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下册数学简单的时间经过的计算电子版教案含二次备课+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下册数学简单的时间经过的计算电子版教案含二次备课+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b4062a0680203d8ce2f24d4.png)
课题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设计者李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24时计时法的认识。
2. 过程与方法: 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
教学用具课件、钟面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学前准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口答(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2)18时是下午几时?21时40分是下午几时几分?2.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下面时刻晚上10时是( )时中午12时是( )时上午7时是( )时下午4时是 ( )时1.同学们回答得又快又准确,你们外出旅游时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2.(出示一张火车票和汽车票)观察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3.今天,玲玲和爸爸妈妈坐火车去奶奶家,马上就要见到奶奶了,玲玲别提多高兴了!4. (课件出示情境图)快看!爸爸妈妈跟玲玲说了什么?5.根据爸爸妈妈说的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3.着急的玲玲想要知道多久才能到奶奶家,你能帮帮她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1.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 2.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小组讨论交流)3.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 预设:(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
(操作演示)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巩固运用课堂总结(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
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车的时间。
即:12-9=3(小时),3+6=9(小时)。
(3)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
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
![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8f72970561252d380eb6e3c.png)
《简单的时间计算》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时、分、秒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比较容易掌握,但是在简单的时间的计算上,时和时的计算、分和分的计算对于学生还是可以正确计算出来的。
但是对于时、分、秒之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并且在计算上容易出错。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先求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再求非整时点时刻间的经历时间。
课前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本的内容,对于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汇报。
通过课上了解我发现学生对于整时到整时的经历时间已经会计算了,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我定为计算非整时点时刻间的经历时间。
在探索方法时,让学生经历在线段图上表示起始时间、把问题表示在线段图上、看着线段图计算经历时间等相关环节,并引导他们与小组同学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在练习中我没有强迫他们用什么方法,而是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推理经历的时间,因为我觉得学生刚接触一个新知识,你要把方法强加于他,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在想想做做的练习中,学生用自己的算法推出经历的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后仔细想想时间的计算学生为什么总是出错呢?主要是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进率是十、在计算上都是是退一做十的而在计算时间的时候是退一作六十。
因此,相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就有一定的困难。
计算容易出错,作为我们教师、在教学时间的计算上就要下功夫、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
小学低年级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几小时,几分钟,钟面上的某个时刻等、在时间的简单计算上就难一些。
我在教学中教学时间的计算时首先教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时间书写格式,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
学生能够正确的书写时间,那么在计算的时候就不容易出错。
平时我在上课的时候就是让学生能够正确的书写时间。
教学生正确的书写时间和时间的正确格式。
我们在教学计算经过的时间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我感感触很深。
苏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1课时)教案与反思
![苏版数学三年级下册4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1课时)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69a14e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4f.png)
4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内容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材第53页例4、“试一试”)教学目标1.让学生利用24时记时法的相关知识和在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难点:理解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课件PPT,图片,钟表、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飞机票和一张从北京到石家庄的火车票。
(3)观察机票和火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二、学习新课1.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例4。
(1)已知条件:动画剧场从14:00开始播放,16:00结束。
所求问题:《动画剧场》播放多长时间。
学生独立思考,老师引导解题思路:求从14:00到16:00经过了多长时间,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6-14。
(2)解题方法。
(方法一)数一数。
14:00和16:00都是24时记时法表示的,可以在钟面上数一数。
