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合集下载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解决问题(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设计典雅小学钟云霞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4-86页的内容。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等时间单位,对时间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了24时计时法和12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而且会互相转化,对时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几时几分有了一些客观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的原理,找准分段计时法的分界点,知道可转化为24时计时法来求经过时间。

教具准备:课件、钟面、黑板贴学具准备:钟面、学习题单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感知激趣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新朋友莉莉,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她的一天吧!抽生读[课件出示:莉莉早上6:30起床,8:00到校,下午4:00离校,用2小时做作业,晚上7:00吃饭,21:00开始睡觉,第二天6:30起床。

] 师:你能分辨出里边哪些表示的是“经过时间”,哪些表示的是“时刻”吗?生:2小时是经过时间,其余是时刻。

师:你们同意吗?师:昨天我们学习了24时计时法,你能将上面用12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转化为24时计时法说一说吗?师:像这样说,早上6:30就是6:30生:早上6:00就是6:30,下午4:00是16:00,晚上7:00是19:00。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可以看出咱们班的同学对24时计时法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你们可真棒!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周末到了,孝顺的莉莉要乘火车去看望奶奶。

课件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我们一起来阅读与理解题意。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预知未来的某一天是星期几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预知未来的某一天是星期几

预知未来今天是2016年的六一儿童节,看!同学们玩得可开心了。

好学的丹丹小朋友问老师:“罗老师,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是星期三,那明年的六一儿童节还是星期三吗?”同学们,我们如何预知未来的某一天是星期几呢?以往我们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但经过的天数不多,我们是用数一数的方法来解决。

但这里跨度为一年,显然,用数一数的方法太麻烦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新的方法吧!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相关的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能用好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我们将从以下三种情况:同一月份、不同月份、不同年份对此类问题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先来看以下这种情况:①同一月份:已知2016年6月1日是星期三,问:2016年6月10日是星期几?第一、先确定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一共经过几天。

由于是在同一月份中,所以可以直接用10-1算出经过9天。

第二、确定经过的天数中包含几周,余几天。

由于一周有7天,用9÷7,求出经过1周,余2(天)第三、以一周为期,列一个简单的日历表,看余数确定最后的结果。

刚刚经过的一个星期就是从当周的周四到下周三,余数应该从下周四开始看起,余一天就是周四,余两天就是周五。

由此得到:2016年6月10日是星期五。

刚刚我们解决的问题是计算同一月份中的某一天是星期几,那如果不是同一月份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②不同月份:已知2016年6月1日是星期三,问:2016年8月1日是星期几?同样的,我们先确定从第一天到最后一天一共经过几天。

由于6月是小月,七月是大月,所以一共有61天。

第二、确定经过的天数中包含几周,余几天。

61÷7,求出经过8(周),余5(天)第三、列简单的日历表,看余数确定结果。

经过第一周是从周四到下周三(鼠标显示),第二周到第八周也是从周四到下周三,这里共有八周。

余数从周四开始看起,余一天是周四,余两天是周五,余三天是周六,依次类推,所以余5天就是周一。

由此得到:2016年8月1日是星期一。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5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5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6.5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 能够正确计算给定时间的经过时间。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能够正确计算给定时间的经过时间。

教学难点1. 理解时间的概念。

2. 正确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计时器或时钟。

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时间知识。

-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 新课讲解-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时间的概念和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3. 案例分析- 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练习巩固-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 通过计时器或时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题。

5.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 强调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6. 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注意讲解时间的概念,让学生正确理解时间的含义。

在练习巩固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新课讲解”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关键,因此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

新课讲解计算经过时间是三年级下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时间的概念和时间的加减运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计算经过的时间12-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计算经过的时间12-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计算经过的时间12-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经过的时间的含义,掌握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

教学重点:1. 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2. 运用经过的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2. 运用经过的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时钟模型或实物。

3. 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时钟,让学生说一说时钟的组成部分。

2. 提问:你们知道时钟上的指针代表什么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时钟上的长针代表分钟,短针代表小时。

