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用地控制与配置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的综合开发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的综合开发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的综合开发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的综合开发研究,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研究其与土地利用关系,探讨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开发模式,并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土地价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还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整合问题。

研究发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对土地价值具有显著影响,同时也指出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需要更好地整合。

文章总结了研究结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研究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土地利用、综合开发、研究、发展现状、关系、模式、影响、规划、结论、成果展望、政策建议。

1. 引言1.1 引言介绍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的综合开发是当前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方式,对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成为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和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往往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也会对周边土地利用和开发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合理规划和开发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成为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的综合开发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开发模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土地价值影响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整合等问题。

通过本次研究,旨在为城市发展和交通规划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背景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增加,传统的交通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难题的重要途径。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地区土地利用优化研究——以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地区土地利用优化研究——以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为例
座 ,全 长4 .6 84 千米 ,沿 线 经 过 多个 城 市
1定 义 .
适 应 型 模 式 主要 指 轨 道 交 通 站 点 基
《 城市观察》 01 21年第3 } 7 期 17
Ur n s 卅 3・ 011 ba No 2

CASE S TUDY
础 层 内现状土 地利用 协调性 较好 、开发 强 出行 密度 ,叠加 形成 站点 周边土地 利用 效
— —
站 点 周 边 土 地 利 用 呈 现 出 圈 层
显 的 “ 心 ”状态 ,需要通 过 引导和优 化 式 的结 构 ,中心 1 0 范 围 内一 般 为商 贸 偏 0米
促 使建设 量 、客流量 重新 分布 ,以达 到耦 办 公 区 ,20~30 范 围内一般 为 中 、高 0 0米
合 的理 想状态 。
— —
需要 通过 土地利 用布局 的调 整 以及经 济指 叉 口处 ,周边 的土 地大 多 已经 建成 ,主要
站 点 周 边 不 同 范 围 有 不 同 的 开 学 、青 年公 园及若 干居住 小 区与村 民住宅
发模 式 ,如站 点 3 0 范 围 内 以城市 综 合 用 地为 主 ,建 筑 以2 层 住宅 建筑 为主 , 0米 ~6
结 构最佳 的交 通方式 ,并 在车 站地 区形成 两类 站点 的土地 利用 特征分 析 ,可 以得 出 公交 引导 开发 的最优 化土 地利用 。根 据轨 两者 的规 划优化方 向和建议 ,对轨 道交 通
道交 通站 点与 土地利 用 布局 的耦 合关 系 ,
空 间结构特 征下 ,适 应型 和引导 型站点 土
E 地鲑卓
嚣鬟 糟 鞋i r g, o 一 5 t。 —■ l m

轨道交通站点临近地区用地控制和功能配置研究——以南京为例

轨道交通站点临近地区用地控制和功能配置研究——以南京为例

! "#$%&’$ # !" #$"% &’() * +,) -" ./$ ,* 0"’) "1) 2345’) 350$) *35’ 60*7 ’,* %"38)/$ 5’ ’0’(9) 0*)0 6)’,-,6 653:) *")0 ’;<6*0(5* <) *+<) $ 5’ =>26,7 / $5’’0’?7 %0 *@0’ 7 53<567 6233"2’= 0’?7 350$7 *35’ 60*7 *35’61<37 6*5*0 "’697 6"7 567 *" 7/3";0 =<7 ?20 =5’ -<71"37 $5’=>26<7 =<;<$" /.<’* 75$" ’?7 A"*@7 60 =,67 "B7350$ 7* 35’6 0*7 $0’<6C7 D580’ ?7EF’G 0’?7 F67F’7 ,H5./$ ,I7 *@ 067 /F/,37 /3"> /"6,67 J30*,3057 "B7 $5’K>26,7 J" ’*3"$7 B"37 J"’6* 32J* 0"’7 " B7 350 $>*35’ 60* 7B5J0$ 0*0 ,67 /,376,75’K7 *@,037 *35’ 6B,37 B5J0$0 *0,67 A:7 26 0’?7 K0BB,3,’*7 J$5660 B0 J5*0 "’7 5’K 7 35’80 ’?7 " B7 350$7 *35’ 60*7 6 *5*0" ’697 5$"’?7 %0 *@7 3,J".. ,’ K5*0"’ 67 "’7 $5’K>26,7 J"’*3"$ 7 5’ K7 B2’J*0" ’5$ 7 J"’B0?235*0" ’7 %0* @0’7 53,567 J$ "6,7* "7 350 $7 *35’60* 7 6*5*0" ’697 %@0 J@7 J"2$ K7 6,3;,7 56 726,B2 $73,B,3,’ J,67B"37"*@ ,37J0*0 ,6 C $ % & ’ ! V # $S F 1n > T tuvwT vU_ ‘ ( )* +,%-## 350$ 7*35’ 60*L 7$5’K7J"’* 3" $L7B2’ J*0 "’5$7J"’> B0 ?235* 0"’L 762//" 3* 0’?7B5J0$0* 0,6 ( ) * + , ’ MNOPQ777777 7777777777- . / 0 1 ’ R VWXY! !""#$"%$!% Z[\]’ VW- X -Y -RS{#$<(IJ Z [\]^_ gc Q#$<(XZ ZaY^_ ZbNIJ #$<(X !V#$<(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800字》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800字》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模式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外研究现状世界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为国外发达国家所重视,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各国都在规划和实施城市轨道交通。