从14时数到16时,时针经过2大格,也就是2小时。
如图:(方法二)画一画。
画一个线段图,每段表示1小时,如图:从14时到16时在线段图上经过了2段,就是2小时,即《动画剧场》播放2小时。
(方法三)算一算。
还可以用减法计算。
用结束时间16时减去开始时间14时,即16-14=2(时),就可以求出《动画剧场》播放的时间是2小时。
(3)归纳:在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时,可以将两个时刻都用24时记时法表示,然后相减,所得的差即为经过的时间。
2.画图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试一试”。
(1)已知条件:《智慧树》节目从8:10开始,8:40分结束。
所求问题:《智慧树》播放多长时间。
2023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2023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120f633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9.png)
2023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2023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
小学低年级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几小时,几分钟,钟面上的某个时刻等。
对于时间的换算和经过时间的计算学生学习还是比较难,特别是经过时间的计算,要逐一层次的理解很重要。
本次反思先重点就来谈一谈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材中安排了简单的求经过的时间的例题,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出现了分段时间的计算,所以课后思考中认为在这个环节还可以分层次教学。
求经过的时间是比较简单的,就是要抓住“后一时间--前一时间”,那么在教学时可以分成第一层次求7:00到8:00经过多少时间,第二层次求7:30到7:45经过多长时间,第三层次求8:40到9:00经过时间,最后是求11:40到12:05经过时间。
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从简单的减法:只看几时大数减小数到只看几分的大数减小数,再到几时几分到下一个整时的计算方法,给最后的分段计算打下基础。
这是学生第一次计算时间的经过,因此看钟面数格子的方法和算式的方法都要求孩子掌握。
在本次的教学中教学了数格子和算式方法但在教学11:40到12:05经过时间时只介绍了数格子方法而没有提出分段的算式方法,没有为以后的时间计算打下基础,在这段教学中应让孩子明白先计算11:40到12:00经过了多长时间,再想12:00到12:05经过了多长,把两个时间加起来就算出来了。
让学生学会分段去计算经过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就容易理解。
其次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在时刻与时间的概念上比较模糊。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平时生活中所说的2小时指的就是经过了2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
但在书本中都统一成了2时,例题中的2时=()分就是我们平时口语中的2小时。
那么在本节课中如何让孩子更好的理解这两个概念呢?是否需要具体提出让孩子来理解也是我比较困惑的。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1df661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0d.png)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时间的计算》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一、成功之处1.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导入环节,我通过询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如“每天早上你几点起床?几点到校?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等,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计算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不断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火车时刻表、电影放映时间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计算的实际意义。
2. 直观教学,突破难点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尤其是涉及到跨小时、跨天的计算时,学生容易出现错误。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了直观教学的方法。
我利用时钟模型、时间轴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时间的流逝和计算过程。
例如,在讲解“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这一公式时,我通过时钟模型的演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从开始时间到结束时间,时针和分针的转动情况,从而理解了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3.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在讲解时间计算的方法和公式时,我采用讲授法,让学生系统地学习知识;在巩固练习环节,我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不仅注重让学生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和技巧,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通过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如果两个时间相差较大,如何快速计算经过时间?”“如果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不在同一天,又该如何计算?”等,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同时,我还通过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 20 分钟,他每天早上 7:30 从家出发,什么时候能到学校?”等,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c8435afbb4cf7ec4bfed026.png)
《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对于时间的计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容易接受,我在这节课上是这样设计的:我主要是用了教材上的例2,教学例2时,学生出现了数钟表格子和列式计算的方法。
这是课前有所预设的。
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适当。
但教学完例2,是否应该进一步拓展,展开跨小时段的计算呢,考虑到习题中有个别这样的题,我只是在课堂上稍加渗透。
课本上的“做一做”就是此类情况,小朋友8:40来到电话厅,但电话厅营业时间为早9;00,晚8:00.从8:40到9:00,学生得出可把9时看作8:60分进行减法运算的方法后进一步追问,那8:20至9:05分呢?即得出可先算出6时以前的40分钟,再得出6时后的5分钟,最后把两个部分加起来40+5等于45分钟,那从学生的反映即掌握情况看,应该可以进一步层层深入,可水到渠成的将这个知识点学懂,即可继续出题:8:20到9:15呢?8:20到9:20呢?8:20到9:30呢?但我还是按照原有的教学程序继续教学,从而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提高的机会,所以我觉得,课堂上应该及时地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出更有效的教学安排,当然,这需要在课堂对本节课有充分的预设,以及对学生知识基础的了解。
