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要模式,但不要模式化
没有模式,大多数教师很难进入课改...
没有模式,大多数教师很难进入课改...四川省乐至县为摆脱教育困境开始实施课改,教师们从“依葫芦画瓢”,到根据自己的生源实际、学科实际,找到了实用且效果很好的导学方法,从中真正体会到了课改的乐趣。
“现场抽课,这才公平公正。
”“个人独立备课,体现的是个人真功夫。
”“没一点表演痕迹,原汁原味。
”岁末年初,四川省乐至县教育局举办的“教学大比武”落下帷幕。
这场“比武”贯穿全年,仅决赛就持续了一个月,参与教师共计5000余人,引发了全县教师的震动。
“'教学大比武’既是对全县课改工作的检验,也是深入推进课改的有效抓手。
课堂必须体现课改精神,还时间于学生、还课堂于学生,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乐至县教育局局长陈文说。
领导上示范课,教师“依葫芦画瓢”当前,乐至县正掀起一股课堂结构改革的浪潮,在其中扮演弄潮儿角色的是乐至实验中学。
谈到课改原因,校长杨雄毫不避讳地说:“我们要凭课改脱困。
”事实上,整个乐至教育都有着同样的诉求——需要一场重大的变革来摆脱困境。
近几年来,乐至县优秀教师和优质生源的流失十分严重。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乐至实验中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李德文于2013年调任县教育局党委委员,主要负责抓课改。
面对课改,很多教师有畏难情绪。
他们需要一个简明易操作的模式,甚至是依葫芦画瓢地推进。
最初,乐至县高寺小学的年长教师不愿抛头露面,年轻教师羞羞答答怕表现。
后来,学校领导先上示范课,其他教师参与教研课时才没有怨言。
基于这样的现实,乐至县对课堂结构提出具体要求:探索出“30+10”“5+25+10”等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要领;实现“两增两减”:增加课前预习,增加课堂参与;减少学生作业,减少教师讲解;课堂上至少有10分钟的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时间;课堂作业当堂完成。
杨雄说,学校甚至从形式上为每个学科、每位教师都做了一个硬性规定。
将一节课(40分钟)分为三个板块:前5分钟,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展示本课堂教学目标;中间25分钟,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讲解;后10分钟,课堂巩固练习,学生反思总结。
课堂教学改革的20句经典名言
课堂教学改革的20句经典名言课堂教学改革的20句经典名言时间:2014-9-27 15:24:40 点击:77核心提示:课堂教学改革的20句经典名言...课堂教学改革的20句经典名言周正文整理【按语】这些名言是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说的话,读起来让人回味无穷,同时也给我们很大的警醒和指导。
请大家仔细阅读,汲取营养。
1.学比教重要。
(教的再好,学生学不会,也是白教!)2.让学生参与学习。
(教师不要把时间都抢跑了!)3.对学生的话做出反应。
(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并给以关注,进而进行平等的交流!).4.变化你所做以及你做的方式。
(教师不要一成不变地将雷同的东西啦,变化一下吧!)5.做出选择。
(教师需要选择最佳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活动...)6.课堂活动与师生关系是变化的。
(教师要随机应变的!)7.学生需要学会学的方法。
(而不仅仅是知识)8.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9.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这十六个字代表着一切的方法和出路。
相信学生才是“师德”。
传统课堂也有文化,叫“不相信学生”文化。
解放学生是教育的使命。
今天的教育学应该叫“教育解放学”。
利用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
要利用好学生的前提是“研究”学生,研究学情和学法。
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
发展什么?课堂的目标六个字:兴趣、能力、知识。
10.课改就是要斩断教师对学生控制的手。
11.迷恋传统课堂的人,专门与儿童为敌。
12.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得到充溢生命状态的自然、活力和喜乐,这就够了。
他们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认可,是否会被人说好话或坏话,我将会得到多少分,他们不必把情感和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将会全心沉浸于所面对的学习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级,走向纯洁和透辟。
13.课堂破局的真正奥秘在于“学习能力”,只有会学才能减少对“教师”和“教”的依赖。
因而我们主张素质教育的主要素质恰是“学习能力”。
模式与模式化
模式与模式化许多校长教师都去山东课改名校杜郎口学习,学习他们的三三六教学模式。
学习后人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这些取经者当然有真唐僧,取了真经并付诸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有相当一些学习者,是由激动到心动到行动最后到一动不动。
认为杜郎口学不了,甚至开始怀疑杜郎口模式的科学性和普适性。
最近,我也读了一些关于教学模式的文章,其中有的人,打着反对模式化的旗号反对使用模式。
在此我想谈谈自己对教学模式的认识。
我的观点是,教学必须有科学的模式,但反对照抄照搬,型动而心不动神不动的模式化。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和功能。
作为程序则突出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模式具有方法论的作用,但它本身不是具体的方法。
它来源于实践,又是某种理论的简化形式,是理论和具体实践的中间环节。
