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合集下载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设计与辅助工序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设计与辅助工序
D 1(d13t2r2d)
4)拉深件底部孔距:
dd12r1t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设计和辅助工 序
4.2.3 拉深件的精度等级 主要指其横断面的尺寸精度;一般在IT13级
以下,不宜高于IT11级,高于IT13级的应增加整 形工序。
4.2.4 拉深件的材料 1)具有较大的硬化指数; 2)具有较低的径向比例应力σr/σb峰值; 3)具有较小的屈强比σs/σb; 4)具有较大的厚向异性指数r。
课后思考
1、阐述拉深模设计程序,与冲裁模设计程 序比较,在确定工艺方案时有什么区别?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设计和辅助工 序
4.2 审图与拉深工艺性分析
学习目标: 掌握拉深件的结构工艺性要求,了解拉深件在
公差、材料上的要求,掌握拉深件工序安排的一般 原则。
教学要求: 根据弯曲件的结构工艺性要求改善拉深件的结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设计和辅 助工序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设计和辅助工 序
概述 4.1 拉深模设计程序 4.2 审图与拉深工艺性分析 4.3 拉深件毛坯尺寸计算 4.4 圆筒形件拉深计算 4.5 拉深凸、凹模结构设计 4.6 拉深件成形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4.7 其它旋转体件的拉深 4.8 盒形件的拉深 4.9 其它拉深方法 4.10拉深次品分析拉深及工艺拉与拉深深模中具设的计和辅辅助助工 工序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设计和辅助工 序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设计和辅助工 序
案例分析: 带凸缘制件
壁厚成形零件的拉深工艺。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设计和辅助工 序
拉深件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设计和辅助工 序
拉深模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具设计和辅助工 序
播放动画
4.1
拉深模设计程序
审图 拉深工艺性分析 拉深工艺方案制定

模具设计与制造第7章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模具设计与制造第7章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有无明显缺陷。
尺寸测量
使用测量工具对拉深制品的尺 寸进行测量,以检查其是否符 合设计要求。
壁厚测量
使用壁厚测量仪对拉深制品的 壁厚进行测量,以检查其是否 均匀。
强度测试
对拉深制品进行拉伸或压缩试 验,以检测其力学性能是否满
足要求。
提高拉深制品质量的措施
选用优质材料
选用质量稳定、性能良好的材料,以提高拉深制品的基 本质量。
的强度和刚度等因素。
压力过大会导致工件破裂或模 具损坏,而压力过小则会导致
工件起皱或形状不规整。
压力控制需要与速度控制和温 度控制等参数进行协调,以确 保整个拉深过程的稳定性和可
靠性。
拉深工艺的速度控制
速度控制是拉深工艺中的另一 个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到工
件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速度控制需要考虑到工件的材 质、厚度、润滑条件以及模具
拉深工艺的应用领域
汽车行业
汽车覆盖件、油箱、仪 表盘等部件的制造。
家用电器行业
电子行业
航空航天行业
空调、冰箱、洗衣机等 产品的外壳和内部零件
的制造。
手机、电脑等产品的外 壳和内部结构件的制造。
飞机蒙皮、机身部件等 高精度、高质量要求的
零件的制造。
拉深工艺的发展趋势
高精度、高质量
柔性化、个性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拉深工艺的精度和 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高精度、高质 量的模具和加工设备成为发展的趋势。
破裂。
凸模设计
凸模的作用是将材料拉入凹模, 因此需要具有足够的刚性和强度。 凸模的直径应与凹模相匹配,以
保持适当的间隙。
压边圈设计
压边圈的作用是控制材料流动, 防止材料起皱。压边圈的宽度和 重量应适中,以确保压力均匀。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拉深工艺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方法,用于将平面金属材料加工成具有凹凸形状的器件或零件。

它通常涉及到将金属板材通过拉伸的方式使其变形,以达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而拉深模具则是用于支撑和引导金属板材在拉深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工具。

拉深工艺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材料的性质、板材的厚度和尺寸、拉深的形状和深度等。

首先,根据所需拉深的形状设计模具的结构和形状,并确定所需的深度和尺寸。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参数,以确保金属材料在拉深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并且不会发生过度拉伸、断裂或破裂。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加工效率和成本等因素,以优化拉深工艺的设计。