第二大部分练习部分,设计时,我尽量地想做到习题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虽然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从具体情况看,学生的参与面还是不够,也就是应该让大部分的同学都有练习的机会,所以,练习的形式上还可以更多样。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小明家10月份用点80千瓦时,比上月节约了20千瓦时,比上月节约了()。
A.25% B.20% C.40%2.一只平底锅,每次只能烙2张鸡蛋饼,烙一面均需要3分钟,两面都要烙。
烙5张鸡蛋饼,至少需要()分钟。
A.15B.18C.20D.303.下面各数中,最接近3的是()。
A.13B.-3 C.π4.一段绳子长4米,用去了它的20%,用去了( )。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反思(含试卷)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反思(含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bce7075e3968011ca2009147.png)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反思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
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从课堂整体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通过用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的事情引入教学,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浓厚。
整节课堂教学节奏把握适当,课堂氛围轻松愉悦。
处理教材时,先让学生自我探究,在进行小组反馈交流。
总之,我始终让学生自己尝试做,试着想,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学生的思维充分被调动起来。
教学时间的计算时,我不但拿了实体钟表,还让学生通过画钟表、在脑海里印下钟表的模样,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计算。
这样,学生脑子里有钟面,形成表象,然后再慢慢淡化出来,直至脱离直观的钟面,在脑海中形成钟面。
从而正确的进行计算。
同学们有了钟面的表向后,可以进行数数计算,但在遇到比如:上午8:00到上午9:00这样的计算时容易出错,这是这节课欠缺的地方,还需要加以补充。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多设想在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这样的教学相信会更完美。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下面的图形中不是正方形展开图的是()A. B. C.2.4x+8错写成4(x + 8),结果比原来( )A.多4 B.少4 C.多243.小明用一块54立方厘米的圆柱形木块削成一个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形模型,他削去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A.18 B.36 C.27 D.254.下图中可以表示÷4计算过程的是()A.B.C.D.5.如下图,任意转动转盘指针,结果指针()停在阴影部分。
A.一定B.不可能C.很可能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3100吨=3%吨B.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宽的和不成比例C.柑比梨多20%,梨就比柑少16D.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14倍7.18-9=()A.9 B.13 C.14 D.88.给分数的分母乘以3,要使原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加上( )A.3 B.7 C.14 D.219.甲、乙两堆煤,从甲堆中运给乙,则两堆煤相等,原来甲比乙多()。
《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
![《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0e600d2c77da26925c5b08a.png)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反思
《简单的时间计算》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先求整时到整时的经过时间,再求非整时点时刻间的经历时间。
课前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本的内容,对于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汇报。
通过课上了解我发现学生对于整时到整时的经历时间已经会计算了,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我定为计算非整时点时刻间的经历时间。
在探索方法时,让学生经历在线段图上表示起始时间、把问题表示在线段图上、看着线段图计算经历时间等相关环节,并引导他们与小组同学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在练习中我没有强迫他们用什么方法,而是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推理经历的时间,因为我觉得学生刚接触一个新知识,你要把方法强加于他,往往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在想想做做的练习中,学生用自己的算法推出经历的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a96e8c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a.png)
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反思嘿,朋友们,今儿咱们来聊聊一堂特别有意思的课——“时间的简单计算”,上完这课啊,我心里头那个滋味,简直就像坐过山车,起伏不定,有笑有泪,还带点小思考呢。
一开始吧,我以为这“时间的简单计算”不就是数数秒、分分、时时的嘛,幼儿园小朋友都会的玩意儿,能有多复杂?结果,老师一开口,嘿,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
她不像平时那样直接给答案,而是先跟我们聊起了时间的故事,说时间就像个调皮的孩子,一会儿跑得飞快,让你追都追不上;一会儿又慢得像蜗牛,让你急得直跳脚。
这比喻,听得我直点头,心里头那个共鸣啊,杠杠的。
接着,老师开始出招了,一道道题目飞过来,有的简单得像是送分题,比如“早上8点到中午12点是几个小时?”这种,我闭着眼睛都能答对。
但有的呢,就像是藏在迷雾里的宝藏,得你慢慢琢磨,比如“如果现在是下午3点,再过4个小时是几点?注意,别被时钟上的数字给绕进去了!”这种题目,一开始我还真有点懵,心里头那个嘀咕啊,比考试还紧张。
不过,好在咱们班里有几个“时间小达人”,他们一出手,那解题思路就像是开了挂一样,清晰得不得了。
我跟着他们的思路走,嘿,还真就豁然开朗了。
原来啊,时间的计算也是有窍门的,你得先弄清楚它是怎么走的,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然后再一步步来,别急也别慌。
最逗的是,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个笑话,说有个小朋友算时间,结果把晚上12点当成了白天12点,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晚了,还被妈妈训了一顿。
这笑话一出,全班都笑翻了,连平时最严肃的同学都忍不住笑了。
但笑归笑,我也从这笑话里学到了一个道理:时间的计算不能马虎,得认真仔细才行。
下课铃一响,我这心里头啊,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有成就感,因为我觉得自己又学会了一项新技能;也有小失落,因为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但更多的,是一种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因为我知道,只要我肯努力、肯钻研,时间这个小家伙啊,迟早会被我驯得服服帖帖的。
