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类型探析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多数人口涌向大城市,导致了一些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和经济发展缓慢。
然而,在中国的广袤农村地区,存在着许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村镇。
这些地区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
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系统、全面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村镇的特色和精髓,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生活品质,推动村镇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面,我们将从规划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首先,的目标是保护历史文化村镇的独特性和完整性。
这包括对历史遗迹、传统民居、文物古迹等进行合理保护,防止因城市化进程而导致的破坏和改变。
同时,规划还要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
其次,的内容包括保护区域界定、特色资源保护、历史建筑修缮、文化活动组织等方面。
保护区域界定是研究的基础,通过科学的方法界定出历史文化村镇的边界和范围,确定需要保护的重点区域。
特色资源保护是保护规划的重点,通过对历史文化村镇特色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和开发这些资源,提升村镇的文化价值。
历史建筑修缮是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使其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并延续其历史价值。
文化活动组织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吸引游客,推动村镇经济发展。
最后,的方法包括实地考察、专家咨询、社会参与等。
实地考察是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历史文化村镇的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历史和现状,为规划提供必要的信息。
专家咨询是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请专家对历史文化村镇进行评估和指导,提供科学的建议和意见。
社会参与是保护规划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村民和相关利益方的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成为保护规划的主人和受益者。
浅析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
浅析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传统村落是中国古老文明留下的珍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传统和建筑风貌,是中国乡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城市化的进程,传统村落文化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侵蚀,如何保护传统村落文化、挖掘其潜在价值,促进乡村振兴,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展开探讨,并就相关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传统村落文化的价值传统村落文化是中国5000年文明史留下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传统村落文化通过乡土风情、民俗传统、乡村建筑等方面展现了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内容。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缩影,而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保护传统村落文化可以促进乡村振兴,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可以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促进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挖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护村落的原始面貌,保护传统建筑和文物,挖掘和传承村落文化,开发乡村旅游等。
保护村落的原始面貌是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基础,保护原始的地域特色和自然环境可以使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传统村落文化的魅力。
保护传统建筑和文物是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关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传统建筑和文物进行保护修缮,使其保存完好。
挖掘和传承村落文化是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内在要求,应当开展社会科学研究,对传统村落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力求找出其独特价值,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开发乡村旅游是促进传统村落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引导游客深入了解传统村落文化,增加传统村落的知名度,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研究课题,涉及到文化、经济、社会、城乡规划等多个方面。
地域性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初探
地域性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初探摘要:中国泱泱大国,五千余年历史中,五十六个民族都承载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文化。
但这对于国内的领域的研究还远远未成体系。
本文笔者简要论述了关于村镇历史文化景观的相关理论概念和研究基础,以及笔者所认为的该研究课题所具有的的重要意义。
本文从景观和文化景观的内涵出发,基于村镇文化,从村镇文化景观的概念,文化景观组成与研究类型,以及村镇文化景观基于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我国各类型村镇文化景观保护和再现方法的总结。
关键词:文化、景观、再现、地域、1.村镇文化景观保护研究的背景意义孝通先生说,文化是“from the soil”,即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东西。
从本质上来说,以地域为基础的遗产描绘的就是人类在大地上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而我们栖居的土地也正是我们民族的景观艺术发生和归属的地方”。
大部分的文化遗产被散布在广大的乡村,并没有得到其应有的像文物一样的保护,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剧烈的人为破坏(为主)和渐进的自然损毁。
笔者认为,基于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对于村镇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再现,应该像城市文化景观一样的保护,并且迫在眉睫。
基于当前的状况,研究的意义在于:最大程度的避免这种建设性破坏,在基于文化景观以及民俗保护的前提下,创造宜居的村镇环境。
以风景园林的角度,做好对于传统村镇文化景观以及地域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在此同时使部分传统村镇旅游开发的合理开展。
2.村镇文化景观保护的研究方法2.1 .文献研读法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研读,整理,并对国内外传统村镇景观资源的保护的文献进行研究,并对通过实地调研所研究的具体区域进行详细记录。
2.2实地调查法对所研究的具体地区的传统村镇进行大量的现场勘察,,进行长时间的实地调研,通过观察,走访,询问,拍照,测绘等具体方法,详自地记录,已达到能够深刻地认识研究对象的各方面信息,并获得第一手详细资料,加以分析利用。
