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思考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社会体育是指在社会生活中进行的各种体育活动,包括体育健身、运动竞技以及体育教育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需求的增加以及对体育事业的重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展开,探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内容,并分享个人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1. 锻炼和培养专业技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需要掌握专业的体育理论和技能,熟悉体育教育心理学、体育管理学等相关知识。
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培养具备丰富的体育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2. 提高社会体育服务质量: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社会体育服务的质量。
他们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体育教学技巧,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体育健身和运动竞技,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能力。
3. 推动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推动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他们可以担任体育设施管理、体育组织管理、体育赛事策划等职务,推动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1. 培养专业能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体育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
他们应该熟悉体育科学知识、了解运动生理学、掌握体育训练方法、具备体育教学能力等。
2. 培养领导能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体育活动。
他们应该具备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推进体育项目的顺利进行。
3. 培养创新能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他们需要具备对体育事业的新理念、新技术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能够引领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1. 体育理论课程:学生需要学习相关的体育理论知识,包括体育教育心理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社会学等。
高职院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
容 、 养方 案 、 养规 格 、 制及 教 学 过 程 等 诸 要 培 培 学 素 的组 合 , 包括 人才 的培 养 目标 、 培养 规 格 和具 体 培 养方 式 .它从 根 本上 规定 了要培 养 的 人才 的特 征 。研究 社会 体育专 业 的人才 培养 模式 , 须涉及 必 到 该 专业 的方 向 , 应 的 课 程 体 系 , 程 内容 , 相 课 教 学方 法手 段等 重要 方面 的改革 。[ 1 】 21 社 会 体育人 才 培养 目标 . 社 会 体育 人才 培 养 目标 是社 会 体育 人 才 培养 模 式 的首 要体 现 。而 业务 培 养 目标 又受 制 于社 会
者预先 设立 的 目标 的过程 。 社 会体 育 专业 人 才培 养模 式 .就 是 在 一定 的 教 育思 想 指导 下 , 会体 育 专业 人 才 培养 目标 、 社 内
统 工 程 的理 念 和方 法 ,研 究 高职 院 校开设 社 会 体 育 专业 人才 培养 模 式 ,从 而探 索 高 职 院校社 会体 育 专业 人才 培养 中的若 干 问题 。以培 养 高职 院校
分工 的需 要 , 当社 会分 工需 要 发 生变 化 的 时候 . 业 务 培 养 目标也 相应 地发 生 变 化 ,社会 市 场 经 济将 完 全 打破 统招 统分 的就业 制度 .采取 通 过 人才 市
力、 创业 能力 , 不断 提高 教育 教学 质量 。
1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法 11 研 究 对 象 .
社会 体育 专业 是 近年 来 适应 群 众体 育 蓬勃 发 展而 产生 .从 社会 体 育专 业 被列 入 到新 的体育 院 校专 业 目录起 .社 会 体育 专 业就 肩 负起 培 养新 世 纪所 需要 的社 会体 育 专 门人 才 的重 任 。有 关该 专 业课 程体 系 的开发 与创 新 。一直 是 高校 体 育教 育 学者 孜孜 以求 的课 题 。高 职 院校 社 会体 育 专业 与 普通 本科 社会 体育 专业 相 比 .有 着 自己的 特点 与 体系 。本文 立足 于信息 时代 背景 , 以系统科 学为 指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背景下,很多行业都是处在竞争中发展,本文分析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采取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当前社会中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的新变化,以及高校在寻求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分析所产生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对应的改善策略。
从而优化专业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制定出为社会培养更适合的人才战略。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管理专业人才引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自成立以来,培养出的专业人才便活跃在体育行业的各类工作岗位上,在看到这个专业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它所存在的问题[1]。
