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用地控制与配置研究文献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文献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文献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化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居民出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概念、背景、历史沿革、技术成果、可持续发展、网络规划、政策支持以及案例分析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规划,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urban rail transi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urban transport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lleviating urban traffic pressure,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residents' travel quality. This article conducts in-depth discussions on the concept, background, historical evolution, technical achievemen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twork planning, policy support, and case studies of urban rail transit. It aim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
一、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
1971年,美国交通部提出了“交通发展和土地发展”的研究课题,揭开了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理论的综合研究序幕,其后许多学者开始了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关系理论的专门研究,概况起来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1.城市交通系统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1)城市交通系统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空间形态:亚当斯(J。S.Adams,1970)归纳总结了北美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模式特征,认为两者关系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步行马车时代(1800-1890年)、电车时代(1890-1920年)、汽车时代(1920—1945年)和高速公路时代(1945年—).施盖尔弗(Schaeffer,1975)和斯科勒(Sclar,1975)系统地探讨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他们认为:城市空间形态在交通系统影响下经历了由“步行城市”演变到“轨道城市”直至最终“汽车城市”的过程,指出了城市交通系统在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中的影响作用。1980年美国一项关于亚特兰大、巴尔的摩等城市环城公路对土地利用影响的报告指出了公路和城市形态之间的联系,再次证明了公路对城市空间形态有着巨大影响。之后,纽曼和肯沃思(Newman andKenworthy,1996)再次深入研究了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把城市空间形态划分为三个阶段:传统步行城市(The Walking city)、公交城市(The Transit City)和汽车城市(The Auto—mobile City),后来霍尔(Hall,1997)和里士满(Richmond,1998)等人的研究对此表示了肯定与支持。
地铁站点布局与地理因素研究
地铁站点布局与地理因素研究
地铁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对交通拥堵改善和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地铁建设过程中,站点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地理因素起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地铁站点布局与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一、地理因素对地铁站点布局的影响
1. 地形条件
地形条件的复杂性对地铁站点的布局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如果地形起伏较大,地铁站的设计可能涉及大规模的地下工程,施工难度会增加,而且因施工对周边环境的破坏性较大,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另外,山地或丘陵地区的地铁站点布局也需要考虑地下水流、土壤稳定性等问题,以保证站点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对地铁站点布局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合理的城市规划将考虑人口分布、交通状况和经济活动等因素,并将地铁站点布局纳入整体规划中。主要商业区、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场所的位置将决定地铁线路和站点的选址。同时,城市规划还将考虑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以避免在后期扩建中出现难题。
3. 交通节点
交通节点的位置也会对地铁站点布局产生影响。地铁站点的位置通常会选择在交通节点附近,方便换乘其他交通工具。例如,火车站、汽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的附近通常会有地铁站点,方便市民进行出行。
二、地铁站点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 提高交通效率
合理的地铁站点布局将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通过将站点分布在城市关键区域,市民可以更便捷地出行,减少了交通拥堵的现象,提高了交通的效率。这对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促进城市发展
轨道交通站点临近地区用地控制和功能配置研究——以南京为例
! 23456789:;<=>?@
PU)日 本% %土 地重 整
日本 城市 建设 中著 名的 & 土地 重整 ’ 实 质 上是 一 种轨 道交 通 与房 地 产 的综 合 开发 策 略! VW世 纪 VW 年代 初 期 由X5’8:2 铁 路 公 司在 大阪 地区 YZ6 585 [\:"*"53<5] 首先 采 用$ 这种 综合 开 发策 略 将理 想主 义的 & 田 园城市 ’ 理 念发 展为 一种 赢 利性 的商 业 投资 方 式$ 铁路公 司对 郊区 铁 路与 铁路沿 线 的零 售商 业 " 房 地产 " 公 共 汽车 " 宾 馆等 产业 进行 综合 经营! 统一 进行 土 地利 用与 铁 路建 设 规划 以及 基础 设施 配套 ! 然 后出 售部分 土 地以 补偿 配 套费 用! 其 余用 于自 行开 发$ 通过这 种 铁路 与沿 线土 地综 合开 发 的方 式! 一 方面 以铁 路带 动了 土地 开发 ! 另一 方面 又以 土 地开 发 培育 了铁 路 客运 的客 源$