2.3实例分析法通过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之后,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实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地域为依据,结合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系统全面地认识在具体地域下,该地区文化与景观的保护与发展。
井陉县历史文化村镇和优秀乡土建筑保护探析
井陉县历史文化村镇和优秀乡土建筑保护探析摘要:通过对井陉县318个村庄及1590个院落进行实地调查,并对调查数据分析,将井陉县历史文化村镇进行分类、分级,并提出了历史文化村镇分级保护措施;通过对井陉县优秀乡土演化规律的研究,提出了井陉县优秀乡土建筑的保护建议。
关键词:历史文化村镇,优秀乡土建筑,保护1引言井陉县历史悠久,地理景观独特,文物古迹遍布全境。
曾发生过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出现了许多知名人物,从而造就了井陉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村镇和优秀乡土建筑众多。
2007年,井陉县对辖区内318个村庄进行了普查。
历时半年,课题组动用教师、学生50余人,总计行程3000多公里,徒步调查建筑3000多个,走访村民2000余人次,拍摄照片1.5万张,对河北省井陉县历史文化村镇和优秀乡土建筑的现状、特点全面掌握。
通过历史文化村镇普查,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村镇和优秀乡土建筑进行全面掌握,对于保护、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而丰富我国乡土建筑宝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2井陉县历史文化村镇分级与保护2.1历史文化村镇分级2.1.1历史文化村镇分类通过对所有村庄进行分析(见表1),井陉县历史文化村庄可从选址、村镇职能、及屋顶形式三方面分类。
按村镇选址划分主要有两种。
其一,山地型。
布局依山就势,建筑形态各异,高差较大,街巷蜿蜒曲折,外轮廓线分明。
其二,丘陵型。
布局与环境融合,建筑造型轻巧,起伏高差较小。
按城镇职能划分主要有两种:其一,农业经济型。
城镇依托周边的农田耕地进行组织生产生活活动,井陉县农业发展以林果业为主,主要种植核桃、花椒等,如大梁江、小龙窝村。
其二,特殊产业型。
有些历史村镇是依托当地丰富的矿产和自然资源,在手工业和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形成特殊产业型村镇,主要以钙镁矿开采加工为主,如南峪镇地都村。
按建筑屋顶形式划分主要有两种:其一,坡屋顶。
村镇内庙、阁、民居等采用坡屋顶形式,屋顶坡度由木制举架结构形成,多为灰色筒瓦盖顶。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利用策略
强制保护。
这在市场机制作用力日益强大的今天是远远不够的。
(三)必须抓紧抢救城市化过程中的大批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名镇(名村)的风貌。
名镇(名村)的风貌作为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是具有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一旦遭到破坏就无法恢复。
自1980年以来,随着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加速进行,城乡建设浪潮迅速席卷全国。
我国现在每年的住宅和建设量在20亿平方米左右,仅上海市的年建设量相当于欧盟所有国家的年建设量。
这种史无前例的大面积的改造和建设的过程中,决定了我们众多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优秀的文化、历史建筑正处在非常危急的阶段,如果不以国家的强制力、不能动员千百万人民群众认识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重要性、不可替代性,那我们将会永远地失去这批宝贵的、不断增值的、实实在在的、可供人们世代享用的无价之宝。
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进行"旧城改造"和"空心村治理"过程中,一方面,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古建筑、传统街区、古镇(古村)历史风貌的宝贵价值,致使不少建筑遗产被拆毁;另一方面由于没有从保持历史村镇特色风貌出发去规划建设,导致不少地方从规划方案到建设模式,都盲目模仿大中城市的风格,也不顾历史村镇的空间格局、尺度和当地文化传统,简单生硬地建广场、筑高楼、修宽马路、拓绿地,严重破坏了千百年以来形成的传统格局和历史脉络。
一些江南水乡古镇还有填河修路,填湖建房的现象,失去了水乡古镇的宝贵特色。
一些中西部依山傍水的历史古镇(古村)大量的开山取石、改造山河,使风貌荡然无存。
我们在此时进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保护活动,就是要吸取国内外城市化高潮的正反两方面教训,吸取国内外在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防止"建设性"破坏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继续蔓延。
(四)"旅游开发性破坏"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建筑遗产逐渐丧失其历史原真性。
旅游的浪潮是我国另一个不可扼制的大趋势,每年超过10亿人次的旅游人数,并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案例研究——以新疆鄯善县吐峪沟村为例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案例研究——以新疆鄯善县吐峪沟村为例摘要:本文以新疆吐鲁番鄯善县吐峪沟村为例,对其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进行分析,并从建筑、景观、旅游资源等方面对吐峪沟村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建筑鄯善县是位于天山南麓中段,吐鲁番盆地东北边缘。
它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风情而著称于世。
其中历史文化名村吐峪沟村更是具有极其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与地位。
在“十一五”期间,吐峪沟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本文选择吐峪沟村为例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可以为类似地区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概况吐峪沟村位于新疆鄯善县库木塔格沙漠腹地,是新疆地区最具特色的村落之一。
在《吐鲁番地区历史文化名城(村镇)保护规划》中,将吐峪沟村定义为“保存完整的古村落”。
它是吐鲁番市第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也是吐鲁番地区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
吐峪沟村最早为古代高昌国故都,西汉时期就已存在。
元、明、清时期,其发展成为鄯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逐渐演变为以屯兵驻守为特色的军事聚落。
现村内仍有大量烽火台、建筑遗址、清代遗存及古墓等古迹遗存。
吐峪沟村具有独特的人文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
全村以维吾尔族为主,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丰富的历史遗存、完整的传统建筑群落等。
是中国唯一一个保存有完整古村落格局和多民族建筑体系的村落,也是中国古代屯兵戍边防御体系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村庄之一。
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必要性吐峪沟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典型的古村落,其建筑类型丰富多样,包括了传统民居、寺庙、道观、清真寺等。
吐峪沟古村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吐鲁番地区最早出现的村落之一,在当地被称为“麻扎村”。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历史文化名村进行保护规划和整治。
随着吐鲁番地区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及鄯善县旅游业的兴起等因素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加之吐峪沟村具有重要文化旅游地位,因此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许多村镇的历史文化遗产面临日益严重的威胁。
传统的历史建筑和风貌正受到新建筑、城市扩张、环境污染等因素的侵蚀,许多村镇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文化特色。
为了保护和传承村镇的历史文化,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村镇保护规划,并结合技术手段来实施保护。
