背景和可能的 病因,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指出按诊时需要注意的禁忌症和异常情况, 如患者疼痛、肿胀等反应的处理方式。
切诊综合应用举例
综合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如何将脉诊和按诊结果与其他四诊信息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举例说明
列举几个典型病例,让学生理解切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诊断学_培训课件
病情的开展与演变
主要病症的变化 新病症的出现
第十九页,共一百二十页。
问诊的内容(3.现病史)
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
主要病症的特点
病因与诱因 病情的开展与演变 伴随病症
诊治经过 病程中的一般情况(二便,食欲,睡眠等)
第二十页,共一百二十页。
伴随病症
是鉴别诊断的依据 可能的并发症 阴性表现的意义
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二十页。
重点问诊的方法
在全面问诊的根底上 针对就诊的最主要或“单个〞
问题 具病史资料分类和提出诊断假
设的能力 主要发生在急诊和门诊
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二十页。
重点问诊举例
黑便 消化系统
形成诊断 假设
对该系统的内容进行全面问诊
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二十页。
问诊inquiry
问诊的内容 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重点问诊的方法 特殊情况的问诊
充分
全面,系统,重点,标准和正确
按一定顺序进行
注意左右及相邻部位的对照检查 检查结束表示感谢
病情变化及时复查
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二十页。
体格检查的根本方法
视诊(Inspection) 触诊(Palpation) 叩诊(Percussion) 听诊(Auscultation) 嗅诊(Olfactory
2.病史分析 3.验证和修正诊断
第四页,共一百二十页。
诊断的步骤
1.病史搜集
病史采集(问诊) 体格检查
o 一般检查(全身状态,皮肤,淋巴结) o 各系统检查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器械,影像学)
2.病史分析 3.验证和修正诊断
第五页,共一百二十页。
问诊inquiry
是病史采集的主要手段 是诊治患者的第一步 全面系统的问诊和重点问
诊断学课件ppt
VS
详细描述
消化系统疾病可以分为胃炎、肠炎、肝炎 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又有其特定的症状 和体征。医生需要掌握这些疾病的分类和 鉴别诊断,以便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采 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总结词
通过观察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确定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详细描述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常见的症状包括心 悸、胸闷、胸痛等,体征包括心脏杂音、心律失常等,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
病理学诊断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对病理组织样本进行分析和学习,辅助病理 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分类。
05 诊断学实践与案例分析
临床病例的诊断思路与技巧
诊断步骤
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分析, 形成初步诊断。
诊断思维
培养逻辑推理、归纳演绎和临床判断能力,结合患者具体情况, 做出准确诊断。
等。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心血管疾病,并进一步确诊。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总结词
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
详细描述
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 、糖尿病等,病理生理机制涉及动脉粥样硬 化、心肌缺血等。了解这些病因和机制有助 于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 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呼吸系统疾病可以分为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不同类型,每种 类型又有其特定的症状和体征。医生需要掌握这些疾病的分类和鉴别诊断,以便 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
总结词
通过观察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确定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
详细描述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腹泻、 恶心等,体征包括腹部压痛、肝脾肿大等,辅助检查包括胃镜、肠镜、肝功能等。根据检查结果,医 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并进一步确诊。
中医诊断学(全套课件303P) ppt课件
复习思考:
1. 何谓“诊断”? 2. 中医诊断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3. 何谓诊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有哪三点? 5.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有哪三点? 6. 中医诊断的整体审察包括哪几方面的意思? 7. 为什么司外可以揣内?