所以啊,朋友们,别小看这“时间的简单计算”,它里面可是藏着大学问的呢。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时间的计算_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时间的计算_人教版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75aa68cd376baf1ffd4fad59.png)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时间的计算人教版新课标2021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
小学低年级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几小时,几分钟,钟面上的某个时刻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较大的时间单位。
《年、月、日》这个单元的内容就是向学生介绍了较大的时间单位和24小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时间的简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时间的进率是60,而我们平时的计算一般是退一做十的。
教材中安排了简单的求经过的时间的例题,“经过的时间”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指向,比如睡眠的时间,飞机飞行的时间,营业的时间等等,难度并不大,包括书上呈现的例题是通过在线段图,和钟面上直接数,非常直观的得出结论。
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就涉及到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单靠扳着指头数数,如果教师在课堂中不能较好的渗透相关方法,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和处理相关题型的时候,就有很大的困难。
求经过的时间是比较简单的,就是要抓住“后一时间——前一时间”,但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缺乏实际经验的孩子们来说,有时候就凭直观的感觉,后一时间就是数值较大的那个时间,比如:“小明上午11:00去奶奶家,下午3:00返回,他在奶奶家待了多长时间?”很多学生就用11:00——3:00=8时,而忽略了,下午3:00实际上是后一时间,应该先用24时计时法将时间进行换算,然后用15时——11时=4小时,这时,很多学生喜欢写成“4时”,“经过的时间”表示的是一段时间而不是一刻时间,不能用时,分作单位,应该用小时,分钟!这是学生在解题时常犯的错误,尽管我多次强调,但效果并不明显,这或许是我在教学中还未能用学生更能接受的方式使自己的解答更准确,也或许这就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常关注,不常思考给自己思维造成的局限和不足。
再有,在进行隔天的时间计算时,学生也碰到了困难。
例如:火车昨天13:35分出发,第二天10:20到达目的地,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这两个时刻实际是在两天中出现的,应当分天计算,而第二天的时间,由于是10:20——0:00 =10小时20分钟,是不用计算的,只要计算出第一天经过的时间,这样类似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ecf68a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e.png)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时间的计算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对学生来说,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还有助于他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运用。
在进行时间的计算教学时,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需要注意时间的基本概念的教学。
时间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抽象的,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我会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解释时间的概念。
比如,用钟表和日历来说明时间的流逝,用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来说明时间的长短等等。
通过这样的实例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其次,需要注重时间的单位的教学。
时间单位的学习是时间计算的基础,因此需要确保学生对不同的时间单位有清晰的理解。
在进行教学时,我会让学生分别观察时钟、分钟和秒表,并从中找出不同的时间单位。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一起讨论不同的时间单位的用途和转换关系。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时间单位的概念和用法。
第三,需要关注时间的计算方法的教学。
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加减运算和换算两个方面。
在进行加减运算的教学时,我会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引导学生体验时间的加减运算。
比如,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时刻计算出时间的差值,或者让学生根据给定的时间计算出未来或过去的时间等等。
在进行换算的教学时,我会给学生提供实际的转换问题,比如让学生将分钟转换为小时和分钟,让学生计算出不同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等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
最后,需要进行时间计算的应用教学。
时间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际的应用,比如计算电脑的开机时间、计算广告的持续时间等等。
在进行应用教学时,我会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来应用时间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我还会引导学生思考时间计算在其他学科和领域中的应用,比如物理中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语文中的时间叙述等等。
总之,时间的计算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需求。
三年级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三年级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784bd9033687e21ae45a9a7.png)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
小学低年级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几小时,几分钟,钟面上的某个时刻等。
对于时间的换算和经过时间的计算学生学习还是比较难,特别是经过时间的计算,要逐一层次的理解很重要。
时间的计算就是要抓住“后一时间——前一时间”,经过时间时只介绍了数格子方法而没有提出算式方法,没有为以后的时间计算打下基础,让学生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就容易理解。
其次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在时刻与时间的概念上比较模糊。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平时生活中所说的2小时指的就是经过了2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