Jefr Turner等人以雅加达雅博塔派克的城郊铁路为案例,系统地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并认为,在规划、筹资、实施、运营、管理等方面,应该把这一差别融入到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之中,以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适应日益增加的乘客流量,Hlyun Kim等人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轨道交通网应由单一的线路系统逐步发展到一个复杂的线网体系,并以汉城的地铁为例,提出线网的动态及四个演化阶段,以引导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发展,强化其功能,并最终达到均衡、可靠的系统;ElaBabalik-Sutcliffe等将注意力集中在土耳其地铁的经营管理机制上,指出土耳其当局应予在其所属的机构中成立公司,虽然这样的体制改革会使城市轨道交通的计划和运营分崩离析,但这样的改革的确提高了其效率、生产率和利润;MIM Masirin等人相信,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有助于降低使用私人汽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拥挤、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事故和燃料消耗),同时也能缩短乘客出行时间、区域可达性,并与英国、法国、日本等城市的发展进行比较,提出相应的对策;AE Fazio等人认为,由于统一管理能确保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也能为高品质的轨道运输服务提供维修保障,因此能够适用于各种轨道运输业务;RR Dubrevil 等则认为,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管理效率。

2 国内研究现状轨道交通的运行管理模式,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和工程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隋映辉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不同的发展方式在其的功能和地位,体现了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特征,并以此来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

目前,我国轨道交通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多种经营模式,耿幸福、徐新玉根据城市轨道不同的客流密度,提出了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应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进行合理的规划与选择,以保证轨道交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袁东提出,轨道交通建设应以安全、有序运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构建建设服务运营、运营服务运营和运营服务发展的核心,促进轨道交通项目的同步规划建设、相关资源管理和运营准备。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选址与建设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选址与建设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选址与建设研究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交通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城市轨道交通成为解决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选址与建设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站点的选址和建设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交通流动性和乘客乘坐的舒适度。

本文将围绕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选址与建设进行研究,探讨其中的重要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选址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过程。

首先,选址需要考虑城市的总体交通规划。

城市的轨道交通站点应该与市中心、商业中心、居民区相连接,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选择。

其次,选址需要考虑当地市场需求。

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人口密度、居住结构等会对站点的选址产生影响。

再者,选址需要考虑土地利用和环保问题。

站点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保护环境,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轨道交通站点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多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站点的功能布局要合理。

站点需要设置进站口、出站口、售票处、候车区等,以满足乘客出行需求。

其次,站点的建设需要考虑乘客的舒适度。

建设高标准的空调候车厅、无障碍通道以及配备舒适的座椅等,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同时,在站点周边设置商业服务设施,提供便利服务,为乘客的出行提供更多的便捷选择。

站点建设还需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因素,如节能减排、绿化环保等,努力构建绿色、环保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选址与建设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市中心区域的站点选址和建设通常面临着地下空间有限、土地成本高昂等问题。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规划站点,提供足够的设施,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其次,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周边交通网络的衔接。