本文针对该专业所面对的问题,结合着新时代的发展脚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同时也对提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如何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策略,专业所面临的困境,解决如何培养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的问题。
使学生们成为实践能力较强、更适合社会体育发展需要的专业型人才。
1.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1.人才实践能力不足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即要求学生要有过硬的理论素质,又要求学生本身要有很强的专业实践水平。
但是大多数学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都是以体育专业技能学习和理论知识为主,实际操作的机会相对来说比较欠缺,这导致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比较熟悉,但是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实践当中应用。
专业人数比较多的院校,如果专业器材、设备投入完备,能够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投入的人力、财力会比较高,而且前期发展收益不会太明显,从而导致院校无法在制度层面支持,也无法形成鲜明的专业办学特色和良好的课程体系。
而对成本的投入控制,又进一步的制约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更加无法形成良性循环的专业办学机制。
因此,培养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打破学生实践基地的单一,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就业需求,是一个特别主要的问题。
浅谈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J n. 2 0 u ,02
浅 谈 会 育 专 业 人 才 的 培 养 社 体
刘 平 江 赵 立 , 爱 华 吴 永 芳 , 吴 ,
( 1首 都 体 育 学 院 社 会 体 育 系 ; 2首 都 体 育 学 院 研 究 生 部 )
摘
要 : 社 会 体 育 专 业 发 展 的 历 史 回 顾 , 展 现 状 、 养 方 向 和 模 式 以 及 课 程 设 置 等 问 题 进 行 论 述 对 发 培
展 的 大好 局 面 。
2 1所 兄 弟 院 校 社 会 体 育 专 业 的 2 9位 同 行 在 首 都 体 育 学
院 参 加 了 “ 一 届 全 国 社 会 体 育 专 业 办 学 经 验 交 流 会 ” 第 。 会 上 讨 论 的 议 题 包 括 : 学 目 标 , 学 计 划 的 制 定 与 学 生 办 教 培 养 , 理 体 制 , 生 的 实 习 与 就 业 等 问 题 。 国 家 体 育 总 管 学 局 社 会 体 育 指 导 中 心 主 任 王 筱 麟 、 等 教 育 出 版 社 的 肖 彤 高 岭 老 师 、 京 大 学 的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所 钱 明 辉 博 士 、 京 市 北 北
体 育 局 体 育市 场 管 理 处 处 长 邓旭 、 都 体 育 学 院社 会 体 育 首
系 主 任 赵 立 教 授 , 做 了 专 题 发 言 。 本 文 对 此 次 会 议 的 有 还
关 情 况进 行 总 结 汇报 。
l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我 国社 会 体 育 发 展 的 回顾
形 式 和家 庭 形 式 外 , 区组 织形 式 和 经 营 型 、 经 营 型 、 社 准 体 育 俱 乐 部 形 式 也 随 着 社 会 生 活 环境 的 变 化建 立 起 来 。
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探索——对构建江汉大学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乏 。社会体育专业是沿袭本科教学 目录下 的专科设 置 , 目 从
前 的情况来看 , 已经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 了办学特色 的宣传 和
发展 , 就业情 况并 不理想 。从 目前 已开设 该专业 的兄弟 院校 就业情况分析 , 普遍存在 以下 问题 :
1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 目标定位 过于宽泛 , ) 就业 岗位
21 0 1年 1 1月
湖
北
体
育
科
技
No . 01 v2 1
第3 O卷
第 6期
Hu e S o s S in e b i p r ce c t
V 1 3 No 6 o. 0 .
地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特色人才培养 的探索
— —
对构建 江汉大 学社会体 育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人才是侧重 于从事教学科研 的理论 型人才 , 与市 场所要求 的
2 受客 观环境影 响 , ) 目前各高校 中普 遍存在着课程 设置 与社会发展 、 人才 培养 目标 相脱 节 的现象 , 生学 习的 积极 学 性不高 , 以形成人 才培养 特色 , 利 于市场 经济体 制 下社 难 不 会人才的竞争 , 也未 能满 足社会 发展 对体 育人才 多元 化 、 多 层 次的需求 。这 些都势 必成 为制约 我 院新 开社 会体 育专 业
收稿 日期 :0 1o _5 2 1-9o
高, 现代社会 正在 逐渐 向休 闲型社 会转 变 , 闲运动 逐渐 成 休 为人们生活 的一 个重要 组成 部分 。休 闲运 动 的 中心地位 将
会得以加强, 人们 的休闲运动观念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在这一领域里 的人才需求 日 益高涨 , 休 闲运 动技能指 导 具备 与管理经验 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 20 年以来 , 07 武汉市在确立建立与城 市经 济体制改 革相 适应 的“ 城市 圈” 社区管理体 系后 , 武汉“ 城市 圈” 的社区体育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兼评《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
T 0 Q a U un
( n r f t n l o y a d He l , S h o f h sc l u a i n S u h Ch n r l i e st Ce teo Na i a d n at o b h c o l P y i a o Ed c to , o t iaNo ma v ri Un y, Gu n z o 1 ( 6 Ch n ) a g h u5 ) , 0O ia
第l 7卷第 7期
2 0 年 7 月 01
体
育
学
刊
Vo1 .17 No.7
Ju n lo h s c lE u a in o r a f Py ia d c t o
Ju 1.20 l0
.
