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

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

《简单的时间计算》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时、分、秒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在简单的时间的计算上,时和时的计算、分和分的计算对于学生还是可以正确计算出来的。但是对于时、分、秒之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并且在计算上容易出错。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先求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再求非整时点时刻间的经历时间。课前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本的内容,对于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汇报。

通过课上了解我发现学生对于整时到整时的经历时间已经会计算了,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我定为计算非整时点时刻间的经历时间。

在探索方法时,让学生经历在线段图上表示起始时间、把问题表示在线段图上、看着线段图计算经历时间等相关环节,并引导他们与小组同学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在练习中我没有强迫他们用什么方法,而是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推理经历的时间,因为我觉得学生刚接触一个新知识,你要把方法强加于他,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在想想做做的练习中,学生用自己的算法推出经历的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后仔细想想时间的计算学生为什么总是出错呢?主要是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进率是十、在计算上都是是退一做十的而在计算时间的时候是退一作六十。因此,相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难。计算容易出错,作为我们教师、在教学时间的计算上就要下功夫、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小学低年级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几小时,几分钟,钟面上的某个时刻等、在时间的简单计算上就难一些。我在教学中教学时间的计算时首先教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时间书写格式,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学生能够正确的书写时间,那么在计算的时候就不容易出错。平时我在上课的时候就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书写时间。教学生正确的书写时间和时间的正确格式。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小学低年级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几小时,几分钟,钟面上的某个时刻等。对于时间的换算和经过时间的计算学生学习还是比较难,特别是经过时间的计算,要逐一层次的理解很重要。

本次反思先重点就来谈一谈经过时间的计算。教材中安排了简单的求经过的时间的例题,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出现了分段时间的计算,所以课后思考中认为在这个环节还可以分层次教学。求经过的时间是比较简单的,就是要抓住“后一时间--前一时间”,那么在教学时可以分成第一层次求7:00到8:00经过多少时间,第二层次求7:30到7:45经过多长时间,第三层次求8:40到9:00经过时间,最后是求11:40到12:05经过时间。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从简单的减法:只看几时大数减小数到只看几分的大数减小数,再到几时几分到下一个整时的计算方法,给最后的分段计算打下基础。这是学生第一次计算时间的经过,因此看钟面数格子的方法和算式的方法都要求孩子掌握。在本次的教学中教学了数格子和算式方法但在教学11:40到12:05经过时间时只介绍了数格子方法而没有提出分段的算式方法,没有为以后的时间计算打下基础,在这段教学中应让孩子明白先计算11:40到12:00经过了多长时间,再想12:00到12:05经过了多长,把两个时间加起来就算出来了。让学生学会分段去计算经过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就容易理解。

其次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在时刻与时间的概念上比较模糊。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平时生活中所说的2小时指的就是经过了2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但在书本中都统一成了2时,例题中的2时=()分就是我们平时口语中的2小时。那么在本节课中如何让孩子更好的理解这两个概念呢?是否需要具体提出让孩子来理解也是我比较困惑的。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1.1

2.2

3.3

从而揭示时与分分与秒的内在联系。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2017-08-14 23:30:01 | #1楼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的时间的计算,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难,对于时间的计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容易接受,我在这节课上是这样设计的:

我主要是用了教材上的例1和例2,在情境的设计上有所改动,例1通过去物资交流大会上游玩了两小时,让学生感受“经历时间”和时间段,同时引出1小时等于60分的进率关系,这是计算的基矗教学例2时,学生出现了数学格子和列式计算的方法。这是课前有所预设的。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适当。但教学完例2,是否应该进一步拓展,展开跨小时段的计算呢,考虑到习题中有个别这样的题,我只是在课堂上稍加渗透,即由看少儿节目从5:20到6:00,学生得出可把6时看作5:60分进行减法运算的方法后进一步追问,那5:00至6:05分呢?即得出可先算出6时以前的40分钟,再得出6时后的5分钟,最后把两个部分加起来40+5等于45分钟,那从学生的反映即掌握情况看,应该可以进一步层层深入,可水到渠成的将这个知识点学懂,即可继续出题:5:20到6:15呢,5:20到6:20呢,5:20到6:30呢。但我还是按照原有的教学程序继续教学,从而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提高的机会,所以我觉得,课堂上应该即时地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出更有效的教学安排,当然,这需要在课堂对本节课有充分的预设,以及对学生知识基础的了解。第二大部分练习部分,设计时,我尽量地想做到习题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从具体情况看,学生的参与面还是不够,也就是应该让大部分的同

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反思)

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反思)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冀教版二年级数学