站点的选址需要与周边的公交、出租车站点相衔接,提供便捷的接驳服务。

另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选址和建设还需要考虑土地征收、城市规划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合作,形成良好的合力。

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选址与建设的问题,应该注重科学研究和合作交流。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的综合开发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的综合开发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的综合开发研究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的综合开发是当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包括轨道交通与周边土地的相互协调,既可促进城市交通,又可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

一、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城市土地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通常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例如轨道交通站点、轨道交通道路、车站大厅等等,这些将会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建设成本也很高。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城市土地的利用与规划产生了重大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以促进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土地价值。

轨道交通的建设通常会使得那些原本交通不便的区域变得更加便捷,吸引了更多的人流和资金的流动,城市的经济也会因此而获得明显的推动。

这会导致原本荒凉无人的地区变成房价一路飞涨的热门区域,土地价值也就大幅上涨,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资源。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还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减少城市的拥堵问题,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这种改善也会促进城市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而且,具有便利交通的区域也往往吸引了更多的居民和企业,从而为城市贡献了更多的财富和人力。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仅可以带动周边的土地开发与利用,还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增加土地的经济价值。

同时,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也可以被开发为商业区、文化区、住宅区等多种用途,这些将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和资源。

1. 安排合理的空间布局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时,需要考虑到其周边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和因此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居住、商业、文化等不同类型的用地。

2. 开发适宜的商业、文化、居住等用地3. 保护环境与生态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时,需要平衡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是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与目标之一。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的综合开发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轨道交通建设完美地融合了城市规划、公共交通、节能环保和经济发展等多种要素,是城市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轨道交通沿线站点分类及用地控制研究——以芜湖轨道1、2号线为例

轨道交通沿线站点分类及用地控制研究——以芜湖轨道1、2号线为例

轨道交通沿线站点分类及用地控制研究——以芜湖轨道1、2号线为例摘要:轨道交通沿线站点分类及用地控制研究是对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施用地控制的必要支持和有效延伸,有助于提高线网的可操作性,起到稳定线网的目的。

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一个专项研究内容,是要在线网规划基础上进一步稳定线网层次和核心构架,稳定线路走向和站点分布,根据不同分类,使得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得到有效控制,以确保工程的可实施性。

继而有效引导轨道沿线土地的开发,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旧城更新和土地置换的步伐,推进新城的快速发展;保证轨道交通的运行的安全和顺畅;促进轨道交通经营和沿线土地开发的双赢。

一、研究背景2003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文)明确指出,所有拟建设城轨交通项目的城市,应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城轨交通建设规划,明确远期发展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以及相应的资金筹措方案。

根据发展改革委员会会同建设部组织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条件,芜湖市初步设想是在2020年建设两条轨道交通,即1号线、2号线。

根据国内外各大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的经验来看,轨道交通的建设势必对沿线的用地,甚至是城市的发展方向及空间结构都将会有巨大的影响。

同时,从城市运营角度,也是希望通过城市规划控制并改变沿线用地属性和用途,增强土地集约利用率,导致土地收益提高,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对土地开发的推动作用。

二、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开发经验借鉴2.1 国外典型城市轨道交通开发经验借鉴—东京东京自1927年建成第一条地铁以来,至今已建成10条线路,总长218.9公里,141个车站,年运送乘客26.24亿人次。

地铁给东京带来的益处不仅在于缓解了交通压力,还在于它带动了沿线居民区及商业区的快速发展,日本学者称之为“据点效应”,即城市以地铁的快速交通系统为轴,以车站为据点,当地铁在某一车站地区的路网密度越高、线路交织越多,城市的土地、空间资源利用强度也越高、人流量越大,据点效应也越明显,如池袋、新宿和涉谷等车站都形成了地区的“据点”。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开发与规划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开发与规划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开发与规划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交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作为一种高效、快捷的交通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城市的青睐。

除了满足交通出行需求之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开发与规划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一方面,站点周边往往是城市的交通枢纽,聚集了大量的人流和车流。