拉深模具的设计是实现拉深工艺的关键。

它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导柱、导套、导向装置、弹簧等。

上模板和下模板是用于支撑金属板材并施加压力的主要部分,它们的形状和结构决定了拉深的形状和深度。

导柱和导套用于引导上模板的移动,以确保拉深的精度和稳定性。

导向装置用于确保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对位精度,避免偏移和倾斜。

而弹簧则用于提供足够的弹性力,以使上模板在拉深过程中能够平稳地移动。

在拉深模具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

首先,需要进行模具的结构和形状设计,确保其能够满足所需拉深的形状和深度。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以确保模具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

同时,还需要进行模具的冷却设计,以提高模具的寿命和加工效率。

此外,需要进行模具的装配和调试,确保其能够正常使用并满足要求的加工精度和质量。

总之,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材料的性质、工艺参数、加工效率和成本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可以实现高效、精确和稳定的拉深加工。

项目四-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PPT课件

项目四-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PPT课件

模具教研组
项目四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12
02 相关知识
(二)圆筒形零件拉深的工艺计算
6.圆筒形件的拉深力、压料力与压料装置
3/23/2020
1-凸模固定杆 2-外滑块 3-拉深凸模 4-压料圈兼落料凸模12
5-落料凹模 6-拉深凹模
模具教研组
项目四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13
02 相关知识
(三)拉深模工作部分设计
13
3/23/2020
模具教研组
项目四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14
02 相关知识
(四)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14
3/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15
02 相关知识
(四)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15
3/23/2020
模具教研组
项目四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16
02 相关知识
(五)带凸缘筒形件的拉深
(六)压力机 的选择
(七)拉深模装配
(八)拉深模零件
(九) 编写、整理
图的设计绘制
图的设计绘制
技术文件
18
3/23/2020
模具教研组
项目四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19
03 项目实施
(二)拉深模方案的确定
(四)拉深工艺计算 19
3/23/2020
模具教研组
项目四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20
03 项目实施
5
3/23/2020
模具教研组
项目四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6
02 相关知识
(二)圆筒形零件拉深的工艺计算
2. 简单旋转体拉深件坯料尺寸的确定
图4-4 圆筒形拉深件坯料尺寸计 算图
6
3/23/2020

毕业设计---拉深五金件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毕业设计---拉深五金件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内容如下: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拉深五金件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2、应完成的项目:(1)、对冲压件进行工艺性分析和方案比较确定(2)、进行冲压工艺方案设计,主要参数计算(毛坯尺寸和拉伸次数确定,落料力、卸料力、压边力等)。

(3)、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注意考虑卸料的结构)(4)、模具主要尺寸的确定(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确定卸料弹簧,确定压边材料和冲裁件的排样)(5)、模具整体设计和装配图绘制、主要零件的零件图(6)、选择压力机的规格(7)、装配图零部件明细表和主要零部件设计图(8)、每人须画不少于2个主要零件的零件图。

3、参考资料以及说明:(1)、钟毓斌主编.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史铁梁主编.模具设计指导.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3)、肖祥芷主编.中国模具设计大典(3).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 2003 (4)、《冲模设计手册》编写组. 冲模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 (5)、陈锡栋主编. 实用模具技术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6)、王孝培. 冲压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4. 本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于2011年10月20日发出,应于2012年5月10日前完成。

指导教师:签发2011 年10 月20 日学生签名:2011 年10 月25 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拉深五金件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时间2011年10月25日至2012 年5月10日本课题的目的意义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对该产品拉伸件的冷冲压模具设计。

主要工序包括:落料、拉深、冲孔。

主要意义1、综合运用专业理论和生产实践知识,进行冷冲模设计的实际训练,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2、巩固与扩充“冲压模工艺与设计”课程内容,掌握其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掌握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手册;熟悉模具标准及其它有关的标准和规范,并在模具设计中加以贯彻设计(论文)的基本条件及依据近年来冷冲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种类包括冲孔模、落料模、弯曲模、拉深模等。