第一章
望
诊
望诊的概念:Δ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气血 经络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色质变化等以 诊察病情的方法。 望诊的原理及意义:人体的外部表现可反映内在脏腑、气 血、经络、的病变。观察人的外部异常表现可诊察内在的病 变。“望而知之谓之神”。 望诊的注意事项:1.光线:以自然光线为好。 2.温度:适宜。
证
病 全过程本质 先辨病再辨证—— 先辨证再辨病——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能只辨证而忽 视辨病
时
代
姓 名
论 著
黄帝内经 难经
贡
为四诊奠定基础
献
公元五世纪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 西汉 东汉 东汉 西晋 隋代 南宋 元朝 金元 淳于意 张仲景 华佗 王叔和 巢元方 施发 敖氏 杜清碧 刘完素 李杲 伤寒杂病论 中藏经 脉经 诸病源候论 察病指南 点点金、金镜录 伤寒金镜录 素问玄机原病式 脾胃论
神乱鉴别表
型 类 表现 主病 病机 性质
焦 虑 恐惧
时时恐惧,焦虑 卑谍、脏躁 不安,心悸气促, 不敢独居。 狂躁妄动,胡言 狂病、外感 乱语,少寐多梦, 热病 打人骂詈,不避 亲疏。
心胆气虚,心神失 养。
虚证
狂 躁 不安
痰火扰心
阳证
淡 漠 痴呆
表情淡漠,神识 癫病、痴呆 痴呆,喃喃自语, 哭笑无常,悲观 失望。
春秋战国难经重视脉诊提出寸口诊法西汉淳于意创诊籍为后世病案奠基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开创辨证论治先河东汉华佗中藏经论证论脉论防治十分精要西晋王叔和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专著南宋施发察病指南诊法专著最早以图示脉发展简南宋施发察病指南诊法专著最早以图示脉元朝敖氏点点金金镜录论舌第一部专著杜清碧伤寒金镜录现存第一部论舌专著金元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诊病辨证重视病机李杲脾胃论辨脉重视四诊合参张从正儒门事亲主张从外知内朱丹溪格致余论重视症状的鉴别诊断明清叶天士温热论记载了丰富的温热病诊疗经验创立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吴鞠通温病条辨吴又可温疫论简史熟读叔如临证多神象等概念抽象诊病方法和辨证思维涉及阴阳五行精神气化等基本理论
诊断学总论-全.ppt
A、诊断学的内容
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 2 症状和体征(symptom and sign) 3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4 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 5 辅助检查(assistant examination)
Inspection
Inspection
触诊 (palpation)
医师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来
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 触诊的适用范围很广,尤以腹部检查更 为重要。
触诊方法
1.浅部触诊法(light palpation) 2.深部触诊法(deep palpation)
(1)深部滑行触诊法(deep slipping palpation) (2)双手触诊法 (bimanual palpation) (3)深压触诊法 (deep press palpation) (4)冲击触诊法 (ballottement)
B、问诊的内容
1、一般项目 (general date) 2、主诉(chief complaints) 3、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 4、既往史(past history) 5、系统回顾(review systems) 6、个人史(personal history) 7、婚姻史(marrital history) 8、月经史(menstrual history)生育史(childbearing history) 9、家族史(family history
第一篇
问
诊
问
A、问诊的重要性
诊
B、问诊的内容
C、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A、问诊的重要性
诊断学 PPT课件
6.职业 某些工种应写清楚从事工作的年限,可供诊断参考。如坑道作业和矿井工 作与矽肺等可能有关。
7.部别(或单位)、现住址也应详细准确,以便随访。 8.入院日期、病史记录日期 年、月、日,急诊或危重应注明时、分。
4
问诊内 容(主诉)
(二)主诉是感觉最明显、最痛苦的症状或体征,也是病
人就诊的主要原因。主诉记载应简练、扼要,用1~2句
1
第三章 临床诊断的种类、内容和格式
绪论
诊断学概述
诊断学(diagnostics)是应用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等 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达到正确认识健康与疾病的一门课程。诊
断学是一座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临床医学生过渡 到临床工作的基本基础和技能。
诊断学的内容
1. 问诊(即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
5、伴随症状 疾病的症状特征包括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如咳嗽与咳痰,发 热与寒战,腹痛与腹泻常伴随出现。如疟疾每一次发作常先有恶寒有战粟, 继则发热,最后出汗三个症状。如病人有两种以上疾病,则应按其疾病发生 前后描述。此外,某些疾病应该有而实际并未出现的一些重要症状,也应询 问清楚,并加以记录。例如 考虑为大叶性肺炎病人,未出现铁锈色痰,病 历中也应记录为无铁锈色痰,以资鉴别诊断。
1、肿瘤(tumor) 2、风湿病(rheumatism) 3、坏死物质(necro-substance):手术、外伤、出血、烧伤 4、其他(other):物理化学、甲亢、皮炎等。
不明原因的发热:往往诊断困难
诊断学
目录
第一篇 问诊
第一章 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第二章 问诊的内容
第三章 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第四章 常见症状
第二篇 体格检查
诊断学课件
04
诊断学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Chapter
提高诊断准确率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01
挑战
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提高诊断准确率一直是诊断学面临的难
题。
02 03
解决方案
采用多模态诊断方法,结合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和临床表现等多方面信 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加强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积累,提 高医生的判断能力。
提高医疗质量
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误诊和漏诊,降低医疗纠纷 和诉讼风险。
诊断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诊断
01
古代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症状、触摸体表等方式进行初步诊断。
近代诊断
02
随着医学技术和仪器的不断发展,近代医生开始使用更多的实
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现代诊断
03
现代医学技术和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诊断学进入了一
总结
通过多模态诊断方法和专业知识的积累,可以有效地提高诊断准确率, 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减少误诊率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误诊是指对疾病的错误诊断,可 能导致患者接受错误的治疗或延 误治疗时机。
解决方案