本文将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进行研究,探索保护规划在村镇保护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二、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以实现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的目标。
保护规划技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与修复原则:根据历史文化村镇的特点和文物遗产的实际状况,制定出保护与修复的原则和标准。
这些原则和标准可以包括保护村镇整体风貌、保护历史建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
2. 规划和设计:根据历史文化村镇的特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和设计。
规划和设计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合理布局村镇的各个功能区,以提升村镇的整体品质。
3. 环境保护:保护历史文化村镇的环境是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村镇环境的保护,提高环境质量,防止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以确保历史文化村镇的可持续发展。
4. 科技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三维扫描、遥感技术等,对历史文化村镇进行调查和评估,获取精确的数据。
同时,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数字仿真等技术手段,还原历史文化村镇的原貌,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历史文化。
三、保护规划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在实际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应用保护规划技术:1. 调研与评估:首先需要对历史文化村镇进行全面的调研与评估,包括历史建筑、文物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取相关数据,为制定保护规划提供依据。
2. 制定保护规划:根据调研与评估结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
历史村镇方面的空间保护的探索和实践
异的,各自有其内在的文化特征。
提出“集体能力”的概念,一定要认识到村庄本身的集体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朗德的上寨,是一个苗寨,村里的旅游收入怎么分配?它们自己有一套分配的方式,这些机制都是村寨自己协商形成的,所以它的经济能力也非常重要。
还有喀什的一些村庄,农危房改造,大多数是村民互助来建房,为什么?因为钱不够请施工队,于是大家就互相帮工。
其实村庄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一套机制,但是这个能力持续被破坏。
一是经济方式导致的破坏,整个现代化的生产是一个整体,而不是家庭式的,那么很多的人会走出家庭、走出村庄。
此外,不仅是经济的原因,思想观念上的变化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很多年轻人希望到外面去看看世界,这个不是经济发展就能把年轻人留下的。
这实际也导致了整个乡村结构的变化,使原来的集体面貌发生变化。
还有一个要关注的是行政变化,自治的同时加强管理。
我们取消了农业税、取消了社区集资,用转移支付的办法开展卫生、水利等公共事务。
现在村干部也是直接由政府发放津贴,也要考虑绩效的问题。
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当中,也会有一些冲击。
比如说一个完整的有田有地构成了一个生产系统,不用花费、不用农药亩产就可以达到1100斤,但是为了建设“美丽乡村”,把地和田给重新处理了,打破了他们原有的保持有机的生产链。
再比如说这个村把养猪给取消了,每家每户不能养猪,因为不够卫生,但猪是整个家庭式生产方式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没有猪粪就无法保持有机,所以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对生产环节也造成了冲击。
还有现在正在做的减量化,有些是有很多的建设指标,但是很多村里面减掉的是厂房。
比如一个村庄,沿着公路开厂房,每年的租金是五百万,有了这五百万,整个村子过得还比较好,但如果减掉这五百万,只给一次性的补偿,这样整个村庄的经济能力就下降了。
这实际上是在破坏村庄的集体财产,所以今后要慎重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考虑到有这种破坏,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还要不要修复?如何修复?关键是什么?降低行政成本,这是我们几千年来都在追求的,因为大国有大国的特点,层级比较多。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浅析_以衢江区历史文化村为例_刘兆文
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浅析_以衢江区历史文化村为例_刘兆文目前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多是针对某一个历史文化村落而编制,从宏观层面出发,对某一区域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编制的总体规划较少。
以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为例,提出了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0 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村落整体风貌在逐渐消失,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环境。
2012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若干意见》,对加强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然而,目前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多是针对某一个历史文化村落而编制的,从宏观层面出发,对某一区域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编制的总体规划较少。
本文以区域层面编制的衢江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为实践,提出并分析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同类规划提供参考。
1 衢江区历史文化村落分布概况衢江区隶属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金(华)衢(州)盆地西端,闽浙赣皖四省交界处,南接福建南平,西连江西上饶、景德镇,北邻安徽黄山,东与省内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
“居浙右之上游,控鄱阳之肘腋,制闽越之喉咙,通宣歙之声势。
”川陆所会,四省通衢,区位优势明显。
区内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存。
境内有依托衢江而发展的古河埠文化,以癞痢娘娘为代表的善文化,有以破石村为代表的孝文化、以赵抃墓为代表的廉政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特色文化,如喝山节、十Analysis o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illages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Taking Qujiang District Historic and Cultural Villages for Instance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浅析——以衢江区历史文化村为例*文/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刘兆文设计师观点Architet's Viewpoint番音乐、茶灯戏、全旺板龙、杨炯出巡等。
乡镇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规划
乡镇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规划随着现代化的进展,越来越多的乡镇历史文化名村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制定有效的规划方案。
本文将就乡镇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利用规划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乡镇历史文化名村是我国农村地区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价值的村落。