二、新课讲解1. 讲解经过的时间的含义。

教师举例:小明早上8点开始做作业,10点完成作业,小明做作业经过了多长时间?讲解:从8点到10点,经过了2个小时,这2个小时就是小明做作业经过的时间。

2. 讲解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教师讲解:计算经过的时间,就是计算结束时间与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差。

举例:小红下午3点开始画画,5点画完,小红画画经过了多长时间?计算:5点 - 3点 = 2小时,所以小红画画经过了2个小时。

3. 练习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1:小华早上7点开始跑步,8点结束,小华跑步经过了多长时间?练习题2:小明下午2点开始看书,4点30分看完,小明看书经过了多长时间?4. 讲解运用经过的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举例:妈妈从家出发去超市购物,购物时间为1小时,回到家的时间是下午3点,妈妈是什么时候出发的?计算:回到家的时间是下午3点,购物时间为1小时,所以妈妈出发的时间是下午3点 - 1小时 = 下午2点。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经过的时间的含义、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运用经过的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2. 强调计算经过的时间时要细心,注意时间单位的转换。

四、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06-1年月日 同步拓展培优练习卷(无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06-1年月日  同步拓展培优练习卷(无答案)

年、月、日知识引入:一、年、月、日的认识例题1:填空。

(1)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时、分、秒外,还有( )、( )、( )。

(2)一年有( )个月,其中( )个月是大月,( )个月是小月。

大月有( )天,小月有( )天。

(3)一年分( )个季度,每个季度有( )个月。

(4)一年中连续2个月都是大月的月份是( )月和( )月。

例题2:判断。

(1)今天是5月30日,明天就是6月1日了。

( )(2)一个月最多只能过5个星期日。

( )(3)爸爸是在4月31日出差回来的。

( )(4)明明的生日是11月9日,红红的生日比明明早9天,红红的生日是10月30日。

( )例题3:对号入座。

(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下列月份中,()月是大月。

A.6 B.4 C.8 D.9(2)一个月有4个星期零2天,这个月肯定是()。

A.大月 B.小月 C.2月 D.3月(3)国庆节所在的月份与下面()月份的天数相同。

A.2 B.3 C.4 D.6知识精讲1:年、月、日的认识1. 年、月、日: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有31天的月份),4个小月(有30天的月份),2月28天或29天。

2. 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方法:(1)拳头记忆法:凸起的地方是大月,凹下的地方是小月(2)歌诀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二、平年、闰年的认识例题4:填空。

(1)平年2月有( )天,全年有( )天。

闰年2月有( )天,全年有( )天。

(2)2016年2月有( )天,今年是( )(填“平年”或“闰年”),上一个闰年是( )年,下一个闰年是( )年。

(3)闰年的第一季度有( )天。

(4)一般公历年份是( )的倍数的那一年是闰年,但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 )的倍数才是闰年。

(5)2016年第31届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这一年是( )年,全年共有( )个星期零( )天。