3交通枢纽区地区重点加强轨道交通站点与现有公共服务设施间的交通联系在地上或地下为广大居民经常购买的大中间站周边临近地区土地功能配置tabfunctionalconfigurationwithinareassurroundingmiddlestations公共中心区交通枢高密度一般地区景观开低密度一般地区用地配置设施工业区主城其他地区外围新市区老城写字楼办公大楼行政办公设施高档公寓普通公寓公寓设施银行自助银行atm高档宾馆大型商铺百货商场一般商铺服商贸金融设施快餐西点特色餐厅餐饮设施高档酒店大型超市小型超市书报亭等冲印店洗衣药店烟草销售网点零售设施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健身中心酒吧茶馆咖啡馆舞厅ktv美容美发休闲娱乐设施站前广场集中绿地交通换乘设施非机动车公交车出租汽车小汽车换乘设施注
城际铁路站点周边土地综合开发策略
开发策略
2023-11-06
•引言
•城际铁路站点概述
•周边土地综合开发策略
•站点周边地区规划与设计
•综合开发案例分析目
•结论与展望
录
01引言
城际铁路建设带来
站点周边土地价值
的提升站点周边土地开发
可促进城市发展与
经济增长
当前城际铁路站点周边土地开发存在一些问题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内容
分析站点周边土地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综合开发策略
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地调查相结合
研究内容与方法
02
城际铁路站点概述
定义
城际铁路站点是连接城市群或都市圈内城市间的铁路运输网络节点,是城际铁路
线路上重要的设施之一。
特点
城际铁路站点具有较高的客流量和物流量,是城市间交通的核心节点,也是城市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城际铁路站点定义与特点
按照服务范围和设施规模,城际铁路站点可分为大站、中站
和小站。
类型
城际铁路站点不仅是铁路运输的节点,也是城市公共交通的
重要枢纽,同时具有商业、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功能
城际铁路站点类型与功能
城际铁路站点建设发展趋势
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群的发展,城际铁路站点建设逐渐向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以适应不同城市间的需求和差异。
发展方向
未来城际铁路站点将更加注重便捷性、舒适性和环保性,同时加强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融合和衔接,提高整体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
03
周边土地综合开发策略
意义
城际铁路站点周边土地综合开发对于促进城市群发展、提升站点地区经济活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具
有重要意义。
目标
通过土地综合开发,实现站点周边地区的经济繁荣、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
城市可持续发展。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地下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地下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轨道交通线路的不断扩展,站点地区的地下空间规划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研究和制定合理的地下空间规划策略,对于优化城市交通布局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地下空间规划需要充分考虑交通需求。站点地区通常是交通枢纽,承载着大量的人流和交通流量。因此,在地下空间规划中要注重交通流线的组织和优化,确保地下通道的合理布局和流线畅通,提高出行效率。同时,还应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和换乘便利性,提供便捷的换乘设施和服务。
其次,站点地区地下空间规划还需充分考虑城市功能需求。站点地区通常是城市的商业、文化、休闲等功能聚集地,因此,在地下空间规划中要注重商业和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通过合理规划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和休闲娱乐场所等,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和消费选择,满足市民的各种需求。同时,还可以在地下空间规划中合理规划文化设施、公共空间和绿化景观,提供宜人的城市环境。
此外,站点地区地下空间规划还需兼顾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地下空间规划应考虑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合理规划地下停车场、储能设施和能源回收系统等,
提供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和能源解决方案。同时,还应注重地下空间的防灾和安全设计,确保地下空间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地下空间规划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合理规划和利用地下空间,不仅可以优化交通布局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政府和城市规划部门应加强对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地下空间规划策略的研究与实践,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还需要广泛倾听市民的意见和需求,形成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地下空间规划方案,实现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融合。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800字》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世界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为国外发达国家所重视,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各国都在规划和实施城市轨道交通。Jefr Turner等人以雅加达雅博塔派克的城郊铁路为案例,系统地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并认为,在规划、筹资、实施、运营、管理等方面,应该把这一差别融入到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之中,以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适应日益增加的乘客流量,Hlyun Kim等人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轨道交通网应由单一的线路系统逐步发展到一个复杂的线网体系,并以汉城的地铁为例,提出线网的动态及四个演化阶段,以引导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发展,强化其功能,并最终达到均衡、可靠的系统;ElaBabalik-Sutcliffe等将注意力集中在土耳其地铁的经营管理机制上,指出土耳其当局应予在其所属的机构中成立公司,虽然这样的体制改革会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计划和运营分崩离析,但这样的改革的确提高了其效率、生产率和利润;MIM Masirin等人相信,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有助于降低使用私人汽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拥挤、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事故和燃料消耗),同时也能缩短乘客出行时间、区域可达性,并与英国、法国、日本等城市的发展进行比较,提出相应的对策;AE Fazio等人认为,由于统一管理能确保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也能为高品质的轨道运输服务提供维修保障,因此能够适用于各种轨道运输业务;RR Dubrevil 等则认为,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管理效率。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与建设分析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与建设分析