学 校 体 育 .
以职 业为导 向的高校社会体 育专业人才培养
关
键词:学校体 育;社会体育源自业 ;人才培养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 —16 0 00 0 20 0 67 1( 1)70 3 .4 2
中图分类号:G 00 8 .5
Ca e ro i n a e uli a i n o o l g o i l p r spr f s i na s r e r e t t d c tv to fc l es c a o t o e so l e s
F o t e p rp ci e o ae r s e i c c l v t n t e a t o x mie h i i g P o e so a d r t e r m h e s e t f c r e p c f u t ai , h u h r e a n d t e Gu dn r f s i n lCo e f h v i i o o
关于社会体育专业人文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并不是以文化素质教育代替专业教育 , 而是 为提 高社 体专业 学生 的专 业 能 力 和科 研 能力 提 供 更 好 的创造 性 思维 和 高 尚职 业 精 神. 会 体 育 专 业 在 社
培 养 目标 上应 当 达 到 两 方 面 的 要 求 : 是 培 养 学 一 生 具有 7个 领 域 的基 本 能力 , 即社 会 体 育 职 业 价 值、 态度 、 为和伦 理 ; 会 体 育基 础 知识 ; 育 专 行 社 体 业 操作技 能 ; 际交 流 ;群 体 健 康 和体 育 卫 生 指 人
体育与人文科学 的结合 , 从而导致学 生缺乏文史 哲知 识 、 缺乏较 高 的文化 素 养 、 业 精 神 淡漠 有 着 职
密切 关 系.
1 社 会体 育 专 业 人 才培 养 模 式 改 革 的 思 路 和 定
位
1 1 教育理 念 .
业生必须接 受人类 的高 尚精神 和仁 爱 同情 的原 则, 体现 在专 业教 育 上 , 其人 才 培 养 目标 就 具 有 三 个基 本维 度 : 专业技 能 的标 准化 , 学 精 神 与 人 文 科
中图分类号 : 4 -1 . G 00 39 文献标识码 : A
2 世 纪 是 高科 技 发 展 时代 , 界 范 围 内的经 1 世
建设 以人文 素质 教 育 为 核心 的人 才培 养 模 争 , 民族 素质 的竞争 . 们 要在 本 世 纪 中叶 实现 是 我
素质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 于 关
深化教 育改革 , 面推行 素质 教 育 的决 定 》 全 强调 指 出 ,高 等教 育 要重 视 培养 大 学 生 的创 新 能力 、 “ 实 践 能力 和创 业 精 神 , 遍 提 高 大 学 生 的人 文 素 质 普 和科 学 素质 . 近年来 , ” 以加 强素 质 教 育 、 高 人 才 提 培养 质量 为重要 内容 的教育 教学 改 革在 我 国高 校 普遍 开展 , 但体 育院 系 由 于其 学 科 的特 殊 性 , 育 教 理念 和课 程 的 改 革创 新 一 直 处 于滞 后 地 位 . 会 社 体育 专业也 一直 沿袭 传 统 的公 共 基 础 课一 专业 基 础课— —体 育技 能实 习 的课 程 体 系 , 一 体 系 仅 这 重 视 学生 的 体育 专 业 操 作 技 能 , 学 生 人 文 素 质 而 偏低、 协作 能力 和沟通 能 力欠 缺 、 能很 好 地 服务 不 于社 区体育 的问题 却未 能得 到解 决 . 究其 根 源 , 这 与 社体 专业 教 育 模 式 中人 文 素 质 教 育 缺失 、 视 轻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式是当前社会体育专业建设面临的迫切问题。
1 前 言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作 为 ~ 种 科学 认 识 手段 和 思 维 方 式 , 人 才 是 培 养 目标 、 养 内容 、 养 过 程 和 培 养 方 法 的 一 个 集 合 体 。通 培 培 常 所 指 的 人 才 培 养 即 人 才 培 养 者 采 取 某 种 人 才 培 养 措 施 以使 人 才 培 养 对 象 ( 生 ) 身 心 发 生 合 乎 目的 的 变 化 的 活 动 。也 学 的 就是说 , 才培养者在培养活动歼始之前就预先设 立了一 个 目 人 标 , 过 采 取 一 定 的措 施 作 月 于 培 养 对 象 , 使 培 养 对 象 的 身 通 j 以 心 发 生 变 化 , 到 了培 养 者 预 先 设 立 的 目标 的过 程 。 达
平 台 的社 会 体 育专 业 人 才培 养 模 式 。
关键词 : 社会体育专业 ; 人才 ;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8 0 G 0—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10 (0 9)2—0 3 0 10 9 9 20 0 0 1— 2
Th pl r to n a tc fTr i i g M o sf r So i lSp t o e son l i n e b a k tDe nd e Ex o a i n a d Pr c i e o a n n de o ca ors Pr f s i a s Ore t d y M r e ma
l H s a l ,p o) so o sr c in s o l e p o t d b icp ie。u d r r d a e e u a in b r d a e e u a in a d ta h n y r s a c e l ,n me y r 1s i n c n t to h u d b r moe y d s iln u n e g a u t d c to y g a u t d c t n e c i gb e e r h,a d frS — o n o O ea p rsp oe so as e s o l o sllts c r i i g mo e h ta e o in e y ma k t e n i ls o t r fs i n l ,w h u d e n tL u h t n n d s t a r re t d b r e ma d,b i r u d o c p t n ls i s,a d t e mo e h u d ‘ e a d u l a o n c u a i a k l t o l n h d ss o l
浅谈我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
对湖州师范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探讨
中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类 号 :8 7 G 0 前 言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 2 6 20 )2— 0 3— 1 5 0 5 (09 1 0 1 2 0