例题5:判断题。

(对的画“√”,错的画“×”)(1)2016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天数一样。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小数的有关知识复习教育教学课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小数的有关知识复习教育教学课件
阿锐知晓这才是她绕了一弯想要说的话,听着她的声音,心中似有一股涓涓暖流游走,明明知晓此时她根本不认得自己正是阿锐, 还是本能地不愿意违她的意思。她既然开口安慰他,他自然不能让她失望。
“上官姑娘,您好好歇息,我先回房。”他望着纱窗内暖暖的灯光,鼓起勇气道,“我、我、我屋子就在您边上,若有事便喊一声 或是敲敲墙,我替您把沈夫人唤来。”
4.8+4.7=9.5(元) 9.7-4.7=5(元) 15>14.8
9.7>9.5
5>4.8
所以钱够用。
所以钱够用。
所以钱够用。
Part 4
课后作业
作 业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下节课再见!
期末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
2.05 > 2.0
总结: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数大的那个数 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依次比较小数部分。
2、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0.8 + 01. 6
1.4
0.8 -0 . 6
0.2
. 1.2 - 0.6
0.6
竖式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最低 位算起,计算时注意“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如果小数 部分只有一位且这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 一进行计算。
取信时间 第一次:08:30 第二次:12:30 第三次:16:30
2、小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小数
1.在小数的下面画横线。
32
2.01 0.005
26 30.1
10
8.50
2.写出下列小数。
三十六点五( 36.5 ) 十三点六二( 13.62 )
零点一零九( 0.109 )二点三八( 2.38 )
120分=( 2 )小时
4年=( 48 )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案1、认识年月日新知识点:1、认识年、月、日.2、24时计时法.3、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的对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事件与时间关系的体验.初步建立时间观念.2、为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在时、分、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是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材内容在设计时着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平台.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组织探索性的学校活动.如观察年历时.让学生思考“一年有几个月“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探索外圈和内圈的关系等.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或晚上几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对钟面的观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整天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表外圈与内圈的数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理解24时计时法.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从出发时刻开始.转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路线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出经过的时间.第一课时认识年、月、日教学内容:认识年、月、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2、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教学时间:2018年5月21日星期一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填空.1时=()分 1分=()秒 1时=()秒240分=()时 1分25秒=()秒 82分=()时()分2、提问:(1)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时间单位)(2)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纪等)(3)那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想知道些什么?3、导入新课讲述: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二、探究新知1、认识年、月、日.(1)出示材料.提问: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年历卡)(2)观察手中的年历卡.看看这是哪一年的年历.(3)分别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提问:10月1日是什么节日?申奥成功是在哪一年呢?(4)请同学们在年历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纪念日.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别是星期几.(5)合作探究.观察: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6)讨论交流.根究学生的回答内容.板书:认识年、月、日12个月 31天(大月):1、3、5、7、8、10和12月一年 365天(平年) 30天(小月):4、6、9和11月366天(闰年) 28或29天: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7)质疑:你们每人手中的年历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这几个月呢?(是)对!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这几个月.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数都是30天.(是)(8)认识大月、小月.讲述:通过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我们已经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这7个月都是31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天数都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数都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年份不同了.哪个月的天数有变化呢?(2月)从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数比大月、小月的天数要少.所以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2、巩固.刚才我们在年历上已经找到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于?3、记住大月、小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和一个特殊月.那怎样记住一年中的大、小月呢?教材上介绍了一种左拳记忆法.应该怎么数呢?(1)出示左拳图.(2)讲清相应部位所表示的每个月的天数.(3)根据图.全体一起记忆.(4)指着自己左拳再次记忆.(5)再介绍一首儿歌.加强记忆.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三、课堂作业新设计观察今年的年历.(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2)六一儿童节是星期().(3)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四、思维训练想一想:9月30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五、板书设计认识年、月、日12个月 31天(大月):1、3、5、7、8、10和12月一年 365天(平年) 30天(小月):4、6、9和11月366天(闰年) 28或29天:2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课后作业:课本80页练习十七第2、3题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认识平年、闰年教学内容:认识平年、闰年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闰年的判断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学时间:2018年5月23日星期三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提问: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那几个月是小月?2、请大月出生的同学举左手.请小月出生的同学举右手.3、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不举手?你的生日在哪月哪日?二、探究新知1、认识平年、闰年.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每年中大月、小月的月份和天数都是固定不变的.只有二月的天数.有时是8天.有时是29天.当二月是28天时.这一年就是平年.当二月是29天时.这一年就是闰年.2、计算全年天数.(1)出示2011年和2012年的年历.(2)计算2011年全年有多少天?看谁的算法简便.方法一:根据原有知识.直接说出2011年有365天.方法二:31×7+30×4+28=365(天)方法三:30×12+7-2=365(天)(3)提问:想一想.2012年一年有多少天.为什么?板书:365+1=366(天)(4)小结: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3、判断平年、闰年.(1)谈话.如果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可以怎样判断呢?