这些村庄地域特色鲜明,建筑风格独特,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历史文化名村面临着被破坏和遗忘的风险。
二、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1. 传承历史文化:乡镇历史文化名村是我们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保护与利用这些村庄,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人们的历史文化意识。
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乡镇历史文化名村具有独特的价值与魅力,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可以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
3. 增加乡村居民收入: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利用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帮助乡村居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三、保护与利用规划的内容1. 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制度,加强对历史文化建筑、文物和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其中。
2. 村庄整体规划:制定乡镇历史文化名村的整体规划,将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保留村庄原有的风貌和特色,同时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提升村庄的生活品质。
3. 提供公共设施: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便利的公共设施,如道路、水电、通讯等,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4. 乡村旅游开发:开发符合社区特色和历史文化的旅游项目,提供各类住宿、餐饮、购物等服务设施,增加乡村居民和游客的收益。
5. 宣传推广: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宣传乡镇历史文化名村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成果,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提高村庄的名气和知名度。
四、保护与利用规划的实施步骤1. 研究调查:对乡镇历史文化名村的历史文化特点进行全面调研,了解村庄的现状和问题,为规划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具体的保护与利用规划方案,明确目标、措施和时间表。
“村镇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问题分析
“村镇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问题分析摘要:现今村镇成为文物保护的热门地区,很多文物保护工作人员针对“村镇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情况进行重点研究。
“村镇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成为“村镇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村镇型”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效保护。
同时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村镇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人员“村镇型”文物保护单位是针对村镇文物建筑群具有一定空间承载能力的文物保护单位。
“村镇型”文物保护单位中文物本体数量较多,占地面积较大,文物环境较复杂,为文物保护措施的具体实施产生了一定影响。
“村镇型”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传统文物保护上要考虑到其他保护因素,将相关影响因素融入到文物保护规划编制中,让“村镇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对“村镇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1“村镇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存在的问题1.1“村镇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形式化“村镇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是国家对文物保护的重视,为保护村镇文物做出的重要措施,但是很多村镇文物保护单位都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规划编制政策,或者有很多都趋于形式[1]。
“村镇型”文物保护单位中政府管理措施形式化,对文物保护工作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力。
形式化的政策,让很多文物保护人员在工作中都会受到许多限制,对工作人员工作环境无法进行保障。
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差,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效果就不尽人意,很多历史悠久的文物为此而未得到很好的保护,对我国文化遗产造成不可弥补的影响。
形式化的工作态度,让很多文物保护人员对文物保护工作积极性不高,让村镇文物保护工作受到限制,降低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性。
1.2“村镇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落实情况敷衍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单位多为专业机构,首先编制文物保护规划立项,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并申请保护规划编制经费,通过后,由具有相应的资质单位编制单位负责规划编制,文物保护规划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等相关内容,由于村镇文物保护规模较大,文物类型多样,且涉及到复杂的农村问题,编制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难以真正等到落实到位,形成许多问题。
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开发
历史文化村镇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其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坚持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价值,是值得重点开发和保护的对象。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日益发达,各地区的旅游建设逐渐着眼于当地历史文化村镇的旅游开发。
目前有众多地域文化深厚的村镇进入了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和名村的建设名单中,例如广为人知的云南省剑川县沙溪镇、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云南省凤庆县鲁史镇等。
这些历史文化名镇历经了多个时代的变迁,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本来面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和弘扬当地特色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许多特色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云南省剑川县沙溪古镇沙溪古镇•茶马古道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开发撰文/谢雪燕旅游开发对历史文化村镇的影响对当地经济层面的影响。
历史文化村镇经过千百年的积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当地特色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传播载体。
随着地域和民族的不同,历史文化村镇在空间分布、建筑形态和文化内涵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展示着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地域文化。