第四章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第四章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
24.10.2023
拉深过程中影响起皱的主要因素
板料的相对厚度 t/D
t dt d
t/D 越小,拉深变形区抗失稳的能力越差,越易起皱。
拉深系数 m(切向压应力的大小)
m 越小,拉深变形程度越大,切向压应力的数值越大;另外, 变形区的宽度越大,抗失稳的能力变小,越易起皱。
模具工作部分几何形状
用锥形凹模拉深时,由于毛坯的 过渡形状使拉深变形区有较大的抗失 稳能力,与平端面凹模相比可允许用 相对厚度较小的毛坯而不致起皱。
划分为五个区: I 凸缘部分 II 凹模圆角部分 III 筒壁部分 IV 凸模圆角部分 V 筒底部分
下标1、2、3分别代表 坯料径向、厚向、切 向的应力和应变
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很不均匀的。
24.10.2023
IV
24.10.2023
I II
III V
三、拉深变形过程中凸缘变形区的应力分布
拉深至某一瞬时 R t
使
max 1 max
出现在
R t0.7~0.9R 0
即拉深早期。
24.10.2023
四、筒壁传力区的受力分析
(1)压边力Q 引起的摩擦应力
M
2 Q dt
(2)材料流过凹模圆角半径产生弯 曲变形的阻力
W 14b
rd
t t
2
(3)材料流过凹模圆角后又被拉直 成筒壁的反向弯曲力
'WW14b
t rdt
2
24.10.2023
§4-3 直壁旋转体零件的拉深
一、拉深毛坯尺寸的确定
拉深毛坯尺寸的确定原则: 体积不变原则: 若拉深前后料厚不变,拉深前坯料表面积与拉深后
冲件表面积近似相等,得到坯料尺寸。

第四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 复习题答案.

第四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  复习题答案.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拉深是是利用拉深模将平板毛坯压制成开口空心件或将开口空心件进一步变形的冲压工艺。

2.拉深凸模和凹模与冲裁模不同之处在于,拉深凸、凹模都有一定的圆角而不是锋利的刃口,其间隙一般稍大于板料的厚度。

3.拉深系数m是拉深后的工件直径和拉深前的毛坯直径的比值,m越小,则变形程度越大。

4.拉深过程中,变形区是坯料的凸缘部分。

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和径向伸长的变形。

5.对于直壁类轴对称的拉深件,其主要变形特点有:(1)变形区为凸缘部分;(2)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与径向的伸长,即一向受压、一向收拉的变形;(3)极限变形程度主要受传力区承载能力的限制。

6.拉深时,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是拉深工艺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

7.拉深中,产生起皱的现象是因为该区域内受较大的压应力的作用,导致材料失稳_而引起。

8.拉深件的毛坯尺寸确定依据是面积相等的原则。

9.拉深件的壁厚不均匀。

下部壁厚略有减薄,上部却有所增厚。

10.在拉深过程中,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不均匀的。

即使在凸缘变形区也是这样,愈靠近外缘,变形程度愈大,板料增厚也愈大。

11.板料的相对厚度t/D越小,则抵抗失稳能力越愈弱,越容易起皱。

12.因材料性能和模具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拉深件口部不齐,尤其是经过多次拉深的拉深件,起口部质量更差。

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采用加大加大工序件高度或凸缘直径的方法,拉深后再经过切边工序以保证零件质量。

13.拉深工艺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筒壁传力区最大拉应力小于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

14.正方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是圆形;矩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为长圆形或椭圆形。

15.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坯料尺寸不是绝对准确,因此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通常是先做好拉深模,以理论分析方法初步确定的坯料进行试模,经反复试模,直到得到符合要求的冲件时,在将符合要求的坯料形状和尺寸作为制造落料模的依据。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t D

Ky (1
m1 )
以后各次拉深中制件不起皱的条件是: 实践证明:
t di1

K
y
(
1 m1
1)
直壁圆筒形件的首次拉深中起皱最易发生的时刻:拉深的初期
(二)拉裂 当筒壁拉应力超过筒壁材料的抗拉强度时,拉深件就会在底部圆角与 筒壁相切处——“危险断面”产生破裂。
为防止拉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板材成形性能,采用适当的拉深比和压边力; (2)增加凸模表面粗糙度;改善凸缘部分的润滑条件; (3)合理设计模具工作部分形状;选用拉深性能好的材料等。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拉深变形过程分析
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 工艺计算
非直壁旋转体零件拉深 成形方法
盒形件的拉深
拉深工艺设计 拉深模具的类型与结构
其他拉深方法 拉深模工作部分的设计
返回
拉伸:
拉深是利用拉深模具将冲裁好的平板毛坯压制成各种开口的空心工 件,或将已制成的开口空心件加工成其它形状空心件的一种冲压加 工方法。拉深也叫拉延。
(二)筒壁传力区的受力分析
1.压边力Q引起的摩擦力:
m