现在老师既不看全年天数.也不看二月份的天数.就能判断出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你们相信吗?(2)学生考教师.请学生在手中的年历卡考考老师.学生只要告诉老师是哪一年.老师很快就能说出它是平年还是闰年.在学生觉得神奇而又意犹未尽时.向学生说明:这里.面有窍门儿.你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共同来看一下.(3)出示1997—2008年各年份2月的月历.(4)观察.(5)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每4年中有一个闰年)闰年年份与4有什么关系呢?(6)分组计算.(7)交流结果.提问:一、二、三组的计算结果有余数吗?(没有)这也就是说闰年的年份正好是4的倍数.所以.要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就看这一年的年份数是不是4的倍数.一般情况下.如果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8)阅读教材第79页下边的内容.(9)明确什么是公历年份.(10)理解“一般”和“必须”.提问:四、五组.1900÷4有余数吗?(没有)但它不是闰年.这是一种特殊情况.所以书上用了“一般”和“必须”这两个词.通常当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时候.年分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11)想一想:为什么每4年就有一个闰年.为什么整百年的时候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呢?讲述补充资料.(12)出示华罗庚、陈景润、毛泽东、邓小平等名人、伟人图片及出生年月.请同学们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平年1年有多少天?是多少个星期零几天?(1)先指名学生回答:平年1年有多少天?1星期有几天?(2)算一算.平年1年有多少个星期零几天.(3)交流结果.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2、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1)提问:小强是哪一月哪一日出生的?(2)回答.(3)说明理由.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你是怎么算出来的?4、张华今年5月份满10岁.他是哪一年出生的?小组内一个同学的生日比国庆节晚一天.另一个同学是前天过得生日.猜一猜.每个人的生日是哪一天.(1)分组学习.(2)先完成第一问.(3)猜一猜.第二问中两个同学的生日是哪一天.(4)再根据小组中每个人提供的线索.猜一猜.他们的生日各是哪一天.四、思维训练.用下表制作今年1月份的月历.日一二三四五六(1)告诉学生明年1月1日是星期几.(2)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制作月历.(3)展示制作结果.五、板书设计认识平年和闰年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如果公历不是整百年份是4的倍数.这一年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如果是整百年份.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这一年就是平年.课后作业:课本81页练习十七第4、5题课后反思:第三课时练习十七教学内容:练习十七.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及求天数的具体方法.2、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问题分析.能理解和掌握解决求天数问题的方法.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及求天数的具体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年、月、日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教学时间;2018年5月24日星期四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1、系统复习年、月、日的知识.师:同学们你们能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怎样判断平年闰年?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完成有关年、月、日的练习.(板书课题:练习十七)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1~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集中反馈.适当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第1题:(1)学生尝试计算天数.(2)组织交流计算天数的方法.(3)归纳概括.(4)注重难点辨析理解.实际儿童画展出时间是6+1=7(天).第2题:(1)牛奶还能喝吗?让学生计算天数.理解最基本的日常生活常识.(2)学习机今天坏了.在保修期吗?让学生理解保修期2年.所以用2012+2=2014(年)来解决.(3)灭火器的检验时间.引导学生理解满5年后须检验.所以到2016.09.27开始.必须进行检验.第3题:(1)全班读题.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发现本题应先求出2014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再判断2014年的2月有多少天.(3)全班交流用什么方法求出全年的天数.教师择优评价.2、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七”第4题.(1)全班读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2)小组交流.明确思路:闰年有366天.一个星期是7天.求366天里有第三个星期零几天.用除法来解决.3、完成教材第81页“练习十七”第5题.(1)读题.理解题意.(2)独立完成.猜猜小强的生日.(3)全班讲评.集体订正.4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第6、7题.(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暑假计划.并在月历上标注出来.(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小组成员一起猜其他成员的生日.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24时计时法第一课时 24时计时法教学内容:24时计时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教学重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时间;2018年5月25日星期五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答.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大月?大月有多少天?哪几个月是小月?小月与多少天?每年二月有多少天?闰年全年有多少天?2、填空.(1)90分=()时()分(2)2时=()分(3)1998年是()年.有()天.3、导入新课.提问: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多少小时?1天有多少小时?讲述:在一天的时间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2圈.共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分别在钟面上拨出学生上学、吃饭、放学和睡觉的时间.让学生识别.说明:按照这种普通计时法.一般要指出是上午、下午、晚上.二、探究新知1、出示主题图.(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1:00是几时?(2)猜一猜.说明理由.(3)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计时方法.2、讲述24时计时法.(1)演示.1日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从夜里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时针走1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早走到夜里0时.时针又走1圈.也是12小时.一共是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通常我们把这种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2)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有24小时.3、操作感知.把钟拨到下午1时.提问:用24时计时法表示应该是几时?(13时)在往下走.下午3时是几时?下午5时是几时?如何用24时计时法表示这一时刻呢?晚上11时是几时?(23时)晚上12时与第二天有什么关系?(正好是第二天的0时.所以常常说0时或0点.而不说24时)4、解决问题.(1)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12小时.(2)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了12时.(3)一天是24小时.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了两圈.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连一连、.2、照样子.填一填.18:06 () 23:38 ()四、思维训练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出取信时间.已定每天取3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小时取一次信.请你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1)读题.看懂题意.(2)讨论解答方法.(3)交流解题思路.(4)填空.五、板书设计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与24计时法的转化: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两种计时法相同;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小时.普通计时法的时刻加12就是24计时法.24计时法的时刻减12就是普通计时法.课后作业;课本85页练习十八第1、2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例3.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4题.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教学重点:区别时间与时刻.