任何一种教学思想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比如,夸美纽斯提出的感知—记忆—理解—判断的教学模式;赫尔巴特提出的明了—联合—系统—方法的教学模式;杜威提出的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占有资料—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教学模式。
以及一些教育家们总结的诸如,传递—接受式模式,自学—辅导式模式,探究式模式,概念获得式模式,自主学习式模式等等。
为什么要有这些模式呢?因为模式承载着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也承载着教学任务与目标。
模式告诉我们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么做。
没有模式能行吗?什么事情都需要有程序和方法,农民种地没有程序和方法行吗?医生做手术没有程序和方法行吗?那么我们教学没有方法为什么就可以呢?所以,科学的模式本身就承载着先进的生产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讲模式就是生产力,如果我们反对模式,或者给模式说成是模式化,那不就是否定了科学吗?所谓模式化,就是机械地用一种模式去套用活生生的教学实践,或者说是用死的框架去裁剪鲜活的课堂实践。
对课堂教学模式再认识
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再认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教育事业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
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校提供了很多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让我在理论上充实了自己,也接触到了多种教学模式,如杜郎口的“10+35”模式,其核心就是一个“动”字,实现了“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濮阳市四中“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充满活力;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洋思中学的腾飞插上了翅膀……盘点课改,比较这些成功的教学模式,其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这些模式都注重预习(自学)、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质疑探究、训练(作业、检测、实验)。
无疑,“洋思”“杜郎口”经验都是好的,我们应该学,关键是怎样学,学什么。
我们要明确,课改到底改的是模式,还是思想?作为一线教师,我对教学模式有如下认识:一、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模式要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变革,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基础和前提,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目的是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作为一线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多学习、勤思考,以生为本,立足本班实际,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班级学情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这就是最好的方法;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这才是最好的模式。
二、注重模式,但不能“模式化”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灵活运用。
教学模式不能代替教学内容,它只是实现教学内容的手段。
我觉得,课堂是永远没有标准模式的,关键是模式背后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课改其实不是改方法,而是改思想。
模式只是一个框架,不应该规定所有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细节,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应该有不同的风格,否则就是模式化,这有悖于教育创新的新理念。
而创新一直是教育发展不竭的动力和永恒的主题。
新课改要的是高效而不是模式
一
四、 让学生担任课堂的主角
每个人都有展示 的欲望 .要让学生在课堂 上大胆 的发挥 ,
行 教学 。 备教学 : 一堂课 的好坏与教 师的教 学方 法 、 教 学过程 的设 计 是紧密相 关的。采用适 当、 合理 、 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 半 功倍 的效 果。但不 同内容 、 不 同阶段 的教学要采用不 同的教
一
作 为一线教师需要投入到各种新课程 培训 、 学习 、 讲座、 交 讲 ” 。 “ 三讲” 是指讲重点 、 难点 , 讲 易错 、 易混 、 易漏点 , 讲规律和 方法; “ 三不讲 ” 是 指学生 已经 会了 的不讲 , 学生 自己能 学会 的 不讲 , 老师讲 了学 生也不懂 的不讲。 教师要在课 堂上惜时如金 , 同时还要学会节约 时间上 。教 师要 以自己的时间观 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 。 帮 助学 生制订时间 安排, 反思时 间利 用情况 , 让学 生学会经营课 堂 4 5 分钟, 让 它 产生最大 的效益 。 高 效的课堂教 学提倡 的是“ 快 节奏 、 大容量 、 高 密度” 的教 学方式 。 通过优化教学时间 , 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 了 , 活动密 度增强了 , 课 堂节奏加 快了 , 学 生参 与活动的时间增多了 , 从 而 达到提高课 堂教 学实效 。 解决教学时间不够 的问题 。
三、 合理配置时间 。 争取创建学 习型课堂
一
节课 4
作 者的必须思考的问题 。新课 改要 的到底是 什 么?只是一种形 式吗?答案是否定的 . 这需要 我们转变教 育观念 。 要的不单单是 教 学的一种模 式、 一种形式 。 要 的是 高效的课 堂!