摘要:轨道交通为社会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发展速度于当今时代下也越来越快,伴随而来的便是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科学性规划,以社会公众出行的目的、意向、距离的远近为考虑因素规划新时代下轨道交通站点地区是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分门别类地对我国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进行研究,提出了当今几种较为突出的站点地区规划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做出了简要分析,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轨道交通;站点;规划建设
一、站点地区概述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分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又需要对其进行分类,所以实践当中以地势特点、轨道边界、步行半径、主要功能对各个站点地区进行分类。在此,为简化研究,增强其说服力,笔者以步行半径为主要标准对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进行分类。此标准设立站点周围五百米为步行半径,但是有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变动。需要结合轨道边界的项目、功能等客观外界环境,将范围进一步地缩小与扩大。一般将站点地区分为节点与场所两个导向体系,轨道交通与城市整体交通进行连接,说明其具有节点的属性;轨道交通自身拥有多个建筑,占据着一定的土地,说明其具有场所的属性。但是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节点体系主要针对的交通而言,轨道交通是为了整个城市的交通稳定而服务的,而场所体系更加注重的是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当中的一部分,占据着一定的地域,体现其驻留功能。
这两种体系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节点型轨道交通的城市分布较为明显,其划分标准也更为准确,可以促进轨道交通于城市内的网格化建设,最为突出的缺点是节点轨道交通过于注重自身,而没有考虑轨道交通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不利于站点地区的规划建设。场所型的轨道交通与整个城市的发展遥相呼应,可以切实考虑到城市的发展状况,但是不容易划分一定的标准。为建设好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结合我国目前城市发展状况的实际,以场所型为标准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公共中心区、交通枢纽区、成熟居住区、城市外围区。以这四个方面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规划建设进行总体阐述。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选址与建设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选址与建设研究
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交通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城市轨道交通成为解决交通拥
堵的重要手段。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选址与建设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站点的选址和建设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交通流动性和乘客乘坐的舒适度。本文将围绕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选址与建设进行研究,探讨其中的重要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选址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过程。首先,选址需要考虑城
市的总体交通规划。城市的轨道交通站点应该与市中心、商业中心、居民区相连接,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选择。其次,选址需要考虑当地市场需求。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人口密度、居住结构等会对站点的选址产生影响。再者,选址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和环保问题。站点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保护环境,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轨道交通站点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多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站点的功能
布局要合理。站点需要设置进站口、出站口、售票处、候车区等,以满足乘客出行需求。其次,站点的建设需要考虑乘客的舒适度。建设高标准的空调候车厅、无障碍通道以及配备舒适的座椅等,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同时,在站点周边设置商业服务设施,提供便利服务,为乘客的出行提供更多的便捷选择。站点建设还需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因素,如节能减排、绿化环保等,努力构建绿色、环保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选址与建设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首先,市中心区域的站
点选址和建设通常面临着地下空间有限、土地成本高昂等问题。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规划站点,提供足够的设施,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其次,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周边交通网络的衔接。站点的选址需要与周边的公交、出租车站点相衔接,提供便捷的接驳服务。另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选址和建设还需要考虑土地征收、城市规划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合作,形成良好的合力。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国内研究现状文献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国内研究现状文献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的交通方式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旨在综述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方面的研究现状,主要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客流特征与需求分析、安全与风险管理、技术创新与应用、环境影响及应对策略以及多元化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当前,我国学者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探讨了规划的原则、方法、模型以及优化算法等。同时,还针对不同城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和建议。