另一方面,站点周边通常都是城市的核心商业区域和人口稠密区域。

因此,在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时,站点周边土地的发展与利用必然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土地开发与规划方面,站点周边的土地发展应当更加注重多样化的利用方式。

传统上,人们更多关注商业地产的开发,以挣取租金或销售额为目的。

然而,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城市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对于公共设施、文化设施、休闲娱乐场所等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因此,在站点周边土地规划中,要注重引入各类公共设施与文化设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站点周边土地发展还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往往是城市中密集度高的地区,容易出现环境承载压力大的情况。

因此,在土地开发与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增加绿地空间,建立城市绿心,改善空气质量,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另一方面,站点周边土地开发与规划也需要注重连通性的提升。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应当与其他交通方式相互衔接,方便市民的出行。

通过与公交、自行车租赁等交通方式的衔接,可以更好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升市民出行的便捷性。

在土地利用方面,站点周边土地的高效利用也尤为重要。

由于站点周边土地的稀缺性,土地利用的合理化和高效化是必然选择。

将高层建筑用于商业、办公等功能,同时考虑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此外,站点周边土地的规划还应考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站点周边土地规划需要充分利用城市中的创意和创新资源。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研究城市发展是一项错综复杂的任务,其中城市交通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中心地带,轨道交通站点的周边土地利用对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研究和实践。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因素。

在城市规划上,站点周边的土地可用于建设商业、办公、住宅和文化设施等。

然而,应该注意平衡不同功能的配比,避免单一功能的过度集中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不均衡。

其次,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应当体现公共利益和民众需求的平衡。

这意味着不仅要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如购物、健身和文化娱乐,还要优化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布局和提供轨道交通的便捷性。

因此,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中,必须兼顾公共设施、商业配套和住宅区的打造。

进一步说,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也应当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应当合理规划,以减少车辆通行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生态绿地或者保护生态系统的功能。

同时,在建设过程中也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创新。

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站点周边土地,可以吸引企业和创业者投资,推动就业增长和商业繁荣。

同时,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也可以促进社会创新,例如建设创新园区、孵化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以增加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研究和实践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提供政策支持和引导,同时要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土地利用规划的顺利实施。

企业应当积极投资和参与城市建设,推动土地利用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居民应当积极参与和反馈意见,成为城市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文献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文献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文献综述轨道交通建设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但盈利风险成为待续解决的重要问题,以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储备来谋求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建设的公益性与效益性平衡,成为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探索的方向之一。

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进行储备规划能增进效益,但应以规划导向思维强化引导和控制,具体可通过合理设置不同功能的站点,优化设置和商业建筑的联系,打造站点枢纽综合体等措施实现这一目标。

标签:轨道交通;站点定位;衔接换乘1、引言城市交通是人在城市中的生活状态。

人的运动产生动态交通,静止产生静态交通。

只要城市存在,城市交通也将一直持续。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人的活动越来越丰富,方式和频率的变化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多新课题。

城市交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移动而非车辆移动,这己经是目前理论研究的普遍共识。

与乘坐汽车相比,轨道交通的舒适性会随着交通距离的增加更趋向明显。

我国由于道路密度低、土地利用强度高,轨道交通竞争优势一般在以上出行方式上效率更高,。

因此,对于大城市与特大城市,发展轨道交通将比常规的交通方式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而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准公共产品之一,其社会效益无庸置疑,但高负荷的财政负担和运营成本使其面临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中,只有香港、大阪等少数几个城市能够收回运营成本。

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也属于高风险投资。

因此,如何谋求城市轨道交通的公益性与效益性平衡,成为各个城市积极探索的方向。

2、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运营目前,在世界轨道运营中,除香港模式和新加坡模式是盈利的外,其他国家或城市的轨道运营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都处于亏损的状态。

香港政府的成功经验是给予土地开发权利,以保障地铁建设和运营的费用。

尽管轨道作为准公共产品,本身不赚钱,但依托其外部性,通过房地产开发获得盈利,实现了效益的平衡。

新加坡地铁模式则由政府公共财政为城市支付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地铁公司凭借票价收入和商业广告就能获得运营效益的平衡。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文献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文献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文献综述作者:刘朔言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中旬》2018年第01期摘要:轨道交通建设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但盈利风险成为待续解决的重要问题,以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储备来谋求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建设的公益性与效益性平衡,成为我国轨道交通建设探索的方向之一。