建立完善的诊断流程和质量控制 体系,确保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遵 循规范,减少主观性和个人经验 的干扰。同时,加强临床病理学 和组织学诊断的培训,提高病理 医生的诊断水平。
总结
通过建立罕见疾病诊疗中心和数据库、加强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以及开展临床研究,可 以有效地应对罕见疾病的挑战,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05
诊断学的前沿研究与未来发展
Chapter
人工智能在诊断学中的应用与前景
人工智能在诊断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分析、病理学诊断 、基因测序等方面,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Hale Waihona Puke 课程预习内容症状学——发热、水肿、呼吸困难
要用良心和尊严来行使我们的职业,对人 的生命,从其孕育开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
不允许宗教、国籍、政治派别或社会地位 来干扰我们的职责和与病人之间的关系。
有序地体格检查。
3. 熟悉血、尿、粪等常规项目实验室检查的
操作技术及常用临床检验项目的选择,检验 的目的和临床意义。了解现代自动化分析仪 器的操作程序及原理,了解实验结果对疾病
的诊断意义。
4. 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熟悉正常心
电图及异常心电图的图形分析。能辨认常
见异常心电图的改变。
5. 能将问诊和体格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
诊
断
Diagnostics
学
本课目的
明确诊断学是临床各课的基础,是基
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本课程内容是 临床各科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及基本技能。
本课重点
掌握各系统症状体征的发生、发展规律 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问诊、体检及缮写病史的基本技能。 熟悉心电图实验室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三、建立和完善正确的诊断思维
▲ 诊断正确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拥有正确的临床思维。
▲ 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
兴起,给传统的诊断学带来了新的变革。
▲ 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的结果作为临床制定
诊治指南的主要依据。 ▲ 可靠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结果 ▲ 荟萃分析(meta-analysis)
写出格式正确、文字通顺、表达清晰、字体
规范、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及表格病历。
6. 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 辅助检查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出 --- 诊断印象(impression )
--- 初步诊断( primary diagnosis)
复习思考题
⑴什么是临床诊断学? ⑵诊断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⑶如何学习诊断学?
▲ 会诊、咨询、讨论等起到互相启发、诱导和
取长补短的作用。
▲ 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再指导于临床
实践,使正确的诊断思维不断地建立和完善, 才能使诊断的失误减少到最少限度。
四、学习诊断学的要求
1.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能较 熟练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的内在联系 和临床意义。
2. 能以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
绪
论
诊断学
(diagnostics) 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是一门必修课。 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
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一、诊断学的内容
1.病史采集 2.症状和体征 3.体格检查 4.实验室检查
5.辅助检查
1.病史采集 (history taking)
▲ 必须强调
诊断学课程中所涉及的诊断,与临床 医学各科对疾病的诊断有着一定的区别。
发现、收集----症状和体征
综合、分析----客观的人体资料 概括----诊断依据 提出----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诊断
实验诊断重点应掌握实验项目选择原 则,实验结果分析,以指导疾病的诊断。
高、新技术的检查方法,不能取代问诊、一般
3.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 器具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揭 示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4.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
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 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
物理检查和常规的实验室检查,更不能取代临床医 生的诊断思维。 不进行成本-效益(cost-effective)分析,盲目追 求高新技术检查,这不仅会扰乱诊断思维,造成医
疗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可能使诊断陷入误区。
▲ 必须明确
临床医学为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不可能通过一次 学习即可立即掌握和应用,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和 不断训练,必须由学习诊断学开始,直至担任见习医生和 实习医生乃至住院医师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不断反 复和继续巩固。这样才是名副其实地使诊断学不仅成为奠 定学习内科学,诊断内科疾病的基础,而且也是学习临床 医学其他各专业课程的基石。
问诊(inquiry)-----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 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初步诊断 (primary diagnosis)
2.症状和体征
症状(symptom)-----是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 常的自身体验和感受。
体征(sign)-----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 觉到的改变。
(physical examination)方法
视诊----直观改变
触诊----特殊信息
叩诊----叩诊音的变化 听诊----真实音响
嗅诊----特殊气味
例如:
头痛---皮肤黄染---右上腹触及包块---罗音---区分:生理性、功能性、异常病理生 理改变 初步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
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症状
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5.辅助检查
(assistant examination )
心电图
肺功能
各种内镜 各种诊断操作技术
二、诊断学的学习要领
▲诊断学的任务
如何接触病人
如何通过问诊确切而客观地了解病情
如何正确地应用视、触、叩、听、嗅等物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