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管理是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学者在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涉及建设管理模式、融资方式、线路设计、车站设计、车辆选型、信号系统、供电系统、机电设备、运营组织等多个方面。同时,还针对运营管理中的安全、效率、服务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优化方案。
四、城市轨道交通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学者在研究中也充分考虑了这一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利用、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实现城市轨道交通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融合。
五、城市轨道交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政策研究
政策研究
2023-10-30
CATALOGUE 目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国内外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政策研究•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政策建议
•结论与展望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03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针对高铁站点周边地区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背景
01我国高铁建设快速发展,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成为重要议题。
02土地利用政策对于高铁站点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关键作用。
研究意义
通过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合理的土地利
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城市可持续
发展。研究还可以为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
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机
会,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探究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政
策,对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
地利用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02
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土地利
用现状分析
010203
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以交通枢纽、商业和居住为主,其中交通用地占据较大比例。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包
括商业用地、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
地等。
土地利用结构较为合理,
能够满足高铁站点周边
地区的城市发展需求。
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交通用地与商业、住宅用地的比例失衡,导致交通压力过大。部分地区的土地利用存在过度
开发的情况,导致生态环境破
坏。
土地利用缺乏统一规划,导致
不同区域之间的土地利用存在
矛盾。
010203
03
国内外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土地利用政策研究
1国内土地利用政策2
3为高铁建设提供所需的土地资源,政府会采取征收措施。征收的土地类型包括农业用地、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等。土地征收在高铁建设过程中,对于已经出让或划拨的土地,政府会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进行整合,确保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土地流转政府会预先储备一定数量的土地,以备将来高铁建设之需。这些土地可能来自于征收、购买或其他途径。土地储备
城市轨道交通线用地规划与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线用地规划与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线用地规划与控制
摘要结合南京的工作实践,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研究的思路和流程、网络资源配置和共享的措施、工程实施方案研究的要点、一般控制要求、延伸进行开发用地规划等内容,并针对做好用地规划与控制工作提出总结性建议。关键词轨道交通线网用地规划资源共享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很快,部分大城市相继建成了一批轨道交通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各城市都充分认识到做好轨道交通前期规划,尤其是用地规划与控制的重要性。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明确要求各城市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用地规划与控制工作。
用地规划与控制是对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必要支持和有效延伸,有助于提高线网的可实施性,起到稳定线网的目的。对线网进行沿线土地规划与控制,预留走廊和用地,防止新建建筑物的侵占,可有效降低轨道交通的建造成本,减少轨道交通对两侧建筑物的影响。有条件者还应对线路沿线土地利用进行调整,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并为轨道交通的建设预留开发用地。
结合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诸线(共计7条线),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及用地规划与控制的实践,并参考深圳、上海等城市的经验,谈一下本人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的几点认识。
1 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研究的思路和流程
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完成后,对线网各线进行用地规划与控制一般可与各线预可行性研究结合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两阶段、三步骤”。