的休闲和娱乐化为趋势的大众体育人才 。社会体育专业应 用
型人才是指能将体育专业理论 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应用 于所 从事的群众体育活动这一社会实践中去 的专门的人才类型。 2 湖州师范学 院社会体 育教 育发展现状
于生 源 充足 ,37年又 有 所 回 升 。 20 {
体育专业 的培养 目标 、 课程设置 、 人才规格 、 教材建设 以及招生
就业等方面进 行 了广 泛的研 讨… 。连年 的扩招 , 许多学 校陆
至 20 0 8年共 有四届社 会体育 专业毕 业生 , 表 1来看 , 从
2 0 、05界毕业生还打 了一个擦 边球 , 04 20 有一半的社会体育 毕 业生与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一样进入教育系统成为体育教 师, 这也是大多数学生及家长选择读 此专业的最终想法 。现如今 , 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要想进入教育系统是越来越难 了, 许多地区
s ca p r r fs in l i u o n r n n so t h t u r n p l d tln e ro fs ca p r p cat o i s ot p oe s a s n o rc u t a d f d u a re t p i e td p s n o o i s o t s il l s o y i t c a e a e l s e y i s n v r i e en t re ti h n .Ac od n e e r l n d t ee ly n i ain,te a to n mo t i e s y w r o f c n C ia u t e p c r ig t t n ome ta mp o me ts u t oh n h t o h u h r
试论独立学院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与突围策略
试论 独立学院 社会体 育专业人才培养 的 困境 与突 围策略
On t h e P l i g h t a n d t h e S o l u t i o n o f t h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t h e S o c i a l S p o r t Ma j o r
中图分类号 : G 8 0 7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0 2 5 6 ( 2 0 1 3 ) 0 2— 0 0 4 2一 O 1
d o i : 1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0 0 5 . 2 0 1 3 . 0 2. 0 1 9
i n t h e e m p l o y m e n t o f s o c i l a s p o r t m j a o r s t u d e n t s . K e y wo r d s : s o c i l a s p o r t m j a o r , p l i g h t , s o l u t i o n
露 了出 来 。 2 社 会 体 育 专 业人 才培 养 的 问题
是专业院校 的高校来说 , 社会 体育专业 的开设其实并不适合 ,
虽 然 有 相关 的专 业老 师进 行教 授 , 也 有 相 应 的课 程 , 不 过 不 是
专业院校的高校其在校生和招生规模小 和体 育仪器和设备 的 不能及时更新与使用率低都是造成学校 和国家的教育 资源 过
校和独立院校也会结合 自身的办学条件 和师资 , 建立有 自身校 园特色的人才培养 目标规划和体系 , 课程的设置上都是分为选
高校培养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模式探讨
普通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 中增 加社会体育 的课 程 , 培养 即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具有社 会体育知识 的双 向人 才。
马克思 曾说 过 : 现代社会对 体育的需要是 由生产力发展 的客 这既可以扩大普通高校体育专业 的学生就业 范围 , 又为社会体育
观要求 决定的。 现 阶段 发达 国家有组织参加体 育运动的人 口比例 增加很 多素质较 高 、 专 业性较强 的社会体 育指导 员 , 尤其对 于 经 较高, 最高 的可达 4 0 % , 而我 国的社会体 育是在 改革 开放 后才逐 济欠发达 地 区来说 人数较 多的体育专 业学生将 会成 为社会 指导
养具有 社会体育 基本理论 、 知 识与技能 , 能在 大众体 育领域 中从
( 1 ) 社 会体育 人才培养方 式 的改变 。 社 会体育 人才 可 以采 用
事群 众性体育活 动的组织 与管理 、 技术 指导 、 经营开 发等方 面工 两种 培养 方式 ,一类是各高校 的社会体 育专业在现有 的基础上 ,
体育观察
Ph y s i c a l Ob s e r v a t i o n
高校培养 ( 牡丹江师范 学院体 育科学学院 黑龙 江 牡丹江 1 5 7 0 1 2 )
摘要 :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需 求和 大众健 身运动 的需要 , 人们 对社会体 育的关注度不断增加。本文从 当前社会体 育的现 状 出发 , 分析探 讨 当前 高校 社会 体育专业培养模式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并针对 问题提 出意见 和建议 。 以促使 高校成为社会体育 专业人 才的基 地 , 为社会
高职高专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1”培养模式为例
学 院列 问题 , 严重 阻碍 着 专 业 的发 展 和 人 才质 量
的提 高 ¨ J 。不光 是本 科 社会 体 育 专 业 , 高 职 高专 在 开设此 专业 过 程 中更 是 如 此 。 因此 , 有 必 要从 专 科 总体 培养 目标来 定 位 社 体专 业 的培 养模 式 , 从而 促 进该 专业 教育教 学 改革 。 国家 教育 事业 发展第 十二
的发 展 , 已成 为我 校 重 点建 设 专 业 。综 合 连 云港 师
专体育学院师资情况特点 、 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情况 、 生 源情 况 以及 往 年就 业 情 况 , 连 云 港师 专 社 会 体育
收稿 日期 : 2 0 1 3—1 0— 1 3
作者 简介 : 房 强( 1 9 8 1 一) , 江 苏赣榆 人 , 硕士 , 讲 师; 研 究方向 : 体育专业课程 , 体 质健康 , 运动营养。