但在书本中都统一成了2时,例题中的2时=()分就是我们平时口语中的2小时。
那么在本节课中如何让孩子更好的理解这两个概念呢?是否需要具体提出让孩子来理解也是我比较困惑的。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4dab13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1.png)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5篇】【篇一】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计算经过时间》因为学生每天都和时间打交道,比如睡眠的时间,飞机飞行的时间,营业的时间等。
所以上课多以引导,以生活事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计算经过的`时间。
如:老师上班是7时05分出家门,7时45分到校。
问老师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呢?教材中也安排了简单的求经过的时间的例题,难度并不大,书上呈现的例题是通过在线段图,和钟面上直接数,非常直观的得出结论。
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就涉及到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把所有时间转化为24时计时法,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但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容易跟多位数加减的退位搞错。
另一类睡觉问题又另很多学生摸不着头脑。
因为这里涉及到跨天的计算,比较复杂。
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这两个时刻是在两天中出现的,应当分天计算,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就容易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对时间和时间的概念比较模糊。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比如5点就是5点,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5点。
这是一个瞬间,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5个小时是指5个小时过去了,这是一段时间。
随着学生理解和实践的深入,相信学生对此类问题会更有体会,让时间真正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时间。
【篇二】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在口算教学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
学生现有的与除数为个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的口算经验有:表内除法和个位数乘以10或100的整数的口算。
这些口算是帮助学生解决除数为个位数的口算的基础。
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在除数是个位数这样的新情况下灵活运用。
2.加强估算教学。
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意义重大。
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
让学生认识到,解决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策略,只要合理。
当估计除数为一位数时,要求学生讨论一些一般的除法法则。
让学生自由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求被除数的约数原则:一是接近被除数,二是便于口算。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5篇)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a03cf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0.png)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5篇)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单元《年、月、日》的内容,经过时间的计算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84页例3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数出经过的时间,还可以通过观察线段图来理解,为了让大多数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这两种方法,上节课我讲解了如何看钟面来解决本题,本节课我将讲授如何画图以及通过观察线段图来解决此题。
本节课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浓厚,我先讲解例题,后让学生自己练习一道相应试题,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反馈,学生的思维能充分发挥出来,对学习知识的帮助很大。
但是,一节课下来,问题还是有很多:1、讲解线段图时,我并没有讲解清楚、讲解透彻如何观察线段图算出经过时间,我看似教给学生了如何画、观察线段图,然而计算时还是走的老路——结束时间减开始时间。
这是由于我在课前自己就没有掌握如何观察线段图计算时间的精髓,今后我还需注意上课前一定要多研读教参、教材,把握不住的多向老教师请教。
2、教师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太少。
我讲课的'短处一直都是总喜欢自己讲解,总认为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虽然一直都在注意,尽量去改正可是一站在讲台上还是控制不住自己。
今后为我应多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相信学生能够完成,课上也要多多展示学生的想法,抓住学生的生成并能利用好学生的生成。
在平时教学中应时刻清楚本节课将要培养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这样在课上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2在教学经过时间的计算时,教材出现了数格子和列式计算的方法。
这是课前有所预设的。
从整堂课讲,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节奏把握适当。
例1是时间单位的换算。
我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先让学生复习1时=60分,1分=60秒。
通过复习1时=60分,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有没有其他这样的算式。
先让学生探究,再进行反馈交流,然后进行说想法(自己说、互相说)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找到学生最初的想法。
2020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计算经过的时间》表格式教案+教学反思
![2020秋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计算经过的时间》表格式教案+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042630c960590c69fc37625.png)
4.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5.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1)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
(2)7:30到7:45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3)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四.课堂总结
1.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我们今天是怎样学习新知识的?