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进行储备规划能增进效益,但应以规划导向思维强化引导和控制,具体可通过合理设置不同功能的站点,优化设置和商业建筑的联系,打造站点枢纽综合体等措施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词:轨道交通;站点定位;衔接换乘1、引言城市交通是人在城市中的生活状态。

人的运动产生动态交通,静止产生静态交通。

只要城市存在,城市交通也将一直持续。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人的活动越来越丰富,方式和频率的变化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多新课题。

城市交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移动而非车辆移动,这己经是目前理论研究的普遍共识。

与乘坐汽车相比,轨道交通的舒适性会随着交通距离的增加更趋向明显。

我国由于道路密度低、土地利用强度高,轨道交通竞争优势一般在以上出行方式上效率更高,。

因此,对于大城市与特大城市,发展轨道交通将比常规的交通方式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而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准公共产品之一,其社会效益无庸置疑,但高负荷的财政负担和运营成本使其面临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中,只有香港、大阪等少数几个城市能够收回运营成本。

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也属于高风险投资。

因此,如何谋求城市轨道交通的公益性与效益性平衡,成为各个城市积极探索的方向。

2、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运营目前,在世界轨道运营中,除香港模式和新加坡模式是盈利的外,其他国家或城市的轨道运营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都处于亏损的状态。

香港政府的成功经验是给予土地开发权利,以保障地铁建设和运营的费用。

尽管轨道作为准公共产品,本身不赚钱,但依托其外部性,通过房地产开发获得盈利,实现了效益的平衡。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控制规划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控制规划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控制规划研究【摘要】本文从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控制规划的意义出发,系统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控制规划的关系,最后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控制的协调开发规划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轨道交通,土地控制,规划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上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控制的规划仍然要进行完善,在行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控制规划的分析,对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着重要意义。

二、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控制规划的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渐突出,许多大城市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把大运量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骨干,规划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这必将引导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城市的演变是用地交通一体的演变,发展某种特定的交通模式必将导致某种相应的用地模式出现。

土地是交通的载体,交通使土地利用沿交通轴演变,交通与土地利用是互相制约的动态互动关系,本质上是一个整体,只有将二者统一规划才能实现有效的土地利用和轨道交通的客流需求,而基于定量分析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规划,以定量分析为依据整合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可实现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的优化互动发展,以保证轨道交通系统稳定的客流需求,促进土地开发,拉动城市经济发展。

政府通过对土地的开发经营筹措建设资金,最终实现运营盈利。

三、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控制规划的关系1、轨道交通建设对土地控制规划的要求不同的交通方式与土地使用有着高度的相关性。

高密度的土地使用可以促使公共交通的发展,而低密度的土地使用则可以促使小汽车的普及。

国外许多研究表明:土地开发强度与交通方式选择密切相关。

澳大利亚学者在对世界上32个主要城市进行调查后发现,城市土地开发密度每公顷低于40人或40个就业岗位,就更有可能要依赖小汽车交通;土地开发密度在每公顷60人~100人或60个~100个就业岗位就会大大增加人们利用公共交通的机会。

此外,不同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形态也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城市主要交通方式的运量越大,所形成的城市土地内聚力就越强。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土地资源配置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土地资源配置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土地资源配置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变得日益重要。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土地资源配置研究,是解决城市发展与交通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土地资源配置的研究内容。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需要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有限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合理的土地配置能够确保轨道交通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够提高城市的整体交通效益。

其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土地资源配置需要考虑到不同功能和用途的需求。

在城市中,土地的用途多种多样,例如居住、商业、工业等。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需要根据市民的需求和城市的发展方向,合理划分各个功能区域,并进行相应的土地资源配置。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便利性,还能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此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土地资源配置还需要考虑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也不例外。

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中,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例如,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站点和线路布局,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使用面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土地资源配置还需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中,需要综合考虑工程投资、运营成本、维护费用等因素,以确保轨道交通工程的可行性和盈利性。