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反思

新课标教材中有关时间的内容安排都比较靠前,因此,相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难,在二年级下册教材中安排了有关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计算等内容。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算太难,至于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知道做每件事情需要的时间,计算出完成某件事用了多长时间,是人们有计划地安排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所以本节课借助学生熟悉的逛公园的事情,让学生计算简单事情经过的时间。在活动设计上,教师给足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计算的时间,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大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事情的经过时间,并能估计日常生活中常做的事情需要的时间。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_1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_1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

学习《时间的计算》这节课时,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上课的时间引入课题,接着问一节课40分钟,什么时候下课呢?学生因为是熟悉很快说出来,然后给出两个时刻,让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计算经过时间要形成了一定的格式,练习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和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指出喜欢的电视节目以及说出该节目开始播放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按照由易到难的过程分别提出4个关于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有目地的先解决整时段时间计算,可有利用减法计算,也可以推算,对学生的方法给予肯定。

如何才能在有限的40分钟里既能让学生充分感悟,又能很快的掌握一般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我想学生的学具应该得到进一步改进,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感悟出经过时间就是分针和时针在钟面走过的一段时间,然后得出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有些题目,如分减分不够减要向小时借1小时再减,再用这方法比较麻烦,最后还是决定让学生改过来,列成几时几分-几时几分的算式,对此我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与学生纠正,学生容易理解,正确率也有所提高。

只是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难点。教师也只能对这部分内容,特别是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更多的练习,讲解。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2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__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发现学生对于时间的计算存在几个问题:

小学三年级《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

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难、但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点的难度。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课本出现了数格子和列式计算的方法。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能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适当。现将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好的方面

1、利用猜谜游戏引入课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休息兴趣。

2、本节课重在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新课时、我能把题目抛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小组交流活动探究、结果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能体现出数学算法的多样化。

3、教学中、比较关注对学生的评价、从评价中得到启发。

二、不足之处

1、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探究例2的解题计算方法,学生的参与度不够,不会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好想法,小组长写出了算式就直接给组员看,合作学习还是流于形式,没能达到合作的效果。

2、课后巩固不到位。如:在完成“小红去商店”的解决问题中,学生都会列式计算“9时-8时40分=20分”在学生口算的过程,如果能把它转化为“9时-8时40分=8时60分-8时40分=20分”把这一个过程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在今后的计算会更深刻。

总之,本节课我觉得上的比较成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你结合教材将练习内容进行了拓宽,教学效果也较好,师生配合和谐,是一节另我满意的数学课。

小学三年级《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2

今天上的“时间的计算”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材设计了两个例题——例1:2时=()分,简单的单位换算;例2:7:30到7:45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5篇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5篇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5篇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

学习《时间的计算》这节课时,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上课的时间引入课题,接着问一节课40分钟,什么时候下课呢?学生因为是熟悉很快说出来,然后给出两个时刻,让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计算经过时间要形成了一定的格式,练习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和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指出喜欢的电视节目以及说出该节目开始播放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按照由易到难的过程分别提出4个关于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有目地的先解决整时段时间计算,可有利用减法计算,也可以推算,对学生的方法给予肯定。

如何才能在有限的40分钟里既能让学生充分感悟,又能很快的掌握一般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我想学生的学具应该得到进一步改进,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感悟出经过时间就是分针和时针在钟面走过的一段时间,然后得出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有些题目,如分减分不够减要向小时借1小时再减,再用这方法比较麻烦,最后还是决定让学生改过

来,列成几时几分-几时几分的算式,对此我又用了一节课的时间与学生纠正,学生容易理解,正确率也有所提高。

只是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难点。教师也只能对这部分内容,特别是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更多的练习,讲解。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2

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的时间的计算,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难,对于课本上时间的计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计算经过多少时间?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我感到很疑惑。因为生活经验有限,而且三年级学生考虑问题还不够全面,比如练习册中有这样的题:

《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

《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

《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是简单的时间计算,这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中,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将时间计算分为三种情况。首先介绍的是整时到整时的计算,这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基本可以自主掌握基本计算方法。接着我介绍的是同一整时段从几十分到几十分的计算,这学生在理解上也比较容易接受,在这个环节我适当的渗透了六十进率的教学,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基础。对学生来说就难理解和掌握的就是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的计算方法了。在教学这部分时,我首先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时和分之间的进率问题,这是计算中的一个难点,接着我示范了竖式计算的写法和结果的表示方法。同时结合练习不断强化学生对这种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从课堂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基本达到了课前的目标。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D.