【 关键词 】 新课 改 ; 高效课堂
流中, 去吸收先进的教学理 念 、 教学模式 。 在 实践 新课程改 革的 同时还 应重视教学 的有效性 , 构建高效课堂 才是我们教学 的重 中之重 !对于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我认为应做到一下几点 : 首先弄清楚什么是高效 课堂 个基 本 的描述 , 即: 以尽可 能少 的时 间 、 精 力和物 力投 入, 取得尽可 能好的教学效 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 : 一 是效率 的最大化 。也就是在单位时 间内学生 的受益量 。主要表 现 在课堂容量 , 课 内外学业负担等 。 二是效益的最优化 。 也就是 学生受教育教学 影响的积极程度 。主要表现在 兴趣 培养 、 习惯 养成 、 学 习能力 、 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 。 只有效 率的最大化 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 的课 堂 , 都 不是真 正意义上 的“ 高效课堂 ” 。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 . “ 高效课堂 ” 才 能形成 。 简 言之 , “ 高效课堂 ” 可以概括 为 : 轻负担 , 低 消耗 , 全维 度, 高质量 。 二、 精心备课 。 明确教 学 目标 “ 台上一 分钟 , 台下 十年功 ” , 教师要 上好一节课 必须在 课 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 做到三备 : 备教材 、 备教学 、 备学生 。 备教材 : 明确 、 具体 、 全面 的教学 目标 是保 证课堂教 学实效 性 的重 中之重 。在 制订教 学 目标时 , 要将 教学内容分解成 一个 个 具体 的 目标 , 首 先做 到完成 每节 的小 目标 , 然后 完成好单 元 目标 , 从而达到最终完成总体 目标 。 在教学 中要做到教有 目标 , 学 有 目标 , 指 导检查 也有 目标 , 使 课堂上 能做到有 的放矢地 进
对“模式”化教学之见解
对“模式”化教学之见解我校正在进行教育改革,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创建了“三七三”教学模式。
很多教师特别是语、数、外教师都参与到这场教学改革中,并且在学校的指导下积极行动,学校也为此提供了很好的教改平台。
学校组织了较多的这种模式的示范课、观摩课,还督促各教研组进行这种模式的理论学习。
教师改变了以往那种“主要角色”的面貌,还课堂以学生。
我感觉到课堂上确实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合作学习的品质;锻炼了学生们的勇气、表达能力等,教师在课堂上比较轻松,主要负责者组织引导等。
但是,感觉课堂只解决了表面、肤浅的知识学习,缺乏深度,也无时间“深化”。
特别是理、化课,因为我校学生基础薄弱,又没有足够的学习资源,虽有课本,但课本编写简单,自主学习效果很不好,影响到后续教学进程,教学效率比较低。
虽然我们的教育不一定是让学生学习“深层次”的知识,可没有深度会导致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或者愿望学习的学生的不到满足,长此以往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思维惰性。
而那些学习能力较弱和基础薄弱的学生也限于死记硬背学习知识,未必真正理解了。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思维素质不高,“学困生”的转化收效甚微。
这一点理科教师们已经深有感触了。
地、市教育部门也组织了各类公开课,不管教学内容适不适合都要求用所谓模式教学,看形式,不看实质,否则不予评比。
当然模式是教学改革的载体,但是套用了模式就是好课吗?课好不好关键在于学生有所获,思维是否得到冲击和洗礼。
学生听课也是在学习,焉知学生没有因为听而得到思维启发从而去思考问题?实际上老师讲授知识时加入自己的“悟”比学生自己看课本或资料得到知识更高效一些,传统教学不就是主要通过讲授培养出那么多“名人”,而现在的教育又培养出多少真正有才华的“名人”?英国思想家怀特海说“教育培养人是个极其复杂的题目……对于这个问题只有一点我可以肯定,那就是绝对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的模式。
课堂教学要注重模式但不能模式化
课堂教学要注重模式但不能模式化”
濮阳市第四中学用“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并不要求每个学科、每节课都严格应用这种模式。
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灵活运用。
每一门学科、每一位老师、每一节课都发展出了各自的“变式”。
“自学”的方式应该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目标而有所不同。
比如:语文、英语的“自学”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去“读”;数学的“自学”主要是让学生发现问题,收获感性知识;新授课的“自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新知识,提出困惑,是“互动”和“检测”的基础;而复习课的“自学”,则是让学生自己升华已学知识,形成更高层次的、完整的、准确的知识体系。
教学模式不能代替教学内容,它只是实现教学内容的手段。
西峡县学习洋思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他们发现,洋思中学的课堂偏重于追求教师预设问题的解决而缺失学生问题意识的激发和培养,与新课程倡导的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的理念仍有差距,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于是他们鼓励教研员和教师要学习洋思锐意改革、与时俱进、自我超越的精神实质,在实践中大胆创新,不断完善。
边学习边推广,边实践边发展,到2006年,一个源于洋思经验经过本土实践的新课堂模式正式诞生了,他们将这个新模式命名为“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
我国很早就有学者强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
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这就是最好的方法。
同样我们可以指出: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
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这才是最好的模式。
新课改的模式化思考
新课改的模式化思考现在,一些学校借助于新课改推行所谓某种先进的教学模式,甚至借助于行政手段强制实施已成一种时尚,从而形成了教学为模式服务的不良倾向。
伴随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不断改革课堂教学,这是必须遵循的教育规律。
但改革课堂教学一律采用某一种教学模式是不科学的,也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位教师的课堂语言、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该是多变的,一种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使教师的思维活力受到限制,又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同时,一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活动是单调的,缺乏灵动性的,无法培养学生多样化的思维形式。
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会产生厌倦情绪。
不顾学生特点、教师个性及特定的文化氛围,针对所有学科、所有教师强制推行所谓的成功的教学模式是伪科学的。
就像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样,也没有适用于千变万化学情的教学模式。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不是玩花样,赶时髦,而是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所决定的普遍规律。