“两阶段”是指按预可行性研究、用地规划与控制研究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研究的侧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是进行用地规划与控制研究的前提。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确定各线的工程规模,各线的客流量将是“预可”研究的最主要依据。客流量的预测与分析则取决于线路走向和车站分布,以及线路沿线的城市发展规划。根据各线客流情况,从总体上对线网各线的把握,首先需要进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文献综述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文献综述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空间的不断扩张,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成
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将综述一些与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相关的文献,包括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城市交通规划模式和城市交通规划的实现方式等。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
这些土地利用类型相互作用,构成整个城市的空间形态。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合理配置和组合,能够有效促进城市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
居住用地是城市中最重要的用地类型之一。它是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场所,直
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居住用地的规划布局是至关重要的。商业用地是城市中的商业中心,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
用地则是城市中的生产基地,为城市经济提供重要的支持。公共设施用地包括公园、广场、医院、学校等,是城市公共生活和服务的重要场所。
城市交通规划模式
当前城市交通规划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地下公共交通系统
地下公共交通系统是一种高效的交通模式。它不会占用既有道路的土地,同时
可以在城市的不同地方提供公共交通服务,加速城市的交通速度。
自行车道
自行车道是一个便捷、环保的交通模式。它可以鼓励人们步行和骑车,减少对
汽车的依赖。这将有助于减轻城市拥堵的问题。
公共汽车道
公共汽车道是一个传统的交通模式。它可以提供大量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尤
其是在城市交通枢纽的周围。公共汽车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很好地解决
城市交通压力。
地铁系统
地铁是一种高效、快速的交通模式。它可以在城市不同区域之间提供高速公共
轨道车站地区用地与交通互动规划设计研究
进 旧区改造 和新 区建 设 以及 节 约 集 约用 地 的作 用 , 成为 近年 来 研究 的热 点 和难 点 , 在 理论 上 获得 一 并 些研究 成 果 . May ri2, 丽 娜L , 春 福 如 raMor _ 郭 s] 4邹 ] 进行 了研 究 ; da R t tie 3和 莫 一 魁 I Med[ uhSenr[ , 3 7 ]
S a g a 0 8 4,Chn ;2.n tt t fS a g a iy Tr n p r t n h nh i 1 0 2 ia I siue o h n h iC t a s t i o a o Pln ig,S a g i 0 4 a nn h n h 0 0,Chn ) a 2 ia
施 ) 乏 量 化 的论证 ; 缺 另一 方 面 , 乏互 动 规 划方 法 缺
Y / ha , 1 H i , A G YNKfi UXa u XE u T N 娩 , A e o e
( .C l g o T a s o tt n n i e ig To gi n v ri , 1 ol e f r n p r i E g n r , e ao e n nj U i st e y
Ab t a t Th p p r p e e t a t — t p i t r c i e sr c : e a e r s n s wo s e n e a tv t c n l g fsa in a e n - s ln i g a d ta s o t t n e h oo y o t t r a l d u pa n n n n p r i o a e r a o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影
响研究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城市轨道交
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关注和重视。轨道交通的建设与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对此
进行综合研究与分析。
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1.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对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和建设往往会依据城市功能布局和交通需求,将
交通节点与人口密集区域相连接,从而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例如,
地铁线路的延伸往往会带动周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以地铁站为
核心的综合开发区。这种优化调整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也使得
城市交通更加便捷和高效。
2. 土地利用混合化程度的提升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规划一般会考虑到交通枢纽周边区域的综合
利用。例如,在地铁站的周边地区规划建设商业、办公、居住等多元
化的功能,使得土地利用混合化程度得到提升。这种混合化的土地利
用模式有助于缩小居住与工作地点之间的距离,减少通勤时间和交通
拥堵,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1. 规划控制城市扩张方向和范围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轨道
交通规划中,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控制和引导城市的扩张方
向和范围。例如,规划中合理设置地铁线路和站点,可以将城市扩张
的重点引导到轨道交通覆盖的区域,避免无序的城市蔓延,达到有效
的土地利用。
2. 促进城市更新与再开发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往往与城市更新和再开发相结合,通过规划合理
轨道交通沿线用地控制规划研究——以郑州轨道交通10号线一期工程为例
轨道交通沿线用地控制规划研究——以郑州轨道交通 10 号线一期工程为例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用地控制规划研究是对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施的必要支持和有效延伸,有助于提高线网的可操作性,起到稳定线网的目的。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一个专项研究内容,是在线网规划基础上进一步稳定线网层次和核心构架,稳定线路走向和站点分布,预留轨道交通走廊用地,使得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得到有效控制,防止新建建筑物的侵占,有效降低轨道交通的建造成本,确保工程的可实施性,减少不必要浪费。本文通过对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10号线一期工程用地控制规划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用地规划与开发的建议。
【关键字】轨道交通用地控制综合开发
1.