同时,还要考虑到轨道交通对城市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和对城市形象的改善程度。

通过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实现轨道交通工程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最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的土地资源配置需要考虑到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和协调。

在城市中,轨道交通与公交、汽车、自行车等交通方式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促进的。

因此,在土地资源的配置中,需要考虑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研究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本论文旨在探讨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应紧密结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规划应与城市功能布局相协调。

不同区域的城市功能需求不同,因此应根据城市的规划布局确定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和站点设置,以便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其次,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应与城市用地可持续利用紧密结合。

在城市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规划轨道交通线网,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减少土地占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也需要合理规划土地供给,以保证线路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轨道交通的建设可促进城市空间集聚效应。

通过合理规划站点和线路布局,轨道交通可以将城市不同区域连接起来,提高区域间的可达性,促进人口和经济资源的集聚。

这种空间集聚效应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其次,轨道交通的建设可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的交通方式,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城市轨道交通的便捷性也可以吸引更多人使用公共交通,降低城市交通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三、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轨道交通的影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轨道交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为轨道交通的线路规划和站点设置提供便利。

例如,在城市的功能区划上,可以增设特定用途区域,如商业中心、办公区等,以便更好地规划轨道交通线网,满足不同地区的交通需求。

其次,土地利用规划也能够为轨道交通的建设提供必要的土地支持。

例如,在规划过程中,可以预留轨道交通相关用地,并设置相应的建设指标和规范,以便为轨道交通的线路建设提供必要的土地资源和法律保障。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的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的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的论文摘要结合南京的工作实践,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研究的思路和流程、网络资源配置和共享的措施、工程实施方案研究的要点、一般控制要求、延伸进行开发用地规划等内容,并针对做好用地规划与控制工作提出总结性建议。

关键词轨道交通线网用地规划资源共享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很快,部分大城市相继建成了一批轨道交通项目。

在建设过程中,各城市都充分认识到做好轨道交通前期规划,尤其是用地规划与控制的重要性。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明确要求各城市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用地规划与控制工作。

用地规划与控制是对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必要支持和有效延伸,有助于提高线网的可实施性,起到稳定线网的目的。

对线网进行沿线土地规划与控制,预留走廊和用地,防止新建建筑物的侵占,可有效降低轨道交通的建造成本,减少轨道交通对两侧建筑物的影响。

有条件者还应对线路沿线土地利用进行调整,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并为轨道交通的建设预留开发用地。

结合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诸线(共计7条线),开展预可行性研究及用地规划与控制的实践,并参考深圳、上海等城市的经验,谈一下本人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的几点认识。

1 线网用地规划与控制研究的思路和流程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完成后,对线网各线进行用地规划与控制一般可与各线预可行性研究结合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两阶段、三步骤”。

“两阶段”是指按预可行性研究、用地规划与控制研究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研究的侧重点、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是进行用地规划与控制研究的前提。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确定各线的工程规模,各线的客流量将是“预可”研究的最主要依据。

客流量的预测与分析则取决于线路走向和车站分布,以及线路沿线的城市发展规划。

根据各线客流情况,从总体上对线网各线的把握,首先需要进行各线系统选择、车辆选型与编组的研究,确定各线的运输能力。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用地规划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用地规划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用地规划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郑文含近年来,大、中城市发展面临着中心城区过于密集、交通拥堵、中心城与城郊联系不便等问题。

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成为城市空间快速拓展、重构的重要支撑系统。

但是孤立的交通设施的增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轨道交通与城市用地布局有效协调时,才能进行结构性的疏导,形成有利于城市发展的互动作用关系。

国外TOD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只有建立适合公共交通服务的土地利用模式,才能提高居民公共交通使用效率,从根本上缓解城市交通问题。

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站点地区用地构成、开发强度与空间布局的规划引导。

1 研究综述国外关于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土地使用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轨道站点对周边土地地价、用地开发、人口密度的影响。

C.Baker(1983)利用1979~1982年的数据分析表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空间的分布表现出向地铁站点集中的趋势。

塞伏罗(Cevero,1993)认为在轨道交通周围兴建更多的住宅和工作场所,会带来改善空气质量、振兴城市中心区、提供廉价住房、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等益处。