例如,现在很多地区推行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是在教材和应试教育的指导下,学生在所谓“学案”的牵引下被动应付各种作业和考试。
学生的自学只局限于教材与“学案”(因为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应付的是各门学科学案上的作业和练习,脱离了学案,学生的自学能力自然丧失。
这种课改只是旧的模式穿上了新的外衣罢了,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真正体现。
从学校教育角度而言,不论怎样进行教育改革,我们要实施“人”的教育这个主旨不能改变。
看一个学校办得好坏关键是学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人”的教育,对教师和学生实施怎样的“人性”关怀。
我们都记得二战时期的纳粹集中营的情形:毒气室都是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婴儿和妇女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
我们不能让这些在现代社会重演。
当前课改认识的五大误区
当前课改认识的五大误区教育话题03-17 11:39关于课改问题,我认为只要我们还有为孩子终身发展负责,为中国教育发展负责,为共和国发展负责的责任心,课改就应该无条件地成为我们的历史责任。
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课改认识上仍然存在几大误区,致使我们的改革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误区一:把素质教育同提高成绩对立起来。
当我们探讨课改问题时,一些人,特别是一些校长和一些所谓的名师,就会理直气壮地说,课改是为了搞素质教育,是好事,但谁敢拿升学率开玩笑做赌注,课是改了,成绩下来了,家长能答应吗?学生能答应吗?社会能答应吗?领导能答应吗?那样的教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吗?当前中国中、高考制度不改革,课堂就不能改革。
多么理直气壮的理由啊!这些人把素质教育同提高成绩对立起来,拒绝改革。
我们提倡的改革是素质教育不错,但我们什么时候说不要成绩了?我们提倡的高效课堂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请问,有了能力能没有成绩吗?你看看那些课改名校哪个没有好成绩。
所以我认为,成绩是课堂的副产品,把素质教育同提高成绩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是没有根据的。
改革是必需的,成功也是必需的,改不改是个政治问题,改好改不好是素质和水平问题,素质教育也要提高成绩。
(这是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有人说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学生成绩,我认为这其实是应试教育的情结所致,因为当今的评价标准还是根据学生的成绩,而现在又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于是就有了素质教育也要提高成绩的说法,很多事情试图鱼和熊掌兼得,这只是某些人的一厢情愿。
素质教育最终建立起来的是能力,但这与我们当今追求的成绩没有必然的联系。
)误区二:把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割裂开来。
一些人说,我们从来就不认为杜郎口中学是新课改的典型,它充其量是个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
在他们看来,新课改就是教材改革,而与课堂没有太大关系。
可是,如果没有课堂作依托,新课程改革还怎么改呢?课程应该是由课和程两部分构成的,课应该就是教材,程应该就是过程,即课堂。
课改语录
课改语录教育话题07-21 10:081. 课改不是打折叫卖,不能一哄而上,要避免井喷式的盲目。
2. 课改可以模式化,但不能公式化,更不能僵化。
3. 课改需要创新,但不能刻意地标新立异。
4. 课改不能解放了学生,绑架了老师,更不能让学生越俎代庖而边缘化了老师。
5. 课改变味儿,素质教育的天平就会失衡。
6. 课改失去乐趣,是受罪;失去兴趣,是折磨;失去情趣,是平淡。
7. 课改的种子,只有在和谐师生关系的土壤里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8. 课改的大餐如果掺进生硬的石子儿,就会硌掉学生稚嫩的“乳牙”。
9. 课改是一种放手和放心,要相信“农民会种地,学生会学习”。
10. 课改应该圆润、自然、顺畅,合乎教育的发展规律,要打磨掉学生“被课改”的生硬棱角。
11. 课改的成功不在于对教育的形式“改”得有多活,而在于对教育的真谛“悟”得有多深。
12. 课改如果操之过急或蜻蜓点水,就走不出传统教育的漩涡和怪圈,课改的路就走不远更走不好。
13.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先人的这一“课”不能改。
14. 精当的点拨,是课改的“加油站和充电器”,教师要学会“抛金引玉”。
15. 课改要在实质问题上实现突破和创新,不要站位在理想的“隆起带”,跌进操作的“塌陷带”,陷入效果的“沼泽带”。
16. 课改不能只为“好看”而走场作秀,不能为追求“形式”而画蛇添足,不能为讲究“环节”而千人一面。
17. 课改是交响乐,教师是指挥家,学生是演奏家,导学案是五线谱,教学设施和手段是乐器,课堂是“金色大厅”。
关键是:指挥棒是啥?18.“传道、授业、解惑”是“药”,形式是“汤”,课改就是要做到“换汤不换药”。
19. 课改做实了,是平地高楼;做虚了,是海市蜃楼。
20. 课改,仅仅像小岗村农民那样敢想敢干还不行,还要像华西村农民那样把事情做大做强。
论新课改误区
论新课改误区摘要:自从新的语文教学课程改革开始,语文版教材登上了沈阳市中学语文教学的平台,新的语文版教材在结构和内容上,与以前的老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任何一次改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在新的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据此,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生主体地位;素质教育以下就是我对新课改后出现的一些问题的看法:一、新的课改后,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新的误区1.在新课程中所提倡的“新”并不是在教学仪器上的“新”在语文课上,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是十分有必要的。
但是,上课课件运用多了,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课件上的山山水水上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所以,使用课件是可行的,但是过多地依赖课件是万万不行的。
因为新课标要求的“新”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以先进的教学仪器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作用。
2.在新课程中所提倡的“新”并不是要教师少说话或不说话记得曾经听过一节古诗课,老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上课开始到下课为止,基本一句话都不说,把话语权完全交给学生,以至于学生犯了原则的错误还不予以纠正,其目的就是要体现所谓的素质教育,学生的地位。
可是,实质上,这位老师误解了新课标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含义,因为他忽略了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所以,所谓的以学生为主体,不是让我们教育者保持沉默,甚至不说话,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3.在新课程中所提倡的“新”并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的表演和拥有绝对的自由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许多课堂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是主体地位的体现却不是只让学生做,教师看的过程。