我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传统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提倡历史文化村镇的开发与保护并举。
进行旅游开发能够带动历史文化村镇的经济增长。
例如,云南大理的沙溪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富足的物产,早在汉唐时期就成为茶马古道上重要驿站,随着时间的流逝,沙溪古镇的繁华虽已褪去,但仍保留着原来的历史意蕴,许多游客被深深吸引,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对当地社会层面的影响。
旅游开发必然会给历史文化村镇带来显著的社会变化。
首先,改变人口结构。
开发前在历史文化村镇内活动的居民基本是当地原住居民,经过开发后涌入了众多观赏游玩的游客。
游客数量甚至超过了当地原住民的数量,游客承载力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当地的人口结构。
其次,云南省凤庆县鲁史镇大理巍山古镇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处中为其所感染,以致自身的思想尺度和认识观念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措施探讨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措施探讨摘要: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经济也呈现迅猛之势,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文化遗产却面临着开发和保护的共同压力。
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采取新的理念和设计方式对传统的被动开发保护的方式加以改变,要理顺目前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样历史文化遗产才能进一步融到城市空间之中,成为全市居民共有财产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形态保护;文脉传承1.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背景1.1历史城镇的概念与特征历史城镇是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或者某一发展时期城镇的风貌,特指历史的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的保存需要比较完整保护的控制区域,遗存保留下来的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时期中的传统风貌,民族和地方特色。
历史城镇的特点首先要有明确的边界,要由县管辖下的基层行政单位,这是要在乡村和城市的过渡型居民点。
它一般是县政府的所在地或者是工商业的活动为主的居民点,相当于乡一级政权。
再者它的特点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推动全国以及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它是具有全国的地区范围的影响,或是当地的水陆交通中心,成为闻名遐迩的客流、货流、物流集散地。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建设的重大工程,是对保护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有较好的效益而且能够延续到现在。
历史城镇的再一特征是历史和自然有比较好的遗存并且能够较完整地去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以及民族风情。
它是历史传承的真实写照具有较高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和价值的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居场所。
1.2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发展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相当的丰富,而且我国政府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比较重视,早在1982年,就已经颁布了《文物保护法》专门针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条款,这也表明以保护文物为重心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初具模型。
在2002年对《文物保护法》进行了重新修订,这也某种程度上表明,我国开始有计划构建单体的文物或者是历史文化名城多层次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论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
论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历史文化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艺术、建筑、风俗习惯等特征,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
保护历史文化村落是保护我们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谈论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
一、历史文化村落的意义历史文化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具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们是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历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记录着中国人民的历史记忆,显示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历史文化村落还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其中的建筑、雕塑、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珍贵的艺术品。
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不仅能够保护古代文化遗产,更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现状在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很多历史文化村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侵蚀,很多传统的建筑、文化、艺术、工艺、技术和习俗都不复存在,导致中华文化遗产的损失。
部分领导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给予历史文化村落足够的保护和重视,造成了该领域的高度破坏和利益的侵蚀。
为了保护这些历史文化村落,有必要加强对其保护的力度,这些保护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制度,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以规范保护行为。
2、重视宣传、发挥媒体的作用,提高人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以此来提高利益攸关者的文化认知。
3、拨备资金支持,改善村落基础设施,提高村民生产、生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增加村民的收入。
4、推广学术研究,在保护历史文化村落时,有必要加强对历史文化村落的研究和保护运动。
三、如何进行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政府应该加大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支持力度,提高保护的意识,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维护与保护的措施得以茁壮成长。
2、加强社区自治,参与群众化管理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不是依靠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必须大力发扬群众参与的作用,倡导广泛的社区自治和群众性管理,在保护过程中加入群众对传统文化习俗的理解和传承。
最新-浅谈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 精品
浅谈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文化的保护格外关注。
就历史文化村镇而言,想要让文化得以延续,能够保护其发展,就应该针对历史文化村镇做好保护规划,能够懂得保护规划的内涵与定位,才能够实施规划管理。