2Q dt
2.材料流过凹模圆角半径产生弯曲变形的阻力
w

1 4

b
rd
t t
/
2
3.材料流过凹模圆角后又被拉直成筒壁的反向弯曲w 力 仍按上式进行计
算,拉深初期凸模圆角处的弯曲应力也按上式计算
w
w

1 4

b
rd
t t
2)筒底圆角半径rn
筒底圆角半径rn即是本道拉深凸模的圆角半径rp,确定方法如下:
r r 一般情况下,除末道拉深工序外,可取 pi = di。 对于末道拉深工序: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15
4.1 拉深过程分析 (3)凹模工作部分几何形状 与平端面凹模相比,锥形凹模允许用相对厚度较小的毛坯而 不起皱:
16
4.1 拉深过程分析
锥形凹模拉深:
17
4.1 拉深过程分析 生产中可用下述条件概略估算无压边圈拉深时是否会起皱: 用平端面凹模拉深时: t d 首次拉深 0.09 ~ 0.171
t
11
4.1 拉深过程分析 5、圆筒底部——不变形区 应力状态: 径向 r 拉应力 切向 拉应力 厚向 t 0 应变状态为: 径向 r 拉应变 切向 拉应变 厚向 t 压应变 但由于凸模圆角及端面摩擦力的阻碍作用很大→制约了底部的 拉伸→圆筒底部变形很小,可忽略不计。
3.硬化不均匀且与工艺要求相反 拉深中的主要问题是起皱和拉裂,但一般情况下起皱不是主要 难题,只要采用压边圈后即可解决,主要的问题是拉裂。
22
4.2 拉深过程的力学分析 一、凸缘变形区的应力分析 1.拉深中凸缘变形区的应力分布 设用半径为 R0的板料毛坯拉深半径 为 r 的圆筒形零件 (图a) 如 t忽略不计,则只需求 和 r 的值,变形区的应力分布就清楚了。
24
4.2 拉深过程的力学分析 可以发现: 在变形区内边缘处( R r ) r 最大: r max 1.1 m ln 而 最小,其值为:
Rt r
min
Rt 1.1 m (1 ln ) r
在变形区外边缘处( R Rt) 最大: max 1.1 m 而 r 最小,其值为0。
31
4.2 拉深过程的力学分析 二、筒壁传力区的受力分析 拉深时除了变形区需要变形力 r max 外,还需要克服其他一些附 加阻力: 2 Q 压边力引起的摩擦力 M dt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

第四章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设计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拉深是是利用拉深模将平板毛坯压制成开口空心件或将开口空心件进一步变形的冲压工艺。

2.拉深凸模和凹模与冲裁模不同之处在于,拉深凸、凹模都有一定的圆角而不是锋利的刃口,其间隙一般稍大于板料的厚度。

3.拉深系数m是拉深后的工件直径和拉深前的毛坯直径的比值,m越小,则变形程度越大。

4.拉深过程中,变形区是坯料的凸缘部分。

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和径向伸长的变形。

5.对于直壁类轴对称的拉深件,其主要变形特点有:(1)变形区为凸缘部分;(2)坯料变形区在切向压应力和径向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切向压缩与径向的伸长,即一向受压、一向收拉的变形;(3)极限变形程度主要受传力区承载能力的限制。

6.拉深时,凸缘变形区的起皱和筒壁传力区的拉裂是拉深工艺能否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

7.拉深中,产生起皱的现象是因为该区域内受较大的压应力的作用,导致材料失稳_而引起。

8.拉深件的毛坯尺寸确定依据是面积相等的原则。

9.拉深件的壁厚不均匀。

下部壁厚略有减薄,上部却有所增厚。

10.在拉深过程中,坯料各区的应力与应变是不均匀的。

即使在凸缘变形区也是这样,愈靠近外缘,变形程度愈大,板料增厚也愈大。

11.板料的相对厚度t/D越小,则抵抗失稳能力越愈弱,越容易起皱。

12.因材料性能和模具几何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会造成拉深件口部不齐,尤其是经过多次拉深的拉深件,起口部质量更差。