教学板书
计算经过的时间
1.解答问题的三步走: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2.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熊大熊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而唤醒学生计算经过时间的生活经验,想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方法的多样化到方法最优化,建立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第3课时 计算经过的时间
课题
计算经过的时间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师:比较完经过的时间,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
持
1.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课件出示主题图)
2.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板书:阅读与理解)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dae7fc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65.png)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今天上的“时间的计算”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概念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教材设计了两个例题——例1:2时=()分,简单的单位换算;例2:7:30到7:45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
对于例1的教学,我是这样处理的:除了教学教材中的`例题,还增加了一些其他的单位换算,如:120分=()时、150秒=()分()秒。
这两道题的出示,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最后一题,充分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不仅更好的掌握了时间之间的单位换算,而且也培养了能力。
本节课,我还注重将新课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如:对于例2的教学,我将题目变成实际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很快学生便发现了计算中间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还有学生利用我手中的钟表,发现了用“数大格”的方法计算出经过的时间。
对于例2的教学,我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借此机会将怎样计算“从家出发”的时间、怎样计算咱们这节数学课“下课”的时间。
由于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所以,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求“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的计算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本节课我还增设了一道判断题——体育课上跑400米,小明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谁跑得快?快多少秒?这一题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多数学生也正确解答出了此题。
总之,本节课我觉得上的比较成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教师结合教材将内容进行了拓宽,教学效果也较好,师生配合和谐,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
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2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安排了时分秒的认识及简单的时间的计算,时分秒的认识倒还不难,对于课本上时间的计算学生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还能接受和理解。
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练习题上应该扩展到什么程度为止,比如学习巩固中有这样的题:1、如果你晚上8时30分开始睡觉,到第二天早晨6时30分起床,你一共休息了多少小时?爸爸和妈妈工作很辛苦,他们一般到晚上11时睡觉,第二天早晨6时10分起床。
人教版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62629bc7c1cfad6185fa71c.png)
人教版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发现学生对于时间的计算存在几个问题:1.对一个时间表示的是时段还是时刻不明确,没有详细地思考计算的结果究竟是时段还是时刻,从而造成表示的错误,如用电子表的格式表示经过的时段。
2.学生没有分析计时方法是否一致,没有考虑是否应该转换计时方法。
3.学生不会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最优化的方法进行解题,甚至有些学生对各种方法存在混淆的认识。
分析学生的作业与练习,我认为在教学计算时间的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在读题的基础上,要注意题目中时间表示是用了哪一种方法。
2.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准确地表示时间,如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的时段,让学生对时刻和时段有更清晰的认识。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3.让生明确几种方法的优缺点,在读题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题目条件与要求,选择相对较好的方法进行计算。
如填空题,如果求经过的时段并不是很长,而且开始和结束时刻都是整时且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可以选择用数手指的方法。
4.利用箭头的方法求时间时,应该采用三到四个箭头,这样有利于将难度降低。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2023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
![2023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7948d3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0.png)