然后,本文通过实证的分析,对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进行具体的探讨,希望能够对今后的保护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0引言截至2012年,全国自然村共计3207个,其中,很多村镇都拥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目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数量还只是需要保护的历史文化村镇中的很小一部分,在未来,还需要对保护做好进一步的规划,才能够让保护进行到底,让历史文化村镇继续的发展下去。
1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内涵与定位通过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分析来看,在具体的保护规划内容与编制的深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的村镇保护规划是从总体规划中划分出一个转向;有的村镇保护规划则是包含了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兼顾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划;另外,也有的村镇保护规划只围绕旅游市场或者是历史建筑进行开发。
所以,在实际的保护规划之前,需要对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的内涵与定位加以明确[1]。
在我国,城乡规划由总体规划、修建性规划以及控制性规划组成,其中,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真正具备法律控制力的规划。
但是,在现阶段的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之中,保护规划最缺乏的就是法律控制力。
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历史文化村镇在拥有保护规划上,还拥有控制性的详细规划,同时还认为保护规划只需要进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而新建设行为则按照控制性的规划来开展。
保护规划与建设规划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规划系统。
当前的社会背景是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但是其结果却很明显,在保护规划之中设想的对象是得不到最有效的保护的,新的建设行为却在持续的破坏历史文化村镇的空间,甚至还可能对保护对象的本身带来破坏,使得保护规划只能够成为一种摆设。
所以,在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工作中,应该定位在控制性的详细规划层面上进行保护规划的定位,同时还应该适当地增加保护性的控制指标,按照《城乡规划法》,一般的乡镇都需要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不过村庄的规划应该更具针对性。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_以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_村_为例
收稿日期:2004-10-14;修订日期:2005-07-16基金项目:建设部重点研究课题《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04012)的部分成果作者简介:赵 勇(1972-),男,河北平山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遗产保护、旅游地理及城乡规划研究。
E -m ai:l z haoyong_n j u@ya -hoo .co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以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为例赵 勇1,3张 捷2 李 娜2 梁 莉2(1.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4;2.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江苏南京210093;3.河北省建设厅,河北石家庄050051)摘要:历史文化村镇是我国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方面遴选了15项指标构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对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状况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首批名镇(村)的保护状况进行分析评价,证明了环境风貌、建筑古迹、民俗文化、街巷空间和价值影响是决定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状况的主要因素。
最后,运用聚类分析法按照保护状况将首批名镇(村)划分为4种类型并做出相应评价。
关 键 词: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评价中图分类号:F 1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06)04-0497-091 引 言作为文化遗产,历史文化村镇是人类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目前相关研究薄弱,缺乏对这些脆弱遗产资源保护和继承的理论指导和依据。
在实际保护中常常由于认识的不足和观念的偏差,忽略对历史文脉、自然环境以及遗产原真性的科学保护,导致传统风貌的损害和乡土风情的尽失,使很多遗产变成/遗憾0。
因此,在系统分析历史文化村镇价值特色以及影响保护状况各因素的前提下,探索并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保护评价体系和方法,对及时发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保护对策,促进我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开发分析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开发分析摘要:璧山区大石塔村是重庆市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村,其位于重庆市西部丘陵区域,整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
近些年由于璧山区的快速发展,大石塔村内历史文化的保护受到严重的挑战,本文在系统梳理大石塔村文化遗产现状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大石塔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建议,主要强调实行分类分层次的保护方法、改善人居环境及基础设施条件、规范管理及合理开发等措施。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村;文化遗产;大石塔村;保护与开发历史文化名村反映了我国不同地域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生产、生活特征,对研究区域社群聚落发展和历史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城乡快速融合发展的今天,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正面临现代化与历史性的冲突,保护并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名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
璧山区大石塔村是重庆市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村,其位于重庆市西部丘陵区域,整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村落因明清时期徽商的往来以及文化交流逐步形成,后续建筑匠人营建的住宅,与村内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村庄还保存有诞生于清代的笙家湾谢氏民居、万寿桥、汉代的新民崖墓群等三处文物保护单位,以及“璧南吹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随着近几年璧山区的快速发展,大石塔村内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受到严重的挑战,笔者以大石塔村的实地调研结果为基础,对大石塔村的保护与开发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问题所在,尝试提出相关建议。
1历史文化名村的概念及保护对象1.1历史文化名村概念界定。
2008年出台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需要具备如下条件:①保存文物特别丰富;②历史建筑集中成片;③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④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