因此在多数情况下采用加大加大工序件高度或凸缘直径的方法,拉深后再经过切边工序以保证零件质量。

13.拉深工艺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筒壁传力区最大拉应力小于危险断面的抗拉强度。

14.正方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是圆形;矩形盒形件的坯料形状为长圆形或椭圆形。

15.用理论计算方法确定坯料尺寸不是绝对准确,因此对于形状复杂的拉深件,通常是先做好拉深模,以理论分析方法初步确定的坯料进行试模,经反复试模,直到得到符合要求的冲件时,在将符合要求的坯料形状和尺寸作为制造落料模的依据。

第4章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4章拉深工艺与模具设计

2019/11/27
3
拉深是将一定形状的平板毛坯通过拉深模具冲压成
各种开口空心件或以开口空心件为毛坯,通过拉深
进一步改变其形状和尺寸的冲压工艺方法。
拉深 不变薄拉深 变薄拉深
2019/11/27
4
拉深件类型
2019/11/27
轴对称旋转体 盒形件 不对称拉深件
5
本章主要内容
1.拉深变形过程及其成形特点 2.常见拉深件成形精度的影响因素 3.无凸缘园筒件的拉深成形方法 4.有凸缘园筒件的拉深成形方法 5.拉深力的计算。 6.拉深模工作部分尺寸及其精度计算。 7.拉深零件工艺性分析。

dn d n1
2019/11/27
22
拉深件的总拉深系数等于各次拉深系数的乘积, 即
m dn D

d1 D
d2 d1
d3 d2
d n1 d n2
dn d n1
m1m2 m3 mn1mn
如果m取得过小,会使拉深件起皱、断裂或严重
变薄超差。极限拉深系数[m]从工艺的角度来
2019/11/27
29
中小零件:如图a)
大型零件:如图b)
2019/11/27 宽凸缘的拉深方法
30
4.有凸缘园筒件拉深的成形方法
变形特点:该类零件的拉深过程,其变形区的应 力状态和变形特点与无凸缘圆筒形件是相同的。 但坯料凸缘部分不是全部拉入凹模。
2019/11/27
31
4.有凸缘园筒件拉深的成形方法
3)当dn≤d时,计算的次数即为拉深次数。
2019/11/27
26
4.有凸缘园筒件拉深的成形方法
有凸缘的拉深件根据相对凸缘直径dt/d 的大小,分为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

第4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
图 4.2.2 拉深工序示意图
《冲冲 压压工工艺艺与与模模具具设设计计助》学课件
第4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
拉深系数旳倒数称为拉深程度或拉深比,其值为:
kn
1 mn
d n 1 dn
拉深系数表达了拉深前后毛坯直径旳变化量,反应了
毛坯外边沿在拉深时切向压缩变形旳大小,所以可用它作为
1.平面凸缘部分
主要变形区
2.凹模圆角区
过渡区
3.筒壁部分
传力区
4.凸模圆角部分
过渡区
5.圆筒底部分
小变形区
《冲冲 压压工工艺艺与与模模具具设设计计助》学课件
第4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
图 4.1.5 拉深中毛坯旳应力应变情况
《冲冲 压压工工艺艺与与模模具具设设计计助》学课件
第4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 《冲冲 压压工工艺艺与与模模具具设设计计助》学课件
第4章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
在拉深后我们发觉如图:工件底部旳网格变化很小, 而侧壁上旳网格变化很大,此前旳等距同心圆,变成了与 工件底部平行旳不等距旳水平线,而且愈是接近工件口部, 水平线之间旳距离愈大,同步此前夹角相等旳半径线在拉
深后在侧壁上变成了间距相等旳垂线,如图所示,此前旳 扇形毛坯网格变成了拉深后旳矩形网格。
3
1.1
m
1
ln
Rt R
在变形区旳内边沿(即 R r 处)径向拉应力最大,其值
为:
1max
1.1 m
ln
Rt r
在变形区外边沿处压应力最大,其值为:
3 max 1.1 m
《冲冲 压压工工艺艺与与模模具具设设计计助》学课件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工程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工程