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说话,却被看做是课堂教学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种观点我想绝对不是正确的。
给学生自主,但却绝不是给他们绝对的自由。
如果给了这样的自由,基本就等价于对学生的放纵,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以至于影响进行正常的教学。
课堂教学『三忌』
龙源期刊网 课堂教学『三忌』作者:魏学文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9年第01期课堂教学是师生合作探究的过程,更是生成新知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打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质效的优劣程度,为此,课堂教学应注重“三忌”。
一忌课堂教学表演化。
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以能力生成为核心,真正的一堂好课是要看学生思维活跃程度如何。
而有些教师把课堂打造成了师生表演的舞台,观赏性极强,模仿性放大。
有些教师为了精彩的课堂表演,重复他人的故事,学生分组合作,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无可非议,方法可取,但有些学校的个别班级学生少得可怜,教师为了表演到位,也分组施教,画蛇添足。
有些教师课堂问题设计没坡度,少难度,缺效度,或课前根本就没动脑筋设计问题,为了好看,表面活跃,教师提问信口开河,问题不论大小,难度不论深浅,都让学生讨论,简单明了的小问题,故作姿态,只图热闹,但不中用。
有些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时,一些难点问题,学困生没弄清怎么回事,优秀生就滔滔不绝了,问题全让他们说了,学困生只能迷迷糊糊地被动走,表面活跃,实则弊病百出。
有些教师为了“作秀”,追赶“时髦”,不管学生年龄几何,不知从哪里弄点儿连自己也似是而非的“鸟语”,随口乱吐,弄得学生不知何意,教师尴尬至极。
有些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完美,将灌输转移课前,将课堂变成舞台,听说有人来听课,千叮咛万嘱咐,唯恐出差错,学生来表演,自己成闲僧。
二忌课堂教学模仿化。
几年的课堂改革,大部分教师已从传统的教学泥潭中解脱出来,实在是可喜可贺!然而,不难发现,教学的机械模仿已悄然成风,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有些教师为了刻意模仿名师的教法,不管什么课,不论什么科,机械模仿,牵强附会,实有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之嫌。
有些教师看人家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教学,效果不错,自己不熟技术,平时又不常用,课上用起来手忙脚乱,大汗淋漓,无所适从,类似现象,比比皆是。
三忌课堂教学模式化。
课堂教学一定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授课方法绝不宜搞一刀切、一种模式,而应不拘一格、百花齐放。
新课改中教师应思考的几个问题
新课改中教师应思考的几个问题雅克·德洛尔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的序言中说:“没有教师的协助及其积极参与,任何改革都不能成功。
”新课改要想获取成功,离不开教育一线广大教师的不断学习、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和积极反思。
一、新课改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代大文豪韩愈对教师职责的诠释,多少年来一直支配着教师行为。
新课改要求教师有更高的人格素养和创新意识,创设课堂情境,营造轻松、融洽的氛围,搭建一个平等对话与交流的平台。
我校本学期进行了一次“我最喜爱的老师”的问卷调查,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呢?首先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其次教师最好能与学生融成一片,具有亲和力,把学生当成知己,是老师,更是朋友;再就是教师最好有幽默感,不居高临下,而是平等待人。
这是学生的心声。
“亲其师,信其道。
”无论何时,这是一条颠扑不灭的真理。
二、课堂不应模式化,而应是动态的我国的教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前苏联的做法。
半个世纪前,凯洛夫在《教育》阐明的教学五步骤: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知、练习巩固、布置作业,至今仍大量呈现于我们的中小学课堂上。
这种教学模式有它的优势,但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替日新月异,学生的情感、思想日益复杂,知识面日益宽广,模式化的单一教学方法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课堂也越来越沉闷。
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一个人两次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同样,一个教师也不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
因为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之后会碰撞出新的思维的火花,教师应摈弃“惟教材、惟教参、惟教案”的“三惟标准”,让自己的思想、情感与学生的思想、情感相融,根据学生活跃的情况来组织教学,动态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
三、多媒体在“课堂”中的作用中国人做事喜欢“跟风”,教育也有此等恶俗。
北京先用课件,于是全国遍地开课件花,一度把有没有课件作为评价上课优劣的一个标准。
课件应该为教学服务,是—种高效的教学手段,如果它的作用只是取代黑板,或者把课本上的知识重现,这种教学成本未免太昂贵了。
关于学校课堂建模四个观点
关于学校课堂建模四个观点观点1:课堂模式有四个特点:一是有一定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做指撑;二是有一套科学的基本的操作程序、流程;三是经实践证明有效;四是便于复制、推广。
观点2:学校课堂模式提炼二条路径:一是把碎片化实践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提炼概括,上升为教学模式;二是把认为符合校情的广泛认可的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流程,即变理论为教学模式。
观点3:课堂模式是有层级的,需要迭代升级。
1)从目标视角看:有重点关注双基的,有关注三维目标达成的,有关注大概念、核心素养落实的。
2)从学习方式看,有侧重讲授的,有侧重自主、合作探究的,有侧重深度学习、高阶思维学科实践活动的。
即讲授学习→小组学习→学习共同体学习。
3)从教学关系看,有师本课堂,有生本课堂,有自本课堂。
4)从整合视角看,有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学习,有学科整合大概念学习的,有跨学科整合的项目学习的。
5)从放大某一环节,其它环节匹配视角看,如有放大自学的,有放大展示的等。
6)、从解决问题视角看,有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有适合研学实践活动的,有跨学科主题学习的。
观点4:评判课堂模式优劣标准1)创新性,有自己独特地方,具有典型性。
2)时代性,能解决当前课改实践中突出问题,或将某一提法能落地实施。
3)高价值性,站在立德树人达成来设计。
4)高效率性,做到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的有机统一。