教学难点: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教学时间;2018年5月28日星期一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答.(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X|k B| 1 . |O |m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晚上11时是()时中午12时是()时上午8时是()时下午3时是()时二、探究新知1、创设谈话情景.(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2)出示一张火车票和汽车票.(3)观察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1)观察情景.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2)说明:火车9:00出发.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探究方法.(1)直接在钟表上数一数.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2)用计算的方法.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引导学生回答.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 18-9=9(小时)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1)读题.理解题意.(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时.(2)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3、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中.车次始发站开点终点站到点运行时间711 北京10:22 沈阳北当天19:29721 北京18:00 上海第二天8:00T42 西安17:48 北京第二天7:234、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1)读题.理解题意.(2)分析数量关系.(3)提问:怎样看着155分钟?(要先把经过时间155分钟改写成2时35分)(4)学生独立解答.四、思维训练.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4题.(1)出示春风饭馆的营业时间.(2)提问:营业牌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法?(3)小组交流解题策略.(4)集体交流.课件演示.课后作业;课本85页练习第5、6题课后反思:第三课时练习十八教学内容:练习十八.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与联系.2、能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区别与联系.教学难点:理解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时间:2018年5月29日星期二教学过程:一、旧知巩固.引入练习.1、复习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知识及两种时间表示法的互换方法.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完成有关24时计时法的练习.(板书课题:练习十八)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1、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1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全班集中反馈.反馈时.适当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2、完成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第2、4题.第2题:下午4时爸爸开车走了公交车道.他违反交通规则了吗?(1)引导学生看图.从图中找到数学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2)引导学生将下午4时转化成24时计时法后再进行理解并解决问题.第4题:(1)要求学生读题.并仔细观察图片.找到相关信息.(2)独立完成第(1)小题.这是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互换练习.(3)求营业时间时.可以引导学生小组交流.理解一天的营业时间是有两个时间段.应先把两个时间段的营业时间求出来.再相加.才是一天的营业时间.(4)独立完成第(3)小题.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3、完成教材第86页“练习十八”的第6~7题.第6题:(1)全班读题.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全班反馈交流.第7题:(1)全班读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2)小组交流.明确思路:表演从上午9时开始.预计需要1小时45分.应先求出表演结束的时间.再进行判断.4、完成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八”第9~10题.小组内交流.制定活动计划和讨论客车的班次及发车时间.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四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通过对所学时间单位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帮助学生形成时间单位的认知结构.2、能运用所学时间单位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整理时间单位的知识内容.全面掌握所学知识.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时间:2018年5月30日星期三教学过程:一、旧知巩固.引入练习.1、谈话导入.师:到这一单元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时间单位.你能来说说吗?教师明确:这节课我们要对到第一单元为止所学的时间单位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2、出示教材第88页复习提纲.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其根据提纲整理时间单位的相关知识.并在班级内交流.3、根据提纲.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时间单位的知识.二、解决问题.巩固提高.1、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1题.投影出示本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后.让学生独立理解.教师巡视.学生在解答参观颐和园经过的时间时.若遇到困难.可提示学生利用逆推法从结束时间逐步推导出参观颐和园经过的时间.全班交流时.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2、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2题.(1)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写出在校的作息时间表.(2)汇报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3)提问:你们学校中午休息时间多长?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汇报.集体订正.(4)小组合作:请你结合作息时间表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答.集体反馈.3、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3题.(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提问:从2012年2月1日到3月2日.一共经历了多少天?指名回答后教师强调:2012年是闰年.因此2月有29天.(3)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集体讲评.4、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4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时.说说判断的依据.5、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5题.(1)介绍“时差”.让学生阅读教材第88页的“你知道吗?”.(2)引导学生计算伦敦和北京的时差是多少.(3)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出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开始时北京的时间.独立解答.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第五课时制作活动日历教学内容:制作活动日历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并能灵活运用.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有序性.3、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制作年历的方法教学难点:制作年历的方法教学时间:2018年5月31日星期四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调查.(1)提问:你都见过什么样的日历?(2)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日历:整本、单张、台历、书历.(3)思考:这些日历都是怎样做的?(4)设问:你们想自己做一个活动日历吗?2、制作一个活动日历.需要有哪些步骤?(1)准备4个小正方体木块(或纸盒)和一个底座.(2)我们可以用一个木块表示1—12个月.一个木块表示星期几. (3)用另外两个木块表示1—31天.二、制作活动日历1、分组合作.2、教师进行指导.三、展示与交流1、各组交流制作方法.2、引导发现各组制作日历的优点.课后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时间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时间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时间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时间计算主要涉及的是24小时制的时间表示法,以及时间的加减运算。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时间和计算概念:
1. 时间单位:时间的基本单位是小时、分钟和秒。