拉深工艺及拉深模具的设计-工程拉深是利用拉深模具将冲裁好的平板毛坯压制成各种开口的空心件, 或将已制成的开口空心件加工成其它形状空心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其变形过程是: 随着凸模的下行, 留在凹模端面上的毛坯外径不断缩小, 圆形毛坯逐渐被拉进凸模与凹模间的间隙中形成直壁 , 而处于凸模底面下的材料则成为拉深件的底, 当板料全部拉入凸、凹模间的间隙时,拉深过程结束, 平板毛坯就变成具有一定的直径和高度的开口空心件。

与冲裁工序相比, 拉深凸模和凹模的工作部分不应有锋利的刃口, 而应具有一定的圆角, 凸模与凹模之间的单边间隙稍大于料厚。

用拉深工艺可以成形圆筒形、阶梯形、球形、锥形、抛物线形等旋转体零件, 也可成形盒形等非旋转体零件, 若将拉深与其他成形工艺(如胀形、翻边等)复合, 则可加工出形状非常复杂的零件, 如汽车车门等。

因此拉深的应用非常广泛, 是冷冲压的基本成形工序之一。

拉深变形过程分析4.1.1 板料拉深变形过程及其特点若不采用拉深工艺而是采用折弯方法来成形一圆筒形件, 可将图4.1.1 毛坯的三角形阴影部分材料去掉, 然后沿直径为d 的圆周折弯, 并在缝隙处加以焊接,就可以得到直径为h, 高度为h=(D-d)/2, 周边带有焊缝的开口圆筒形件。