育 阶段 的体育 健身教 学指 导 、 咨 询策划 、 组织 与管 理 等 岗位 。为 实现 以上 的培养 目标 , 构建 了 1+1的模 式, 这个 模式 的构建 是 以技能培 养为基 础 , 以 岗位 群
核心能 力类培 养 为准 绳 , 以获得 职 业 资 格证 书为 抓
摇, 教 学规 格不 一 , 就 业渠 道 不 畅 、 学 生 思 想 波动 等
“ 1+1 ” 模 式 改革 的重 点 是 改 革 技 能 教 学 为人 才培养 目标服 务 。连 云港师 专社 体专 业 的人 才培养
目标 为培 养技 能应 用 型人才 , 因此 , 改革 的要点 就 是
院) 开始 招 收 三年 制 社 会 体 育 专业 学 生 , 经 过 6年
经济 结构 的升级 、 科学 技术 的发展而 不断 更新 、 不 断 充实 和不 断发展 。综 上 所 述 , 基 于对 高 等 职业 教 育 的认识 , 我们 将人 才 培养 模 式 表述 为 人 才 培养 的指
关于新时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时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几点思考作者:温宇王兴向其英来源:《科技资讯》2018年第14期摘要:文章通过对部分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剖析,力图破除新时代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瓶颈,提出了训练队建设纳入课程体系,依据市场需求加大健身、保健、休闲课程,培养目标融入核心素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合理设置课程顺序,精选教学内容体系等建议,试图为高校新一轮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培养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b)-0220-02问题提出:事物处于运动变化当中,看待问题要用发展、辨证眼光。
现阶段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如:数量矛盾,全国二百多所高校办有此专业,市场需求供大于求;质量矛盾,高质量社会体育人才缺乏。
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需要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方案是否适合时代发展需求,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式势在必行之举。
1 新时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几点思考1.1 训练队建设纳入课程体系体育系(院)发展,重点在教学、科研、训练,运动队代表学校训练水平,运动队在全国各级比赛中取得成绩,扩大学校影响力,带动体育系(院)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技能水平,如清华大学的田径队、跳水队能够在全国大运会及世界运动会上取的名次,扩大清华大学体育学科方面在国内外影响力,众所周知,清华大学在学科已经享誉世界,因此,运动队建设工作对于发展体育学科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许多地方高校而言,招生质量与专业体育院校及重点大学较大差别,最直观是体育高考加试时,专业技能突出,身体素质较好,被专业体育院校及重点大学录入,地方高校。
尤其,西区地区高校在省级过国家级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难度非常大,故这部分高校体育运动队,在训练经费、训练时间都难以保证,笔者认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定中,将运动训练队纳入到课程体系,把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中,身体素质相关较好或有一定基础学生选拔到各运动队中,选拔出的学生从大一开始专业训练,训练队每学期按两学分选修课学分,训练队建设纳入课程体系中,拓宽学生训练时间,有一定课程费补贴,也可以提高教师训练积极性。
地方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地方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珠江三角洲地方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引领下,针对珠江三角洲体育产业人才需求市场,构建了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院校珠江三角洲一、珠三角地方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社会体育的发展需要大量各种规格、适应市场导向、受过高等教育的专门人才。
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的人才规格必须受制于珠三角经济社会的发展,符合“十二五”时期广东体育事业发展的发展目标,主动适应在体育强省的指引下,到2015年,珠三角地区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体育的基础上,向现代化社会体育迈进,打造小康社会体育的示范区以及探索现代化社会体育的试验区。
这一时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在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社会体育专业始建于2003年,面向全省招收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以来,同样遇到像全国大部分已经设置社会体育专业院校相似的问题,如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低、改行易业成为普遍现象,在校生学习目的迷茫,致使学习动力严重不足,这些现象已严重阻碍了社会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
说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原有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目标与珠三角社会体育产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规格不相适应,专业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难于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要求,也意味着人才培养模式的产销脱节。