多伦多不动产委员会和A.E.Lepage公司的研究表明地铁沿线能吸引土地的高密度开发。

JHK&Associates公司(1987)与R.Cervero (1993)均发现,由中心向周边密度逐步降低的梯度分布形态将最大程度地提高轨道交通的使用率。

Peter Calthorpe首先提出了基于公共交通导向发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的理论,认为区域的增长结构应该与公共交通的发展方向一致,应当采用更为紧凑的城市结构。

R.Cervero&Kockelman(1997)归纳性地提出了关于“TOD”的“3D”原则,即密度(Density)、多样性(Diversity)、合理的设计(Design)。

国内关于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用地空间布局、开发强度和规划控制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主要以定性研究和案例分析为主,而以基于中观层面对交通沿线土地使用和房地产变化的研究居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用地控制与配置研究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交通问题已经
成为制约大城市发展的瓶颈因素,突出表现为交通拥挤,交通运输效率低下等。

轨道交通由于具有大运量、速度快、安全、准时等特点,可有效减少小汽车出行,以有限的道路资源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同时我国地少人多,土地资源稀缺的基本国情也决定了我国大城市必须向大规模、高密度、低能耗、占地少的方向发展。

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公共交通体系是我国大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城市轨道
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

在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同时,应做好与之相配套的土地规划。

其中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规划是重点。

同时,世界各国轨道交通建设的经验表明,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辐射与集聚效应来体现,而站点地区的土地使用状况会直接影响到轨道交通客源状况。

因此,轨道交通车站附近土地--般会随着轨道交通站点的建成进行高密度的开发,各种住宅和商业设施高密度集中,改变了原有的城市布局。

所以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用地控制与功能配置就显得极其关键,是处理好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的重中之重。

1.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
国外关于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土地利用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轨道交通站点对临近土
地价值、用地开发、人口密度的影响等方面。

C. Baker (1983)利用1979-1982 年的数据
分析表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布表现出向地铁站点集聚的趋势; R. Cevero (1993)
认为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开发更多的住宅和工作场所,会带来改善环境质量、振兴城市中心区、提供廉价住房、优化整合城市空间结构等诸多利好: A. E. Lepage公司和多伦多不动产委员会研究表明地铁沿线能吸引土地的高密度高强度开发: JHK&Associates公司(1987)
与R.Cervero(1993)均发现,由站点中心向四周密度逐步降低的梯度分布形式将最大程
度地提高轨道交通的效率; Peter Calthorpe著作《下一代美国大都市地区: 生态、社区
和美国之梦》中建构了大都市地区的新发展模式一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发展理论(T0D),认为区域的增长结构应以公共交通的发展为导向,采用更为紧凑的城市结构;
R. Cervero&Kockelman (1997) 提出了“TOD" 的“3D”原则,即密度(Density) 、多样
性(Diversity) 、合理的设计(Design) 。

国内关于轨道交通站点临近地区用地控制、
开发强度和功能配置的系统研究还较少,主要以定性研究和案例分析为主,而以基于中观层面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使用和房地产变化趋势的研究居多。

2.站点地区分类及不同地区的功能配置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在实践当中,通常有四种划分的标准:
步行半径、功能一文脉因素、地形标志、开发边界。

在国内众多研究中,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一般选择以步行半径为依据进行划分。

通常引入步行合理区的概念。

步行合理区是指乘客到轨道交通站点的合理步行时间内所行走的距离范围,一般为步行十分钟以内,即500米左右的圆形范围。

而该范围又被称为轨道交通站点的直接影响区。

该区域内站点对周边用地开发强度的影响最为直接,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也最为突出,是规划研究的重点。

在站点地区的分类体系方面,国内主要包括节点导向和功能导向。

节点导向的分类依
据主要是车站的交通功能,例如分为大型换乘枢纽站、换乘站、一般车站等。

功能导向又称之为场所导向,主要是按照站点周边用地功能及在城市中的作用进行划分,其优点在于对站点地区的土地使用规划与土地开发有较为明显的指导作用。

在研究轨道交通与土地利
用之间的关系时,采用功能导向进行分类为宜。

但就具体的分类而言,有众多不同意见,方法各异。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郑文含提出以功能导向为依据分为中心型、居住型、枢组型三大类型:惠英以场所导向为依托分为公共中心区、交通枢纽区、成熟居住区和城
市外围区四大类;孙俊、陈阳、肖蓉等对南京的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土地开发研究时提出
更为细化的分类,按城市功能分为公共中心区、交通枢纽区、高密度-般地区、景观开放区、低密度-般地区和工业区。