但圆形平板毛坯在拉深成形过程中并没有去除图示中三角形多余的材料,因此只能认为三角形多余的材料是在模具的作用下产生了流动。

为了了解材料是怎样流动的,可以从图4.1.2所示的网格试验,来说明这一问题。

即拉深前,在毛坯上画作出距离为a的等距离的同心圆与相同弧度b辐射线组成的网格(图 4.1.2) ,然后将带有网格的毛坯进行拉深。

通过比较拉深前后网格的变化情况,来了解材料的流动情况。

我们发现,拉深后筒底部的网格变化不明显;而侧壁上的网格变化很大,拉深前等距离的同心圆拉深后变成了与筒底平行的不等距离的水平圆周线,愈靠近口部圆周线的间距愈大,即:a1>a2>a3>…>a;原来分度相等的辐射线拉深后变成了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底部的平行线,其间距也完全相等,b1=b2=b3=…=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4.3 拉深模设计计算
二、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 1、凸凹模间隙 • 2、凸凹模圆角半径
– 作用
• 凹模圆角半径过大,则易起皱,尤其是相对厚度较小状态下的拉 深后期;凹模圆角半径过小,则增大变形阻力,引起拉深力增加、 模具寿命降低。
• 凸模圆角半径影响不明显,但过大,会引起拉深初期产生内皱; 过小,则降低筒壁传力区危险截面的有效抗拉强度。
• 3、尺寸及技术要求
– 尺寸:与凸模单面间隙取0.2-0.5mm;
– 技术要求:工作表面不允许开螺孔,应具有足够的刚度,顶杆分 布应对称,保证压边圈在工作过程中能平稳地移动,与毛坯的接 触表面Ra0.8,其余表面 Ra6.3- Ra3.2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4.4 筒形件拉深的主要质量问题及防止措施
– 2、由于直边和圆角变形区内材料的受力情况 不同,直边处材料向凹模流动的阻力要远小 于圆角处)
– 3、在毛坯外周边上,切向压应力的分布也是 不均匀的,从角部到中间直边部位,压应力 的数值逐渐减小。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4.6 其它零件的拉深
• 二、阶梯形件的拉深
– 1、原理与圆筒形件拉深基本相同; – 2、判断一次拉深成形的方法:相对高度; – 3、多次拉深工艺:①相邻阶梯直径的比值大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4.2 圆筒形件拉深的有关尺寸的确定
• 一、拉深件的修边余量 • 二、变形程度和拉深系数 • 三、拉深次数的确定 • 四、工艺计算
– 1、确定修边余量; – 2、计算毛坯尺寸:
• 简单几何形状拉深件的毛坯尺寸 • 复杂旋转体拉深件的毛坯尺寸:作图法、解析法
– 3、确定是否使用压边圈; – 4、确定拉深次数; – 5、确定各次拉深直径; – 6、选取各次半成品底部的圆角半径; – 7、计算各次拉深高度 – 8、画出工序图
在增加,直至变形的最后阶段才下降至零; • 3、破裂往往出现在拉深的末尾,而不是发生在初始阶段; • 4、稳定性较首次拉深为好:
– 方法:
• 1、正拉深: • 2、反拉深:
– 优点:材料的流动方向有利于相互抵消拉深时形成的残余应力;材 料的弯曲与反弯曲次数较少,加工硬化也少,有利于成形;毛坯与 凹模接触面大,材料的流动阻力也大,材料不易起皱,可不用压边 圈,避免由于压边力不当或不均匀引起的拉裂。
– 凸缘变形区与圆筒形件拉深基本相同,但中 间部分比较复杂,顶点附近是胀形,受双向 拉伸变形(应力),随着与顶点距离的加大, 逐渐过渡到压应力状态,存在应力界圆);
– 易起皱,可采用带校整作用的有底凹模; – 拉深系数为常数,常用毛坯的相对厚度作为
判定拉深的难易的主要依据。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4.6 其它零件的拉深
• 1、凸凹模间隙 • 2、凸凹模圆角半径 • 3、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
– 原则:考虑模具的磨损和拉深件的回弹 – 计算:
• 最后一次拉深:P163
– 工件标注外形尺寸:先确定凹模 Dd=(D-0.75△) – 工件标注内形尺寸:先确定凸模 Dp=(D+0.4△)
• 多次拉深的中间工序:
– 半成品的尺寸公差没有必要予以严格限制,模具的尺寸只要 取半成品的过渡尺寸即可。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4.3 拉深模设计计算
三、凸凹模工作表面的技术要求
– 目的:提高成形质量和成形极限,降低传力 区最大拉力值,提高危险截面的承载能力。
– 要求:
• 无论凸、凹模,表面不允许有砂眼、缩孔、裂纹 和机械损伤等缺陷。
• 凹模和型腔工作表面一般Ra0.8,圆角处Ra0.4; • 凸模工作表面特别是圆角处Ra1.6-0.8即可。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4.2 圆筒形件拉深的有关尺寸的确定
• 一、拉深件的修边余量 • 二、变形程度和拉深系数 • 三、拉深次数的确定
– 根据极限拉深系数判定能否一次拉深成形; – 多次拉深的拉深次数的确定:
• 计算法 • 查表法:P135表4-8
• 四、工艺计算 • 五、以后各次拉深的特点和方法
• 四、抛物面形拉深件
– 极易起皱; – 浅的抛物面拉深件的拉深方法与半球形件的
拉深方法相同; – 深的抛物面拉深件采用多工序逐渐成形。 – 可采用充液拉深,效果较好。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4.7 拉深件的工艺性 – 定义:指零件拉深加工的难易程度。 – 应尽量减少拉深件的高度,使其有可能用一 次或两次拉深工序来完成。
– 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塑性越好,极限拉深系数越小; – 材料相对厚度的影响:相对厚度越大,极限拉深系数越小; – 拉深次数的影响:冷作硬化的影响,次数越多,极限拉深系数越大; – 拉深方式的影响:是否使用压边圈则m不同。 – 其他影响:间隙、凸凹模圆角半径、润滑条件等。