古镇特色打造
以茶马古道遗迹及其文化习俗与古街坊、 白沫江相融合的优美川西水乡景色、骑龙山上 的古驿道和茶园、竹林、探花桥的湿地等要素 综合梳理整合,充分展示“天府水乡,茶马古 驿”的风采,建设“中国首个艺术休闲山水聚 落”。
黄龙溪古镇——码头式古镇
黄龙溪古镇位于成都市双流县西南部边缘,是以 旅游业为龙头,农业为基础的旅游型城镇,是成都市 郊区新的旅游热点,是以旅游业为主,商贸服务业为 辅的旅游型山水小城镇。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 乡、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级小城镇经济综 合开发示范镇、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省 级风景名胜区、成都市旅游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 镇和成都市14个优先发展重点镇之一,有着丰富的自 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安仁古镇——公馆式古镇
始建于唐朝,现存的旧式街坊建筑多建于 清末民初时期,尢以民国年间刘氏家族鼎盛时 期的建筑最多,风格中西式样结合,庄重、典 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 筑风貌,目前在安仁有保存比较完整的历史街 区及庄园住宅古建筑群面积约30万平方米;有 保存民清时期的刘氏庄园群、刘湘公馆等古公 馆27座;有红星街、树人街、裕民街等三条古 街;小洋楼(原公益协进社址)、安仁中学 (原文彩中学)、钟楼等
谢谢观赏
旅游开发性破坏时有发生
在旅游开发方面,成都历史文化名镇中也存在着过度“人 工化、现代化、商业化”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古镇历史原真性 的保护。即开发是以改造为主,基本上是推倒重来,虽然通过 大量的资金投入很好地还原了原有建筑的风貌特色和古镇格局, 但是对古镇原真性还是产生了一定影响。 有的采用千篇一律的“旅游商品购物街”开发模式,把古 镇改造成为“家家开店、户户经商”的旅游集贸市场,或者简 单地对成功案例进行参照模仿,虽然这种模式大大促进了当地 社会经济和成都近郊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但是大部分历史文化 名镇本身却逐渐丧失其原有的个性和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可识 别性。
分析村镇规划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
分析村镇规划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新农村的建设的也轰轰烈烈的在进行,新农村的建设免不了对农村的原有建设以及风光造成影响。
随之而来的农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正遭遇严峻的挑战。
下面我们将从村镇历史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认识开始,分析保护对策。
关键词:村镇规划建设;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与保护;引言历史文化遗产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各种文化以及文明的有形载体,以及当时文化的综合再现,是非常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人类文明的历史传承和人类文明的历史结晶。
然而,随着村镇的规划建设,有很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面临很大的危机,得不到妥善的保护以及保存。
导致大量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消失。
1村镇历史文化遗产的空间认知与调查或许,我们在游览某些古镇或者古建筑的时候就可以明显的发现到一个这样的情况,古镇古建筑四周高楼矗立,现代化建设到处都是。
我们游览这些古建筑古镇的时候很难在感受到那种古老的空间格局和古风,或者可以说只是空有一个古建筑的支架,但所谓的古风以及那种传统的风格已经荡然无存。
其实也不难发现,这样的原因就是因为旅游业的发展,是围绕这一些所谓的古建筑古镇所建设的,就造成了这样的情况。
高楼和现代化建设将古建筑包围。
像云南临沧市的村镇规划中,以云县村镇规划为例子。
在村子规划建设里面就明确提到了打破比传统的中心村,基层村的盲目配置形式,导致文化遗产资源的浪费和分布不均匀。
这样也就大大减少了文化遗产的精神风韵的消减。
我们所说的村镇历史文化遗产就是指那些在某一村落地域之内不管是地上还是地下所有的有形载体和无形的文化积累。
我们在这里就讨论有关不动的历史文化遗产,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古建筑,古镇,或者古树等文化遗产。
现在的中国科技日益发达,我们国产的卫星定位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的出现,有利于我们对国家地理信息更好的了解。
所以,针对这样的大好时机,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也要利用起来。
在云南省临沧市的村镇规划奖上,其管辖区域的云县的村镇规划建设中就提到了利用空间数据来合理进行规划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类型探析Study on Types of Historic Township Protection摘 要:数据时代催生方法变革,公众关注的“历史文化村镇”问题值得专业人士加以重视。
中国历史文化村镇数量众多,而保护规划模式单一,故类型研究是数据化研究和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方法差异化研究的需要。
通过对75个村镇保护规划文本和第一批105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的景观特色进行分析、归纳,从基础数据、形态特点、景观特色、保护方法4个方面对形态各异的历史文化村镇进行单因素细化分类,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数据库建立和保护方法量化研究提供分析因子框架。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类型;景观特色;保护方法;数据化文章编号:1000-6664(2016)06-0015-05中图分类号:TU 986 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5-11-24; 修回日期:2016-03-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1508197)和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编号2014BAL06B02)共同资助Abstract: Data era has led to the reform of the method, and the problems about "the historical towns and villages" which the publicconcern about are worthy of attention. China's historical townships are numerous, and the model of the protection planning was single.And the study of types is the basis of the data research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study on the historical townships. In order to provide aquantitative research framework for the database establishment and the protection method, after the protection method of the papersof 75 villages'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the landscape features of the 105 villages which are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characteristiclandscape tourism township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single factor classification is elaborated from the four aspects whichinclude of the basic data,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landscape features and the protection methods.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istorical township protection; type; landscape feature; protection method; datamation黄 翼 / HUANG Yi1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类型研究的社会背景1.1 数据时代催生方法变革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革命,为各个传统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1]。