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2. 24小时制:在这种时间表示法中,一天从00:00开始,到23:59结束。

例如,上午8点表示为8:00,晚上8点表示为20:00。

3. 时间的加法:
当分钟数相加超过60时,需要进位到小时。

例如,3:55 + 0:07 = 4:02。

当小时数相加超过24时,需要进位到天。

但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中,通常不涉及跨天的时间计算。

4. 时间的减法:
当分钟数不够减时,需要从小时中借1小时,即60分钟。

例如,4:15 - 0:30 = 3:45。

当小时数不够减时,通常意味着是在计算两个不同日期之间的时间差,这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中可能不涉及。

5. 时间的比较:直接比较小时和分钟数。

例如,8:30比7:45晚,因为8>7;而10:20比10:30早,因为20<30。

6. 时间的换算:有时题目可能会要求将时间从一种格式转换为
另一种格式。

例如,将1小时45分钟转换为分钟,即1×60 + 45 = 105分钟。

在进行时间计算时,关键是要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和24小时制,以及如何进行进位和借位。

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这些技能。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年月日(认识大月小月))

人教2011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年月日(认识大月小月))

《年月日》教学设计天鸿小学刘丹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P77例题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年历,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的2月,一年可以分成4个季度;能熟练区分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能进行有关年月日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自主探究和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相机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熟练区分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教学难点:能准确说出一年中或两年内哪两个月是连续的大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 、学生要用的统计表、任意年份的年历卡一张(A4大小)。

学生准备:学具袋中2015、2016年的年历卡。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吗?请一名同学说一说你的出生日期。

生:2008年(板书)师:(赞美的话你的声音真好听、你的声音真洪亮)她的出生日期中包括哪些时间单位?生:年月日师:是的,年月日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时分秒一样,属于时间单位。

通常,时分秒表示的时间比较短,相对来说,年月日表示的时间比较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年月日。

(板书课题)二、新授1、师:关于年月日,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生:一年有12个月生:有些月份是30天、还有些月份是31天生:有些28、29天生:一年有366天师: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竖起大拇指)其实年月日里还藏了很多的数学知识呢?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吗?生:愿意2、师:那我们一起来找找吧!请拿出我为大家准备的年历卡,先观察年历卡上一年有几个月啊?生:12个月师:那如何快速的在年历卡上快速的数出一个月的天数?生:看每月最后一个数字。