• 三、拉深次数的确定 • 四、工艺计算 • 五、以后各次拉深的特点和方法
三、拉深凸耳
• 表征:
– 在制件口端出现有规律的高低不平现象, 凸耳的数目一般为4个;
• 原因:
– 材料的各向异性、纤维流线的影响;
• 影响:
– 制件口端不平齐,浪费材料;
• 防止措施:
– 修边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4.4 筒形件拉深的主要质量问题及防止措施
四、时效开裂
• 表征:制件拉深成形后,由于经受到撞击或振动, 甚至存放一段时间后出现的口部开裂现象,一般是 从口端先开裂,进而扩展开来。
• 一、拉深件结构形状的要求 • 二、拉深件圆角半径的要求 • 三、拉深件的公差 • 四、拉深件的材料
• 1)采用压边的条件:P155公式或P156表4-18 • 2)压边力的计算:FQ=A p
– 2、拉深力的计算
• 无压边圈:FW=Kπd t 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有压边圈:F=FW + FQ • 选择压机时的注意事项:注意考察压力机的压力曲线,防
止过载。一般地:
– 浅拉深:F≤0.7-0.8 F0 – 深拉深:F≤0.5-0.6 F0
– 缺点:当拉深系数很大而凹模壁厚不大时,凹模强度会不足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4.3 拉深模设计计算
• 一、拉深力和拉深功的计算 • 二、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 三、凸凹模工作表面的技术要求 • 四、压边装置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4.3 拉深模设计计算
一、拉深力和拉深功的计算
– 1、压边力的计算
• 一、起皱 • 二、拉裂 • 三、拉深凸耳 • 四、时效开裂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4.4 筒形件拉深的主要质量问题及防止措施
一、起皱
• 表征:凸缘边上材料产生皱折 • 原因:坯料凸缘在切向压应力的作用下,可能产生失稳
现象。 • 影响:轻微的起皱坯料可通过凸凹模间隙完成拉深,但
在筒壁上留下皱痕,影响制件表面质量,而严重的起皱 会使材料不能通过凸凹模间隙而出现拉裂现象。 • 防止措施:
– 3、拉深功的计算
• 拉深功:W=CFmaxh×EXP-3 (J) • 校核压机功率:P=k W n / 60×1000×η1η2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4.3 拉深模设计计算
二、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
• 1、凸凹模间隙
– 定义:单边间隙 – 作用和影响:Z过小,则增加摩擦阻力,使工件易拉
裂,易擦伤工件表面,降低模具寿命;Z过大,则对 毛坯的校直作用小,影响工件尺寸精度。 – 确定原则:考虑板料本身的公差,又要考虑筒形件 口部的增厚现象。 – 确定值:
程度太大,拉深力过大导致该部所受拉应力超 过材料的有效抗拉强度。 • 影响:制件报废。 • 防止措施:
– 合理选取拉深系数,减小拉深变形程度,减小拉深 力;
– 合理选用材料:屈强比小、屈服点低,硬化指数n值 大;
– 选择合理的凸、凹模圆角半径; – 合理进行润滑。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4.4 筒形件拉深的主要质量问题及防止措施
• 二、举例
– P137-138 工艺计算示例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4.6 其它零件的拉深
• 一、盒形件的拉深特点 • 二、阶梯形件的拉深 • 三、半球形件的拉深 • 四、抛物面形拉深件 • 五、锥形件的拉深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4.6 其它零件的拉深
• 一、盒形件的拉深特点
– 1、凸缘变形区内径向拉应力的分布是不均匀 的。在圆角部分最大,直边部分最小。(与圆 筒形件相比,平均拉应力载荷要小很多)
4.2 圆筒形件拉深的有关尺寸的确定 • 一、拉深件的修边余量 • 二、变形程度和拉深系数 • 三、拉深次数的确定 • 四、工艺计算 • 五、以后各次拉深的特点和方法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4.2 圆筒形件拉深的有关尺寸的确定 • 一、拉深件的修边余量
– 影响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模具间隙 分布不均,摩擦阻力不均,定位不准确等。
• 不用压边圈:Z=1-1.1 tmax • 使用压边圈:P159表4-21; • 对于精度要求高的拉深件,为了减小拉深后的回弹,降低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常采用负间隙拉深,Z = 09-0.95 t • 最后一道拉深的间隙计算视工件尺寸标注决定。
• 2、凸凹模圆角半径 • 3、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
– 1) 采用压边装置; – 2) 改善凸缘部分的润滑,选用屈强比小、屈服点低的材料,尽
量使板料相对厚度t/D大些,增大抗失稳能力; – 3) 设计合理的压边形式和适当的拉深筋; – 4) 采用反拉深方法
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4.4 筒形件拉深的主要质量问题及防止措施
二、拉裂
• 表征:筒壁与筒底过渡部位产生开裂。 • 原因:①出现起皱现象导致异常;②拉深变形
– 计算
• 凹模:
– 首次拉深:P160公式; – 以后各次拉深:rdi =0.6-0.8 rdi-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