在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的困惑之中,我们迎来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其中《规划纲要》第九部分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中的第一条是优先发展教育——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中明确提出:“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符合人类文明成果传承规律的教育方式”。
这无疑对珠三角社会体育专业改革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由此给社会体育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运动员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的探讨
运动员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的探讨在当今社会,体育运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全民健康的追求。
而对于体育运动的发展,运动员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那么,我们该如何探讨这个问题呢?下面,本文将从运动员人才培养的目标与途径、选拔机制的现状与问题、优化选拔机制的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运动员人才培养的目标与途径运动员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水平、优秀的运动员,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而运动员人才培养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学校培养和国家队培养。
学校培养是培养运动员的主要途径,它通过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把体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课堂教育和生活教育之中,而不是把体育教育单纯理解为课堂体育、课间操和校运会。
同时,还要强化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领导,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质,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体育人才。
国家队培养是在学校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以提高运动员的技术、体力、心理素质等方面。
国家队培养的目的在于打造具有世界水平的优秀运动员,为我国争夺奥运会和世界冠军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选拔机制的现状与问题运动员的选拔机制一直是中国体育运动发展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这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流量型选手过多。
现实情况是,为了争取选手成绩,各地各部门都想把自己的小队伍推荐到省级运动队,形成了选手选拔“呼之欲出”的尴尬局面。
这种“人多力量大”的想法虽可以短期内获取成绩,但长远来看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人才的流失,也会抬高培养运动员的成本。
2.选拔方式单一。
大多数选手的考核标准都只有成绩一个指标,忽视了运动员的技术、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多个方面。
这种单一的选拔方式会导致不少有潜力的运动员被错过。
3.选拔过于关注短期成绩。
中国体育界目前存在一种“见效快”的心态,体现在对运动员的考核标准过于看中重要比赛的短期成绩,而忽略了运动员长远的成长和发展。
三、优化选拔机制的建议优化选拔机制需要遵循科学、公正、合理的原则,确保选拔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研究——由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培训引发的思考
a n a l y s i s a n d o t h e r me t h o d s. Co me t o 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a t c o mp a r e d w i t h t h e s p o r t s i n d u s t r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v o c a t i o n a l t r a i n i n g. s o c i a l s p o r t s i n s t r u c t a n d ma na g e me n t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o n t i me o f t a l e n t s c u l t i va t i o n, c u l t i v a t e l e v e l , g o a l s , a nd b a r r i e r s t o e n t r y a r e hi g he r. On t h i s b a s i s , t h i s p a p e r e x p o u n d s t h e e s s e n t i a l f a c t o r o f p e r s o n n e l t r a i n i n g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s o c i a l s p o r t s i n s t r u c t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a n d t he c 0 r r e s p 0 nd i n g t r a i n i n g me t h o d s.