师:那就是说每个月最后一个数字是多少这个月就是多少天吗?生:是的师: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同学!(PPT例如2015年1月有多少天?生:31天师:非常好3、小组合作师:现在前后4个同学为小组,请把年历卡上2个年份中1到12月的天数统计出来填到统计表中。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计算经过时间28-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计算经过时间28-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计算经过时间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经过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1. 课件、教具、学具。

2. 时钟模型或实物。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老师出示时钟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时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时钟有什么作用吗?2. 学生回答:时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3. 老师总结:时钟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时间,合理安排生活。

二、探究新知1. 老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个简单的经过时间问题:小明早上8点开始做作业,9点完成,他做作业用了多长时间?2. 学生思考并回答:1小时。

3.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结束时间减去开始时间。

4. 老师出示几个类似的例子,让学生独立计算经过时间,并交流答案。

5.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经过时间超过了1小时,该如何计算?三、课堂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老师挑选一些题目进行讲解,重点讲解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3. 老师总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安排生活和学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老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3. 老师引导学生复习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二、深入探究1. 老师出示一些复杂的经过时间问题,如:小明早上8点开始做作业,中午12点30分完成,他做作业用了多长时间?2. 学生思考并回答:4小时30分钟。

三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年月日(无答案)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年月日(无答案)人教版

年月日一.课前热身1、填空一年=()月平年=()天闰年=()天平年二月=()天()个星期=21天三年零4个月=()月2、在1800 1840 1964 1994 2400年中平年有()闰年有()二.教学内容考点一: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及平年、闰年(一)了解时间单位年、月、日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月:月球绕地球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月。

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自己还在不停的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是一天。

(二)平年、闰年1、判断某一年是不是闰年,用这一年的年份除以4,公历年若是整百的要除以400,刚好能够整除的就是闰年。

2、知道平年、闰年每个月有多少天。

记住:◎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十一,三十天。

◎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

◎平年一年共有365天,闰年一年共有366天。

典例剖析例1 五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解题技巧:解此类题先要明确已知月份有多少天,可用拳头帮助记忆,凸起的地方每月是31天,凹下的地方每月是30天(二月除外);也可以用歌诀记住31天(大月)的月份:一、三、五、七、八、十、腊(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例2 判断下列年份中哪些是闰年?1972年 1986年 1700年 2000年解题技巧:判定平年、闰年时应注意: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自我评量1.我会填。

(1)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2)二月有28天的年份叫做()年,全年有()天;二月有29天的年份叫做()年,全年有()天。

(3) 2020年的二、三、四月一共有()天。

(4) 2019年是()年,2020年是()年。

2.判断下面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用线连一连。

1800年 1994年 1920年 2000年 1968年2006年 1976年 1982年平年闰年培优创新例3 某年的七月份有5个星期日,这一年的7月1日是星期几?解题技巧:除平年二月外,如果哪个月的1日是星期几,那么这个月就会有5个星期几。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精品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1.主要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年、月、日,平年、闰年,24时计时法,以及解决问题。

2.地位与作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对本单元的学习起到了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最基本知识。

2.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课时安排:建议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年、月、日(1)教学内容:教材P76~78例1及“做一做”,教材P80“练习十七”第1、2题。

教学目标:1.根据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2月及其相关知识。

2.通过具体活动,经历判断大、小月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3.体验利用已有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推理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兴趣,体验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大月、小月、2月的知识。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吧!(课件出示)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

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师: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预设】大部分学生能猜出是日历。

师:同学们真聪明!都猜对了。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年、月、日的秘密。

[板书课题:年、月、日(1)]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P76情境图。

师:请看年历表,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都知道哪些?【预设】预设1: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的有31天,有的有30天,有的有29天,还有的有28天。

预设2:知道5月1日是劳动节、6月1日是儿童节、7月1日是建党节、9月10日是教师节、10月1日是国庆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饶河农场小学教师何学琴
课标要求分析:
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一、数与代数(三)常见量的要求中指出:2、了解24计时法。

本条课表要求维度目标为结果性目标,行为动词是了解,学习水平是理解。

学习内容是24时计时法。

教材分析: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知识内容。

《经过时间计算》是在小学数学第五册《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

84页例3通过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创设了一个“知道出发时刻和到达时刻,求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实际问题。