2.“一本书,读了1

6

”,这句话里的单位“1”是()。

A.已读的页数B.这本书的页数C.剩下的页数D.无法确定

3.两根同样2米长的铁丝,从第一根上截去它的,从第二根上截去米.余下部分() A.无法比较 B.第一根长 C.第二根长 D.长度相等

4.()时整,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A.12 B.6 C.4 D.3

5.生活中,无论做人做事我们都喜欢追求完美。数学的学习中,假如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因数(它本身除外)相加之和,我们就称这个数是“完美数”。例如:6有四个因数1,2,3,6,除本身6以外,还有1,2,3三个因数。6=1+2+3,恰好是除它本身外的所有因数之和,所以6就是“完美数”。下面的数中是“完美数”的是()。

三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

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有关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计算的教学内容,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算太难,虽然学生还没有学到整十数乘一位数,学生还是可以正确计算出来的。但是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因此,相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难。

1、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反复强调了“现在时间”和“经过时间”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现在时间,而2小时指的就是2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是经过的时间。我还把课本上的几时=()分,改成了几小时=()分。因此在教学中为了纠正学生的不规范说法,可是费了不少的时间。

2、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如: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应该怎样列式呢?但是我以为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和11:20+25分=11:45,这两种写法都可以,后来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答案: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因为如果写成11:20+25

分=11:45的话就是时刻加时间等于时刻,这就不对了,而写成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话,就是时间加时间等于时间,但是11时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因此这样的书写比较合理。

3、“计算经过时间”,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我感到很疑惑。学生对于几时~几时的经过时间掌握没有问题,但对于几时几分~几时几分中分不够减(如

4:20~5:00、 4:45~6:10等)的情况掌握得不够好,只有少数思维好的同学能够掌握,其他同学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都是木然。虽然在教学中也让学生用学具表去拨钟表,进行计算,但是效果不算太好。如何能让每位学生都能懂呢?看来还得花时间让一些比较差的学生去理解了,我相信到了期末这部分知识已不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学生来说,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还有助于他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运用。在进行时间的计算教学时,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需要注意时间的基本概念的教学。时间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抽象的,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我会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解释时间的概念。比如,用钟表和日历来说明时间的流逝,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来说明时间的长短等等。通过这样的实例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其次,需要注重时间的单位的教学。时间单位的学习是时间计算的基础,因此需要确保学生对不同的时间单位有清晰的理解。在进行教学时,我会让学生分别观察时钟、分钟和秒表,并从中找出不同的时间单位。然后,我会引导学生一起讨论不同的时间单位的用途和转换关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时间单位的概念和用法。

第三,需要关注时间的计算方法的教学。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加减运算和换算两个方面。在进行加减运算的教学时,我会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体验时间的加减运算。比如,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时刻计算出时间的差值,或者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时间计算出未来或过去的时间等等。在进行换算的教学时,我会给学生提供实际的转换问题,比如让学生将分钟转换为小时和分钟,让学生计算出不同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

最后,需要进行时间计算的应用教学。时间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

多实际的应用,比如计算电脑的开机时间、计算广告的持续时间等等。在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四、拔高训练 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4题。 (1)课件演示,出示春风饭馆的营业时间。 (2)提问:营业牌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法?(24时计时法) (3)小组交流解题策略。 (4)集体交流,课件演示。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第一次8:30 第二次12:30 第三次16:30 2. (1)9 (2)15:50 3. 9小时7分 14小时 13小时35分 4. 22时5分 拔高训练 (1)5时 8时30分 (2)6小时30分 (3)略
3.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中。
车次 711 721 T42
始发站 北京 北京 西安
开点 10:22 18:00 17:48
终点站 沈阳北
上海 北京
到点 当天19:29 第二天8:00 第二天7:23
运行时间
(1)投影出示。 (2)教师可借助钟表直观演示,学生看钟面填表。
4.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提问:怎样看这155分钟?(要先把经过时间155分钟改写成2时35分) (4)学生独立解答。
三、说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
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5篇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5篇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5篇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时的内容,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经历探索时间计算的方法的过程,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本节课有两个知识点,第一让学生学会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第二根据数学信息能够求经历的时间。

本节课,第一个知识点学生掌握的不错,我先从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同桌之间的交流全班同学都会算了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第二个知识点,我完全放开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小明从家7::30出发,到校时间是7:45,小明从家到校用了多长时间?有的孩子通过列算式的算法算出一共花了15分钟,有的列7:45-7:30=15、还有的同学直接列成45-30=15(分。孩子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中有个孩子举手说:“老师还可以这样想,我先把7:45看成750,7:30看成730,再745-530=15”,这时我尊重学生的有个性的回答,赞成可以这样想。但是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的时候问题来了,当学生完成“做一做”的时候部分学生还是按刚才的思路求经过的时间,8:40——9:00经过多长时间?孩子用同样的方法求出60分。这时我才意识到我备这节课的时候我还是没有深刻去思考各种预设,预设的不够好,那课上生成问题你处理的不太好。

在以后的备课或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多预设,读懂教材,多思考,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这样我才能上好一节课。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2