5)普适性,易复制、可迁移、推广。
结构决定功能,模式就是生产力。
学校课堂建模是新教师课堂有个抓手,是学校教学质量有个基本保彰,能形成教研共同话语体系,能形成学科育人的合力。
教学得先有法,才能选法,才能贵在得法,才能达成教无定法;教学要临帖、入帖再破帖;教学要模式,但不要模式化。
论课堂教学的去模式化
成才之路“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
”它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它能以简化的形式表达一种教学思想或理论,便于人们学习、推广、掌握和运用,能给教学实践者提供达到教学目标的条件和程序,能使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能帮助预见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形成、发展、完善和应用都受到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制约。
同时,各种课堂教学模式仅仅给教师提供了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而且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下,正是这些框架和程序束缚了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制约了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的发展。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科技以人为本”“教育以人为本”的新的“人本位”教学观已逐渐“浮出海面”。
打破模式的禁锢,改造、重构课堂教学,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创新教育的呐喊,是新时代的迫切需要。
创新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无式”的,因为只有在这样“无式”的、自由不羁的课堂教学时空里,教师才能发挥最大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释放教学的热情,展现教学的艺术,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立足丰富的现有资源,开发无限的生成性资源,挖掘、培养学生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身心自由,真正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无式”的课堂教学淡化主导,更符合教学自然主义教学自然主义即教学应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并体现其内在的本性。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
”既然如此,教师的主导应淡化,学生主体应在教师潜移默化的主导下形成一种自然合理的自动。
然而,在“以训练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用理想中的模式,引导学生去训练,完成他们认为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用他们自认为很高明的课堂演练,牵着学生去发挥,而无视学生纵飞、驰骋的心理,无视学生自由、奔放的想象和充满奇异色彩的创造,更无视学生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切忌模式化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切忌模式化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但是,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师,往往会从一些专家或者名师那里学到一些优质课样本,从而形成模式化的语文课堂。
笔者认为,教学方法既有传统的,也有创新的,好与不好全在于使用的恰当不恰当。
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造成模式化课堂。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按照新课程理念,根据教学的规律和原则,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
1 注重读写结合但要讲求实效笔者曾听过一位老师新课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
她讲的是人教版《云南歌会》。
她在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情感之后,要求学生进行肖像描写,描写一位老师或者学生,同学们听了描述之后,要知道描述的是谁。
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可以模仿的范例,老师用多媒体屏幕展示了两段肖像描写:淤课文《云南歌会》第三段中的内容;于课文《边城》描写翠翠的一段话。
从实际情况来看,她预期的训练目的并没有达到。
因为学生并没有按照老师提供的材料去写,而是随心所欲,按照自己想写的方式来写。
借用课文进行模仿练习是一种教学常态。
如果把握得好,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绝对不能图形式,只为了体现读写结合,而不管课文内容是否适宜模仿。
模仿对象没选好,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会浪费时间。
这位老师所选的两个片段都不适宜初二学生模仿。
《云南歌会》第三段的描写的肖像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云南妇女的,而是脸谱化的肖像。
《边城》中没有一处纯粹的关于翠翠的肖像描写。
如何描写,老师也没有加以分析指导,这就让学生感到很为难。
很显然老师的教学目的难以显现,教学实效就大打折扣了。
读写结合,一定要看读的和写的能否结合,不能结合,决不可勉强;能够结合,也要寻找最佳契合点,还要注重方式和方法的指导。
2 引导分析文本不要离开语境我听一位老师上《山居秋暝》,老师引领学生分析大多都很到位,师生互动,教师点拨,都很不错。
但老师对“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分析却有点牵强,说是诗人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体现了诗人的悲悯情怀,希望同学们学会关心劳动人民。
教学模式改革应“去模式化”
教学模式改革应“去模式化”发表时间:2013-12-12T10:55:19.903Z 来源:《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年第6期供稿作者:王道勋[导读] 教学模式一词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最早提出的,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的课业。
王道勋[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尤其如此。
“去模式化”教学是营造一个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立足有限的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对师生自身的发展、专业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应该解放思想,“去模式化”,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创新教学模式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模式 “去模式化” 学科建设一、教学模式概述教学模式一词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等人最早提出的,他们认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的课业,选择教材,提高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设计。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的或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