建筑与规划行业传统的设计和研究模式同样受到冲击和激励,原有的感性认知、小数据调查模式,将与大数据的研究方法产生碰撞、互为补充。
中国历史文化村镇数量巨大、工作繁杂,各地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引入大数据的方法进行资料记录、归纳、整理、存档,有利于管理和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1.2 公众关注的 “历史文化村镇”问题值得专业人士加以重视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美丽乡村”政策,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政策纲领,“生产镇”的15个关键词,出现篇数以降序排列如表1所示(搜索时间为2015年12月16日)。
说明村镇规模、经济、保护、旅游、管理、民族等宏观发展问题比狭义的规划建设问题拥有更高的关注度,而在具体规划问题中,基础设施和景观比形态、民居、民俗等问题拥有更高的关注度。
公众热烈讨论的话题往往是现实社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建筑与规划专业人士关注和思考。
1.3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方法需要差异化研究建筑和规划专家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理论研究逐年增多。
在知网搜索相关期刊论文,输入关键词“历史文化村镇”。
以篇名方式检索,得到131篇论文,年度数量统计折线图见图3。
以主题方式检索,得到346篇论文,年度数量统计折线图见图4(搜索时间为2015年9月28日)。
图3和图4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农村建设和发展问题开始得到重视。
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且乌镇被定为该会议永久会址,也使得以乌镇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村镇数据化发展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随着国家建设管理机构对农村建设问题的重视,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和发展也愈来愈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
于百度风云榜键入关键词“历史文化古镇”进行搜索,得出2011年初至2015年10月的搜索趋势曲线(图1)。
可以看出从2012年初开始,大众对此问题的关注度迅速攀升,到2012年中出现高峰,至今趋于稳定。
2012年6月、11月和2014年3月出现新闻头条,相应时段均出现区间峰值。
从搜索地域分布(图2)来看,搜索热度高的地区为京广上和江浙等沿海发达地区。
在百度贴吧搜索有关“村1516从2004年开始论文数量呈逐渐上升趋势,于2010—2012年间出现历史高峰期。
将篇名方式搜索得到的数据与关键词相关性强,经查重后,剩余的126篇论文为近似全样本。
由论文研究主题分类数量统计数据可知,关于保护策略的论文数量为74篇,比保护方法的论文数量约多2倍,而关于总体保护规划策略的论文占总数的41%。
关于保护方法研究的论文以近年来发表的居多,说明保护方法理论研究逐渐得到重视。
2010年以前,国内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研究成果大部分为对历史文化村镇史籍史料遗迹等的实地踏勘记录,例如阮仪三对山东招远市高家庄子古村落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调研[2]。
对于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方法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关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内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价值评价和预警方法,例如赵勇于2004和2008年分别提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编制原则和保护预警方法[3-6]。
2004年颁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历史文化村镇申报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2010年以来,关于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理论研究大幅增加。
肖大威从历史文化村镇基础数据指标体系、风貌保护导控体系、主观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保护规划理论原则,并从公共政策、经济政策、景观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探讨[7]。
邵甬分析了价值特征和综合评价体系[8],周铁军建立了外部空间预警系统和居民参与机制[9],武艳文构建了动态监测系统[10]。
历史文化村镇的研究类型多从总体规划策略、街巷空间形态、建筑遗产保护、景观系统的纵向空间角度分类展开,保护方法和评价体系都是固定格式的,缺乏从历史文化村镇本身的不同情况来分类研究,难以体现历史文化村镇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各发展阶段的需求和重点不同的差异性。
2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类型研究的意义2.1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数量众多,而保护规划模式单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文物局从2003—2014年已批准6批共528个,其中名镇252个,名村276个。
2012年至今,已有3批2 555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家旅游局于2010年始评选出全国特色景观名镇村553个。
2014年,国家民委组织命名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340个。
还有更多历史文化风貌已经受到严重破坏的村镇,需要统筹规划指导。
而保护规划工作往往基于单一的工作模式,缺乏针对村镇不同特点的差异化研究,这也就是大多数村镇保护方式趋同的原因。
现有保护规范中历史城市保护的内容包括调查分析确定城市特色、确定保护目标和保护原则、确定保护范围和重点、保护规划的实施措施四部分[11]。
通过各规划设计单位收集到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的75个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实例,对其保护规划编制方法进行总结和比较。
规划都是按照编制要求内容开展,大部分保护规划在价值特征调查方面较详细,有古建筑详细信息记录,还有问卷调查资料。
其中保护范围划定、各系统保护规划和古建筑保护措施是主要内容,但对于体现差异化的保护发展策略和保护管理措施两方面篇幅相对较少。
2.2 数据化研究趋势需要类型研究提供分析因子框架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和物联网为数据的快速更替提供了物质条件,历史文化村镇保护顺应时代的要求,同样具有数据化、实时化、动态化的发展趋势。
历史文化村镇基础数据可以通过软件进行收集,形成网络化的数据库,可根据数据更新进行实时化的保护监表1百度贴吧搜索有关“村镇”的15个关键词得到的篇数(以降序排列)12图1 “历史文化古镇”关键词搜索趋势图(引自)图2 “历史文化古镇”关键词搜索地域分布图(引自)控,进而实现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方法和措施的动态化。
这些都需要将历史文化村镇的基础资料、建筑质量、保护现状等各项因子进行细化分类,在各个因子的评价等级数据化之后才能实现,故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类型研究是数据化的基础。
现有关于历史文化村镇的分类研究较少,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展开。
王景慧从保护管理的角度,以决定保护管理的方法为目的,将历史文化村镇分为完整古镇型、历史街区型、传统古村型、民族村落型、家族聚落型5类[12];罗瑜斌、肖大威根据村镇历史发展、功能特征、自然和人文景观等物质要素特点进行分类[13];祁艳从空间形态角度将历史文化村镇分为平地型、山地型、水乡型、背山临水型4类[14];严少飞根据地形地貌、经济特点、文化特色、保护类型、保护现状、空间类型、产业结构和村镇规模等特点进行分类[15]。
以上类型研究出现了分类因子重叠的现象,无法从单个的因素上衡量,也就不能对因子评价进行量化。
而从单个角度对历史文化村镇进行类型分析,才能对因子进行量化分类,根据类型区别采取不同的保护方法。