浅析综合性大学培养社会体育人才的优势——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
2 综 合 性 大 学 开 办 体 育 院 系 的 理 念 分 析 ( 四 川 以
有人文 、 学术环 境、 多学科优 势, 并且符 合 国家体育科技 发展 战略。 突出综合性 大 学培养社 会 体育 人 才具有 体
育 类 专 业 性 院校 和 师 范 类 院 校 无 法 比拟 的 优 势 。 加 强
科 既避 免了新建学科受到师资 力量不够 、 软硬 件设施 不
体育专业 的学 生。借用 、 移植 其他 学科 的思 维方 式 , 能 从不 同的学科 视觉 观察 、 析 、 分 解释 体 育现 象。文理 交
融 , 学 科思 维 , 跨 突破狭 隘 的 专业 领域 , 获得 创 意和 灵 感。 3 13良好的专业实 习机会 ..
足而导 致的Βιβλιοθήκη 学水平低下 的困扰 , 又避免 了人力 、 物力 、
财 力的不必要投入和重复建设 , 提高 了资源利 用率和 办
学效益 。
( 收稿 日期 :0 2 - 5 _2 2 1一 o _ o )
・
1 5・ 2
综合性大学具 有 良好 的文 化环 境 、 科技 环境 、 教育
环境 、 信息环境。学生来 源地域广 阔 , 素质较 高 , 汇集 了 全 国各地 的学生精英 , 形成 了不 同特色 的校 园文化 。学
生之 间互相交 流与学 习 , 借鉴 与渗透 , 互影 响 , 长补 相 取 短 , 学生 良好 学风的形成 、 对 学习方法 的改进 、 创造 性思
但对 于体育专业课 程与 非体 育专业 课程 的结 合 渗透 学
习重视的不够 。综合 性大 学就 为这 种不 同学科 间 的渗 透、 相互学 习提 供 了一个 平 台。 比如 , 品专 业 知识 和 食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
运动 、 运动医疗 、 养生保健等逐步建构现代社会新的生活方式 , 社会需求持续增 长 , J给社会 体育 专业带 来 了良好的办学 前
景和发展空间。而另一方 面 : 大学生就业 困难 、 国社 会体育 我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
Di mm a a d Co n e m e s r fPr fsin lPe s n e an n n S ca l e n u tr a u e o o e so a r o n lTr i i g i o il
S ot jr p rsMao
p t r a d t a sfa i l a o i e t et e r u sf w r h t ti sbe w y t c mb n l h oy.s i d p a t e a d etb ih as i ni c c riu u o i e o l kl a r i sa l c e t u rc l m. ln c c n s i f
分 。课程的门数多 了, 一些课 程的学时缩水 了, 其中技能与 实
如今现代化 的体 育休 闲设施 大量增 加 , 育休 闲旅游 日 体 渐成为一种时尚 , 体育健身娱乐市 场 日成熟 , 会体育活 动 社
正 以各种方式丰富和组 织着人们 的 日常生活 , 闲娱 乐 、 限 休 极
践课时的缺少最为 明显。
K yWO d : oi ot;  ̄ o ;ri n ; k l pat e e rs s a s r n jr t n g si ; rcc cl p s ai l i
中图分 类号 : 87 G 0
1 前 言
文献标识码 : A
文献编号 :05- 2 6 2 1 )一 0 8 0 0 3 10 0 5 【0 1 00 - O 7—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的探讨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的探讨作者:肖雅雯来源:《青年与社会》2018年第28期摘要:近年来我国对体育事业的发展予以了高度重视,在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缺口的现象。
因此,本文针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实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从而实现高质量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最大程度的提高体育事业人才的培养效率,满足市场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社会体育指导;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社会需求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在“十三五”时期,其是促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特别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大力支持发展体育事业,而且着重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构建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那么,高校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切实解决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间的矛盾,确保所培养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是复合型人才,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绩效评价(一)定位的过程。
高校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期间,应当确定动态性与科学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时,需要将其引入绩效。
对于培养目标定位的过程而言,保证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顺利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总而言之,培养目标定位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在进行定位时,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师生对课程教学目标的认知程度。
另外,针对于培养目标定位,应当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发展和学校的办学传统等相吻合,然后确定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定位的实施。
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定位的实施是比较核心的环节,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定位的实施阶段,需要将培养目标向课程目标转变,对于所存在的课程目标和培养目标相互脱节的问题,应该不断的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8
作者简介:
郑朝沙(1980.12-),男,汉族,海南文昌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思考
郑朝沙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摘要:社会体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规模与水平代表了体育的发展趋势。
社会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对于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高校内的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历程时间并不长,因此也缺乏可以参照的相关经验,这就使得高校在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经验针对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为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生活及体育文化有着更深的追求。