教学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因素:教学思想。
它是教学模式所赖以形成的基础,为教学模式提供理论渊源;教学目标。
是教学模式中的核心要素,对其他因素起制约作用;教学程序。
实质在于处理好师生针对教学内容在时间序列上的实施。
师生组合;教学评价等。
教学模式研究能加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的联系;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教学模式是一种设计和实施教学的理论,尽管由于各种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不同,但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教学模式具有操作性、整体性、简约性、开放性、针对性等五个特点。
二、教学模式改革“去模式化”的提出教学模式改革呈现以下几个趋势: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
小学语文论文切忌模式化_人教版新课标-精选文档
小学语文论文-切忌模式化人教版新课标教学需要模式。
好的教学、成功的教学一定具有相对成功、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它反映了一定的教学思想,是教学思想物化为教学实践的模型。
新课程呼唤新的、富有活力的教学模式的诞生。
近两年,听了许多教学模式创新的课,的确丰富了自己的见识,提高了自己的认识,学习到了许多鲜活的经验。
有些教学设计新颖、独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反映了教师一定思想下的教学实践,比如反映主体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反映语感训练指导思想的教学模式,反映言语交际观点的教学模式等。
当然,由于听课多,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学模式化的问题。
先拿“质疑”来说。
几年前的课,基本上看不到质疑的影子。
老师上来就“开讲”,学生上课即“开听”,堂堂如此,日日如此,篇篇文章如此。
许多教育专家呼吁要“还学生质疑”的权力,要以“质疑”权力的确定来确立学生主人的地位。
于是,一种新的教学面貌出现在课堂上了。
老师上课后,不急于讲课,而是先问学生:“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或初读了课文),你产生了哪些问题?”于是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疑问。
听完学生质疑后,老师则“开讲”新课,至于课与刚才学生问的问题有没有关系,则不再提了。
这是一种质疑。
还有一种质疑,不是从全文来质疑,而是叫“从题目入手质疑”。
教师上课后,先请学生齐读课题,然后问:“同学们,读了题目,你产生了什么问题?”于是,学生以题目为线索,提出几个问题。
老师听完后则“开讲”新课,新课或与刚才提出的问题有关,或与刚才得出的问题无关。
这种教学面貌的出现,应当说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吹来了一股春风。
它的“春意”在于“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遗憾的时,后来的许多课没有抓住“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继续深入研究,而是一哄而起,纷纷效仿。
你听每一堂课——大江南北,你听每一位教师的课——赵钱孙李,老师走上讲台,总是先问一句:“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吗?”这难道不是一种模式化的倾向吗?后来,有的专家提出了尖锐的看法:让学生质疑,而后的教学与学生的质疑丝毫没联系,质疑又有什么价值呢?应当对问题有梳理、归纳,提出重点,并紧紧围绕这些重点问题展开教学。
新课改是否要完全丢掉传统教学模式(陈华雄)
新课改是否要完全丢掉传统教学模式作者简介:姓名:陈华雄,小学一级教师,现担任仁怀市沙滩学校办公室负责人,新课改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改掉了传统模式以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形式,采取自学,对学,群学的方式将教师提出的目标当堂解决,学生在解决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的回答形式多样,都想通过不同的形式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学生由于知识面和认识事物能力有限,问题不能用简洁的语言回答,或者回答不够全面,这个时候教师只是在旁边引导是不够的,还要适当运用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讲授等方法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所以笔者认为,教学不但要运用新课改方法,同时也要兼用传统教学方式。
一、要想将新课改模式运用自如,教师适当运用传统教学模式笔者在本次学习中观看了新课改模式的讲授课文《詹天佑》,师生都在用新课改模式教和学,教师提出目标“从课文那些地方能看出詹天佑是杰出工程师”,学生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后回答了问题,但只是回答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修铁路詹天佑有好的想法,不过学生没有讲得太明白,不够形象明了,学生想通过图画的形式展示也画的模糊,这个时候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有作用了,教师可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人”字形铁路的设计的巧妙,两边开凿法和中间开凿法能节约时间,这样即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通过简笔画一下子明白詹天佑的了不起。
二、教特殊的课程应该正确引用传统教学模式美术,音乐,英语等课程,专业性很强,教师如果不大量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只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是不够的,比如笔者在本次学习中观看的音乐课《童心是小鸟》,如果教师不通过讲授法,引导法,启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用钢琴边弹边唱带动学生,不逐句带着学生唱,不和学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那学生就不能了解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就不能唱出情感。
三、认清新课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份强调知识的严密性、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往往忽视知识的实用性和时代性,抹杀了知识的生命力。
发生在课堂上的教学事件
强调营造氛围是为了给师生课堂活动预热, 拉近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感,使课堂轻 松愉悦,便于信息传输。
• 强调创设情境是教师要依自己对当堂学习 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引发内驱力的学习情境,让学 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所需要的状态。
教学中应注意
• 在所有课的实施中都需要这种营造与创设; • 时间不需要长,多则3-5分中,少则1-2分钟; • 不止是在课堂开始,而是贯穿课堂始终; • 氛围的营造与情境创设可以结合起来。
怎样实现从展讲到对话?