2023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2023时间的计算教学反思1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
小学低年级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几小时,几分钟,钟面上的某个时刻等。
对于时间的换算和经过时间的计算学生学习还是比较难,特别是经过时间的计算,要逐一层次的理解很重要。
本次反思先重点就来谈一谈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材中安排了简单的求经过的时间的例题,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出现了分段时间的计算,所以课后思考中认为在这个环节还可以分层次教学。
求经过的时间是比较简单的,就是要抓住“后一时间--前一时间”,那么在教学时可以分成第一层次求7:00到8:00经过多少时间,第二层次求7:30到7:45经过多长时间,第三层次求8:40到9:00经过时间,最后是求11:40到12:05经过时间。
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从简单的减法:只看几时大数减小数到只看几分的大数减小数,再到几时几分到下一个整时的计算方法,给最后的分段计算打下基础。
这是学生第一次计算时间的经过,因此看钟面数格子的方法和算式的方法都要求孩子掌握。
在本次的教学中教学了数格子和算式方法但在教学11:40到12:05经过时间时只介绍了数格子方法而没有提出分段的算式方法,没有为以后的时间计算打下基础,在这段教学中应让孩子明白先计算11:40到12:00经过了多长时间,再想12:00到12:05经过了多长,把两个时间加起来就算出来了。
让学生学会分段去计算经过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就容易理解。
其次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在时刻与时间的概念上比较模糊。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2时指的就是2:00,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点,这是一个时刻,而平时生活中所说的2小时指的就是经过了2个小时,这是一段时间。
但在书本中都统一成了2时,例题中的2时=( )分就是我们平时口语中的2小时。
那么在本节课中如何让孩子更好的理解这两个概念呢?是否需要具体提出让孩子来理解也是我比较困惑的。
北师大版二年级计算经过的时间微课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二年级计算经过的时间微课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fe36bc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e.png)
北师大版二年级计算经过的时间微课教学反思1、计算一天的营业时间。
难度在于,给出的营业时间分为几个时间段,并且某个时间段的跨度刚好是上午几时至下午几时。
2、计算两天中的经过时间,如睡眠时间或火车运行时间,难度在于,睡眠时间一般都由两天的部分时间组成,学生分不清,常常会机械地将起床时间与睡觉时间相减。
计算一天的营业时间这类题,步骤较多。
比如一天的营业时间分为两个时间段的:11:00—14:30,17:30—22:00,计算营业时间就要先算出两个经过时间,然后再把两个经过时间相加。
学生在完成这类题时,既有步骤不全的,还有分钟减分钟不够减算错的。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题,我让学生辨析错因,明确错在何处和如何改正。
同时加强了此类题型的练习,学生的完成情况有所好转。
计算两天中的经过时间,分段计算的方法比较适合。
如T21车次出发时刻是18:00,到达时刻是第二天8:00。
本题可分两次考虑,从18:00到当天24:00经过时间是6小时,从24:00(0:00)到次日8:00经过了8小时,所以总共经过时间是14小时。
这类题只要分段正确,学生对计算方法还是能够掌握的。
关键是计算第一天的经过时间时,要用结束时刻24时减开始时刻。
少数学生忽视了这点,只用题中给的数字计算导致出错。
如:小兰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早晨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几个小时?有的学生把晚上8时先换成20时,再用20时去减6时,求出她晚上一共睡了14小时。
这时候我拿了一个时钟模型让学生观察,并对这道题进行了反复的讲解,提醒学生这类题目应分两段时间来计算,一段是第一天的20时到24时,另一段是第二天的0时到早晨6时,再把两个时间段合起来。
教授这个知识点时,课堂上感觉学生似乎已经懂了,但是课后的练习和作业却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
对于这部分知识,我设置了习题课,采用学生当小老师的办法,这样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了能讲好,先要学好。
学好之后不能仅会做,还要会讲。
经过训练,学生学习效果有了大幅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在平时教学中应时刻清楚本节课将要培养学生哪一方面的能力,这样在课上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
1、本节课我在设计时分成了两种情况:计算当天的经过时间、计算隔一天的经过时间。在教学时两种情况我都要求学生先画线段图然后再计算,这样做的确培养了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然而我却忽视了老师应让学生感知在做数学题时需要择优选择,选择最简便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计算当天的经过时间时我们发现画线段图和直接用结束的时间减开始的时间这两种算法当然是后者更容易些。我想我课前对本节课的把控还是不够好,然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正是要在这些小小的细节中体现,今后我在上课前还需对课上的每一环节都认真研究。
2、讲解线段图时,我并没有讲解清楚、讲解透彻如何观察线段图算出经过时间,我看似教给学生了如何画、观察线段图,然而计算时还是走的老路——结束时间减开始时间。这是由于我在课前自己就没有掌握如何观察线段图计算时间的精髓,今后我还需注意上课前一定要多研读教参、教材,把握不住的多向老教师请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太少。我讲课的短处一直都是总喜欢自己讲解,总认为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虽然一直都在注意,尽量去改正可是一站在讲台上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今后为我应多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相信学生能够完成,课上也要多多展示学生的想法,抓住学生的生成并能利用好学生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