学习《时间的计算》这节课时,我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上课的时间引入课题,接着问一节课40分钟,什么时候下课呢?学生因为是熟悉很快说出来,然后给出两个时刻,让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计算经过时间要形成了一定的格式,练习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和电视节目播放的时间,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电视节目预报表,让学生指出喜欢的电视节目以及说出该节目开始播放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按照由易到难的过程分别提出4个关于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有目地的先解决整时段时间计算,可有利用减法计算,也可以推算,对学生的方法给予肯定。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的时间的计算,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难,对于课本上时间的计算学生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还能接受和理解。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和时间单位之间的互化。在练习环节中,我用生活中的素材作为练习内容,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树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同时还教给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经过时间,效果较好。

擂鼓小学

成素明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5篇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5篇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5篇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

在上了这个单元的内容后,这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1、首先是解决问题中的书写问题。如:一列火车本应11:20到达,现在要晚点25分钟,它什么时候到达?应该怎样列式呢?我问了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得到了比较合理的`答案: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因为如果写成11:20+25分=11:45的话就是时刻加时间等于时刻,这就不对了,而写成11时20分+25分=11时45分话,就是时间加时间等于时间,但是11时45分又可以看成是11:45,因此这样的书写比较合理。

2、“计算经过时间”,这部分内容。学生对于几时~几时(或同一小时内分的计算)的掌握问题不大,但对于几时几分~几时几分中分不够减(如4:20~5:00、 4:45~6:10等)的情况难度就比较大了。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来进行的:学生先自主交流自己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逐渐归纳出方法——6时10分-4时45分=()先用6时-4时=2时,10分不够减45分,从2时里拿出1时=60分,60分

+10分=70分,70分-45分=25分,25分加1时等于1时25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边做边说,练习几次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还不错。

除此之外,我还向学生渗透:相同单位才能直接计算,单位不同要先换单位;如果哪一位不够减,就从高级单位退一,再换成这一级单位:如1时换成60分,如果是退1米换成10分米,退1元换成10角等。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2

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为了让学生容易接受,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二课时《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时间单位的换算,难点在于计算经过的时间。

在上课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弄懂经过的'时间,我利用钟表模型,让学生找准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再数一数两个时刻之间相隔了几大格、几小格。由于前面学生熟知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学生很快发现分针从6到9总共走了3大格,也就是15分钟。这样化抽象为具体,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就总结出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就是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反思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从课堂整体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通过用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的事情引入教学,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浓厚。整节课堂教学节奏把握适当,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自我探究,在进行小组反馈交流。总之,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尝试做,试着想,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学生的思维充分被调动起来。

教学时间的计算时,我不但拿了实体钟表,还让学生通过画钟表、在脑海里印下钟表的模样,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计算。这样,学生脑子里有钟面,形成表象,然后再慢慢淡化出来,直至脱离直观的钟面,在脑海中形成钟面。从而正确的进行计算。

同学们有了钟面的表向后,可以进行数数计算,但在遇到比如:上午8:00到上午9:00这样的计算时容易出错,这是这节课欠缺的地方,还需要加以补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多设想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这样的教学相信会更完美。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m为合数,小明根据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得到,以下描述正确的有()个

①x=1可能是方程ax+1=2的解

②a,b,c中不可能有偶数,也不可能有合数

③a,b,c可能都是偶数

④如果a是2的倍数,那么a一定是2

A.0 B.1 C.2 D.4

2.下图中,以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形成圆柱的是()

A. B. C. D.

3.甲数的与乙数的30%相等,则甲数()乙数.(甲、乙均不为0)

A.小于B.大于C.等于D.无法判断

4.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3倍,它的体积扩大()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本节课我在设计时分成了两种情况:计算当天的经过时间、计算隔一天的经过时间。在教学时两种情况我都要求学生先画线段图然后再计算,这样做的确培养了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然而我却忽视了老师应让学生感知在做数学题时需要择优选择,选择最简便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计算当天的经过时间时我们发现画线段图和直接用结束的时间减开始的时间这两种算法当然是后者更容易些。我想我课前对本节课的把控还是不够好,然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正是要在这些小小的细节中体现,今后我在上课前还需对课上的每一环节都认真研究。

2、讲解线段图时,我并没有讲解清楚、讲解透彻如何观察线段图算出经过时间,我看似教给学生了如何画、观察线段图,然而计算时还是走的老路——结束时间减开始时间。这是由于我在课前自己就没有掌握如何观察线段图计算时间的精髓,今后我还需注意上课前一定要多研读教参、教材,把握不住的多向老教师请教。

3、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太少。我讲课的短处一直都是总喜欢自己讲解,总认为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虽然一直都在注意,尽量去改正可是一站在讲台上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今后为我应多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相信学生能够完成,课上也要多多展示学生的想法,抓住学生的生成并能利用好学生的生成。

4、在平时教学中应时刻清楚本节课将要培养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这样在课上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