第一,树立教学意识,实现人人展讲; 第二,培养展讲技能,保证成功展讲; 第三,培养倾听习惯,笔录补充质疑; 第四,建立激励机制,跟进管理评价。
课堂教学事件之六
—— 以训练实现课堂达标
课堂训练分思维训练(无形训练)与纸 笔训练(有形训练)两部分,从教学实际 看,让学生“自主学习”是训练,“合作 交流”是训练,“展讲对话”也是训练, 这些训练发生在学生的大脑中,我们看不 到,故曰“无形”,而纸笔训练则是我们 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故曰“有形”。很大 意义上讲,“无形训练”重于“有形训 练”。但“有形训练”必不可少。
课堂教学事件之二
——要实现对目标与任务的咀嚼
课堂上,目标与任务的关系是包涵与被 包涵的关系,目标之下有任务,任务是为 达成目标服务的。课堂上师生有目标就会 有任务,只是在大家目标都明确的情况下, 需要明确任务。由于学生的课堂目标的个 性化特点,因而要尽量避免课堂上不必要 的重复与机械的呈现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改要模式,但不要模式化
甘肃省平凉市华亭第三中学梁志强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很多老师由衷的感叹:“改革,改革,越改越不知道这课究竟该怎么上了!”归根结底就是我们的教法单一、形式死板,一味的追求别人的模式、经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受到束缚,一步步走向了模式化,老师越教越觉得不带劲、不对头,只能“跟着感觉走”,从而感慨万千。
然而,课堂教学改革与时俱进,永无尽头,无论到哪一天,它对我们来说都是新的课题,我们都要摸着石头过河,不断的积累经验,从理论和操作上整理出自己的相对稳定的且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型和范式,而不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模式化。
我认为教学模式应该百花齐放,为了防止模式化,我谈点粗浅的认识:
首先,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因学科而异。
不同学科,甚至相同学科的不同年段,都有其自身特点,建立教学模式要充分考虑其特征。
例如,数学课一般都有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的程序,且很多时候表现为习题,但语文课的练习和作业可能隐含在教学内容之中,并不需要专门设计。
其次,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因文本而异。
同一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属不同的门类,教学结构及程序的安排要兼顾于此。
如语文课文就有叙述文、写景文、议论文、应用文等多种形式。
面对一篇五光十色的写景美文,采用初读→研读→体会交流→整体品读的步骤可能十分理想,但对一篇科普文就显得画蛇添足了。
第三,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因学生而异。
教学模式的建立要通过与学生的多次磨合才能达成。
一些教师看到别人在公开课上采用经典的教学模式,似乎游刃有余,不料放到自己班上却大相径庭,这都是没有对本班学生的已有水平、学习习惯、结构特点进行有机结合的结果。
相反,即使是面对同一班学生,如果自己起初设计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愿望不符,经过灵活改动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因教师而异。
结合教师自身的优势,逐步形成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把自己也当作教育资源的典型表现。
一位学美术出身的老师担当语文作文教学,她把自己的优势融入课堂,让学生先观察一样事物,再用笔画下来,然后写上一些跟主题相关的话。
由于该老师以身示范,吸引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先画后写,突破了低段语言表达的障碍,结果这种画画写话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写作水平进步于不露痕迹之间。
第五,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因教学资源而异。
不同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尽相同,软件环境也千差万别,教师只可能依托身边已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而不能超越这一条件。
例如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形成有信息技术特点的教学模式,前提是学校必须要有相应的多媒体设备,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否则一切将无从谈起。
总之,我们的课堂要有一定的模式,但决不能模式化,请让我们每个人发挥聪明才智,创新课堂,优化模式,让课改之花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