当今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让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新时期,高校如何调整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给体育教学改革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高校培养社会体育人才模式要想创新,必须要形成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
在这过程中高校还应该依据社会变化适当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
一、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一直以来备受人们的热议,不仅学生茫然,部分任课教师也把握不准。
因此高校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在不断摸索之中。
普通本科教育体系中已经对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做了具体的阐释:培养掌握社会体育知识技能,能够在社会中组织管理群体性的体育运动以及教学科研方向的高级人才。
基于此,高等院校在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上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培养的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者难以凸显优势。
高校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着眼于社会的实际需求,从学校自身因素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
目标的定位一定注意多维性,不能只从一个角度考虑。
当前,不少高等院校将社会体育人才目标定位于经营与管理型,但这种教学理念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冲突。
相关就业资料指出:社会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还是技能型人才为主。
然而有些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忽略了教学的综合性,我国高等院校的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一定要拓宽自身的领域,从竞技人才类型一定要向娱乐人才进行转变,经过部分学者研究论证:社会体育教学应该以体育休闲娱乐为目标,着眼于体育娱乐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二)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人才培养的体系可以从高等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中展现出来,课程设置是教学目标实践转化后的结果,其中课程内容的设置也反映了高校培养人才的具体类型。
高校的社会体育教学专业必须从课程自身出发解决社会的实际需求,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具有动态性,与社会息息相关。
课程体系是否完善考量高校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经过对部分高等院校社会
体育专业课程研究发现:社会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并不突出,甚至缺乏专业技能的课程的开展,学时不够,教学内容陈旧都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导致高校培养的体育专业技能人才较少,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
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本身就具有交叉性,这样在课程的设置上很容易造成课程内容的重复。
二、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首先高校对于社会体育专业培养人才目标一定要定位清楚,按照社会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培养。
让学生尽可能满足市场与社会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需要。
在课程的设置上一定要围绕专业方向制定必要的课程设计,全面体现高等院校对于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注意突出社会体育专业教学的特色课程,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上一定要依据明确的教育计划及教育目标,内容的制定既要满足社会的需要也要满足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规律,让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进行更一步贴合。
(二)课程的开展注意实践性
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一定要注意专业课的可实践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强调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结合,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丰富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的形式应该具备娱乐性与锻炼性,还应该具有可操作性,确保实践活动的开展有较为多的群众基础。
另外要求教师在讲课时避免单一的说理性教育,适当的注意教学内容的娱乐化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摸索出一条社会体育教学特色之路,此外还要注意教学的学时,尽量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技能与知识,学生所学的教育理论必须通过开展丰富的社会的实践活动才能巩固。
三、总结
本文以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思考为题,从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策略研究两方面综合研究,强调了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在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将时间投入到社会体育教育研究中,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依据社会的发展趋势满足市场对于社会体育人才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
为全面推进社会人才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意见。
参考文献:
[1]毛瑞秋.芮城县社会体育指导服务供需状况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6 (11).
[2]杨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与问题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 (12).
[3]戴国清.地方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与实践——以大庆师范学院为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 (06).
[4]张兴奇.民族地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的实证分析[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