要求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多种解决问题方法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在今后生活中体会时间的实际意义,掌握相关时间的知识。

学情分析:
优势: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时分秒的知识,熟练掌握了时间进率.
劣势:但计算经过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还是缺乏丰富的感性知识经验的支持。

学生对计算经过时间的生活经验要远远时分秒的认识经验少得多,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重点:
课标要求“了解24计时法,”。

教材分析中提出:加深学生对24计时法的认识,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多种解决问题方法,提高应用能力。

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以下为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多种解决问题方法,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
课标要求“了解24计时法”。

学情分析中提出: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对课标和学情分析的确定本课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经过时间方法的原理,体验迁移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思路的多样化。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加深对24时计时法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能建立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5分钟左右)
教师:从情境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根据信息你
能提出数学问题吗?预设: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教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板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有亲切感,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15分钟左右)
1.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师: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和同学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问题的。

3.全班汇报。

请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

预设:(1)在钟面上通过拨针的方法,数出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的火车。

(操作演示)(2)利用普通计时法分段计算。

先求出上午坐火车的时间,再加上下午坐火
车的时间。

即:12-9=3(小时),3+6=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3)运用24时计时法计算。

将下午6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用结束的时刻减开始的时刻,就等于经过的时间。

下午6时是18︰00,18-9=9(小时)。

结合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时间轴”进行演示。

教师应对策略: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时,学生中可能出现多种解决问
题的方法,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推算出坐火车经过的时间,教师都要给予肯定,最后再通过讨论、交流、汇报等环节,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推算方法。

4.检验结果,回顾反思。

教师:怎样知道你解答得对不对呢?回忆一下刚
才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计算经过时间时都用到了哪些方法?教师: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解决问题更方便快捷?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设计意图】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
力的培养。

思考时,鼓励学生个性化地分析和解答,对不同的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都予以呈现和肯定,并通过比较和分析进行必要的优化,凸显“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的理念。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0分钟左右)
1.教材第84页做一做。

亮亮一共睡了多长时间?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方法。

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所要计算的经过时间横跨两天,用分段计算思考比较容易。

2.练习十八第4题。

(1)春风饭店晚上营业时间是从下午到晚上。

(2)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
(3)你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理解题意,知道营业牌上用的是24时计时法。

一天的营业时间=上午的营业时间+下午的营业时间。

3.填一填。

(1)两个剧场上午共放映()场,下午共放映()场。

(2)下午最晚结束放映的节目是()。

(3)小龙下午3时买当天的票,他可以看哪几个节目?
4.同学们看表演。

表演从上午9时开始,预计需要1小时45分钟。

带队老师决定11时带同学们乘车离开剧场,合适吗?为什么?
让学生逐步体会到生活中的问题与书本上的数学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突破教学重点,强化教学难点中的思考,学生能在读题、理解、分析的过程中,会主动地调用相关知识去解答,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和巩固。

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知识,有效发展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5分钟左右)
4、小朋友们,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所以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非常重要。

(1)我们学校的住校生每天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早晨6时起床,你们知道他们每天睡几小时吗?交流计算方法:先算晚上8时~晚上12时所经过的时间,再算出(晚上12时)0时—早上6时所经过的时间,再把这两部分时间加起来就是休息的时间……
(2)说说你每天几时睡觉,几时起床,算一下你每天的睡觉时间。

你知道小学生每天应至少保持多长时间的睡眠呢?你符合标准吗?不符合的同学回去重新安排一下你的作息时间,我们要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第二天才会精力充沛。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3分钟左右)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时间计算,学会了运用了不同方法计算不同的经过的时间,明白了时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你知道吗?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时间的知识呢?
出示“你知道吗?”
(3)时间是马不停蹄的奔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轻易让它们从我们的手中溜走。

五、课后作业。

(2分钟左右)
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板书设计)计算简单的时间经过
普通计时法24计时法
上午9时---12时---下午6时下午6时是18:00
12-9=3 (小时)
3+6=9(小时) 18-9=9(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