各种分类方法虽然结果不同,但就其大的指导思想来看是
一致的,在分类时都注重与城市功能的联系。

在站点分区的基础上,用地控制与功能配置方面各有不同,在具体规划时应把握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原则。

各不同站点地区之间土地利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土地开发强度不同,土地开发密度不同,用地性质不同,
用地混合程度不同等。

在对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例归纳的基础上,可以得出分区站点范围内土地开发的一-般
特征:站点地区开发强度应遵循整体高密度土地使用,开发强度梯度递减的原则,结合不
同类型站点地区用地功能,确定适宜的开发总量规模和总体强度。

在相关规划中,尤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应注意站点地区开发强度的引导。

土地使用功能与强度的确定,应和要求高密度开发的轨道交通系统相匹配。

3.联合开发策略
联合开发是近几年在国内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开发的新模式,是交通站点与周边用地
协调发展的一种形式,。

在实务层面上,联合开发可被定义为:与市民及交通运输的车站有关的房地产开发计划;在理论层面上,联合开发可定义为:建立于运输站点附近、集结高密.
度人口的活动,从而发挥最大效益,即减少交通时间及成本。

联合开发的主要作用可以归结为三点:
1)解决交通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2)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附近经济发展;
3)减少市政基础设施和服务成本。

联合开发策略在国外如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地区发展较早也较为成熟。

从实施情况
来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成效,促进了城市的协调发展。

国内的大城市如上海、南京、广州、深圳等都积极尝试这一-策略,以期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总结国内外联合开发的成功经验,具体有以下四种做法:
1)充分利用车站上空间,允许车站上盖楼;
2)鼓励新的开发直接与车站相连接;
3)划定车站及其有影响的土地:
4)提供零售商场,在地铁站内或相邻大厅租售商业用地。

4.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周乐提出轨道交通车站与土地利用不协调的问题在以往的规划中主要体现在两个层
次。

1) 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土地利用模式不匹配。

2)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城市环境不融合。

同时在联合开发方面国内各种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一些城市为建设轨道交线路而颁布
的相关条例也较为笼统,仅具有指导性意义。

就目前的规划设计水平,建设施工水平以及交通管理水平难以应对联合开发所带来的站点地区高强度开发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5.未来发展趋势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站点周边的用地控制与功能配置将更
趋于合理化,和谐化。

T0D模式的发展将成为主流,结合我国国情,高密度,高强度的站点地区土地利用是大势所趋。

同时如何综合利用轨道交通站点的空间,更集约化利用土地
资源将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边经卫著.大城市空间发展与轨道交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陆化普,朱军,王建伟编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研究与实践[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
3刘波等编.城市公共交通管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4黄健中著.特大城市用地发展与客运交通模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阎小培,周素红,毛将兴等著.高密度开发城市的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一以广州为例[M]. 南京:
科学出版社,2006
6何宁,顾保南、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作用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1998 (10) : 32~36 .
7惠英、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规划与建设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2 (2) : 30~33
8肖慧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联合开发初探[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 (2) : 6~9
9孙俊,肖蓉,陈阳.轨道交通站点临近地区用地控制和功能配置研究-
以南京为例[J].城市交通,
2006,4 (5) :
45~49
10周乐.轨道交通车站地区整体规划设计实践一以北京为例[J].城市交通,2008,6 (5) : 19~26
11盖春英.北京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增值收益分配研究[J].城市交通,2008,6 (5) : 26~29 12郑文含.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开发强度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8 (sI) .
13任可,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研究一以徐州淮塔东路站点为例[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8 (3) : 1~3
14潘海啸,任春洋..上海轨道交通对站点地区土地使用影响的实证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07 (4):
92~97
15陈国伟,国外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研究经验及其启示[0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