研究背景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文)中明确要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需做好轨道交通规划线路沿线土地预留和控制,防止其他建设对城市轨道交通走廊空间的侵占。轨道交通沿线用地控制能更好地落实轨道交通建设用地,加强城市规划的控制与管理,为轨道交通的建设预留充分的用地条件,同时明确沿线可开发用地,寻求联合开发,以最大限度发挥土地及轨道交通效益,因此需要对轨道交通沿线用地进行控制规划。
1.
研究意义
为轨道交通建设预留足够的建设空间,增强轨道与周边建设的协调性,减少拆迁,降低建造成本,保障轨道交通的顺利实施和建设、运营安全。
综合考虑城市建设、减少浪费,轨道交通是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而且由于功能要求,通常穿越城市居民聚集密集区,必定带来一定的拆迁工程,如果及早做好线网规划的土地控制,纳入城市规划管理范围,可以减少不必要浪费,节约政府的投资,其经济效益是难以估量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用地控制与配置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交通问题已经
成为制约大城市发展的瓶颈因素,突出表现为交通拥挤,交通运输效率低下等。轨道交通由于具有大运量、速度快、安全、准时等特点,可有效减少小汽车出行,以有限的道路资源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同时我国地少人多,土地资源稀缺的基本国情也决定了我国大城市必须向大规模、高密度、低能耗、占地少的方向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公共交通体系是我国大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城市轨道
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在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同时,应做好与之相配套的土地规划。其中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规划是重点。同时,世界各国轨道交通建设的经验表明,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辐射与集聚效应来体现,而站点地区的土地使用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轨道交通客源状况。因此,轨道交通车站附近土地--般会随着轨道交通站点的建成进行高密度的开发,各种住宅和商业设施高密度集中,改变了原有的城市布局。所以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用地控制与功能配置就显得极其关键,是处理好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的重中之重。
1.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
国外关于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土地利用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轨道交通站点对临近土
地价值、用地开发、人口密度的影响等方面。C. Baker (1983)利用1979-1982 年的数据
分析表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向地铁站点集聚的趋势; R. Cevero (1993)
认为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开发更多的住宅和工作场所,会带来改善环境质量、振兴城市中心区、提供廉价住房、优化整合城市空间结构等诸多利好: A. E. Lepage公司和多伦多不动产委员会研究表明地铁沿线能吸引土地的高密度高强度开发: JHK&Associates公司(1987)
与R.Cervero(1993)均发现,由站点中心向四周密度逐步降低的梯度分布形式将最大程
度地提高轨道交通的效率; Peter Calthorpe著作《下一代美国大都市地区: 生态、社区
和美国之梦》中建构了大都市地区的新发展模式一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发展理论(T0D),认为区域的增长结构应以公共交通的发展为导向,采用更为紧凑的城市结构;
R. Cervero&Kockelman (1997) 提出了“TOD" 的“3D”原则,即密度(Density) 、多样
性(Diversity) 、合理的设计(Design) 。国内关于轨道交通站点临近地区用地控制、
开发强度和功能配置的系统研究还较少,主要以定性研究和案例分析为主,而以基于中观层面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使用和房地产变化趋势的研究居多。
2.站点地区分类及不同地区的功能配置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在实践当中,通常有四种划分的标准:
步行半径、功能一文脉因素、地形标志、开发边界。在国内众多研究中,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一般选择以步行半径为依据进行划分。通常引入步行合理区的概念。步行合理区是指乘客到轨道交通站点的合理步行时间内所行走的距离范围,一般为步行十分钟以内,即500米左右的圆形范围。而该范围又被称为轨道交通站点的直接影响区。该区域内站点对周边用地开发强度的影响最为直接,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也最为突出,是规划研究的重点。
在站点地区的分类体系方面,国内主要包括节点导向和功能导向。节点导向的分类依
据主要是车站的交通功能,例如分为大型换乘枢纽站、换乘站、一般车站等。功能导向又称之为场所导向,主要是按照站点周边用地功能及在城市中的作用进行划分,其优点在于对站点地区的土地使用规划与土地开发有较为明显的指导作用。在研究轨道交通与土地利
用之间的关系时,采用功能导向进行分类为宜。但就具体的分类而言,有众多不同意见,方法各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郑文含提出以功能导向为依据分为中心型、居住型、枢组型三大类型:惠英以场所导向为依托分为公共中心区、交通枢纽区、成熟居住区和城
市外围区四大类;孙俊、陈阳、肖蓉等对南京的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土地开发研究时提出
更为细化的分类,按城市功能分为公共中心区、交通枢纽区、高密度-般地区、景观开放区、低密度-般地区和工业区。各种分类方法虽然结果不同,但就其大的指导思想来看是
一致的,在分类时都注重与城市功能的联系。在站点分区的基础上,用地控制与功能配置方面各有不同,在具体规划时应把握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原则。各不同站点地区之间土地利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土地开发强度不同,土地开发密度不同,用地性质不同,
用地混合程度不同等。
在对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例归纳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分区站点范围内土地开发的一-般
特征:站点地区开发强度应遵循整体高密度土地使用,开发强度梯度递减的原则,结合不
同类型站点地区用地功能,确定适宜的开发总量规模和总体强度。在相关规划中,尤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应注意站点地区开发强度的引导。土地使用功能与强度的确定,应和要求高密度开发的轨道交通系统相匹配。
3.联合开发策略
联合开发是近几年在国内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开发的新模式,是交通站点与周边用地
协调发展的一种形式,。在实务层面上,联合开发可被定义为:与市民及交通运输的车站有关的房地产开发计划;在理论层面上,联合开发可定义为:建立于运输站点附近、集结高密.
度人口的活动,从而发挥最大效益,即减少交通时间及成本。
联合开发的主要作用可以归结为三点:
1)解决交通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2)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附近经济发展;
3)减少市政基础设施和服务成本。
联合开发策略在国外如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地区发展较早也较为成熟。从实施情况
来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成效,促进了城市的协调发展。国内的大城市如上海、南京、广州、深圳等都积极尝试这一-策略,以期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总结国内外联合开发的成功经验,具体有以下四种做法:
1)充分利用车站上空间,允许车站上盖楼;
2)鼓励新的开发直接与车站相连接;
3)划定车站及其有影响的土地:
4)提供零售商场,在地铁站内或相邻大厅租售商业用地。
4.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周乐提出轨道交通车站与土地利用不协调的问题在以往的规划中主要体现在两个层
次。
1) 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土地利用模式不匹配。
2)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环境不融合。
同时在联合开发方面国内各种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一些城市为建设轨道交线路而颁布
的相关条例也较为笼统,仅具有指导性意义。就目前的规划设计水平,建设施工水平以及交通管理水平难以应对联合开发所带来的站点地区高强度开发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5.未来发展趋势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站点周边的用地控制与功能配置将更
趋于合理化,和谐化。T0D模式的发展将成为主流,结合我国国情,高密度,高强度的站点地区土地利用是大势所趋。同时如何综合利用轨道交通站点的空间,更集约化利用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